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重心转移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城市重心转移规律
———以北京市为例
摘要: 本文就城市快速发展导致的重心转移这一新问题进行研究, 具体包括重心概念的建立, 重心转移的表现形式及重心转移带给城市规划的重要启示等。
城市是一个小的区域, 在城市内部, 各区发展是不平衡的, 有的区发展的基础好, 发展的速度快, 而有的区发展则相对滞后。所以, 依据城市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规律我们建立城市重心的概念, 并研究城市在动态发展过程中的重心变化, 以期为城市的动态规划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
一、城市重心的界定和确立
由于城市发展不平衡, 故各区的权重有很大的差异。我们以三角型各顶点的物体重量来形象地说明这个问题。如图1 所示。在A、B、C 三点所坠的物体重量不同, O 点的位置也不同, 或者说会产生位移。据此原理, 我们可以给城市重心下这样一个定义: 即不同区权重导致的拉力平衡点。说是一个点, 但这个点实际还是一个区的概念, 但由于它接近城市最发达的区域, 同时又趋近城市重心, 故该区域可以说是最充满活力的地区, 其繁华的程度, 发展的速度, 建设的规模, 开发的强度等都是明显标志。
那么, 城市重心到底怎么确定呢? 现假设城市有m 个区, 我们可首先确立各区的的几何中心。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我们先建立一个直角坐标系, 而后查出各区图形内典型布点的横坐标( x) 和纵坐标( y) , 然后对这些坐标求算术平均值就可以了。公式为:
找到了各区的几何中心就等于确定了m 维图形的各个顶点, 而后我们再确定各区权重。确定城市重心应根据城市产业结构及发展阶段等选取不同的指标。为简化起见, 这里我们选择城市经济指标中综合性最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因子, 然后再依如下公式计算加权中心坐标, 以此点为核心的区域即为城市重心。
在计算重心坐标的基础上, 我们可以以各区面积的平均半径来划圆, 此圆即为城市重心区域( 参见图2) 。
二、城市重心转移的机理及表现
城市重心转移是客观存在的现象, 具体分析, 现在我国70%的大城市都有明显的城市重心转移问题, 如青岛、唐山、贵阳、东营、深圳等其城市重心转移都是很典型的。分析其机理, 城市重心转移的原因主要有:
(一)自然因素导致的城市重心转移
由于地质、气候等原因, 较大的自然灾害可促使城市重心发生转移。这类城市重心转移的典型例子有我国的唐山市。唐山是河北省东部沿海的一座重工业城市, 素有“北方煤都”、“北方瓷都”和“中国近代工业摇篮”的美称, 但1976 年唐山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7.8 级大地震, 顷刻之间, 百年城市化为一片废墟。考虑重建成本, 在重建新唐山的规划中, 市区不得不向西、向北发展, 同时在丰润县城关东面建了一个新区,与原市区及东矿区一起组成一座三足鼎立的新城市。于是作为老市区的路南区便开始衰落了。唐山也就借机实现了城市重心的转移。还有某些城市因洪灾、泥石流、环境严重污染等导致城市重心的位移, 但这种转移不具有普遍性。
(二)老区的改造成本过高导致城市重心转移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各种各样的城市病也随之而来, 但对于已经成形的老城区来说, 对其改造的成本是巨大的。老城区很多建筑和基础设施在没有完成折旧的时候就进行改造甚至拆除, 其巨大的残值就必然要转移到新建设的成本中。同时, 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形成的回波效应导致老城区地价迅速上升,在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老城区用于拆迁补偿的费用在总建设投资中的比重急剧增加。在老城改造中, 拆迁所占的成本可达50~60%甚至更高。北京平安大道改造的20 多亿元中, 只有不到1 亿元是真正用于道路本身的投资, 其余除建设煤气等市政管线外, 大部分用于拆迁补偿。济南中心广场11 亿元投资中, 直接用于拆迁补偿的高达7 亿元。厦门鹭江道改造的2 亿元投资中, 有1.5 亿元左右实际上是用于拆迁的。很显然, 同样的基础设施投资, 在新城和老城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个差异的累积效果在城市宏观层次反映得更明显。浦东建设十年, 基础设施投资约1800 亿元, 所有到过浦东的人, 无不为其壮丽的城市景观所倾倒。而北京的投资远在浦东以上, 仅建国50周年大庆一年的投资就以千亿元计, 可是没有谁感觉到有什么大变化。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但投资效率的差异是主要原因之一。假设北京投资1000 亿元, 有800 亿元是用于拆迁补偿, 200 亿元用于建设; 而浦东投资1000 亿元, 只有200 亿元用于征地, 800 亿元是用于建设, 几年下来, 投资的效果就会高下立判。
(三)城市在某一阶段呈现飞跃式发展也会导致
城市重心的转移人口在城市中既是生产者, 又是消费者。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伴随人口数量的急速上升。因此,城市人口的分布也必然导致大规模住宅小区建设的位移, 这种位移的明显标志就是优势近郊区位的发展。北京市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各区县人口的数量比原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即内城区和远郊区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 而外城区人口
则迅速上升。由表1 我们可以看出, 四个内城区的人口为211.5 万人, 占总人口的15.6%, 比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减少了22.2 万人, 下降了9.5%, 年平均增长率为- 1%, 占总人口的比例下降了6 个百分点。我们再看外城四区的情况。四个外城区人口达638.8万人, 占总人口的47.1%, 也就是说全市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外城区, 这个比重比1990 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提高了10.2 个百分点。外城区人口增加的幅度全市最高, 人口增长了60.2%, 增加了240 万人, 占全市增加人口的87.3%。其中海淀、朝阳两区增加的人口就占全市增加总人口的60%。外城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主要是外地来京人员的大量涌入和内城区人口的外迁造成的。一个城市的重心发生转移, 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城市, 所处的区位不同, 发展阶段不同等等, 其城市重心发生转移的形式也不相同。一般来讲,城市重心转移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具体的表现:
( 1) 中心百货商场的位移。著名历史学家胡如雷在对中西方的城市中心研究中就指出, 从形态上看, 西方的每个城市都是以市场为其中心的。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我国的城市格局也大都在形态上有此变化, 即市场中心的转移带动了城市重心的转移(或者更确切地说, 市场中心的转移反映了城市重心的转移)。具体也就是城市中心百货商场的位移成为城市重心转移的重要表现形态。( 2) 城市交通建设重点的位移。城市交通是城市主要的基础设施, 它在城市经济、社会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交通的发展状况, 是城市活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某区域的经济越发达, 社会活力越大, 其对交通设施的要求也就越高。但是, 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 只有当该地区的经济实力或社会活力达到一定程度时, 或者是政府希望该地区成为城市的新的重心时, 政府才会把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