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家族上市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

家族上市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
合 起 来的研 究成 果少 之又少 . 本文以 2 O ( ] 8 —2 0 1 O年 我 国家族 上 市企 业 为研 究 对 象 , 实 证 检验 管 理 者过
度 自信对企 业过 度投 资的影 响 , 相 信考 虑 了企 业类 型差 异后 的结果会 更加 客观 与科学 .
1 文献 综 述
续替代 变量 , 这种 以连 续变量 代替 以往 的分类 赋值 的研究 方法是 一个 创新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8 — 0 8
修 改 稿 日期 : 2 0 l 3 - 0 1 - 0 3
司投 资行 为 的影 响展 开研 究. 近 年来 , 我 国学 者对 这个课 题 的研究 持续 升温. 遗 憾 的是 , 作 为市 场经 济的
重 要组成 部分 , 家族 企业所 扮演 的特 殊角 色被许 多学 者所 忽 视 ] . 可 以发 现 , 我 国学 者 的研 究 重点 主要 集 中在 管理 者的过 度 自信 与企 业 的过 度投 资上 , 而对其 所属 的公 司类 型及其 范畴 不加严 格 的划分 , 换句 话说 , 当前绝 大部分 相关 文献 的研究 对象 是沪 深两市 的所 有 上市 公 司而 忽视 了不 同行 业 和不 同类 型企 业 之 间的差 异性 , 这样很 可能 影响研 究 结 果 的客 观 性 与科 学 性 . 家 庭 企业 对 世 界 经 济产 生 了深远 的影
果 仍然 支持 上述结论 . Ra y n a B r o wA等 l _ 8 ] 不仅研 究 了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程度 , 还 研究 了管 理 者影 响公 司 决 策 的能力 . Hr i b a r 和 Ya n g _ l 】 。 。 则 根据 主流媒 体对 管理 者 的评 价 构 造 了一个 衡 量 管理 者 过度 自信 的连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决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决策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财务决策日期:目录•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概述•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抑制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策略与建议•结论与展望管理者过度自信现象概述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对自身的判断和能力过于乐观,出现自我认知偏差。

自我认知偏差管理者往往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决策水平高于平均水平,容易高估自己的成功概率和低估风险。

优于平均效应管理者在制定企业策略时,往往过于乐观地估计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忽视潜在的风险和挑战。

决策过于乐观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可能选择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容易忽视项目的潜在问题和不确定性。

偏好高风险项目当决策出现问题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不愿承认错误,而是寻找外部原因,导致无法及时纠正错误。

不愿承认错误由于人类认知的局限性,管理者容易出现自我认知偏差,导致过度自信。

认知偏差过去的成功经历可能使管理者产生过度自信,认为自己的决策总是正确的。

成功经历在社会环境中,管理者往往与同行进行比较,为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容易产生过度自信倾向。

社会比较当管理者掌握的信息不完整或存在误导时,容易导致过度自信,因为他们无法全面、客观地评估决策的正确性。

信息不对称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原因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财务决策的影响过度乐观的投资评估01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过于乐观地评估投资项目的潜力和回报,导致对投资项目的价值高估。

这可能使得企业投资于风险较高或回报较低的项目,进而增加投资失败的风险。

忽视风险02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忽视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对潜在的风险未能充分认知和评估。

这样的忽视可能导致企业在面对风险时缺乏应对措施,进而影响投资的成功和企业整体的财务稳定。

偏好高风险高回报项目03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偏好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判断力过于自信。

然而,这样的偏好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和不确定性。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债务融资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在公司财务管理活动中,企业投资是其长期安康开展的主要动因和未来竞争力增长的重要根底,直接影响企业融资决策和股利决策,并以此影响企业的经营风险、利润增长以及资本市场对企业经营业绩和开展前景的评价。

现今关于投资理论的主流思想是由Tobin首先提出,并经Hayashi完善的著名Q理论和融资约束理论〔1〕,投资理论的开展极大提高了企业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然而,传统企业财务研究存在一个假设前提: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理性主体,他们都进行理性预期、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是历次经济危机发生说明,现实经济中人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完全理性,人在认知和做出决策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偏差,并且这种偏差在资本市场中广泛和长期存在,有时可能会主导整个市场,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2〕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把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应用于企业财务研究中,特别关注行为主体心理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实质性影响。

现代投资理论也从传统期望效用理论过渡到前景理论。

然而,作为行为金融的热点研究话题,现有文献关于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都是基于投资者非理性而管理者理性假设开展的,无视了现实市场中投资者和管理者有限理性共存这一事实。

