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合集下载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常见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氯丙嗪
(6)矛盾反应:抗精神病药的中枢和外周自主神经 )矛盾反应: 系统作用,以及对器官的直接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除主要表现外,偶可见到相反的不良反应,如氯丙 嗪能降低血压、体温、镇静催眠和减少肠蠕动引起 便秘等,这是主要不良反应,但偶可见血压升高、 体温升高、失眠与腹泻等。
氯丙嗪
( 7) 过敏反应 : 常见的有药源性皮炎、皮疹、 ) 过敏反应: 接触性皮炎、剥脱性皮炎、哮良反应
(3)植物神经系统:轻的不必处理,如症状持续发展并渐趋 严重,则可能出现抗胆碱能中毒综合征或抗胆碱能危象。此 时应停药,可用毒扁豆碱1-2mg肌注。 恶性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氏综合征,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可伴高热、意识障碍,可能与药物锥体外系反应 和体温调节障碍有关,死亡率高达20%,多死于肺部感染。 主要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停药、补液、纠正酸碱平衡、降温、 预防感染。
常见抗精神病药的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田维才任医师
概述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 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 裂症或其它重性精神病,也称为强 安定剂、神经阻滞剂。
大体上归为两类
高剂量、 低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强,对心、 高剂量 、 低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大,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小,效价低,有效剂量高,一般多在100mg以 上,以氯丙嗪、甲硫哒嗪、泰尔登为代表。 低剂量、 高效价——特点:镇静作用小,对心、 低剂量 、 高效价 肝、肾等脏器的毒性作用较小,锥体外系反应相 对强,效价高,有效剂量低,一般多在几毫克到 几十毫克,以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氟 哌啶醇为代表。
原则上凡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 各种不适和躯体改变,均应考虑 是否与药物有关,通过减药或停 药对此有鉴别和治疗意义。一般 而言,抗精神病药无成瘾性,但 可能产生躯体依赖。

多巴胺受体通路参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多巴胺受体通路参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第 4 O卷 第 5期 第 6 7页 0 21 0 1年 1 O月
华 中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 医
Ac a M e t d Uni c c n lH u z o g v S iTe h o ah n
Vo . 0 No 5 P.6 7 14 . 0
0c . 2 1 t 0 l
多 巴胺 受 体 通 路参 与 神 经 阻滞 剂 恶 性 综 合 征 发 病机 制 的临床 研 究
刘 霖 , 王 智超 , 朱梦 莉 , 陈赞 丽
武汉 市第 一 医 院 急 诊 科 , 汉 武 4 0 2 30 3
摘要 பைடு நூலகம் 目的
通过分析 1 2例 神 经 阻滞 剂 恶 性 综 合 征 ( e rlpi mag atsn rme NMS 患 者 的 临 床 症 状 、 疗 n uoet l n n y do , c i ) 治
及预后情况 , 讨 N 探 MS可 能 的发 病 机 制 , 导 临 床 正 确 和 及 时 的 用 药 。方 法 对 确 诊 (2例 ) 疑 似 ( 1 ) 指 1 或 2 例 NMS病 例 早 期 给 予 多 巴胺 受 体 通 路 的 激 活 治 疗 , 临床 症 状 的严 重 程 度 及 患者 转 归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确 诊 NMS患 者 中 , 对 有 7例 ( 8 3 ) 者 经 治 疗 于 1 内 临 床缓 解 , 终 死 亡 4例 (3 3 ) 疑 似 NMS患 者 中 , 1 5. 3 患 周 最 3. 3 ; 有 3例 ( 6 1 ) 者 经 7. 9 患
Ab ta t Obetv To su y t e p s il ah g n sso e r lp i main n y d o ( src jcie td h o sb ep t o e e i fn u oe t l a ts n rme NM S b n lzn l ia c g ) y a ay ig ci c l n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一概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Flupentixol-melitracen)为含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两种成分。

氟哌噻吨通过拮抗脑内多巴胺D2受体而起到抗精神病作用。

美利曲辛是一种三环类抗抑郁药,包括对利血平的拮抗作用、抗强制性木僵、增强肾上腺素及NA的作用。

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合用可提高脑内突触间隙DA、NV及5-HT等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二适应证适用于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征、抑郁或焦虑性神经症、心脏或胃肠神经官能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多种抑郁焦虑状态;也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某些类型的顽固性疼痛和慢性痛症。

三临床应用口服:2片/日,早晨一次顿服或早晨与中午各1片;严重者,早晨2片,中午1片;维持量1片/日,早晨服用。

老年人,1片/日。

四不良反应1.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有增加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为锥体外系反应,但美利曲辛可以对抗氟哌噻吨的锥体外系反应。

氟哌噻吨有引起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报道,美利曲辛可引起多汗症。

3.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光敏感度增加等。

五注意事项癫痫患者,肝、肾功能损害者,心脏疾病患者慎用。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用药过量主要表现为抗胆碱能作用。

六用药禁忌严重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等)、闭角型青光眼、造血功能紊乱、前列腺腺瘤患者,高度兴奋以及酒精、巴比妥类药物、阿片中毒者禁用。

不推荐儿童使用本药。

七药物相互作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时使用。

不能用于正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患者。

停止服用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司来吉兰14天后,以及停用吗氯贝胺至少1天后才能开始使用本品治疗。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思瑞康的不良反应

思瑞康的不良反应

思瑞康的不良反应大家对思瑞康熟悉吗,有人会知道思瑞康的不良反应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思瑞康的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思瑞康的不良反应1.至少发生一次三酰甘油≥200mg/dL(>2.258 mmol/L)。

2.至少发生一次胆固醇≥240mg/dL(>6.2064 mmol/L)。

3.与其它抗精神病药物一样,本品也可能引起体重增加,主要发生在治疗的前几周。

4.至少发生一次空腹血糖≥7.0 mmot/L或非空腹血糖≥11.1 mmol/L。

5.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计算仅来自上市后数据。

6.至少发生一次血小板数≤100x109/L7.仅在双相抑郁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本品导致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于安慰剂。

8.根据临床试验不良事件报告,血清肌酸磷酸澈酶升高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无关。

9.十分罕见有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喹硫平的治疗期间导致糖尿病加重的报告。

中性粒细胞减少:在安慰剂对照的单药治疗基线中性粒细胞>1.5=lO9L患者的试验中,本品治疗的患者中。

至少发生一次中性粒细胞致<1.5x109/L的患者为1.72%。

安慰剂组为0.73%.在所有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开放性;阳性对照;患者基线中性粒细胞数>1.5x109L)中,本品治疗的患者中至少发生一次中性粒细胞数<0. 5x109/L的比例为0.21%,安慰剂组为O%。

本品治疗的患者者中至少发生一次中性粒细胞数≥0.5x109/l并<1.OxlO9/L的比例为0.75%,安慰剂组为0.11%)。

锥体外系症状:在短期、安慰剂对照的精神分裂和双相躁狂患者的临床试验中,锥体外系症状的发生率与安慰剂相似(精神分裂症:本品为7.8%,安慰剂为8.O%;双相躁狂:本品为11.2%,安慰剂为11.4%)。

