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专业英文文献翻译:自传体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如何从过去的记忆中得出目前的感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传体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如何从过去的记忆中得出目前的感受

S100242258 梁浩2011级发展与教育

Frederick L. Philippe and Richard Koestner McGill University Serge Lecours, Genevieve Beaulieu-Pelletier,and Katy Bois Universite´ de Montre´al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在消极情绪体验中,自传体记忆网络所起到的作用。两个实验结果发现,自传体记忆及其相关的记忆系统在消极情绪体验中的作用是活跃而明显的。此外,与自我决定理论一致,对能力、自主及人际关系的心理需要的受挫,是自传体记忆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关键环节。研究一揭示,在与损失主题相关的自传体记忆系统中,心理需要的受挫与抑郁情绪正相关,而非其他的消极情绪。研究二以一个预测设计揭示,相对于对待不公的情绪,愤怒相关及内疚相关的自传体记忆网络二者在情景愤怒上的差别更为显著。所有的结果都是在控制神经质(研究一、二)和自我控制(研究二)及效价(研究一)和情绪(研究二)的基础之上,通过测量自传体记忆网络而得出的。这些结果呈现了需要受挫在自传体记忆网络中持续的具有情感意义的表达。

关键词自传体记忆,消极情绪,需要受挫,记忆网络,自我决定理论

尽管记忆与情绪的关系很久以来为研究者所兴趣的论题,但众多研究者主要关心的是——情绪怎样影响情绪。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的研究考察了个体当前的情绪如何影响了情绪一致性记忆(如,Bower & Cohen, 1982; Clore & Parrott, 1991),或者情绪记忆的效果优于中性记忆的方式(Heuer & Reisberg,1990)。反过来看,记忆如何影响情绪,这种视角的探讨没有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查这种视角,即是,自传体记忆在情绪体验中的管理作用。

自传体记忆的管理作用是指用过去的经验去知道当前和未来的想法、情绪和行为(Bluck, Alea, Habermas, & Rubin, 2005)。直到最近才有研究者探查了生活事件记忆如何影响各种适应性结果,包括情绪体验(Pillemer,2003)。记忆影响情绪体验的途径是,个体通过有意地回忆自己的自传体记忆。研究显示,唤醒自传体记忆可以影响个体当前的情绪体验((如,LeDoux, 1992; Schwartz, Weinberger,& Singer, 1981)),同时也影响了情绪体验的强度(如,Philippot,Schaefer, & Herbette, 2003)。研究还表明,回忆自传体记忆会缓冲情绪体验。Josephson,Singer及Salovey (1996)的实证证据表明,人们经常有意地回忆积极的记忆内容以修复消极心境。同时也显示,当相似的情境稍后出现时,回忆自传体记忆扮演着学习者的作用(Wong & Watt, 1991)或社交分享的功能(Alea & Bluck,2003),促进了情绪评估和自我管理。

另一种视角考察情绪体验中对自传体记忆的提取,认为自传体记忆是直接或自动的效应。Pillemer(1998, 2001, 2003)指出,自传体记忆的指导功能在基于对记忆的回忆之外,也可能基于对环境线索和自传体记忆知识二者相似性的联想而自动发生的。确实很可能是,个体在需要的时候搜索自传体记忆以指导行动(Pillemer, 2003)。这种指导功能很可能是自动发生的、在意识之外的。基于这种方式,自传体记忆在情绪体验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它的内容告知人们如何评估周围的环境(Robinson, 1986; Scherer, 2005; Smith & Kirby, 2000)。对自传体记忆的评估加工自动产生了对情绪体验的指导功能,我们的整个研究就基

于这样的假设。

自传体记忆的自动指导功能

我们的基本前提是,自传体记忆是指导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一种重要信息资源(Pillemer, 2003; Robinson, 1992)。自传体记忆在瞬时评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因为它对线索的敏感性(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外在和内在的线索触发了特定的自传体记忆,这种自传体记忆以当时情境、人物或背景的特征的形式来编码(如,相同的位置,与其他个体的形体相似,可估价的环境;如Andersen & Baum, 1994; Mace,2005; Pillemer, 2003)。这一触发机制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个体并不能意识到(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 Roediger, 1990)。被线索激活的自传体记忆随后被更高等级的认知结构所处理,记忆的内容被用于评估提供这一线索的环境((Smith & Kirby, 2000)。Andersen and Baum (1994)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这一过程,即,曾经有人给个体一种消极的情感体验,当个体见到与此人相似的陌生人时也会再次体验到消极情绪。这种被编码的体验与过去的某有特殊意义的个人有关,涌现出来会影响个体当下的评估和情绪反应,因为这两个人之间共有某种相似的特征。这一过程类似于社会认知领域用联想加工来解释内隐态度如何形成(Gawronski & Bodenhausen,2006)。

这一触发过程的直接结果是促进快速和适应性反应,即特定的主题或环境触发特定的依赖于情境的记忆,而不是主题无关或环境无关的记忆(Conway & Pleydell-Pearce,2000; Philippe,Lecours, & Beaulieu-Pelletier, 2009)。因此,被特定主题(如,损失)或情境(如,对待不公)仅仅会引发主题相关的记忆,这种主题相关的记忆反过来可以预测主题相关的结果或特定情境下的结果(如,个体的情境性情绪体验或行为)。因此,记忆是高度依赖情境的。此外,自传体记忆与个体在生活中频繁遭遇的主题事件相关,在随后会被频繁的激活,也会随着时间持续地影响主题相关的结果。

这一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当一个记忆被激活,其他与之关联的记忆也会得到激活,因为激活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扩展开来(Anderson,1984; Bower, 1981; Christianson & Engelberg, 1999)。这样一个记忆网络的形成常常是基于邻近的记忆元素,如相似事件和主题背景(Brown & Schopflocher, 1998; Burt, Kemp, & Conway, 2003; Kemp, Burt,& Malinen, 2009; Robinson, 1992),但同时更是基于情境或事件的共同特征,如相同的地方、人(Andersen & Baum, 1994)、目标、动机(Woike, 2008)或情感(Bower, 1981; Conway, 2003)。由于与主要记忆的联合,主要记忆被激活的同时网络记忆也会被激活,两者都同样作用于评估过程。

自我决定的理论视角

自传体记忆附录了最初事件被体验时的特征,这种方式主要由个体在编码是的目标决定(Conway, 2008;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例如,同样是参加一场体育竞技比赛,甲的首要目标是打败对手,当其失败后便会不可避免的遭受严重的意志受挫,这场竞技比赛便以消极的标签被记忆编码。与之相反,乙参加比赛的目标是重在参与、乐在其中,如此,即使他最后失败了,但他本次比赛也会以积极的标签被编码。因此,个体编码时的工作目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事物体验的分类,而分类将会附录进自传体记忆中去(Conway & Pleydell-Pearce, 2000)。

尽管个体的目标会随着情境而变,但是自我决定理论(Deci & Ryan, 2000)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追求三大心理需要的满足:自主、能力和关系。自主,即行动不受限制且真实。能力,即有效、灵验的感觉。关系,即与其他个体联系在一起,被大家爱,也爱大家。众多研究者强调了这三大心理需要在特定事件、跨地域、跨文化的重要性和基本性(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