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15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人格类型(20080420 青岛)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七"人格维度结构复杂 ,重合与交叉较 大七" 大七 多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评价性 的,而不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行 有很明显的重合, 为有很明显的重合,每一个维度的意义相 对完整, 对完整,但并不全面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大五"人格结构反映了行为或人格特征的 大五" 大五 五个相互独立的方面 1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每个维度反映的行为特点主要属于描述 性的, 性的,是对现象的客观陈述 2 每一个人格维度或行为范畴中所涉及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 行为很少重合,都是相互独立的,任何 一个维度都有着完整的意义 (同质性 维度) 维度)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特点:尽管包含了自我,他人,事物指向的特点,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但总体而言,主要反映的是个体的成就取向
二,中国人的人格类型
3,他人指向(体谅他人 自我关注,暖-热)特点 ,他人指向(体谅他人-自我关注 热
正向: 正向: 利他
自我特点 诚信 他人特点 重感情 事物特点
172.79 170.71
166.96
166.65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表达方式" 突出强调了心理活动内部机制的
判断-知觉 判断 知觉
一,人格结构与人格类型
西方人格类型/结构理论的特点 西方人格类型 结构理论的特点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对所有外部刺激"一视同仁"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 4、道家文化的人生态度
• (三)佛教思想及理想人格 • 1、空 • 2、诸行无常 • 3、诸法无我 • 4、一切皆苦 • 5、戒律 • 6、禅定 • 7、般若 • 8、涅槃
烦恼就是烦扰恼乱众生身心,使之迷惑、苦恼、不得寂 静的作用,是一切众生的痛苦的直接根源、生死轮回的 原因。 在五位法中,烦恼属于心所法,共有六种: 1、贪,2、瞋,3、慢,4、疑,5、痴,6、恶见.
SL1 利他:友好和关注他人的特点。
对人宽容、友好和顾及他人;或
辑任性无为。
• 马祖道一言: 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
但有生死心造作趣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 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 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经云:非凡夫行,非 圣贤行,是菩萨行。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 尽是道。
• 3、领悟疗法——禅修
• 谁来悟?觉悟什么?如何觉悟? • 《菩提本无树》歌词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 我心非我心 他心皆我心 • 我执非我执 空望天下事 • 空了何时空 心念有种种 • 忘了何时忘 佛也念众生 • 明月当头照 苦乐入禅中 • 生性当自悟 阴缺何时休 • ——我们从中悟了什么?
第八讲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中西人格差异
问题
• 1、中国人是谁?中国人什么样的人? • 2、传统的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异同在哪
里?
• 3、中国人与西方人有何不同,为什么出现
人格差异?
• 4、如何研究中国人的人格? • 5、人格研究的本土化和现代化、实践意义
的出路和方法?
内容提要
• 一、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与传统人格 • 二、中国人的现实人格结构 • 三、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及与中国人的比较 • 四、中国人的人格现代化问题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我是谁?”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哲学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心理学家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利用实证研究的“数据”尝试将人与人之间个体差异揭示出来。
上个世纪晚期,西方心理学家在逐渐摸索区分个体人格差异的过程中,发现了人格的“五维模型说”。
它假定,人的行为和人格最终能够由五个基本人格因素加以解释。
但跨文化的研究显示,这个理论模型似乎并不能很好地涵盖生活于其他文化条件下的人的行为,当然也包括中国人。
那么,“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怎样的呢?”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张建新研究员提出,在中国人人格的界定上,“六维模型”比“五维模型”似乎更为切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
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如何区分?“大五”学说暴露缺口。
张建新研究员介绍,“五维说”又被习惯地称为“大五人格因素模型”。
“五维说”的始作俑者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一个由五个维度特征组成的抽象结构,这“五维”特征分别是:“外向性”、“情绪稳定性”、“责任性”、“宜人性”以及“开放性”。
每个人都在这个“五维空间”中占据一个相对固定的点,其人格测量值即为该点向五个维度投影所得的坐标值。
没有两个人在这个结构空间中是完全重合的,因此,可用测量值(或坐标值)的大小来区分人格的个体差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西方心理学界尝试用“五维说”研究人格,并将其应用于鲜活的生活。
可以说,在西方的背景下,他们获得了不小的成功。
因为,他们总结的五维人格特征基本上能够界定西方人的人格。
但是当尝试用它界定中国人的人格时,它却暴露出一个缺口。
这个“缺口”就是国际心理学界越来越多关注的文化特异性问题。
“五维说”虽在国际风行,却难以“说”清中国人。
你的性格属于外向型还是内向型?能否保持稳定的心态和情绪?你对外界事物有多大的责任感?……这一系列带有“大五”风格的问题,是西方心理测试者经常要考量的几个方面。
但是,用这一学说轮到测量中国人的人格时,就可能出现错位现象,“基于这个学说建构的心理测试量表,无法把中国人独具的人格特征揭示出来。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所重视的是人的内在品质,而在近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外在表现,这也导致了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的基本构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的品质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和智慧品质。
道德品质包括仁、义、礼、智、信等,智慧品质包括智、勇、信、仁、义等。
这两种品质共同构成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模型。
在这种模型中,人们所重视的是内在品质。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外在表现,这也导致了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的变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而不是品质。
这种变化也导致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模型发生了变化。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在品质。