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中,QT延长、室性心律失常、不明原因猝死、心跳骤停和尖端扭转型室速报道非常罕见,并且认为是同类药物作用(参见【警告】)。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兴奋话 多 、 拒食 、 脱水和营养不 良占 8 .% ; 7 4 而精神运动性激 越、 紧张症和意识 障碍是 相当常见的 NMS前驱 症状 。 2 4 高热环境 . 在实验 鼠中 , 肌注氟 哌定 醇 、 静注阿托 品和
至今 尚无一种理论 能完 善解 释 N 各 种症 状特点 。有 MS 人 曾提 出两个理论来对症状 进行 解释 : ①中枢多 巴胺 受体 阻
滞 ; 骨 骼 肌 功 能 障 碍 。第 一 个 理 论 由 H n eso ② e dr n和 Wo  ̄ o n在 18 年 首先提 出 , 91 该理 论认为抗 精神病 药阻滞 了 视丘脑下部多 巴胺对 中枢体 温正常的调节作 用 , 因为下丘脑 的五羟色胺 能 ( HT 兴奋 会导 致 发热 , 多 巴胺对 5 5 ) 而 HT的 这一过程是抑制的 , 常情况 下不 发热 , 当多 巴胺被 阻滞 正 但 后 , 巴胺对 5 T不能抑 制导致 5 多 H HT兴奋 致发热 。这一理 论在帕金森患者 中得 到证实 , 既往 无 NMS 状发 作史 的帕 症 金森 患者 , 治 疗 作 用 的 多 巴胺 被 突然 停 止后 出 现 类 似 其
罕见高危综合征 , 以高热 、 强直、 肌 意识 障碍及 自主神经功 能
失调为主要表 现。 16 9 0年首先 由法 国学者 D l e v进 行氟 哌 a 定醇实验时发现 … 16 年 被描述 为 “ 1,9 7 运动 不能肌 张力亢进 综合征 ( knt vr oi sn rme[ ,9 0年 后被称为神 A i m h et n ydo )2 1 8 e t e 3
哌唑 , 再其次是氯 氮平 、 奥氮平 、 喹硫平 和利培酮 。在 给药方
法方 面 , 抗精神病药剂 量大、 加量过快 、 胃肠 道外给药是 非常 危险的因素 。某些合并用药 , 如合并锂盐 、 抗胆碱 能药物 、 抗 抑郁 药物更易发生 NMS 。 23 与精神症状有关 因素 . 据调查 , 在发生 NMS患者 中有

吡贝地尔缓释片(泰舒达)中文说明书

吡贝地尔缓释片(泰舒达)中文说明书

毗贝地尔缓释片(泰舒达)中文说明书毗贝地尔缓释片泰舒达PiribedilSustained-releaseTabletsPibeidi ,erHuanshipian【成分】化学名称为:I 此贝地尔[(亚甲二氯基-3,4节基)-4哌嗪基-l ]-2喀咤。

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i 6Hi 8N 4O 2分子量:298.3【适应症】用于帕金森病的治疗:•可作为单药治疗:•或与左旋多巴联合用药。

【规格】50mg【用法用量】L 帕金森病的治疗•作为单药治疗:每日15Omg 到250mg,即每日3到5片,分3到5次服用。

•作为左旋多巴治疗的补充:每日1至U3片(每250mg 左旋多巴大约需50mg 毗贝地尔)。

剂量必须逐渐增加,每三天增加一片。

2 .治疗中止突然中止多巴胺药物给药可能引起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为了避免这一风险,必须逐渐减少毗贝地尔的剂量,直至治疗完全终止。

3 .冲动控制障碍为了避免引起冲动控制障碍的风险,建议处方用量为最低有效剂量。

如果出现此类症状,应考虑进行剂量减少或逐渐终止治疗(见[注意事项])。

4 .肾或肝功能衰竭尚未在此类患者群体中对毗贝地尔进行研究。

建议在治疗这些患者中谨慎使用。

5 .用法口服。

药片应于进餐结束时用半杯水吞服,不能咀嚼。

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在使用毗贝地尔治疗期间已观察到下列不良反应,按以下发生频率排序:非常常见(N1/10),常见(21/100,<1/10),不常见(≥1/1000,<1/100),罕见(21/10000,<1/1000),非常罕见(Vl/10000),未知(无法根据已有数据估计)。

可能出现下列症状:1.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胀气),症状可能消失,尤其在剂量进行个体化调整之后(通过逐步的滴定时=式剂量上调,如每周增加50mg,可使肠胃症状明显减少)。

【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2.精神障碍:•常见:精神障碍,如意识混乱,幻觉或激越,这些症状可在停药后消失。

发热的病因

发热的病因

Investigation
回顾性研究发现:发热与阳性培养结果(血、尿、 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Meta分析(含35项研究): 体温升高与菌血症无独立相关性; 无发热亦不能排除菌血症(negtive LR 0.80) 若伴有寒战,提示可有菌血症(positive LR 4.7) 若无SIRS,血培养多阴性(negtive LR 0.09)
指南建议,应用中心温度计测量身体核心温度 (core temprature),如肺动脉导管、尿管、食 管、直肠的温度。准确,但硬件设施要求高。
通常测量外周温度:鼓膜、腋窝、口腔,或通过 计算公式将体表温度换算为核心体温。识别发热 的敏感性为64%、特异性为96%。
指南推荐: ≥ 38.3 ℃,定义为发热(pyrexia), 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阈值更低。
一项20466例患者(综合ICU),≥38.3℃,发热 占44%,多见于创伤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Investigation
一项调查(139个ICU):59%被调查者认为,如 果有发热,需采取措施排查感染
Niven等调查研究提示:在发热48h内患者中,至 少做了一次培养的占89%,其中血培养(73%)、 尿(62%)、痰(61%);胸部影像学检查 (95%)
院内来源:输血反应、药物过敏反应 深静脉血栓、肺动脉栓塞(感染性血栓静脉炎) 术后早期发热 神经系统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颅脑损伤、
颅内出血
Incidence
取决于阈值设定、研究人群;26-88%(非神经系 统疾病),23-51%(神经系统);
一项入选2419例危重患者的研究(SICU), ≥38.2℃,发热占26%,感染因素占46%,且多见 于急诊术后,择期术后72h内发热多为非感染因素

恶性综合症

恶性综合症
意识障碍:昏睡、谵妄、昏迷。开始以意识范围缩窄、注意受损、行为 紊乱为主,逐渐从兴奋转向抑制,直至昏迷。
严重椎体外系症状:肌肉强直、运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 难。
高热、肾衰、循环系统衰竭等
检查
没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但这些指标可以供参考:白细 胞增高、肌酸激酶增高(常为正常值的4倍以上)、肌红蛋 白增高、代谢性酸中毒、缺氧、血清铁浓度降低、儿茶酚 胺水平增高。
预后
一般而言,在停用了抗精神病药之后,大多数患者都能自 行缓解,平均恢复时间为7-10天,大多数都能在一周内恢 复,几乎所有的患者都能在1个月能恢复。若患者使用的是 长效制剂,恢复时间可能会有所延长。
在2015年美国神经病学年会(AAN 2015)上还报告了致 恶性综合征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其中高龄为恶性综合征 预后不良的显著预测因素,其他还包括急性肾损伤、呼吸 衰竭和癫痫,若你的患者存在以上高危因素,就要长点心 了。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氯丙嗪、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等。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等。
治疗恶心、胃瘫的多巴胺受体阻滞药物:丙氯拉嗪、异丙嗪、曲美苄胺、 硫乙拉嗪、甲氧氯普胺等。
治疗心境障碍药物:阿莫沙平、碳酸锂等。
总体而言,因单一用药而导致的恶性综合征,绝大多数因为药物加量过 快。抗精神病药的剂量过大、加量过快、胃肠道外给药,合并用药或频 繁换药,也容易导致恶性综合征的发生。
5-HT综合征:具体可见「精神时间」以往的文章:全面阻击5-HT综合 征
治疗:支持和对症治疗
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大多数恶性综合征患者在急性期 都具有脱水的表现,那么补液支持、纠正电解质紊乱是关 键。
能自行摄水的患者:鼓励其多喝水,在补液同时,还可以 降低抗精神病药物的血药浓度。

利培酮长期服用致恶性综合征

利培酮长期服用致恶性综合征

利培酮长期服用致恶性综合征肖展翅;郑操;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摘要】目的:探讨恶性综合征(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的诊治要点,并分析误诊原因。

方法对1例误诊为颅内感染的NM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例因发热、意识不清2 d入院。

