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Word版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傲雪的梅花-word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傲雪的梅花-word](https://img.taocdn.com/s3/m/110bf0c97c1cfad6185fa727.png)
古诗常见意象解读:傲雪的梅花梅花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都是历代中国画家酷爱的创作题材,梅花所蕴含的疏,瘦,清,斜之美在历代梅花绘画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梅花的凌寒飘香,不屈不挠,自强不息,铁骨冰心的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写照。
历代咏赞梅花这种品格的诗作不胜枚举。
一、梅花的别称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2.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梅花绝句(之—)》)3.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柳宗元《早梅》)4.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5.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晏几道《清平乐》)6.晚风庭院落梅初。
淡云来往月疏疏。
(李清照《浣溪沙》)7.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晏几道《虞美人》)腊梅花开春前,为百花之先,农历十月即放花,故人称“早梅”。
腊梅先花后叶,花与叶不相见,腊梅花开之时枝干枯瘦,梅花稀疏,故又名“干枝梅”,也称“疏梅”。
腊梅花开之日多是瑞雪飞扬,雪压梅枝,遥望似朵朵白云嵌在树枝上,故又名“雪梅”“寒梅”。
二、梅花的意蕴1.凌寒而开,报春使者。
早梅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这首咏梅诗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写出了洁白如玉人早梅凌寒独开的风姿。
第二句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
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
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
全诗赞美了梅花在早春凌寒盛开,花开万木之先的品性。
2.冰清玉洁,洁身自好。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树林之中,并不与桃花李花混在一起,沦落在世俗的尘埃之中。
忽然间,这一夜清新的香味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诗人托物言志,以梅自况,诗人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坚毅和高洁。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f6caddaf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4.png)
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元素,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并寄予了丰富的意象。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不屈的精神。
首先,梅花常常被用来表达坚贞的爱情。
梅花在中国古代被赋予了纯洁和忠贞的象征,被认为是爱情的象征之一。
在古诗词中,梅花常常与爱情和离别相结合,表达了对爱情的坚守和思念之情。
其次,梅花还被用来表达忍耐和坚强的意志。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绽放,独自承受严寒,给人以顽强不屈的感觉。
这种坚韧的生命力使梅花成为坚忍不拔的象征,在古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面对困难时保持勇气和坚持。
此外,梅花还被用来表达清雅和高洁的品质。
梅花在花期中没有任何香气,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同时,梅花的花瓣洁白纯粹,宛如素女,被赋予了高洁和纯净的象征。
在古诗词中,梅花经常被用来形容人物的品质和境界,以表达其优雅高尚之情。
总体而言,古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丰富多样,表达了爱情的坚贞、忍耐和坚强的意志,以及清雅高洁的品质。
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
人们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和理想追求,展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美好
生活和纯粹境界的向往。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4f0dfe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c.png)
诗词中的梅花意义
梅花在中国文学和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纯洁和坚贞不屈的品格。
以下是梅花在诗词中的一些寓意:
1.高洁纯净:
梅花常常在冰雪中盛开,被认为是冰雪中的“幽香”,因此象征高洁、纯净的品质。
在诗歌中,梅花常常被描绘为清雅、素洁的花朵,反映了崇高的道德和精神境界。
2.坚韧不拔:
梅花在寒冷的冬天中依然能够坚韧地开放,顽强生存,因此常被用来比喻人们在逆境中保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
梅花的坚贞不屈形象,使其成为象征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象征。
3.君子之风:
在古代文人的诗歌中,梅花常常与君子之风相联系。
梅花在寒冷的冬日中开放,不为寒冷所惧,被认为是君子应有的坚贞和高尚品德的象征。
4.孤芳自赏:
梅花一般开放在寂静的冬季,与其他花朵不同。
这使得梅花成为一种孤芳自赏的象征,表达了一种独立、自足、自信的精神。
5.岁寒三友:
梅花、竹子、松树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在寒冷的冬天中生长,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梅花在这个组合中代表了纯洁和高洁的品德。
总的来说,梅花在中国诗词中被赋予了丰富的寓意,是一种常见的文学意象,通常与高尚的品德、坚贞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在逆
