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_詹卫华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角度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考

生态文明角度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考

生态文明角度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思考作者:蔡汉民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03期摘要:现阶段我国水资源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形势,水生态的实际发展情况关乎着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

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对提升水资源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文章对目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文明角度下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策略,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水资源;用水效率;污水排放;生态补偿面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局面,国家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口号,这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本要求。

仅几十年来,国民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发展,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国内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对生态平衡以及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都造成了非常明显的不良影响。

其中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污染问题,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同时我国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国家,不少地区还存在严重缺水的情况。

因此,必须从生态文明角度出发,加大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力度。

1.目前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1.1水污染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与之相应的是水资源污染状况不断加剧。

国内专业人士通过严密计算推导出,国内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早就超出环境容量的八成,绝大多数河流已经遭到较为严重的污染。

在几年前组织的一次七大水系污染监测中,有近五成左右的监测断面水资源质量严重不达标。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结果得知,在2010年时,国内已经有超过半数的河流被污染,而近几年来被污染河流的数量不断增加。

截至当前,国内近八成数量的湖泊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问题。

而城市水资源污染情况最为严重,现阶段国内城市污水排放量已经超过100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据八成之多,污水排放总量比十年前增加了近两倍[1]。

同时从水监部门的监测结果来看,国内超过八成半城镇地的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而且此类污染情况仍然在不断加剧。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一门新型的 学 科— ——生 态 伦 理 学(Ecothics) 诞 生 。 1923 年 ,诺 贝 尔 和 平 奖 获 得 者 、哲 学 家施韦兹(法国)在其著《文化哲学》中 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构想。 1949 年,哲 学家莱奥波尔德(英国)出版《大地伦 理学》, 建立了生 态伦 理 学 的 理 论 构 架。 此后,相继有《树木应该有它的位 置— ——论 自 然 物 体 法 律 的 权 利 》 ( 斯 通 ,1972 年 )、 《 动 物 的 权 利 和 未 来 的 生殖》(弗恩贝尔格,1974 年)等与生态 伦理相关的著作问世,推动西方生态 伦理学热潮的形成。 生态伦理学的崛 起,对西方人们的价值观甚至国家政 治、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人们逐 渐接受《大地伦理学》的观点:“一切
mechanisms and legal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increase water resources and culture census efforts to
actively publicize the concep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y creating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
收 稿 日 期 :2013-02-17 作者简介:詹卫华,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7水
特别关注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3.4
渐 兴 起 。 特 别 是 1972 年 6 月 , 联 合 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 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以《人类环 境宣言》 的发布揭开全球共同保护 环 境 的 序 幕 。 1987 年 , 联 合 国 成 立 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发布 《我们共同的未来》, 可持续发展模 式 在 联 大 会 议 上 正 式 提 出 。 1992 年,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 《21 世 纪 议 程 》, 可 持 续 发 展 成 为 全 球共识。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范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范文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篇一一、引言在全球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作为生命之源和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站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生态文明的内涵与重要性生态文明,是指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文明形态。

它强调人类应当以更合理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三、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挑战当前,全球水资源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过度开发、污染严重、水资源分配不均等。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愈发突出。

同时,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也加剧了水资源的压力。

四、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策略(一)强化法规制度建设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水资源的监管和保护。

制定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严厉打击非法取水、污染水源等行为。

(二)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鼓励农业、工业等领域采用节水措施,减少浪费。

(三)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湿地保护、河流治理、水土保持等措施,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加强水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促进跨区域水资源合作与共享加强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水资源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水资源问题。

通过水资源共享、区域协同治理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五、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成果与展望(一)成果展示通过一系列的水资源保护利用措施,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水资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质明显改善;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得到广泛应用,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水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

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
佚名
【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
【年(卷),期】2013(000)004
【摘要】阐述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由两个系统(水生态系统及社会经济系统)、6个对象类型及20个指标共3层构成的水生态文明多层评价指标体系。

在评价方法方面,引入了弹性分级评分系统。

分级评价标准考虑了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经济社会特点,将水生态文明状况划分为五级,以体现不同地区水生态文明的差异性。

