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介语研究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层面。
? 语言语用:考虑的是语言中形式和功能的 映射,即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可以用来表达 特定的语言行为。(请求、建议)
? 社会语用:特定的语言文化社团的成员在 特定的语境中如何实施和解释特定的语言 行为,这是得体性问题。(请求、建议)
? 2.语用语言能力:包括规约性手段、规约性 形式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 6.后续的中介语研究渐渐在语用层面上进行 深入的研究。
? 三、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 ? (一)概貌 ? 1.中国学界对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属于学习者
语言系统的研究。 ? 2.这种研究一开始是偏误分析居多。 ? 3.有中介语理论的支撑。 ? 4.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语用以及语篇等各种层次。 ? (二)“语言wk.baidu.com习理论研究”座谈会对研究的推动
? 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过程一样, 中介语语用学一开始也不太关注学习者的 第二语言语用能力以及第二语言语用知识 是如何获得的,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非母 语者运用的目的语和母语说话人语言之间 的差异上。
? 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的方向才发生改变: ? 第一,研究范围的变化。包括语用理解、语言行为
? 4.人们开始对Selinker的“僵化”理论提出 质疑,认为“僵化”并非不可避免。
? 5.对Selinker的语言迁移理论和学习策略理 论有了新的认识:第一,除母语外,造成 语言迁移的可能还有第二或者第三语言的 影响,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主张将 采用让学习者口头报告的直接方法代替推 断的间接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 5. Selinker 重视中介语的“僵化”现象, 并分析了僵化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这有 助于研究者寻找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 6. Selinker 强调了二语学习策略和交际策 略是“潜在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有助于二语教学改善教学方法。
? 二、中介语的后续研究的发展 ? 1.研究对象扩大到儿童。人们渐渐注意到,
作用(阅读《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
?第二节 中介语语用研究
? 一、中介语语用学 ? 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 ? 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中介语语用学:研究的是非母语者第二语言
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与第二语言言 语行为相关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 二、中介语语用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的产出;语用能力的发展、语用迁移、交际效果、 语用教学、中介语语用学研究的方法等。
? 第二,研究内容的变化。以上研究范围的变化同时 也是研究内容的变化。
? 此外,人们更加重视第二语言语用系统内部的发展 变化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 因素:语用教学、语言水平、学习环境、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等。
? 三、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 ? 1.要区分语言行为的语用语言层面和社会语
? 4.中介语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这表明中介语研 究也必须有动态的观点。
? Corder的“过渡方言”“过渡能力”; Nemser的 “近似系统”、 Selinker并未明确指出中介语具有 动态性,但通过他的“五个中心过程”理论可以 推断出,随着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推进,“迁 移”“泛化”“策略影响”等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际上,他对中介语的基本看法是偏于静态的观 察和描写。
第四章 中介语研究(下)
?第一节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 设及后续研究
? 一、早期中介语理论基本假设的总结 ? 将Corder、Nemser、Selinker三位学者关于中
介语的基本假设进行概括,有以下几点。
? 1.中介语是与母语和目的语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独立 的系统。这表明了中介语研究的价值。
? 独立性表现在中介语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则系统, Corder 的“系统生成器”理论、“内在大纲”理 论;Nemser的“近似系统”理论; Selinker的 “潜在的心理结构”理论等都是中介语系统独立性 的具体表现。
离”以及“强加度”之间关系的知识。 ? (2)关于交际双方权利义务、禁忌以及规
约性行为的知识。 ? 这方面的知识决定了学习者言语行为是否
符合社会规范。
? 四、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研究概况 ? 1.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研究至少涉及了以下
几方面的研究: ? 语用理解能力的发展 ? 语用和语篇能力的发展 ? 实施言语行为能力的发展 ? 语用迁移
? 规约性手段:人们常常用来表达交际意图 的方式。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 规约性间接策略(暗示)。
? 规约性的形式:实现规约性手段的语言形 式。
? 语用能力:能表达各种交际意图,能选用 各种方式或语言形式表达交际意图。
? 3.社会语用能力 ? 包括: ? (1)关于交际行为与“权势”、“社会距
? 2.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这表明了中介语 研究获取材料的可能性。
? Corder认为可通过“系统偏误”观察; Nemser的 “近似系统”其实就是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充满 偏误的向目的语不断靠近的系统,也是可以观察的, 他的“稳定的中介系统”是以“僵化”( Selinker ) 的固定模式表现的,也是可以观察的; Selinker认 为中介语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可观察到的语言输 出”,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者所说的言语即中介语。
? 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这显示出中介语的研究要 注意系统的把握。
? Corder的“内在大纲”是系统性的决定因素; Nemser 认为,学习者的“近似系统”有着不同于 目的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自主结构”,这种自 主结构显示出中介语的系统性; Selinker 的“潜在 的心理结构”中“五个中心过程”是二语学习者 生成中介语的普遍存在的过程,这也从侧面证明 了中介语系统性的存在。
