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doc

合集下载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发表时间:2019-04-09T14:50:21.0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4期作者:张蕊杨经伟时倩倩张娜娜乔阿龙张磊袁玉[导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今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己占第一位,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1]。

(阜阳市人民医院;安徽阜阳 236001)【摘要】目的:分析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特征,探讨纵隔型肺癌与纵隔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影像学诊断为纵隔型肺癌的CT影像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及肺内改变等影像学表现。

结果:经病理学证实纵隔型肺癌共有16例,误诊4例,其中磷癌11例,小细胞癌2例,腺癌3例。

误诊病例经病理证实为淋巴瘤、胸腺瘤、孤立性纤维瘤;16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大部分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前上纵隔13例,中纵隔4例,下纵隔3例,前中纵隔5例,后纵隔2例;12例呈不规则状,其中8例肿瘤边缘呈分叶状、瘤肺界面毛糙,4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较光整,4例可见典型短毛刺或棘状突起,11例密度不均、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其中6例病灶中央明显液化坏死,9例有邻近胸膜凹陷征。

结论:纵隔型肺癌虽易误诊,但其CT表现仍具有一定特征性,认真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合该病的相关临床特点,可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其病理类型可能与地域有相关性。

【关键词】肺癌纵隔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ripheral Lung Cancer of Mediastinal Type ZHANG RUI YANG JINGWEI SHI QIANQIAN ZHANG NANA QIAO ALONG ZHANG LEI YUAN YUSHA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People's hospotal of Fu Yang, An Hui, China 236001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YUSHAN【Abstract】Object The CT featur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were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and mediastinal tumor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imaging diagnosis and reduce the misdiagnosis. Method The CT images of 20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diagnosed by imagin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imaging findings of the lesions, morphology, edge and pulmonary chang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16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4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including 11 cases of phosphorus cancer, 2 cases of small cell carcinoma and 3 cases of adenocarcinoma. The misdiagnosed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s lymphoma, thymoma,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nd . 16 cases of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were mostly close to mediastinal growth or most of mediastinum, 13 cases were superior mediastinum, 4 mediastinal mediastinum, 3 cases of inferior mediastinum, 5 cases of anterior mediastinum, 2 cases of posterior mediastinum, 12 cases irregular, of which 8 cases of tumor marginal. 4 cases were round or oval, 4 cases were round or oval, 4 cases of typical short hair thorns or spinous protuberances, 11 cases of uneven density, enhanced uneven enhancement, 6 cases of central clear liquefaction necrosis, 9 cases with adjacent pleural indentation.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mediastinal lung cancer is easy to be misdiagnosed, its CT performance is still characteristic. It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disease with serious analysis of its imaging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disease, and its pathological type may be related to the region.Key words: Lung Cancer Mediastinal Type CT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243-0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环境污染导致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当今肺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己占第一位,严重的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健康[1]。

纵隔型肺癌CT诊断与鉴别

纵隔型肺癌CT诊断与鉴别

病史:患者,男,58岁,因咳嗽、咳痰、胸背痛2月入院,吞咽困难。

影像学检查:如图1-6图1 纵膈窗平扫图2 纵膈窗动脉期图3 纵膈窗动脉期图4 纵膈窗静脉期图5 纵膈窗静脉期图6 纵膈窗延迟期基础解剖影像:图7图8图9图7-9所示为正常人纵膈窗增强静脉期轴位,显示纵膈内强化血管影、气管、支气管、食管、胸腺、肋骨、肌肉影,可见主动脉弓(黄色箭头)、上腔静脉(蓝色箭头)、肺动脉主干(绿色箭头)、升主动脉(棕色箭头)、左心室(白色箭头)。

图10图11图12图10-12所示为正常人肺窗轴位,显示双肺支气管、血管、叶间裂胸膜影。

右肺上叶分为前段、尖段、后段,清晰显示支气管分叉走行(蓝色箭头)。

右肺中叶分为内侧段和外侧段,清晰显示支气管分叉走行(黄色箭头)。

双侧斜裂胸膜区分下叶与上中叶,部分层面无肺纹理(棕色箭头)。

诊断及分析:影像描述:胸部CT:胸廓对称,纵膈、气管居中。

后下纵隔可见囊实混合性团块影(蓝色箭头),大小约5.8X4.4cm,边界尚清,中心不规则形囊性,临近胸膜及右侧外侧胸膜局限性结节样增厚(黄色箭头),食管受压向外侧移位(棕色箭头),增强呈中等不均延迟强化,中心囊性区无强化,胸膜结节中等均匀强化。