境中坚韧不拔的品质相联系。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d34396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6.png)
卜算子·咏梅的诗意意象与文化隐喻分析1. 引言卜算子·咏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
本文将对《卜算子·咏梅》中的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梅花的诗意意象在《卜算子·咏梅》中,作者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塑造了丰富多样的诗意意象。
首先,梅花被描述为在寒冷的冬天中盛开,在艰苦环境下依然能展示出自己的美丽。
这暗示了坚强不屈、逆境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其次,梅花与水相映成趣,表达了生命力旺盛、顽强持久之特质。
再次,梅花无论在雪地还是云端都能有独立存在并散发独特香气,寓意着个体价值的坚持和自我品味的重要性。
3. 文化隐喻的分析《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意象还具有丰富的文化隐喻。
首先,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坚强、纯洁和高洁之象征。
它是冬季唯一盛开的花朵,寓意着抗争与希望。
其次,梅花也被赋予了诗人“独立、清雅、不恢复附庸俗”的审美价值观念。
这代表了忠于自己心灵追求并远离尘世浊气之态度。
4. 主题思考通过对《卜算子·咏梅》中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主题和情感。
首先,它呈现了对生命力与美的赞颂、对逆境中坚韧不拔精神的托付;其次,它通过借助梅花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形象,传递出独立自主、追求真实内心自我的价值观念;最后,它带给读者一种静心、超越尘世的体验,激发人们对纯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结论《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富有诗意意象和文化隐喻的诗歌作品。
通过对梅花形象的描绘,诗人探讨了坚强不屈、顽强持久之精神特质,并借助文化隐喻传达出独立自主、追求真实内心自我的价值观念。
这首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并对生活中的困境和追求有更深层次地思考。
《梅花》赏析
![《梅花》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3027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6d.png)
《梅花》赏析梅花,代表着坚韧不拔与冬天中的希望。
她在严寒的冬季中盛开,为人们带来了温暖与美丽。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被人们赋予了诗意和情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
本文将对《梅花》进行赏析,探讨梅花在诗歌与绘画中的美学意义。
一、诗意飘逸的梅花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被广泛描绘,她以她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风雨送春归,飞雪共梅花。
须信二五还相忆,花开堪折直须折。
”杜甫以梅花为象征,抒发了对美好的向往和思念之情。
梅花被描绘成夜空中独立傲然的存在,极富诗意和艺术感。
梅花还经常出现在宋词中,如苏轼的《定风波》:“寒食东风御柳斜。
”此词中的“御柳斜”指的是梅花斜阳下的倾斜,让人感受到了梅花的婉约之美。
梅花与寒食、东风相连,构成了一幅婉约清新的画卷,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遐思。
二、梅花与四君子梅花在中国文化中与“四君子”(梅、兰、竹、菊)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直以来,梅花都被人们认为是四君子中的代表之一。
梅花独立、坚强的品质与四君子的性格相得益彰。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中依然能够盛开,象征着坚韧不拔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明代画家文徵明曾在他的画作《四君子图》中将梅花放在了最前面,以彰显她的特殊地位。
梅花的枝叶零落,花朵却依然鲜艳,给人以挺拔与刚毅之感。
通过与其他四君子的并列,梅花显得更加突出,显示了她独有的美丽与气质。
三、梅花的绘画表现梅花的美被中国画家们广泛表现出来,形成了悠久的梅花绘画传统。
中国画中的梅花往往不局限于一种形式,有时是傲立寒冬,有时是绽放春天,每一种形态都传达出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传统的梅花画重点突出了梅花的线条,通过简洁而生动的笔墨勾勒出梅花的枝干、花朵和叶子。
这种画法凝练而又富有湿润的笔触,给人以凌厉与温润的双重感受。
同时,画家们还通过墨色的运用来表现梅花的深邃和纯洁,使梅花画更具有韵味和诗意。
现代艺术中,梅花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f5350f121dd36a22d824e.png)
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解之阳早格格创做周敦颐道:“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培动物皆被人格化,成为某种性格的象征.那种文化特性由去已暂.本去闭于华夏文化中给予动物人格特性的保守,初于伸本的楚辞.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不妨综合为香草好人,正是由于楚辞正在华夏诗歌史上的要害职位,使后世诗人自愿没有自愿天继启并收扬了动物人格化的保守.于是便有了梅花下净,绿竹没有仄,等等深进人心的动物意象.本文分离那种诗歌创做保守,沉面分解梅花正在华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梅花,指梅树的花,热冬先叶启搁,花瓣五片,有粉黑﹑黑﹑黑等颜色.是有名的瞅赏动物.享有“花之魁”之毁,具备形神兼顾,色香俱好,独收天下秋的风姿.古往今去,梅花诗词汇没有堪枚数.据没有真足统计,从先秦到浑终,有闭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汇做品,有闭梅的达3500多尾,仅次于竹的4100多尾,而下于菊(3400尾)战兰(3000尾).我国最早的梅花诗约莫是《诗经》,《召北》中有尾《摽有梅》,“摽有梅,本去七兮”,《终北》中也有“终北何有?有条有梅”.但是彼时的诗歌创做中虽有比兴,却还已达到人格化的下度,梅花的表示意思较为简单.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启初出现.陆凯赋诗云:“合梅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赠一枝秋.”