〔3〕把投资者和管理者有限理性纳入同一框架考察是行为公司财务理论开展不可或缺的研究领域,也是进一步理解投资者和管理者行为、完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和企业管理机制、探讨金融市场对企业投资影响的渠道和机制的前提。

那么,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情绪是怎样共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管理者情绪又是怎样形成以及在整个影响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探讨。

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管理者非理性行为背后的动机和企业投资决策的选择机制,还有助于管窥投资者情绪对管理者过度自信情绪的“塑造”,进一步深刻理解管理者过度自信在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机制。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

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随着企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管理者为了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选择通过企业扩张来实现增长。

然而,在管理者过度自信的驱使下,企业扩张常常会导致财务困境的出现。

这个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所带来的财务困境,并提出应对之道。

管理者过度自信是指管理者对自己能力和决策的过度自信,以及对企业前景的过度乐观。

由于自信心的不断膨胀,管理者往往会高估企业的成长潜力和市场需求,从而决策进行企业扩张。

他们相信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会取得成功,并忽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企业扩张是企业为了追求更大规模、更高竞争力而采取的行动。

企业扩张可以包括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收购其他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等。

管理者希望通过扩张来实现企业的增长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并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然而,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企业扩张相结合,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财务困境。

首先,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高估了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能力,导致扩张过快、过度投资和资源分散。

这将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陷入困境,无法实现预期的盈利。

其次,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忽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缺乏全面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

如果市场发生变化或者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企业就会陷入困境,无法应对并适应变化。

此外,管理者过度自信还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管理和财务规划。

他们往往高估了企业的盈利能力,预期企业在短期内就能够回收投资并实现盈利。

这导致企业的财务规划缺乏实际基础,容易出现资金紧张和财务危机。

应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管理者应该保持谦虚和客观的态度,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决策也存在局限性。

他们需要充分了解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市场分析,制定可行的扩张策略。

其次,管理者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

他们应该意识到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博弈模型研究

基于代理人过度自信的企业投资博弈模型研究

总第 3 7期 9
陈其安 :基于代理人过度 自信的企业投资博弈模型研 究
2 1 / 5 总第 3 7期 0 00 9
文章 编 号 :10 — 4 X (0 0 5— 0 2 0 0 1 18 2 1 )0 0 2 — 4
商 ̄z- ,究 f
C MME I L R S A H O RC A E E RC
基于 代理人过度自 信的企业投 弈模型 资博 研究
陈其 安 , 肖映 红
式对企业投 资扭 曲的影 响指 出 ,与 正常情 况 相 比, 过度 自信 的管 理 者 所 在 的企 业 总 是 要 过 度 投 资 , 且企业投 资 总额 将 对 内部 现 金流 严 格 递增 。他 们 的模型还 显 示 ,这 种 投资 现 金 流敏 感 性 在股 权 融 资依赖性强 的企业 里更为严重 。国内在公 司高管 人员 的 过度 自信 心 理偏 好对 公 司经 营 活动 发挥 作 用方面 ,陈其 安 和杨 秀苔 (0 5 从 理论 上 研 究 20 )
活中 ,相对 于传 统投 资 理论 得 到 的最 优 投 资规 模
来说 ,企业 常常 会发 生 投 资不 足 或者 投 资 过 度等
业 价值 的收购 。如果将企 业的收购行为看作一种 特殊的投资行 为 ,R l 18 )分析 的是 一种 由管 o l(9 6 理 者 过 度 自信 引 起 的 过 度 投 资 的 现 象 。H a n et o (0 2 20 )从管理者过度 自信 假设来 解释 企业投 资扭 曲。他指 出 ,由于管理者对投 资项 目的收益过度乐 观 ,尽 管管理 者 以股东利益 最大化为 目标 ,但所做 出的投 资 决 策 可 能 造 成 企 业 投 资 不 足 和投 资 过
作 者 简介 : 陈其安 (9 8一 16 ),男,重庆綦江人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管理 学博士 ,研 究

