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思维问题
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思维与视觉传达设计摘要:视觉思维创意是设计者预先设计能够引起观看者兴趣的视觉形象的过程。
创意要求设计者最大限度地调动视觉的能动性。
视觉思维贯穿整个视觉设计过程,利用视觉思维和视觉形象表达所诉求的情感。
成功的设计作品是设计者和受众都能参与视觉交流和心灵感悟的视觉形象。
关键词:视觉思维;意象;视觉传达创意意味着要创新,创新就要具有独创性的构思。
视觉思维需要考虑创意,视觉思维创意是设计者预先设计能够使受众感兴趣的视觉形象的过程,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
受众观览时的视觉感受和心灵感悟是创意活动考虑的因素之一。
设计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创意,从而吸引受众的眼球。
因此,新颖的创意和视觉效果优秀的视觉形象成为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一、视觉意象可以通过视觉思维产生人类的创意究竟从何而来,有人认为苦思冥想可以得到创意构思,也有人认为创意思维在某种灵感瞬间产生。
仔细想来,创意与人们的视觉思维有一定的关系。
从事创造性思维训练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麦金发现视觉思维与思维的创造性有密切的联系。
通过视觉产生的一系列思维联想,包括视觉联想到的形象,是视觉意象,其可以成为创意的对象。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思维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视觉意象。
这对视觉设计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
“视觉意象”为何?意象的基础是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对视觉对象直接感知的结果。
意象是由视知觉和直觉支配而形成的形象,具有情绪化和能动性的特征。
但是意象又不是物象,意象是艺术表现的产物,是以想象、回忆等形式再现的一种形象意识,包括图像意象。
视觉思维是富于创造性的思维。
它是以视觉意象为中介,由认识主体直接感受思维活动中鲜活的视觉意象,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因此,视觉是思维方式的一种基本媒介,设计者通过视觉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物象,然后在头脑中产生新的意象,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创造新颖的和有意义的视觉形象。
思维需要意象,意象又包含着思维。
提高思维能力的五个习题
提高思维能力的五个习题引言大脑是人类最神奇的器官之一,拥有无限的潜力。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和突破?好消息是,思维能力是可以被锻炼和提高的。
本文将介绍五个习题,帮助您提升思维能力,拓宽思维边界。
习题一:扩展思维的结果联想我们的思维常常受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为了扩展思维的边界,我们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联想方式。
这个习题就是帮助我们扩展思维,培养创造力的关键之一。
子习题1:图像联想训练选择一个简单的图片,仔细观察它并记住细节。
然后,试着将这个图片与其他不相关的事物进行联想。
例如,图片中的一只狗可以与音乐、森林或者汽车等进行联想。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出创造性联想的能力。
子习题2:词语联想训练选择一个随机的词语,然后尽可能多地联想起与该词语相关或不相关的其他词语。
例如,如果选择"树"这个词语,可以联想到"绿色"、"氧气"、"森林"等。
这种习题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联想的多样性。
习题二:推理与逻辑思维的训练推理和逻辑思维是高效决策和问题解决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推理和逻辑训练,我们可以提高自己在各种情况下的思维准确性和逻辑性。
子习题1:逻辑推理题寻找一些逻辑推理题,例如数学中的推理题或者谜题。
尝试解答这些推理题,并找出其中的规律和逻辑关系。
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子习题2:论证训练选择一个有争议性的议题,然后尝试对其进行论证。
无论你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议题,都要尽可能提供合理的论据和证据。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辩论和说服他人的能力。
习题三:注意力与集中力的锻炼注意力和集中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训练和锻炼,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集中力,进而提高思维的效率和质量。
子习题1:冥想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上眼睛。
集中注意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者内心的感受。
关于视觉智力的测试题(3篇)
第1篇一、测试背景视觉智力是指个体对视觉信息的感知、处理、理解和运用能力。
它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视觉智力水平,我们设计了以下测试题。
二、测试说明1. 本测试共分为五个部分,涵盖视觉感知、视觉记忆、视觉空间、视觉推理和视觉辨别等方面。
2. 每个部分包含10道题目,每题1分,共50分。
3. 测试时间为30分钟,请认真阅读题目,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测试结束后,请将得分汇总,对照评分标准进行评估。
三、测试内容第一部分:视觉感知1.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2. 在下列图形中,哪个图形的线条最短?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3. 下列哪个图形是立体图形?A. 圆柱体B. 正方体C. 三棱锥D. 平面图形4. 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其他三个不同?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5.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6.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交叉最少?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7.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最长?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8.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9. 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其他三个不同?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10. 下列哪个图形是立体图形?A. 圆柱体B. 正方体C. 三棱锥D. 平面图形第二部分:视觉记忆11. 下列哪个数字与其他三个不同?A. 2B. 4C. 6D. 812. 下列哪个字母与其他三个不同?A. BB. DC. FD. H13.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14. 下列哪个数字与其他三个不同?A. 2B. 4C. 6D. 815. 下列哪个字母与其他三个不同?A. BB. DC. FD. H第三部分:视觉空间16.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17.