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与幸福关系的论证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

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对正义之真理性的探讨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围绕“正义”进行讨论,首先通过质疑关于正义的意见从而逐步寻求正义的普遍定义,否认正义是具体的行为或现象;其次通过城邦正义和灵魂和谐之间的类比,指出正义的内在性原理。
由此可知,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原则,研究的是作为真理的正义,即“正义”的理念。
而作为理念的“正义”只能思辨中被理解和把握。
标签:理想国;正义;真理性柏拉图一直努力寻求关于真理的永恒知识,而不是纷繁的、模糊的意见。
柏拉图眼中,只有理念(idea)是永恒的、至高的、真正的存在,具体的事物不过是对理念的模仿。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探讨“正义”这一主题时遵循了这一原则。
一、正义的普遍性和永恒性《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三种不同理解,以此考察正义的具体事例。
然而,柏拉图此举并不是要从正义的现象中去归纳正义的定义,也不是要将正义概念放到情境中去理解,反而是将各种正义的事例当做靶子,逐个反驳它们的局限性。
首先,克伐罗斯认为正义是“有话实说,拿了人家东西照还”[1],而苏格拉底说这在某些情境下也是不正义的。
在作者柏拉图看来,诚实守信看起来是履行了正义,可这只是正义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正义在实际应用领域的具体事例,然而作为表象的个例是无法涵盖事物的整体和本质的。
其次,玻勒马霍斯提出正义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1]8,对此苏格拉底反驳道,坏人之间实行这种助友害敌的行为反而会对好人不利。
可见,助友害敌要在具体情境之下分析和实践,并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此外,事物的有利或有用也总是随着条件转移的,因此正义的有用性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正义应当是超越于有用性的。
最后,色拉叙马霍斯提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1]18,试图从人的行动层面深入到人的内在属性层面,由此提出一种看似更稳定的认知。
在遭苏格拉底以“统治者服务于被统治者的利益”反驳之后,不甘心的色拉叙马霍斯于是坚称“不正义的人生活得比正义的人更好” [1]26,从而引起苏格拉底结束了对正义事例的讨论,转向讨论正义和品质之间的关系。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

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论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及其现代启示摘要: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整体的和谐。
他把正义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认为只有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和谐统一时,国家与个人才能实现幸福。
虽然柏拉图的和谐正义观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仍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重大的启示性意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和谐;整体柏拉图(公元前427年—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社会思想家、政治家和哲学家。
他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当时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雅典政治危机四伏,民主制度受到挑战,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在对当时政治城邦批判与反思的基础上,柏拉图写下了著名的《理想国》。
在著作中,柏拉图寄希望于“正义”来解决城邦的政治危机,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统一和谐的美好社会,这实质上表明他十分渴望社会的统一、稳定与和谐。
柏拉图认为“正义即和谐”,即正义本质上是一种秩序与和谐,是一种和谐的正义观。
他把正义区分为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二者是和谐统一的整体,这体现了他的正义同时又是整体的和谐。
柏拉图所提出的和谐正义观以及他在《理想国》中所构建的和谐社会思想,千百年来一直是后人孜孜以求的价值目标。
虽然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和一定的空想性,但瑕不掩瑜,仍对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前瞻性的启示。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在古希腊时代,对正义的追求已是古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精神。
在《理想国》里,柏拉图通过智者风格的“辩证法”与优雅的对话,对当时比较流行的传统正义说法如“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恶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等,逐一作了批判与反驳。
在柏拉图看来,以上所谈的各种正义观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均把利己性原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基本的价值准则,因而它们根本不能达到真正的正义。
如果依据这个利己性原则,我们通常所讲的正义仅仅是为获得一个好名声的工具而已。
略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是所有理念的源泉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他的正义观。
柏拉图认为,正义是一种最高的理念,是所有社会和个人的基础。他强调,正 义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不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正义的真正含义是追求真理、智 慧和卓越,这需要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超越个人的欲望。
然而,柏拉图的正义观也受到了批评。首先,他的理念论和理式论被认为是超 验的,无法被经验所证明。其次,他的正义观被认为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 社会中实现。然而,这些批评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总之,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尽管其中的理念 论和理式论引发了一些争议,但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思想对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想 的影响。我们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如何实现真正的正义。只有这样,我们 才能真正理解和实践正义的理念,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和 著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柏拉图的众多著作中,《理想国》是最为 著名的一部,该著作主要探讨了正义问题。本次演示将阐述柏拉图在《理想国》 中关于正义观的核心观点及其方法论,并从多个方面进行论述。