企业家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分析

企业家过度自信和企业投资决策的相关性分析



引 言
本文 主要研 究我 国西北地 区上 市企业企 业家 的过度 自信 对企业 投资 决策 的影 响 。 过文献 研究 ,我们 通 可 以发现在 财务 限制 ( n n i o s a t i f a c l nt i )很严 的企业 中 ,过度 自信 的企业家 对 内部现 金流表 现 出很 大的 ac rn 敏感 性 。本文主要 讨论 了企业家 的过度 自信 本身对 企业投 资决策 的影 响。当有两年 员工认股 权证价 的程度 都达 到 了 6 % ( ) 以内,而 且企业 家都没有 行使权 证并取 得股票 ,就认 为该企业 家有过度 自信 的倾 向。 6 含 通过 实证也可 以看 出,过度 自信 的企业 家会表 现 出增 加企业投 资 的倾 向。如 果企业 内部现金 流充盈 ,这样 的现 象就会表 现 的更 明显 。但 是假如 企业 内部 设立有 独立董事 ,这样 的情况 就会得 到减轻…。
8 7
家 自己拥有 的选择 权 的实行 情况 ,而或加 大持股 力度 。 l n ir n ae 指 出了这个 方法【 。 le Ma me de d t 就 a T 9 Hodr 1 也认 为企业 家拥有 的企业可 以配 股 的选择权 ,从 一些 已经可 行使 的年份 出发 ,选 择权 连续 有两 次都是 价 内的 6 %,但企业 家却 没有 在这 一年 或者更 早行 使选择 权 ,在这 以后 的任 期 中,也没 有再 行使这 个选 择 6 权 ,就 可 以认为 企业 家有 习惯性 的过 度 自信 或者 是永久 性 的过度 自信[ 。通过 我们 的实 证 ,可 以看 到假 如 企业 内部 设立 了独立 董事 ,过度 自信 的企 业家 对企 业增加 投 资的影 响就会 被 消弱 。这也 说 明了我 国西 北地 区上市 企业独 立 董事 的 内部 监督检 查机 制对 企业家 投 资决策起 到 了一 定 的制 衡作 用 。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水平

投资者情绪、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水平

一、引言在公司日常财务管理活动中,投资活动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的持续增长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在最初的关于公司投资的研究中投资者和管理者都是完全理性的,一系列的投资理论在此基础上展开和发展,并大大地提升了企业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法马(Eugene Fama)在马克威茨(Harry Markowitz)的有效边界模型和 MM 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市场理论,并沿用了其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套利定价的分析方法。

有效市场理论是建立在三大基础假设之上的,一是市场是无摩擦的,即投资者进行证券买卖不存在任何交易成本;二是信息是对于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是无成本的,投资者均可以免费获得;三是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他们对于信息的反应是同质的,并且把企业利润最大化当作最终目标。

在有效市场中,股价可以充分反映资本市场上所有可以预测或者方便获取的所有信息,因而未来股价将会随机变化并且不可预测,但是其价格又会围绕股票的内在价值上下波动,最终会因为市场套利机制的存在而返回股票的内在价值。

法马的有效市场假说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不谋而合,因而提出来以后便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但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与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股价并不完全是随机变化的,人们有时候可以通过股利等来预测股价未来的走势。

此外,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前提也逐渐受到资本市场中人们非理性决策、有风险的套利制度的动摇。

由于有效市场理论的假设条件太过严格,导致其在现实中的适用性并不是很强,因而广受质疑。

该理论把投资者定义为具有获得完全信息、完全计算能力的完全理性并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的人,事实上市场上的参与者并不能够完全按照理论中的模型去行动,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认识水平是极其有限的,其认知水平会受到年龄、工作经历、教育程度等因素限制,也容易产生乐观或悲观的情绪或者受这样的情绪的感染,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决策很难达到完美。

因而,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便逐渐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因为行为金融学更贴近真实的资本市场。

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

公司过度投资源于管理者代理还是过度自信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公司过度投资现象背后的驱动因素,特别是分析这一现象是源于管理者的代理问题还是过度自信的心理特质。

过度投资是指公司在拥有充足现金流的情况下,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从而损害公司的长期价值。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公司治理和投资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将回顾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指出当公司管理者与股东利益不一致时,可能引发代理问题,导致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过度投资。

接着,文章将探讨过度自信理论在公司财务决策中的应用,分析管理者过度自信如何影响其对投资项目风险和收益的判断,从而引发过度投资行为。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将选取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样本,运用统计方法检验代理问题和过度自信与过度投资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文章将揭示不同因素在导致过度投资现象中的作用程度,为理解公司过度投资行为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为公司改善治理结构、优化投资决策提供建议。