曾因精神异常应用利培酮治疗2年。

门诊以发热原因待查:颅内感染?收入院。

经实验室、头颅CT检查诊断为颅内感染?阿尔茨海默病及肝损害,予吸氧、抗感染、降温、补液、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仍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上级医院,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糖皮质激素、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行心肌酶、痰培养、腰椎穿刺等检查排除颅内感染,依据用药史诊断为NMS,立即停用利培酮,并予控制锥体外系症状、营养神经及心肌治疗,症状逐渐好转出院。

结论 NMS较少见,易误诊,临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其与颅内感染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治水平。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95-97)【关键词】利培酮;药物不良反应;恶性综合征;误诊;颅内感染;阿尔茨海默病【作者】肖展翅;郑操;王洲羿;倪小红;饶伟华【作者单位】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精神科;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精神科;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精神科;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精神科;438000 湖北黄冈,黄冈市中心医院神经精神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又名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是一种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以持续高热、肌强直、意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心血管症状为主要特征[1],临床与颅内感染不易鉴别[2]。

我科近期收治1 例误诊为颅内感染的NMS,现报告如下。

不同药物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不同药物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的临床特征进行 回顾性分析 , 在早期识别和及时停药后进行支持性护理 。结果 : 4 4例患者在使用高效 价抗精神病 药物时出现 以发热 、 肌张力增 高、 意识 障碍 、 血 清肌酸磷 酸激 酶升高以及植 物神经功能紊乱 等明显的临床表现 , 在治疗 1 - 4 周 内, 临床症状逐 渐消失 , 病情得 到有效控制 和缓 解 。结论 : 要求 护理 人员了解 患者 用药情 况 , 尤其在 医师换药 、 调药 的过程 中应重点监护 , 加强患者服药后的观察。早期发现异 常情 况及时停药
L I S u—q i n. S HAO Zh i —me i . S U N C h a n g—y a n ( Y a n c h e n g F o u r t h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 Y a n c h e n g 2 2 4 0 0 3 ) A b s t r a c t o We c t i v e :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n u r s i n g o f ma l i g n a n t s y n d r o m e n e u r o l e p t i c i n d u c e d b y a n t i p s y c h o t i c d r u g s . Me t h o d s :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4 4 c a s e s w i t h
并 给予支持性护理 , 避免造成严重不 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 词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 ; 抗精神病药物 ; 不 良反应 ; 护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5 ・ 0 1 ・ 0 2 1

神经重症病人中的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

神经重症病人中的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

(二)间脑癫痫 间脑癫痫发作的症状主要包括不规则的呼吸、心率改变、 血压不稳、低体温、大汗。Fox RH曾报道一例发作性低体温, 被诊断为间脑癫痫发作,尽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没有发现 下丘脑功能障碍的其他表现,且传统抗癫痫药物没有效果,但 患者在接受了交感神经切除术后完全恢复正常。 四、治疗 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对患者的恢复 有好处。每个病例都需要根据症状、体征和对药物的反应进行 个体化剂量治疗。治疗原则包括充分的补液、有效的镇痛,并 避免触发交感风暴的诱因。有效的药物右硫酸吗啡、非选择性 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短效苯二氮卓类药物,能够缓解症 状。鞘内注射巴氯芬可能对难治性病例有效。溴隐亭和可乐定 对有些患者是有帮助的,但效果不一致。 (一)药物治疗 1.溴隐亭 溴隐亭是一个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作用于下丘脑,能降低 体温,减少泌汗。起始剂量可予每8小时2.5~5mg,后可逐渐加 量至每日30~40mg。 2.普萘洛尔 普萘洛尔是一个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抑制交感神经活 性,同时降低血中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水平,降低心脏输出量 减缓心率,抑制中枢发热。推荐起始剂量可予以每次10mg,每 天2次,逐渐加量至症状控制,最高剂量可达每天640mg。当患 者无法口服时,可予以心得安栓剂40毫克q6h直肠给药,也能改 善病人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但使用该药物需警惕出现心动过 缓,且支气管哮喘的病人需慎用。 3.右美托咪定 右美托咪定是一个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也是一个被用 于治疗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的药物,能有效控制发作性交感神 经兴奋的急性发作。右美托咪定推荐负荷剂量为1ug/kg,维持 剂量为0.3-0.6ug/kg/h。右美托咪定虽可以用于缓解发作性交 感神经兴奋的症状,但是并不能改善其预后。 4.吗啡 Raithel DS报道过一个9岁非洲裔美国男性,考虑发作 性交感神经兴奋,在逐渐加量予以可乐定、劳拉西泮、普萘 洛尔、氯硝西泮、巴氯芬等药物治疗后,患者发作性交感神 经兴奋症状仍不能完全缓解,后加用吗啡治疗,逐渐加量至 15mg(0.4 mg/kg),患者症状得到缓解。这说明吗啡对治疗发作 性交感神经兴奋是安全且有效的,当在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效 果不佳时,可建议使用吗啡。但是吗啡在成人中使用的剂量, 近年来的文献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明。 Baguley IJ认为在使用 吗啡控制发作性交感神经兴奋时是剂量依赖的。 5.丹曲洛林 丹曲洛林可以抑制Ca离子释放,从而松弛骨骼肌,减少骨 骼肌产热,可能会帮助体温下降,同时它也可以抑制交感神经 兴奋性。它作为一个肌松剂并没有镇静的作用,但它的肝脏毒 性相对较小。 (二)非药物治疗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注意事项
倍清星
慎用:肾功能不全者
禁用:对本品过敏者
吡拉西坦
宝灵舒
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
禁用:锥体外系疾病,huntington舞蹈症者,孕妇及新生儿
君福
康容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申捷
禁用:1.已证实对本品过敏2.遗传性糖脂代谢异常(神经节苷脂累积病,如:家族性黑蒙性痴呆,视网膜变性病)
施捷因
多奈哌齐
阿瑞斯
禁用:1.急性肝炎2.慢性肝炎3.个人或家族有严重肝炎史,特别是药物所致肝炎4.对丙戊酸钠过敏者5.卟啉症

拉莫三嗪
利必通
禁用:曾对拉莫三嗪过敏的患者
加巴喷丁
迭力
慎用:肾功能不全者
禁用:1孕期妇女2.对本药过敏者
苯妥英钠
续上

慎用: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2.老年患者3.嗜酒,使本品的血药浓度降低4.贫血,增加严重感染的危险性5.心血管病(尤其老人)6.糖尿病,可能升高血糖7.肝肾功能损害,改变本药的代谢和排泄8.甲状腺功能异常者
慎用: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及地中海贫血患者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禁用:对本品组成成分过敏者
氨林咖啡因
脑清
慎用:严重心绞痛阵、发性心动过速、中毒性甲状腺肿、溃疡病患者
禁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布洛芬
托恩
慎用:1.对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消炎药过敏者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3.患有哮喘,心功能不全,高血压,血友病及其他出血性疾病,消化道溃疡,肾功能不全者
禁用:1.基底神经节病变,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骨髓功能抑止,青光眼,昏迷及对吩噻嗪类过敏者
氟哌噻吨
黛力新
注意:如患者预先服用具镇静作用的安定剂,应逐渐停用