那是他正在早秋梅启之时,自荆州戴下梅花,托邮驿赠收近正在少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北北往时,梅花诗文渐衰,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疑《梅花》及萧目《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心.唐诗中的梅花意象徐徐走出自然限制.梅花的直合多姿、傲雪斗热、暗香素净,激励了诗人更多的激情取灵感,由感官背心灵启拓,梅花启初被给予性格操守的内涵.接下去的宋往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下峰,欧阳建、苏轼、王安石、李浑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住了稠密咏梅绝唱.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果“降梅诗案”坐兴十年、留梅诗130余尾的刘克庄,另有堪称“咏梅博业户”的弛讲洽,一死写梅诗300多尾.纵瞅那些古诗词汇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没有易创造,同有以下几面:(一)脱雅下净的局面:北往鲍照的《梅花降》:“庭中有杂树,偏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做花,露中能做真.摇降秋风媚秋日,念我整降逐热风,徒有霜华无霜量’.”那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下尚的旷达贤士.宋代女词汇人李浑照《谦庭芳》的结句:“易行处,良宵浓月,疏影尚风流.”赞好了一种鼓经灾易合磨之后,仍下慢自傲,岁人存正在留自疑心的下尚的粗神性格.元代贯云石的《单调.浑江引咏梅(其一)》:“北枝夜去先破蕊,揭收秋消息.偏偏宜雪月接,没有惹蜂蝶戏.偶我节暗香去梦里.”他笔下的梅花没有招蜂惹蝶,下慢杂净.(二)凌热没有仄的局面: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睹梅花》:“匝路亭亭素,非时袅袅香.素娥惟取月,青女没有饶霜.赠近真盈脚,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没有待做年芳.”纵然青女要下霜去摧合梅花,但是过早启搁的梅花依旧是亭亭玉坐,花容浑丽,脚睹其傲骨.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收香去,香去而热亦至;雪帮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可睹,雪取梅时常是没有身分启的,弛谓《早梅》诗云:“一树热梅黑玉条,迥临秋路傍溪桥.没有知近火花先收,疑是经冬雪已销.”许浑《早梅》亦云:“素素雪凝树.”热梅花收,似玉如雪,“遥知没有是雪,为有暗香去.”等皆表示出梅之傲骨没有惧热冷.(三)隐士局面: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二面秋供老枝.绝壁笛声那得到,只忧斜日冻蜂知.”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圆岳《梦觅梅》:“家经深躲隐者家,岸沙分路戴溪斜.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诗一启初便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直径通阳者之家,那是诗人理念的死计.所谓“觅梅”,亦莫没有是觅隐劳.(四)梅花传情:北往陆凯《赠范晔》:“合花遇驿使,寄取陇头人.江北无所有,聊寄一枝秋.”合梅花寄赠朋友,正是借以表黑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付于朋友具备梅花一般性格的赞扬;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热留待使君去.”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收,凭君寄一枝.”合梅寄友后又徐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瞅到梅花便禁没有住念起近圆的伙伴.以上四面是笔者归纳的梅花正在华夏保守文化战诗歌创做中的主要意象,其余梅花正在比圆好人,传达祝祸等便当也有较多象征意思,正在此没有做赘述.纵瞅华夏古代诗歌,梅花动做诗人正在诗歌中自我感情拜托战抒收的要害载体,装载了中华文化中洪量的部分情感,以至于成为一种一致的人格探供.梅花已没有再只是是诗人的意象,更是中华民族战华夏群寡自强没有息,没有畏艰险的民族粗神的要害标记.。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d7f162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e.png)
古代诗歌意象的解读——梅花古代梅花意象的鉴赏梅花,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备受推崇的意象,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诗词歌赋中绽放了千年的芬芳。
它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花卉,更是文人墨客情感与志向的寄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
梅花的自然之美首先令人陶醉。
它在严寒的冬季独自绽放,花朵娇小玲珑,花瓣粉嫩或洁白,花蕊纤细而娇艳。
其形态优美,枝干苍劲有力,曲折多姿,或横斜而出,或挺拔向上,给人以一种坚韧而又婉约的美感。
这种自然的美丽成为了诗人描绘和赞美的对象,也为梅花意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古代诗词中,梅花常常象征着坚韧不拔的品格。
它于寒冬中傲雪凌霜,独自开放,不与百花争春。
这种坚韧和独立的精神,被诗人视为高尚品质的象征。
王安石的《梅花》中“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寥寥数语,生动地展现了梅花在墙角默默绽放,不畏严寒的坚韧姿态。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更是通过描写梅花即使凋零飘落,化为泥土被碾作尘埃,依然散发着香气,表达了诗人对梅花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借梅自喻,抒发自己虽遭遇坎坷但坚守志节的决心。
梅花也常被用来象征孤独和寂寞。
在寒冷的冬日,大多数花卉都已凋零,唯有梅花独自盛开。
这种孤独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李清照的《清平乐·年年雪里》“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在梅花的陪伴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愈发深沉。
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描绘梅花稀疏的影子和清幽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追求宁静的心境。
梅花还寓意着纯洁和高雅。
它的花朵洁白无瑕,不染尘埃,香气清幽淡雅,不事张扬。
因此,梅花常被用来形容人的纯洁品质和高雅气质。
