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归纳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36a2a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9e.png)
自考04729《大学语文》重点笔记自考《大学语文》课程重点笔记第一课:《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
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自考《大学语文》重点难点100点
![自考《大学语文》重点难点100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6797299ec3d5bbfc0a7454.png)
《大学语文》一、《寡人之于国也》★★★1.孟轲,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的论辩方法,以比喻说理,运用排偶句。
4.《孟子》共7篇,认为是孟子与学生共同编著【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注释】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凶:发生灾难。
加:更。
曳:拖着。
兵:兵器。
走:跑,这里指逃跑。
直:仅,只。
是:此,这。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数(cù):细密。
罟(gǔ):网。
胜: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衣:yì穿彘(zhì):猪谨:谨慎从事庠(xíang)序:乡学名称申:重复悌:友爱兄弟颁:通“斑”然:这样不王者:不以仁政统治天下检:约束涂:通“途”莩(pǐao):饿死的人罪:归罪于岁:一年的农事收成斯:这样中心论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思想主题: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
自学考试04729 大学语文 常考重点
![自学考试04729 大学语文 常考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7fdb46f6fab069dc502201c4.png)
自学考试04729 大学语文52课常考重点语文1-5课议论文古文知识点语文6-10课议论文现代文知识点语文11-19课记叙文知识点语文20-27课现代记叙文知识点语文28-35课古诗知识点诗词的知识点1、“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比喻,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两者不一定有关系),兴也可理解为抛砖引玉。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3、类比: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
用这种推理方法推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是否正确还有待实践证明4、白描手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语文36-40课宋词知识点全词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
上片借暮春景物抒情,借美人的伤春惜春留春怨春表达对抗金复国的满怀热望和深沉惋惜;下片借典故抒情,暗示华年虚掷、抱负成空的苦闷激愤。
全词抒情委婉沉郁。
本篇在总体上具有象征意义。
以残春景象象征南宋局势风雨飘摇;以美人之失宠见妒、伤春怀怨比况作者的遭际、心境。
外在形象与深层寓意若即若离,寄托深远。
上片中心意象是“春又归去”,下片中心意象是“佳期又误”。
全文包含的情感:报国无门的悲愤;妥协政策的怨恨;国势危殆的忧愁;奸臣当道的怒斥;时机错失的惋惜南宋国运衰微的景色斜阳落红飞絮诗词的知识点1、“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比喻,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件事物(两者不一定有关系),兴也可理解为抛砖引玉。
2、象征: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3、类比: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有可能相似。
自考大专语文知识点总结(一)
![自考大专语文知识点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4e97182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e6.png)
自考大专语文知识点总结(一)自考大专语文知识点总结前言自考大专语文考试是考生获得大专学历的重要考试之一,掌握语文知识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自考大专语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正文1. 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基本功:字词、句读、文本的理解与解译等。
•文言文常见句式:比喻、疑问、反问、排比、对偶、夸张等。
•文言文修辞手法:夸张、对偶、比喻、排比等。
•文言文中的虚词:的、地、得、之等。
•文言文阅读技巧:理解、解译文言文的关键信息。
2. 现代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技巧:理解、解译现代文的关键信息。
•现代文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现代文的文体特点:描述性、叙事性、议论性等。
•现代文写作技巧: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简练等。
3. 修辞手法•比喻:通过比较揭示事物特点。
•拟人:赋予非人事物以人性化的特点。
•对偶:通过对比呈现事物特点。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特点。
•排比:用同样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并列起来。
•问答法:通过问答的方式陈述观点或思路。
4. 作文写作技巧•议论文写作:明确立意、论点明确、论证充分。
•描写性作文:注意细节描写、感官描述、氛围烘托。
•叙事性作文:时间顺序、事件连贯、人物形象。
•应用文写作: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语言简明。
结尾以上是针对自考大专语文知识点的总结,希望能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务必多加练习,掌握好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考试中。
祝愿大家顺利通过自考大专语文考试,实现自己的学历目标!。
2022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
![2022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4f0f02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c.png)
