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合集下载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一、文章的主要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概括文章主要容的途径及格式:格式1:1 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 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 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格式2:略式:人物+事件详尽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谁+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谁+在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二、线索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白礼赞》,以白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明线与暗线所谓明线,就是由作品中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它可以是一条或几条,也可以是主线或副线。

所谓暗线,就是由作品中末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暗线大都是副线,有时也可以是主线。

一般情况下,暗线只有一条,与明线构成有机的情节整体,为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服务。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答题技巧:首先通篇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及主题;其次,在答题时,必须包含人物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两大要素,同时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即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

题型(二):题目“XX”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这类题主要考察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解题技巧就是要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题目的好处则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展开,比如是否有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是否交代了描写对象,是否有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是否点明线索,是否揭示文章的主旨。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题目中有运用修辞手法,则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三):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某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文章某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关于段落的作用如何作答,一般是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判断段位所处的位置,是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还是其他语段。

不同语段所承载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题型(四):文中的XX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和其他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面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具体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用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环境等方面所做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中12种常考题型答题技巧总结一、概括文章(段落)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问法,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②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中、横线上填写主要内容。

方法:1.根据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即: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强调:通过这件事,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或感情。

答题格式:A+B+CA.本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C.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划分文章(或者文段)层次并归纳内容常见题型:(1)简答题如:本文(段)可划分成几个部分(层次)?每个部分(层次)写了什么内容?(2)填空题常要求在表格、横线或方框中填起止段落及主要内容。

方法:(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件发展过程划分(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三、辨识记叙线索并分析其作用常见题型:简答题:本文以什么为叙事(记叙)的线索?其作用是什么?方法:(1)把握线索标志:贯穿全文,反复出现。

(2)了解常见线索(明线和暗线)--- 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变化。

(3)掌握线索的一般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四、为文章拟标题常见题型:让考生直接在题目位置的横线上填写自己拟定的标题;如: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拟写一个怎样的标题最合适?方法: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五、品味题目或者标题的好处常见题型:要求回答:题目的好处、题目含义或这个题目换成另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方法:(D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味:A.内容上;B.主题上;C.线索上;D.设置悬念上。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记叙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分数,因此,做好记叙文阅读能够将总分提高不少。

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大全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大事(4)情感。

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详细、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爱好;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索;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四、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在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时,应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标题在文章中具有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以及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等作用。

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可以采用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的方式,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对于叙事散文,应该分析其起因、经过、结果;对于小说,则应该分析其开端、发展、、结局。

同时,要注意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开篇可以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中间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可以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在概括文章的主旨时,可以采用内容+主旨(情或理)的答题模式。

例如,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某人或某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某种感情(现象、感悟)。

同时,要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等。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在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时,可以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等。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在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题型包括主旨题、细节理解题、推断题、态度观点题、作者意图题等。

下面是对这些题型的常见解题技巧的总结:1. 主旨题:主旨题考察文章的中心思想,解答时需要归纳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找出最能概括全文主旨的选项。

2. 细节理解题:细节理解题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和把握。

答题时可以通过寻找关键词、排除干扰选项等方式来确定正确答案。

3. 推断题:推断题考察对文章信息的推理和推断能力。

答题时可以通过推理和同义替换等方法,根据文章暗示的信息进行推理。

4. 态度观点题:态度观点题考察作者对某一事物或观点的看法和态度。

答题时需要通过分析作者在文字中的措辞和态度暗示来确定正确答案。

5. 作者意图题:作者意图题考察作者写作的目的和意图。

答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全文的内容和作者的表达方式,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意图的选项。

除了以上常见的题型和解题技巧外,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提高记叙文阅读的答题能力:1. 多读多练:多阅读记叙文的文章,进行大量的练习,增加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了解,熟悉题型和解题思路。

2. 注重理解: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脉络。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留意关键词: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来寻找答案。

4. 注意选项干扰:注意选项之间的干扰和陷阱,切忌被表面的文字迷惑。

5. 善用标注:在阅读文章时可以使用标注线、标注关键词等方式来帮助理解和寻找答案。

总之,记叙文阅读要注重对文章内容和意义的理解,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多读多练,提高阅读答题的能力。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汇总1、题型一:题目设题题目的含义、题目的作用、拟题、寻找线索。

