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线描人物临摹

合集下载

白描人物技法

白描人物技法

工笔画基础教程―白描人物基本技法一、白描概况:中国线描人物历史渊源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100幅敦煌绝美线描:感受律动之美!高清收藏版

100幅敦煌绝美线描:感受律动之美!高清收藏版

100幅敦煌绝美线描:感受律动之美!高清收藏版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是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它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在敦煌壁画中,最广泛的题材有尊像画,即人们供奉的各种佛、菩萨、天王及其说法相等;佛经故事画,是以佛经中各种故事完成的连环画;经变画,是隋唐时期兴起的大型经变,综合表现一部经的整体内容,宣扬想象中的极乐世界和佛教史迹画等等。

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石窟壁画富丽多彩,各种各样的佛经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楼阁等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飞天佛像以及当时劳动人民进行生产的各种场面等,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雄伟瑰丽。

在大量的壁画艺术中还可发现,古代艺术家们在民族化的基础上,吸取了伊朗、印度、希腊等国古代艺术之长。

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光辉篇章,为中国古代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形象史料。

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莫高窟敦煌壁画线描人物稿但是,自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以后,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就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及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及运用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及运用作者:崔欣鑫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第03期摘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指单纯利用线作为载体的一种造型方式。

以线为基本造型是中国画的最大特色,线一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画线描中最能够体现画家功底和笔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最传统的绘画方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升华与融合,也是中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观历史观的体现。

“十八描”作为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以白描为表现方式的极具有代表性的绘画方法,是我们在中国传统绘画学习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白描;十八描;中国传统绘画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在中国传统艺术中不论是造像艺术还是绘画艺术都是以线为主的,尤其是在勾线上体现更加明显,而白描是指单纯利用线作为载体的一种造型方式。

以线为基本造型是中国画的最大特色,线一直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也是中国画线描中最能够体现出画家功底和笔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最传统的绘画方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白描是一种精神的高度升华与融合,也是中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哲学观历史观的体现。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传统工笔人物画是以白描为表现载体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以线为载体的形式来表现其内在品质与表现范围,这其中的艺术特色丰富深厚,表现范围非常广泛,这也是探究传统工笔人物画的重要学习方向和重要内容。

(一)白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是功能结构的存在形式,线的描法即线描,它主要是为填色而勾出物象的大体轮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线本身的变化、质感都无关紧要。

线作为绘画时最基础的一个步骤,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始终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关键环节。

以线为基础的白描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表达形式,是指最早在进行绘画时用来起草“粉本”的线稿,是画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充分体现出画家的功力和基础。

白描作为一项独立的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最初形态,中国绘画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线为主要的表达方式,而在历代中国绘画历史中,线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

2024版三年级以上儿童创意画《戏曲人物》附线描过程

2024版三年级以上儿童创意画《戏曲人物》附线描过程
创意背景
在背景处理上,可以运用创意性 的表现手法,如梦境、幻境等,
增加画面的趣味性和想象力。
03
线描技法在创意画中的运用
线描技法简介
线描是一种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绘画技法,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虚实、疏 密等变化来表现对象的形态、质感和空间感。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描是最基本的技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人物、山水、花鸟等 各种题材。
根据画面需要和儿童绘画 能力,选择适合的象征性 道具进行描绘。
创意转化与应用
创意构图
在画面构图上,可以运用对角线、 S形曲线等构图方法,增强画面 的动感和层次感。
色彩搭配
在色彩搭配上,可以运用对比色、 邻近色等色彩搭配技巧,营造出 丰富而和谐的画面效果。
线条表现
在线条表现上,可以运用粗细、 轻重、虚实等线条变化,表现出 戏曲人物的动态和神态。
培养审美情趣
戏曲人物造型独特,色彩 鲜艳,通过绘画实践培养 儿童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拓展艺术视野
引导儿童观察、分析和表 现戏曲人物,拓展其艺术 视野和表现技巧。
创意画与戏曲人物结合的意义
创新性
创意画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与戏曲人物的结合为儿童提供了广阔 的创作空间。
教育性
艺术性
戏曲人物造型独特,具有高度的艺术 价值。创意画的自由发挥能够充分展 现戏曲人物的美感,提升儿童的艺术 素养。
细节处理
在上色过程中,注意对人物的服饰、妆容等细节进行精细刻画。可以使用深色或鲜 艳的色彩来突出重点部分,增加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要注意对背景的渲染 和处理,使画面更加完整和统一。
06
作品欣赏与评价标准
优秀作品欣赏及特点分析
优秀作品一
《京剧花旦》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

