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单元概述素材(新版)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单元概述
水是地球上十分严重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风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例外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这些是我们期待学生们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3~4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4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
1.5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
2.1.1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
2.1.2观察并描述大凡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或降低到0℃时,水会沸腾或结冰。
2.1.3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例外,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2.2.1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例外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
2.2.2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决慢的多见因素。
6.3.2.1知道大凡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6.3.2.2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6.3.2.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多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生
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多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和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
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提升学生对变化和水这种分外物质的认识。
第1课“水到哪里去了”,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去哪儿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例外点。
第2课“水沸腾了”,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能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与证据,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第3课“水结冰了”,学生们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当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第4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态),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第5课“水能溶解”,学生将更进一步比较例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回答“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是最佳的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
比实验的方式,对食盐和小苏打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实验,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无限的,且例外的物质溶解的数量是例外的。
第6课“加快溶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实验只存在一个变量,虽然教科书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法”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了这一方法,并且学生在之后的课堂中,实际应用了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
第7课“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对“增加和减少水分,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对水和
纸、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物理变化本质进行对比理解。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