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

最新: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全文)一、EGFR突变EGFR基因突变是非鳞状NSC1C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之一,EGFR突变阳性率在高加索人群中约为10%,在东亚人群中约为50%o对于伴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1C患者,一线标准治疗方案为EGFRTKIs,包括第一代EGFRTKIs(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第二代EGFRTKIs(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和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阿美替尼和伏美替尼入研究证实,与传统化疗相比,EGFRTKIs显著改善了ORR和PFS o但随着治疗的推进,不可避免的面临耐药问题。

免疫治疗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发挥肿瘤杀伤作用,并可获得持续的疾病控制。

共识意见1不推荐ICIs用于晚期初治EGFR敏感突变NSC1C患者(推荐程度:一致不推荐IEGFR突变与肿瘤免疫原性低及非炎症性微环境有关,且早期临床研究表明,IQs单药或ICIs联合化疗治疗初治EGFR敏感突变患者疗效远不及标准EGFRTKIs靶向治疗,然而,在EGFRTKIs基础上联合ICIs的疗效提升有限,且存在较大安全性风险。

共识意见2推荐耐药的EGFR突变患者再次活检,同时检测肿瘤耐药基因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工基于EGFRTKIs治疗会影响肿瘤特征和及肿瘤微环境(TME),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再次活检,为后续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检测标本优选肿瘤组织,组织标本无法获得时可以采用其他类型标本替代;检测范围优选高通量检测以获得全面的耐药信息,包括肿瘤相关和免疫微环境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共识意见3对于EGFRTKIs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的患者,且在缺乏有效靶向治疗的情况下,推荐使用ICIs(推荐程度:一致推荐\对于ICIS的方案选择,应结合患者的体能状态和疾病进展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其中IC1s+化疗+抗血管治疗方案的临床证据较为丰富(推荐程度:强推荐);IQs+含粕化疗方案在多项早期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治疗活性,且耐受性方面ICIs+含粕化疗方案较ICIs+含粕化疗+抗血管联合方案具有一定优势(推荐程度:强推荐);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推荐程度:弱推荐)的证据主要针对多线耐药的患者或体力状况较差不耐受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疗效获益有限。

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诊疗专家共识2023解读PPT课件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 询和支持。
开展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普及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的相关知识,包括病 因、症状、治疗方案等。
建立互助支持小组
组织患者参加互助支持小组,分享治疗经验和心得,增强战胜疾 病的信心。
营养支持与运动康复建议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
MRI检查
对于特定部位如颅脑、骨 骼等,采用磁共振成像技 术进行评估。
临床表现及分期
临床表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 症状;BRAF突变患者可能具有特定的临床特征,如年轻化、 多发转移等。
分期标准
采用TNM分期系统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期,结合肿瘤大小 (T)、淋巴结转移情况(N)和远处转移情况(M)综合判 断病情严重程度。对于BRAF突变患者,应特别关注其转移风 险及预后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中国晚期非小细胞肺癌BRAF突变 诊疗专家共识2023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1-3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BRAF突变概述 • 诊断与评估 • 治疗方案与策略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管理与随访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肺癌是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 肺癌(NSCLC)占比高达85%
BRAF基因突变是指BRAF基因发生碱 基对的替换、插入或缺失,导致BRAF 蛋白产物发生改变,进而引起细胞增 殖失控和肿瘤形成。
BRAF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发生率
BRAF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发生率较低,约占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的2-4%。 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之间BRAF突变的发生率存在差异。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一、本文概述《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为中国的医疗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权威的指南,以便他们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方案。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能够有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然而,如何选择和应用这些药物,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本文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结合中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NSCLC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探讨。

共识内容涵盖了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建议。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发布,能够推动中国晚期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我国的肺癌防治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也期待与广大医疗同仁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一共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医学环境和患者需求。

二、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机制与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这类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克隆抗体和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

VEGFR TKI:此类药物通过抑制VEGFR的活性,阻断VEGF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常见的VEGFR TKI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帕替尼等。

抗VEGF单克隆抗体:这些药物通过与VEGF结合,阻止其与VEGF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