2022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整理自学考试高校语文是公共课考试必考科目,下面我为大家整理2022自考高校语文重要学问点笔记整理,供参考。
自考高校语文题型介绍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 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 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5. 作文题:本大题30分,一般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题技巧:一、自考高校语文科目单选题内容主要包括作家作品、中心论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文章体裁等,在四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唯一正确的答案,相对简单得分。
答题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依据自己的识记,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既省时又有把握;二是把握不准时应实行比较的方法,排解筛选,确定唯一正确的答案。
二、自考高校语文科目多项选择题多考综合比较的内容,在5个答案中选择2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漏选均不得分,难度较大。
答题也要依据自己对教材学问点的熟识把握,实行比较法、排解法,一一甄别,切忌凭猜想、靠感觉作答。
三、自考高校语文科目词语解释题以古文中的词语为主,兼考现代文的疑难词语。
答题必需在理解全句的基础上,对应直译,然后落实某一个词的意义,务必精确、简洁、切不行写几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鱼目混珠。
四、自考高校语文科目简析题考语文基础学问的综合运用力量。
答题应实行还原课文,段不离句的思维方法,结合课文的“提示”启发思路。
肯定要弄懂内容,摸清提问的角度,针对性回答。
答案总的要求是越简明越精确越好,而不是内容答得越多越好。
五、自考高校语文科目作文题占分比例最大,难度也较大。
若消失大的失误,将导致考试不及格,对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文总的要求:主题鲜亮、材料充实、结构清楚、表达得体、语言通畅、标点正确、书写工整、行款规范。
1、留意审题,千万不能跑题自考高校语文科目的作文只要不跑题,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分数,最低的也能拿到及格分18分。
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知识点总结汇总
![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知识点总结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7b9ab8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8.png)
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知识点总结汇总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知识点汇总1《秋夜》本课主要考核点:作者胡适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议论中抒情的特点;文章通过引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的方法,文中所引用的三封信的作用;文章大量引用徐志摩的诗句来抒情的特点,并要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这些诗句的寓意,指出其中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这是一篇追悼性写人散文。
文章抒写了作者对徐志摩因失事而遇难的无限悲痛之情,主要称赞了徐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及其为这一理想而挣扎、奋斗的精神。
在学习时,应注意掌握好本文的以下重点内容,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
1、段落层次划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至5自然段,抒写志摩不幸遇难给人们带来的悲痛和人们对他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包括第6至14自然段,称赞志摩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观,并为他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责难进行辩解。
第三部分,包括第15至19自然段,赞扬志摩在逆境中坚持崇高理想,继续热情歌唱的顽强精神。
第四部分,包括第20至23自然段,呼应文章开篇抒发的悲悼、敬爱之情,以志摩精神永存收束全文——“他投的影子会永远留在我们心里,他放的光亮也会永远存在。
2、写作特色(1)在议论中抒情写人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文章除了第一、四两个部分的追悼性文字是直接抒情以外,全文的主体部分都是通过议论来抒情、写人。
一方面,在立论中抒发对志摩的敬佩之情;另一方面,又在驳论中抒发对志摩不幸遭际的理解之情。
文章在议论中抒情,寓情于理,情理交融,达到了理真且情浓的艺术境界。
(2)运用典型材料来说理抒情。
本文的典型论据,主要就是三封信。
一封是志摩写给妻子的信,直接证明了他离婚和再婚正是为了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理想。
第二封信是梁启超写给志摩的信,通过梁表现出来的随俗沉浮的人生态度,从反面证明志摩为“美与爱与自由”苦苦奋斗的人生观。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章节考点汇总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章节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a6f2c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3.png)
本章考点归纳:古文5篇现代文4篇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804,26)
凶:
【正确答案:灾凶,此指饥荒】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1.
2.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26)
【正确答案:满】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1.
2.
考点4、词语解释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
内:
【正确答案:通“纳”,接纳】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考点4、词语解释(重点,参考精讲课件)如:
例题
【正确答案:C】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01)【正确答案:D】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及修辞手法1.
2.