病灶与临近纵膈组织分界欠清。

影像诊断:后下纵膈囊实混合性占位病变,病变与周围纵膈结构分界欠清,考虑纵膈型肺癌可能。

分析思路:从临床病史、年龄、部位、大小、形态、增强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1、临床病史和年龄:老年男性,提示恶性肿瘤可能,炎症不除外。

年轻人提示炎症及结核。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提示炎症。

临床病史高热提示炎症,低热、盗汗提示肺结核。

咳血提示恶性肿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本例提示吞咽困难,需要注意食管及周围病变病变可能。

2、部位及大小:周围型肺癌位于肺周边。

中心型肺癌位于段以上。

肺结核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

肺脓肿无特殊。

本例病变累及后下纵膈,食管整体管壁未见增厚,密度均匀,整体受压移位,考虑非食管来源。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作者简 介:张淑琴 (1969一 ),女 ,山西运城人 ,1993年毕 业于长治
医 学 院 ,主 治 医 师 。
纵 隔 型肺 癌 的 影 像 学 诊 断 和 鉴 别
苏建文 ,乔 英 ,周海龙 ,李健 丁
(1.乌兰察布 市第二人 民医院 ,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2.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摘 要]目的 :研 究纵 隔型肺癌 的影像 学表现 。方 法:回顾 性分析 17例 经手术病理证 实的纵隔型肺 癌的 x线和 CT资料 。结果:17例 中手术证 实中央型肺癌 6例 ,周 围型肺癌 9例 ,隐匿型肺癌 2例 。病 理类型鳞癌 7例 ,腺 癌 4例 , 小细胞癌 6例 。17例 均有呼吸道 症状。单侧 ,外缘分 叶、毛刺 ,与纵 隔锐 角相 交 ,内缘 脂肪线影 ,支气管以及肺 内继发 性改 变,淋 巴结肿 大以中纵 隔和肺 门多见 ,是纵 隔型肺癌 多见 的影像表现 。结论 :纵 隔型肺 癌有 一定 的特 点,CT在鉴 别 中更有价值。
维普资讯
20o7年 4月第 l4卷 第 l2期 (旬 刊 ) JPMT,April.2007,Vo1.14,No.12(Issued Every Ten Da
· 1539 ·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 ,近端 与盲肠相 连 ,远 端 为盲端 ,因其 系膜短于 阑尾本身致使 阑尾呈袢状或半 圆弧形 。因其位 置深 且多变 ,加 之肠 气干扰 ,正常时极少能显示 。当阑尾发生炎症 时,其声像 图表现主要与病 变 的严 重程度 有关 。单 纯性 阑尾 炎 ,阑尾仅表现为轻度肿胀 ,腔 内有少量 渗 出液 ,早 期时声 像 图不典型 ,易于漏诊 ,所 以检 出率较 低 ,本组 仅 为 87.0% ;急 性化脓性 阑尾炎 时,阑尾 肿胀 粗大 ,或是 膨胀 如囊 ,长轴呈 蚯 蚓状或手指状 ,甚至呈 腊肠 样 ,且 局部肠 壁增厚 ,病变 的 阑尾 内部 回声不均 ,超 声纵断扫查 可显示 阑尾呈 不可压 缩 的盲 管 状结构 ,内径为 7 mm一11 mm,横切 时呈 靶环 征或 同心 圆征 , 呼吸时,阑尾随盲肠 上下移 动 ,从 腰大肌 表面滑 过 ;坏疽性 阑 尾炎 ,阑尾 管壁 坏死 或部分坏死 ,声像 图上 出现不规则低 回声 区。内膜高的黏膜与黏膜下层的强 回声局域性连续 中断 或回 声失落 ,提示穿孔可能 ,右下腹往 往显示不 均质包 块 回声 ;阑 尾周 围脓肿形成时 ,阑尾周 围炎症 与大网膜及 肠袢 粘连形成 炎性肿块 ,已难 以看 到阑尾的正常形 态 ,内部为不均匀杂乱 的 低 回声 ,呼吸时活动性 消失 ,有时 腔 内还 可见气体 回声 ,或是 可见盆腔脓肿 。本 组其 中 1例 患者脓 肿上 延续 至 右 肾下极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体层摄影术;诊断
The 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is of pulmonary cancinoma of mediastinal type YE Yong—qing,WU Bin Departement of Pulmo— nary Medicine.Te People’S Hospital of Lu an,Luan,Anhui 237005,China
呼吸道局部症状对纵隔型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当癌细胞转移到纵隔淋巴结至淋巴结肿大或者肿瘤自身 肿大时,可出现一些邻近器官的压迫症状,部分患者这种压迫 症状可较为突出。本组病例均有呼吸系症状,5例出现纵隔 组织器官压迫症状,支持本病的这一临床特点,而纵隔肿瘤早 期多无呼吸道症状,当其生长明显增大时才会出现压迫邻近 器官的症状。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为主,少数 显示鳞癌为主,本组资料较少,两者例数相差不大。
【Key words】pulmonary cancinoma of mediastinal type;tomography;diagnosis
纵隔型肺癌是原发于肺内并且靠近纵隔面生长的一种特 殊类型的肺癌,表现为纵隔旁肿块或类似肿块。影像上与纵 隔占位性病变十分相似,易误诊为纵隔肿瘤。为提高对本病 的认识,本文对我院1998年~2008年有完整资料的纵隔型 肺癌1 1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图1 CT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向右侧移位,平扫显示肿瘤位于纵 隔胸膜下。与软组织密度相似。边界较清.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
讨论 纵隔型肺癌曾被认为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癌
万方数据
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4月 第14卷第4期
489
大细胞肺癌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纵隔型肺癌的X线特点及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X线特点及诊断
[] C v r z f 3 h e t o G,B n o t o n t e B,C a f e t . A t c n e h n f r B n i ac r c eo h r p r vn ino o c h m t e a y p e e t o f t xi ny【] r s e , J .P e M d s
酶在正常组织中的含量远远高于肿瘤组织; . 3正常组织中的中 性环境 比肿瘤组织中的偏酸性环境更利于氨磷汀 向 VR 16 V . 05 -
转 化 ;使 得 有活 性 的 WR. 0 5在 正 常组 织 中 的 含 量 远 高 于肿 16
[] 高红军,胡小 电, 4 4 杨武威,等.顺铂为主联合化疗 中氨磷 汀对 肾脏的保护作用 [] J.中国新 药学杂志 , 04 ( : 2 0 ,3 4)
Sபைடு நூலகம்u y J . n ia c r e , 0 0 2 ( 0 : 9 9 4 0 . t d 【】 A t c n e s 2 0 , 0 5 c) 3 9 — 0 3 R
[]孙燕 周 际昌( 2 ( 临床肿瘤 内科手册 [] 人民卫生 出版社 , M,
北 京 , 2 0 : 32 3 3 0 3 3 — 3
2 -2 O 2