通过深入剖析公司过度投资背后的驱动因素,本文旨在为公司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财务和投资领域的研究中,公司过度投资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关于过度投资的成因,学术界主要提出了两种观点:一种是管理者代理问题,另一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

这两种观点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关于管理者代理问题,其核心观点在于公司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不一致。

管理者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如扩大公司规模以提高个人薪酬、地位或声望,而投资于并非最优的项目。

这些项目可能短期内增加了公司的资本支出,但长期来看可能无法带来相应的回报,从而损害了公司的长期价值。

一些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管理者持股比例较低或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时,过度投资的现象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管理者过度自信理论则认为,管理者往往对自己的决策能力和项目前景持有过于乐观的态度。

这种过度自信可能导致他们在投资决策时忽视潜在的风险,或者对项目的预期收益过于乐观。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文献述评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文献述评
外 研 究 中 , 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衡 量 指 标 的选 取 也 各 有 不 同 , 对 比较 集 中是 Ma n i ,a 和 o vr 2 0 ) 们 分 别 选 取 管 理 者 在 行 权 l de T r le( 0 5 他 me r e i 期 内持 有 的 本公 司期 权 股 票 或 股 票 数 量 是 否净 增 长 以及 消 费 者 情 绪指 数 来 衡 量 ; 国 内 的文 献 中 ,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余 明桂 、 振 松 、 在 最 邹
财 务 理论 得 到很 好 的解 释 , 随着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深 入 , 渐 形 成 了 行 为金 融 公 司 理 论 , 为 现 实 中的 人 并不 是 完 全 理 性 的 , 们 的 决 策 逐 认 他
还容易受到心理作用 的影响 , 而这种心理作用往往表现为过度 自信 , 尤其对管理者而言 , 过度 自信的特征更为明显 。 过度 自信 的管理 者在对企业财务决策作 出抉择 时通常 的表现是 : 在选择投资活动时 , 由于过 高的估计 自己的经 营能力往 往会造成 企业 过度投资。 而 在进行融 资决策 时, 过度 自信的管理者相信 自己的经营和管理能力 , 在期 限内偿还债务 , 会 因此 , 他们会 选择债务融资 , 企业通 常会 有较高 的负债 比率 。企业的投融 资决策是关系着企业未来发展 的两大决策体系 ,而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是 两者 主要 受哪些 因素的影 响。 从行为金融财务理论 的角度 , 非理性的管理者造成 了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过高的负债 比率 , 由此学 者们 开始基于“ 非理性人 ” 假设 的视 角来探讨管理者非理性的过度 自信行为对企业投融资决策 的影响 。 本文分析 了管理者过度 自信 的衡量方法 ; 回顾 了管理者 过度 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影响的相关文献 , 并且进行 了评述 ; 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投资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行为——基于2006~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收稿 日期 :2 1 0 0—0 5—1 O
基金 项 目 :中 央 高 校 基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资助 项 目 ( UT1 R 1 ) 国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助 项 目( 1 0 0 5 。 D 0 W4 7 ; 7 0 1 1 ) 作者 简 介 :史 金 艳 (9 3一)女 , 龙 江 牡 丹 江 人 , 17 , 黑 大连 理 工 大 学 讲 师 , 理 学博 士 , 管 主要 从 事 行 为 金 融 学 与 金融 市 场 研 究 。
行 为金融 理论认 为 , 并非 是完 全理性 的 , 人 其
决 策会受 各种认 知 与行 为偏 差 的影 响。过 度 自信
是有 关个 体判 断心理 方面最 经得 起考 验 的心理特
征 _ 。所 谓过度 自信 , 指 人 们总 是 倾 向于 高估 1 J 是
自己的判断 能力 和 成 功 机会 _ 。在 金 融 市 场 中 , 2 J
司的长期 价值 。相关 的实 证研 究集 中于研 究股 票
资金 配置方 面 的显 著 特 征 是 : 资规 模 快 速增 长 投
和融通 资金 使用 效 率 低 下 , 严重 影 响 企 业 自身 在
价格 偏离 基 本 价 值 时对 公 司 实 际 投 资 行 为 的影
响 。Moc ,S li r& Vi n ¨ 的 实 证 研 究 表 rk he e f s y h
投 资 者 过 度 自信 与 企 业 投 资 行 为
— —
基 于 20 ̄20 0 6 0 8年 中 国上 市 公 司 的实 证研 究
史金 艳 ,孙 秀婷 ,刘芳 芳
( 连理 工 大 学 经 济 系 ,辽 宁 大 连 1 6 8 ) 大 1 0 5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分享】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分享】

