江苏省江都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最后一模(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江都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最后一模
物 理
本次考试:将选择题答案涂在机读答题卡上,二卷答案直接写在二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大题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 .力是物体获得速度的原因
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
B .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
C .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D .物体速度不变化,而加速度可以变化很大
3.一辆汽车在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 ,末速为10m/s ,在这段时间内( )
A .汽车的加速度为4m/s 2
B .汽车的加速度为8m/s 2
C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
D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10m/s
4.如图所示为四个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 图象,那么由图象可以看出,做变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 )
5.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左图所示,
则由图可知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m/s
B .小球第一次反弹初速度的大小为3m/s
C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0.45m
D .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1.25m
6.一个物体从长度是L .高度是h 的光滑斜面顶端A 由静止开始下滑,如上
右图,物体滑到斜面下端B 时的速度的大小为( ) A . gh B . 2gh C . gL D . 2gL
7.物体放在地面上,人用力将它竖直向上提起离开地面的瞬间,一定是( )
A .人对物体的力等于物体对人的力
B .人对物体的力大于物体对人的力
C .人对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D .人对物体的力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 8.关于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 =μ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压力一定是重力
B .有弹力必有摩擦力
C.有摩擦力必有弹力
D.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平行.
9.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物体向着弹簧运动,且使弹簧发生压缩,则物体A在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受力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受到重力、支持力、动力、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
B.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弹簧的弹力
C.受到的弹簧的弹力是动力,而摩擦力是阻力
D.合外力方向先与运动方向相同后与运动方向相反
10.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B.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C.平抛运动不是匀变速运动
D.作平抛运动的物体落地时速度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11.如图所示,一条小船过河,河水流速v l=3米/秒,船在静水中速度v2=4米/秒,船头方向与河岸垂直,关于小船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5米/秒
B.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7米/秒
C.小船相对于岸的速度大小是1 米/秒
D.小船的实际运动轨迹与河岸垂直
12.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
B.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不断改变
C.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改变
D.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合力肯定为恒力
13.质量为0.5kg的物体从10m高下落,下落1s时刻重力的瞬时功率是()A.59W B.50W C.40W D.45W
14.关于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不守恒C.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时,机械能一定守恒
D.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机械能一定守恒
15.下列关于同步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同步,但高度和速度可以选择,高度增大,速度减小
B.它的周期、高度、速度的大小都是一定的
C.我国发射的同步通讯卫星可以定点在北京上空
D.不同的同步卫星所受的向心力相同
16.为测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先在该点放一点电荷,电荷量为+q,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1;
再在该点改放另一个点电荷,电荷量为-2q,测得该点的电场强度为E2.则()
A.E1<E2,方向相同B.E1=E2,方向相反
C.E1=E2,方向相同D.E1>E2,方向相反
17.真空中有相隔距离为r的两个点电荷,它们分别带2q和3q的电量,其间的静电力为F,如果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r不变,而将它们所带电量分别改变为3q和5q,那么它们之间的静电力的大小应为()
A.3F/2 B.5F/2 C.5F/8 D.不变
18.首先发现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的物理学家是()
A.安培B.法拉第C.奥斯特D.特斯拉
19.关于磁通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穿过某个面的磁通量为零,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为零
B .穿过任一平面的磁通量越大,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也一定越大
C .穿过某一线圈平面的磁通量越大,该线圈平面得面积一定越大
D .当闭合线圈平面跟磁场方向平行时,穿过这个线圈平面的磁通量一定为零
20.如图所示,一导体棒放置在处于匀强磁场中的两条平行金属导轨上,并与金属导轨组成闭合回
路.当回路中通有电流时,导体棒受到安培力作用.要使安培力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有( ) A .减小金属导轨的间距 B .增大磁感应强度 C .减小磁感应强度 D .减小电流强度
21.洛伦兹力使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各图中均标有带正电荷粒子的运动速
度v ,洛伦兹力F 及磁场B 的方向,虚线圆表示粒子的轨迹,其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22.如图所示,物体P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
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 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A .P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P 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C .P 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D .有一段过程,P 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23.图是根据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数据描绘的a -F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滑块和橡皮泥的质量相同
B .三条倾斜直线所对应的滑块和橡皮泥的质量不同
C .直线1所对应的滑块和橡皮泥的质量最大
D .直线3所对应的滑块和橡皮沿线的质量最小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试卷相应的横线上(本大题2小题,24小题4分,25小题6分,共10分).24.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只选择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按24-1题计分.
25.在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选得纸带如下, 其中O 是起始点,A、
B、C 是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下的3个点.该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O 到A 、B、C各点的距离,并记录在图中(单位cm).
该同学用重锤在OB段的运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他用AC段的平均速度作为跟B点对应的物体的瞬时速度,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则该段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而动能的增加量为,(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重锤质量用m表示).这样验证的系统误差总是有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动能的增加量.
三.计算或论述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本大题3小题,其中26小题6分,27小题7分,28小题8分,共21分)
26.质量为1.5t的汽车在前进中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05倍,汽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5s内速度由36km/h增加到54km/h.求
(1)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的大小(g取10m/s2)
(2)5s内发动机的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
27.如图所示,ABC和DEF是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两条光滑轨道,其中ABC的末端水平,DEF是半径为r=0.4m的半圆形轨道,其直径DF沿竖直方向,C、D可看作重合.现有一质量为m=1kg 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ABC上距C点高为H的地方由静止释放,
(1)若要使小球经C处水平进入轨道DEF且能沿轨道运动,H至少要有多高?
(2)若小球静止释放处离C点的高度h小于(1)中H的最小值,小球可击中与圆心等高的E 点,求h.(取g=10m/s2)
(3)若小球自H=0.3m处静止释放,求小球到达F点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8.如图所示,AB段是长S=10m的粗糙水平轨道,BC段是半径R=2.5m的光滑半圆弧轨道.有一个质量m=0.1kg的小滑块,静止在A点,受一水平恒力F作用,从A点开始向B点运动,刚好到达B点时撤去力F,小滑块经半圆弧轨道从C点水平抛出,恰好落在A点,已知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m/s2.
(1)求小滑块在C点的速度大小;(2)要使小滑块始终不脱离轨道,求水平恒力F的范围;
(3)设小滑块经过半圆弧轨道B 点时,轨道对小滑块支持力的大小为F N ,若改变水平恒力F 的大小,F N 会随之变化.试通过计算在坐标纸上作出F N -F 图象.
2018年扬州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摸拟试卷(二)
参考答案
24-1 相同 不相同
24-2 12 0.4 25. 1.22m 1.20m 大于 26.(1)2250N (2)140625J
27.(1)0.2 m (2)0.1 m (3)55N 28.(1)10m/s (2)N 4
1≤F≤N 21
(3)
2.0 0.5 1.0. 1.5 2.5
4
8 20 1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