瘤组织 , 从而在多种化疗药物方案中, 在不影响化疗疗效 的缺 铁性发挥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保 护作用[】 3。
既 往 文 献表 明 ,氨 磷 汀 可 发 挥 肾 功 [,5、肝 功 [] 脏 4 ] 6、心 [] 髓 [】 方 面 的保 护 作 用 ,通 过 减 轻 副 反 应 提 高 化 疗 耐 7、骨 8等 受 性 ,而 并 不 影 响化 疗 疗 效 。 本 试 验 应 用 在 胃癌 肝 转移 患 者 的化 疗 过 程使 用氨 磷 汀 , 并 观 察 肝 脏 功 能 变 化 情 况 ,其 中有 7 . (92 ) 的患 者 肝 功 92 % 1/4 保持稳定 , 与对 照 组 相 比有 显著 差异 。 明氨磷 汀 发挥 了肝 功 表

纵隔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锁骨上淋 巴结转移多见 。
作者单位 : 1 2 4 0 1 0 盘锦市 中心 医院影像科
先想到上诉表象 , 其次根据患者个 人情况综 合分析 。常需鉴 别 的疾病 为胸腺瘤 和纵 隔淋 巴瘤 、 胸 骨后 甲状 腺、 纵 隔淋 巴 ’ 结结核 、 纵隔生殖细胞瘤等 。上诉病 变不易鉴别 时往 往需要 进行活检 。
1 资 料 与方 法
癌形成 的肿物位于纵 隔旁 , 酷似纵 隔肿瘤而得 名 。其形成 机 制一般认为有 以下几 点 J : 中央 型肺癌 合并肺 不 张 , 紧贴 纵 隔, 并完全包裹 肿大 的淋 巴结 和肺 门肿 块 ; 纵 隔胸膜 下 的肺
癌向纵隔和肺 内扩展 ; 从较大支气管起 源的 中央 型肺癌 向纵 隔进展 ; 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 , 较早 即有 纵隔淋 巴结融合 、 转移 , 病 灶观察不 到。多数 学者认 为 , 纵 隔型肺 癌 以小 细胞 癌多见 , 少部 分为鳞癌 。
邻近组织 的情况 和转移 征象 非常清楚 , 有时可见 一支 或多支
迂 曲、 增粗的血管 。
扫描 , 非离子造影剂 肘 静脉 注射 , 速率 2 . 5~ 3 . 0 m l / s , 延 时
6 0~9 0 S 。
因C T的普遍应用 , 中央型纵 隔肺癌 的鉴 别变得 较 为容 易, 而隐匿型和周 围型纵隔肺癌鉴别 仍有 困难 。鉴别 时应首
影像 学检查对 于纵隔型
的纵 隔型肺癌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结果 l 4例 患者中 1 O例 为 中心型肺 癌 , 4例为周 围型 肺癌 , 病灶位于左 肺门 6例 , 右肺上叶 2例 , 左肺上 叶 2例 , 左肺 门 4例。结论
肺癌 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体会
a c rt ig o i.M e l d Th l ia ,X-a n T d t f1 a in s wi u m0 a y c n e fme i i a y e we e allz d c u 8e da n s8 to s l e ci c l n ry a d C a a 0 1 p t t 【 p l n r a c ro d 鹊t l tp r I y e e h n a
2 c s swe e a c mp I e t 1 u a mJin. 0 T ms u r r o a e o t es b lu o d a t a l i e b s I r a e r c o al d w. p e r l i h e s0 n C m ,t mo swe e l c fd t h u p e m fme isi lwih w d a e a l i- n d rg lr e u 8 n.AU 0 e t mo s d mo s rt d s b 0 e,s n u ,b o d v se f h u r e n tae u l b t e ts lo e sl muse n y h d n c a i f d a t a mp o e tra d l mp a e e tss 0 me is i l y h n d .Af n l -
t ra mi iⅡain 0 0 t t me i e d n s t fc n ms d a,a l0 h u r r n a c d u e u U . 0 l f t e t mo s we e e h n e n q a y C伽 dl i ns Co b n d wih ci i a y t ms a d l0 S n i e t l c l mp o n n
r } u pr ugaI 2 ce1f“p ru gr p cvl.A fh u osdm伽s a d dr e i t a adtet ce a uhd il p e n r h e pe n e e gc l d f l e y n0 £etm r e t t e da i l n ahaw s se , re m sn h r p

纵隔型肺癌的X线特点及诊断分析

纵隔型肺癌的X线特点及诊断分析