3.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710.02)【正确答案:A】
本篇考点归纳
考点1、文学常识
考点2、主旨思想
考点3、论证方法:例证法
考点4、词语解释
例题(1804,36)
例题(1804,36)【正确答案:】。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
![2023年自考大学语文重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3a2572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b.png)
自考-大学语文-《自考通》归总《寡人之于国也》1.简述孟子这个人以及《孟子》旳作者?答: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旳民本思想。
2.本人旳中心论点是什么?答:文章体现了孟子旳王道思想,并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社会旳不平等。
3.加点字解释——①领国之民不加少加:愈加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走:跑③直步百步耳直:只④数罟不入洿池数:细密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动词,王天下,以仁政统治天下⑥王无罪岁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归罪岁:一年旳收成斯:这样⑦谨庠序之教认真办好学校旳教育⑧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检:约束、制止发:发放4.本文所体现旳孟子王道政治旳重要内容是什么?答:⑴反对霸政,推行仁政,反对战争,发展生产⑵使人民养生丧死无憾,再施以礼仪道德教育5.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旳?答:以“民不加多”、“民怎样加多”为线索。
6.简述本文旳内容构造?答:⑴提出“民不加多”旳疑问。
⑵分析“民不加多”旳原因——梁惠王旳治国措施跟邻国没有本质区别⑶论述使“民加多”旳初步措施、主线措施和应持旳对旳态度7.简述孟子实行王道旳措施有哪些?答:⑴初步措施——“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⑵主线措施——“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申之以孝悌之义”8.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旳比方来阐明什么问题?答:阐明梁惠王旳治国措施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
9.文章中所用旳比方“涂有饿莩”和用刀杀人却说“不是我杀,是刀杀”都阐明了什么?答:阐明了不顾百姓旳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旳谬论。
10.本文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材木不可胜用也”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无饥矣”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排比。
11.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旳说理措施表目前什么地方?答:先是用“五十步笑百步”旳例子,批评梁惠王治理国家与邻国没有本质区别,这是“抑”;然后又提出实行王道旳详细措施,这是“扬”;先批评梁惠王不顾人民死活旳做法,又指出只要不怪罪年成,就可以称王天下。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 自考核心考点笔记 自考重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32e316ecf84b9d528ea7a59.png)
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中期邹国人。
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
![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0db5c3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f.png)
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自考本科是高等教育自考考试本科的简称,自考本科是我国基本高等教育制度之一,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自考大学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学习方法及常考知识点。
第一,应当熟读课文原文,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重点语句熟练掌握;第二,课文后面的【提示】内容非常重要,一定要进行理解性记忆,把该背的背下来;第三,对于文言文和有文言色彩的课文中的重点实词、虚词的意思进行重点掌握,这部分内容主要在【注释】当中;第四,对于每个阶段的文体知识的总结内容要重点去看去记,考试也是经常出题的。
考试常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个别语句的意思,诗歌中的意象、主旨、情感基调,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方法、论证方式、抒情方法的运用(其中“象征”手法几乎每次都考)。
词语解释题基本会出在文言文(包括诗歌)和文言色彩的课文的【注释】中。
作文题也是得分重点,建议平时勤加练习。
作文主要在于平时积累。
平时应当在阅读优秀作文的时候会借鉴,借鉴不等于抄袭,而是把一些好词佳句整理下来,加以背诵和灵活运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另外对于写作的技巧和手法方面,也是应当掌握的。
另外,素材的积累很重要,一些名人轶事,古今事例,应当多看多学多记。
写作光靠看也是不行的,平时也应当勤加练笔,自己动手去写非常重要,否则临场很容易写不出来东西。
下面给一篇议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母语需要捍卫近些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已经波及汉语,于是有知道莎士比亚而不知道汤显祖的,有见面就“哈罗”而不知说“您好”的,有懂得镭射而不知何谓激光的……母语,迫切需要我们捍卫了。
捍卫母语,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的确,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一旦丧失,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3a5bd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5a.png)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
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1《科学的春天》这篇讲话稿中,郭沫若除了应用论证方法之外,还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这是本文的重点,需要全面掌握。
在文中,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难点,需要深刻领会。
1、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1)归纳论证法。
如第2自然段从历史过程和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论点,从媳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都变为现实来论证科学需要异想天开。
(2)类比论证法。
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我们的时代进行类比,得出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的结论。
(3)演绎论证法。
本文有典型的演绎论证法的运用。
演绎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如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科学家需要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形式是:大前提:“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国科学家是人,是我国人民的一分子。
结论:我国科学家需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和开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辞手法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比喻。
例如“科学的春天”、“初升的太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排比。
例如“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摧残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论辩力度和感染力。
自考04729大学语文自考核心考点笔记自考重点资料
![自考04729大学语文自考核心考点笔记自考重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11ffcd8f78a6529657d53b2.png)
