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连锁交换定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果与第一个实验结果相同。
连锁遗传及其杂交组合
连锁遗传: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 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
相引组: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甲乙两
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PL/pl。 相斥组:甲显性性状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而乙 显性性状和甲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如: Pl/pL。
第五章 连锁交换定律
本章内容
第一节 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 第二节 重组率及其测定 第三节 基因定位 第四节 连锁和交换定律的意义
背景
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发现以后,生物界广 泛重视,进行了大量试验。 其中有些属于两对性状的遗传结果不符合自由组 合定律→ 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提出连锁遗传定律→ 创立基因论→认为基因成直线排 列在染色体上,进一步发展为细胞遗传学。
(二)不完全连锁
完全连锁的情形很少,一般是不完全连锁。 不完全连锁(部分连锁):同一染色体上的两个
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 之间的交换→F1代除产生亲型配子外,还可产生 少量的重组型配子。
如玉米颜色基因Cc和籽粒饱满度基因Shsh是位于 玉米第9对染色体上的两对不完全连锁的非等位
连锁与交换定律: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 成配子时,多数随所在的染色体一起 行动,只产生亲型配子; 若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 间发生了交换,就可产生少数的重组 型配子。
第二节 重组率及其测定
一、重组率的概念
又称重组值,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
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组型配子数 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常用RF表示。
因亲本的基因组合方式不同而 不同的计算:
重组率(引) =1-2X1/2 (X为隐性纯合体所占概率)
重组率(斥) =2X1/2 (X为隐性纯合体所占概率)
二、连锁遗传的解释
利用测交法验证连锁遗传现象:
特点:连锁遗传的表现为: ♥ 两个亲本型配子数是相等,>50%; ♥ 两个重组型配子数相等,<50%。
实验小结:
亲本具有的两对非等位基因(Cc和Shsh ) 不是独立分配,而是连系在一起遗传,如C-Sh、 c-sh常常连系在一起。 ∴ F1配子中总是亲本型配子(CSh和csh)数偏 多,重新组合配子(Csh和 cSh)数偏少。
基因。详见香碗豆的相引相和相斥相杂交试验。
四、不完全连锁的遗传机制
(一)不完全连锁的细胞学证据
(二)具体解释说明
(a)交换发生在两个 基因之外,均为亲 型配子; (b)交换发生在两基 因之间,出现一半 的重组型配子。
发生交换的一般规律
连锁遗传也可以发生基因重组,是变异的来源之一 交换的配子数总是少于亲型配子数 交换的配子比例是交换的性母细胞比例的一半 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基因与基因之间,也可在基因 内部发生 生物的交换一般是对等的,可是也有不对等的 同源染色体的基因之间相距的远近可决定基因之间 的交换率。
(二)自交法
例如第一节中的香豌豆资料:
F2有4种表现型 F1有4种配子 设各配子的比例为 F2组合为 紫长 PL a (aPL 紫圆 Pl b bPl 红长 pL c cpL 红圆 pl d dpl)2
♣ 其中F2中纯合双隐性ppll个体数即为d2; 组成F2表现型ppll的F1配子必然是pl,其频率d 。
在全部孢母细胞中,各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在C与Sh基因间
不可能全部都发生交换,故重组率<50%; 例如玉米F1的100个孢母细胞中,交换发生在Cc和Shsh相 连区段之内的有7个,则重组率为3.5 %。 亲本组合=((193+193)/400)×100%=96.5% 重新组合=((7+7)/400)×100%=3.5% ∴ 两对连锁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率,恰是 交换配子(重组型配子)百分率的两倍。
已知香豌豆ppll个体数为1338株(相引组); ∴ 表现型比率= d2 =1338/6952×100%=19.2%。
F1 pl 配子频率 d 2 0.44 即44%
• 亲本型配子(pl – PL)的频率相等,均为44%; • 重组型配子(Pl – pL)的频率各为 6%。 ∴ F1形成的4种配子比例为 44PL∶6pl∶6pL∶44pl 或 0.44∶0.06∶0.06∶0.44 交换值=6%×2=12% →两种重组型配子之和。
∴重组型配子数目只是少数。
三、 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
(一)完全连锁 (complete linkage)
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 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 F1只产生两 种亲型配子、其自交或测交后代个体的表 现型均为亲本组合。
(a)F1代自交,F2代表现 1:2:1的分离比 ; (b)F1代的测交,测交后 代表现1:1的分离比
实验小结:
♥上述结果均说明重组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50%。
重组率(交换值):重组型的配子百分数称为重组率。
♥ 当两对基因为连锁遗传时,其重组率总是<50%。 ∵无论相引组或相斥组的杂交组合方式,在减数分裂时有 一部分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的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 交换(crossing over)。
重组率(RF)
=(交换型配子数/总配子数)×100 %
= (交换型染色单体数/涉及的总染色单体数) ×100 %
二、重组率的测定
(一)测交法:
上例玉米测交:
相引组交换值为3.6%,两种重组配子各1.8 %; 相斥组交换值为2.99%,两种重组配子各1.5 %。
用测交法测定交换值的难易不同:
玉米、烟草较易:去雄和授粉容易,可结大量种子; 麦、稻、豆较难:去雄和授粉困难,种子少,故宜用自交 测定法(F2资料)。
第一节 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

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总是联系 在一起遗传的方式称为连锁(linkage)。
一、连锁遗传的发现
1906年,贝特生和潘耐特 (W. Bateson 和 R. C. Punnett)在香豌豆的二对性状杂交试验中 首先发现性状连锁遗传现象。 他们的两个实验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