6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 .27CH I NA FOR EI G N M EDI CAL TREATM ENT影像与检验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特殊类型,影像上与纵隔占位性病变十分相似,临床诊断准确率并不高,极易误诊为纵隔肿瘤。

因此提高该病X 线特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对减少误诊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均为我院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29~76岁,平均50.2岁;病史2~4月;患者早期均有咳嗽、咳痰等症状,之后逐渐出现继发感染、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其中出现血痰或咯血15例,胸闷或胸痛9例,气急13例,声嘶7例,呼吸困难6例,吞咽困难2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9例,副癌综合征4例,H or ne r 综合征2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4例。

均有病理诊断确诊。

1.2仪器及方法仪器采用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0m A X 线机和日本株氏会社岛津制作所生产1000m A 高频X 线机。

所有患者均摄胸部后前立位片,其中29例加摄胸部侧位片,把X 线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研究分析。

2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和病理证实中央型肺癌18例,周围型肺癌12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9例,小细胞癌10例;发病部位:右肺上叶14例,右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6例,左肺下叶6例。

中央型肺癌表现为纵隔影增宽,肺门增大或肺门区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影。

对于右上叶病变,在气管前后可见双线影与增大的肺门或肿块相连,呈带状或漏斗状,完全不张的肺叶包裹着肺门及纵隔内肿块,紧贴于纵隔上,同侧其他肺叶代偿性肺气肿;间接征象主要表现局部肋间隙变窄、气管移位、代偿性肺气肿、患侧膈肌升高、胸腔积液等征象。

周围型肺癌表现为病灶内缘紧贴于纵隔,呈粘连或融合,甚至与纵隔胸膜黏连,外缘常较毛糙,常呈浅分叶状,部分可见浅分叶征,远端可有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

纵隔型肺癌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纵隔型肺癌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

纵隔型肺癌CT及MRI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关于纵膈型肺癌疾病采取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

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型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于两种不同检查措施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总结。

结果:76例病人中属于周围型肺癌病人25例,属于中央型肺癌病人51例;根据病理类型对76例病人进行划分包含鳞癌病人50例,属于腺癌病人10例,属于小细胞癌病人16例;依照发病位置的不同发现76例病人中病变部位处在右肺下叶20例,处于左肺上叶病人20例,处于右肺上叶病人25例,处于左肺下叶病人11例;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发现,CT检查可以显示不规则肿块边缘,表现为毛刺状,纵膈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接受MRI检查所获结果全部包含CT结果,发现肿块对病人的胸椎、胸壁以及胸膜造成侵入,两种检查措施的灵敏度全部为100%,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中为纵膈型肺癌病人提供CT和MRI检查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措施存在非常高的灵敏度。