略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
基本内容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 社会仍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在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中,正义有着至高无上的地 位。本次演示将探讨《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分析其内涵、地位、实现方法及 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正义有着特殊的地位。他主张,一个理想的国家应 该由哲学家来领导,因为哲学家是最具有智慧和真理追求的人。在这个国家中, 人们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卫士和生产者。统治者负责制定和执行法律,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
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
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一、柏拉图的生平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 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
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
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
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
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交稿日期:2013.12.16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二、关于正义的讨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第一卷中,通过苏格拉底与别人的对话对正义观念作了逐一的分析和批判:(一)关于克法洛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的反驳克法洛斯从自己的经营活动出发,提出正义就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
“不义者幸福+正义者不幸吗?”——柏拉图《理想国》的核心问题及其解答

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下,成就了反映如何构建和谐城邦的<理想国>著作.柏拉图所设计的理想国是以社会分工为制度保障,并在哲学王的统治下,以正义为原则,实现个人灵魂和谐和城邦和谐的一致协调,达到真正意义的正义与和谐的国家.和谐思想贯穿着构建理想国的始终,解读<理想国>中的和谐社会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从原著出发,依照上述思路,文章安排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清楚苏格拉底所面临的正义问题的实质、分析苏格拉底为何要用城邦正义与个人正义类比的方法来论说正义。第二部分,挖掘柏拉图正义思想要求先对人的心灵或灵魂的结构有全面且深刻的认识,因此这部分主要对小写的正义即人心灵的正义进行细致的剖析。先论述引入心灵(灵魂)分层的原因和意义以及所带来的问题,然后再讨论传统四德性的正确定义以及不同德性之间的关系并切入正义作为心灵德性之一如何与正义的行为相关联的讨论。最后论述正义之和谐与幸福生活的关系和正义的心灵如何给人带来幸福的问题。第三部分,通过柏拉图伦理学的正义思想,进一步分析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学的正义思想。柏拉图的乌托邦思想开辟了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梦想
正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主要探讨柏拉图以前古希腊思想家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人的和谐社会理论。
第二章探讨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从特定的时代特征、柏拉图的生平经历、前柏拉图哲学家及流派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形成的影响。得出柏拉图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时代特征、个人生平、前柏拉图哲学家的影响有关。
7.期刊论文陈善柏拉图理想国之考察-法制与社会2009,""(6)
浅论《理想国》中柏拉图关于正义与幸福关系的论证

1、正义与幸福关系问题的引出1.1问题的提出《理想国》所构想的蓝图是正义的公民在一个正义的城邦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因此,对于正义的探求便是本书的主题。
苏格拉底在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中,后者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正义是他人之善”,这就引出了西方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正义(道德)是他人的利益,那我为什么要正义(道德)?”而柏拉图(苏格拉底)则认为“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
在《理想国》第一卷的结束部分,苏格拉底总结了他们一直争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正义,它是不是一种德性,正义对于正义的人来说是不是或者带来幸福。
而该书后9卷都是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当时影响非常大的智者派的道德观的代表,他们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相对的,因而他们否认人们能够发现任何不变的、普遍的道德标准,并且他们的观点难以反驳,误导了当时城邦中的很多人。
面对这种情况,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在《理想国》中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道德观。
1.2柏拉图所言的“正义”语言含义的多样性常常使我们的讨论陷入混乱,因此,除非我们不仅知道正义是什么,而且知道什么是对我们而言的善,以及幸福是什么,否则我们很难知道正义对我们而言是善或使我们幸福。
这里首先辨明柏拉图是在何种意义上来说“正义”的。
首先,柏拉图提出了“同构理论”,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是同构的,并且为了更为便捷的探讨正义,先从比较大的城邦入手。
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由三部分人构成的:管理城邦的统治者,保卫城邦的守卫者和提供基本生活用品的工匠。