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交叉最少?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18. 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其他三个不同?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19.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20.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最长?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第四部分:视觉推理21.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22.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交叉最少?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23. 下列哪个图形的阴影部分与其他三个不同?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24. 下列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25. 下列哪个图形的线条最长?A. A图形B. B图形C. C图形D. D图形第五部分:视觉辨别26. 下列哪个数字与其他三个不同?A. 2B. 4C. 6D. 827. 下列哪个字母与其他三个不同?A. BB. DC. FD. H28. 下列哪个图形与其他三个不同?A. 圆形B. 正方形C. 三角形D. 梯形29. 下列哪个数字与其他三个不同?A. 2B. 4C. 6D. 830. 下列哪个字母与其他三个不同?A. BB. DC. FD. H四、评分标准1. 0-20分:视觉智力水平较低,需要加强训练。
简易智能创造力评价量表(MMSE)
简易智能创造力评价量表(MMSE)简易智能创造力评价量表(MMSE)介绍本文档旨在设计一份简易智能创造力评价量表(MMSE),用于评估个体在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表现。
该评价量表由一系列问题组成,涵盖不同方面的智力和创造力要素。
通过使用该量表,我们可以快速评估个体的智能创造力水平,并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创造力提供参考。
MMSE 量表结构MMSE 量表包含五个主要维度,每个维度下有若干个问题。
以下是每个维度及其对应问题的概述:1. 视觉思维- 在观察事物时,您是否能够发现不同的细节和模式?- 您是否能够从一个角度看到问题的多个解决方案?- 对于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事物,您是否有独特的观点和创意?2. 逻辑思维- 您是否能够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当面临挑战或困难时,您是否能够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 您是否善于分析问题的关键因素?3. 想象力- 您是否能够通过想象力来产生新的创意和观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您是否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您是否有非传统思维的倾向?4. 综合能力- 您是否能够综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 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您是否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案?- 您是否可以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5. 沟通与合作- 您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并共同产生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您是否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地表达您的创意和观点?- 您是否能够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用 MMSE 量表使用MMSE 量表进行评估时,参与者需对每个问题进行评分,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评分越高,表示个体在相应维度上的创造力表现越好。
结论简易智能创造力评价量表(MMSE)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评估工具,可用于评估个体的智能创造力水平。
通过量表评估结果,可以为个体进一步提供发展和提升创造力的指导和建议。
读《视觉思维》有感
读《视觉思维》有感本书主要讲个三个方面,一是什么是视觉思维法,二是视觉思维法的优点与长处,三是我们如何学会视觉思维法!书中从六个方面展现了视觉思维的形成过程,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练习和模仿的图形和技巧,就像书中说的,模仿是真的;迟早有一天会变成真的。
视觉思维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的练习,做好刻苦练习的准备。
在《视觉思维》专著中他不仅进一步阐述了视知觉的理性功能问题,而且还阐明了“视觉意象”在一般思维活动,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这里的“意象”不是传统观念上对客观事物忠实、完整和逼真的复制(事实上,这种“意象”是根本不存在的),而是视觉思维对其对象的总体特征的主动把握。
美国心理学家麦金是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第一人。
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这一概念作出了独特的概括和界定。
他指出,“视觉思维借助3种视觉意象进行”:一是“人们看到的”意象(观看);二是“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想象);三是“我们的构绘,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构绘)。
而且“,虽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看的前前后后,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和纸的时候,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利用这3种意象,他们发现观看、想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将其表述为意象思维、直觉思维或审美直觉思维,也许更为恰当。
麦金关于视觉思维定义的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可以看作是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
结合普通心理学关于思维的定义,以及阿恩海姆、麦金关于视觉思维的解释,我们可以形成对视觉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基本认识。
视觉思维是建立在视觉器官对外部刺激进行反应的基础上的,视觉器官得到外部刺激,以信号的形式逐层传送至大脑,形成视觉意象,这些视觉意象成为视觉思维的直接材料。
视觉思维就是指人类在视觉感知的基础上,对视觉意象进行分析、概括、加工、整理,以寻求含意、达到一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视觉思维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视觉思维自始至终借助意象,在观察、想象、构绘等形式的不断交替、变化中进行创造性活动;视觉思维是大脑右半球的独特功能,其创造性的内在机制是左右脑分工合作、交互作用的结果。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中视觉思维模式的创新分析视觉传达设计是一门以视觉表现为主要手段,通过思维、创意、技术和传达手段,为特定对象或对象群体提供信息传达、美学表现和情感沟通服务的艺术与实践。