ICD-10中与精神及行为障碍相关的其它状况

ICD-10中与精神及行为障碍相关的其它状况

ICD-10中与精神及行为障碍相关的其它状况第一章确定的传染性与寄生虫疾病(A00-B99)A50 先天性梅毒A50.4 晚发性先天性神经梅毒(少年梅毒) A52 晚发性梅毒A52.1 症状性神经梅毒包含:脊髓痨A81 中枢神经系统的慢病毒感染A81.0 Creutzfeldt-jakob病A81.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A81.2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B22B22.0HIV疾病所致脑病包含:HIV痴呆第二章新生物(C00-D48)C70.-脑膜的恶性新生物C71.-脑的恶性新生物C72.-脊髓、颅神经及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恶性新生物D33.-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其它部位的良性新生物D42.-性质不明及未知的脑膜新生物D43.-性质不明及未知的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新生物第四章内分泌、营养及代谢性疾病(E00-D90)E00.-先天性缺碘综合征E01.-与缺碘相关的甲状腺障碍及有关状况E02亚临床型缺碘甲状腺机能减退症E03其它甲状腺机能减退症E03.2由服药及其它外源性物质所致的甲状腺机能减退症E03.5粘液水肿性昏迷E05.-甲状腺毒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症)E15非糖尿病性低血糖昏迷E22垂体功能亢进E22.0肢端肥大症及垂体性巨人症E22.1高泌乳素血症包含:药物所致高泌乳素血症E23.-垂体功能低下及其它垂体功能障碍E24.-库兴氏综合征E30青春期障碍,未在它处归类E30.0青春期延迟E30.1青春期早熟E34其它内分泌障碍E34.3身材矮小,未在它处归类E51维生素B1缺乏E51.2 Wernicke氏脑病E64.-营养不良及其它营养缺乏的后遗症E66.-肥胖E70芳香类氨基酸代谢障碍E70.0经典性苯丙酮尿症E71支链氨基酸及脂肪酸代谢障碍E71.0枫糖浆尿病E74.-其它碳水化合物代谢障碍E80.-卟啉及胆红素代谢障碍第六章神经系统疾病(GOO-G99)G00.-细菌性脑膜炎,未在它处归类包含:嗜血杆菌、肺炎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及其它细菌性脑膜炎G02.-在它处归类的其它传染性及寄生虫性疾病中的脑膜炎G03.-由其它及未特定原因所致的脑膜炎G04.-脑炎、脊髓炎及脑脊髓炎G06颅内及脊髓内脓肿和肉芽肿G06.2硬膜外及硬膜下脓肿,未特定G10亨廷顿氏病G11.-遗传性共济失调G20帕金森氏病G21继发性帕金森氏病G21.0恶性神经阻滞剂综合症G21.1其它药物所致的继发性帕金森氏症G21.2由其它外源性因素导致的继发性帕金森氏症G21.3脑炎后帕金森氏症G24肌张力障碍包含:运动障碍G24.0药物所致的肌张力障碍G24.3痉挛性斜颈G24.8其它肌张力障碍包含:迟发性运动障碍G25.-其它锥体外系障碍及运动障碍包含:不安腿综合征、药物所致的震颤、肌阵挛、舞蹈症、抽动G30阿尔采末氏病G30.0早发的阿尔采末氏病G30.1晚发的阿尔采末氏病G30.8其它阿尔采末氏病G30.9阿尔采末氏病,未特定G31其它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未在它处归类G31.0限局性脑萎缩包含:匹克氏病G31.1大脑老年性变性,未在它处归类G31.2由酒精导致的神经系统的变性包含:酒精性小脑共济失调及变性、大脑变性及脑病;酒精所致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G31.8神经系统其它特定的变性疾病包含:亚急性坏死性脑病(Leigh)灰质变性(Alpers)G31.9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未肯定G32.-在它处归类的疾病中的神经系统其它变性障碍G35多发性硬化G37中枢神经系统其它脱髓鞘疾病G37.0弥散性硬化包含:轴索外脑炎,Schilder氏病G40癫痫G40.0局限化-相关的(局限性)(部分性)特发性癫痫及伴有限局性起病发作的癫痫综合征包含:伴有颞中部EEG棘波或枕部EEG暴发的良性童年癫痫G40.1限局化-相关的(局限性)(部分性)症状性癫痫及伴有单纯部分性发作的癫痫综合征包含:没有意识改变的发作G40.2限局化-相关的(局限性)(部分性)症状性癫痫及伴有复杂部分性发作的癫痫综合征包含:伴有意识改变的发作,常常伴有自动症G40.3泛化性特发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G40.4其它泛化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包含:行礼发作G40.5特殊的癫痫综合征包含:与酒精、药物及睡眠剥夺相关的癫痫发作G40.6大发作,未特定(伴有或不伴有小发作)G40.7小发作,未特定,不伴有大发作G41.-癫痫持续状态G43.-偏头痛G44.-其它头痛综合征G45.-短暂脑缺血性发作及相关的综合征G47睡眠障碍G47.2睡眠-觉醒节律障碍G47.3睡眠呼吸暂停G47.4发作性睡病及猝倒G70重症肌无力及其它肌肉神经性障碍G70.0重症肌无力G91.-脑积水G92中毒性脑病G93其它脑部障碍G93.1缺氧性脑损伤,未在它处归类G93.3病毒后疲劳综合征包含:良性肌痛性脑脊髓炎G93.4脑病,未特定G97神经系统施术后障碍,未在它处归类 G97.0脊髓穿刺所致的脑脊液渗漏第七章眼及其附件的疾病(H00-H59)H40青光眼H40.6继发于药物的青光眼第八章耳及乳突的疾病(H60-H95)H93其它耳部障碍,未在它处归类H93.1耳鸣第九章循环系统疾病(I00-I99)I00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I60.-蛛网膜下腔出血I61.-大脑内出血I62其它非创伤性颅内出血I62.0硬膜下出血(急性)(非创伤性)I62.1非创伤性硬膜外出血I63.-大脑梗塞I64卒中,未标明为出血或梗塞I65.-大脑前动脉的闭塞和狭窄,并不导致大脑梗塞I66.-大脑动脉的闭塞和狭窄,并不导致大脑梗塞I67其它脑血管性疾病I67.2大脑动脉粥样硬化I67.3进行性血管性白血病脑病包含:Binswanger氏病I67.4高血压性脑病I69.-脑血管疾病的后遗症I95低血压I95.2药物所致低血压第十章呼吸系统疾病(J00-J99)J10由已确定的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感J10.8伴有其它表现的流感,流感病毒已确定J11流感,病毒未确定J11.8伴有其它表现的流感,流感病毒未确定J42未特定的慢性支气管炎J43.-肺气肿J45.-哮喘第十一章消化系统疾病(K00-K93)K25胃溃疡K26十二指肠溃疡K27消化性溃疡,病灶未特定K29胃炎及十二指肠炎K29.2酒精性胃炎K30消化不良K58.-激惹性肠道综合征K59.-其它功能性肠障碍K70.-酒精性肝病K71.-中毒性肝病包含:药物所致的肝病K86胰腺的其它疾病K86.0酒精所致的慢性胰腺炎第十二章皮肤及皮下组织疾病(L00-L99)L20.-异位性皮炎L98皮肤及皮下组织其它障碍,未在它处归类 L98.1人为性皮炎包含:神经症性表皮脱落第十三章肌肉骨骼系统及结缔组织疾病(M00-M99)M32.-系统性红斑狼疮M54.-背痛第十四章生殖泌尿系统疾病(N00-N99)N48阴茎的其它障碍N48.3异常勃起N48.4器质性因素所致阳痿N91.-闭经,月经稀发与过少N94与女性生殖器官及月经周期有关的疼痛及其它状况 N94.3经前紧张综合征N94.4原发性痛经N94.5继发性痛经N94.6痛经,未特定N95绝经期及其它绝经前后期障碍N95.1绝经期及女性更年期状态N95.3伴有人为绝经的状态第十五章妊娠、生育及产褥期(O00-O99)O04医疗性堕胎O35已知或怀疑胎儿异常或损伤时对母亲的保健O35.4(可疑的)酒精所致的胎儿损伤后对母亲的保健O35.5(可疑的)药物所致的胎儿损伤后对母亲的保健O99其它可在它处归类但伴发于妊娠、生育及产褥期的母亲的疾病 O99.3伴发于妊娠、生育及产褥期的精神障碍与神经系统疾病包含:在F00-F99及G00-G99的状况第十七章先天性畸形、变形及染色体异常(Q00-Q99)Q02小头畸形Q03.-先天性脑积水Q04.-其它先天性脑畸形Q05.-脊柱裂Q75.-其它先天性颅骨及颌面骨畸形Q85斑痣性错构瘤病,未在它处归类Q85.0神经纤维瘤病(非恶性)Q85.1结节硬化症Q86由已知的外源性病因所致的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未在它处归类 Q86.0胎儿酒精综合征Q90 Down氏综合征Q90.0 21三体,减数分裂时未分离Q90.1 21三体,镶嵌现象(有丝分裂时未分离)Q90.2 21三体,易位Q90.9 Down氏综合征,未特定Q91.- Edward氏综合征及Patau氏综合征Q93单染色体及常染色体上的缺失,未在它处归类Q93.4第5染色体短臂缺失包含:猫叫(Cri-du-chat)综合征Q96.-Turner氏综合征Q97.-其它性染色体异常,女性表现型,未在它处归类Q98其它性染色体异常,男性表现型,未在它处归类Q98.0 Klinefelter氏综合征核型47,XXYQ98.1 Klinefelter氏综合征,男性,多于2个X染色体Q98.2 Klinefelter氏综合征,男性,核型为46,XXQ98.4 Klinefelter氏综合征,未特定Q99.-其它染色体异常,未在它处归类第十八章症状、体征及异常的临床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未在它处归类(R00-R99)R55晕厥与虚脱R56惊厥,未在它处归类R56.0热性惊厥R56.8其它及未特定的惊厥R62缺乏所期望的正常生理发育R62.0发育里程碑延迟R62.8其它缺乏所期望的正常生理发育R62.9缺乏所期望的正常生理发育,未特定R63与食物及液体摄入有关的症状及体征R63.0厌食R63.1烦渴R63.4异常的体重下降R63.5异常的体重增加R78.-检出药物及其它物质,正常情况下不见于血液中包含:酒精(R78.0);鸦片类毒品(R78.1);可卡因(R78.2);致幻剂(R78.3);其它有可能成瘾的药物(R78.4);精神药物(R78.5);锂的浓度超出正常(R78.8)R83脑脊液中的异常发现R90.-中枢神经系统的诊断性影像中的异常发现R94功能检查中的异常结果R94.0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检查中的异常结果包含:异常脑电图(EEG)第十九章外伤、中毒及确定的其它外部原因的结局(S00-T98)S06颅内损伤S06.0震荡S06.1创伤性脑水肿S06.2弥散性脑损伤S06.3局灶性脑损伤S06.4硬膜外出血S06.5创伤性硬膜下出血S06.6创伤性蛛网膜下出血S06.7伴有稽延性昏迷的颅内损伤第二十章外源性致病及致死原因(V01-Y98)有意自伤(X60-X84)包含:有意自行造成的中毒或损伤;自杀攻击(X85-X90)包含:杀人、因利用他人造成的伤害有意进行伤害或杀害,以任何手段在治疗性应用时引起副作用的药物、药剂及生物性物质(Y40-Y59)Y46抗癫痫药及抗帕金森药Y46.7抗帕金森药Y47.-镇静剂、催眠药及抗焦虑药Y49精神药物,未在它处归类Y49.0三环类及四环类抗抑郁剂Y49.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抑郁剂Y49.2其它及未特定的抗抑郁剂Y49.3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及神经阻滞剂Y49.4丁酰苯类及硫杂蒽类神经阻滞剂Y49.5其它抗精神病药及神经阻滞剂Y49.6拟精神病药(致幻剂)Y49.7有滥用可能的精神兴奋剂Y49.8其它精神药物,未在它处归类Y49.9精神药物,未特定Y50.-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未在它处归类Y51.-原发地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Y57.-其它及未特定的药物和药剂。