根据“同构理论”,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具有和城邦一样的复杂性,也是有三部分构成的:相当于工匠的欲望,相当于守卫者的激情和相当于统治者的理性。
其次,柏拉图又提出“功能理论”,柏拉图认为,每个事物都有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只有该事物才能做好或做得最好,一种事物的美德就是它能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得好。
因此灵魂也有自己的功能,正义就是灵魂能够将自己功能发挥得好的美德。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的幸福观

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的幸福观论述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涉及政治、教育,他还创造性地思考了幸福的涵义,他把个人幸福与城邦幸福紧紧联系起来,既带有政治性,也带着人文性。
《理想国》成书虽距今已久,但其幸福哲学仍然值得今天我们细细品味,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关键词:幸福;正义;德性;现世意义我们都要坚定地走向上之路,紧紧追随正义和美德,相信灵魂是永恒的且能经受住一切善与恶的考验。
我们相互之间以及我们和神之间都要相亲相爱,这两种爱都在这儿,我们就像竞赛的胜利者环场一周收集奖品那样得到它们。
无论在今世还是在我们所说的千年之后,我们的生活都会美满幸福。
——《理想国》柏拉图幸福,是一个贯穿人类发展历史,亘古不变值得讨论的话题。
每个时代、每个地域,人都在极力试图去找寻一个合乎全人类共通的答案,但似乎这是不可能达到共识的难题。
毕竟,幸福,包含太多内涵,它是人内心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决定了幸福感不仅取决于客观种种各不相同的条件、还与自身性格有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概说的就是这个。
但在那个遥远的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通过其《理想国》,透过其导师苏格拉底之口,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其构建的城邦与个人幸福紧密相连的国度,给出了一套“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的答案。
而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苏格拉底之名)在从大(城邦)到小(个人)的关系中探讨出一套关于“幸福”的哲学中,始终都秉持着一个原则,就是“和谐”。
以下,我将详细论述“和谐”是如何贯穿柏拉图(苏格拉底)的幸福观,在此基础下,柏拉图又是如何实现其涉及的理想国度。
一.“一个正义的灵魂和一个正义的人就会生活得好,而不正义的人就会生活的悲惨”——《理想国》《理想国》说,人的灵魂有三部分组成:欲望、理智、激情。
欲望,是人的自然需要,就是本能;理智,是人用思考来控制欲望的力量;而激情就比较复杂,通俗一点就是“墙头草,两边倒”。
而柏拉图(苏格拉底)所言的“正义的灵魂”,指的应该是理智协同激情,共同对欲望进行有力的制约。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一、本文概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辨正》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柏拉图在其哲学巨著《理想国》中所阐述的正义观念,并对其进行系统的辨正。
柏拉图作为古希腊哲学家,其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正义理论方面。
本文将从柏拉图正义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其在《理想国》中的具体体现出发,对其正义观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还将对柏拉图的正义观进行辨正,指出其理论价值和局限性,以期对当代正义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通过这一探讨,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也能对正义的本质和追求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柏拉图正义观的基本内涵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详细阐述了他的正义观,其内涵丰富而深远,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多个层面。
他认为,正义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柏拉图强调,正义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和维护一个理想的国家,即“正义的国家”。
在这个国家中,每个人都被分配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能力和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这种分工和协作的方式,确保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柏拉图认为,只有在这样的国家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真正的幸福。
在柏拉图看来,正义的国家需要有一种智慧的统治,这种智慧来自于哲学家。
哲学家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和真理。
因此,哲学家最适合担任国家的领导者,负责制定法律和政策,引导国家走向正义和繁荣。
柏拉图也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柏拉图还提出了“四主德”的概念,即智慧、勇敢、节制和公正,认为这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一种整体的、全面的正义观。
他认为,正义不仅是个人道德的行为准则,更是国家和社会的基石。
只有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实现每个人的价值和幸福,才能实现真正的正义。
柏拉图也强调了个人的道德责任和追求真理、智慧的重要性。
简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无论是就现实还是来世 ,柏拉图始终坚信 “ 得正义享幸
义。个人正义是 国家正义 的基础 , 若没有普遍 的个人正义 , 那
么国家正义就无法建立 ; 国家正义是个人正义 的前提 , 只有在 正义 的国家 中, 普 遍的个人 正义才能成为可能 。
理得 好 , 就称其为 明智 的城邦 ; 若城邦 的民众在 面对 问题 时无 所畏惧 和毫不退缩 , 就称为 勇敢 的城 邦 ; 若各个 阶层 的人的欲 望都得 到和好 的控 制 , 这个城邦就会被称作有节制的城邦。 在 明确 明智 、 勇敢和节制后 , 正义就很显见 了。
认 为正义是一切德性 的统摄 , 是理想 国的根本 , 是达 到社 会和 谐稳定 的基本原则 。
义》 的著作中除了讨论 正义是什 么之外的另一个重要论题 。 柏拉 图认为 , 若各 个阶层各司其职 、 各守其序而互不僭越 的话 , 就是 贤王制的城邦 和贤王制 的个人 , 就 维护 了正 义 , 进
的关 系论 上是一个 国家至上主义者 ,在对待社会各个 阶层的 态度上具有浓 厚的贵族 意识 , 这是 他 的局 限之处 , 当然 , 这与 他 自身生 长的环境联 系极大 。
( 二) 个人 正 义
城邦 比贤王统治的城邦更幸福 ;没有一个人 比暴君 型的个人
更不幸 , 也没有一个人 比贤王型 的个人更幸福 。 柏拉 图以一种
2 0 1 3 _ 0 2
文 艺生 活 L I T ER A TU RE L I F E
世 界 文 艺
简析柏拉图《 理想国》 中的正义观
孙 玲