视觉思维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核心,是设计师用于构思和创新的基础。
本文将从创新的角度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视觉思维模式。
1. 图像思维图像思维是指通过对图片进行观察和感受,以及对图片内涵和形式的分析和理解,从而形成设计构思的思维方式。
图像思维的主要任务是把复杂的事物和概念转化为图像,使信息更加易于理解和传递。
例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某一产品的照片进行剖析和还原,提炼出产品的特点,然后利用这些特点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广告海报。
2. 形态思维形态思维是指从事物形态结构和构成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和理解图形的形态、连接和空间结构等因素,寻找出设计中所需要的元素和规律的思维方式。
在设计中,形态思维可以被应用到很多方面,如对空间的组合和构成,对视觉元素的组合和构成等等。
3. 抽象思维抽象思维是指从图形或设计元素的形式中,通过削弱或忽略物体的现实特征,来强调和突出图形的内在含义和意蕴的思维。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抽象思维可以达到凸显信息主题和加强视觉冲击力的效果。
4. 实验思维实验思维是指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来探索和试验形式和思维的思维方式。
它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试验、验证和监测等。
在设计中,实验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寻找具有独特表现手法的形式、解决问题和被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和工具。
形象思维是指通过人类大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思考和感知能力,从生活中和自然界中获取元素和规律,然后将它们应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思维方式。
如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时空的观察和体验来获得新的元素和规律,然后利用这些元素和规律来构思视觉传达设计。
1. 创新视觉思维方式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而视觉思维则是实现创新的基础。
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视觉思维模式,以实现更高层次的创新。
简述视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简述视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
视觉障碍儿童是指在视觉系统发育或功能上存在障碍的儿童,他们可能经历与视觉相关的感知、认知和思维方面的特殊发展。
以下是视觉障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些特点:
1.空间感知和定向困难:视觉障碍儿童可能面临空间感知和定向困难。
他们对于周围空间的理解可能受限,难以准确感知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向。
2.概念和分类能力受限: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在概念和分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难以将事物归类和组织,因为他们无法直接通过视觉感知到物体的外观和特征。
3.模拟和想象力发展受限:由于视觉障碍儿童无法直接观察和感知物体、场景或事件,他们的模拟和想象力发展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可能对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产生影响。
4.视觉记忆和注意力问题:视觉障碍儿童的视觉记忆和注意力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难以在记忆中准确地保存和回忆视觉信息,并且对于视觉刺激的注意力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
5.多感官和非视觉思维:由于视觉受限,视觉障碍儿童可能发展出更强的多感官和非视觉思维能力。
他们可能依赖其他感官,如听觉和触觉,来获取信息、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可以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发展轨迹。
因此,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视觉障碍儿童通常受益于以多感官刺激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及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和支持。
1/ 1。
视知觉的理解——对《视觉思维》的解读
视知觉的理解——对《视觉思维》的解读对视知觉的理解——《视觉思维》读书笔记摘要: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被称为“思维”的认知活动并不是那些比直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直觉本身的基本构成部分。
阿恩海姆所说的热播时活动指的是积极的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简化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问题解决,还有结合,分离,在某种背景中做出识别。
概述:传统的理论把思维和观看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这是有它的充足的理由的。
一种理论模式把人和动物通过自己眼睛接收到的信息同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区分开来,世界将自己的倒映投射给大脑,而这些倒映作为原材料还要被细细审查,精选,重新组织和存储。
这种能力乃是被动接受的补充,通过这种补充,使它能够以一种积极独立的创造性的能力去接受。
支持这一理论的解剖学实验证实,视网膜中映照着一个眼睛所观看的世界小小的但又忠实的形象。
这一形象被证实不是知觉提供给认识能力的那个意象的物理等同物,外部世界在心理中的意向和在视网膜中的投影极不相同。
我们的目光在注意机制指导下对世界进行着扫描,人们对场景中事物的探索和创造性的接受,是视知觉真正含义的所在。
视知觉的内涵:19世纪的霍尔姆霍兹《大众科学演讲》中“视觉理论的新发展”里所使用的视觉中的近大远小以及视网膜成像的标准性例子证明了,视觉所得到的物理投像,被人的大脑意识活动进行修正。
因此,与植物向性运动以及低等动物的趋利避害的机警不同,视知觉带来的感性反应理应被算作一种理智活动,不同的感官活动有着不同的特征。
最值得一提的是获得远处正在进行的活动的信息的能力。
J·皮亚杰说过:“心理活动的整个发展,从知觉,习惯到再现和回忆,以致更高级的推理和有条理的思维,都在逐渐增加着信息的交换距离,对远距离之外现实的吸收,是为了采取更加适宜的行动。
”关于视觉:视觉的灵便之处在于它能为意识随意利用,也是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视觉特征反映了思维的特征。
数学心智精选推荐
数学心智精选推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和挑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
数学心智是指我们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所需的思考方式和策略,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难题。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推荐一些数学心智的精选方法和技巧。
