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干部需要什么样的担当精神?
2014年07月01日 12:17:17 来源:求是理论网作者:王喜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
他指出,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发挥好风向标的作用,把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选好用好。
在这20字好干部标准中,“敢于担当”是基本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还曾多次强调,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
那么,何为担当精神?就是面对重大原则问题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改革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豁得出来、顶得上去,面对各种歪风邪气要敢于较真、敢抓敢管的那样一种境界、一种品格,一种责任、一种勇气,一种追求、一种奉献。
作为一个领导干部,担当精神主要体现在:
敢扛大事。
领导干部是我国改革发展大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敢于做大事、负大责是职责所在,也是立身之本。
只有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困苦,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生命,才能坚定不移、矢志不渝。
古人云:“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怀”。
首先,担当精神表现在大是大非面前。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领导干部在牵涉政治原则问题时一定要敢于站在风口浪尖上进行斗争,决不能搞“爱惜羽毛”那一套,含糊其辞,退避三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故作开明姿态,态度暧昧,独善其身。
须知战场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是没有开明绅士的,否则就会丧失政治立场。
其次,担当精神表现在大事要事面前。
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总要出现或面对一些大事要事的,在那些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发生时,领导干部要义无反顾、敢于决断、敢于担当、敢于负责,这也是检验一个领导干部是否称职的一面镜子。
只有勇于任事,敢于担当,才能做好大事,解决突出问题,展现领导的作用、价值和水平,才能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谋一方福祉。
如果一个领导干部在大事面前没有担当,就缺乏了一种最重要的品格,就是失职渎职,就难以承担重要责任。
所以,勇于负责,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是强烈事业心的表现,是良好精神状态的反映。
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直接关系到目标实现、事业的成败,而不愿担当责任就不该当干部,不敢担当责任就不配当干部,不会担当责任就不能当干部。
不畏难事。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革命战争年代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困难还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老一代革命家就是秉承着“士不可以不弘毅”的昂扬斗志,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流血牺牲的。
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是领导干部的时代责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权力就意味着责任,权力也意味着义务。
“为官避事平生耻”,“见难而无苟免心”。
领导干部的担当精神,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体现在困难面前,甚至在失败面前的表现。
如果有困难出现,领导干部首先要勇挑重担、敢于负责,在急事危事面前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做到在困难面前不回避、问题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逆境面前不悲观,敢于任事,敢于担责,不揽功诿过。
所以,好干部就是要在难题和风险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敢于碰硬、敢于作为、敢于承担。
同时,困难也最能考验人、磨炼人、成就人。
毛泽东同志曾豪情满怀地说:“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
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
”“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
”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勇于担当的楷模,要担当困难,担当风险,担当失误,担当责任,这要成为领导干部的一种自觉、一种品质修养、一种履职境界。
只有大胆负责、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才能在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困境中找到出路,才能真正担起人民的重托,担起历史的大任。
直面矛盾。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领导干部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解决和处理矛盾中。
然而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当太平官、搭顺风船,缺乏担当责任的勇气和精神,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害怕麻烦,害怕引火烧身,遇事不敢触及矛盾,不敢面对冲突,绕着矛盾走,总是在复杂矛盾和局面面前,或回避,或转移,或不知所措,往往小事拖大,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贻误处理的最佳时机,让矛盾不断积累、激化、爆发,最后造成不该发生的重大群体性事件,使人民群众受到重大损失,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严重伤害。
社会需要担当,事业需要担当,解决矛盾必须有担当精神。
首先要增强敢于担当的勇气。
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能力,敢于担当就要做到自身硬。
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坚定“三个自信”,增强政治定力,锻炼意志品质,自觉自愿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其次要有敢于担当的胸怀。
担当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原则、认真负责,领导干部敢于担当就要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要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不计个人较名利得失,不为任何私利所困,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对于错误的东西,要敢于