常用药禁忌症

常用药禁忌症

常用药禁忌症Have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November 2, 2021甘露醇1.禁忌症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试用本药无反应者因本药积聚可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2严重脱水者;3颅内活动性出血者但颅内手术时除外;4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淤血者;5孕妇;2.慎用1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血容量突然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2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者;3低血容量患者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4严重肾功能不全者因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5对本药不能耐受者;甘油果糖1.禁忌症1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HereditaryFructoseIntolerance患者;2对该制剂的任一成分过敏者;3任何原因所致的尿闭者;4严重脱水者;5高钠血症患者;6心功能不全者;2.慎用1严重活动性颅内出血患者无手术条件时;2严重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者;3肾功能障碍者;4尿崩症患者;5糖尿病患者;6溶血性贫血患者;乙酰谷酰胺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2.慎用尚不明确;吡拉西坦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锥体外系疾病,尤其是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chorea 患者;3重度肝、肾功能障碍者;4孕妇;5新生儿;2.慎用1轻中度肝、肾功能障碍者;2患多种疾病的老年患者国外资料;3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状腺素补充治疗的患者;特苏尼1.禁忌症1对本药或磺酰脲类药物过敏者;2无尿患者;3严重排尿困难如前列腺肥大的患者;4低血压患者;5低血容量、低钾或低钠血症患者;6肝昏迷前期或肝昏迷患者;2.慎用1贫血患者;2糖尿病患者;3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患者;4高脂血症患者;5有胰腺炎病史者;6肝脏疾病肝硬化和腹水患者;7严重肾脏疾病患者;以上均为国外资料速尿1.禁忌症1低钾血症;2肝昏迷;2.慎用1无尿或严重肾功能损害者;2糖尿病患者;3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4严重肝功能损害者因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5急性心肌梗死者过度利尿可促发休克;6胰腺炎或有此病史者;7有低钾血症倾向者尤其是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或有室性心律失常者;8红斑狼疮患者因本药可加重病情或诱发狼疮活动;9前列腺增生者;地塞米松1.禁忌症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2活动性肺结核;3下列疾病患者一般不宜使用:高血压、血栓性疾病、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精神病或严重的精神病史、电解质代谢异常、心肌梗死、内脏手术如新近胃肠吻合术、青光眼、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未能控制的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感染;4单纯疱疹性或溃疡性角膜炎患者禁止经眼给药;2.慎用1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患者;2糖尿病患者;3憩室炎;4癔症患者、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患者;5肝功能不全;6眼单纯疱疹;7高脂蛋白血症;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9重症肌无力;10骨质疏松;11胃炎或食管炎等;12肾功能损害或结石;13结核病患者;14树枝状角膜炎患者慎用本药滴眼液;溴已新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2.慎用胃炎或胃溃疡患者;奥扎格雷钠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脑出血、或脑梗死并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塞致深昏迷者;3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如严重心律不齐、心肌梗死者;4有血液病或出血倾向者;5严重高血压收缩压超过200mmHg患者;2.慎用尚不明确;易达生1.禁忌症1有本药过敏史者;2重度肾功能损害者;3孕妇或计划妊娠妇女;4哺乳期妇女;5儿童;2.慎用1轻至中度肾功能损害者;2肝功能不全者;3心脏疾病患者可能加重病情或伴肾功能不全4高龄80岁以上患者;三磷酸胞苷二钠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3窦房结功能不全者;4缓慢心律失常者;5孕妇;2.慎用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癫痫患者;3心肌梗死者;4脑出血急性期者;疏血通禁忌尚不明确;疏血通抗凝作用大,血栓通改善循环作用大;血栓通尚不明确;多索茶碱1.禁忌症1对本药或黄嘌呤衍生物类药过敏者;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哺乳期妇女;2.慎用1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消化性溃疡患者;2慢性肺心病患者;3快速性心律失常国外资料、心脏供血不足等心脏病患者;4严重血氧供应不足者;5高血压患者;6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肝病患者;8肾功能不全或合并感染的患者;9癫痫发作患者国外资料;还原型谷胱苷肽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2.慎用尚不明确;氨溴索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者;2.慎用1有本药过敏史者不宜使用;2肝、肾功能不全者;3胃溃疡患者;4支气管纤毛运动功能受阻及呼吸道出现大量分泌物的患者恶性纤毛综合征患者等,可能有出现分泌物阻塞气道的危险;5青光眼患者;612岁以下儿童;奥美拉唑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严重肾功能不全者;3婴幼儿;4孕妇;2.慎用肝、肾功能不全者;尤瑞克林脑出血及其他出血性疾病的急性期,不能与ACEI类降压药合用;纳美芬尚不明确;纳络酮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对吗啡、二乙酰吗啡等依赖或正在使用阿片类镇痛药者;3成瘾母亲的新生儿;2.慎用1有心血管疾病史如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者;2肝病患者;3肾功能不全者;4老年患者;拜复乐1.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喹诺酮类药过敏者、或对其他喹诺酮类药有过敏史者;2避免用于QT 间期延长的病人、患有低钾血症病人及接受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Ⅲ类如胺碘酮、索托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病人;3哺乳妇女;4儿童;2.慎用1在致心律失常的条件如:严重的心动过缓或急性心肌缺血存在时应慎用;2有或怀疑有可导致癫痫发作或降低癫痫发作阈值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3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川威1.禁忌症1颅内出血或可能发生颅内出血者;2低血压患者;2.慎用1术前合并糖尿病者;2脑主干动脉硬化者;3伴严重意识障碍者因用药经验少,有效性尚未确立;4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重症脑血管障碍如烟雾病、巨大脑动脉瘤等者因尚无使用经验,有效性及安全性尚未确立;5肾功能不全者;6肝功能不全者可能使代谢延迟、血药浓度升高、作用增强;神经节苷酯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神经节苷脂累积病患者;3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2.慎用尚不明确;甲钴胺1.禁忌症对本药过敏或对本药有过敏史者;2.慎用尚不明确;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或有本药过敏史者;2对伐昔洛韦过敏者国外资料;2慎用1对本药不能耐受者;2精神异常或对细胞毒性药出现精神反应史者因静脉应用本药易产生精神症状;3脱水者;4肝、肾功能不全者;甘乐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如出现过敏反应,停药后症状即消失;克林奥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白细胞减少或有白细胞减少史者;3脑内出血后止血不完全者止血困难;2.慎用尚不明确;氟立康唑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2岁以下儿童;2.慎用1对其他抗真菌药有过敏史的患者;2严重肝功能减退患者;3有潜在心律失常危险的患者如患有心肌病的患者,低钾血症患者,曾进行具有心脏毒性化疗的患者,同时应用其他可能引起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药物者;醒脑静尚不明确;1.禁忌症对本药中任一成分过敏者;2.慎用心力衰竭患者;杏丁1.禁忌症对双嘧达莫过敏者;2.慎用有出血倾向者;庆大霉素1.禁忌症对本药或其他氨基糖苷类药过敏者;2.慎用1脱水患者脱水患者血药浓度增高,可增加产生毒性反应的可能性;2第8对脑神经损害患者;3重症肌无力或帕金森病患者;4肾功能损害患者;5接受肌肉松弛药治疗的患者;糜蛋白酶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20岁以下患者因晶体囊膜玻璃体韧带相连牢固,眼球较小,巩膜弹性强,应用本药可致玻璃体脱出;3眼压高或伴有角膜变性的白内障患者,以及玻璃体有液化倾向者;4严重肝、肾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及正在应用抗凝药者;2.