国画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图文详解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

勾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

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

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

当然,十八描并不仅仅是人物画的基本画法,同样也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游丝描】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画人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

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頫等人画中的线条,也属这类线描形式。

这种平滑、圆润、流畅、舒展的描法,适合于表现文人学士、贵族妇女、仕女形象等。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

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铁线描”的特征。

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挺劲有力之感。

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

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

【琴弦描】与高古游丝描属同一类型的描法,中锋悬腕用笔,画出的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

为了强调柔软的丝绸质地的衣纹和垂直飘摆时的姿态,在行笔过程中运用中锋缓慢画出,其线型平直、挺拔,其目的是为了较写实地表现出丝裙的衣褶。

如张萱的《捣练图》、周的《挥扇仕女图》、《行者文房》《调琴啜茗图》中的衣纹裙带的线条,正是琴弦描的典范。

有时画家为了加强某些裙裾部分的重量感,在行笔过程中用笔颤动,结果线条状似莼菜,起到了强化线条粗细变化的作用。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历代白描人物画概说

中国白描人物画是从单纯的线条勾勒作为造型手段,借线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轻重缓急、虚实疏密、顿挫刚柔、浓淡干湿在造型上生动运用和有机结合,表现形体的质量感、体积感、动态感和空间感,区别于西方以色彩、明暗来表现物体的方法。

这种方法称之“白描”。

无论是工笔人物画还是写意人物画,他们都是以线构成,故而白描人物画不仅可以独立存在,也是中国人物画的基础。

古代人物画按题材可分道释,人物、写貌三类,道释即宗教画,人物以古贤故事为主也包括具有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写貌即肖像画。

中国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而对象本身并没有线的存在,所以决定了中国画不是“再现”,而是“表现”为特长;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必然从写实走向写意。

在上下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于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线描艺术,留下了无数的优秀白描作品,使之举世瞩目,在世界美术领域中独树一帜,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是其它画种无法取代的。

中国人物画发展到东晋前后,卷轴画已经出现,标志着中国绘画开始成熟。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最早的中国卷轴画《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是东晋顾恺之传世摹本。

这两幅画中所用的线描已由过去的粗拙简单发展到圆润挺秀的笔法,那种“青云浮空”、“流水行地”的紧劲连绵的线条已具风格化,被誉为“春蚕吐丝”。

顾恺之在理论上提出了“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迁想妙得”、“以形写神”。

他的“传神”之说和与南朝宋宗炳提出的“畅神”之说,代表着当时的美学思想。

可以说东晋的绘画和理论给隋庸、五代,两宋的绘画出现全面高峰,奠定了基础。

女史箴图卷顾恺之晋代洛神赋图第一卷全卷顾恺之晋代唐代是中国线描人物画繁荣、鼎盛时期,在绘画题材方面倾向面对现实,佛教画也侧重世俗化,技法上意向求巧;这一时期人物画不仅大家辈出,线描人物技法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阎立本溯源顾恺之而融进恢宏博大的气度,他在《历代帝王图》中,以刚劲而厚实的长线恰当而真实地刻画出一批封建帝王自持、骄矜、贪婪、淫威等个性特征的肖像画。