【总页数】4页(P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146
【相关文献】
1.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内涵与实施举措探讨 [J], 詹卫华
2.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 [J], 操群
3.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涵及评价体系探讨 [J], 操群
4.水生态文明的内涵及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 [J], 靳娟
5.地理学科高考评价体系中核心价值的内涵探讨 [J], 黄嘉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钟林生;唐承财;詹卫华【摘要】生态文明是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生态旅游是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载体,两者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基于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提出开发水利生态旅游发展需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平等公正原则,探讨了培育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宣传与弘扬水文化、积极推行绿色营销、倡导低碳化的旅游方式、强化生态化管理、注重民生水利建设、实施生态导向的政策法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等水利生态旅游发展策略.【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02【总页数】3页(P58-60)【关键词】水利生态旅游;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作者】钟林生;唐承财;詹卫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F59(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2.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编者按水利风景区建设是推进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提高水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工程综合功能、弘扬和传播优秀水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是不同于传统水利工作的一个崭新领域。

近年,水利部景区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思路和要求,锲而不舍、克难攻坚,水利风景区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积累了宝贵的成果和经验。

为配合做好水利风景区建设宣传报道,自本期开始,中国水利杂志将与水利部景区办合作,在“水与社会”栏目下设“水利旅游”子栏目,旨在总结水生态修复和景区建设及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景区建设对水文化的创造、弘扬与传承,展示景区规划、景区审批、景区建设等方面的成果,促进风景区建设健康发展,让更多的人关注、了解并参与其中,让更多的水利风景区走进人们的生活,让水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广大的民众。

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及优先领域

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及优先领域

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及优先领域
邹秀萍;詹卫华;董青;汪升华
【期刊名称】《水利发展研究》
【年(卷),期】2015(015)007
【摘要】水生态文明制度的建设与创新是水生态文明系统工程建设的关键内容.在对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因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从法规体系、决策体系、管理体制、制度体系、考评体系五方面构建了水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框架,为水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总页数】4页(P9-11,19)
【作者】邹秀萍;詹卫华;董青;汪升华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90;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053;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053;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053;新华水利控股集团公司,北京 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
【相关文献】
1.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创新的优先领域——鉴于欧盟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经验 [J], 张亿钧;朱建文;董丽波
2.我国成人教育制度创新的优先领域——鉴于欧盟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经验 [J], 张亿钧;朱建文;董丽波
3.南四湖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J], 赵婷婷;荆惠霖;陆夏轶;宋淑贞;张游
4.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综述 [J], 李小婷
5.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综述 [J], 李小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詹卫华【摘要】城市水景观建设面临过度硬化、景观功能单一、污染水环境、掠夺化侵蚀、忽视公共利益等问题.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坚持生态设计、创造性保护水资源、亲水、功能决定尺度、立体规划等原则,景观建设应抓好水景资源调查、滨水空间布局、硬质改造规划、软质改造设计、适度借水造景等5个方面.【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3(000)015【总页数】3页(P36-38)【关键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景观建设;规划原则;发展方向;方法途径【作者】詹卫华【作者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X171.4截至2012年,我国已批准设立了12批共518家“国家水利风景区”,已覆盖了除港澳台地区外的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发展了近2 000家“省级水利风景区”,形成了涵盖全国主要江河湖库、重点灌区、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水利风景区群落。

水利风景区建设强调河湖疏浚、水系连通、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整治、水景观建设、水文化弘扬,统筹发展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物理空间与文化空间。

近两年来,水利部景区办一直在积极探索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导山东、浙江、广西、湖南等地进行试点、研讨与推进,打造人、水、城相依相伴、和谐共生的独特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活力,塑造融水文化特色和城市特色于一体的水城新形象,取得了一定成效,成为“水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创新实践。

水利部已批复确定济南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通过先行先试,推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稳步开展。

水景观是可以引起人们视觉感受的水域(水体)及其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植被、建筑所形成的景象。

城市水景观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景观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所涉及的水体及水循环过程,包括城市中的河流、湖沼、湿地,以及自然降水,景观及娱乐用水、灌溉用水与经过处理后的污水,以及水体在城市中的循环过程形成的工程景观、水域景观、滨水景观、人文景观。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景观建设应把握的原则和方法

Ab s t r a c t : T h e r e a r e s e v e r a l p r o b l e ms e x i s t e d i n wa t e r l a n d s c a p e c r e a t i o n , s u c h a s o v e r wh e l mi n g b y h a r d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s wi t h s i n g l e f u n c t i o n ,p o l l u t i o n o f wa t e r e n v i r o n me n t , e x t e n s i v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i g n o in r g o f p u b l i c i n t e r e s t s . L a n d s c a p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o r w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i t y s h o u l d s t i c k t o t h e p in r c i p l e s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l y- f ie r n d l y d e s i g n ,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c a r i n g or f wa t e r ,f u n c t i o n - b a s e d a n d 3 D g r a p h i c d e s i g n .E mp h a s i s s h o u l d b e p l a c e d o n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wa t e r s c e n e r y r e s o u r c e s , l a y o u t o f wa t e r f r o n t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 or f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wi t h b o t h h a r d a n d s o f t me a s u r e s ,a n d c r e a t i o n o f wa t e r s c e n e ie r s i n a n a p p r o p ia r t e ma n n e r .