①标题含义A、一语双关的题目最容易考查其含义,表层意从字面上很容易把握,深层意要联系全文甚至主旨方可把握出。

B、运用修辞的题目也容易考查含义思路: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又指……。

概括了……的事件,表达了……的情感,暗示了……的主旨。

或者:运用…修辞,写出……②标题作用内容上:(同题目含义)点明……、概括……事件、表达了……感情、表达了……主旨结构上:是否是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参考)形式上:新颖独特,吸引读者③拟题(只要对的,不要贵的):以核心人物为题:《老王》《藤野先生》;以核心事件为题:《登上地球之巅》;以核心事物为题:《风筝》;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以独特的视角为题:《背影》《台阶》;以主旨为题:《伟大的悲剧》;以情感命题:《爱》;以线索为题:《羚羊木雕》;寻找线索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题型二:情节设题①概括全篇内容、概括部分情节、梳理心情变化、概括全文内容基本思路:人物+事件+结果,时间、地点、经过可以略去;起因可以有,尤其是结果一定要有。

注意: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事件,(插叙的事情排除掉);如果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

②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③梳理心情(感情)变化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

小结:完善情节链、完善变化链3、题型三:人物形象设题①分析人物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和精神品质。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技巧:紧扣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组织整理答题格式:某人某时某地做了某事,结果如何;注意:1.人物众多时,找出主要人物;2.插叙的事情排除掉;3.若有两件主要事情,都要概括出来;慈母情深题型2:辨别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使文章井然有序,脉络分明;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①首尾呼应,中间回忆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2.倒叙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把结局中间扣人心弦部分提前: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①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故事情节3.插叙:补充说明+ 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作铺垫③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插叙答题格式:先概括插入的内容,再写上以上术语,需根据插叙内容的不同进行选择; 题型3:对中心思想的归纳本文给你的启发技巧:1看标题2看开头结尾3看议论抒情句4看详写地方5看时代背景答题格式:内容+情感:“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表达了……,抒发了……,赞美了……,歌颂了……,揭露了……鞭挞了……,讽刺了……,反映了……”等;题型4: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我,我们: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便于抒情2.第二人称你,你们:面对面交流,亲切,便于抒情3.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注意: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二人称中的“便于抒情”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题型5:线索1.线索类型:实物线、人物线、事件线、时间线、地点线、作者的感情线、人物的见闻线2.线索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3.寻线索方法:1看标题背影雪地贺卡2看反复3看抒情议论句4看作者情感发展阿长与山海经5看人物见闻感受注意:有的文章既有明线,也有暗线;题型6:修辞的表达效果答题格式:确认修辞手法+艺术效果+本句内容+情感九大修辞口诀:排比拟三大家 , 两反两问对着夸↓↓↓↙↘↙↘↓↓排比拟反反反设对夸比喻人复语问问偶张艺术效果:排比:增强语势,节奏鲜明,表示强烈的感情,强调……比喻:把A比作B,生动形象地……拟人:生动形象地……反复:强调突出……反语:加强表达效果,产生幽默感,讽刺性或更强烈表示亲密友好感情;反问:加强语气,表意坚定,强调突出……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共鸣或留下鲜明印象;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语言凝练,言简意丰;夸张:强调突出……题型7: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2.推动情节发展3.为下文作铺垫4.象征和暗示5.烘托人物形象雪地贺卡首段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的社会现实题型8:人物形象阿长与山海经1.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的作用:1体现人物性格,情感,心情2体现人物身份3反映社会环境答题格式:通过……描写,生动形象地……确认描写方法+艺术效果+内容+情感2.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格式:……是……的人;例如:……;注意:1人物性格的表述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2全面、多角度;3.评价怎样看待文中的人物;答题格式:形象+评价;注意:1评价要客观公正,从好与不好来分析;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评价;对比:拿……和……对比,烘托了……美好品质,为表现主要人物服务突出了……;衬托:衬托了……,突出了……;慈母情深4.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题型9:表达方式及作用5种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抒情、描写直接抒情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1描写角度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人物描写描写 2描写内容环境描写细节描写3微观宏观场面描写文首议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议论的作用文中议论:承上启下,揭示意义;文末议论:揭示或升华主旨,画龙点睛;题型10:写作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1.表现手法:对比、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衬托、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等;对比:拿……和……进行对比,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主题;欲扬先抑: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使文章曲折有波澜; 2.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铺设悬念、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注意:1内容相近是照应,因果关系是照应;2伏笔句是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伏笔句言语不多,有隐含性;题型11:标题表层含义本义1.标题含义深层含义联系中心内容:概括文章所叙之事;点明文章中心;指出文章主要人物;2.标题作用结构:是文章的行文线索艺术效果:新颖独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起题目:新颖独特、简明生动、和文章内容紧密联系(1)以核心人物为题:养母(2)以核心事件为题:拣麦穗(3)以事物为题:雪地贺卡(4)以季节为题:春济南的冬天(5)以独特视角为题:背影题型12:重要词、句、段1.重要词、句、段含义1关键词语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言外之意,如雪地贺卡“嫉妒”贬义褒用2重要句、段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注意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2.某词删去或调换行不行:先表态:不行;再解释理由;1动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副词:准确地说明……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标范围等;+删去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3.一句中某两三个词顺序调换行不行:先表态:不行;再解释理由;(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句、段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格式:结构+内容+修辞效果内容上的作用:含义+情感开头段:1开篇点题,统领下文2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结构上的作用结尾段:1呼应开头,首尾圆润2总结全文,归结主旨3卒章显志,点明主旨4余味无穷,发人深思过渡段:1承上启下2承上:总结上面3启下:引起下文……中间段铺垫段:为下文作铺垫5.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就近就前原则6.词语是否矛盾:答题格式: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实际上各有所指,寄寓深刻的用意;+ 结合文中词语具体分析;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似乎确凿”题型13:开放试题1.生发感悟类:1感悟主题型2人物行为评价型3续写文字型基本特色: A朴实无华、朴素自然、言简意赅B含蓄隽永、耐人咀嚼、余味无穷语言方面:修辞手法人物语言个性化表现手法2.自由赏析类写作手法方面结构手法文章构思精巧;作者先写……,再写……,最后写……;构思和情节方面文章情节曲折;作者先写……,再写……,最后写……,可谓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做题注意事项:1.准确审题:明确题型题干至少读三遍;2.回答问题要联系全文;3.答题要全面、规范,参考分值进行分点回答;4.能用原文回答的尽量不要用自己的话概括,避免表述不准确;。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语文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二、中考记叙文阅读十五种题型与答题技巧(一)内容概括,整体把握。