1. 视觉思维:图像化问题视觉思维是指通过绘制图像或几何图形的方式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通过绘制图像来更加清晰地表达和理解。
例如,在代数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画出函数的图像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和变化趋势。
而在几何学习中,通过绘制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几何定理和性质。
2. 归纳推理:寻找规律归纳推理是指通过观察和寻找规律,提炼出问题中的普遍性质和推导结论。
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列或模式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其中的规律来确定下一个数或预测整体的变化趋势。
这种归纳推理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决一些数学题目,同时也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分解思维:将复杂问题分解为简单问题分解思维是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子问题,通过解决子问题来解决整个问题。
当我们遇到一个难题时,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一系列更容易解决的小问题,并逐步推导求解。
这种思维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和特点,同时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反证法:通过假设的反面来证明问题的正确性反证法是一种证明方法,通过假设问题的反面,即假设问题的对立面成立,来推导出矛盾的结论,从而证明原问题的正确性。
这种思维方法在数学证明中非常常见,通过假设问题的错误解答或假设的不成立,我们可以得出与事实相悖的结论,从而推翻这种错误的假设。
反证法的运用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5. 抽象思维:从具体到抽象抽象思维是指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提炼出一般性的结论和定理。
通过抽象思维,我们能够将数学问题和概念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形成更为普适的理论。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更广泛的问题中去。
知识卡帮助大脑效能提升80%的九大可视化思维模型,现在你激活了么
知识卡帮助大脑效能提升80%的九大可视化思维模型,现在你激活了么正文共:1300字 10图预估阅读时间:4min你知道视觉思维模型是什么吗?为什么你脑海思路总是一团乱麻,关键时刻总是没有头绪、效率低下?错过很多本该属于你的精彩时刻?心理学表明,思维是不容易被感知和传递的。
但是,有没有办法,让「看不见的」思维能够清晰呈现,被人理解、记忆与运用呢?有,这就是视觉思维的作用。
1、你对视觉信息有天生敏感度你知道吗?人们日常生活,93%的交流靠的是非语言行为,而视觉就是一个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感官。
比如「一见钟情」,其实就是视觉把情感,深入到了思维当中。
人体70%的感觉接收器集中在眼睛中,大脑每天用50%的精力处理视觉信息,我们每1/10秒就可以获得一个视觉信息,这比通过阅读理解一段文字要快捷的多。
因此我们对视觉信息具有天生的敏感度。
小米《参与感》中那句:「A picture is worth ten thousand words」一图胜千言,就是这个意思。
2、熟悉这九张视觉思维图视觉思维是指运用图示技术,通过对思维运行方式归纳演示,让本来不可视的思考路径清晰可见。
它大大便利了大脑理解和记忆的形式,有效提高了信息传递效能。
比如依据乘法口诀逻辑运算的竖式,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视觉思维。
学会以下这九种视觉思维模型,你的大脑效能也能大大提升。
①思维导图这是一种类比人类大脑自然思考方式的可视化模型。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感觉、记忆或想法——包括文字、数字、香气、线条、颜色、音符等,都可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向外发散....从而把大脑更多功能集在一起,提高效能。
它很适合头脑风暴,用于挖掘多种可能,从中留下有用思路。
②聚合思维图这种漏斗式的图形,是一种从多种可能到唯一结果的可视觉思维模型。
③矩阵图这是一种纵横排列的二维可视图表,主要利用多因素综合探索问题。
比如常用的SWOT分析图,以及商业模式画布等。
④黄金圈法则图一般人思维,都是从做什么开始;黄金圈法则图,却从问题核心——为什么开始,然后是如何做?最后才是做什么?这是乔布斯喜欢的思维方式,它让你的思维更简单、直接、犀利。
视觉思维训练小学数学中的形变换
视觉思维训练小学数学中的形变换形变换是小学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是培养学生视觉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有效方法。
通过形变换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几何图形的变换中感受到数学的美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简要介绍视觉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中形变换的应用。
一、点的平移与翻转点的平移是最简单的形变换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在平面上将点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距离进行移动。
平移可以加深学生对位置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描述的能力。
例如,通过将一个点在平面上向右平移3个单位,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只改变了位置。
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出图形的平移方向和距离,进而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相应的技巧解决问题。
翻转是将一个点按照一定的轴线进行对称移动,以得出新的点的过程。
翻转可以增强学生对对称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在平面上将一个点按照一个给定的轴线进行翻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翻转前后的对称性。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或者进行实际操作来发现翻转的规律,并运用翻转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图形的旋转与缩放图形的旋转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个给定的中心点和旋转角度进行旋转的过程。
旋转可以培养学生对角度和方向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在平面上按照一个给定的角度和中心点对图形进行旋转,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旋转前后的变化,并分析出旋转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
学生可以通过旋转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图像的对称图形等。
缩放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缩放可以培养学生对比例和相似性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例如,通过让学生在平面上按照一定的比例对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缩放前后的变化,并找出图形之间的相似性质。