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述评

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述评

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述评詹卫华;汪升华【摘要】文章对我国水利风景区发展的概况、发展水利风景区的主要做法与成效、管理绩效评价进行了论述,就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建设民生水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5)002【总页数】9页(P56-64)【关键词】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问题;对策【作者】詹卫华;汪升华【作者单位】国家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北京,10005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3;F592.3水利风景区工作秉承科学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紧紧围绕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一个中心”,民生水利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条主线”,水资源保护、水生态建设、水风景规划“三大主题”,水利风景区评审管理、水利旅游项目管理、湿地水环境管理、水利渔业资源管理“四大业务”,民生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治水、人水和谐发展、绿色品牌建设“五个理念”,改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六大目标”,制度标准设计、管理体系构建、专家队伍管理、试点示范带动、品牌形象宣传、科技应用推广、人才培训规划“七大举措”,全力推进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使之逐步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经济、环境和文化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推进水利风景区工作,有必要对12年来的水利风景区建设和管理进行总结与评估。

一、水利风景区发展概况20世纪80、90年代,一些基层水管单位尝试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开展水利旅游。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水利风景资源,规范水利资源开发行为,水利部于1997年印发了《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正式开始了国家水利旅游区的申报工作。

2001年,水利部成立了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提出“以评代管”工作思路,并改“水利旅游区”为“水利风景区”。

生态文明理念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

生态文明理念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灵魂

中 图分 类 号 : T V+ X1 7 1 . 4
文 献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3 ) 0 6 — 0 0 2 0 — 0 2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对 水 利
功能和作用来看 , 水 利 风 景 区 在 维 护 工
为着 眼点 .水 利 风 景 区才 能 真 正 实
3 . 浙江 省 富阳市水 利水 电局, 3 1 1 4 0 0 , 富阳) 摘 要: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 提 出 为 水 利 风 景 区发 展 带 来 新 的 机 遇 , 生 态 文 明 理 念 对 水 利 风 景 区 建 设 的 意 义 重 大 而
深远。 在 对 生 态文明理 念对 于水 利风景 区建设 的 意义进 行探析 的基 础上 , 提 出了水利风 景 区建设 的指导 思想 、 主 要 目标 、 发展 原 则 , 在运 用 生态文 明理念 加快 水利风 景 区建设 方 面提 出了具体 的措施 建议 。
水 利 风 景 区 建 设 .其 从 资 源 保 护 观 出
合生态文明建设 的理念。③从总体 目标
来看 , 水 利 风景 区建 设 是 要 达 到 社 会 效 益、 经 济效 益 和 生 态 环 境 效 益 的有 机 统

发 ,在 对水利 风景资源 进行科 学认 识 的基础 上 , 合 理开 展保护 与开 发利用 , 促进人 水和谐 , 既 坚持 以人为本 , 满 足
d e v e l o p me n t p r i n c i p l e a r e p r o p o s e d b a s e d o n a n a l y s i s o f me a n i n g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t h e o r y t o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wa t e r r e c r e a t i o n z o n e . At l a s t , s p e c i i f c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p u t or f wa r d . Ke y wo r d s : wa t e r r e c r e a t i o n z o n e ; c o n c e p t o f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思路探索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思路探索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
益严峻,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用水安全。 从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入手,明确管
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实践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水资源;管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21)07-0117-02
2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供给管理不足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水资源管理过程中,未能明
确供给管理的重要性,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供给管理 不合理,经常出现无限制供给情况,增大了整体的管 理难度,最终形成用水安全隐患与矛盾,对生态水环 境产生负面影响。 2.2 未明确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法律法规健全是水资源管理有效开展的支撑,现 阶段我国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形式化 较为明显,甚至部分环节并未出台相关的法律,造成 管理人员开展各项水资源管理工作时缺少依据,影响 整体的管理效率[3]。
3 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实践思路
3.1 优化水资源管理模式 在当前的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应合理管理水资
我国的水资源管理尚处于初步管理阶段,各项制 度体系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进行全面改革,整合现 有的资源,打造全新的发展模式,完善现有理念,灵活
作者简介:张秀玲(1980—),女,汉族,山西长治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水资源管理。
·118·
山西农经 / 2021 年 7 期
运用经济手段来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形成良好的管理 意识, 遵循生态文明视域的要求, 全面推进水价、水 权、水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例如,可以建立完善的农业 水价制度,保证农业用水合理,避免出现漫灌、无节制 灌溉等浪费情况,通过合理控制水价可以实现水资源 合理高效利用。

