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教学法.ppt

合集下载

pbl教学案例ppt课件

pbl教学案例ppt课件

小组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 分类和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和完整性。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 析、比较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
点和见解。
方案制定与汇报展示
小组根据分析结果,制定解决 问题的方案或计划,明确实施 步骤和时间安排。
学生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 将方案和计划进行汇报展示, 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完善PBL评价方式,注重过程 评价和成果评价的有机结合。
06
典型PBL教学案例分享
医学领域PBL案例
案例名称
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问题描述
患者出现心悸、气短、乏力等症 状,需进行心脏病诊断和治疗方 案制定。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提高临床思维和判 断能力。
教学过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患者症状、 体征和检查结果,制定诊断和治
针对学生需求
考虑学生的背景、兴趣和学习能力,设计符合他们实 际需求的教学案例。
针对现实问题
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作为案例,增强学生 的学习动力和应用能力。
实践性原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0%
强调实践操作
设计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 的教学案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
100%
模拟真实情境
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的问题情境,让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应 用。
80%
鼓励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 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创新性原则
鼓励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培养他 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探索未知领域
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探索性 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模式ppt课件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法与模式ppt课件
十个教学环节:
狄克-柯瑞模式
狄克 - 柯瑞模式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应用。 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最接近教师们的实际教学,即在课程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条件下,研究如何传递教学信息。设计的模式的步骤和缓解比较符合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贴近教师的实际教学,也比较具体详细。 因为大多数教师无法改变现有的课程及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他们只能在微观上研究“如何教”的问题。即怎样更快、更好地组织教学信息并用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学习者。
产生
满足
观念——设计——需求
现代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观念是指与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科技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大教育理念 人本化理念 强调教与学的辨证统一 发展教育观 信息化教育 资源共享
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大教育理念
“教育”概念本身内涵发生变化
在教育观念上突破学校教育的范围,由学校的预备式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使教育的年限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教育空间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展。
在第一代教学设计中有相当影响的“狄克-柯瑞模型”的基础上,史密斯-雷根吸取了加涅在“学习者特征分析”环节中注意对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进行认知分析的优点,并进一步考虑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组织的重要影响而发展起来新的教学设计模式。
史密斯-雷根模型
史密斯-雷根模型
该模式较好地实现了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结合,较充分地体现了“联结-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且T.J.Ragan本人又是美国AECT现任的理论研究部主席,是当代较著名的教育技术与教育心理学家,因此该模型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设计
技术化
System
设计
设计是由目的指引的过程,设计过程受设计者的思想所指导,设计过程需要一套的科学的方法,而不纯粹是试误的过程。

pbl教学法ppt幻灯片

pbl教学法ppt幻灯片

pbl教学法ppt幻灯片•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概述•PBL教学法核心理念与原则•PBL教学法实施步骤及策略•教师在PBL中的角色与职责目•学生在PBL中的成长与收获•PBL教学法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方向录01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概述定义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围绕真实、复杂的问题展开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PBL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素质。

以问题为导向合作学习跨学科性学生主体PBL定义及特点PBL传统教学法PBL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PBL传统教学法PBL在国内外应用现状国外应用现状PBL在国外医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向其他学科领域扩展。

许多知名大学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都采用了PBL教学法。

国内应用现状近年来,PBL在国内高等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

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在部分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和教学资源的限制,PBL在国内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PBL教学法核心理念与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PBL教学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关注学生需求教学设计应围绕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为导向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问题的层次性030201问题驱动学习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通过查找资料、实验验证等方式,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师角色的转变反思与总结环节反思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成果持续改进PBL教学法实施步骤及策略明确问题和目标设定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分工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角色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

成人培训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

成人培训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
❖ 受训人员能够主动提出问题, ❖ 鼓励受训人员在讨论中取长补短 ❖ 有利于知识与经验得交流
研讨法得缺点
❖ 讨论课题选择得好坏将影响培训得效果 ❖ 效果也会受到受训人员自身水平得影响 ❖ 不利于受训人员系统地掌握各种技能
在选择培训方法前?
1. 学习目标 2. 所需时间 3. 所需经费 4. 学员得特点 5. 学员得数量 6. 环境支持
如何利用视觉辅助手段
❖ 图片上不要超过 ❖ 25个字 ❖ 5行条目
第三讲 如何处理培训中得异议
如何处理突发事件
❖ 当有人对您得话题表示异议得时候 ❖ 当有人故意为难您 ❖ 如果遇到自己无法回答得问题时 ❖ 垄断发言得人 ❖ 沉默者 ❖ 离题闲扯
当有人向您提出异议
如果有人对您产生异议
❖ 耐心地倾听 ❖ 不要立刻反对 ❖ 找出共同之处 ❖ 平静,从容地说
❖ 注意与培训目得有关得行为 ❖ 表现结束后,角色扮演者、观察者与培训讲师
进行评论 ❖ 改善(或能力发展)计划
游戏法
❖ 使学员产生“顿悟” 得活动方式, ❖ 游戏之后恰当得解释
录影辅助/回馈法
❖ 事先制作得与课程内容相关得录影表现 ❖ 通过课堂制作得录影并现场回馈 ❖ 分析公众熟悉得电影
案例研讨法
5、布置课后练习有典型性、代表性,数量要少,一般~2分钟即可。教案编写
一、方法 1、文字表达法(详细教案、简略教案) 2、表格法 3、卡片提示法 二、要求 1、认真备课,高度重视 2、反复修改教案
培训方式有哪些? 方式优点/缺点
培训(课程)方法得选择
培训(课程) 方法得选择
课堂讲授法 角色演练 档案/案例学习 个人与小组作业 课堂与小组讨论
游戏 录影辅助/回馈
测验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PPT