传统临摹教学要求

传统临摹教学要求

传统人物画临摹教学要求课题:人物画临摹课时:总课时:授课:薛和(教授)课程安排:临摹唐宋经典人物画学时;教学要求:1、临摹古代经典名画是学习古代艺术家人物画造型的认识及观察方法,学习和体会古人用笔用墨,构图经营等程式化的表现手段,通过学习前人的笔墨语言,为我所用。

2、数周的学习时间,应全神贯注、精进专一,从局部到整体、用心揣摹,不能走马观花。

要求课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3、每位同学必须带着问题学习,要求做临摹过程中的体会笔记,每有所得所失,全程记录,以便在阶段性学习中有所收益,并在下学期课程中得到参证。

4、每三周设讨论课2课时(由授课教师定时间),内容为传统人物画研究与欣赏,名家技法探研等,要求人人有问题,人人参与讨论。

作业要求:《八十七神仙卷》、《朝元仙杖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韩熙载夜宴图》、《蔡文姬归汉图》、《搜山图》等。

1、局部临摹以研究为主,不定数量。

2、每人必须临摹画面不少于六人的完整作品一幅。

参考资料:《中国历代人物画解析》等现代人物画技法书均可参考。

中国画基础课程关于笔墨技法的课堂要求一、笔锋的运用方法笔锋可分中、侧、逆、拖、散数种。

中锋用笔。

握笔较直,使笔头中间着力,笔锋基本上在笔痕的中央,笔痕呈圆柱形。

黄宾虹先生总结中锋用笔有两法,“一是剑脊法,线中间留有一条白痕,两面光,宜画秋树枯木,非下苦功不易得法。

一是圆柱法,线的中间有一条黑痕,两面光,画巨石常用,画树亦可”。

(黄宾虹《画语录》)侧锋用笔。

笔锋略向左右倾斜,使笔尖、笔腰同时一侧着力,笔痕变化较多,有时出现一面光一面成锯齿形的效果,能同时表现线与面。

侧锋具有挺削、劲利粗重的效果,工笔人物画渲染时使用较多,写意人物画中常与中锋配合交互运用,以求用笔的变化。

逆锋用笔。

将笔头倒逆而行。

顺笔作画时,笔根在前,笔尖尾随;逆锋用笔相反,笔尖在前,笔根尾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逆毛而行。