最新-论生态文明下的水生态建设 精品

最新-论生态文明下的水生态建设 精品

论生态文明下的水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观的新跨越1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与时俱进的世界强音人类对文明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随着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地球的生命系统日趋脆弱,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凸显,能源危机的冲击,促使人类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其标志是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各式各样的环保运动逐渐兴起。

特别是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以《人类环境宣言》的发布揭开全球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1987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联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2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全球生态安全负责任的承诺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972年,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成立;1994年4月,《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它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行动计划;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强调我国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6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明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

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

水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及路径探讨
詹卫华;汪升华;李玮;赵洪峰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是遵循人水和谐理念,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形成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安全维护、水文化弘扬、水制度保障”为主体框架的“五位一体”系统布局,构建成为以水资源和水生态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健康维持与恢复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基石.
【总页数】3页(P4-6)
【作者】詹卫华;汪升华;李玮;赵洪峰
【作者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河南农业大学,450002,郑州;山东省邹平县水利局,256200,邹平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171.4;TV
【相关文献】
1.风景因水而独好:打造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会昌样板”——会昌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 [J], 魏烈刚
2.渭南市秦岭北麓水生态文明建设格局与路径探讨 [J], 苗磊;雷智昌;翟城武
3.基于“五位一体”系统布局的昆山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 [J], 柴伟伟
4.科学规划系统治理推动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江西省永丰县佐龙乡留北坑村水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J], 刘浩军;邓九才;
5.思想政治教育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研究——评《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理论与实践》 [J], 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费下载】自然辩证法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免费下载】自然辩证法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自然辩证法对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极大推进城市与生态和谐发展,并走上经济与生态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战略意义;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前沿建设“美丽中国”要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要使生态与建设和谐发展,必须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水利用的发展思路和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过度滥用水资源、污染水资源到水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保护的转变。

建设水生态文明逐渐向改善民众生活环境、[]1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转变,成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开展出城与水和谐发展的道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亮点。

1、水生态文明城市的现实意义水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建设永续的水资源保障、完整的水生态体系和先进的水科技文化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

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发展并举的水生态文明分区建设——以高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发展并举的水生态文明分区建设——以高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

水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发展并举的水生态文明分区建设——以高安水生态文明建设为例魏本胜;张俊;肖紫薇【摘要】在国家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水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日益突出,以高安为研究区域,以水生态安全格局和滨水绿道网络构建为生态基础,结合城市涉水产业体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一江两心三纵五区多点"的水生态文明总体布局,划定了五大水生态文明建设功能分区:锦江水景观水文化重点建设区、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城市景观建设生态功能区、农业生态控制优化功能区、产业净水修复生态功能区,在实践中解决了如何对城市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分区分类总体布局,如何从生态空间上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的问题,探索建设了涉及"水、人、城"三者相融合的健康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期刊名称】《人民珠江》【年(卷),期】2017(038)012【总页数】6页(P24-29)【关键词】水生态安全格局;水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绿道网络;分区分类建设【作者】魏本胜;张俊;肖紫薇【作者单位】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4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水是城市的命脉,承载着城市的文明。

国内外在水生态建设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国外快速城市化给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进而开始探索建立“人、水、城”的多元共生空间,其水生态文明建设历程呈现出“依存—破坏分离—互动协调”的演进历程[1]。

国外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从宏观层面的生态城市实践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动植物栖息地建设、滨水空间开发与整治、绿色廊道的打造等方面都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如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碧的绿色生态水城、加拿大多伦多的城市湖滨地带在开发以及美国德州圣安东尼奥河的城市河道整治等。

国内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位置到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都表现出国家特别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