主题教育活动设计方案PPT

报告演讲
学生将研究成果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逻 辑思维能力。
创意作品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创意作品,如手工制作、艺术创作、 视频制作等,展示个人才华和创造力。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 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评价标准制定及实施
1 2
过程评价
05
学生参与及成果展示
学生参与方式设计
小组合作
0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共同完成教育活动任务。
个人探究
0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个性化探究,培养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交流
03
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分享、讨论和辩论,促进思想碰撞和知识共
享。
成果展示形式选择
改进措施实施
根据总结报告中的改进建议和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计划,并在后续活动中加以实施,以 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THANKS
强化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 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促进师生交流
建立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 ,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增 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
情境模拟法实践
创设真实场景
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学习知 识和技能,提高其实践能力。
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模拟法可以生动有趣地呈现知识,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受众群体
01
02
03
学生
主要面向中小学生,根据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应 的活动。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指南PPT课件

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指南PPT课件

2
课程类别
√A.公共平台课 B.专业平台课 C.专业选修课 D.全校选修课
教学目标 1. 2.
“课程思政” 教育内容
1. 2. 3.
1.
教学方法 与举措 2.
3.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礼仪的相关概念和功能,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学习礼仪功能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用语、礼貌沟通的习惯养成。
教学设计案例 组成
课程思政要点:通过对比国内外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的差距,让同学们明白, 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重大,需要踏踏实实,不浮躁,一部一个脚印,争取取得 国外在数控领域那样的业绩
2023/10/3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14
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数控机床---课程思政案例 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干、精益求精、吃苦耐劳。
“课程思政” 详见教案
载体的选择
教师签名:
审核:
2023/10/3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10
七、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
公差与配合课程----课程思政案例
教学设计案例
测量误差及 产生的原因
思 政 落 实
测量误差分类
思 政 落 实
工件的验收
思 政 落 实
1.设定目标-----追求真理 2.分析原因-----克服困难 3.寻找对策-----制定措施 4.落实举措-----改进提高
1.什么是机械?
教学设计案例
2023/10/3
思政要点:以案例教学的方式,结合中央电视 台播放《改革开放40年专题记录片》,展示 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名族自豪感和 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专业建课设程与思课政程开发

方案教学法

方案教学法

• 皮亞傑(Piaget)-建構論 • 皮亞傑的建構論主張:知識的 產生來自於個體認知的失調, 進而運用同化和調適的方式使 自己達到適應,而知識就在不 斷修正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當 個體本身感受到認知失去平衡 ,並且期望能解決失衡的狀態 ,個體將主動地去同化或者是 調適自己的認知基模,進而真 正的達到追求知識以及學習的 目的。同時,建構論也強調個 體對週遭環境或事物的實際探 索以及操弄是有助於知識的建 構,因此方案教學中所強調的 「幼兒實際參與」以及「動手 做」的特性便獲得支持。
• 杜威(Dewey)(1859~1952)─做中學 • 從杜威進步教育的觀點來看,教育 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發展,對於學習 者的興趣、能力以及欲求是兼顧的 ,同時也顧及學習主體的心理條件 。因此,在課程中,學習的活動應 儘量給予孩子創造及表現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其自創的活動,並且可 以在課程活的動中學習,而非將教 育視為為了達到社會要求而學習的 一種過程。因此,杜威強調教育應 是刺激孩子思考,誘導學生將學習 與生活經驗作有意義的連接,並且 呼籲師生共同決定材料、活動,並 且一同規劃學習,以獲得真正的知 識。
哪一位是William Heard Kilpatrick?
Kilpatrick的生命史(1871-1965)
1918年,Kilpatrick在《Teachers College Record》發表《方案教 學法》(The Project Method) 一文,極力鼓吹杜威教育哲學 ,闡釋學習者如何能夠有目的 的進行智識、身體等學習活動 。 1926年:獲Mercer University榮 譽博士。 1937年:擔任New York Urban League主席。 1940年:與Marion共結連理。 1941-1951年:擔任American Youth for World Youth主席、 IBE(國際教育局)主任。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重“教”轻“学” 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第25页/共102页
查看案例>>
——建构主义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学”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对创新 精神培养大有好处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26页/共102页
查看案例>>
——主导-主体
以以 教学 为为 主主 “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双主教学
结合上两者的优点,取 长补短
模块概述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 一,也是后续媒体选择、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写教案
第1页/共102页
本模块在全书中的位置
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的熟悉信息化资源 模块5:信息化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么”和“教学设计的作用”中的材料 2.进一步补充您的想法到书本18页空白处
第6页/共102页
回答什么是教学设计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与作用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 “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 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 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 计划的过程。”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模块6:信息化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教学评价设计
模块7:形成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8: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第2页/共102页
期望的学习成果
•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3页/共102页
模块的活动结构
•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 • 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 活动3:编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 活动4: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 活动5:填写评价量表

