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与角的换算》教案新部编本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角的度量与角的换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角的度量单位符号及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角度之间的运算和度分秒的换算•会使用量角器进行角度的测量•会进行角的大小的比较•
2. 在学习度、分、秒的换算”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度、分、秒的换算•
教学难点掌握角度之间的简单运算•
教学准备
综合问题解决单
导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导学行为(师生活动)
一、复习回顾
1. 如图,B、C两点在线段AD上, & □ c D
(1) BD=BC+ ____ ;AD=AC+BD- _____ ;
(2) 如果CD=4cm,BD=7cm,B是AC的中点,贝U AB的长是多少?
复习线段的计算,为学生学习角度的计算减低难度,增强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导入新课
2. 要度量一个角的大小,我们首先应该明确角的度量单位.将周角分成360分,每一份叫做一度的角,记作1°将1 °勺角平均分成60分,每一份叫做一分的角,记作1';将1'的叫平均分成60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T.
三、探究新知
3. 一个角是124度35分41秒,就可以记作124 ° 35 ' .45度42分57秒记作25 ° 42 ' .57〃
4.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度分秒之间的进率都是60,而不是360或者10.
5. 1 ° =60' ' =60〃1° =360〃
6. 在数角的个数时,通常把零度的角和平角除外,除非特殊说明,这样是为了统一标准•
例1•把8.32换算成度、分、秒;
练习:把下面的度换算成度、分、秒
2.36 ° 18.25 ;125.36 °
说明:度、分、秒是60进位制,要强化学生的认识,不要让学生误认为十进制或百进制例2•把下面的度、分、秒换算成度.
26 °8;100 ° 42'
例3•计算:
(1) 15 ° 30 ' 46 〃+38 ° 45 ' 25 〃
⑵ 100 -60 ° 52 ' 10 ”
(3) 20 ° 30 ' 40 〃
(4) 125 °
说明:在进行角度的运算时,为了减少错误,可以把换算的步骤写得详细些•比如,100c
可以写成99° 59' 60'这样做减法时可以减少错误.知道角的度量单位符号及单位之间的进
率.
学习将度化为度、分、秒•采取讲练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学得扎扎实实•
学习将度、分、秒化为度.
学习角度的运算•
四、课堂练习7.周角= ____________ 度;平角= _______ 度;直角= _________度;锐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钝角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
8. 45 °_____ 直角= ____ 平角= ___ 周角.
9. 计算:
(1) 48 ° 39 ' +67 ° 41 '
(2) 90 - 78 ° 19 ' 40"
(3) 21 °17 'X 5=
(4) 176 ° 52 ' ;3=巩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提升
10. 已知/ A=20 ° 18'/ B=20° 15 ' 30* C=20.5。
,那么()
A. Z A> / B> / C
B. / A> / C >/ B
C. / B> / A >/ C
D. / A> / C >/ B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检测
11. (1)34.37 =_ ____ 度_____ 分_____ 秒.
(2) 36 ° 17' 42" =度.
(3) 62.125 =_ ___ 度 ____ 分_____ 秒.(4)41 ° 18 ' 36"=度.
(5) _____ 57.32 = _ 度_____ 分秒. (6)27 ° 14 ' 24"=度. 检杳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七、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作业设置教材第页
板书设计 3.7角的度量与角的换算
1. 1 ° =60'1 ' =60〃1° =360〃
2. 将度化成度、分、秒
3. 将度、分、秒化成度
4. 角度的运算.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