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框架性构想

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框架性构想
特 别 关 注
C H I N A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2 0 1 3_ 2 3
创建水 生态文 明城 市 的框 架性构想
詹 卫华 ’ , 李柏 文 , 钟林生 。
( 1 . 水利部 综合 事业 局 、 水 利 部 水 利 风 景 区建 设 与 管 理 领 导 小 组 办 公 室 , 1 0 0 0 5 3 , 北京 ; 2 . 北 京工 业大 学经济 与管理 学院 , 1 0 0 0 2 1 , 北京 ; 3 . 中国科 学院地理 科 学与资源 研 究所 , 1 0 0 1 0 1北京 )
的 城 市 水 生 态 文 明体 系 , 把 城 市水 资 源 建 设 开 发 成 为 城 市 的 水 资 产 . 未 来 成 为 当代 人 留 给 子 孙 后 代 的 水 遗 产
关键 词 : 水 生态文 明城 市 ; 创建; 构 想
Co n c e p t o f c r e a t i n g f r a me wo r k f o w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c i  ̄l i z a io f n c i t y / / Z h a n We i h u a ,L i Bo we n , Z h o n g Li n s h e n g Ab s t r a c t : Wa t e r i s t h e f u n d a me n t a l g u a r a n t e e f o r u r b a n s u r v i v a l a n d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u r b a n wa t e r e c o s y s t e m i s t h e f o u n d a t i o n a n d p r e mi s e o f t h e s u b s y s t e m o f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o t h e r c i t i e s .S o i t c a n t a k e a h y b id— r p u s h mo d e o f g o v e r n me n t - l e d ,ma r k e t p a r t i c i p a n t s ,mu l t i — s e c t o r l a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c o n t i n u i n g t o p r o mo t e t h e t in r i t y h o iz r o n t a l b u s i n e s s s e g me n t s a b o u t u r b a n w a t e r e c o s y s t e m 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u r b a n wa t e r f e a t u r e s a n d u r b a n wa t e r ma n a g e me n t s e r v i c e s ,a n d b u i l d t h e t in r i t y o f w a t e r e c o l o g i c a l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f l o w

制度创新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制度创新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作者: 邹秀萍[1];詹卫华[2];黄利群[2];汪升华[3]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090;[2]水利部综合事业局,北京100053;[3]新华水利控股集团公司,北京100053
出版物刊名: 水利经济
页码: 43-47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 水生态;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
摘要:在对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与面临挑战分析的基础上,从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现实需求出发,探讨我国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的原则和目标,提出水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应从法规体系、决策体系、管理体制、管理制度、考评体系等方面重点突破,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系统完备的制度保障。

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为构建生态文明服务詹卫华【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水利风景资源,构成了靓丽的水利工程风景线,成为水功能发挥、水安全保护、水科普宣传、水文化弘扬及水生态旅游的新亮点.【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0(000)015【总页数】3页(P11-13)【关键词】水利风景区;民生水利;生态文明【作者】詹卫华【作者单位】水利部综合事业局,100053,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X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建成了一大批水利工程。

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在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水利风景资源,构成了靓丽的水利工程风景线,成为水功能发挥、水安全保护、水科普宣传、水文化弘扬及水生态旅游的新亮点。

近几年来,水利部倡导各地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与改造,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整治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修复水生态,维护水工程,弘扬水文化,发展水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推进了民生水利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了工程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一、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发展历程20世纪80年代,一些基层水管单位为解决运行管理经费不足、队伍不稳等问题,尝试利用水利风景资源开展水利旅游,取得一定成效,引得全国各地争相学习、效仿;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水利旅游开发之风渐盛。

但因各地情况不同,认识不一,水利旅游发展参差不齐,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抢占资源、掠夺开发、破坏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影响水工程安全运行等问题。

为规范水利旅游开发行为,1997年,水利部印发《水利旅游区管理办法(试行)》。

2001年,确定“以评代管”工作思路,成立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综合事业局,归口管理水利风景区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4中国水利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门新型的学科———生态伦理学(Ecothics)诞生。

192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哲学家施韦兹(法国)在其著《文化哲学》中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构想。

1949年,哲学家莱奥波尔德(英国)出版《大地伦理学》,建立了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构架。

此后,相继有《树木应该有它的位置———论自然物体法律的权利》(斯通,1972年)、《动物的权利和未来的生殖》(弗恩贝尔格,1974年)等与生态伦理相关的著作问世,推动西方生态伦理学热潮的形成。