方案教学法

方案教学法

起源:
• 方案一詞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勞作科主任李察特G.R. Richards於1900年間最先提出,主張勞作的訓練應 該學生按照著自己的計畫去進行,而不應該照著教師 的規定依樣畫葫蘆! • 而首先提出方案教學者為史帝文生Stevenson,他於 1908年至1911年間再美國麻省一個職業學校的農業 科中採用了方案教學法,到了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史 密斯許氏法案,倡導職業教育,方案教學法日漸流行! • 其後由克伯屈W.H. Kilpatrick於1918年發揚「The Project Method」一文將「方案教學法」發揚光大, 正式奠定方案教學法之地位(江怡昊,民86;簡楚瑛, 民83)。
方案課程的特性
(一)完整性:培養完整的個人為其教育目的 (二)活動的平衡性:配合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個別差
異,提供多樣的教學方法 (三)生活性:提供活的經驗,而非死的知識 (四)挑戰性:屬於非結構性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會面臨待解決 的問題在事先未必都可預期得到 (五)共生意識性:強調透過團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六)主動性:強調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內在動機而非外在動機 (七)互動性:強調社會環境對兒童學習的影響力 (八)深入性:強調學習的內容深度 (九)參與性:強調做中學的理念 (十)獨特性:每一個體的能力與興趣都具其獨特性
二、機動的、「形成」教學過程—事先 計畫好的教學過程
• 方案教學的內容和過程,雖經老師事前的思 考,但僅止於大綱和方向,真正發生的學習 活動,是師生在過程中共同討論、衍生、發 展出來的,是逐漸「形成」的,也是機動的。 • 傳統教學裡,老師事先寫好教案或依現成編 好的課本,照已確知的計畫和步驟去教導學 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衍生的疑問,可能較 無法獲得充分地探索機會,甚或被納入成為 學習過程中的一部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教學實施內容:
• 1.選擇主題 • 2.探究範圍的決定
製作主題網 決定範圍 對學齡前的幼兒階段而言,比較適合將範圍 縮小而且選擇比較特定的主題
• 3.探究方向 *5W的應用(why what when how who)問題的敘述 以助於研究方向的決定 • 4.課程規劃及流程表:主題網提供的是內容的
指標,而課程規劃及流程表所提供的是整個教學 目標.形式.內容及流程 • 5.方案的結束:可舉辦發表會增強幼兒學習效 果,但發表的重點在溝通而不在評鑑成品的好壞
★方案教學實施流程:
• (引起動機) • 故事.圖畫書.生活經驗.談話.環境觀察.季節.節慶.手指
謠等 •↓ • (選擇主題) • 先列舉,再選想探究的主題或問題 •↓ • (概念分析) • 就主題列舉有關的事物或概念 •↓ • (選擇活動) • 依據環境條件考慮可行性 •↓ • (規劃活動) • 活動方式.資源.時間.地點.人員 •↓ • 進行探究.建構及扮演等活動及形成性評量 •↓ • 展示學習成果.分享及教學省思
組員
指導老師:蘇慧娟 老師
小組成員: 幼一 謝佳宜 9606145 幼一 吳京華 9606138 幼一 劉經嚴 9606104 幼一 胡斯詠 9606143 幼一 謝慧珍 9606137 幼一 陳彥勳 9606112 碩二 宋敏慧 9500208
起源:
• 方案一詞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勞作科主任李察特G.R. Richards於1900年間最先提出,主張勞作的訓練應 該學生按照著自己的計畫去進行,而不應該照著教師 的規定依樣畫葫蘆!
方案教學<Project Work>
• 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重視孩子內在的學 習動機,但也不忽略教師引導的角色。
• 「方案」是對一個主題(Topic)或論題(Theme) 做深入的研究,根植於「以兒童為本位」的 理念來進行活動,強調學習的廣度與統整性。
★方案教學是一個「教」與「學」 互動的過程
三、學生選擇—老師規定