公司高管过度自信对投融资决策行为影响的案例研究论文关键词:过度自信投融资决策高管人员三九集团论文摘要:过度自信是公司高管人员普遮存在的一种心理特质,其对会司投融资决策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基于对三九集团高管赵新先在投融资决策中过度自信表现进行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一、弓丨言由于我£国情特殊,国有股、法人股“一股独大”,所有者缺位,监督机制不健全,从而缺乏对公司高管人员的有效约束和监督,高管人员在企业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往往显示出过度自信的倾向,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近年来,红塔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褚时健、广东原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经纬、前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山东秦池集团王卓胜等曾盛极一时的著名企业高管纷纷落马,它给人们带来了深深的反思与启示。

国内著名企业生命周期如此之短,以前我国学者更多地是从公司管理机制、治理结构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加以探究,那么,是否可以从高管人员的主观行为及其产生的心理动因加以认识?因此,这为我们研究中国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投融资决策行为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由于高管人员过度自信加速或者直接导致企业投融资失败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现象,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试图通过案例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与投融资决策行为的关系进行探究。

二、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1.文献回顾W e i nS tei n(1980)通过研究发现下列三个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过度自信:控制幻觉,高度向往良好收益,难于比较个体间业绩的抽象参考点。

根据March和Shapi ra(1987)调查的证据可知,管理层低估内在的不稳定性,相信自己能全面控制公司经营业绩。

Lys and Vineent (1995)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NCR的AT&T并购决策。

研究表明:并购中的价值毁损与管理者过度自信有关。

然而,过度S信在投资决策中发挥作用的实证证据还比较有限,Yueh —hsiang Lin ( 2005)以台湾上市公司为样本,以管理者利润预测作为公司高管过度自信的代理变量,检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

财务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研究

财务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研究

财务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研究在商业世界中,财务决策是企业运营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通常情况下,我们期望决策者能够基于理性的分析和精确的计算来做出最优选择。

然而,现实中的财务决策往往并非完全理性,各种非理性行为频繁出现,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诸多挑战和风险。

一、财务决策中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形式1、过度自信过度自信是财务决策中常见的非理性行为之一。

决策者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对未来的预测准确性,从而导致决策失误。

例如,企业管理者可能在没有充分市场调研的情况下,过于相信自己的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大获成功,进而过度投资扩大生产规模,最终导致产品滞销和资源浪费。

2、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决策者在缺乏独立思考的情况下,盲目跟随他人的决策。

在金融市场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

当看到大量投资者涌入某个领域或购买某种资产时,其他投资者往往会跟风,而不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

这种从众心理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不合理波动,增加投资风险。

3、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远远大于获得同等收益时的快乐感。

在财务决策中,这可能导致决策者为了避免损失而采取冒险的决策,或者在已经遭受损失的情况下,不愿意及时止损,反而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期望能够挽回损失,结果往往是损失进一步扩大。

4、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初始信息或参考点的影响,从而做出不合理的判断。

例如,在评估一项资产的价值时,如果最初给出的参考价格过高,决策者可能会高估其实际价值;反之,如果参考价格过低,可能会低估其价值。

二、财务决策中非理性行为产生的原因1、认知偏差人类的认知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和信息处理方式的影响,从而产生认知偏差。

例如,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关注那些支持自己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相反的证据,这就导致了决策的片面性。

2、情绪因素情绪在财务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恐惧、贪婪、焦虑等情绪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判断和决策过程。

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

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导言在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中,高管的角色和决策能力被认为是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高管个人特质中的一种常见特征——过度自信,却可能对企业投资决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管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高管过度自信的定义与表现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于自身能力、知识和判断力的高度自信,甚至忽视了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

在高管中,过度自信表现为他们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乐观评估,以及对自己决策的绝对自信。

这种自信使得高管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决策能力、低估风险和错误决策的可能性。

二、高管过度自信在投资决策中的影响1. 对决策制定的倾向性高管过度自信会导致他们对决策制定的倾向性,即更加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和策略。

他们常常高估自己对信息和所处行业的理解,因此会忽视和低估项目中的风险因素。

这种偏好策略可能导致企业投资过于冒险,进而增加了项目失败和损失的风险。

2. 低理性决策过度自信的高管更容易陷入冲动和情绪驱动的决策过程中。

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依赖直觉和个人经验,而不愿意充分考虑和利用系统性分析、市场研究和数据支持的决策思维。