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梅花置于冰雪之中,突出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之美。
苏轼的《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用“玉骨”和“冰姿”形容梅花,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高雅姿态。
古典诗歌中_梅_的意象浅析
![古典诗歌中_梅_的意象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88bb66b84ae45c3b358cad.png)
2007.10
语 文 学 刊
语文学刊
中能作花, 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 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诗的前半部分, 主要是对梅花的赞美: 梅花不畏 严寒, 在寒风中开花, 在霜露中结实, 具有傲霜斗雪 的气骨。后半部分, 讥讽和批评杂树的凋零飘落。通 过对比, 突出梅花的品质。显然, 赞美梅花, 是诗人的 自况, 是为了表现诗人不随流俗的坚贞品格。讽刺杂 树, 是对门阀制度下的权贵们的尖锐抨击。
— — —《初 春 书 怀》 明代项圣谟也赞道: 罗浮山下西河上, 独立春风第一香。 称梅香为“第一香”, 不仅因为梅花开得早, 更是 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具有特殊的韵味。 王安石也曾说: 遥知不是雪, 唯有暗香来。 这一“暗香”, 大概是对“第一香”的最好诠释吧。 其他的如姜夔的“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 桥。”南宋戴复古的“千山月色另人醉, 半夜梅花入梦 香 。”都 美 不 胜 收 。至 于 同 样 戴 复 古 的“ 有 梅 花 处 惜 无 酒, 三嗅清香当一杯。”, 以梅香代替美酒, 以嗅香代替 饮酒, 不独诗人, 就连读者也禁不住陶然沉醉了。
借梅抒情, 以梅喻人, 手法是一致的。但人生的 境遇不同, 寄予的情怀也不同, 诗歌的境界自然也就 大不一样。从上述所举诗例当中, 我们已体会的比较 清楚。但为了使大家更明白, 我还想举下面两个更明 显的例子。
陆 游 的《卜 算 子·咏 梅》: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 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 尘, 只有香如故。 词的上片写梅花的境遇, 寂寞孤独, 忍受凄风冷 雨。下片写梅花的品性, 它无意争春, 却遭百花嫉妒, 但它洁身自好, 即便成泥成尘, 仍清香如故。从上片 看, 其境界是孤寂、愁苦、凄凉的, 从下片看, 其境界是 无奈、落寞的。这与作者的处境有关。陆游是主战派, 他力主抗金, 却遭到排挤, 能不愁苦么? 但他心志不改 始终如一。所以, 梅花是词人自我的写照, 表现的是一 种无奈的孤傲清高和决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1f6bc6d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a7.png)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梅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象征着坚强、纯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无论是在冰雪覆盖的寒冬,还是在凛冽的北风中,梅花依然自信地绽放。
它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对坚韧不拔和乐观人生态度的赞美。
本文将通过引用经典的诗词作品,以及对诗人的解读,来探讨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杜甫曾经写道:“踏青春正好,梅蕊醉春犹碍寒。
几回暖雨看花、冰簟罗裳。
”这首诗所展现的景象,将梅花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梅花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绽放,却能带给人们一丝春天的气息。
它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犹如寒冬中的一道温暖的光芒。
这表达了杜甫对梅花的喜爱和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另一个描绘梅花的经典诗句是唐代杨万里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句诗中的梅花意象更加丰富和深远。
梅花在冰冷的寒冬中独自绽放,显露出其坚强和顽强的品质。
杨万里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即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人们都要坚韧不拔地面对困境,不放弃希望和追求。
除了杜甫和杨万里,明代文学家于谦也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云底雁山霞欲尽,天边梅子雪初消。
砌成春阵容千寻,疑是秋光落玉镯。
”这首诗通过描绘梅花在冬日的景象,无意中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梅花的形象在诗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如被描绘成春天的士兵列阵,向人们展示了坚守和奉献的精神。
以上是一些经典的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看到梅花的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梅花在寒冷的冬季绽放,象征着坚强与乐观的生活态度。
梅花所固有的清雅和高洁,以及对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都让人们对其赞叹不已。
无论是杜甫、杨万里还是于谦,他们在不同的时期都通过梅花的形象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他们都以梅花为例,告诉人们无论环境如何恶劣,都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不仅仅为我们展现了优雅的景象,更是一种教益和启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梅花中获得启示。
当困境来临时,我们可以以梅花的形象作为榜样,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理想而奋斗。
梅花意象解析
![梅花意象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fa3ce3f121dd36a22d823e.png)