逆锋如“犁垦地”行笔艰涩,笔痕斑剥,具有苍劲,古拙的效果。

白描人物精品临摹

白描人物精品临摹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课程介绍1 目录白描人物精品临摹 (5)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7)毕业实习 (9)壁画设计与制作 (11)传统工笔人物临摹 (13)传统花鸟画临摹 (15)传统青绿山水画临摹 (17)传统写意花鸟画技法 (19)传统写意山水临摹 (21)创作与实践 (23)当代绘画研究临摹 (25)动漫人物造型与设计 (27)风景彩色写生 (29)工笔人体写生 (31)花鸟画创作 (33)民间美术 (35)人体线描写生 (37)书法 (39)双人组合水墨写生 (41)水墨风景写生 (43)水墨人物速写 (45)现代水墨试验 (47)岩彩画技法 (49)专业课综合考察 (51)篆刻 (53)装饰绘画 (55)着装人物工笔写生 (57)着装人物水墨写生 (59)着装人物线描写生 (61)综合材料 (63)雕塑 (65)构图 (67)环境雕塑 (68)计算机设计基础 (70)立体构成 (72)平面构成 (74)色彩1(静物) (75)色彩2(风景) (77)色彩构成 (78)设计概论 (80)设计色彩 (82)设计素描 (83)摄影基础 (85)书法 (87)素描1(石膏) (88)素描2(人像) (90)速写1(人物速写) (91)速写2(场景) (93)速写草图 (94)外国美术史 (96)艺术概论 (98)中国美术史 (99)中外艺术设计史 (101)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103)毕业实习 (104)公共艺术与设施设计 (106)计算机辅助设计(3D,sketchup) (108)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109)建筑工程与施工 (111)景观(创意)设计(1) (113)景观(创意)设计(2) (115)景观规划设计(1) (117)景观规划设计(2) (118)景观(建筑)设计(1) (120)景观(建筑)设计(2) (122)景观工程与施工(1) (124)景观工程与施工(2) (126)景观考察(1) (128)景观考察(2) (130)景观速写 (132)景观艺术设计原理 (134)空间设计基础 (136)模型制作 (138)室内设计(1) (142)室内设计(2) (144)展示设计 (146)植物造景设计 (148)制图基础 (148)中外景观发展史 (152)专业表现技法 (154)专业课综合考察 (156)专业课综合实践 (158)专业课综合考察 (160)CI设计(1) (162)版式设计 (166)包装结构设计 (167)毕业实习 (170)标志设计 (172)雕塑 (173)广告设计 (174)计算机艺术设计 (176)卡通形象设计 (99)民间美术 (178)平面设计考察(2) (180)平面设计考察(1) (181)商品包装设计-1 (182)商品包装设计2 (184)商业插画 (185)世界平面设计史 (187)市场营销学 (188)书籍装桢设计 (190)文案撰写 (192)现代装饰设计 (193)印刷工艺 (195)影像(1) (197)影像(2) (199)专业课综合考察 (200)专业课综合实践 (202)专业摄影 (204)字体设计 (206)毕业论文设计及答辩 (208)毕业实习 (210)创作与实践1 (212)创作与实践2 (214)风景写生 (216)素描(男人体) (218)素描(女人体) (220)素描全身像 (222)素描人体 (224)素描双人体 (224)外光人物写生 (228)现当代绘画研究 (230)写实油画临摹 (232)写实油画肖像 (234)艺术考察 (236)艺用人体解剖 (238)油画创作(1) (240)油画创作(2) (241)油画风景写生1 (243)油画命题创作 (247)油画全身像写生(1) (251)油画全身像写生(2) (251)油画人体写生 (253)油画人体写生(美术学) (255)油画双人体写生 (257)油画语言研究(1) (258)油画人体写生 (259)油画双人体写生 (261)油画语言研究(1) (262)油画语言研究(2) (264)专家讲座 (265)专家讲座(1) (267)专家讲座(2) (269)综合材料(1) (271)综合材料(2) (273)白描人物精品临摹课程代码:65508000课程名称:白描人物精品临摹英文名称:Water-and-ink Line Drawing Portrait Paintings Facsimile学分:2 开课学期:第3学期授课对象:美术(中国画方向)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课程主任:李静,讲师,硕士课程简介:《白描人物精品临摹》是研究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审美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知识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古代人物画教案线描人物画临摹教案

古代人物画教案线描人物画临摹教案

古代人物画教案线描人物画临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

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中国古代人物画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

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目标1、感受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

2、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

3、激发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

2、以点带面,着重鉴赏分析《韩熙载夜宴图》讲授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色,并将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引导法、启发法、互动探讨法相结合五、学生情况分析鉴赏是一种能力,是鉴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在较高层次上鉴赏艺术作品,鉴赏是需要一定的和修养的。

同时,鉴赏允许鉴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

而这些对于一个高二学生来说,还显得较有难度。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去鉴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地内涵实则也是重点。

这样,也才能渐渐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地能力,达到启迪智慧、开阔视野,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六、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提问:同学们对于中国画了解多少呢讲授: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传统,传统的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中国画的分类:(1)按表现内容可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媒体映示作品,山水画《溪山行旅图》、人物画《泼墨仙人图》、花鸟画《桃竹锦鸡图》等,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山水画,什么是人物画,什么是花鸟画。

工笔画的十八种线描技法

工笔画的十八种线描技法

十八种工笔线描技法十八描是中国传统的线描,指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分为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等18种。