【关键词】纵膈型肺癌;CT检查;MRI检查;诊断价值现在纵膈型肺癌属于一类临床中比较少见的肺部肿瘤疾病,倘若发病肺部肿瘤会导致病人的支气管遭受阻碍,造成肺上叶出现完全不张状态,纵膈表面出现病变,引发病人纵膈肿瘤,所以纵膈型肺癌疾病的好发部位处于病人肺内,同时纵膈旁肿块和纵膈肿块两者的影像表现比较类似,因此在临床对纵膈型肺癌疾病进行检查期间,通常能够将其误诊成为纵膈肿瘤,使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受到延误,并且还会使病人的预后质量获得明显的下降,提高医院纠纷的几率,因此选择怎样快捷、有效并且安全的检查措施,帮助提高纵膈型肺癌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一直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型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76例病人中男49例,女27例,年龄在41-82岁,平均60.11±3.29岁,病人的临床表现症状包含血丝痰60例,胸痛59例,发热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10例;76例病人全部符合疾病的临床诊断,病人的临床资料全部完整,全部排除伴随其他急性病症,伴随重度沟通障碍的人群。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讲课文档

纵隔肿瘤影像诊断讲课文档
肿瘤逐渐长大,压迫或侵及邻近器官、 组织,可出现压迫症状。
现在九页,总共九十页。
纵隔肿瘤常见临床表现
气管压迫症状:干咳、气促、紫绀等。 食管压迫症状:吞咽困难 腔静脉压迫症状:脸颈胸部浮肿、静脉
怒张。 肺静脉压迫症状:气急、咯血、肺淤血、
右心增大和胸腔积液等。 心脏、神经压迫症状。 胸骨后不适和隐痛为常见症状。
现在四十五页,总共九十页。
三个大小不等的圆形脂肪密度影
现在四十六页,总共九十页。
现在四十七页,总共九十页。
中纵隔肿瘤
现在四十八页,总共九十页。
恶性淋巴瘤
Malignant Lymphoma
淋巴瘤是全身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淋 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
现在四十九页,总共九十页。
病理与临床
恶性淋巴瘤为发生在淋巴结的全身性恶 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无显 著差别。纵隔淋巴瘤通常累及气管旁及 两侧肺门的多数淋巴结,生长迅速,融 合成块,亦可侵犯肺、胸膜及心脏,甚 至骨髓。病理上包括霍奇金病及非霍奇 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浅表淋巴 结肿大。纵隔内大的淋巴结可压迫气管 产生呼吸困难以及其它纵隔压迫症状。
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 等占据的范围。
现在五页,总共九十页。
纵隔分区示意图
现在六页,总共九十页。
现在七页,总共九十页。
纵隔肿瘤
纵隔原发性肿瘤:指原发肿瘤来源于纵 隔内组织和器官。
纵隔转移性肿瘤:
现在八页,总共九十页。
临床症状
纵隔肿瘤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胸 骨后不适感及隐痛。
常见纵隔原发性肿瘤
前纵隔:胸内甲状腺肿 胸腺瘤、畸胎瘤 中纵隔:淋巴瘤、支气管囊肿、心包囊肿 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现在十五页,总共九十页。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课件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临床表现 • 临床症状
• 发热和浅表淋巴结肿大 • 纵隔脏器受压症状如呼吸困难 • 临床上表现有病程短、发展快和症状重的特点。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 1.X线表现: ①纵隔向两侧增宽 ②肿瘤边缘清楚、呈波浪状或呈分叶状。 ③肿瘤常致气管受压、变窄。 ④侧位上,气管透过度下降 ⑤通常无钙化,但何杰金氏病放射治疗后可出现钙化。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MR
• 前上纵隔气管前或气管旁,少数位 于气管后,软组织肿块,与甲状腺 相连。 • 胸骨后类圆形肿块。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定性诊断
• X线一般不能明确定性,但边缘光滑显示壳状钙化 的甲状腺肿块一般为腺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CT
• 气管周围软组织肿块, 密度高而不均,伴钙化和 囊变。显著强化,持续时间较长。边缘光滑锐 利或与甲状腺相连提示为甲状腺瘤或结节性甲 状腺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内甲状腺肿
Intrathoracic goiter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胸 骨 后 甲 状 腺 肿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诊断要点
• 定位诊断 1 X线:PA,前上纵隔半圆形肿块,宽基底与纵隔相连。游离
缘光滑锐利,上缘模糊。L,上缘连至胸腔入口或直接显示与颈 部肿块相连。透视下随吞咽活动。
生殖细胞瘤 —迷走脱落的胚胎生殖细胞
成熟型畸胎瘤 • 畸胎瘤 不成熟型畸胎瘤
畸胎瘤恶变(癌、肉瘤) • 精原细胞瘤 • 胚胎性癌 • 绒毛膜上皮癌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成熟型畸胎瘤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1)单囊性 (2)多囊性
纵膈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纵隔肿瘤及其它)课件