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 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 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于是,梅 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 乡思。
人们见到梅花,便会想起天各一方的朋友或家乡亲 人。 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中“岭北霜枝最多思, 忍寒留待使君来”。 王维的《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表现了游子浓浓 的思乡之情:“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 窗前,寒梅著花未?”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意象
五福花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 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 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 香被喻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中 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
一、寄梅送春,传递情谊
梅是报春使者,“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南宋 ·陈亮《梅花》); 古有寄梅送春之典,《荆州记》里记载:“陆凯 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 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 有,聊赠一枝春。’”不仅寄梅送春成为传递友 谊的高雅之举,“梅花使”也成为驿使的美名, “梅驿”也成为驿所的雅称,“梅花约”亦代指 与好友之约,梅也就成了人们传递友情乃至相思 的媒介,折梅赠远成了梅花诗常用的意象。
二、傲霜立雪,以梅言志
梅花具有凌寒傲雪、不畏严寒的精 神和不与众花争春、孤傲清高的品 性,因此历代文人多喜借梅花来表 现自己不畏环境恶劣、孤清高洁的 精神品质。
(齐己《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 雪里,昨夜一枝开……”
陆游《卜算子·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 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ad3b73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df.png)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梅花被誉为“花之魁”,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玉骨冰心、圣洁高雅、俏也不争春的品格和不畏严寒、坚韧顽强、争报人间春的精神。
符合比德式思维的中国传统文化心理。
国人有爱梅、赏梅、吟梅、艺梅、用梅的习惯,踏雪寻梅的故事源远流长。
民间还将梅花称为“五福花”,象征着幸福、快乐、顺利、长寿与和平。
梅花原产中国珠江和长江流域,栽培历史悠久,为小乔木科。
早在魏晋时期,梅花就被写入诗歌中,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一、梅花与脱俗高洁的贞士情操。
诗人看到在寒霜季节盛开的梅花,傲雪耐寒,独入清香,于是就把它诠解为一种孤高绝俗,贞洁自爱的君子情操,以梅隐喻自身的美德。
鲍照《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通过对耐寒梅花与软弱动摇杂树的对比,表达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贤士的赞扬。
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
鲜妍皎如镜里面,绰约对若风中仙。
”描绘了梅花娴雅不俗,耐得寒冷,饱经霜打依旧傲然挺拔的贞秀丰姿。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城南王氏庄寻梅》“涸池积槁叶,茆屋围疏篱。
可怜庭中梅,开尽无人知。
寂寞终自香,孤贞见幽姿。
雪点满绿苔,零落尚尔奇。
我来不须晴,微雨正相宜。
临风两愁绝,日暮倚筇枝。
”以盛开的梅花无人去欣赏,透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伤。
二、梅花与凌寒不屈的形象梅花在冰中育蕾,雪里开化,具有一种不畏严寒,独步春早的精神。
李渔《梅》:花之最先者梅,果之最先者樱桃。
若以次序定尊卑,则梅当王于花,樱桃王于果,犹瓜之最先者曰王瓜,于义理未尝不合,奈何别置品,使后来居上。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57a64d5933687e21ae45a90d.png)
凌寒梅花分外香——浅析古典诗歌中的梅花意象梅花在中国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傲霜斗寒,凛然怒放于雪虐风冽,百花衰谢,寒凝大地之际;它冰肌玉骨,横斜疏瘦,国色天香,韵胜格定。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的形象比比皆是,梅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诗歌意象有着十分厚重的内涵和底蕴。
概括起来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梅花是高洁情操、理想人格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梅花作为美的化身,作为一种高洁情操和理想人格的象征,她是我们民族精神品格的生动映现和真实投影。
在众多的咏梅诗中这类诗歌的数量是最多的。
我们最熟知的当数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和王安石的《梅花》。
山园小梅二首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林逋少时孤贫,学习刻苦,性情恬淡,不求名利。
早年曾经浪迹江淮间,后归杭州,长期隐居在西湖的孤山,二十多年不入城市。
他终身未仕,亦不曾婚配,无妻无子,一直过着隐逸诗书的生活,性喜种梅养鹤,并以此为乐事,人称“梅妻鹤子”。
这首极负盛誉的咏梅佳作,也是他最著名的诗作。
诗人给我们多层次地描摹和塑造了梅花冠绝群芳的清丽形象,突出了梅花妩媚绰约的风采和高洁雅淡的品性,表现出一种孤高淡泊的生活情趣。
特别是“疏影”、“暗香”两句诗人着力表现梅花的不染尘俗,清秀高洁,幽独娴雅,神清骨秀,前人以为深得梅花之魂。
梅花一树独出,诗人孤芳自赏,梅花厌弃豪华,安贫守志,诗人鄙视荣利,不附流俗。
两者心志相通,契合无间,浑然一体。
诗人写梅花幽独淡泊的品性,不正折射出自己的高洁志趣和人格吗?因而我们读诗时在疏落清丽的梅景中,时时看到的是诗人高洁的情操与人格。
关于王安石写梅花的缘由,在宋代诗僧惠洪的《冷斋夜话》中说:“荆公尝访一高士不遇,题其壁。
”这话是否可信,尚难断定。
但从诗歌抒发的情怀看,也是有道理的。
王安石抱负远大,为人刚直,对那些具有倔强性格的事物,很是喜欢、赞赏。
意象的意蕴古典诗歌中梅花意象思乡寄情意蕴探析