学生可以通过缩放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实际尺寸等。
三、应用实例形变换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学习计量单位时,学生可以通过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缩放来帮助理解不同单位之间的转换关系。
阿恩海姆“抽象”的“视觉思维”理论 (2) (1)
阿恩海姆“抽象”的“视觉思维”理论作者:黎土旺摘要:从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角度明确提出“视觉思维”概念,以揭示视觉器官在感知外物时的理性功能以及一般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化解“知觉”与“思维”、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割裂、矛盾和对立,是阿恩海姆在视觉艺术理论或审美直觉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蕴涵在这种贡献背后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包括视觉思维提法的科学性问题、视觉思维的本质问题和视觉思维的创造性问题。
美国哲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从审美直觉心理学的角度,在《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视觉思维”概念,以揭示视觉器官在感知外物时的理性功能,以及一般思维活动中视觉意象所起的巨大作用,以化解“知觉”与“思维”、感性与理性、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割裂、矛盾和对立。
这是阿恩海姆在视觉艺术理论或审美直觉心理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蕴涵在这种贡献背后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提出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视觉思维提法的科学性问题视觉思维提法的科学性问题,首先来自于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问题,这就是“知觉”与“思维”的关系问题。
在古希腊哲学中,巴门尼德就曾竭力把知觉活动与理性活动区分开来,认为只有理性才能纠正感觉的错误,最后达到对真实的把握。
而柏拉图关于感性与理性的分裂的世界观,同样也在昭示人们不要过分相信感性。
不过,在崇尚理性的西方文化中,同样也没有忘记直接的视觉是智慧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源泉的道理。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心灵没有意象就永远不能思考。
”(亚里士多德:论心灵)但问题是,什么是视觉思维?知觉或视知觉有没有思维的功能?知觉或视知觉究竟是怎么思维的?按照传统哲学的观点,所谓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存在和物质相对应,主要是指精神和意识,凡是人的精神活动、意识活动和心理活动都属于人的认识和思维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说,视觉思维概念的提出有其合理性,这是显而易见的。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总结
视觉思维阿恩海姆总结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视觉思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是人类在与外部世界互动过程中,对视觉信息进行接收、处理、理解和表达的一种基本认知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限于人类,还包括许多动物在内。
2. 视觉思维与完形心理学密切相关:阿恩海姆强调,视觉思维与完形心理学密切相关。
完形心理学研究人类在面对外部刺激时,如何通过对知觉场的组织和整合来理解事物、形成认知。
视觉思维正是这种组织和整合的过程在心理层面的体现。
3. 知觉场的概念:阿恩海姆提出知觉场概念,用以描述视觉思维过程中,人们如何对视觉信息进行组织和整合。
知觉场包含了多种视觉元素,如线条、形状、色彩等。
这些元素在视觉思维中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具有意义的整体。
4. 同形论:阿恩海姆认为,在视觉思维中,形式与内容之间存在一种同形关系。
即视觉形式的组织方式与所传达的意义之间具有相似性。
这种同形关系使得视觉图像具有直观性和易理解性。
5. 视觉思维与艺术:阿恩海姆认为,视觉思维在艺术创作和欣赏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艺术家通过运用视觉思维,组织和构建作品的形式元素,使之具有审美价值。
观众在欣赏作品时,通过视觉思维去感知、理解和欣赏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6. 视觉思维与现实:阿恩海姆强调,视觉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它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
人们通过视觉思维来感知和理解现实世界,进而与世界互动。
总的来说,阿恩海姆的《视觉思维》一书主要探讨了视觉思维作为一种基本认知能力的内涵、作用及其在艺术和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阿恩海姆以完形心理学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视觉思维的过程、原理及应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理解视觉现象的视角。
视觉思维概念
视觉思维概念
视觉思维是指人们通过对外界感知信息的观察、理解和处理,从而形成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
它是基于视觉感知能力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和分析视觉信息,推理和判断事物的特征、关系、规律和问题解决方法。
视觉思维在认知、创造、沟通、决策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视觉思维的特点包括:
1. 强调对视觉信息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通过观察和获取视觉信息来理解和解决问题;
2. 注重空间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够通过对物体形状、颜色、位置等的观察来理解事物的属性和关系;
3. 重视图像的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比较来推理和判断事物的相似性、差异性、规律性等;
4. 依赖于视觉图式的形成和运用,能够通过对图形和图像的组合、重组和变化来实现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
5. 倾向于以直观、具象的方式进行思维和沟通,通过视觉表达和观察来交流和共享思想。
视觉思维在教育、艺术、设计、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培养和发展视觉思维能力,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改善沟通和表达效果,推动学习和思考的发展。
视觉思维的技巧
视觉思维的技巧
1. 图形化思考:将概念与想法转化成图像,帮助思路更加清晰明确。
2. 分解思考: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块,逐一解决。
3. 倒推思维:从结果开始推导,逆向而行,帮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对比分析:将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或解决方法。
5. 借鉴外部经验:从书籍、作者、其他行业或领域中寻找灵感和创意。