其次,我们需要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进行评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所重视的是内在品质,这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强调了人的内在品质,促进了人的道德和智慧的发展。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模型得以形成,这有助于中国人的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外在表现,这是一种消极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强调了个人的能力和技能,而忽略了道德和智慧的发展。
在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模型发生了变化,这对中国人的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最后,我们需要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进行反思。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注重外在表现,这是一种消极的价值观。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需要具备更多的能力和技能,以应对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个人的能力和技能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也需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和智慧的发展,这有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的变化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我们需要评价和反思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善与恶人格结构与内涵
心理学报 2019, Vol. 51, No. 10, 1128 1142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DOI: 10.3724/SP.J.1041.2019.01128收稿日期: 2018-11-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1160),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青年项目(B1804), 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7CG63)资助。
通信作者: 许燕,E-mail:*************.cn 中国人的善与恶:人格结构与内涵*焦丽颖1 杨 颖1 许 燕1 高树青1 张和云2(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应用实验心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0875)(2上海政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上海 201701)摘 要 为了探究中国人善恶人格的结构和内涵, 研究基于人格的词汇学假设, 从现代汉语词典和开放式问卷调查获得的人格词汇中选取善与恶的人格词, 分别建立了善、恶人格词表。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 = 1467), 最终得到27个善人格词汇与28个恶人格词汇, 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善”人格包含尽责诚信、利他奉献、仁爱友善、包容大度四个维度; “恶”人格包含凶恶残忍、虚假伪善、污蔑陷害、背信弃义四个维度。
关键词 善; 恶; 人格结构; 词汇学; 中国文化 分类号 B848 1 引言 自古以来, “善”与“恶”便是一个焦点话题。
早在《周易·系辞下传》中就有“善不积, 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 不足以灭身”之说, 孟子也曾言“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
哲学家罗素亦总结道:“伦理学的基本概念是内在善与内在恶”。
可以说, 在中西方的伦理思想史上, 思想家们都是从人性善恶之争开始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费丹乙, 2017)。
善恶作为道德评价研究的基础, 一直受到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方学者的关注和重视(Saxton, 2006; Staub, 2003)。
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
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在中国文化中,人格一直是一个备受的话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提高,关于人格的讨论也逐渐增多。
本文将围绕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展开,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人格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人性、道德、情感在中国文化中,人格一词通常被理解为“人性”。
人性是指一个人的品格、道德、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而中国人对于人性的认知和理解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中国人强调人性的善良和正直,认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
其次,中国人在处理情感问题时也很有特点。
他们通常会压抑自己的情感,避免过度表露情感。
中国人人格的内涵和特点中国人人格的内涵包括人性、道德和情感等方面。
在历史上,中国人的人格也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演变。
其中,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格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文化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道,这些理念对于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人人格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中国人人格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文化、社会、家庭等方面。
首先,儒家文化对于中国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儒家文化强调忠诚、孝道、礼仪等观念,这些观念在中国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影响中国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社会重视集体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中国人更加强调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
最后,家庭因素对于中国人格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人人格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中国人人格的表现形式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和情感等方面。
首先,在言语方面,中国人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他们通常会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直接或者冒犯的言辞,而是采用更为温和、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需求。