贝伐珠单抗是最常用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之一,已经在晚期NSCLC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 学类型,在肺癌病例中占比超过80%。由于NSCLC的侵袭性较高,且缺乏有效 的早期筛查方案,导致我国70%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晚期NSCLC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发展现状
• 1. 靶向VEGF-VEGFR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 • 针对VEGF-VEGFR通路的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是研究较早,也是应用较为
伐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Ⅰ级推荐,1B类证据);对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伴 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可选择贝伐珠单抗联合EGFR-TKI的治疗方案(Ⅱ级 推荐,2A类证据)。
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推荐
推荐意见10:对接受过2种系统化疗后的伴脑转移晚期NSCLC患者,推荐使用安罗 替尼(Ⅰ级推荐,2A类证据)。 2. 伴经放射性治疗引起的脑水肿或脑坏死等的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 贝伐珠单抗在该类型患者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 推荐意见11:对经放射性治疗引起的脑水肿或脑坏死等晚期NSCLC脑转移患者, 推荐贝伐珠单抗缓解瘤周水肿、减轻症状。(Ⅱ级推荐,2A类证据)。
NSCLC抗血管生成药物临床应用推荐
• (四)特定人群的治疗推荐
• 1. 伴无症状脑转移临床试验(BRAIN研究),在91例无症状脑转移非
鳞NSCLC患者中分析了贝伐珠单抗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 推荐意见9:对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伴脑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可选用基于贝
结束,谢谢聆听
• 推荐意见5:对于驱动基因突变阴性,PS 0~1分的晚期NSCLC患者(包括鳞状 NSCLC和非鳞NSCLC),可一线使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长春瑞滨和顺 铂治疗2~4个周期(Ⅱ级推荐,2B类证据)。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肺癌多学科团队诊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登记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15年新发肺癌人数约为78.7万例,发病率高达57.26/10万,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数约为63.1万例,死亡率为45.87/10万。

肺癌导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日趋严重,成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主要病因。

伴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快速发展、医疗水平极大提升,临床上肺癌患者的预后包括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明显改善,长期生存的肺癌患者基数显著增加,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对更长的生存预期、更高的QoL诉求迫切,临床上对肺癌患者个性化、精准化、多学科、综合治疗势在必行。

对肺癌患者实施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诊疗模式,能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的异质性,不仅能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同时能确保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预期和QoL。

肺癌从诊断到治疗需综合临床分期、个体差异、病理结果、肿瘤异质性、疾病发展趋势,通过综合多学科包括肿瘤内科、胸外科、呼吸内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内镜中心支气管镜室等科室的意见,来确立肺癌患者MDT诊疗方案,以平衡肺癌患者的治疗获益和风险。

临床对肺癌患者分期诊断存在分歧时,需通过MDT诊疗模式提高肿瘤临床分期的准确性。

除了肺癌疑难病例,Ⅲ期肺癌和寡转移肺癌等因疾病本身的复杂性,在制定初始治疗方案前,发起MDT评估并制定诊疗方案至关重要。

肺癌MDT诊疗模式不仅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同时也适用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患者,并贯穿于肺癌全病程管理流程中。

基于肺癌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给出明确的推荐意见:在肺癌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病程管理中,以MDT诊疗模式为中心、结合最佳的循证证据和个体数据,能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肺癌患者治疗获益、降低并发症和疾病进展风险。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 摘要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既往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禁区",但随着对靶向药物免疫调节作用的深入认识及临床证据不断生成,免疫治疗有望为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带来新希望。

共识在《晚期驱动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的基础上,由共识专家组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通过共识更新研讨会共同制定。

专家组经充分研讨在3个临床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不推荐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推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突变患者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推荐MET14外显子跳跃突变患者在靶向治疗耐药或不可及时使用以ICIs为基础的治疗策略。

同时,随着临床证据的不断积累,专家组也调整了3条共识意见的推荐级别,对于表皮生长因子TKI耐药后发生广泛进展患者使用ICIs联合抗血管治疗调整为强推荐,对于晚期KRAS突变和BRAF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CIs治疗分别调整为一致推荐和强推荐。

共识结合国内外驱动基因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专家组广泛认可的临床经验,旨在为中国临床医师的免疫治疗临床实践提供规范化引导。