6. 多角度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寻找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7. 归纳法思考:将许多看似不同的问题或想法聚合成一个总的概念。
8. 实验和试错: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探索最终的解决方案。
9. 反思思考: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到下一步的方向和改进方法。
10. 知识管理:收集和组织信息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们。
视觉思维大脑如何利用视觉信息进行思维
视觉思维大脑如何利用视觉信息进行思维视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大脑通过视觉信息进行思维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利用视觉信息进行感知、分析、推理等认知过程,从而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本文将探讨视觉思维大脑如何利用视觉信息进行思维,并分析其中的重要机制。
一、感知与认知的视觉处理视觉处理是大脑进行感知与认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或场景时,大脑首先对视觉输入进行感知,即将外界的光线信息转换成神经信号,并经由视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
在大脑皮层中,视觉信息被分析、整合,并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比,以便我们对所见物体和场景进行认知。
在感知过程中,视觉思维大脑运用了多个策略和机制。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调控,集中注意力分析特定区域或物体的细节。
同时,大脑还能够自动地进行模式识别,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归类,并且根据经验和记忆进行识别和理解。
这些机制相互协作,使得我们能够准确地感知并识别出视觉输入中的信息。
二、视觉思维与空间思维视觉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空间思维。
通过视觉信息,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物体的形状、位置、运动和相对关系等空间属性。
空间思维使得我们能够在头脑中建立和操作空间图像,从而进行空间导航、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
大脑对空间信息的处理涉及到多个脑区的协同活动。
例如,视觉皮层中的顶叶区域负责感知形状和颜色等细节信息,颞叶区域则更多地负责处理物体的位置和运动信息。
这些区域之间的连接和交互,使得我们能够在头脑中建立精确的空间图像,并通过推理和思考在空间中进行操作。
三、视觉思维与问题解决视觉思维在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
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或者需要做出决策时,大脑会利用视觉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关键要素,大脑能够找出问题的本质,并推理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问题解决中,大脑通过运用模式识别和比较的方式,将当前问题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对比。
创新思维技巧
创新思维技巧创新思维是在追求新的想法和方法的过程中,跳出传统思维模式,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行为,实现非凡的成就。
创新思维不仅是在商业领域中重要的创造力和竞争优势,也是解决社会问题和拓展全球视野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新思维技巧,帮助你成为更有创造性的思考者。
1.倒推思维法倒推思维法是通过反向逻辑将问题解决的方法。
它使你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以便更容易看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如,如果你解决不了一个问题,你可以开始考虑它的反面。
这样,你就可以找到一些潜在的解决方案。
这种技巧可以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科学、电子、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
2.视觉思维法视觉思维法是通过图像或图片表达想法和概念的方法。
它人性化的形式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和产生记忆。
这种技巧适用于设计、广告、营销和品牌传播等领域。
因此,如果你想让你的想法更有影响力,就要尝试使用视觉思维技巧。
你可以使用流程图、图表或图形化的数据来表达你的想法。
3.衍生思维法衍生思维法是从相似的概念或革命性的变化中产生的想法。
它允许你从已有的创意中获得灵感,或者将一个规则应用到一个新的领域中。
例如,思考一下快餐店的创新成功案例,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在相同的思路下,针对不同的市场领域开拓出了新的商机,如夜间供应、谷物和碳水化合物削减等等。
4.关联思维法关联思维法是通过将不同的思想、人或概念相互联系,创造新的想法。
它可以为你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意。
这种技巧尤其在市场营销和广告行业中有很大应用。
例如,有时候,一个好的营销策略来自于一些不相关的零碎思想的组合。
团队思考可以帮助开发这种技巧,因为它能集合各种各样想法的共同点来产生新的想法。
5.推理思维法推理思维法是通过推理、逆向思考等方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创新的思路。
它帮助你跨出传统思维的局限,从不同的角度和质量中发现问题所在。
它常用于研发、产品设计、解决技术和更广泛的商业场景。
总结创新思维是充满活力、激励和交互作用的基本元素之一。
要成为一个更有创造性的思考者,你需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维技巧,并不断地练习。
视觉思维对教学的启示
视觉思维对教学的启示视觉思维,简单来说,就像是给我们的大脑装上了一双敏锐的眼睛,让我们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看待教学这件事儿。
先来说说视觉思维在知识呈现方面的厉害之处吧。
想象一下,我们在教孩子们历史的时候,如果只是干巴巴地讲那些年份、事件和人物,就像给他们看一张没有颜色的黑白画,平淡无奇。
可要是我们运用视觉思维呢?比如说,展示一张精美的历史地图,上面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各个帝国的兴衰范围,用小图标表示重要的战役地点。
这就好比把那些遥远而模糊的历史变成了一部生动的动画电影,孩子们一眼就能看明白各个事件之间的空间关系,就像他们能轻松看懂自己最喜欢的动漫情节一样。
在讲解科学知识的时候也一样。
就拿生物课上的细胞结构来说吧。
如果仅仅是从书本上读那些关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的文字描述,孩子们可能会觉得脑袋里一团乱麻。
但要是给他们看一个细胞结构的3D模型图,甚至是一段细胞内部活动的动画视频,那可就大不一样了。
他们能清楚地看到细胞就像一个小小的工厂,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就像工厂里不同的车间各司其职。
这时候,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就像我们看魔术表演一样,神奇又有趣。
再看看视觉思维在激发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咱们在课堂上,要是总是按照老一套的方式教学,就像每天都吃同样的饭菜,学生们肯定会觉得厌烦。
可如果我们鼓励学生用视觉思维去创造,那就像是打开了一个装满惊喜的魔法盒子。
比如说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们根据一首诗去创作一幅画。