浅谈正义城邦和谐社会——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社会

浅谈正义城邦和谐社会——论柏拉图《理想国》的和谐社会[论文关键词]国家正义个人正义和谐哲学家执政整体主义[论文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
围绕着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柏拉图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芙好、和谐的社会画卷。
在柏拉图看来,固家正义就各个等级各守其序。
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和和谐。
为了达到社会的统一和谐.实现国家的正义,柏拉图为他所构想的“理想国”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刖:一个是哲学家执政。
另一个是整体主义原则。
这两个原则构成了柏拉图和谐社会的鲜明特征。
柏拉图(公元前423—347年)是古希腊着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
他出生在雅典城邦的一个名门贵族家庭。
柏拉图所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在伯罗奔尼撤战争中遭遇失败.民主制出现危机,整个希腊城邦制度走向衰落之际。
《理想国》是柏拉圈对当时社会现状进行批判和反思而写就的一部着名代表作。
‘理想圉》一书原名“Politeia”(政体)?原无“理想之意.但书中确实为世人描述了一个不同于现实城邦的正义、和谐的美好社会.它与现实城邦的纷争.风气败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理想国》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团结,正义.和谐的社会。
一、正义的本质:和谐《理想国》的宗旨是要建立一个整体幸福,社会和谐的完善国家。
这个完善的国家就是正义城邦.正义是理想国家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理想国》一书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
柏拉图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理想都是围绕着正义来展开论述的。
为了探讨真正的正义是什么?柏拉图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城邦。
柏拉图认为城邦起源于社会分工.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
柏拉图首先认识到了人的生活具有物质性,人要生存就必须解决衣食住等问题。
在柏拉图看来个人是无法单靠自己达到自足的,这就需要人们共同生活在一起,建立起最初的城邦。
居住在同一城邦的人们按自己的性格进行分工.干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技艺.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换产品,互相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生活需要。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涵义的界定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关于正义的涵义的界定柏拉图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里,对正义从法律、政治、哲学、道德四个层面分别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欲构建一个新的城邦带领全体公民达到幸福,首要条件就是寻找什么是正义?在回答正义是什么之前,柏拉图批评了当时社会上三种流行的正义观。
一、正义是什么(一)正义就是说真话,欠债还钱。
这种观点把正义当作:其一,是一种信用。
正义就是诚实守信,讲真话,不欺人,不自欺。
其二,是一种责任、义务。
即正义就是把欠某人的东西归还给某人。
当一个人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承担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就是正义。
柏拉图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义,“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有时是正义的,有时是不正义的。
比如将朋友头脑清醒时借的武器还给已成疯子的他,就是不正义的,将全部事情告知一个疯子也是不正义的。
《理想国》中柏拉图对正义的界说就借鉴了这种观点。
他说,正义就是“每个人都不拿别人的东西,也不让别人占有自己的东西。
”他对正义涵义的界定是以财产私有为前提的,区别了“我的”和“他的”财产,厘清了财产的界限。
(二)正义就是以善酬友,以恶对敌。
正义是善,不正义是恶。
这是从伦理道德层面探讨正义,将正义提到了善的地位。
朋友是好人,好人要待之以善;敌人是坏人,坏人要报之以恶,这就是一般人认定的正义。
但敌友如何区分呢?朋友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可靠,而是真正可靠的人。
敌人与之相反,但无论怎样伤害任何人都是不正义的。
(三)正义是强者的利益。
这种观点揭示了正义的内涵是利益——强者的利益。
在阶级社会中,强者就是统治者,强者的利益也就是统治者的利益,而弱者是社会上占绝大多数的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在任何地方,法律都是由强者(统治者)制定的,法律就是正义。
柏拉图坚决反对这种强权正义观,因为统治者立法时也可能制定出对自身不利的法律,并命令人们去遵守,正义并非完全是强者的利益。
因而这是片面的、狭隘的、不正确的正义观。
《理想国》:柏拉图是如何理解正义的

《理想国》:柏拉图是如何理解正义的柏拉图是一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师承苏格拉底,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三人是西方古典哲学代表,并称“希腊三贤”。
柏拉图写作背景是后民主时代的弊端,他致力于改变希腊民主政治的弊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其哲学思想为理想论——认为理念世界是理性的,感觉世界是虚假的。
柏拉图最为著名的《理想国》深刻且全面的体现了他的政治理想,尽管最终理想国终成乌托邦,但这鼓励了人们打破樊笼,理性思考。
文 | 赵梓彤(华东政法大学2017级)在《理想国》中,苏格拉底通过和别人的谈话逐渐构建出自己眼中的“理想国”,由国民到其思想,是一种递进式的理想化。
理想国按智慧品德分工,智慧的人是护国者,勇敢的人是卫国者,节制的人是生产者。
认为学习辩证法是唯一可以让人看到实在的途径。
这个被构建的国家里人们各具其德、各司其职,国家和谐安乐。
我最喜爱的部分:“当他独处时,他就会让自己说出许多怕被别人听到的话,做出许多不愿被别人看到的事来。
促使他克制的是理性和法律,怂恿他对悲伤让步的是纯情感本身。
”“人们在受到痛苦时会把免除和摆脱痛苦称赞为最高的快乐。
这个最高的快乐并不是说的什么正面得到的享受。
”“快乐就是痛苦的停止,痛苦就是快乐的停止。
”“那么人自下升到中,他不会认为已经升到上吗?当他站在中向下看他的来处时,他不会因为从未看见过真正的上而认为自己已经在上了吗?”《雅典学派》柏拉图与学生亚里士多德。
《理想国》一书的对话形式让我联想到《论语》,二者都是老师与旁人对话,探讨高深的思想,而后将对话编纂成书。
但《理想国》看似是苏格拉底与哲学家们、思想家们的辩论,实则是柏拉图借此道出自己对“理想国”的构想。
全书从开篇“正义是什么”一直讨论到文末,中途从未有停顿,所以这很可能不是真实的贯穿始终的对话,只是表达观念的一种形式。
理想国,顾名思义,是理想中的国家。
这个国家处处都是完美的,都是被构建好的。
好比书中的国民人格品性、国民思想、国民人生规划、国家政治制度等等。