慎用尚不明确;各种急救药品1.禁忌症1对本药及其任何成分过敏者;2环丙烷麻醉者;3嗜铬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4快速型心律失常者如心室颤动国外资料;2.慎用1肢端循环不良患者;2频繁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3闭塞性血管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病、冻伤如冻疮等或有既往史者;4心绞痛国外资料;间羟胺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用氯仿、氟烷、环丙烷进行全身麻醉者;32周内曾用过单胺氧化酶抑制药者;2.慎用1甲状腺功能亢进;2高血压;3充血性心力衰竭;4冠心病;5糖尿病;6有疟疾病史;7肝硬化国外资料;尼克刹米1.禁忌症1抽搐、惊厥患者;2小儿高热而无中枢性呼吸衰竭时;2.慎用急性血卟啉病易诱发血卟啉病急性发作;洛贝林本药禁止与碘、鞣酸以及铅、银等盐类药配伍;与碱性药物配伍可产生山梗素沉淀;静脉给药应缓慢;鲁米那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血卟啉病及有既往史患者;3贫血患者;4糖尿病未控制的患者;5严重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呼吸抑制患者;6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慎用1有药物滥用史者;2糖尿病已控制患者;3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者;4肾上腺功能减退者;5心脏病患者;6高血压或低血压患者;7多动症患者;8疼痛不能控制者;9轻微脑功能障碍患者;10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11抑郁症患者国外资料;12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国外资料;利多卡因1.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酰胺类局部麻醉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严重心脏传导阻滞包括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室内传导阻滞患者;3预激综合征患者;4阿-斯综合征患者;5未经控制的癫痫患者;6严重肝功能不全者;7有恶性高热者;8卟啉病患者;9应用部位炎症、黏膜破损禁用本药气雾剂;2.慎用1充血性心力衰竭者;2严重心肌受损者;3严重窦性心动过缓者;4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者;5低血容量及休克者;6肝、肾功能不全者;7肝血流量减低者;肾上腺素1.禁忌症1高血压;2器质性心脏病;3冠状动脉疾病;4洋地黄中毒;5心源性哮喘;6外伤性或出血性休克;7糖尿病;8甲状腺功能亢进;9闭角型青光眼国外资料;10器质性脑损害国外资料;11分娩可能延长第二产程国外资料;2.慎用1对拟交感胺类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心血管疾病;3噻嗪类药物引起的循环血容量不足或低血压本药的使用可致血压进一步下降;4精神神经疾病;5帕金森病可使僵硬与震颤症状暂时性加重;6脑血管供血不足国外资料;7慢性肺部疾病国外资料;阿托品1.禁忌症1对本药或其他抗胆碱药过敏者;2青光眼患者;3前列腺增生患者;4高热患者;5急性五氯酚钠中毒者;6重症肌无力患者国外资料;2.慎用1心脏疾病患者尤其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左房室瓣狭窄等;2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幽门梗阻、食管与胃的运动减弱、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因本药可使胃排空延迟,从而导致胃潴留,并增加胃-食管的反流等疾患的患者;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本药用量大时,肠蠕动减弱,可导致麻痹性肠梗阻,并可诱发或加重中毒性巨结肠症;4脑损害者尤其是儿童;5腹泻患者;6胃溃疡患者;7发热患者;去甲肾上腺素1.禁忌症1高血压患者;2脑动脉硬化者;3缺血性心脏病患者;4少尿或无尿患者;5出血性休克及微循环障碍的休克患者;6可卡因中毒者;7心动过速者;8孕妇;2.慎用1缺氧易致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2闭塞性血管病如动脉硬化、糖尿病、闭塞性脉管炎等,可进一步加重血管闭塞;3血栓形成无论内脏或周围组织,均可促使血供减少,缺血加重,扩大梗死范围;4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高碳酸血症国外资料;西地兰1.禁忌症1任何强心苷制剂中毒;2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4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5心肌梗死者禁止注射给药;2.慎用1低钾血症;2高钙血症;3甲状腺功能低下;4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5缺血性心脏病;6急性心肌梗死;7心肌炎;8肾功能损害;9近期用过其它洋地黄类强心药者;安定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青光眼患者;3重症肌无力患者;4新生儿;5分娩前或分娩时;2.慎用1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的急性酒精中毒者;2昏迷或休克者注射本药可延长消除半衰期;3有药物滥用或成瘾史者;4多动症患者;5低蛋白血症患者可导致嗜睡、难醒;6严重抑郁症患者;7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加重呼吸衰竭;8粒细胞减少患者;9肝、肾功能不全者;异丙嗪1.禁忌症1婴儿;2临产前1-2周的孕妇;2.慎用1过敏性休克;2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3肝肾功能不全者;4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膀胱颈部梗阻患者或前列腺增生明显者;6有骨髓抑制者;7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低血压;8患有胃溃疡、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者;9黄疸、Reye综合征患者本药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Reye综合征混淆;10神志不清及昏迷患者;1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尤其是儿童,服用本药后痰液粘稠,影响排痰,且可抑制咳嗽反射;氯丙嗪1.禁忌症1对吩噻嗪类药过敏者;2肝功能严重减退者;3有癫痫病史者;4昏迷患者特别是用中枢抑制药后;5骨髓抑制者;6青光眼患者;7小于6个月的婴儿国外资料;2.慎用1肝功能不全者;2尿毒症患者;3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4前列腺增生、尿潴留者;5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6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患者;7乳癌患者国外资料;8有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MS病史者国外资料;9有瑞氏综合征征象和症状者国外资料;异丙肾上腺素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国外资料;2冠心病患者;3心绞痛患者;4心肌梗死患者;5心动过速者国外资料;6室性心律失常需要改善心肌收缩力者国外资料;7甲状腺功能亢进者;8嗜铬细胞瘤患者;2.慎用1糖尿病患者;2高血压患者;3惊厥患者国外资料;4明显缺氧的哮喘患者;可达龙1.禁忌症1对本药或碘过敏;2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安置起搏器;3心动过缓引起晕厥者;4心脏明显扩大,尤其是心肌病;5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或未安置人工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因有窦性停搏的危险;6循环衰竭、严重动脉性低血压;7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8甲状腺功能不全或有其既往史者;9孕妇;10哺乳妇女;11心源性休克国外资料;2.慎用1窦性心动过缓;2QT期间延长综合征;3低血压;4肝功能不全;5肺功能不全;6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7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静脉给药应慎用国外资料;8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国外资料;9甲状腺疾病国外资料;亚宁定1.禁忌症1对本药过敏者;2主动脉峡部狭窄、动静脉分流患者肾透析时的分流除外;3哺乳期妇女;4孕妇;2.慎用1肝功能障碍患者;2头部创伤者国外资料;3颅内压升高者国外资料;4中重度肾损害者国外资料;硝普钠1.禁忌症1代偿性高血压如伴动静脉分流或主动脉缩窄的高血压;2先天性视神经萎缩国外资料;3烟草中毒性弱视国外资料;2.慎用1脑血管或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对低血压的耐受性减低;2颅内压增高扩张脑血管可进一步增加颅内压;3肝功能损害;4甲状腺功能降低本药代谢产物硫氰酸盐可抑制碘的摄取和结合;5肺功能不全本药可能加重低氧血症;6维生素B12缺乏;7肾功能不全;。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六例患者的护理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六例患者的护理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六例患者的护理
徐美英;徐明莹
【期刊名称】《解放军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9(026)009
【摘要】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指一组并不多见、致死性的精神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主要以肌强直、高热、意识障碍及自主神经系统的不稳定为主要表现。