这18种描法,都是根据历代各派人物画的衣褶表现程式,进行归纳为18种,按其笔迹形状而起的名称。

当然,现代衣褶描法已有所发展,如现在的面料与古有别,在此不作评述。

中国画的白描勾线可分三类:较粗的线条叫琴弦,较细的线条叫铁线,极细的线条叫游丝。

不论采用哪种线描,都突“写”字,使每一条线具有书法气韵。

1、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

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勾。

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西施浣纱(柳叶描)2、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姜子牙(战笔水纹描)3、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孙悟空(竹叶描)4、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线描人物临摹范本

线描人物临摹范本

线描人物临摹范本1.速写线描临摹书我个人觉得,看什么参考书、如何临摹并不是关键。

你所说的动态欠缺和形不准,都是没有深入了解结构解剖造成的。

对对象的表现只停留在外轮廓线的表面描绘。

包括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全身像以及速写来讲,对结构、骨骼以及肌肉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你说的以线描形式出现的速写,我认为还是不错的,中国画的线描非常洗练,虚实、穿插非常讲究,你可以参考、学习。

速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艺无定法。

素描头像也是,不能摆脱艺术规律。

要深入了解内部结构,不要流于表面文章的明暗调子。

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参加美术高考,切忌急于求成、心态浮躁。

静下心来多看、多欣赏,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对美术习作优劣的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考卷和不好的考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对于你的应试以及以后的创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这比你闷头多画多少张更见成效。

说到参考书,我顺便说一句,高考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构图适当、形体准确,细想来,达到这两点是非常不易的。

所以说,“美术考试没有‘考题’这一说法”。

祝你取得好的成绩。

——一个美术教师秦领2.速写线描人物我个人觉得,看什么参考书、如何临摹并不是关键。

你所说的动态欠缺和形不准,都是没有深入了解结构解剖造成的。

对对象的表现只停留在外轮廓线的表面描绘。

包括人物头像、胸像、半身、全身像以及速写来讲,对结构、骨骼以及肌肉的了解是至关重要的。

你说的以线描形式出现的速写,我认为还是不错的,中国画的线描非常洗练,虚实、穿插非常讲究,你可以参考、学习。

速写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艺无定法。

素描头像也是,不能摆脱艺术规律。

要深入了解内部结构,不要流于表面文章的明暗调子。

还有半年的时间就要参加美术高考,切忌急于求成、心态浮躁。

静下心来多看、多欣赏,提高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水平,和对美术习作优劣的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考卷和不好的考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对于你的应试以及以后的创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传统线描人物临摹 ppt课件

传统线描人物临摹 ppt课件

10、宋代,这一时期白描成为人物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表现形 式。并且更好的处理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李公麟 《 五马图》
李唐 《采薇图》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 梁楷 《六祖截竹图》 梁楷 《李白行吟图》
11、元代,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正统画坛创作上逐渐淡出,而民 间画家却继续前代的人物画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传统线描人物临摹
___董晓峰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让学生掌握中 国画线描的技法,重视线条的主要性以及在艺术专业 领域里线的重要性。
教学任务:通过线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 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线描的发展 史;学习传统工笔画造型规律、造型形式、造型手 法;对传统线描特点认识、了解、熟悉;深刻体悟 中国画线的独立审美价值。
四 中国人物画线描的起源和演变
1、中国线描人物 画的起源与毛笔 的使用紧密相连。 在新时期时代马 家窑文化的彩陶 上发现的《舞蹈 文样》就有最早 的线描。由此奠 定了中国画以线 造型的基础。
新时期时代
《舞蹈文样》
2、战国的《人物凤帛画》、《人物御龙图》是可见到最早的线 描画作品之一。从用笔上已能看出书法用笔的感觉,线条自由 流畅,力度很强,配合墨色的平涂,有很强的装饰感。
阎 立 本
画走向成