• 在方案教學裡,學生有機會選擇自己 感興趣的活動,包括時間、地點、方式、 項目以及合作的對象。傳統教學常使用統 一的作業程序(內容、時間、教學方式、 練習和作業),無法包容孩子在學習能力、 興趣、型態上的個別差異。
四、不正式的—正式的學習環境
• 方案教學是一種結構比較鬆散、不那麼嚴肅的 學習情境,它呈現的學習經驗是「活」的(真 實的人、事、物),要求孩子參與、動手;鼓 勵孩子發現問題、分享和討論。這個過程提供 給老師很具價值的訊息,那就是孩子對該學習 內容的了解狀況、困惑、觀念的發展等。
• 方案教學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 程,教師與孩子都 在彼此互相學習著, 兩者皆是教室情境中的主人。
• 方案教學(project approach)並不是一 種新的教學方法,而是一個「以兒童為本 位」的教學理念,熟悉杜威(J.Dewey) 者不難發現方案教學的精神與杜威的「從 做中學」、「第一手經驗」和主動學習相 似。
• 而首先提出方案教學者為史帝文生Stevenson,他於 1908年至1911年間再美國麻省一個職業學校的農業 科中採用了方案教學法,到了1917年美國國會通過史 密斯許氏法案,倡導職業教育,方案教學法日漸流行!
• 其後由克伯屈W.H. Kilpatrick於1918年發揚「The Project Method」一文將「方案教學法」發揚光大, 正式奠定方案教學法之地位(江怡昊,民86;簡楚瑛, 民83)。
方案教學vs.傳統教學之比較
傳統教學
方案教學
基本技能的獲得 指導性活動
教師「直接指導」孩子學習 孩子聽從指示
外在的學習動機很重要 教師提出孩子的不足
技能的運用
自主性活動 教師「引導」孩子學習
孩子自由選擇
注重內在的學習動機
教師建立孩子的能力
一、彈性時間—固定時間
• 方案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區別,即是方案教學 的時間不受「進度」的限制,而是根據主題
的範圍、學生的程度和興趣、材料的多寡來決定 何時結束。也因為如此,方案教學可針對主題, 儘可能地延伸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對有關主題的 了解能加深加廣。 • 傳統教學因為背負著必須涵蓋「重要內容」的包 袱,老師為了「教完」所有重要內容,不得不犧 牲學生深入學習的機會,常造成有些學生才剛要 懂得,就換到下一個主題,甚或來不及懂的遺憾。
• 這種歷程也有助於老師的發展、調整、改善其 教學,並做適當的課程抉擇。
五、連貫統整—分科教學
• 由於方案教學深入探討一個個主題,它並不受 科目的限制。學生不但能以充分的時間學習完 整的概念,也可以從各個領域(如數學、語文、 社會、自然科學)、各個角度去探索知識技能。 這種學習方式,較接近孩子自然的生活型態。
瑞吉歐系統的信念與基本哲學
(一)強調「互動關係」和「合作參與」的價值
馬拉古齊Malaguzzi強調「互動關係」。這裡的關係指的是學生、 老師家長、學校和環境。馬拉古齊主張教學時不可視「個」為單獨的 一個要求,應視學生與其生存環境為一整體。
方案課程的特性
(一)完整性:培養完整的個人為其教育目的 (二)活動的平衡性:配合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學生的個別差
異,提供多樣的教學方法
(三)生活性:提供活的經驗,而非死的知識 (四)挑戰性:屬於非結構性的課程,教學過程中會面臨待解決
的問題在事先未必都可預期得到
(五)共生意識性:強調透過團體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六)主動性:強調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內在動機而非外在動機 (七)互動性:強調社會環境對兒童學習的影響力 (八)深入性:強調學習的內容深度 (九)參與性:強調做中學的理念 (十)獨特性:每一個體的能力與興趣都具其獨特性
二、機動的、「形成」教學過程—事先 計畫好的教學過程
• 方案教學的內容和過程,雖經老師事前的思 考,但僅止於大綱和方向,真正發生的學習 活動,是師生在過程中共同討論、衍生、發 展出來的,是逐漸「形成」的,也是機動的。
• 傳統教學裡,老師事先寫好教案或依現成編 好的課本,照已確知的計畫和步驟去教導學 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衍生的疑問,可能較 無法獲得充分地探索機會,甚或被納入成為 學習過程中的一部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