肺与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纵隔肿瘤及其它)课件

3、畸胎瘤(teratoma)
❖先天性肿瘤,来自原始胚胎组织的残留物,随心脏大血管下降而入 纵隔。 ❖病理上分囊性(皮样囊肿)与实性;前者多为良性,含中外两个胚 层衍生物(毛发及皮脂物),后者可为良性或恶性,含内中外三个胚 层衍生物,如脂肪、毛发、牙齿、骨骼、腺体、呼吸及胃肠道组织。 ❖较小无症状;较大压迫症状;支气管瘘时可出现咳嗽、咯血、咳出 毛发、钙化物。 ❖颈部体表形成瘘管,可溢出脂类物质及毛发。 ❖胸腔积液、肺性骨关节病,恶性者可转移。
CT:纵隔淋巴结肿大,大部分融合成 团,增强扫描轻度均匀强化
平片:双侧上纵隔影增宽,边缘略呈分叶状。 CT:两侧前中纵隔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增强扫描轻度强化。
淋巴瘤
淋巴瘤
平片:左中上纵隔影增宽, 边缘呈分叶状。侧位肿块 位于前中上纵隔。 CT:左侧前中上纵隔肿块, 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轻度
强化。
中上纵隔囊性肿块,邻近气管受压
支气管囊肿
中纵隔气管旁肿物,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支气管囊肿
5、淋巴瘤(lymphoma)
❖HD、NHD,以HD多见,与颈部及全身 淋巴结病变同时发生,或先于其它部 位淋巴结病变
❖平片纵隔增宽,双侧突出,边缘清楚, 分叶状
❖CT示前纵隔、气管旁、气管与支气 管组和隆突下淋巴结中大常见,可融 合或分散存在
胸腺瘤
左前中纵隔肿块,边界清楚,CT增 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胸腺瘤
(有囊变)
左前上纵隔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呈不均 匀强化,内见低密度囊变区。
男性,30岁,有重症肌无力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 (钙化)
前纵隔肿瘤
胸腺瘤 (囊变)
侵袭性胸腺瘤
左前纵隔肿块(↑),边界 不清楚,侵犯心包及胸膜, 心包积液及双侧胸腔积液; CT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强化

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完整版)

纵隔常见疾病影像学表现(完整版)
X线可见纵隔增宽,边缘模糊; CT可见淋巴结肿大,部分融合, 增强后强化不明显。
纵隔炎性疾病的并发症
胸膜腔积液
X线可见胸膜腔积液征象; CT可见胸膜腔积液的部位 和量。
支气管阻塞
X线可见支气管阻塞征象; CT可见支气管阻塞的部位 和程度。
食管受压
X线可见食管受压征象; CT可见食管受压的部位和 程度。
CT检查
能更清晰地显示气肿的范围和程度, 以及是否存在气胸。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结合症状、体征和影像学表现,可诊 断为纵隔气肿。
鉴别诊断
需与纵隔肿瘤、胸膜炎等疾病相鉴别 ,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
04 纵隔血管性疾病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纵隔内的一种常见病变,通常在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异常的血管团块或血管扩 张。这些病变可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或压迫周围组织,引发相应的症状。
血管瘤
血管瘤
纵隔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成。影像学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诊断方法
血管瘤的诊断同样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和MRI等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有助于 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
治疗方式
血管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大小和位置。对于较小的血管瘤,可能无需特殊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 影像学检查以监测肿瘤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瘤或症状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诊断方法
血管畸形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和MRI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 显示血管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式
血管畸形的治疗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对于较小的血管畸形,可能无需特殊 治疗,但需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监测病变的发展。对于较大的血管畸形或症状明显的 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白民学,杨文杰,王向东,李彤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总医院 郑州市 450052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提高对纵隔型肺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临床、X线及CT资料,着重分析肿块的位置、大小、边缘特征、肺内改变以及与纵隔的关系。