【关键词】肺肿瘤; 驱动基因阳性; 靶向治疗耐药; 免疫治疗; 专家共识在中国所有恶性肿瘤中,2022年肺癌新发病例数排名第1位,占18.06%,肺癌死亡人数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3.9%,排名第1位。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在肺癌中占比>80%。

由于NSCLC侵袭性较高,且早期NSCLC通常不伴有明显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

在我国,肺腺癌和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中,驱动基因阳性患者比例约为61.4%和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含铂双药化疗方案成为晚期NSCLC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生存的改善极为有限。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

2023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化疗专家共识近年来,新辅助治疗和免疫治疗在改善NSCLC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表现出巨大潜力,比如:免疫治疗能改善患者长期生存、有早期潜在益处等,新辅助治疗能降低肿瘤分期、提高切除率和更及时地处理微转移等优势。

为顺应三阳\细胞肺癌治疗的发展趋势,国内外胸外科专家共同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专家共识。

旨在通过增加临床医生对新辅助免疫治疗在NSCLC 治疗中应用的全面认识,促进临床实践的进步。

共识1:可切除的IB-IIIA期NSCLC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粕双药化疗或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1 .疗效相当: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包括Rosell和Roth的影响较大的研究)表明,对于早期NSCLC,新辅助化疗(NCT)+手术与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同样有效。

这些发现表明,包括新辅助治疗在内的全身性治疗策略在总生存期方面优于单纯手术。

2 .临床试验结果:CheCkMate-159、TOP1501和LCMC3等11期临床试验为新辅助免疫治疗可切除的IB-InA期NSCLC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疗效提供了证据。

这些评估新辅助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的试验报告了积极结局,如MPR x PCR和肿瘤降期,进一步支持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潜在益处。

3 .耐受性良好:与常规化疗相比,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QQS)的免疫治疗患者的耐受性通常较好,且可能阻碍手术切除的治疗相关毒性较少。

免疫治疗耐受性的改善使患者能够在不损害全身治疗潜在益处的情况下接受完全手术切除。

4 .临床前研究: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的临床前研究表明,与辅助免疫治疗相比,新辅助免疫治疗可能提供更大的生存获益,支持了在术前启动免疫治疗可能改善远期结局的假设。

5 .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在进行几项大规模III期临床试验,如CheckMate-816x KEYNOTE-671s IMpower-030x AEGEAN和CheckMate-77T探索了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粕类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耳切、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摘要外科手术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其术后定期随访是早期发现和治疗肿瘤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的有效方法,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本共识旨在完善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方案,为负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同道提供参考,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正文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于策一位,复发转移是肺癌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术后的随访监测非常重要, 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复发转移或第二原发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然而,目前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 NSCLC )术后复发转移及随访策略的探讨还比较少,国内外对于NSCLC术后患者的随访频率和采用的检查方法还没有达成共识。

为完善我国NSCLC术后随访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国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撰写《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随访中国胸外科专家共识》显得尤为重要。

参与该共识讨论、审稿的专家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保证了该共识的参考价值。

1方法与证据本共识检索了PubMed x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脂南[1]、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指南[2]等,分析了近年来相关文献和硏究资料,结合国际现行临床指南,旨在为负责NSCLC术后随访的同道提供参考。

本共识经3次专家讨论会修订并最终定稿。

2 随访策略适用人群根治性手术后、经病理诊断为NSCLC的患者。

3随访方案病史问诊及体格检查是疾病诊疗的基本要求,也是NSCLC患者术后复查随访的基本要求,有助于系统了解患者病情及初步发现是否有复发、淋巴结转移等变化。

有证据[芥6]表明:肺癌肿瘤标记物便于对复发进行监测,且起舂关键作用,故推荐患者每次随访均进行标志物复查监测。

CT是肺癌术后最常用的临床影像学复查手段[7-9],各大指南均推荐术后患者进行胸部CT复查。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国际专家共识中文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国际专家共识中文