《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的关系

罗宏 英 熊松 龙
(1.贵 州 师范 大学 历 史与政 治学 院 ,贵 州 贵阳 550001;2.云南 大学 历史 与档 案学 院 ,云南 昆明 650091)
摘 要 : 《理 想 国 》又名 《论 正 义 》 ,书 中提 出 “正 义是 幸福 的 前提 ,幸 福是 正 义 的结果 ” 这一论 断。
之 自 由意 志选 择 的 可 能性 上 得 出结 论 ,并 未 说 明 当 正 义 者 离 快 乐 最 近 、最 恶 者 与 最 不 正 义 者 离快 乐 最
选 择 无 法使 二 者 实 现一 致 性 时该 怎 么 解 决 ;陈冀 的 远 两 个 层 面 说 明 了这个 观 点 。 因此 ,从 正 义 与不 正
幸 福关 系做 了详 细分 析 , 同时 也顾 及 了 当 正 义 与幸 不 正 义者 是痛 苦 的 。” _4_(N ’《理 想 国 》在 第 九卷
福 不 一致 时 可 能 采取 的措 施 。其 中 ,廖 晓娥 仅 从 人 从 对 爱 智 、爱 胜 、爱 钱 三 种 快 乐 ,以及 最 善 者 与 最
均 为 绕 “正 义 ”展 开 ,同 时 也兼 顾 人 类 不懈 的追 求 万 贯 家 财 ,到老 年 清 闲 之余 面对 传 说 中 阴 问与 来 世
—
—
“幸福 ”。因此 ,所有 研究 大体 可 分为 i个 维度 :
对 生 活 的种 种拷 问 ,满 腹 充 斥恐 惧 和 疑 虑 ,只有 心
冀 《柏拉图 <理想国 >洞穴喻中的正义与幸福 》 J 孔 的对话 中 体 现得 更 为 明显 ,格 劳孑L首先 从 正 义 的
及 秦 国帅 《德 福 一 致 与 制 度 正 义—— 柏 拉 图 <理 想 本 源— — 定 法 律 、立 契 约论 证 了正 义 的人 才 能 过 上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论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发布时间:2021-05-18T02:07:59.33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2期作者:杨泽擎[导读]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界必读之书,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正义观。
在其理念论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组织与人的灵魂结构的分析,柏拉图指出正义是勇敢、节制、与智慧的结合,国家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在其合适的位置且各司其职,个人的正义是灵魂中理性、激情和欲望相互协调且和谐一致。
杨泽擎国防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4队 710000摘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思想界必读之书,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批判了当时流行的正义观。
在其理念论基础上通过对社会组织与人的灵魂结构的分析,柏拉图指出正义是勇敢、节制、与智慧的结合,国家的正义是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在其合适的位置且各司其职,个人的正义是灵魂中理性、激情和欲望相互协调且和谐一致。
关键词:《理想国》;正义;柏拉图政治上,雅典民主制度已经走向了解体,寡头制度被斯巴达强制建立,徇私舞弊、打击异己、花言巧语大行其道而别无限制,道德已经滑坡,对于金钱的崇拜超过了对于众神的崇拜,一切的秩序似乎正在瓦解,正如同这个国家一样。
就在这时,苏格拉底在朋友的陪同下参加完女神祭献和赛会游行,在朋友的邀约下进行了关于人生、关于国家的讨论。
当时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讨论被记载为“理想国”,他们借助一个理想国家,探讨了正义,闪耀出思想的光辉。
一、柏拉图笔下的正义的四大悖论书中通过对话的方式,依次对“正义是有话实说,有债照还”、“正义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的”、“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论点集中进行反驳,解构了传统的正义观点,认为上述观点都是片面的,适用受时空限制,超出一定范围即成为不正义,于是,他进一步思考,在其构建的“理想国”中寻找正义。
(一)悖论一:正义即是有债必还作为诗人而非哲学家,西蒙尼在早期对正义下了个较为浅显的定义:正义就是双方没有在交互过程中利益没有受到侵害,如果一方的利益因另一方的而受到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是不正义的;向他人讨回自己的利益则是正义的。
《理想国》中正义问题论文

论《理想国》中正义问题摘要: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系统的论证了其正义观念。
柏拉图从城邦的分工起源出发得出了什么是城邦正义,而后推出个人的正义。
在城邦社会里,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各守其序、各尽其职,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由城邦推及个人,个人灵魂的三个要素达到和谐有序的最佳状态便实现了个人的正义。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观念城邦统治者生产者辅助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由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他的正义观。
他在论证自己的正义观时,基本的逻辑结构是将正义分为公民正义和城邦正义,其中城邦这个整体的正义才是最重要的。
公民正义的实现要以城邦正义的实现为基础。
首先,他把个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三部分。
只有当他们灵魂中,理性处于统治地位,激情处于辅助地位,欲望处于从属地位的时候,三部分各司其职,互不干涉,他这个人才是正义的。
而城邦也能从公民身上找到正义的类比,统治者对应个人灵魂中的理性,护卫者对应灵魂中的激情,被统治者对应欲望。
城邦正义的实现也需要这三个阶层各司其职、互不干涉,统治者进行统治,护卫者进行护卫,被统治者进行生产。
根据上述逻辑结构,我们可以将柏拉图的正义研究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什么样的城邦和公民是正义的,什么样的城邦和公民是不正义的,也就是说正义的内涵是什么;第二、为什么要实行城邦和公民正义,也就是说正义的意义何在;第三、既然城邦与公民正义是很有意义的,那么我们将如何去实现它们呢?即正义的实现途径。
一、正义的内涵在理想国首卷中,柏拉图就借苏格拉底之口引出了”正义是什么?”问题的讨论。
在接下来的几卷里, 苏格拉底对五种不同的有关正义狭隘及不确实的定义进行了批评,并且提出了他的正义观点。
以下五个方面对于正义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感觉、常识。
柏拉图分别给予其批评。
1、正义是”说话诚实,欠债偿还”西蒙尼得的观点是”说话诚实,欠债偿还。
”苏格拉底通过反问他说,如果一个朋友借借了武器给你,如今发了疯,要向你索讨他的武器在哪里,是否要诚实以告?从苏格拉底的反问来看,他并不认为正义是像”说话诚实,欠债偿还”这一类外在行为的表现。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论

浅析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论作者:王静仪来源:《群文天地》2010年第06期【摘要】柏拉图对正义的探讨是《理想国》一书的核心主题。
柏拉图从理性角度构建的理想国是正义的,而正义来自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的结合。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其理论存在极权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倾向,并在论证逻辑上也存在固定化、忽视非理性因素以及前提抽象三个弱点。