结果 36例纵隔型肺癌的肿块紧贴纵隔生长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中27例位于上纵隔,6例位于中纵隔,3例位于前、中纵隔边缘。

临近支气管常有狭窄或闭塞。

23例短毛刺,31例分叶, 14例原发癌肿与肺门及纵隔肿大淋巴结融合成块。

病理类型鳞癌22例,小细胞癌9例,腺癌3例,大细胞癌2例。

属于中央型肺癌19例,周围型肺癌24例,隐匿型肺癌3例。

结论 纵隔型肺癌生长与纵隔关系密切相关,但大多仍具有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

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关键词 肺癌;纵隔肿瘤;X-ray;计算机体层摄影 中图分类号:R730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3422(2009)022*******I magi n g D i a gnosis of M edi a sti n al Type Pul m onary Canci n o maBA I M inxue,YAN G W enjie,WAN G X iangdong,et alD epart m ent of R ad iology,The Hospita l of the Great w all A lum in iumCo m pany,Zhengzhou450041,ChinaABSTRACT O bjecti ve T o study the i m aging appearances in pul m onary cancer of mediastinal ty pe.M ethods The clinic,the X ray and CT data(anat om ic site,size,margin of the tu mor,the posi2 ti on relati on bet w een tu mor and mediastinu m)of36patients with pul m onary cancer of mediastinal type p r oved by pathol ogy were analyzed retr os pectively.Results The maj ority of36tu mors manifested as eli p tical,and27l ocated in superi or mediastinu m,6in mediu m mediastinu m,3in the borderline be2 t w een the anteri or medistinu m and the mediu m medistinu m.These tu mors often resulted in stenosis or obstructi on of the br onchus.On i m age sho wed s p iculati on in23cases,subl obe in31cases.And the bulk co mposed of tu mor and enlarged ly mphaden of hilar and mediastinu m in14cases.The pathol ogy ty pe were of squa mous cell carcino ma(22caces),s mall cell carcinoma(9cases),adenocarcinoma(3 cases),big cell carcino ma(2caces).I n36cases,there were19cases of central type lung cancer,24 cases of peri pheral lung cancer,3cases of hiding lung cancer.Conclusi on The gr owth of this type of lung cancer was usually corres pond t o the mediastinu m,but it sho wed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 and i m a2 ging of the lung cancer.CT has more value in differentiating with other disease at mediastinu m.KE Y WO R D S Lung Cancer;Mediastinu m;X-ray;Computed To mography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影像上与纵隔关系密切,与纵隔占位病变十分相似,临床上有些也不典型,容易误诊为纵隔肿瘤,但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

肺与纵隔影像诊断1打印

胸膜炎
胸膜炎
胸膜炎是指胸膜腔内发生的炎症,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胸腔积液、胸膜增厚 等异常表现。
诊断方法
胸膜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X光和CT等。
治疗方案
胸膜炎的治疗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同时采取抗炎、止痛等措施缓解症状。
04
肺与纵隔疾病的鉴别诊 断
肺结核
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通过X 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空洞、钙化等异常 表现。
诊断方法
肺结核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 查,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光和CT等。
治疗方案
肺结核的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的 治疗原则,常用的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等。
肺的位置
肺的形态
肺的外形呈半圆锥形,分为左肺和右 肺两部分,左肺呈斜裂状分为上、下 两个肺叶,右肺则分为上、中、下三 个肺叶。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覆盖于心 之上,通过胸膜与胸壁和肋骨相连。
纵隔的解剖结构
纵隔的分区
纵隔分为前、中、后三个区域, 前纵隔包括胸腺、心包等结构, 中纵隔包括心脏、大血管等结构, 后纵隔包括食管、胸椎等结构。
纵隔的边界
纵隔上壁为胸膜顶和上纵隔,下 壁为膈肌和下纵隔,两侧壁为胸
廓侧壁和肋骨。
纵隔的形态
纵隔的形态因年龄、性别和个体 差异而异,成年男性较窄而长,
女性较宽而短。
肺与纵隔的相互关系
位置关系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位于两肺之间,两者相互毗邻,相互影 响。
功能关系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责气体交换和氧气供应,而纵 隔内有心脏、大血管等重要器官,负责血液循环和营养物质 的运输,两者在人体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2.1.2 CT表现平扫17例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间无肺组织,其中7例可见与纵隔间有脂肪影存在,10例无脂肪且横跨纵隔内外;肺窗边缘光
滑4例,毛刺6例,毛糙5例,分叶2例。

3例可见支气狭窄或截断并伴体积明显减小的上叶肺组织,15例可见伴发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气管旁,9例融合成团块状。