共识一:可切除的IB-IIIA期NSCLC患者可考虑术前使用新辅助免疫治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或新辅助单药免疫治疗自1994年Rosell和Roth分别发表两项经典的IIIA期NSCLC新辅助化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至今,多项研究已经证明早期NSCLC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与术后进行辅助化疗疗效相似,均较单纯手术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

由于新辅助/辅助化疗毒副作用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差,无论新辅助还是辅助化疗较单纯手术,患者5年生存率仅提高5%左右。

因此迫切需要耐受性好、有效的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可切除肺癌。

与传统化疗相比,免疫治疗有更好的耐受性,同时与治疗相关的毒性对手术切除的影响较小,从而免疫新辅助/辅助治疗应运而生。

PD-1/PD-L1抑制剂杀伤肿瘤需要肿瘤细胞提呈抗原,然后被宿主T细胞识别。

经抑制性抗体阻断免疫抑制的PD-1/PD-L1相互作用后,活化的T细胞能够释放细胞因子,并杀伤肿瘤细胞。

因此,从机制上讲,当肿瘤体积较大时,抗原提呈细胞承担较大的抗原负荷,从而表现出更强的抗肿瘤T细胞应答。

因此,新辅助免疫疗法将优于辅助免疫疗法,患者可获得更大的生存益处。

同时多项临床前研究发现也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动物模型中,免疫新辅助治疗较免疫辅助治疗有更长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更高的生存率。

虽然目前免疫新辅助治疗暂未有大型III期临床试验数据公布,但是现有多个II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早期NSCLC的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Checkmate-159是一项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估I-IIIA期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接受两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的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这项单臂研究招募了22名患者,其中20名患者接受了两个周期的纳武利尤单抗的单药治疗,该研究表明术前接受两个周期纳武利尤单抗新辅助治疗安全可控,主要病理缓解率可达45%,中位DFS和OS尚未达到。

另一项II期临床试验TOP1501,旨在评估IB-IIIA期NSCLC患者术前接受两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的新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该研究表明术前接受两个周期帕博利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安全可控,主要病理缓解率可达28%,病理缓解≥50%的患者可达80%。

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临床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1
使用经过验证的试剂和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室内质控
02
建立室内质控体系,对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确保检
测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室间质评
03
参加室间质评活动,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和交流,提高检测
水平和准确性。
问题解决方案
01
针对常见问题制定 解决方案
如样本不合格、检测失败等问题 ,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 培训和指导。
不同方法优缺点比较
IHC与NGS/PCR相比,前者更直观、 易于解读,但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后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但 需要专业设备和人员。
NGS与PCR相比,前者具有更高的通 量和分辨率,可以检测多个基因和变 异类型;后者操作简便、快速,但可 能受引物特异性等因素影响。
技术选择与注意事项
NGS和PCR等其他方法
NGS(下一代测序技术)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PD-L1基因表达情况。优点是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缺点是需要专业设备 和人员,成本较高。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PD-L1基因片段,再利用荧光探针等技术进行定量检测。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缺点是可 能受引物特异性、扩增效率等因素影响。
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临床检 测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2-27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PD-L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 • 临床检测方法及技术 • 样本处理与质量控制 • 结果解读与报告规范 • 临床应用及前景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目的
背景介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主要类型,PD-L1表达检 测对于NSCLC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免疫治疗在临 床的广泛应用,PD-L1表达检测已成为指导NSCLC免疫治疗 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

《非小细胞肺癌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规范中国专家共识》(2020)要点1 引言近年来,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在晚期肺癌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变了该领域的治疗格局,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获益。

虽然对于免疫治疗适宜人群筛选和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但PD-L1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IHC,简称免疫组化)检测是评估肿瘤组织PD-L1表达状态的一种有效且最常用方法,广泛应用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中,以识别或辅助预测可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

2 国内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适应证按照《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版)》内容推荐,目前针对晚期NSCLC驱动基因阴性患者,中国已有多个PD-1/PD-L1抑制剂适用于一线、二线或以上治疗,其中PD-L1检测结果可以作为伴随诊断指导晚期NSCLC患者一线接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治疗。

PD-L1检测结果也可作为补充诊断为晚期NSCLC患者接受纳武利尤单抗作为二线或以上治疗提供信息。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预测标记物PD-L1指标使用随着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获批,NSCLC患者PD-L1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等也随适应证需要作为伴随诊断或补充诊断而相应获批。