这种低理性决策风险使得企业难以做出准确和有效的投资决策。

3. 信息过度过滤过度自信的高管可能会过滤掉一些与其观点相悖的信息,而只专注于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这种信息过度过滤可能导致对外部环境的错误判断,阻碍了企业及时调整和适应变化。

同时,过滤掉的信息也可能包含了一些重要而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决策结果和回报受到限制。

三、高管过度自信的原因分析1. 组织内部文化和激励机制企业内部文化和激励机制往往会强化和鼓励高管过度自信的行为。

如果企业追求短期业绩和高回报,不重视风险管理和长期效益,将会对高管形成过度自信的培养和支持。

2. 个体心理特征个体心理特征也是高管过度自信的原因之一。

在高管中,拥有较高的权力和地位的人更容易产生过度自信的倾向。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

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一、引言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往往会受到自身情绪的影响,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是过度自信。

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可能导致决策中的偏见,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投资决策和投资效率。

与此同时,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管理者过度自信、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并且提供相关建议。

二、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过度自信通常指管理者对自身判断和能力的高度自信。

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他们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从而使得投资决策中存在偏差。

管理者会倾向于高估潜在的利益,低估风险和成本,导致决策结果的不确定性增加。

过度自信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度自信会导致高估项目收益。

管理者常常高估项目的潜在收益,而对风险和成本进行低估。

这使得他们在投资决策中可能选择了收益较高但风险较大的项目,导致企业面临经济损失。

2. 过度自信会导致决策的“锁定”。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往往对自己的决策坚信不疑,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锁定”效应使得企业错失了更有利的投资机会。

3. 过度自信会导致决策的不稳定性。

管理者过度自信往往在决策过程中频繁地更改决策,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随时做出更好的决策。

这种决策的不稳定性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

三、现金流敏感度与投资效率现金流敏感度是指企业对现金流变动的敏感程度。

企业的现金流敏感度决定了其投资决策的有效性和投资效率。

现金流敏感度高的企业更能及时捕捉到市场变化,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投资效率。

现金流敏感度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金流敏感度高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企业在投资决策中考虑到现金流的敏感度,有利于降低投资决策的风险,减少投资失误。

2. 现金流敏感度高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本。

企业如果能敏锐地洞察到现金流的波动,就能够更好地调整资金的利用方式,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融资决策研究述评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融资决策研究述评
2 0 1 4年第 l期 总第 1 3 4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 社会 科学版 )
J OU RNAL OF HAR BI N UN I VE RS I TY OF COMME RCE
N o . 1, 2 01 4 S e r i a l No 。 1 3 4
t i o n a l t h e o r y , a n d i n j e c t s n e w v i t li a t y i n t o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l a t h e o r y .We f i s r t r e v i e w he t me a n i n g o f m a n a g e r i l a o v e r c o n i f d e n c e nd a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v i —
Z HANG Da—we i . S U N F u—mi n g
( S c h o o l o f B u s i n e s s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 J i m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m e n 3 6 1 0 2 1 , C h i n a )
关键 词 : 过度 自信 ; 投 资 ;融资; 财务决策 中图分类号 : F 2 7 6 . 6 ; F 2 7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7 1 1 2 ( 2 0 1 4 ) 0 l一 0 0 6 8— 0 5
Th e Re v i e w o f S t u di e s o n Ma na g e r Ov e r c o n id f e nc e a nd Co r po r a t e I nv e s t me nt a n d Fi na n c i n g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融资决策的影响
信 行 为对企 业 投融 资 的影 响展 开研 究 。 二 、管 理 者过 度 自信 的成 因