这种言语特点也被认为是是中国人的一种交往技巧和智慧。
其次,在行为方面,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也很有特点。
他们通常会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和礼仪制度,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和形象塑造。
同时,在处理问题时,中国人也强调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避免做出过于冲动的决策。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人际关系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以及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人民的人格特质和人际关系模式深受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教等多元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本文将结合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系统分析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如集体主义精神、谦虚谨慎、忍耐坚韧等,并进一步研究这些特点如何在他们的人际交往中发挥作用。
文章还将关注中国人际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变革过程,探讨其中的规则、策略以及影响因素。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为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深受其历史、文化、社会结构和价值观的影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风貌。
在理解中国人的人格特点时,我们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集体主义精神: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团队精神,个人的价值往往通过其对集体的贡献来衡量。
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人通常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国人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他们倾向于避免直接冲突,而是通过沟通、妥协和协商来解决问题。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工作、家庭和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体现。
面子观念: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涉及到个人的尊严和荣誉。
中国人通常会尽力维护自己的面子,避免在公共场合丢脸。
这种面子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交策略。
忍耐和坚韧:中国人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和坚韧。
他们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这种忍耐和坚韧的精神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尊重权威和传统:中国文化强调尊重权威和传统,认为这些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础。
因此,中国人在对待长辈、领导或传统习俗时,通常会表现出高度的尊重和顺从。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体现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底蕴。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
第二讲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集体主义,这在中国人的个人发展和人格结构中起了关键作用。
此外,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审美观念、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特征也与其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总结为五个主要方面:社会性、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
首先,中国人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中国是一个伦理观念深入人心的社会,重视社会和谐与稳定。
因此,中国人通常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更倾向于以集体为中心的决策和行动。
他们习惯于与他人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
此外,中国人也更容易受到社会压力的影响。
其次,中国人具有较强的家族意识。
家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个人幸福和身份的重要依托。
中国人通常会考虑家庭的利益和声誉,尊敬长辈,关心和照顾家庭成员。
此外,中国人更重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如忍让、勤俭和尊重。
第三,中国人的自我意识表现出一种谦虚、内向、保守的特点。
中国人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情感和欲望,更注重他人的评价和期望。
他们常常在集体中寻求认同感,并以集体的成就为自己的成就。
这使得中国人在沟通和表达自己的需求时经常显得含蓄和间接。
第四,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人对道德准则的遵守和维护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
中国人注重公平和正义,尊重老师和长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种道德观念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价值观有关。
最后,中国人的整体观念在人格结构中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人更注重整体和谐而非个体的独立。
他们倾向于看待问题的整体,并更注重区别于西方文化中的逻辑和分析。
中国人的整体观念体现在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中。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特征受到了文化、社会和历史的深刻影响。
集体主义、家族意识、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整体观念是中国人的主要人格特征。
理解和尊重这些特点对于与中国人合作和相处非常重要,同时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人格是一个人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稳定特质和特点的总和,它承载着一个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等。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历史和环境的影响,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一、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儒家强调道德、仁爱、孝道等价值观念,倡导社会良善行为和个人修身养性。
因此,中国人通常注重道德伦理、家庭关系、以及孝道和忠诚等方面。
在人格上,中国人常常表现出包容、尊重、忍让的特质,以及注重集体利益胜过个人利益的思维方式。
二、社会关系的重要性中国是一个注重社会关系网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传统上注重人情往来、亲友关系和社交活动,并且在人际交往中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的感情。