目前,鲜有对神经阻滞刹恶性综合征护理的报道。

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6例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患者,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8)
【作者】徐美英;徐明莹
【作者单位】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湖州,313000;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浙江,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3
【相关文献】
1.不同药物致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的护理 [J], 李素琴;邵志梅;孙长艳
2.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延误诊断一例分析 [J], 王进忠;于永红;覃小兰;姚晓彬;邓定伟
3.神经阻滞剂所致恶性综合征的临床护理体会 [J], 朱跃平
4.多巴胺受体通路参与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J], 刘霖;王智
超;朱梦莉;陈赞丽
5.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J], 葛洪霞;郑亚安;马青变;李姝;巩燕;谢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郑斯聚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年(卷),期】1997(018)003
【摘要】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NMS)是神经安定药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本文就NMS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以及与麻醉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29-131)
【作者】郑斯聚
【作者单位】沈阳军区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3
【相关文献】
1.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延误诊断一例分析 [J], 王进忠;于永红;覃小兰;姚晓彬;邓定伟
2.急救神经症状的鉴别和处理十、肌红蛋白尿症和恶性综合征的神经危重症处理[J], 刘芳;陈谅
3.警惕精神安定药恶性综合征 [J], 金仲品
4.神经安定药恶性综合征病例报告1例 [J], 高佳;刘剑南
5.运用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弱效安定药苯并二氮杂(艹卓)噁唑烷衍生物构效关系 [J], 蔡煜东;李伟;许伟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王学敏江伟(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上海200233)神经阻滞剂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NMS)是一种服用神经阻滞剂后产生的少见却可能致命的并发症。

1960年Delay等[1]进行氟哌啶醇的实验时发现并首先报道。

1980年后随着对NMS认识加深,大量临床案例被报道。

发病机制NMS发病机制多认为与神经阻滞剂导致中枢神经调节机制改变有关;也有认为与骨骼肌不正常反应有关。

中枢多巴胺受体阻滞中枢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是NMS发病机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

该理论是Henderson和Wooten 首先提出[2]。

神经阻滞剂阻滞视丘下部多巴胺受体可影响体温调节,阻滞纹状体多巴胺受体可引起锥体外系反应。

但其作用可能不仅限于此,神经阻滞剂对下丘脑和纹状体多巴胺受体阻滞不能解释NMS所有症状。

有人提出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平衡是影响NMS发病重要因素[3]。

在黑质纹状体途径,多巴胺受体阻滞或5羟色胺过度释放可造成相似的临床表现,给患者服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促进NMS 的发生[4]。

原发性骨骼肌缺陷NMS和恶性高热临床表现类似,如高热、肌强直、肌酸激酶升高、死亡率10-30%等;两种疾病应用丹曲林钠治疗都有效;两类患者肌肉都有异常收缩反应。

提示两者可能有相似的病理生理学机制[5]。

神经阻滞剂可能影响NMS患者肌细胞钙转运,造成肌强直、横纹肌溶解和高热等反应。

氟烷-咖啡因实验是测试患者是否易感恶性高热最可靠的实验。

一些研究者检测了NMS患者肌纤维对氟烷和咖啡因的敏感性,但结果并不一致。

还有人提出神经阻滞剂可能直接对肌肉产生毒性作用。

有实验提示NMS可能与基因改变有关[6]。

危险因素由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诊断标准的不同,NMS发病率报道不一。

综合现有资料看,其发病率约为0.2%[7]。

NMS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以年轻男性患者居多。

其并不局限于某些精神疾患,在多发性创伤,甚至应用神经阻滞剂作为止吐、镇静、术前用药的患者也可发生NMS。

酗酒者由于酒精毒性作用和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肌肉代谢异常,更易诱发NMS[5]。

一般认为NMS发生与周围环境、温度无关。

某些精神疾患、紧张症、脱水、狂躁、血清铁降低都是诱发NMS危险因素,先天性中枢多巴胺系统疾患、感染、并发脑部疾病患者都易于发生NMS。

所有可阻滞多巴胺-2受体的药物都可能诱发NMS。

氟哌啶醇是目前控制躁动和精神错乱最常用药物,也是文献报道中诱发NMS最多的药物。

除抗精神病药物外,其它一些具有神经阻滞剂特性的药物也可诱发NMS,如胃复安、氟哌利多、异丙嗪等。

NMS的发生与用药时间长短和药物是否过量无关[8]。

研究显示较大剂量、快速、非肠道用药易于诱发NMS。

临床表现典型NMS多在服药后24-72小时发生。

16%患者在应用神经阻滞剂后24小时发生NMS,66%患者在一周内发生,几乎所有病例都在服药后30天内发病。

NMS本身是自限性疾病,停药后恢复时间一般为7-10天。

63%患者在一周内恢复,几乎所有患者都在30天内恢复[9]。

NMS早期临床表现包括意外的精神状态改变,难以控制的锥体外束和延髓损害症状,如强直、吞咽困难、发音困难。

NMS早期症状还包括反应迟钝、体温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不稳定、出汗、流口水、麻痹性失禁、肌阵挛、阵颤、血中肌酸激酶升高等[10]。