4729 - 大学语文完整版7页笔记依据教材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笔记依据目录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论毅力………………………………梁启超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吃饭…………………………钱钟书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垓下之围…………………………司马迁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马伶传……………侯方域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我与地坛……………………………史铁生蚂蚁大战…………………………亨利•梭罗诗歌蒹葭………………………………《诗经》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秋兴八首(其一)………………………杜甫长恨歌………………………………白居易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再别康桥……………………………徐志摩雨巷…………………………………戴望舒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小说婴宁………………………………蒲松龄宝黛吵架………………………曹雪芹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苦恼…………………………………契诃夫(1)寡人之于国也孟轲一、作家作品。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63ac1b0bceb19e8b9f6ba26.png)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2.分崩离析3.祸起萧墙4.开柙出虎5.季孙之忧6.大动干戈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2.与:语助词六、通假字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出处释义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2.疾:例句出处释义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3.止:例句出处释义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4.见:例句出处释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失街亭》见解、见识5.过:例句出处释义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笔记
![自考大学语文复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ad3708f6ba0d4a7302763adc.png)
绝句:四句。 律诗:八句。杜甫《秋兴八首》七律、杜牧 《早雁》七律、《长恨歌》长篇叙事诗 词分为长调、中调、小令三类:58字以内为小 令,59字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长调 即慢词。 小令:李煜《虞美人》贺铸《鹧鸪天》 慢词:柳永《八声甘州》李清照《声声慢》辛 弃疾《摸鱼儿》
《秋水》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 “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 《吃饭》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 “揭示吃饭背后名实不符的社会人情世 态”。
二、注意论据证明的论点 • 1、用非常贴切的事实材料来证明一定道理 的范例: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狗彘食人 食”和“涂有饿莩”来说明: 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四、古代诗歌文体 汉乐府 :主要是指自两汉至南北朝由当时的 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人乐的诗歌。《陌 上桑》 旧题乐府:按照乐府旧的曲谱或沿用乐府旧题, 模仿乐府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来写作的。李白的 《行路难》 新题乐府:不依旧谱,不入乐,而且乐府旧题 也取消不用,在创作方法上、表现手法上对汉乐 府有所继承和模仿。中唐元稹、白居易。
《咬文嚼字》: 《史记》李广射虎的事实,证明: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没有一句话 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 韩愈贾岛关于推敲的故事,证明: 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并不仅仅是为了语句的通畅或漂亮,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亚里斯多德误以为妇女牙齿的数目比男人少,以证 明: 要观察(科学的认知态度)。 我年轻时在外国住过很长时间,以证明: 要摆脱某些武断的看法,了解不同人的看法 (兼听则明) 圣雄甘地对铁路、轮船、机器深表遗憾,以证明: 用“假想的论敌”来反驳自己以防止自以为是。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对话描写 《先妣事略》: 细节描写 《哭小弟》 : 细节描写、侧面描写 《我与地坛》 : 行为、心理、侧面烘托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通用3篇)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通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d467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d.png)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通用3篇)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篇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本文所说明的重点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读来引人人胜,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识别本文主要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
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
所以,在学习时,应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点内容:1、写作特色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特色是:说理与叙事相结合。
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所以这篇科学小品行文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作者把说理同叙事结合起来,在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时,将古今中外人们的耳闻目睹以及经历、感受等穿插在说理过程中,形成近似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介绍“现象”,在解释“现象”的同时不时插入科学道理的讲述,读来引人人胜。
2、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周密,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
而且行文较自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将事理诠释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解释“海市蜃楼”与“鸣沙”两大怪异见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解释清楚。
《桥的运动》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以及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是阐述桥的运动的说明文。
作者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学知识,剖析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自考《大学语文》本科课文重难点汇总
![自考《大学语文》本科课文重难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1d67f0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a.png)
自考《大学语文》本科课文重难点汇总《大学语文》是自考本科必读的科目之一,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书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局部。
那么《大学语文》课文的重难点有哪些,下面跟一起来看看吧!本课主要考核点是:本诗作者毛泽东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背诵本诗,概括并记忆本诗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诗词的根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学习这首词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抒情方法这首词通过对北方壮丽雪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评说,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和对今日民创立新中国的殷切期望与坚强信心。
2、表现手法这首词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描绘雄伟壮阔、啊娜多姿的北方雪景,来抒发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
下片那么直抒胸臆,借评说古代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并畅想今日情景,来表达诗人改造、创造新中国的雄伟理想。
3、修辞手法这首词主要运用了比喻、比较两种修辞手法,以及转折和比照等表现手法。
(1)词的上片后六句运用了比喻和比较两种修辞手法。
例如:“红装素裹,分外妖烧”是比喻,用妇女的穿着和风采,来比喻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不仅使景物显得色彩动人,而且同时也是对中国革命胜利后的美好风光的暗示。
又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是比较,此句以物拟物,将群山起伏拟作银蛇舞动,将高原绵延拟化为白象奔驰,变静态为动态,使景物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且也是对民高涨的革命情绪和敢于同强大敌人争高低的英雄气概的暗示。
(2)词的上片和下片中,都有一个情景的转折和比照。