这种强调社会关系的特点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以及关怀他人的特点。
三、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普遍存在家庭和集体主义观念。
中国人注重家庭关系、尊重长辈和传统的家族责任感,家庭是中国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基石。
此外,由于历史上的封建社会和农耕文化,中国人注重集体利益、团队合作和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这种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表现为集体主义倾向、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感等特点。
四、面子文化和谦逊中国是一个注重面子的社会,中国人尤其在人际交往中非常注重保持面子和避免尴尬。
面子文化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体现为谦逊、礼貌和避免冲突的特点。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通常表现出谦虚、含蓄和顾及他人感受的态度。
总之,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受到儒家思想、社会关系、家庭与集体主义观念,以及面子文化的影响。
这些特点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中体现出来。
了解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不仅对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有重要意义,也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I):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标签:人际关系;宽和;热情;中国人人格;性别;年龄;职业1 引言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1]以及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收集和评定[2-4],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被确定为由七个大的维度构成[5-7],并已经编制了测量这七个维度的综合性人格量表(QZPS)[8-11]和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12]。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包括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而西方的人格结构由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五个维度构成[13,14]。
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不仅与西方的“大五”人格模型存在差异,也与中文人格量表(CPAI)测量的人格维度[15,16]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中国被试对西方大五人格量表[14]项目的反应所做的因素分析表明,西方人格量表的项目重新组合成为七个因素的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非常接近[17,18]。
研究者对中西方这种人格结构内容的“重构”已经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了解释[19-21]。
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高分者待人友好、温和、与人为善并乐于沟通和交流;低分者把人际交往看作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自我中心、待人冷漠、计较和拖沓盲目[8-11]。
其中宽和反映的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高分者待人温和、友好、宽厚和知足;低分者表现计较、暴躁易怒、冷漠和自我中心。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国心理学会年会资料)
警
理
学
工
部
军
管
大
业
企
党
政
干
文
卫
35.00% 最符合中国
文化要求 (情境化 )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企管 党政 文教 大学生 工农
最符合西方 文化要求 (个人化)
和暖敏 和暖慎 和热敏 和热慎 卓暖敏 卓暖慎 卓热敏 卓热慎
一、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社会行为的关系 启示四:
陈仲庚 王登峰,1984 王登峰等,1994 王登峰 崔红,2003
大七的确定
杨国枢 王登峰,1999 王登峰 崔红,2004,2005 2006,2007,2008 崔红 王登峰,2002,2003
论证1: →“大五”测量中国人时会发生什么?
Wang, Cui, & Zhou, 2007
“强制的五”
王登峰 崔红, 2005
五 或 六
论证: →CPAI+QZPS:人格素材的完整性
王登峰 崔红, 2005
七
三、总结与展望
1、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四、五、六 或 七?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有两种“相信”: 宗教信仰→出于天性的自我珍视,超现实 科学证据→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的理念和信念
2、两种文化:性善文化 性恶文化
Wang & Cui, in press2
QZPS与NEO PI-R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分层回归:QZPS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NEO后进入 NEO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QZPS后进入
ΔR2 0.383 ΔR2 β值 ΔR2 0.236 ΔR2 WX3 乐观 0.181 0.301 RG人际关系 0.110 WX1 活跃 0.235 -0.434 N神经质 0.236 WX2 合群 0.288 0.368 N4 自我意识 0.383 -0.342
人格分析方法解读
目录引言第一编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本土化探索1.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2.中国人人格的词汇研究3.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4.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的信度、效度与常模5.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编制过程与初步结果6.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的信度与效度7.中国人人格七因素量表(QZPS—SF)的信度与效度8.中国人的人格特点与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与QZPS—SF)的常模第二编中国人的人格特点9.中国人的人格特点(I):外向性10.中国人的人格特点(Ⅱ):善良11.中国人的人格特点(Ⅲ):行事风格12.中国人的人格特点(Ⅳ):才干13.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情绪性14.中国人的人格特点(Ⅵ):人际关系15.中国人的人格特点(Ⅶ):处世态度16.中国人性别角色量表的建构及其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17.中国人性别角色形容词评定量表的建构18.形容词评定的性别角色类型与心理社会适应的关系19.中国人的自我、他人和事物指向特点:对自我中心一他人中心概念的超越第三编中国人人格量表的应用20.人格维度与心身症状的相关研究21.人格维度与行为抑制的相关研究22.人格维度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23.