针锋相对;对于涉及原则的问题,要毫不妥协,充分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情怀;要坚守公道正派之心,一切按政策办事,一切按法规办事,不当“老好人”,不做“墙头草”,坚决抵制各种世俗之风,勇于直面各种环境,用责任心彰显好干部本色。
再次,要有敢于担当的底气。
无私才能无畏,打铁先要自身硬。
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自身清正廉洁,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任何情况下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家园,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只有这样才能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才不怕承担难事、棘手事和得罪人的事,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献身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近代以来人类文明进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得益于各种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和创新,得益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解放。
可以说,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始到现代的进化历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但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尤其是改革创新也是有风险、有代价的,它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因而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必须有勇气、有魄力和担当精神,否则改革创新是不容易推进的。
俗话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只有敢冒风险,敢开拓创新,才能采撷到成功的果实。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的结果。
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有一系列重大利益关系需要调整,阻力和难度越来越大,没有一点闯的精神,不想办法“破旧”,不出措施“克难”,就很难干出新的事业。
面对繁重而艰巨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领导干部必须有为党尽责、为国奉献、为民分忧的担当精神。
现实中如果我们不改革创新也可能一时不犯错误,但以后是要承担历史责任的。
一个党的干部,如果总是患得患失,平平庸庸,整天想着当老好人,拉关系,谋私利,即使一时能够得利,但肯定会被群众指脊梁骨,这样的干部难以干成大事,也难以承担重任。
所以,领导干部决不能当因循守旧的““平庸官”、逃避责任的“圆滑官”,不能做那些暮气沉沉、能力平平,心懒、嘴懒、手懒、身懒,不想作为、不敢作为、不会作为的干部,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摒弃畏畏缩缩、患得患失的想法,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甩开膀子”大干一番事业,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业绩。
勇对挑战。
当前,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的迸发和各种矛盾的凸显,很多党员干部在社会转型期间,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缺乏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存在着“能力不足”
等问题,尤其是当面对错综复杂的舆论斗争和汹涌澎湃的网上负面攻势时,一些干部手足无措,给工作造成了很大被动,给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
在这些挑战面前,如何凝聚正能量,减少负能量,正确引导舆论,已迫切地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
首先,不能回避网上舆论斗争。
现在,由于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舆论生态深刻变化,互联网斗争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
在这个舆论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的干部必须尽快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
其次,要敢于主动面对。
在日常工作中,当我们遇到一些网络大V攻击、群众质疑、舆论“围观”时,领导干部必须有担当精神,敢于主动发声,决不能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做三缄其口的“泥菩萨”,或“空心传声筒”的“太极手”。
固然乱说话不行,但遇事躲闪,怕“说错话”也不行。
如果秉持“智者不言,言者不智”,认为与其“说错话”、“得罪人”,不如闭口不言、“沉默是金”,其结果必然使形象受损、公信力流失,小问题演变成大事件,小矛盾酿成大危机。
其三,要善于引导。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如果正能量不去占领,负能量就会充斥;大道消息不通畅,小道消息就会乱飞。
领导干部要勇于回应关切,该出口时就出口,释疑解惑、厘清是非,激浊扬清、扶正祛邪,用权威信息凸显主流声音;要积极学会运用互联网知识和技巧,掌握说的规律、提高说的能力,把问题说明白,把话说得恰到好处,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
不可否认,之所以担当精神需要大力提倡,也有一些复杂原因。
从主观上说,有干部的能力水平、境界品质问题,从客观上说,也与当前干部的任用、考核机制的不完善有密切关系。
因为一触及矛盾、强力推动工作必然会得罪人,在提拔任用和考核中就容易丢选票,这使得一些干部缩手缩脚、“圆滑”起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要使领导干部具有担当精神,还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促使干部管理科学化,创造一个能够使干部勇于担当的良好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为敢于担当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
要把敢于担当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导向,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让那些有锐气、勇作为、敢担当的干部得到重用。
要营造担当可贵、担当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敢担当、敢作为在党员干部中蔚然成风。
要科学设置干部考核、推荐中投票的分值、权重,严格禁止拉票、贿选等情况,客观分析干部的得票多少,不能因为敢抓敢管、开拓创新而得罪了一些人、丢了一些票,就不提拔重用。
要优先选用那些政治素质强、作风过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成绩突出的干部,决不让坚持原则的吃亏,让到处讨好、八面玲珑的人占便宜,使干部队伍中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空气越来越浓,形成勇于负责、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