![意象的意蕴古典诗歌中梅花意象思乡寄情意蕴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21016a8762caaedc33d493.png)
意象的意蕴古典诗歌中梅花意象思乡寄情意蕴探析古典诗歌中梅花意象思乡寄情意蕴探析-诗词赏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梅花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植物意象和文化符号。
以草木入诗而成为艺术的意象中,梅花内涵最丰富,而且文化影响也是最深的。
古代诗人们借助对梅花特点和形象的传神描绘,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人的精神品格和思想感情,传达出自己的人格理想和审美趣味。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梅花落》宋·鲍照),梅开之时的苦寒,反衬出寒士的清高、孤寂、独立不群、倔强忍耐的峻洁人格;“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宋·王安石),梅生之地的偏远,象征名士失意后,尽管冷落、潦倒,但仍独立自由、超凡脱俗、骨气高拔的精神;“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宋·林逋),梅花枝干的疏淡,正与隐士避世淡泊、不慕富贵、不趋炎附势的人生追求相一致;“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墨梅》元·王冕),梅花气息的馨香、清幽,展露的是文士甘于寂寞的雅致和脱俗,是对自己芳名远播的自信。
除了上述这些源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意象内涵外,古代诗人还常常借助梅花意象来相思寄情、思乡怀远,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故乡的眷恋,這种内涵似乎与梅花习性和树形特征的关系不大,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析、解读。
笔者认为,诗歌意象内涵的起源与形成,必定缘于对意象的物态描摹和生物习性(或物理特性)的分析,并与历史背景相适应,逐步融注了文化积累和义理引伸,最终达到内涵意义的成熟与稳定。
寄情相思、思乡怀远,应该是梅花意象最早的内涵,它大概起源于南北朝时期。
在此之前,作为中国诗歌源头的《诗经》中的“风”部“召南”《摽有梅》一章,虽有对梅的描写,但很难说有什么艺术意象上的引申;“《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
整个汉朝,除了汉赋中有几篇写到梅花之外,几乎是梅诗的空格,到了魏晋时期,梅花才逐步进入诗人的视野。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探微-精品文档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探微-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a68f1f25022aaea988f0f03.png)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探微一、唐前文学中的梅花意象梅花,于冬春季节傲然独放的耐寒之花,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具足轻重的地位。
梅花与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并列为花中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中国文人称为岁寒三友。
在中国古典文学艺术史上,以梅花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和艺术画作数不胜数,梅花已经成为中国文人坚韧不拔、百折不屈的高洁精神的象征。
梅花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又与中国文人有着怎样的精神联系呢?从唐诗对梅花的吟咏中我们或可探得这一文化象征的传承和艺术渊源。
“梅”最初只是作为一种观赏花木和具有实用性的果实出现,并非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梅花”意义,这种文学和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的赋予其实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程。
梅花的意义、信念以及精神象征与人格象征意义,也是在中国古典文学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一点一点觉醒和丰富的。
南朝咏梅诗以后,梅花的意蕴被不断开掘、丰富,历经北朝、唐代,至宋代达到咏梅诗的巅峰。
宋代诗词中的“梅花”意象的情感意蕴与艺术象征已经成熟和定型,梅花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人独特的审美对象和中国文化中不可替代的文化意象,并对后世文学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唐诗中梅花意象的情感内涵据笔者统计,在《全唐诗》中,诗句中含有“梅”的诗作约有882首,标题中含有“梅”字的诗作有119首,尽管含有“梅”字并不一定全是咏梅诗,但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梅花意象在唐诗中的地位。
具体说来,“梅”的意象在唐诗中是非常丰富与复杂的,并且具有语用性,在不同的诗句中,所指代和蕴含的意义也是有很大差别。
但综合而言,梅花意象在唐代已经有了相对比较固定的意蕴内涵与情感内容。
根据笔者的阅读经验,唐诗中“梅”的意象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借梅花表现贞丽脱俗、凌寒不屈的高洁品格;借梅花表现美人形象;借梅花表现伤感意象。
1、借梅花表现贞丽脱俗、凌寒不屈的高洁品格。
这一类诗作应该是咏梅诗中最重要的、也是篇目最多的一部分。
因为梅花独特的时令、凌寒怒放的特性,而使得诗人在咏梅时对其赋予孤傲独立、不屈不挠、不沾污浊的高洁形象,这种形象又与自古中国文人的气节气性相投,自然也就有了非常多的诗作。
苏轼黄州诗中梅花意象分析
![苏轼黄州诗中梅花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a5da61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9.png)
苏轼黄州诗中梅花意象分析
苏轼的黄州诗中,梅花是一个常见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坚韧、刚毅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以下是对苏轼黄州诗中梅花意象的分析:
1. 坚韧与生命力:梅花是寒冷季节中盛开的花朵,能承受低温、坚持生存。
苏轼通过描绘梅花来表达自己坚韧不拔、顽强生活的态度。
2. 忍受孤独与寂寞:梅花在寒冷季节开放,往往没有其他花朵作伴。
这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质,同时也暗示了孤独与寂寞。