介入治疗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24.人格维度、自我和谐及行为抑制对心身症状的预测研究第四编西方人格结构与中国人的人格25.测量中国人的人格:QZPS或NEO PI—R26.中国人有没有独立的“神经质”人格维度27.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内涵的中西方差异28.中国人的“开放性”——西方“开放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的人格29.西方“愉悦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30.西方“公正严谨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31.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的因素结构与同时效度32.中国人的人格结构:CPAI与QZPS的交互验证第五编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33.中西方人格结构差异的文化意义34.人格概念的中西方差异及理论与实证分析附录 1520个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好恶度、意义度、熟悉度和现代性评定参考文献后记基本知识介绍人格与人格理论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公认的定义,不同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评价与反思注:本文由AI智能写作助手完成,仅供参考。
近年来,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备受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评价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研究现状人格结构是指个体内在的、相对稳定的、一致的和区别于其他个体的心理特征。
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以大五人格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和社会环境特点,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特点和构成要素。
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相关理论和模型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目前,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主要包括大五人格模型、三因素人格模型、六因素人格模型等。
其中,大五人格模型是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人格结构模型,它包括宜人性、尽责性、外向性、神经质和开放性五个因素。
三因素人格模型则将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宜人性、尽责性和外向性三个因素作为基本的人格结构要素,认为这三个因素能够较好地解释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六因素人格模型则在大五人格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诚实-谦逊因素和恶意因素,认为这两个因素也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评价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其取得的成果也是不容忽视的。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
1. 理论贡献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不仅丰富了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体系,而且还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文化背景对人格的影响,为跨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还为人格教育和心理治疗等实践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方法创新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在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创新,比如采用了大样本、多层次、多维度的研究方法,以及结合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全面。
此外,该领域的研究还探索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人格发展、人格与健康等,为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局限性和不足中国人人格结构模型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_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因素 1 可靠性 (DEP)
0.75 -0.73 0.73 -0.66 0.65 0.61 0.59 0.57 -0.57 0.54 -0.11 0.26 0.00 0.00 -0.54 0.27 0.00 0.00 0.26 -0.15 0.24 -0.38
因素 2 人际关系性
(IR) 0.14 0.00 0.28 0.36 -0.21 0.00 -0.20 0.32 0.20 0.21 0.73 0.71 -0.60 -0.57 0.55 0.49 0.00 0.15 -0.41 0.00 0.38 0.44
本文通过总结我们过去 20 多年中进行的系列 实证研究结果,尝试提出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结构 假说,并试图回答人格结构的文化普遍性和文化特 殊性的问题。
2 中国人人格测量表(CPAI)发现的四因素 人格特质结构
早在西方人格五因素模型开始被人们广泛认 识之前,我国学者就已引进了大量西方著名的人格 测验工具,如 MMPI,16PF,EPQ 等[28,29]。这些研 究表明,西方人格测验在中国人群中使用过程中也 具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30,31]。但引进的人格测验在 我国人群中使用时,也存在着诸如文化偏差等无法 从根本上加以克服的问题[19,25,30]。因此,一些心理
心理科学进展 2006,14(4):574~585 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
张建新 周明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 研究人格特质背后潜在的结构一直是人格心理学家们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而存在着人格结构 因素(维度)之争;而论证某一人格特质结构的文化普适性(etic)或者文化特殊性(emic),则成为当今 人格特质研究者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因而存在着彼一人格结构与此一人格结构能否相容之争。文章回 顾总结了 20 多年来有关《中国人个性测量表 CPAI》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人格特质“六因素”假 说(SFM),并通过比较中国人和美国人样本在“六因素”结构中的“人际关系性(IR)”和“开放性(O)” 因素上的显性/隐性表现,指出人格因素数量及其理论定性之争很可能仅具有方法学意义,对于真正了解 人格的本质并非关键。真正找到人类共有的和某一人群特有的人格特质结构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各种文化 背景下的人格心理学家超越各自理论、彼此平等接纳、从文化的、乃至遗传的角度共同探索。 关键词 人格特质结构,CPAI,NEO-PI,六因素模型,人际关系性,开放性,文化普适性/文化特殊性。 分类号 B848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摘要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词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