虽然柏拉图的正义论带有明显的阶级性,但对理论和现实都有深远的意义,为寻求正义提供了一种价值上的参考。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论;极权主义;整体主义“正义是什么?”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叩问社会,也成为时至今日仍然热烈探讨的政治核心问题。
追溯历史,当时的雅典乃至整个希腊处于由盛转衰之时,这一期间,雅典社会动荡不安,传统的伦理、信仰和社会政治制度也遭到重创。
《理想国》是柏拉图基于一种对希腊政治危机的现实关切而提出的第一救国方案,也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探寻人类正义问题的著作。
为了重建一个理想的国家,柏拉图将正义作为救治良方,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想国》就是一部“正义论”。
正义的探讨是自始至终贯穿该书的主线,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柏拉图正义论的概述柏拉图认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欲望。
理性即智慧和知识,当理性支配意志和欲望时,后两者则表现为勇敢和节制。
可见,智慧、勇敢和节制都是人的美德。
在国家生活中,各人从事的工作取决于各自的德性。
具有智慧品性的人由金铸成,是国家的统治者;具有勇气品性的人由银铸成,将成为保护国家的军人和武士;欲望则为广大自由民所共有,它由铜和铁铸成。
每个人的天性在出生时由神所铸定,它决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是不可任意更改的。
人的德性存在先验的分层,这是正义的本性存在。
而层间的互动或越级都是非理性的破坏,非正义则由此产生。
这一哲学信念奠定了柏拉图对正义的阐释。
柏拉图对正义的讨论是从区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开始的,他感到个人的德行属于微观世界,较为抽象,不易说明,需要借助于一种显明的、宏观的事物来说明。
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

学期小论文题目: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班级:2012级3班学号:201203140339姓名:张色作论《理想国》之正义与幸福观西华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2级3班学号201203140339摘要人类追求的正义正是柏拉图理想国的主题,他认为国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并与人的灵魂相关才有意义。
在《理想国》①里苏格拉底②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柏拉图对正义有着多么强烈的憧憬与向往!还提到了幸福是内心的和谐,强调要追求真实的知识,智慧所给人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柏拉图用自己的智慧诠释正义与幸福,在《理想国》中,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③之口,与许多的人讨论正义,讨论幸福,对已存在的正义和幸福的理解提出质疑,然后一步步的驳倒别人的观点,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本文将简要分析理想国中的正义与幸福观。
关键词:理想国,柏拉图,正义,幸福《理想国》充满着哲学的思想,每一次辩论都是对哲学的思考,它是每一个喜爱哲学的人必看的书目。
里面讲述了许多关于哲学的东西,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总的来说里面讲述了个人是缩小了的国家,国家是放大了的个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主要祸根;实行优生优育,重视教育;“哲学王”等这些内容。
总结出来了真正地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利,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地哲学家。
首先,来讲述一下柏拉图,他出生于希腊,公元前427到347年,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
柏拉图从师于苏格拉底,一生至于钻研哲学,并游历了埃及,西西里等地,一手创办了“柏拉图学院”。
一生忙于研究、教学和著作工作,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共同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哲学基础。
《理想国》是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两者思想的融合。
在柏拉图写《理想国》的时候,希腊城邦奴隶制度已面临崩溃的紧急关头,而他的理想国理念与当时一心在乎享乐与勾心斗角的城邦君主相不符合。
因此,他的理想国在当时的社会中难以实现。
他的正义思想被当时德社会所曲解,人们认为借债还钱就是正义;认为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就是正义;还认为正义是为强者的利益服务的,而不正义对个人有好处,有利益。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想社会与公平正义

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想社会与公平正义摘要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家,其作品《理想国》中的对话录描绘了他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构想。
本文将探讨柏拉图对话录中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观点,以及这些观点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理想社会的构想柏拉图认为理想社会应该是一个由哲学家统治的政治系统,即哲人统治。
在他的理想国中,社会被分为三个阶级:哲人统治阶级、卫士阶级和生产者阶级。
哲人拥有智慧和理性,能够理解真理和正义,因此应该统治整个社会。
卫士负责维护社会秩序,而生产者负责生产物质财富。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私有财产被废除,一切归于公有,以消除人们之间的贪婪和私心。
通过教育和培养,人们将追求智慧和正义,实现心灵的提升和道德的完美。
公平正义的实现柏拉图认为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
在理想国中,每个人根据其天赋和才能被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了社会分工的合理分配。
同时,社会财富也被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有相对平等的生活水准。
柏拉图主张以德性和智慧作为统治的标准,而不是以财富和权力。
他认为只有让理性和智慧的人统治,才能实现公平正义,确保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尊严。
当今社会的启示尽管柏拉图对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构想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启示。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重视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性,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和平等的社会。