苏轼可能通过梅花来表达自己面对困境时的孤独感和内心力量。
3. 不受境遇影响的纯净美:梅花虽然在困境中开放,但它依然能展示出独特的美丽。
苏轼常用梅花来表达自己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不受外界低劣环境的干扰。
总之,苏轼黄州诗中的梅花意象代表了坚韧、生命力、忍受孤独与寂寞,以及纯净的美丽。
这些意象反映了苏轼个人追求高洁品质的态度和对困境中坚持不懈的精神追求。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ac1c053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b.png)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
李清照词中的梅花意象是一种传统的审美情趣,此植物有着4000多年的流传历史,以其美丽、香气和象征生命活力的气息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
梅花在李清照的诗中常常出现,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无论是指画般的描绘,或是表达出内心情感,都使人们对梅花生动的联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梅花通常表现为一种忧伤、寂寞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
梅花在李清照的诗中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它代表了女性的伤感情绪,抒发出优雅而离别的情感;梅的谐音也和“妹”相同,代表着女子的孤独悲凉;最重要的是,梅花坚持开放,是一种忠贞不渝的品质,就像李清照所写的那样:“啼时惊妾梦,不开眼,泪满襟。
”梅花也象征着女性顽强的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朽的美德。
另外,梅花在李清照词中还有许多暗含的精神含义,如它可以被理解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节令之士”的象征,梅花也被视为坚强抵抗压迫的勇气的象征,以及梅花的坚定的开放式朴实的美,向人们展示出一种优雅的独立,一种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总之,梅花在李清照词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一种真挚的情感,无论是抒发内心的悲伤,还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无论是优雅的开放,还是勇敢的抵抗,都让梅花在李清照词中充满了力量,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f7a000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6.png)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梅花意象一、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陈亮《梅花》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这首诗通过颂扬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寄托自己爱国思想。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二、凌寒不屈的顽强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三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最美丽的春色。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可见梅之傲骨,同时它还担当了春的使者。
三、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这是诗人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四、隐者高士的象征张可久《天净沙·鲁卿庵中》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
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这首诗宛如一幅淡远幽雅的山水画,是对友人鲁卿隐居山中的礼赞,亦是自己一片向往之情的真实流露。
诗人将我们带入渺无人迹的深幽境地,但秋高气爽,何来“探梅”之说,其实这“梅”便是如梅之高洁隐士——鲁卿。
以梅比隐者,隐者亦是梅。
五、清冷淡雅的美人苏轼《定风波红梅》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余孤瘦雪霜姿。
这首咏物词,通过红梅傲然挺立的性格,来书写自己迁谪后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心情,表现了作者不愿屈节从流的态度和达观洒脱的品格。
词以拟人手法,花似美人,美人似花,饶有情致。
因“迟”开而与桃杏同放。
梅花生就冰清玉洁之姿,怎合姹紫嫣红之群?所以“乔装改扮”,尽显美姿丰神。
六、传递情感与祝福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f6983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2.png)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种植物都被人格化,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
这种文化特色由来已久。
其实关于中国文化中赋予植物人格特点的传统,始于屈原的楚辞。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正是由于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植物人格化的传统。
于是便有了梅花高洁,绿竹不屈,等等深入人心的植物意象。
本文结合这种诗歌创作传统,重点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享有“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
古往今来,梅花诗词不胜枚数。
据不完全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作品,有关梅的达3500多首,仅次于竹的4100多首,而高于菊(3400首)和兰(3000 首)。
我国最早的梅花诗大约是《诗经》,《召南》中有首《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终南》中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但彼时的诗歌创作中虽有比兴,却还未达到人格化的高度,梅花的表现意义较为单一。
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开始出现。