生态伦理学的崛起,对西方人们的价值观甚至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人们逐渐接受《大地伦理学》的观点:“一切事物趋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完整、稳定和美丽时,它就是正确的,而当它与此相反对时,它就是错误的。

”于是,从出版《寂静的春天》(1962年)到《人口爆炸》(1968年)及《增长的极限》(1972年),从颁布《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年)到《21世纪议程》(1992年)及《约翰内斯堡宣言》(2002年),从成立“环境防御基金”(1967年)到“地球之友”(1969年)及“绿色和平组织”(1971年),在认知层面的推动下,实践层面的生态意识逐渐走向主流。

《蒙特利尔决定书》《京都议定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森林原则声明》等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国际公约,以及各国政府环保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从思想、物质、制度等不同维度昭示了生态文明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观的新跨越1.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与时俱进的世界强音人类对文明的认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随着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地球的生命系统日趋脆弱,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全球性生态问题的凸显,“能源危机”的冲击,促使人类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反思,其标志是“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各式各样的环保运动逐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詹卫华1,邵志忠2,汪升华3(1.水利部综合事业局、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100053,北京;2.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530007,南宁;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100101,北京)摘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要以完善和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重要抓手,以加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土保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为具体实践,以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水生态文明建设法律体系与制度体系,大力开展水资源与水文化理论研究,积极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切实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ith respect to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Zhan Weihua,Shao Zhizhong,Wang ShenghuaAbstract :The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ubsystem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rough implementing the most strict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its pilot,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construction ,water conservancy scentic are carried out.It must establish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and legal system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nd increase water resources and culture census efforts to actively publicize the concept of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by creating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ity.Key words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te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中图分类号:X171.4+TV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3)04-0007-03收稿日期:2013-02-17作者简介:詹卫华,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特别关注7CHINA WATER RESOURCES2013.4水渐兴起。

特别是1972年6月,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人类与环境会议”,以《人类环境宣言》的发布揭开全球共同保护环境的序幕。

1987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并发布《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模式在联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2.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全球生态安全负责任的承诺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1972年,我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1984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成立;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委员会成立;1994年4月,《中国21世纪议程》颁布,它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行动计划”;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科学发展观”正式提出,强调我国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纲要》明确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6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明确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持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指路航标。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出,是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负责任的庄严承诺。

3.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消极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听从自然,以达到简单意义上的“返璞归真”,而是需要遵循自然,积极地融入自然,与自然环境友好相处,努力实现三和谐:人-人和谐、人-社(社会)和谐、人-自(自然)和谐。

生态文明要求既不能简单地去“改造”自然,甚至“主宰”“统治”自然,但也不能畏惧自然、屈服自然,面对自然无所作为。

需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关系,转变重GDP轻环境、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升华,是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具体举措。

二、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1.水生态文明是人们积极改善人水关系的系统集成水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水生态系统特有的自然规律,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水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全面节约与有效保护,积极改善与优化人水关系,建设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

包括人类因保护水环境、维护水生态安全而形成的思想意识、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法律制度、文化形态,以及组织机构、科学技术等。

2.水生态文明是尊重水生态系统完整性的更高阶段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保证整体水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为前提。

人类一切干预、改造水环境的行为,必须以不破坏水及其流域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有序流动为限度。

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开发、利用与无限索取,还必须保护水环境,要亲近水、爱护水,与水和谐相处,与水共存共荣。

在对待水资源的态度上,要尊重水环境的完整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平等地对待生命,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维护水环境,将善良、正义、义务等道德观念扩展到处理人与水的生态关系中去。

3.水生态文明观是反映人类进步的先进生态文明观水生态文明代表着在传统水生态文化基础上的先进生态文明观。

倡导水生态文明,是促进加强保护、恢复、发展、利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逐渐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共荣共进的生态文明。

要彻底改变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体可以无限度容纳污染的旧观念,摒弃长期以来追求GDP而不计水资源消耗和水环境成本的做法,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的发展,从而把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水生态和控特别关注82013.4中国水利水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都包括在发展概念之中,以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4.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的子系统水生态文明是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产物。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推进器和生态文明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新价值取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其主要包括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先进科学技术,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水文化的积淀与弘扬等方面内容,涉及水利规划、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水土保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政策法规标准和科技创新等水利工作,内容十分丰富,要求非常复杂,是一个系统性、集成性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