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时也会产生“僵化”现 象,这就提醒研究者将仅基于成人学习二 语的中介语研究的对象扩大到儿童。
? 2.中介语并非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而是 “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 构成了学习者的“心理语法”。
? 3.人们开始认识到,中介语有可变异性。即 一个学习者在某情境中的中介语说得比另 一些情境中要好,要规范。这是早期中介 语理论所忽略的。
? 语言语用:考虑的是语言中形式和功能的 映射,即什么样的语言形式可以用来表达 特定的语言行为。(请求、建议)
? 社会语用:特定的语言文化社团的成员在 特定的语境中如何实施和解释特定的语言 行为,这是得体性问题。(请求、建议)
? 2.语用语言能力:包括规约性手段、规约性 形式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 6.后续的中介语研究渐渐在语用层面上进行 深入的研究。
? 三、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研究 ? (一)概貌 ? 1.中国学界对汉语学习者中介语的研究属于学习者
语言系统的研究。 ? 2.这种研究一开始是偏误分析居多。 ? 3.有中介语理论的支撑。 ? 4.研究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语用以及语篇等各种层次。 ? (二)“语言wk.baidu.com习理论研究”座谈会对研究的推动
? 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过程一样, 中介语语用学一开始也不太关注学习者的 第二语言语用能力以及第二语言语用知识 是如何获得的,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非母 语者运用的目的语和母语说话人语言之间 的差异上。
? 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的方向才发生改变: ? 第一,研究范围的变化。包括语用理解、语言行为
? 4.人们开始对Selinker的“僵化”理论提出 质疑,认为“僵化”并非不可避免。
? 5.对Selinker的语言迁移理论和学习策略理 论有了新的认识:第一,除母语外,造成 语言迁移的可能还有第二或者第三语言的 影响,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第二,主张将 采用让学习者口头报告的直接方法代替推 断的间接方法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 5. Selinker 重视中介语的“僵化”现象, 并分析了僵化现象产生的心理机制。这有 助于研究者寻找二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 6. Selinker 强调了二语学习策略和交际策 略是“潜在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 这有助于二语教学改善教学方法。
? 二、中介语的后续研究的发展 ? 1.研究对象扩大到儿童。人们渐渐注意到,
作用(阅读《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座谈会纪要》)
?第二节 中介语语用研究
? 一、中介语语用学 ? 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形式? ? 学习者的语用能力是其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
部分。 ? 中介语语用学:研究的是非母语者第二语言
言语行为的理解和表达,以及与第二语言言 语行为相关的知识是如何获得的。
? 二、中介语语用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的产出;语用能力的发展、语用迁移、交际效果、 语用教学、中介语语用学研究的方法等。
? 第二,研究内容的变化。以上研究范围的变化同时 也是研究内容的变化。
? 此外,人们更加重视第二语言语用系统内部的发展 变化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
? 因素:语用教学、语言水平、学习环境、学习者的 个体差异等。
? 三、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会语用能力 ? 1.要区分语言行为的语用语言层面和社会语
? 4.中介语具有动态发展的特征。这表明中介语研 究也必须有动态的观点。
? Corder的“过渡方言”“过渡能力”; Nemser的 “近似系统”、 Selinker并未明确指出中介语具有 动态性,但通过他的“五个中心过程”理论可以 推断出,随着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推进,“迁 移”“泛化”“策略影响”等会随之发生变化, 实际上,他对中介语的基本看法是偏于静态的观 察和描写。
第四章 中介语研究(下)
?第一节 早期中介语理论的基本假 设及后续研究
? 一、早期中介语理论基本假设的总结 ? 将Corder、Nemser、Selinker三位学者关于中
介语的基本假设进行概括,有以下几点。
? 1.中介语是与母语和目的语有千丝万缕关系的独立 的系统。这表明了中介语研究的价值。
? 独立性表现在中介语有其独特的内在规则系统, Corder 的“系统生成器”理论、“内在大纲”理 论;Nemser的“近似系统”理论; Selinker的 “潜在的心理结构”理论等都是中介语系统独立性 的具体表现。
离”以及“强加度”之间关系的知识。 ? (2)关于交际双方权利义务、禁忌以及规
约性行为的知识。 ? 这方面的知识决定了学习者言语行为是否
符合社会规范。
? 四、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研究概况 ? 1.第二语言语用能力的研究至少涉及了以下
几方面的研究: ? 语用理解能力的发展 ? 语用和语篇能力的发展 ? 实施言语行为能力的发展 ? 语用迁移
? 规约性手段:人们常常用来表达交际意图 的方式。直接策略、规约性间接策略、非 规约性间接策略(暗示)。
? 规约性的形式:实现规约性手段的语言形 式。
? 语用能力:能表达各种交际意图,能选用 各种方式或语言形式表达交际意图。
? 3.社会语用能力 ? 包括: ? (1)关于交际行为与“权势”、“社会距
? 2.中介语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这表明了中介语 研究获取材料的可能性。
? Corder认为可通过“系统偏误”观察; Nemser的 “近似系统”其实就是二语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充满 偏误的向目的语不断靠近的系统,也是可以观察的, 他的“稳定的中介系统”是以“僵化”( Selinker ) 的固定模式表现的,也是可以观察的; Selinker认 为中介语的最重要的含义就是“可观察到的语言输 出”,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者所说的言语即中介语。
? 3.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这显示出中介语的研究要 注意系统的把握。
? Corder的“内在大纲”是系统性的决定因素; Nemser 认为,学习者的“近似系统”有着不同于 目的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自主结构”,这种自 主结构显示出中介语的系统性; Selinker 的“潜在 的心理结构”中“五个中心过程”是二语学习者 生成中介语的普遍存在的过程,这也从侧面证明 了中介语系统性的存在。
儿童习得第二语言时也会产生“僵化”现 象,这就提醒研究者将仅基于成人学习二 语的中介语研究的对象扩大到儿童。
? 2.中介语并非是可观察到的语言系统,而是 “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这种规则系统 构成了学习者的“心理语法”。
? 3.人们开始认识到,中介语有可变异性。即 一个学习者在某情境中的中介语说得比另 一些情境中要好,要规范。这是早期中介 语理论所忽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