上片以“须晴日”表示转折,构成晴空烈日和冰天雪地的比照,大好河山显得愈发多彩多姿。
下片以“俱往矣”表示转折,将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和今朝的英雄人物进展比照,暗示历史和今朝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时代。
这两处转折和比照,既深化了主题思想,又增添了起伏跌宕的气势。
20XX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语文知识总结材料-自学考试.doc
![20XX年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语文知识总结材料-自学考试.doc](https://img.taocdn.com/s3/m/f6e60f3d03d8ce2f006623ab.png)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1)论点:文中已经表明:《论毅力》《容忍与自由》《咬文嚼字》需要自己总结:《寡人之于国也》《秋水》《吃饭》总论点与分论点:《容忍与自由》,《秋水》《五代史伶官传序》(2)论据理论论据:名人名言、定理和公理、俗语与谚语事实论据:具体事实、概括事实(3)论证:理论和驳论归纳法:例证法和概括法演绎法:普遍性真理,名人名言比较法:对比法和类比法2.记叙文的顺序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如《垓下之围》,《冯谖客孟尝君》;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者人物经历,事件过程最精彩,突出的片断放到前面来写。
如《马伶传》《哭小弟》《金鲤鱼的百裥裙》。
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停顿下来,插入另外一段事情,然后再把原叙述的事情接着写下去。
如《爱尔克的灯光》。
[例题]《马伶传》一文的叙事特点是A.夹叙夹议B.双线并进C.插叙D.倒叙[答案]D[解析]考核每篇文章的叙事特点。
有一定难度。
A《爱尔克的灯光》;B《麦琪的礼物》;C 《爱尔克的灯光》;D《马伶传》;3.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论毅力》;借代:《马伶传》《八声甘州》;呼告:李清照《声声慢》;《金鲤鱼的百裥裙》等[例题]《哭小弟》:“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章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
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这段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夸张C.比拟D.层递[答案]A[解析]考核灵活掌握比喻修辞手法。
[例题]下列《我愿是一条急流》意象中,属于诗人自喻的有A.荒林B.城堡的废墟C.常春藤D.小草棚E.云朵[答案]ABDE[分析]1,考核对自喻的理解与掌握。
自喻是比喻的一种。
2,考核对诗词内容的熟练程度。
以上四点只有“C,常春藤”是比喻爱人的。
我愿是城堡的废墟,耸立在高山之巅,即便被轻易毁灭,我也不懊丧;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根常春藤,绿色枝条恰似臂膀,沿着我的前额上升。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汇总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5ff69b4ddccda38366bafb5.png)
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汇总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重点笔记串讲一语文知识包括作者作品知识、语言知识。
作者作品知识,包括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与作品本身有关的诸如文体之类的一些信息。
语言知识,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要求能够解释10篇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对于文言虚词,则重点掌握“之、其、以、于、而、则、乃”等的含义和作用,此外还需要理解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对于24篇现代白话文则重点解释其中的疑难词语。
课文阅读分析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在考纲中规定有以下要求:(2)对于议论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对于说明文,要求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对于记叙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送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z(4)对于诗词单元,要求熟读《归园田居(其一)》、《春江花月夜》,背诵其它18首诗词;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归纳在语文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求学生不要急于求教于别人,独立思考是把死知识变为自己的东西的最有效方法。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1《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本文所说明的重点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读来引人人胜,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识别本文主要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
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
所以,在学习时,应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点内容:1、写作特色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特色是:说理与叙事相结合。
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
所以这篇科学小品行文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作者把说理同叙事结合起来,在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时,将古今中外人们的耳闻目睹以及经历、感受等穿插在说理过程中,形成近似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介绍“现象”,在解释“现象”的同时不时插入科学道理的讲述,读来引人人胜。
2、说明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
这种说明方法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周密,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
而且行文较自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将事理诠释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本文的说明中心是解释“海市蜃楼”与“鸣沙”两大怪异见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解释清楚。
《桥的运动》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以及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是阐述桥的运动的说明文。
作者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学知识,剖析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
所以在学习本文时,要意识到本课的说明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这是因为本文不仅综合运用了定义、列举、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引用。
其中定义和列举是本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定义说明法:如说“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等。
列举说明法:如说“一座桥不论是在有重车疾驰、狂风猛扑、巨浪急冲或气温骤变的时候,或是在风平浪静、无车无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过桥的影响的时候”,都有内部分子的运动,则是列举说明方法。
比喻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生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
如用人坐板凳时力的传递,来比喻车在桥上过时的重量传递,就是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引用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文章开头用尾生守约的故事来说明桥的固定性,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
文末用恩格斯的话来总括桥的运动的实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两者均运用了引用这一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华罗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概括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认知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来说明复杂科学道理的总体特点;认知本文的图表说明法,简要说明文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
文章主要是说明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
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