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二)题目理解,把握中心。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题型1:结合全文,说说题目“XX”的作用。

题型2:题目“XX”的含义是什么?题型3:文章以“XX”为题,有哪些好处?答题技巧:1、题目的含义: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来谈。

深层义:(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

2、题目的作用(好处):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③交代了描写对象;④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⑤点明线索;⑥揭示文章主旨。

注意: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三)阅读语段,体会作用。

题型1: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题型2:第14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题型3: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XX》中的诗文,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题技巧: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

语文记叙文阅读技巧及答题模板一、标题题型一: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2.理清线索(1)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2)作用: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只能答一个单线)1)时间顺序(人或物的成长经历)答题时只答成长经历...2)空间顺序(游记的行踪)答题时答行踪或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3)某一事物为线索(具体写出)4)情感为线索(具体写)(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10)套路法。

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

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

. . . . 故事。

. . . . 告诉(说明)。

. . . . . 道理。

”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

. . . 说明(揭露、批评)。

. . . . . ”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

. . . . 表达了。

. . . . 感情”。

(11)写作背景法(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热门6篇)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1篇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记叙文的主要特点是以记叙为主,采取综合表达的方法,包括记叙中的描写。

记叙中的说明。

记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

下面是记叙文常见题型和答题技巧,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第2篇题型1 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

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总结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答题技巧: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情节:1、概括主要事件答题提示:抓住文中六要素,从主人公的角度表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2、人物感情变化轨迹答题提示:从文中找出描述心理的词语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1)题目;(2)时间或空间的变化;(3)具体的人、事物或某句话;(4)某某人物感情的变化。

作用:贯穿全文,结合文中的人物、事,使文章条理清晰。

三、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四、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1、某一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衬托、对比、烘托铺垫,表现人物品质、心理、情感,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心理活动:如感动、感激、愧疚、自责、喜悦等,一定要答出原因。

2、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技巧: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其中自然环境(景物)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如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4)为下文某某情节发展作铺垫(或预示了下文的某某情节,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a.开头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点明题旨、引起下文、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设置悬念等。

b.结尾的句子:一般从内容、结构两方面作答,如表达了什么意思,解释了什么道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含蓄、卒章显志、使文章结构完整等c.过渡的句子:d.用了特殊修辞的句子。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