般认 为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是指 管 理者 在 进行 决策 时 往往 高
其次 ,影 响企 业的债 务期 限结构 。就 管理 者过 度 自信 对债 务
期 限结 构 的影 响而 言 。学者 们 的意见 不 一 。一 种 观点 认 为 ,过 度 自信 的管理 者 由于 高估 项 目的 前景 ,认 为企业 未 来的 现金 量是 安
由于 对 未来 收益 的 高估 。致使 管理 者 不愿 意与 股东 分 享企业 未 来 的 收益 ,所 以管 理者 不 愿意 发行 股 票 ,而 发行 债 券进 行融 资 。由 此 可见 。管理 者 过 度 自信 会 导致 更 多的债 务融 资 ,进 而导 致企 业
的 高负债 率 。
为 严重 影 响 了企 业 的投 融 资决 策 ,因此 ,本 文 围绕 管理 者过 度 自
力 ,得其 还是 更愿 意 使 用融资 成本 较 低 的短期 负债 。 四 、政 策性 建议 首先, 完善企 业 内部 激励 机制 , 抑 制企 业管 理者 的机 会 主义 。
所谓 过 度乐观 是 指人 们 在预 测 未来 的结 果 时 。总认 为好 的事 情 更容 易发生 。过 度 乐观 能强 化 人们 的过 度 自信 ,特 别是 在 自我 乐观地 认 为 自 己可 以控 制行 为 的结 果 时。企 业高 管对 企 业的 投融
公 司 的发展 离 不开 管理 人 员的 努力 ,尽量 让管 理人 的 目标 与企 业 的 目标 一 致。 由于 机会 主义 与 自利 行 为的存 在 ,往 往 使得 管理 者
高 于平 均水 平 。这种 自我 感 觉 良好 的情 绪 总是会 把 原本 是运 气 和

过度自信的例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决策研究述评

过度自信的例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决策研究述评

过度自信的例子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财务决策研究述评摘要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非理性行为假设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使得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公司财务决策研究逐渐成为了现代财务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

文章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综述了有关公司投资、并购、融资和利润分配决策方面的研究,并就其对传统公司财务理论的挑战展开了讨论。

同时对当前研究不足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行为公司财务学;管理者;过度自信;财务决策引言传统的公司财务学研究始终基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1]。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能用传统公司财务学来解释的决策行为,人们在判断与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诸如过度自信之类的认知偏差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学者采用更为现实的非理性行为假设取代传统的理性假设更易于解释人们实际中的财务决策行为。

他们不断放宽甚至放弃传统公司财务学的理性人假设,以人们决策过程中的实际心理特征为变量来研究金融市场中的各种财务决策问题,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研究理论——行为公司财务学。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行为公司财务学不仅突破了传统财务理论研究的基本假设,而且丰富与拓展了公司财务研究的内涵与范畴,解决了传统公司财务学所无法解释的诸多问题。

然而,大多数文献集中在研究投资者的非理性决策行为,基于管理者非理性视角的行为公司财务研究则相对零散、滞后[2]。

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行为公司财务研究放松了管理者理性的假设,他们认为,公司管理者普遍表现出过度自信,他们往往会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高估公司决策的收益和低估潜在的风险(Okamp,1965;Merrow、Phillip和Myer,1981;Cooper、WooandDunkelberg,1988)。

即使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过度自信也会导致管理者对公司财务决策的收益与风险产生认知偏差,使管理者相信公司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从而导致公司做出非理性的财务决策,给公司价值造成损失。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风险承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对企业前景的过度乐观,过于看 好企业的未来发展,忽视潜在的 风险和挑战
对自身决策的过度自信,认为自 己的决策总是正确的,忽视其他 可能的方案和结果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 往往将成功归因于 自身能力,而将失 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 容易忽视自己的错 误和不足,难以接 受他人的批评和建 议。
注意管理者的决策方式:过度自信的管理 者往往更倾向于冒险和快速决策,缺乏对 风险的充分考虑。
观察管理者对待失败的态度:过度自信的 管理者往往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难以 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注意管理者对信息和意见的处理方式:过 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不愿意听取不同意见, 只关注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
观察管理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可能缺乏自我反省和 自我控制能力,难以保持冷静和理性。
观察企业的投资策略:如果管理者过度自 信,他们可能会采取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 追求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分析企业的负债水平:过度自信的管理 者可能会过度借债,认为自己有能力掌 控一切,但高负债会增加企业风险。
评估企业的多元化程度:多元化经营可以 降低风险,但如果管理者过度自信,他们 可能会忽视这一点,导致企业过度多元化。
YOUR LOGO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20XX
Part One
Hale Waihona Puke Part TwoPart Three
Part Four
Part Five
对自身能力的过度自信,认为自 己总是能够成功,忽视失败的可 能性
对市场环境的过度乐观,低估竞 争对手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影响, 缺乏危机意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专业辅导:请专业 辅导师对过度自信 的管理者进行一对 一辅导,帮助他们 认识自己的不足并 改进。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过度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秋来;周甜甜
【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
【年(卷),期】2017(30)8
【摘要】以2011-2014年为观察期,选取沪深两市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就公司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中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普遍存在较为显著的过度投资倾向,随着自由现金流越充裕,过度投资行为表现得越明显.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张秋来;周甜甜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682
【相关文献】
1.家族上市企业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过度投资的实证研究 [J], 梅世强;位豪强
2.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现金敏感度--基于英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 周颉
3.股权制衡、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过度的实证研究 [J], 胡国柳;周德建
4.管理者过度自信对过度投资的影响--基于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比较研究 [J], 张诗淇
5.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行业的实证研究 [J], 张强;郭汝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