他们得去理解诗中的意境,然后把那些文字转化成画面。
这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自由翱翔。
可能一个孩子把“床前明月光”画成了一个孤独的人坐在古旧的床边,窗外一轮大大的明月洒下清冷的光辉,地面上一片银白。
每个孩子的画都像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一扇窗户,独特而又充满创意。
还有,视觉思维在帮助学生记忆方面也有不可小觑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对于图像的记忆往往比文字更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在哲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观念中 , 视觉思维 概念是不合理的。 首先 , 从传统心理学的观点来看 视觉思维 概念的不合理性。 所谓视觉, 也即视知觉。在传统心理学中 , 一般认为 , 知觉 ( 或感知觉) 是对客观刺激物的 直接反映, 是人的心理过程中低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 ; 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 , 具 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 , 而且具有解题功能 , 它是心理过程中高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 所以 , 在心理学中, 尽管一般都强调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但知觉与思维之间的区别 和界限也是一向分明的。因而知觉和思维一般被看成两种不同的对象来进行研究, 从而区分 出了 知觉心理学 与 思维心理学 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领域。 其次 , 从哲学认识论或方法论上看 视觉思维 概念的不合理性。 在古代西方哲学史上 , 一些先哲, 如赫拉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 , 都曾 通过从不同角度强调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 而同时也肯定了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 联系。但从总体上看 , 在西方哲学史或认识论研究史上 , 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划界仍然是很明 确的。一般认为, 知觉或感知觉属于获取经验知识的感性认识范畴 , 思维则属于理性认识范 畴。前者是主体与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 , 是后者的源泉和基础; 后者则是在前者提供 的感性材料基础上, 在头脑中进行再加工的产物, 故而具有间接性、 概括性和抽象性。 所以 , 在哲学上 , 知觉与思维这两个概念也是不容混淆的。也就是说, 尽管也可以承认两 者间的联系, 但知觉就是知觉 , 而不可能是思维; 反之 , 思维也只能是思维, 而不能把它说成是 知觉。因而必须从方法论原则上将它们加以严格的区分。 例如 , 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之间的长期争论, 从认识论上看, 其主要原因即是 63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
傅世侠
内容提要 作者 认为 , 视觉思维及 其概念是 一个需要深 入研究的问 题。这是因为 , 一方 面 视觉 思维概念与传统哲学或一般心理学 的观念 不符 ; 另一 方面 , 视觉思 维却与 思维的 创造性密 切 关联。本文从对视觉思 维的最初探索 , 视觉 思维概 念的明 确提出和 界定 , 以及视 觉思维 的创造 性 和视 觉思维概念的认识论意义等方面 , 提出问题 , 回顾历史 , 并作了初 步探讨。同时 提出了作 者关 于视觉思维创新功能的具体特征 , 以及深入研究 的角度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 视觉思维 视知觉 视觉意象 创造性思维
1999 年第 2 期 第 36 卷 ( 总 192 期 )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OU RN AL OF PEK ING U NI VERSIT Y ( Humanit 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 2, 1999 General No. 192 Vol. 36
事实上, 在韦特海默以后 , 确有一些心理学家在相关研究中明确应用了视觉思维的概念。 例如, 心理测验研究先驱者之一的塞斯顿 ( L . T hurst one) , 在其 关于发明才能的科学研究 一 文中指出 , 根据其多年心理测验和因素分析研究的结果看, 已知与发明创造相关的七八种区别 很大的因素 , 都与视觉思维有关。 不过, 这些心理学家只是根据实验研究的具体需要使用这 一概念, 而并未对这一概念的含义作出具体阐明。 另一位以创造性思维训练见长的美国心理学家麦金( R. H . McKim) , 则是在接受了阿恩海 姆的理论观点之后, 正式使用视觉思维概念的。并且, 他还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这一概念作出了 其独特的概括和界定。麦金在斯坦福大学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课时 , 原计划对学生进行 设想 构绘 的训练。后来他发现, 所谓 设想构绘 , 实际上既需要看, 又需要想 , 还需要画。也就是 说, 它需要观看 ( vision) 、 想象 ( imag inat ion) 和构绘( composit ion) 三方面能力的有机结合。麦金 认为 , 这三方面的能力, 其实都与视知觉活动有关。所以, 要训练学生的设想构绘能力, 也就是 要训练学生在视知觉过程中掌握好这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或者说 , 就是要训练他们如何有 效地将这三种相关的视觉活动和谐地统一起来。 那么 , 如何将这三种相关的视觉活动统一起来加以表述呢? 这时 , 阿恩海姆的 视觉思维 一著已经出版。而且如麦金本人所说, 正是在阿恩海姆的建议下 , 他便正式采用了 视觉思维 的概念来统一描述观看、 想象和构绘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后来, 麦金便专门出版了关于视觉思 维训练的著作 体验视觉思维 一书。在这部著作中, 麦金实质上也就是用观看、 想象和构绘三 者间的相互作用定义了 视觉思维 概念 , 只不过他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表达出他的这一观点。 例如 , 麦金指出, 视觉思维借助三种视觉意象进行 : 其一是 人们看到的 意象; 其二是 我们用心灵之窗所想象的 ; 其三则是 我们的构绘, 随意画成的东西或绘画作品 。而且 , 虽 然视觉思维可能主要出现在看的前前后后, 或者仅仅出现在想象中, 或者大量出现在使用铅笔 和纸的时候 , 但是有经验的视觉思维者却能灵活地利用所有这三种意象, 他们会发现观看、 想 象和构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 当然 , 麦金对视觉思维概念的这一表述, 恐怕也还不能说就是对视觉思维概念的严格界定 或定义。但在目前看来, 他的这种表述除了含义明确外, 最大特点就是富于操作性。所以 , 它 至少可被看成是关于视觉思维概念的一种操作性定义来使用。
向 好的格式塔 转换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时, 便已很难对知觉( 观看 或 格式塔转换 ) 和思维 ( 发现 或 解题 ) 予以绝对区分了。
二、 关于视觉思维概念界定的问题