运用这种事例说明的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1、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
运用统筹方法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是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
而合理安排工序,则是关键所在,此为统筹方法的要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统筹方法“主要是有关时间的问题”,科学地利用时间,一定大有补益,这段点明了统筹方法的作用。
2、写作特色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例如文中所举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
普遍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
3、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图表说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个图表的依次展开,体现了文章层次内容的不断深化,它们不仅揭示了统筹方法的运用过程,而且收到了使整个说明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个图表的作用是:标明泡茶喝的全过程、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个图表的作用是:简化工作程序,看出缩短工时的关键。
第三个图表的作用是:用数字代替文字,显示统筹方法的“数字方法”实质。
《菊花》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杨宪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的并列式总体结构和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说明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
这是一篇介绍菊花的说明文。
在学习时需要掌握1、杨宪益(1925一)是现代翻译家。
本文是他的一篇说明文,既是一篇实体事物说明文,又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法。
引述典籍、资料,大量运用掌故,是这类说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课文的内容:比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陶渊明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又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到了秋天才开的花,也像很有骨气,因此后来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气的文人,无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价。
(1)从这里可以看出,自陶渊明时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从这段文字看,陶渊明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3)从这里看,人的骨气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参考答案:(1)从延年益寿观念到人格气节象征观念。
(2)一是由于陶渊明非常爱菊,(2)是陶渊明与菊花都有骨气。
(3)人的骨气是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显现出来,菊花的骨气是在与肃杀秋霜的抗争中显现出来,两者异质而同构,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风亮节。
自考《大学语文》重要知识点笔记总结2《科学的春天》这篇讲话稿中,郭沫若除了应用论证方法之外,还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这是本文的重点,需要全面掌握。
在文中,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难点,需要深刻领会。
1、论证方法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1)归纳论证法。
如第2自然段从历史过程和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论点,从媳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都变为现实来论证科学需要异想天开。
(2)类比论证法。
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我们的时代进行类比,得出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的结论。
(3)演绎论证法。
本文有典型的演绎论证法的运用。
演绎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
如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科学家需要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形式是:大前提:“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国科学家是人,是我国人民的一分子。
结论:我国科学家需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和开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辞手法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比喻。
例如“科学的春天”、“初升的太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排比。
例如“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摧残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论辩力度和感染力。
(3)拟人。
例如“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讲话的感召力。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王蒙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王蒙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简要说明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识别本文修辞手法上善用排比、反洁、设问的特点。
1、中心论点本文从半个世纪前鲁迅提出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一命题出发,反其意而用之,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目前情况下,“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2、修辞手法(1)排比,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气势,使观点的内涵细致、丰富。
为使本文有一种毋庸置疑的气势,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排比句。
例如:“‘费厄泼赖’意味着和对手的平等的竞赛,意味着一种文明精神,一种道德节制,一种伦理的、政策的和法制上的分寸感,一种民主的态度,一种公正合理、留有余地、宽宏大度的气概,意味着‘三不’主义和‘双百’方针。
”(2)反诘,其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量和论辩色彩。
例如:“这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不是许多战犯都释放,有的还当了政协委员吗?这岂不是化不能‘费厄”为彼此’费厄‘吗?“等等。
(3)设问,其作用是使论点清晰、突出。
例如:“‘费厄泼赖’到底要不要实行?”、“那么要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这种可能才变为现实性呢?”3、论证方法具体到演绎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作者以鲁迅原意中的“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但条件尚不成熟为大前提,以今天实行的条件已经具备与其必要性、可行性为小前提,从而得到了得出了“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的结论。
这是运用了演绎法。
《论气节》本文阐述了“气”与“节”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证了气是敢作敢为、积极,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这一中心论点,成一家之言。
作者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他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
故此,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就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了解上述观点之后,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1、本文创作的历史背景本文写于1947年,是一篇讲演稿,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
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饥荒,但他毅然拒绝了美国的粮食,宁愿饿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实践了他的“言”。
2、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对应词语的应用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这是本文的难点内容,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