熟并达到

辉煌的时 期,线描
辇 图 》
程式纷纷
产生并流
传。



《 历 代 帝 王 图 》
张女 图 》
吴 道 子 《 八 十 七 神 仙 卷 》
8、壁画《观世 音像》是晚唐 时期的作品, 线描紧细,表 现了女性丰满 的身材,造型 准确,富有张 力。
(4)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 柔和、流畅不滞. 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 法。

中国画线描十八法

中国画线描十八法

中国画技法名。

古代人物衣服褶纹的各种描法。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等”。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可分为:一、高古游丝描:最古老的工笔线描之一,常见于顾恺之的画作。

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

顿笔为小圆头状。

二、琴弦描:略比高古游丝描粗些,多为直线。

有写意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

三、铁线描:相比琴弦描又粗些,但用笔方硬,是最常见的描法之一。

转折处方硬有力,直线硬折,似铁丝弄弯的形态。

用笔中锋,顿笔也是圆头。

四、混描:基本上是一种写意画法。

先用浓墨皴衣纹,墨未干时,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五、曹衣描:即为曹衣出水描的简称。

来自于西域的画家曹仲达(或称曹不兴),其画佛像衣纹下垂、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

六、钉头鼠尾描:任伯年最常用的线描方法。

叶顿头大,而顿时由于大的转笔,行笔方折多,转笔时线条加粗如同兰叶描,收笔尖而细。

七、橛头钉描:秃笔线描,是一种写意笔法,马远、夏圭多用之。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

线条粗而有力。

八、马蝗描:马和之用之。

近似兰叶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九、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线描方法。

梁楷用之。

十、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十一、枣核描:顿头如同枣核状,线条行笔中亦有枣核状的用笔变化。

十二、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行笔粗。

十八描中无兰叶描。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

吴道子用之。

十三、竹叶描:与柳叶描类似,也是中间粗两头细。

十四、战笔水纹描:如山水画水纹之画法。

表现薄而褶多的衣纹。

明代唐寅作仕女图多用。

十五、减笔描:指的是马远、梁楷等作大写意用的笔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 物 图 》 任 伯 年
3、减笔描类
(1)撅头描:是一种写意笔法,用秃笔,坚挺拔中含有婀娜
之意最异粗恶。
(2)混描: 是一种写意画法。先用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 间以浓墨,讲“浓破淡”的墨法变化。
(3)折芦描:用笔粗而转折多为直角,折笔时顿头方而大, 线多为直线,是一种写意画的用线方法。



五 传统线描程式— 十八描
十八描可归为三种类型:
十八描名称表
类别
描法名称
铁丝描类(无粗细变 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
化)
水描、曹衣出水描
兰叶描类(有粗细变 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
化)
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减笔描类(快速简化 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
笔线)
(5)战笔水纹 描:此描法近似 水纹波浪,故名。 用中锋下笔尤宜 藏锋,衣纹重叠 似水纹而顿挫, 疾如摆波。战战 兢兢即颤也。
(6)柳叶描: 用笔两头细,中 间行笔粗的描法, 但忌浮滑多表现 天女武神长裙深 浅地,衣带飘舞 之风姿。
(7)钉头鼠尾描:落笔如钉之头,似有小钩,收笔 则如鼠尾,一气拖长,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于 细劲中仍见骨力。清末之三任常用此法。
4、纸和绢
·宣纸: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 · 绢:生绢、熟绢
5、砚台
砚的种类很多,有石砚、玉砚、陶砚等
三 线描执笔和运笔的方法
·执笔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指实掌虚
1、执笔处与笔头的距离不是固定的
2、运笔
运笔的方向:顺手式、逆手式
3、用笔的问题
用笔是指如何运用笔锋,表现出各种笔墨效果的问题, 用笔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归纳起来,却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 面:
从笔锋的运用上:正与侧,藏与露,顺与逆,聚与散 从用笔的技法上:勾、皴、擦、点、转与折提与按 从用笔的力度上:轻与重 从用笔的速度上: 快与慢
·中锋(正锋) ·侧锋
·藏锋 ·露锋
·顺锋 ·逆锋
·聚锋
·散锋Βιβλιοθήκη 4、从用笔的技法上 ·勾·皴
·擦 ·点
·转与折
·提与按
力度:轻与重 速度:快与慢
6.全满式
南 宋 《 大 傩 图 轴 》
七 线描临本的选择和分析





