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决策的影响综述
摘 要 : 在 心 理 学上 很 多情 况 下人 是 过 度 自信 的 , 即 高 估 自 己的 能 力 或 高估 成 功 的 概 率 , 而 低 估 风 险 。 过 度 自信 被 认
为 是 行 为金 融 学 最 为 稳 健 的发 现 之 一 , 行 为金 融 学 自提 出 以 来 便 取 得 了 长 足 的 发 展 。 大 量 的研 究表 明 管 理 者 过 度 自信 对 公 司决 策 产 生 影 响 。试 从 投 资 和 筹 资 两 个 方 面 对 相 关 研 究进 行 综 述 , 并提 出 未 来 可 能 的研 究 方 向 。 关键词 : 过 度 自信 ; 投 资; 筹 资 中图 分 类 号 : F 2
No.0 3。 2O1 4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o d e r n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I n d u s t r y

2 0 1 4 年第 O 3期
管理者 过度 自信对公司决策 的影响综述
宋 文
( 河 南财经政 法大学会计 学院,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为, 认 为 自 己知 识 的 准 确 性 比 事 实 中 的 程 度 更 高 的 一 种 信


言堂” 现象加深 了管理者 的过度 自信 。 R o l l ( 1 9 8 6 ) 开 创 性 地 过 度 自信 理 论 引 入 公 司 并 购 决 策
大 量研 究者 开 始 注重 过度 自信 对 公 司决 策 的 研 念, 即 对 自己 的 信 息 赋 予 的 权 重 大 于 事 实 上 的 权 重 。 国 外 的研究 后 , 关于此类 研究起 步较早 , 最 近 国 内 学 者 也 开 始 有 致 力 于 此 究 , 包括 对公 司投 资 、 筹资、 股利 分配 、 并购、 多 元 化决 策 等 各个 方面的影 响。 方 面 的研 究 。 影 响 过 度 自信 的 因 素 很 多 , 如: 性别、 技 能、 文化等。 1 过 度 自信 对 投资 行为 的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研究
作者:王海明曾德明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1期
摘要:基于管理者自大假说,以2006-201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
线性回归模型检验和分析CEO过度自信和CEO权力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却强化了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在不同CEO 权力强度条件下,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在CEO是否过度自信条件下,CEO权力对企业投资支出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关键词:投资;企业投资行为;CEO过度自信;CEO权力
中图分类号: F823 文献标识码:A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CEO Overconfidence on Corporate Investment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ating Effect of CEO Power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为了追求未来价值以及预期收益,投放以资金为主要形式的资源用以增加或维持资本存量的经济行为.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呈现出投资行为扭曲现象,如频繁变更投资方向、过度投资以及投资效率和效益低下等.对此,委托代理理论认为由于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经理人出于私利动机使得企业投资行为偏离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从而导致投资行为扭曲.该理论隐含假定投资者以及管理者都是为了实现期望效用最大化的理性经纪人.这一假设与实际严重不符,因而受到行为公司金融理论的质疑.基于此,Roll于1986年提出管理者自大假说,认为管理者易于过高估计自身的能力和所掌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导致企业的非效率、非理性投资行为.相应地,由于CEO在公司管理的组织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CEO过度自信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1 文献回顾
Heaton于2002年提出了所谓管理者乐观假说(Managerial Optimism Hypothesis),认为在给定投资机会条件下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改变企业现金流的收益与成本,从而导致企业投资行为扭曲.Gervais, Heaton和Odean认为对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而言,股票期权激励不会缓解管理者过度自信所引起的过度投资行为,反而会使得过度投资行为更加严重[1].Malmendier和Tate 研究发现当企业内部资金充足时,过度自信的CEO会进行过度投资[2].Lin, Hu和Chen对台湾地区上市公司进行研究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导致非效率投资[3].叶蓓和袁建国研究认为,管理层信心会显著增强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而企业投资支出会对管理层信心产生正反馈影响[4].姜付秀等研究了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扩张的关系[5].他们将企业扩张分为内部投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