记叙文现代文阅读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虽然中考的语文阅读题有许多的难题和知识,但只有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才能解决语文考试中的难题,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六个常见题型的万能答题模板(一) 某句话在句子中的作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对比:强调了……突出了……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五)段意的归纳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六)复句关系和常用关联词语:并列:既……又……;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承接:便;就;于是递进:不但……而且……;并且;甚至;更;何况等选择: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转折: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却;只是;不过等因果: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假设:如果……那么……;即使(哪怕)……也……条件:只有……才……;只要……就……记叙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总结表达方法考题形式:本文采用了哪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题技巧:1.记叙:作用: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 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变化7、题目8、 明暗两线
• 找线索的方法: • 1、关注文章标题 • 2、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 3、找文中的议论抒情句 • 4、看各段开头有无表示时间、地点变化
的词语
自然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
• 1、点明时间、地点、故事发生的背景等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

,表现作者
的情感。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什么 的特点(增强语势),表达了.....
反复:运用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或特点,强烈 抒情,富有感染力,表达了....情感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引起丰富 的想象)突出了....情感/强调了....特 点。
四、人物形象分析
答题模式:
他/她是一个........的人。
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
答: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牧羊人是一个有毅 力、有爱心、慷慨无私的人。
五、文章主旨概括
答题模式: 本文通过记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物、
景物),表现(赞美、揭示、讽刺、反映)了……, 抒发了……的情感。
答:“不知所措”是不知该做些什么的意思,在 文中能表现出小伙子的手机失而复得的意外,也 表现出我一家拾金不昧原地等候失主的可贵精神。
七、词的赏析
•分类: 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等 •答题模式: •“.......”一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 出……的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 了……感情/性格。
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9段
九、段落的作用
结尾段 结构上:1.总结全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1.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 2.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十、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对比、 卒章显志、衬托(正衬、反衬);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抑扬结合、设置悬念、呼 应、伏笔、铺垫
如《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5.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如《再塑生命的人》 6.具有象征意义。如《走一步,再走一步》
三、概括
答题模式:人+事+结果
例:请概述《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故事内容。
答:在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和五个小男孩一起 爬悬崖中途被抛弃,在父亲的策略引导下“我” 脱险了,也收获成就感,积累了应对困难的人生 经验。
例: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们 娘俩儿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忍”字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尽管自己十分悲痛, 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表达了母亲希 望儿子早日走出低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 生动形象写出.....,表达了....。
• 6、突出……的主题 • 7.衬托了……的形象
• 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 地,都种这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 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像一匹猹尽力的刺去。
• 作用:衬托托出人物质朴、勇敢的形象。
• 8.使文章更富有诗意和韵味 • 9.(开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
叙述方式及作用
• 1、顺叙作用:
• 使情节发展脉络分明,条理层次清晰
• 2、倒叙作用
• (1)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引人入胜。 (2)使文章波澜起伏,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作用: »1、补充交代……,使叙述完整 ,内容丰富。 » ②突出……主题 » ③丰富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
• 常见线索种类:
记叙文阅读的常见题型
一、标题的含义
答题模式:
1、表层义=字面意思(要有文本
意识)
+
2、 深层义=与中心主旨有关
例题:《秋天的怀念》标题的含义。
答:寓意是在秋天怀念同样是在秋天去世的母 亲。表明经过人生的“秋天”,母亲牵挂的儿 女都已经长大,懂得了怎样面对生活的困境。
二、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大战红孩儿》 2.揭示文章中心。 如《再塑生命的人》 3.交代文章线索。 如《散步》 4.交代记叙对象。
九、段落的作用
开头段
结构上:1.开门见山
例:《散步》第一 自然段的作用
2.总领全文 答:开门见山,交代
3.引出下文 了散步的地点和人物。
4.为下文做铺垫
内容上: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
2.开篇点题,点明主旨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
九、段落的作用
中间段 结构上:1.承上启下 2.照应前文 3.为下文做铺垫 内容上:1.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 2.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例:请概括《植树的牧羊人》的中心主旨。 答:本文通过记叙“我”三次造访老人,看到老 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使 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 了勃勃生机,由衷赞扬了老人慷慨无私、不图回 报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六、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 本义+语境义+情感
例:谈谈《捡来的手机》中“不知所措”的含义及 表达效果。
如: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 作用: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 2、渲染……的气氛
• 如《散步》第四段 作用:交代了初春南方田野生机勃勃的景象。
• 3、烘托人物……的心情
烘托出作者因为春的到来而感到喜悦
• 4、为下文……作铺垫 • 5、推动情节的发展
• 如《走一步,在走一步》中17、18段的自然环境描写,推 动了情节的发展。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跟...形 成对比,突出强调了....,表达了..。
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 突出/强调了.....。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 引人思考,突出/强调了....。
2. 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说明) 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 3.多感官 如《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视觉、触觉、嗅觉、听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