李公麟《五马图》
李公麟《维摩诘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任伯年《群仙祝寿图》
八 线描临摹课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线的均匀控制方面:掌握画长线的方法尽量做到线条的平实。
2、学生对顿笔的意识容易忽视:加强顿笔的意识,强化线的节 奏和韵律感。
赵 孟
《 浴 马 图 》
钱 选 《 杨 贵 妃 上 马 图 》
12、明代 画家在用 笔上更加 豪放发展 了大写意 的线描。
陈 洪 绶
《 陶 渊 明 故 事 图 》
13、清代人物画逐渐衰退出现画家 有仕女画家费丹旭,扬州八怪中的 黄慎以及清代末期的任伯年。
任 伯 年




费丹旭 《 姚燮忏绮图卷》
·长短 ·粗细 ·方圆 曲直 ·疏密关系 ·线描的构图形式
·粗细
刘俊《刘海戏蟾图》局部
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方圆 曲直
·疏密关系
李 公 麟 《 维 摩 诘 图 》
线描的构图形式
1.平行式
平 行 罗 列 式
平行连环画式
平行场景式
2.圆形式
3.S形式
4.T形式
5.三角形式
五 代 周 文 矩 《 文 苑 图 》
❖ ❖ ❖

❖ ❖
基本内容
作 线 构线 演中 线 线 业 描 图描 变国 描 描 布 临 形的 人 所 概 置 本 式艺 物 用 述 及的 术 画工 要选 审 线具 求择 美 描材
和 规 的料 分律起 析及源

重点内容



决临 传 线
方摹 统 描
法线 线 执
描描笔
常程和
见式用

的笔
问 题 及 解
5、魏晋时期的线描继承了汉代的用笔方式,但线描的组织明 显更加成熟。表现了魏晋时期崇尚风雅、追求精神解放和浪 漫注意精神。






《 列 女
《 洛 神




图 》

6、北魏时期的
线描利用石刻的

特点,黑线和白 线、黑形和白形
宁 懋 石
交织在一起,安
室 线
排巧妙。


《 孝 子 图 》
7、唐代是 中国人物
壁 画
《 观 世 音 像 》
9、五代时期线描人物画从唐代的成熟走向强化艺术风格和艺 术语言的时期,画家之间的风格差别越来越大。一方面强调 以线写实造型,描绘客观物象,另一方面,大胆的强化 主观 审美情趣,发展线的抽象表现力。
周文矩 《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 十 八 罗 汉 图 》
(4)行云流水描:用笔如轻云舒卷、自如似水、转折 柔和、流畅不滞. 明清道释人物画中的细布袈裟多用此 法。
(5)曹衣出水描:来自西域画家曹仲达画佛像衣纹下垂, 繁密、贴身,如出水状,故称“曹衣出水”。
2、兰叶描类
(1)蚯蚓描:忌锋芒毕露,粗细均匀,曲折多而柔软,用 篆书的笔法,圆转而有力。
(2)蚂蝗描: 其线条用
四 中国人物画线描的起源和演变
1、中国线描人物 画的起源与毛笔 的使用紧密相连。 在新时期时代马 家窑文化的彩陶 上发现的《舞蹈 文样》就有最早 的线描。由此奠 定了中国画以线 造型的基础。
新时期时代
《舞蹈文样》
2、战国的《人物凤帛画》、《人物御龙图》是可见到最早的线 描画作品之一。从用笔上已能看出书法用笔的感觉,线条自由 流畅,力度很强,配合墨色的平涂,有很强的装饰感。