1 视觉思维 概念的明确提出。 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和创造性思维问题的研究, 虽然已经初步打开了知觉和思维之间严 格界限的缺口, 但还并没有明确提出 视觉思维 的概念。较早且较详尽研究和阐明这一概念 的, 应数当代美国德裔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 ( Rudolf Arnheim) 。 阿恩海姆正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信奉者和追随者。开始 , 即本世纪三四十年代, 他本侧重于 应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艺术心理学问题。经进一步研究 , 他不仅继承和发展了 韦特海默关于知觉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思想 , 而且从更高的角度或从更一般的意义上, 探究了 视知觉的理性功能。到 50 年代, 他出版了 艺术与视知觉 ( 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 一书。 作为一部艺术心理学著作 , 其中虽然尚未明确使用 视觉思维 概念, 但却已提出了 一切知觉 中都包含着思维 , 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 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 的重要思想。 到 60 年代末, 阿恩海姆关于视觉思维的一些基本思想便已形成 , 并在发表论文基础上出 版了直接标题为 视觉思维 ( Visual T hinking) 的专著。在这部著作中 , 他不仅进一步阐述了 视知觉的理性功能问题, 而且还阐明了 视觉意象 ( visual image) 在一般思维活动、 尤其是创造 性思维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这两方面的思想, 即视知觉具备思维的理性功能 , 以及一切 思维活动、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离不开 视觉意象 的思想 , 可说是阿恩海姆关于 视觉思维 概念所作阐明的最基本的内容。 此外 , 阿恩海姆还提出了需要对 一般性的知觉思维 , 即不仅对视觉思维进行认真研究的 问题。但他也正确地认为 , 在人类认识活动中, 最有效的还是 视觉思维 。 不过, 关于 一般 性知觉思维 的提法 , 对于研讨知觉与思维之间的一般关系问题 , 或许更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 阿恩海姆对视觉思维进行了颇为详尽的研究。而且, 他主要是用大量的知觉实 验和艺术 ( 主要是绘画) 实践的事实 , 以说明上述两个基本观点。从艺术理论研究角度看 , 其严 谨、 理性的科学态度 , 确实难能可贵。但从对 视觉思维 概念的阐释看 , 他似乎一直还未对这 一概念本身给出过明确的定义。如果说也曾有过某种界定的话 , 那就是他说: 所谓视知觉, 也 就是视觉思维。 当然, 在他这样说时并未反过来指明 , 所谓视觉思维也就是视知觉。对此 , 我们或许应该理解为 , 在阿恩海姆看来 , 视觉思维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比起 视知觉 来还是 要深、 广些。但关于这一点, 显然还需要作更进一步的论证。 事实上, 阿恩海姆在该著中, 除了用较多的篇幅论述视知觉的理解能力、 识别能力、 解题能 力等等外, 对 视觉意象 的论述 , 便已不完全局限于视知觉范围。此外 , 他对抽象、 语言、 理论 模型等也都给予了一定关注, 尽管其基点仍然是强调视觉思维乃至视觉意象的重要意义。 总之 , 阿恩海姆对视觉思维虽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阐释, 但却并未使 视觉思维 比 视知 觉 的内蕴更为丰富 , 或者对 视觉思维 概念本身的内涵, 用更为概括的语言明确地表述出来。 这或许与其研究的着眼点或出发点 , 主要还是在艺术领域有关。 2 对视觉思维概念的初步界定。 视觉思维问题的提出 , 一开始就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直接关联, 如上述韦特海默的最初研 究。所以 , 对这一概念的界定 , 很大程度上还将有赖于对创造性思维问题的深入研究。 65
两种不同的哲学派别各自片面地强调了感性认识的作用或理性认识的作用。而由之产生的这 一长期的、 反复的哲学论争, 实际上既是反映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 异, 同时也折射出了知觉与思维这两个基本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 2 知觉心理学、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研究 , 打开了知觉与思维之间严格界限的最初缺口。 应该说, 对知觉与思维之间严格界限最早有所突破的, 是本世纪初期诞生于德国的格式塔 心理学派的研究。 我们知道, 格式塔心理学基本观点的形成 , 除了依赖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基础外, 起初 主要就是根据其创始人韦特海默 ( M. Wert heimer) 关于知觉的研究 , 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 似动现象 ( Phi- phenom enon) 的知觉实验。所谓 似动 , 即当两条直线按适当间隔时间先后 出现时, 人们会把它看成是一条正在移动着的线, 而不是先后出现的两条静止的线。电影艺术 正是利用这一知觉特点的典型例证。韦特海默认为, 这种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的固有特点。 也就是说 , 人在视知觉过程中 , 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 点, 韦特海默即称之为 格式塔 ( gestalt ) 。知觉到的格式塔不可分析还原为原来的各组成部 分, 也即各组成部分不是格式塔, 或格式塔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加合。比如 似动 的还原 就不是 动 , 而只是两条静止的直线。所以, 格式塔的内蕴总是大于它的部分、 决定它的部分 , 而不是相反。 格式塔心理学所强调的这一基本观点, 与对抗当时已盛行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有关。构造 主义心理学源于冯特 ( W. Wundt ) 的元素主义观点。冯特即试图将一切心理现象均分析还原 为一些基本的感觉元素加以研究。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 知觉的也即现象的经验, 就是格式 塔; 格式塔不可能分析还原为基本的感觉元素 , 因而也不是所谓 感觉元素的联合 。基于这一 点并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结构的组织原则 ( 如邻近性、 类 似性、 闭合性、 完形趋向等 ) , 即人在知觉过程中用以组织格式塔的基本规律或法则。可见 , 格 式塔心理学从一开始便已经对知觉研究的固有范围有所突破 , 特别是后来对创造性思维的研 究, 则实质上已经打破知觉与思维之间不可逾越的严格界限。 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主要也是韦特海默的工作。韦特海默认为, 所谓创 造性或产生式思维( product ive t hinking) , 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主体在知觉过程中 , 将 坏的格 式塔 转变成为 好的格式塔 。例如, 当教会了从未学过几何学的孩子求解长方形面积后 , 再 要求他自己去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问题。在反复观看图形过程中 , 他完全有可能 发现 平 行四边形的两端看起来存在着 干扰 ; 进而还有可能 顿悟 到, 只要把左端多余的部分转换成 右端缺少的部分 , 该图形就会成为一个看得顺眼的长方形, 于是问题便一下子得到解决。 韦特海默做了不少类似的教学实验 , 并认为如上述求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发现 过程, 也 就是从 坏的格式塔 向 好的格式塔 转换的过程。他在分析这个 真正的、 创造性的过程 时 , 指出其 运算和步骤 是: 对全局的重新组合 , 重新组织 , 密切吻合等等 ; 发现和继续钻研内在 联系和内在需要的因素; 看到整个图形和看到整个情境之后 , 才采取步骤和明确的运算。 这些步骤和运算的内容、 方向以及应用 , 是来自问题本身的需要。这样的过程不是几个步骤的 总和 , 也不是几个运算的集合 , 而是从情境中发现空隙 , 从结构中发现问题 , 并设法补救, 把坏 的改好, 找到奇妙的内在联系 , 由这些愿望而产生的一条思维线索。 在韦特海默的这一研究中 , 知觉与思维之间的界限实际上已经开始打通。也就是说 , 当他 在强调人们如何通过 观看 而对事物的内在规律性有所 发现 , 或如何通过从 坏的格式塔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