通过教育和引导,我们可以培养更多有道德和智慧的领袖,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实现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和公平正义的目标。
以上是对柏拉图对话录中的理想社会与公平正义的探讨,希望可以给读者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实现每个人的理想与幸福。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

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相关推荐浅析柏拉图的幸福观柏拉图(约前427年一前347年),古希腊著名的析学家,也是西方析学史上最伟大的析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二十岁时就跟随苏格拉底学习,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后对统治者失去信心。
于四十岁时建立了自己的学院,并成为了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柏拉图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析学,将毕生的心血用来研究析学并将其融入政治,达到了析学与文学、逻辑与修辞的高度统一,不仅在析学上而目_在文学上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幸福的内涵柏拉图认为幸福是可以赋予人的终极完美。
阿尔法拉比在《获得幸福》中把人类事情分为四种:理论的美德、审慎的美德、德性和实践的技艺。
柏拉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四种能够让人羡慕的事情,结果表明:这些事情之所以让人羡慕就在于它们构成了人的完美性。
接着他又研究了人的完美是否仅仅在于有显赫的祖先和血统;或者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以及许多朋友;或者是他富有四海,受到颂扬和赞美;抑或是在于他统治着一群人,他的命令在这群人中通行无阻。
为了谋取幸福,人是否具有以上的一些或者全部就够了呢?为此,他又经过深入研究后指出,那些事情本身不是幸福的,当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到幸福就认为这些事情等同于幸福,这其实是假象。
人们要想得到幸福,这些事情只是一部分,我们还需要其他的一些东西来填充。
二、幸福的获得柏拉图在认真研究了幸福的内涵后,指出幸福是与德性的内涵相一致的,它们都赋予人的完美性。
这种德性是一种知识或者说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某种实实在在的东西。
柏拉图在经过深入探究之后,为我们指明了获得幸福的途径。
(一)幸福的人是有德性的人苏格拉底提出德性论,柏拉图继承了并指出德性就是幸福。
他强调人要过理性的生活,只有知识和智慧才能使人幸福,所以人们要用理智战胜情欲的控制。
因为人的感官快乐是暂时的,德性和智慧是人生真正的幸福,人生的日的就是从情欲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只有最高的理念即善才是永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正义与幸福关系问题的引出1.1问题的提出《理想国》所构想的蓝图是正义的公民在一个正义的城邦中过着幸福的生活,因此,对于正义的探求便是本书的主题。
苏格拉底在与色拉叙马霍斯的辩论中,后者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正义是他人之善”,这就引出了西方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正义(道德)是他人的利益,那我为什么要正义(道德)?”而柏拉图(苏格拉底)则认为“最善者和最正义者是最幸福的人”。
在《理想国》第一卷的结束部分,苏格拉底总结了他们一直争论的三个问题:什么是正义,它是不是一种德性,正义对于正义的人来说是不是或者带来幸福。
而该书后9卷都是在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是当时影响非常大的智者派的道德观的代表,他们认为所有的知识都是相对的,因而他们否认人们能够发现任何不变的、普遍的道德标准,并且他们的观点难以反驳,误导了当时城邦中的很多人。
面对这种情况,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在《理想国》中系统地阐释了自己的道德观。
1.2柏拉图所言的“正义”语言含义的多样性常常使我们的讨论陷入混乱,因此,除非我们不仅知道正义是什么,而且知道什么是对我们而言的善,以及幸福是什么,否则我们很难知道正义对我们而言是善或使我们幸福。
这里首先辨明柏拉图是在何种意义上来说“正义”的。
首先,柏拉图提出了“同构理论”,他认为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是同构的,并且为了更为便捷的探讨正义,先从比较大的城邦入手。
一个正义的城邦是由三部分人构成的:管理城邦的统治者,保卫城邦的守卫者和提供基本生活用品的工匠。
根据“同构理论”,柏拉图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具有和城邦一样的复杂性,也是有三部分构成的:相当于工匠的欲望,相当于守卫者的激情和相当于统治者的理性。
其次,柏拉图又提出“功能理论”,柏拉图认为,每个事物都有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只有该事物才能做好或做得最好,一种事物的美德就是它能将自身的功能发挥得好。
因此灵魂也有自己的功能,正义就是灵魂能够将自己功能发挥得好的美德。
最后,根据上述的两种理论,可推知城邦的正义就是有天赋的人统治国家、勇敢的人保卫国家、节制的人生产食物和其他社会所需物品;个人的正义与城邦的正义类似,灵魂中的三个部分(理性、激情和欲望)能够各起合适的作用,和谐相处,就有了能主宰自己的自制的人,就是个人灵魂的正义。
因而,正义就是一种自身功能的完美发挥和与周围事物的和谐相处。
1.3柏拉图所言的“幸福”首先必须指出的是,柏拉图所说的幸福不是指感官上的满足,而是指精神上的一种境界。
在柏拉图这里,幸福是人对正义的主观感觉,即人因自己的身心和谐或灵魂的三部分和谐而产生的感觉。
人的感官的满足可以带来快乐,但是快乐并不必然地达到幸福,因为在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不和谐或其中的任何一个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作用的时候,并不妨碍人对于物质的享受。
柏拉图将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他认为可见世界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居的、不能长久的,可知世界则相反,是永恒的、唯一的,灵魂的高贵正在于对于永恒的追求。
这样的对于世界的认识反映到幸福观点上,自然就会认为灵魂的和谐比起不能长久的、非节制的物欲的享受更是真正的幸福。
2、《理想国》中正义与幸福关系的论证2.1柏拉图的德性伦理观道德哲学旨在提出一套原则和一种关于生活目标的看法,以使我们能够明白而自信地生活。
历史上各式各样的伦理学无非是在为“人为什么要高尚”寻找一个答案,传统的伦理学主要有边沁、密尔的功利主义和康德的义务道德论,前者追求所有人的最大量的幸福,后者则是时刻遵循心中的道德律,并不考虑据此而产生的后果。
但是柏拉图的伦理学放在哪一种当中都不太合适,因为他关心的不只是道德行为,而是人作为整体的生活。
因此,柏拉图的伦理学被称为德性伦理学,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也是德性伦理学的持有者,认为人要追求的“好的生活”就是遵循德性的生活。
正义是一种美德,按照正义生活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必要条件。