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不一定都出现,任何服用神经阻滞剂的患者出现上述症状都要考虑NMS可能性。

体温升高,是NMS主要症状之一,且往往伴有大量出汗。

但亦有报道NMS患者无发热的[11],并且30%NMS患者没有出汗[5]。

极度高温可造成危象和多种并发症,如不可逆的脑损害等。

肌强直是NMS 核心症状,常伴肌坏死;肌张力增高可致肺顺应性降低,通气功能不足,肺部感染;肌张力升高多同时伴有运动障碍,发音困难,震颤麻痹等锥体外系损害症状;神智改变可有烦躁、木僵、昏迷、精神错乱、紧张症;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包括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呼吸急促。

其它少见症状还有角弓反张、癜痫、巴彬斯基征、舞蹈病、牙关紧闭等。

NMS患者实验室检查可有多种变化,但往往是非特异的,不具诊断意义。

血白细胞升高是常见症状,可以从轻度升高到30 x 109/L。

患者血中肌酸激酶的浓度往往升高,有时达非常高的水平(>1000 IU/L),提示横纹肌溶解。

血中肌酸激酶水平虽不具特异性,但却是估计横纹肌溶解严重程度和肾衰风险性的重要指标。

其它实验室异常还包括酸中毒、低氧血症、血清铁降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电解质异常、凝血功能障碍、肝酶升高等。

超过半数患者脑电图显示非局灶性、弥漫性慢波,呈非特异性脑病改变。

但是脑部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以及脓毒血症的相关检查往往为阴性。

随着对该病了解及早期治疗,其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70年代以前NMS死亡率为76%,1970-1980年间为22%,1980年以后为15%。

约50%患者死于肾功能衰竭,其它死因包括突发呼吸循环骤停、心功能衰竭、吸入性肺炎、肺栓塞、肝功能衰竭、DIC等。

尸检往往无特异性改变。

NMS患者康复后很少留有并发症,但亦有报道留有记忆缺失、锥体外系和小脑损害、外周神经损害、肌挛缩等[8]。

鉴别诊断患者服用神经阻滞剂后出现发热、肌强直、自主神经系统改变须立即停止所有抗精神病治疗,直到得出确切诊断为止。

可能与NMS 混淆的疾病包括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横纹肌溶解、中枢系统感染、脑部肿瘤、破伤风等。

鉴别诊断还要考虑神经阻滞剂引起的中暑、紧张症、药物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相互作用、中枢抗胆碱综合症、恶性高热等。

神经阻滞剂外周抗胆碱作用可抑制出汗和散热,其中枢抗多巴胺作用可干扰体温调节,从而诱发神经阻滞剂所致中暑。

其危险因素包括闷热、潮湿的环境,过度激动,过度活动后未及时补充水分。

其与NMS不同之处是起病急,无锥体外束损害症状,没有出汗,有大量运动或暴露于高温环境的病史。

急性致命性紧张症是一种少见的精神疾患,其和NMS有一些共同点,如高热、运动障碍、肌肉强直,CT、脑电图和其它的实验室检查难以将其与NMS区分开。

其鉴别需要观察患者后几周变化。

事实上NMS本身就被定义为一种药物引起的医源性、致命性紧张症。

抗帕金森氏病和抗胆碱药物可导致中枢抗胆碱综合症,其症状包括皮肤干燥、口干、瞳孔散大、尿潴留。

病人往往有困惑、失去方向感、体温升高,但没有强直,毒扁豆碱治疗有效。

此外挥发性麻醉剂和琥珀酰胆碱可诱发恶性高热,若患者用过神经阻滞剂易于与NMS 混淆,但NMS很少出现在术中。

一些迷幻剂也可能导致高热,癫痫发作,强直,横纹肌溶解和死亡。

治疗NMS基本治疗措施是早期诊断、停止用药、加强监护和护理、积极降温、补充水分。

此外还要积极治疗并发症。

NMS本身是自限性疾病,充分支持治疗是最重要的。

特异性药物治疗和电休克疗法(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 ECT)效果还不确定,甚至有学者认为药物治疗反而会延缓NMS恢复[12]。

应根据患者症状和医生经验来选择治疗方案。

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紧张症,可以首先试用。

氯羟安定1-2 mg注射,并根据症状调整剂量,起效后口服维持效果。

溴隐亭、金刚烷等多巴胺激动剂可在症状较重的患者身上应用。

溴隐亭常用剂量是2.5-10 mg,每日四次。

主要副作用是低血压,呕吐,精神症状加重。

患者往往在用药后数小时体温下降,肌强直缓解,血压平稳。

对于伴有显著肌强直和高热患者可考虑使用丹曲林钠,其常用于恶性高热,可抑制肌浆网释放钙,松弛肌肉。

NMS患者应用丹曲林钠可抑制肌肉收缩,降低体温,减慢心率和呼吸频率。

首剂量2 mg/kg静脉注射,必要时每10分钟重复一次,每日剂量可达10 mg/kg。

口服剂量为每日50-200mg。

剂量大于10 mg/kg时可出现肝损害。

以上治疗措施在NMS发病开始几天应用有效,而ECT在疾病后期依然有效,其在NMS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ECT可改善NMS症状,适用下列情况:1)特发性致命性紧张症不能排除者;2)经其它治疗NMS症状无改善者;3)患者伴有显著的紧张症;4)NMS 缓解后患者仍然伴有残余紧张状态以及精神症状者[9, 13]。

NMS患者康复后再次接受神经阻滞剂治疗,约30%患者可能再次出现NMS。

须认真评估神经阻滞剂应用指征,减少危险因素,并至少在NMS 恢复后两周再考虑用药。

可考虑换用非传统神经阻滞剂,缓慢增加药量,并仔细观察有无NMS早期症状。

部分患者可考虑采用碳酸锂、ECT作为替代疗法。

【参考文献】1. Delay J, Pichot P, Lemperiere T, et al. Un neuroleptique majeurnon-phenothiazine et non reserpinique, l'haloperidol, dans le traitement des psychoses [J]. Annales Medico-Psychologique, 1960,118:145-152.2. Henderson VW, Wooten GF.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apathogenetic role for dopamine receptor blockade [J]? Neurology, 1981, 31:132-137.3. Ames D, Wirshing WC. Ecstasy, the serotonin syndrome, and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a possible link [J]? Jama, 1993, 269:869-870.4. Kontaxakis VP, Havaki-Kontaxaki BJ, Pappa DA, et al. Neurolepticmalignant syndrome after addition of paroxetine to olanzapine [J].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3, 23:671-672.5. Adnet P, Lestavel P, Krivosic-Horber R. Neuroleptic malignantsyndrome [J]. Br J Anaesth, 2000, 85:129-135.6. Kawanishi C. Genetic predisposition to neuroleptic malignantsyndrome : implications for antipsychotic therapy [J]. Am J Pharmacogenomics, 2003, 3:89-95.7. Caroff SN, Mann SC.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J]. Med ClinNorth Am, 1993, 77:185-202.8. Caroff SN, Mann S, Cabrina Campbell E. Neuroleptic malignantsyndrome [J]. Adverse Drug Reaction Bulletin, 2001, 209:799-802. 9. Caroff SN, Mann SC, Keck PE, Jr., et al. Residual catatonic statefollowing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J]. J Clin Psychopharmacol, 2000, 20:257-259.10. V elamoor VR, Norman RM, Caroff SN, et al. Progression ofsymptoms in 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J]. J Nerv Ment Dis, 1994, 182:168-173.11. A nand H, Spaner D. A curious case of neuroleptic malignantsyndrome [J]. Can J Psychiatry, 2004, 49:645-646.12. R osebush PI, Garside S, Mazurek MF. Recognizing neurolepticmalignant syndrome [J]. Cmaj, 2004, 170:1645.13. C aroff SN, Mann SC, Keck PE, Jr. Specific treatment of the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 [J]. Biol Psychiatry, 1998, 44:378-3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