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
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
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与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关键词人格结构,词汇学假设,形容词评定,跨文化比较。
1 前言1.1 研究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意义人格结构的形成是个体遗传和所处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1]。
在相似的遗传和环境(包括相似的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法律制度、行为规范等)下,会塑造出人们相似的人格结构以及相似的行为模式。
因此,人格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由于遗传或环境的相似性或差异性造成的。
由于中国人与西方人在遗传和文化方面既有相似性,又存在明显的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和行为模式也必然存在相似的一面和差异的一面。
人格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应是人类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适应各自环境要求的必然结果。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人格结构可以分为两部分:①所有文化中人们共有的人格成分,它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遗传的相似性以及适应共同的或相似的生存压力的结果;②某一文化中人们所独有的人格成分,它是该文化中人们具有独特的遗传因素和适应其独有的生存压力的结果。
跨文化心理学家将前者称为人格的etic成分,将后者称为人格的emic成分[2,3]。
在人格领域中,要准确地反映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简单照搬西方的人格理论显然是不合适的。
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中可能包含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的部分成分(即人格结构的etic成分),也会包含不属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成分(即西方人的人格结构中的emic成分),而不能包含中国人人格的另一部分成分(即中国人人格结构的emic成分)。
人格研究
中国人是重传统还是爱变化,是更关注内心还是更在乎外界?这些不是价值判断,而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人格研究。
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长张建新教授说,中国人的人格研究就是回答“中国人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对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的人格进行测量,尤为重要。
据介绍,目前国际心理学界普遍采用的人格测量方法是美国心理学家确立的“五维法”,即将人分为外向型、情绪稳定型、公正严谨型、愉悦型、开放型五个维度。
“这就好比一张个性脸谱,所有人都可从中找到与自己对应的特性。
”然而,中国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五维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对中国人人格的测量。
“中西方在历史、文化、社会、价值观念都存在巨大差别,这决定了他们在性格上的巨大差异。
如果用建立在西方心理学体系下的方法测算中国人的人格,势必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张建新说。
因此,如何建立一套科学的、适合中国人的测量方法,并为国际心理学界所认同,成为摆在与会中国学者面前的课题。
事实上,中国心理学专家正在积极从事中国人的人格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突破,提出了“七维说”、“四维说”、“六维说”等不同成果。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王登峰借鉴西方词汇分析方法,从8000多个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词汇,得出“七维说”:外向、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人际关系、处事态度。
这七个维度分别对应的形容词,又组成18种处世关系,即合群、乐观、活跃、利他、诚信、重感情、严谨、沉稳、自制、决断、坚韧、机敏、耐性、爽直、宽厚、热情、自信、淡泊。
王登峰认为,这18个词汇恰恰回答了‘中国人是什么’的问题。
他计划根据测试结果编订一套适合中国人的心理测试工具。
香港中文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张妙清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制定了《中国人心理测量表》,并提出“四维说”:领导性、可靠性、容纳性、人际关系。
这是历时十载,对香港和内地2000名成年人的语汇进行评估分析而得出的结论。
“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观念变化日新月异,《测量表》必须不断进行修订,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王登峰崔红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摘要】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
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
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
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文化,人格结构,行为归类假设,中国人人格量表。
1 引言:什么是人格什么是人格?每个人都知道,但没有人能说得清。
40多年前,美国人格心理学教科书上的这段话至今仍然是对人格定义的真实写照,即不同的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存在显著的差异[1]。
但既然是“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尽管相差悬殊,却基本上都来自拉丁文persona,即面具的含义。
Persona是舞台上的演员所戴的面具,因此既有表演的功能,又代表这一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点,因此包括表现在外的行为特点和蕴涵于内部而外人无法直接观察的特点两部分[2,3]。
例如,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对人格的定义是由Funder提出的[4],即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p.1~2)。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格的界定虽然存在一种相互矛盾的现象,但也同样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内在和外在特点的综合[5]。
人格的“格”的本义是树木的长枝条,并被引申为品格、格调及标准、规格。
“人格”强调的是行为标准(表现在外、有章可循)和对内心世界的把握。
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同样认为个体的人格是内在特点和外在特点的综合品质,只是在不同情况下对内部和外部特点的重视程度不同而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ency
communion
agency
Bales
Dominant Iniacitive
社会情感取向
任务取向
Bartholomew
他人模型
自我模型
Buss& Plomin
活动性
冲动性
情感性
Cattell
外向/内向
Pathemia/Cortertia
超我力量
适应/焦虑
独立/顺从
Comrey
外向和活动性
女性化
秩序和社会顺从
情绪稳定性
控制能力
Costa&McCrae
外向性
随和性
尽责性
神经质
开放性
Digman
Beta?