其中最大特点是各个药物分别对应不同的PD-L1试剂克隆或平台,且其判读阈值也各不相同。

本共识建议选择我国NMPA批准的免疫组化检测试剂盒或抗体试剂,具体推荐内容详见表1 。

除PD-L1(22C3)试剂盒获批以外,其浓缩液也于2020年5月获NMPA 批准作为体外诊断试剂,用于实验室自建检测(LDT)。

PD-L1免疫组化检测的获批试剂对应药物各有不同,因此各检测平台和试剂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也是临床医生与病理医生关注的重点。

4 PD-L1检测适用人群及检测时机4.1 PD-L1检测适用人群建议在兼顾检测成本、临床送检需求与实际操作的前提下,尽量为所有可能具有免疫治疗机会的NSCLC患者提供PD-L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1 前言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2018年全球肿瘤统计分析报告显示,全球肺癌的男女发病率分别为:年龄标化率(ASR)1.5/10万和14.6/10万;死亡率为ASR 27.1/10万和11.2/10万。

按照病理组织学分类,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两大类。

其中NSCLC作为最常见的肺癌组织学类型,占到所有肺癌的85%,其5年生存率仅为16%。

含铂双药作为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的晚期NSCLC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案,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与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5个月-6个月和11个月-12个月,患者的远期疗效亟待提高。

免疫治疗,特别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作为一种全新的抗肿瘤疗法自20世纪90年代末问世以来,已在包括肺癌在内的多个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而发现免疫疗法的James P Alison和Tasuku Honjo也因为在肿瘤免疫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然而NSCLC的免疫治疗特别是ICIs的临床应用,在国内刚刚起步,在如何选择优势人群、确定治疗方案、疗效评估、不良反应的处理以及药物使用禁忌症等方面尚缺乏经验。

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2.1 机体正常的免疫监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免疫系统具有识别“自己”抗原和“异己”抗原的能力,在识别了“异己”抗原后,免疫系统将会被激活并杀伤“异己”。

2.2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相应的治疗策略正常情况下,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累积众多突变,这些不同的突变会编码众多“异己”抗原,使得产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

但是,肿瘤细胞在与免疫系统的抗争过程中,可以获得多种逃脱免疫系统监视的方法,最终导致肿瘤的发生。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细胞活化时,相应共抑制信号通路的免疫检查点(CTLA-4, PD-1/PD-L1)的表达会增加,而ICIs通过阻断上述检查点恢复或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

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PPT课件

01
评估患者病情
MDT团队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制定个 体化的治疗方案。
02
选择合适的治疗手 段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手术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合适 的治疗手段。
03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 变化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MDT实践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CT检查
是肺癌的主要诊断手段,可发现肺部 微小病变,并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增强CT可进 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PET-CT检查
是一种全身性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 评估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全身转移情况 。对于晚期肺癌患者的分期和预后评 估有重要价值。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
RET基因融合检测
化疗方案
化疗是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常用药物包括铂类、紫杉醇等。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病理 类型、分期及身体状况进行制定,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 性。
靶向治疗策略及最新进展
靶向治疗策略
针对RET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是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已上市的RET抑制剂包括塞 尔帕替尼、普拉替尼等,这些药物能够特异性地抑制RET融合蛋白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最新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RET融合基因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RET抑制剂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 性。此外,针对RET融合基因的免疫治疗、基因编辑等新型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探索中,为晚期RET融合阳性非小 细胞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04
多学科协作在晚期RET融合阳性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MDT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Ⅲ期非小细胞肺癌诊疗专家共识
Ⅲ期NSCLC的分类和定义
III期NSCLC分期复杂,针对不同分期治疗模式不尽相同。

共识根据世界肺癌研究会TNM分期第8版将III期NSCLC分为ⅢA、ⅢB 和ⅢC期,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手术切除的可能性,Ⅲ期NSCLC可分为可切除、不可切除和潜在可切除3类。

