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用色、用墨的技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画用色、用墨的技法

【摘要】中国画以笔墨作为主要艺术语言,其色彩亦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中国画的用墨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六彩”的说法。中国画颜色与墨调配使色相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可见色墨适当混用,可使色气达到不浮不滞,画面效果极佳。

【关键词】中国画;用墨;用色

中国传统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着比西洋画更加独特的特征,中国画主张黑白分明,把纯黑的黑色作为统帅画面的骨架和基调,色彩处理要在墨骨的基础上考虑。中国画的用墨使中国画与其它画种用色形成了明显的区别。尤其是水墨画的色彩,基本上是在墨的基调上进行以求得单纯的变化。中国画的用色是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墨交融,但又墨不碍色,色不碍墨,达到画面色调和谐的画面效果。

1.中国画的用墨理论

1.1色不碍墨、墨不碍色

色彩是绘画效果的敏感部分,中国画在色彩处理上有独特的规律,它与西画对色彩的观念和运用都不相同,按照西画的观点,各种色彩皆由红、黄、兰三原色调配而成,而把“黑”和“白”称为“无彩的色”。在颜料的使用上一般也忌用纯黑、纯白,黑和白也和其他色彩一样是随着光的变化而变化的而中国画用色和用墨则要“色不碍墨、墨不碍色”。[1]所谓“色不碍墨”就是在画面效果中色的运用不能影响到墨在画面上所产生的效果,“墨不碍色”也就是说在画面效果中墨的运用不能影响到颜色在画面上所产生的效果。它们之间是互不侵犯相得益彰以墨笔表现出的,就不以设色为主。以颜色表现的,就不以用墨为主,从而使画面和谐。

1.2墨分五色六彩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2]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3]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由此可见六墨具备对比适当,墨即是有色彩的光辉。

1.3色墨混用

清代张庚《国朝画征录》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着色,且多青绿金粉,自王洽泼墨后,北苑继之,方有水墨”。[4]中国画颜色调配法,颜料与颜料的调配,效果并不是太好,这样的调配法并不是中国画理想的路子。但是中国画颜色与墨调配使色相发生了丰富的变化。如石绿加墨,石绿更为深沉,石绿的颜色也不太飘了;朱磦加墨染出的人脸,不显粉气。水墨画始源于既为诗人又是画家的王维,托名为王维所作的《山水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5] 这里也可看出”墨即是河’的国画着色原理。色易俗不易古雅,墨易古雅不易俗,以墨配色,颇足以济用色之难。可见色墨适当混用,可使色气达到不浮不滞,色中有墨,墨中有色。水墨与颜色混用,可收到多姿多彩的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以奏效的,所以张彦远认为:“玄化无言,神工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彩”。又说,“而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乘矣”。[6]因此前人有“墨为诸色之母”。正因如此,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用墨与用色的艺术特征。,可收到多姿多彩的墨趣,其层次之多和意外之变化都是任何色彩所难以奏效的,正因如此,形成了中国画特有的用墨色混用的艺术特征。

2.中国画的用色技法

中国画的用色方法与其它画种大有不同尤其表现在“没骨法”的绘画中中国画用色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勾填法即勾线后填加色彩;第二种是勾勒法是沿着线的外缘设色的一种方法;第三种就是没骨法。中国画如按样式份可分为重彩和淡彩,淡彩则使“墨韵既足,然后敷色”这就是以大部分墨色浓淡的变化当作颜色使用达到“墨中有色、色中有墨”的晕化效果,这是国画着色的一大变化,近代的画家为了开拓探索更为广阔的路子,又逐渐使用了泼彩和淡彩、重彩并用的着色方法,使中国画的色彩表现力加强了。下面介绍几种传统的设色方法:

2.1平染

用水调和颜色在碟子里后,不分浓淡的平涂在线纹的边缘,叫做平染。这种方法,不需要用水作深浅的晕染。所以,看来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涂得又匀又细,在平染时,色不能调得过浓,一遍不足时可以再染一遍。

2.2碰染

碰染法多数应用在宣纸或熟绢上。方法是手上同时嵌住两支笔,如画荷花时,一支笔蘸洋红,一支笔蘸白粉,到纸上互相碰染,产生好看的颜色,比在色盘中经过调拌的色调鲜明,其意外效果全在于碰,所以色不能调得大干,才能在色与色相碰时互相渗透而产生晕染效果。“碰染”也叫“承染”是传统的老办法。

2.3染分

碰染是一次完成法,分染是把一道工序分成两道来完成。方法是把碰染中的

色调,按照阴阳向背,分出层次,一般要染多次。如染人脸传统的“三白”法,就是分次烘染而成的。其法是额头、鼻子到下额部分先行涂薄粉一次,再以稻石通染,遇到发亮的地方用淡储石,如嫌色调不足,干时可再用罩染一次。如画月季花,在用洋红烘染出阴阳反正后,下次再染白粉;画青绿山水,山石的根部先染赭石,下一步用石绿画没有着色的下部,慢慢退晕到与赭石互相衔接。染色时,要求染得自然而无痕迹。

2.4罩染

国画家使用单色的矿物色及植物色时,如需进行间色的调配,常常是通过罩染。罩染一般是在分染的基础上,变色相的作用如朱砂变紫,绿罩染藤黄变成嫩黄,铅粉罩染胭脂变成粉红。因此,画家所理想的色调便通过另一途径来达到,这便是前面所说的罩染,过(下转第296页)(上接第294页)去称为笼套。也就是说,我们如要得到一种紫的颜色,可以先用胭脂涂上一层,再笼罩一层花青,便产生了紫色。凡有火气的颜色,均可罩上淡墨以减火气。

再以画花叶为例,在用花青碰染出深浅之后,再用二绿,三绿一层一层地罩染这样自然显得亮堂发光。然后再用花青配藤黄而成的绿色,一道道地罩染两遍这时花叶就步的鲜润厚重,焕发出绿色的光泽。

2.5衬染

国画用的绢或纸。质地都比较细薄,颜色有透射力,常常是正面着色透穿纸背,而纸背着色,也可以反托到纸面上。所以国画也就利用衬染这一方法,使颜色更为沉着厚重,且原有笔划不致日用石色而掩盖衬染背面的颜色,可以用画面上的色调,也可以改变为起配合作用的颜色。随着社会的发展,色彩的运用越来越丰富多彩技法更加多样。如泼彩、岩彩等画的发展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3.结束语

现代中国画存在一个问题,即缺乏绚丽而协调的色彩。更新理念,立足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大胆吸收西方艺术中的色彩,构筑新世纪东方美术体系的新格局,是当代中国画家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要想创新,必先继承,要认真学习传统艺术,领悟中国艺术的真谛。我们要继承与发展民族传统,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移摹写上,不去弘扬深层的文化精神,那就是本末倒置。在今天这个开放的视觉世界里,中国画的发展途径亦应是开放的、多元视觉的,怎样创新、怎样发展、最后的结果如何肯定不是某一个人、某一家能够使之尘埃落定的事,中国画的发展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史,(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