试想一个日日疾病缠身、终身穷途潦倒的人,纵使按照正义去生活,也难说是幸福的。
因此,美的之外还需他物才能真正地获得幸福,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德是获得幸福的最为重要的条件。
正义或道德自身就是幸福的内在构成部分,幸福是依附于正义的。
2.2柏拉图对正义与幸福关系的初次论证对于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是他人之善”的回驳是《理想国》的主线,整个讨论正是向走出洞穴的人再次返回洞中向被捆绑着的人描述真实——正义是一种美德,并且正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不正义者则是最不幸福的人。
为此,柏拉图进行了两次论证,一次是色拉叙马霍斯刚提出“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幸福”的观点时的回驳,另一次是在对五种政体和五种德性描述后的对比。
这部分谈第一次论证。
首先,针对色拉叙马霍斯“不正义有利,而正义有害”的观点,柏拉图提出了一套比较复杂的应对方法。
第一,正义的人是从来不想胜过同类而只想胜过与他不同类的人(不想比其他正义的人拿得多,只想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而不正义的人则想胜过同类和不同类;第二,有知识的人从来不想胜过和他同类的人,而只想胜过与他不同类的人,即无知的人,而无知的人却想胜过任何人;第三,有知识的人是好人,没有知识的人是坏人。
因此正义的人接近于好人,不正义的人接近于坏人,这就完全颠倒了色拉叙马霍斯的观点。
其次,柏拉图用政治后果来论证。
正义能够带来和谐,而不公正只能引起仇恨和厮杀等,并且实施不公正的人的内心会非常挣扎。
最后,柏拉图提出了功能论来驳斥色拉叙马霍斯“不正义的生活是更幸福的生活”这一观点。
第一,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功能,这种功能是指对于每个事物来说,只能由其来做的工作或者只有它才能做得好的工作;第二,如果一物的功能发挥得非常好,那么它就获得了美德;第三,人的灵魂也有功能,而灵魂的美德就是正义;第四,灵魂一旦获得正义,那他就会幸福。
所以,正义的人是幸福的。
此处反驳只是引入一些概念,并未完全展开,因此未能使人感到完全信服。
2.3柏拉图对正义与幸福关系的再次证明柏拉图在利用语言和想象构造完“理想国”后,又描述了四种堕落的制度和这四种制度中的不同品性的人。
最好的制度是贤人制,以德性为善,公民是正义的人;贤人制堕落的第一步是变成荣誉制,以荣誉为善,公民是爱好荣誉的人;荣誉制堕落变成寡头制,以财富为善,公民是爱好钱财的人;荣誉制堕落变成公民制,以自由为善,公民是爱好自由的人;公民制堕落变成最坏的僭主制,以专制为善,公民是专制的人。
此四种制度和公民的描写,其目的是为了证明贤人制中的人,即坚守正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僭主制中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从而重扣整个讨论的主题——正义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首先,僭主制的人是最不幸的人。
第一,僭主的内心时常充满恐惧,他没有朋友,没有自由,总是担心被自己奴役的人反抗自己,诚如卢梭所言:“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第二,柏拉图把政治上的僭主当作专制的人,根据“同构理论”,专制就是让最恶的部分统治最好的部分,则专制的人的灵魂则是最疯狂的部分统治最善的部分,因此灵魂就会处于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自然功能无法实现,贪心永远难以满足,因此是非常不幸的。
其次,灵魂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有着各自的快乐和欲求:理性追求智慧,激情追求荣誉,欲望追求利益。
因此会有爱智慧的人、爱荣誉的人和爱利益的人,这三种有各自的快乐,并且都认为自己的快乐是真正的、最大的快乐。
判断快乐的标准有经验、慎思和论证,柏拉图选择从经验这个标准入手。
爱利益人的快乐是爱智慧的人和爱荣誉的人都曾体验过的,但是前者却不能体验后两者的快乐;同理,爱荣誉的人的快乐是爱智慧的人体验过的,前者不能体验后者的快乐。
因此,爱智慧的人的快乐才是真正的、最大的快乐。
最后,人的感觉有三种情形存在:快乐、痛苦和既不快乐也不痛苦的平静状态。
但是人们往往把中间的平静状态当作快乐,如得病后恢复健康,这种快乐是虚假的,真正的快乐应该是脱离后会感到痛苦,或者是一种纯粹的快乐,即脱离后也并不感到痛苦。
柏拉图认为最纯粹的快乐是知识带来的快乐,因为那是最真实的、永恒的,因此爱智慧的正义的人是最快乐的。
柏拉图通过上述论述又一次较为系统的证明了正义的人是最为幸福的人,而不正义的人——如僭主——则是最为不行的人,由此,完成了他在政治伦理学上的理论创造。
3、总结和思考柏拉图坚持一种德性伦理观,《理想国》整本书都指向两个字——正义。
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是同构的,通过考察城邦的正义可以获得对于个人正义的知识,而这一切努力都极具人文关怀,即所关心的问题是人应当如何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城邦的正义是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各司其职,使城邦和谐稳定地运行;而个人的正义便是灵魂中的理性、激情和欲望能够和谐,理性统治后两者;因此纯粹的正义可以理解为自身功能的完美发挥和与周围事物的和谐相处。
正义的人必然是幸福的,不正义的人则是最为不幸的,因此,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人应该过一种正义的生活,追求知识和智慧,向往善和完美的灵魂。
关于正义的讨论自柏拉图以来一直延续,观念各异,莫衷一是,但是我们之所以今天还要谈论这个连著名的哲人都难以找到确定答案的话题,是因为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要这些问题都会出现,哲学话题是人类永恒的问题。
关于正义与幸福关系的讨论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今天的多数人所持有的观点和色拉叙马霍斯相似,坚持正义遭殃,不正义行事得利。
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但是人也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中异化,所有的人都在为“资本增殖”而工作,物质的追求成了一切行动的准则,德性被抛在了一边。
柏拉图给我们提供了物质以外的思考。
黑格尔曾言:“柏拉图哲学的特点,在于把哲学的方向指向理智的、超感性的世界,并且把意识提高到精神的领域里。
”我们或许无法达到康德的那种不考虑后果只遵循心中道德律的义务道德论的境界,但是也不能完全沉浸在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的道德论之中,寻求一种对于物质的超越,但是又不至于成为脱离地面的人,柏拉图的德性道德论——既考虑内心所追求的善,又考虑实际的结果——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个生活的方向。
我个人相信,正义的人必定是幸福的,因为一切对于幸福感的判断皆源自于本心,行本心之善,则可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美国哲学家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正如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美德一样”,一个社会应该像追求真理一样去追求正义,希望坚持正义的个人能够得到应有的幸福,希望坚持正义的社会能够实现四个“应当”——人们应当能够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人们应当给予他们所能够给予的东西;人们应当被准许保有他们的所得(权利);人们应当得到他们所应得的东西(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