●可手术切除:包括ⅢA N0~1、部分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短径<2cm 的N2和部分T4(相同肺叶内存在卫星结节)N1
●不可手术切除:包括部分ⅢA、ⅢB 和全部ⅢC期,通常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或多站以及多站淋巴结融合成团(CT上淋巴结短径≥2cm)的N2患者,侵犯食管、心脏、主动脉、肺静脉的T4和全部N3患者
●潜在可切除:包括部分ⅢA和ⅢB期,包括单站N2纵隔淋巴结短径<3cm 的ⅢA期NSCLC、潜在可切除的肺上沟瘤和潜在可切除的T3或T4中央型肿瘤
多学科治疗(MDT)策略
共识提倡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手段,融入多个学科,提供更多高级别的循证证据。

●建议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患者的治疗策略应由胸外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呼吸内科、病理科和影像科等多学科医师组成的专家团队讨论决定。

诊断分期与治疗前评估
共识强调了进行临床诊断分期的重要性,明确了检查的手段及最佳时间,并提倡针对患者的个体化进行治疗前评估,从而有利于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

●临床分期应通过影像学检查、气管镜、纵隔镜、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超声内镜等检查手段进行综合评估(共识度:95%)
●患者在开始治疗前4周内进行诊断分期;在初始诊断分期时,均应接受脑MRI检查,排除颅内转移灶;对于有MRI检查禁忌证或不可用时,推荐使用增强脑CT作为替代方法(共识度:100%)
●推荐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评估患者合并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再进行肺癌治疗;体力评分状态(PS)影响患者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共识度:100%)
治疗方案
根据肿瘤是否可手术切除,共识针对III期NSCLC患者明确了不同情况下的最佳治疗方案,可参考下方IIIA,IIIB和IIIC期NSCLC患者诊疗路径:
可手术切除患者治疗方案
手术方案
●最佳手术方式是肺叶切除术+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当肿瘤累及支气管时,最佳手术方式是在保证切缘阴性的前提下行袖状切除术,应尽可能地避免全肺切除;ⅢA 期T4、N0~1患者若术中切缘阳性(R1、R2),建议进行再切除手术或放疗(共识度:100%)
放化疗方案
●手术切除的患者,术后应当常规进行辅助化疗,推荐含铂的双药化疗为首选方案,应优先考虑顺铂为基础的双药化疗(共识度:100%)
●对于ⅢA期(T4N0~1)患者,若病灶累及胸壁、近端气道或纵隔,推荐接受诱导化(放)疗+手术治疗(共识度:77.0%),推荐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共识度:100%)
不可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
放化疗方案
●推荐根治性放化疗作为标准治疗方案。

推荐首选同步放化疗,对于高龄、PS 为2分、有合并症或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者,序贯放化疗可作为替代方案(共识度:100%)
●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首选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对肾功能不全或胃肠道反应太大无法耐受顺铂者,可考虑基于卡铂的方案。

同步放化疗建议2~4个化疗周期,同步放化疗后不需要进行巩固化疗(共识度:100%)
●推荐根治性放疗的总剂量为60~66Gy,1.8~2Gy/d,30~33次。

对于同步放化疗,最大总治疗时间不应超过7周,序贯放化疗应尽量缩短放疗的总时间(共识度:100%)
巩固治疗方案
●放化疗(包括同步及序贯)后4~8周无进展的患者,推荐使用Durvalumab 巩固治疗,治疗时间为1年(共识度:80%)
潜在可手术切除患者的治疗
●对于术前确诊为ⅢA期N2患者,推荐新辅助化疗+手术方案(共识度:100%)●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肺上沟瘤,推荐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共识度:100%)
●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肺上沟瘤、潜在可切除的T3或T4中央型肿瘤,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为N2,建议进行放疗(共识度:75%);若患者切缘阳性,推荐考虑化疗后进行放疗(共识度:87.5%)
随访和监测
共识提出对患者术后及放化疗后进行随访及监测的时间、次数和内容。

● R0切除手术后2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2~5年建议每6个月随访1次,5年后建议每年随访1次(共识度:100%)
●患者的随访应当包括病史、体格检查、胸腹部增强CT和吸烟情况(共识度:100%)
●放化疗后3年内每3~6个月随访1次(共识度: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