肿块包绕肺动脉4例,包绕上腔静脉1例。

增强后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强化。

1例见右肩胛骨溶骨性转移。

2.2手术和病理位于纵隔旁右上肺 7例,左上肺4例,4例位于右肺门,2例位于左肺门。

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 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性肺癌2例。

病理类型:鳞癌 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

3讨论
3.1形成机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
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

综合文献】1〜3],其形成机制有
以下几点: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同时向肺内和纵隔发展;从大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的支气管发生的肺癌;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
使纵隔增宽,而病灶观察不到。

本组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均符合以上机制解释。


据以上机制,其影像学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

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癌多见,少数显示鳞癌为主,本组资料鳞癌和小细胞癌例数相差不大。

3.2临床表现有人认为早期呼吸道症状对诊断纵隔型肺癌有着重要意义] 4],对早
期临床症状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的误诊因素。

纵隔型肺癌与普通肺癌一样,好发于40岁以上
的男性,早期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干咳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

当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出现一些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少数出现异位内分泌症状,而纵隔肿瘤早期多无呼吸道症状异位内分泌症状更为少见。

本组资料均有呼吸道症状,尤以早期刺激性干咳最为多见。

3.3影像学表现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纵隔旁肿块,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状或光滑。

其他可见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升高等间接征象。

由于癌肿压迫侵犯肺供血减少,致局部肺纹理稀疏,而纵隔肿瘤一般无此表现。

侧位位于中、前纵隔多见,常见主动脉窗消失。

中央型纵隔型肺癌致纵隔增宽,同样也有中央型肺癌的一般 X线表现。

胸膜下周围
型纵隔型肺癌所引起的纵隔增宽,与邻近纵隔缘常成锐角,钝角时X线定位较为困难。


匿型肺癌仅表现为纵隔增宽而看不到原发灶,诊断更为困难。

本组资料与上述表现相符, 2 例隐匿型肺癌术前全部误诊为纵隔肿瘤。

CT检查较X线具有明显优势,可清楚显示肿块的
特征,内缘与纵隔无界线或间隔以纵隔脂肪影,外缘表现多变;多与纵隔呈锐角相交,基底部往往小于肿块的最大径线;可见受累支气管改变及管腔内外的软组织块影;肿瘤侵及邻近
结构情况、转移征象常显示清楚,增强后肿块强化一般强化无特征性改变,有时可显示一支
或数支增粗、迂曲之血管或受侵情况。

外缘毛糙、分叶,内缘与纵隔间脂肪线影、锐角相交, 支气管改变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转移征象,均提示病变的肺内起源性质。

本组资料上述定位征象可以有确切显示。

3.4鉴别诊断由于CT的应用,中央型纵隔型肺癌的鉴别变得相对容易,而周围型、隐匿型纵隔型肺癌,鉴别尚有一定困难。

首先要考虑到上述定位征象,其次是各具体病变不
同特点。

纵隔淋巴瘤、胸腺瘤是主要的鉴别病变。

本组3例类似淋巴瘤,但淋巴瘤多为双侧,
有融合包绕大血管的趋势,前纵隔组、气管旁组及内乳组淋巴结最易受累,而肺癌转移前纵隔组不常累及,内乳组受累罕见。

有 2例类似胸腺瘤,胸腺瘤主要位于前纵隔,有时可见钙化灶,少有血行或淋巴转移征象,临床上常伴有重症肌无力症状。

其他需鉴别的病变有食道癌、胸骨后甲状腺、纵隔生殖细胞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等。

食管癌病变均在其壁本身,纵隔型肺癌往往与食道壁残存一定的脂肪界线,吞钡造影二者不同。

胸骨后甲状腺肿与颈部甲状
腺相连,密度与甲状腺相似或见增生、腺瘤等表现,增强后明显强化。

纵隔生殖细胞瘤也常发生前纵隔,畸胎瘤可以显示脂肪和骨骼成分,其他肿瘤发病年龄多较轻。

纵隔淋巴结结核
多发、较小、钙化,常有肺内结核征象、病史。

上述病变不易鉴别时,确诊往往需要借助于病理活检。

【参考文献】
:1]邹玉坚,郑晓林,肖利华,等•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 16(2): 182 184.
:2]冷永新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J] .上海铁道大学学报,2000,21(32):45二47.
:3]章必成杜光祖,孙志强,等.纵隔型肺癌的诊断(附27例分析)[J].医师进修杂
志,2004,27(2):16 17.
:4]陈信坚,刘忠,孙志强•易误诊的胸膜下纵隔型肺癌影像表现] J].中国误诊学杂
志,2002,2(10):1458 14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