Alpha
beta
Erikson
基本信任
Eysenck
外向性
精神质
神经质
Fiske
信心的自我表达
社会适应性
服从
情感控制
探究的智力
Freud
心理性欲发展
Gough
外向性
Consensuality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杨国枢、王登峰,1999)
大因素
小因素1
小因素2
小因素3
F1精明干练—愚钝懦弱
1-1精明果敢—退缩平庸
1-2机敏得体—羞怯保守
1-3优雅多才—肤浅愚钝
F2严谨自制—放纵任性
2-1坚韧自制—浮躁任性
2-2沉稳严肃—活跃轻松
2-3严谨自重—放纵狡猾
F3外向活跃—内向沉静
3-1活跃随和—安静拘束
Maslow
自我实现
自我实现
McAdams
权力动机
亲和动机
权力动机
Myers-Briggs
外向性/内向性
思维/情感
判断/知觉
直觉/感觉
PeabRank
individuation
union
individuation
Rogers
个人成长
个人成长
Skinner
社会化
Tellegen
敌意
(hostility)
抑郁
(depresssion)
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
冲动性
(impulsiveness)
易感性/脆弱
(vulnerability)
随和性
信任
(trust)
坦诚
(straightforwardness)
利他
(altruism)
顺从
(compliance)
尽责性
能力/胜任感
(competence)
秩序/条理性
(order)
忠实/责任心
dutifulness
成就/事业心
achievement
自我约束/自律
self-discipline
深思熟虑/审慎
deliberation
经验开放性
幻想
(fantasy)
审美
(aesthetics)
情感
(feelings)
F3.2自制
F3.3沉稳
F4才干
F4.1决断
F4.2坚韧
F4.3机敏
F5情绪性
F5.1耐性
F5.2爽直
F6人际关系
F6.1宽和
F6.2热情
F7处事态度
F7.1自信
F7.2淡泊
McCrae & Costa(1985)大五人格结构研究
因素
子因素1
子因素2
子因素3
子因素4
子因素5
子因素6
神经质
焦虑
(anxiety)
积极情感性
约束的
消极情感性
Absorption
Watson
社会化
Wiggins
Agency
communion
agency
Zuckerman
外向性
精神质/冲动/感觉寻求
神经质
精神质/冲动/感觉寻求
行动
(actions)
思想
(ideas)
价值观
(values)
Tellegen&Waller的7因素模型
(1)正性情绪性(positive emotionality)
(2)负价(negative valence)
(3)正价(positive valence)
(4)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ality)
谦虚
(modesty)
慈善
(tender-mindedness)
外向性
温暖/热情
(warmth)
好社交/乐群(gregariousness)
过分自信/自我肯定(assertiveness)
活动性
(activity)
兴奋寻求(excitement seeking)
积极情感
(positive emotions)
控制
变通性
Guilford
社会活动性
妄想倾向
内向思维
情感稳定性
Hogan
野心和社交性
可爱度(likeability)
审慎
适应
智力?(Intellectance)
Horney
外部指向(moving toward)
Jackson
外向/社会性/领导
自我保护倾向
工作倾向
依赖
审美/智力的
Leaty
控制/支配
从属/爱
(5)可靠性(dependability)
(6)随和性(agreeableness)
(7)因袭性(conventionality)
人格结构(理论)元素的对应关系
外向性/热情
随和性
尽责性
情绪稳定性
智力/开放性
Goldberg
热情(surgency)
随和性
尽责性
情绪稳定性
智力
Adler
追求优越
社会兴趣
追求优越
3-2开朗热情—拘谨多疑
3-3主动亲和—被动孤僻
F4淡泊诚信—功利虚荣
4-1淡泊客观—贪心虚荣
4-2诚信公正—功利虚假
F5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5-1温和宽厚—好斗计较
5-2含蓄严谨—直率急躁
F6善良友好—薄情冷淡
F7热情豪爽—退缩自私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王登峰、崔红,2003)
大因素
小因素1
小因素2
小因素3
才干
决断
机敏
坚韧
行事风格
自制
沉稳
严谨
外向性
活跃
乐观
合群
处事态度
淡泊
自信
人际关系
宽和
热情
善良
诚信
利他
重感情
情绪性
耐性
爽直
中国人人格结构研究(王登峰、崔红,2004)
大因素
小因素1
小因素2
小因素3
F1外向性
F1.1活跃
F1.2合群
F1.3乐观
F2善良
F2.1利他
F2.2诚信
F2.3重感情
F3行事风格
F3.1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