3、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的西汉帛画 《升天图》,线条、 圆润,与汉代墓室 壁画笔法相同,带 有汉代书法的用笔 特征。
《 升 天 图 》
4、《鸿门宴图》、《上林苑驯兽图》是汉代墓室壁画,线条 丰满,如同隶书的用笔方式,人物造型与汉代画像石非常接近。
《鸿门宴图》
《上林苑训兽图》
3在线的圆转和方折处容易出现侧锋:如同写楷书的方法,在转 折时提笔,调转笔锋,再入笔。
4对墨色把握不好:练习掌握调墨方法,达到控制墨色变化。
5在熟宣纸上勾线要尽量避免太干的用笔和飞白的效果。
九 作业布置及要求
❖ 作业布置:临摹十二幅线描人物作品。 ❖ 作业要求:1.在临摹中能领会画家创作的意
图和表现技巧。2.掌握执笔、起笔、行笔、 收笔的技巧,体会毛笔在纸上运行的美感, 达到气韵生动、骨法用笔。3.线条要做到平 实达到均匀控制。4.能很好的控制住墨色变 化。
笔外形近似蚂 蝗(学名“水 侄”)后人因 之命名。此描 法顿头大,行 笔曲折柔软, 但很有力。宜 表现布质较硬 衣纹摺痕。
(3)枣核描: 运用大笔挥洒, 中间转折顿挫圆浑,成枣核状, 以表现麻布质感衣纹,故名。 用笔须藏锋。
(4)橄榄描:顿头大,如同橄榄形状,下笔顿挫有力,落笔 收笔须藏锋,用笔最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
十 八 描
方 法
一 概述
❖ 所谓线描就是用墨线勾描形象,不设颜色,是中国画的基本 技法之一种, 线描是用单纯的线形来刻画物象,表现空间物 象的结构层次。
❖ 所谓“临”就是照着原作描画,所谓“摹”就用薄纸蒙在原 作上面描画,临摹是我们研习线描的主要手法之一。
❖ 线描是中国绘画最基本的描绘方法,作为造型的手段,在人 物、花鸟、山水画中都需要运用线条来描绘物象。
描、减笔描
1、铁线描类
(1)高古游丝描:用中锋笔尖圆匀细描,线的提按变化 不大,线条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
(2)琴弦描:有写意的味道。线用颤笔中锋,线中间 有停停顿顿的变化,大多为直线的感觉,用笔也较细。 形如琴弦,故名。如唐代周肪的《听琴图》等。
(3)铁线 描:转折处 方硬有力, 像铁丝弄弯 的形态,宜 于表现佛陀 庄严肃穆之 情,所以历 代宗教绘画 常取此法以 用,以元代 的《永乐宫 壁画》等。
(4)竹叶描: 与柳叶描类似, 视芦叶为短,半 叶为长,乃介于 两者之间的描法, 仍用金错刀书法, 以中锋写之。
(5)枯柴描:用笔粗,水分少,类似皴法,用笔往往逆峰 横卧。
(6)减笔描: 用笔简括,一 气哈成也,一 笔中有墨色变 化,用笔简练 极致。
《 李 白 行 吟 图 》 梁 凯
六 线描的艺术审美规律
传统线描人物临摹
___董晓峰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让学生掌握中 国画线描的技法,重视线条的主要性以及在艺术专业 领域里线的重要性。
教学任务:通过线描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 养,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传统中国画线描的发展 史;学习传统工笔画造型规律、造型形式、造型手 法;对传统线描特点认识、了解、熟悉;深刻体悟 中国画线的独立审美价值。
10、宋代,这一时期白描成为人物画历史上一种重要的表现形 式。并且更好的处理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李公麟 《 五马图》
李唐 《采薇图》
张择端 《 清明上河图》 梁楷 《六祖截竹图》 梁楷 《李白行吟图》
11、元代,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正统画坛创作上逐渐淡出,而民 间画家却继续前代的人物画传统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