陆凯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他在早春梅开之时,自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
南北朝时,梅花诗文渐盛,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信《梅花》及萧纲《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渐渐走出自然局限。
梅花的曲折多姿、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
接下来的宋朝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高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
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十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
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968c6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a.png)
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
梅花在古诗中常常被赋予寓意深远的象征意义。
1. 坚强与勇敢:梅花通常在严寒的冬季绽放,象征着坚强、勇敢和毅力。
诗人通过描写梅花的顽强生长,表达了对逆境中顽强拼搏的赞美和向往。
2. 坚守与孤独:梅花在凛冽的寒风中独自开放,喻示着坚守和孤独。
与其他花卉芬芳盛开的环境不同,梅花独自开放,常常被用来表达不畏寂寞,独立自强的品质。
3. 高洁与清雅:梅花的花色清雅素净,没有丝毫俗气和艳丽。
它被赋予高洁和清雅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纯洁无暇的美。
4. 忍辱与超然:梅花独自在寒冷的冬天开放,与凋零的枯叶相映成趣。
它所表现出的坚忍、忍辱和超然的态度,被赋予了高尚的象征意义。
5. 春天的象征:梅花常常在寒冷的季节绽放,因此被视为春天中最早到来的花朵之一。
梅花也被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希望。
综上所述,梅花在古诗中的象征意义多种多样,不仅表达对坚强与勇敢的赞美,还承载了高洁与清雅、忍辱与超然等美好品质的寓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周敦颐说:“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三种植物都被人格化,成为某种品格的象征。
这种文化特色由来已久。
其实关于中国文化中赋予植物人格特点的传统,始于屈原的楚辞。
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可以概括为香草美人,正是由于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后世诗人自觉不自觉地继承并发扬了植物人格化的传统。
于是便有了梅花高洁,绿竹不屈,等等深入人心的植物意象。
本文结合这种诗歌创作传统,重点分析梅花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
梅花,指梅树的花,寒冬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
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享有“花之魁”之誉,具有形神兼备,色香俱佳,独领天下春的风姿。
古往今来,梅花诗词不胜枚数。
据不完全统计,从先秦到清末,有关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诗词作品,有关梅的达3500多首,仅次于竹的4100多首,而高于菊(3400首)和兰(3000首)。
我国最早的梅花诗大约是《诗经》,《召南》中有首《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终南》中也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但彼时的诗歌创作中虽有比兴,却还未达到人格化的高度,梅花的表现意义较为单一。
晋时,咏赞梅花的诗赋开始出现。
陆凯赋诗云:“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这是他在早春梅开之时,自荆州摘下梅花,托邮驿赠送远在长安的范晔,诗意隽永,情趣盎然。
南北朝时,梅花诗文渐盛,尤以何逊《咏雪里梅》、庾信《梅花》及萧纲《梅花赋》等最为脍炙人口。
唐诗中的梅花意象渐渐走出自然局限。
梅花的曲折多姿、傲雪斗寒、幽香艳丽,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
接下来的宋朝成为了梅花诗的一个高峰,欧阳修、苏轼、王安石、李清照、陆游等大家纷纷留下了众多咏梅绝唱。
其中有“梅妻鹤子”的林逋,有因“落梅诗案”坐废十年、留梅诗130余首的刘克庄,还有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
纵观这些古诗词中梅花所代表的意象,不难发现,共有以下几点:
(一)脱俗高洁的形象:南朝鲍照的《梅花落》:“庭中有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落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这里诗人笔下的梅是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士。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满庭芳》的结句:“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赞美了一种饱经苦难折磨之后,仍孤高自傲,岁人生存在信心的高尚的精神品格。
元代贯云石的《双调.清江引咏梅(其一)》:“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他笔下的梅花不招蜂惹蝶,孤高纯洁。
(二)凌寒不屈的形象: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纵然青女要下霜来摧折梅花,但过早开放的梅花依然是亭亭玉立,花容清丽,足见其傲骨。
明代李渔曾论赏梅:“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
”可见,雪与梅常常是不可分开的,张谓《早梅》诗云:“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春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许浑《早梅》亦云:“素艳雪凝树。
”寒梅花发,似玉如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等都表现出梅之傲骨不惧严寒。
(三)隐士形象:萧德藻《古梅(其二)》:“百千年藓著枯树,三两点春供老枝。
绝壁笛声那得到,只愁斜日冻蜂知。
”借梅自咏,以明终隐着志。
方岳《梦寻梅》:“野经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诗一开始就推出一个幽雅僻静的背景,曲径通阴者之家,这是诗人理想的生活。
所谓“寻梅”,亦莫不是寻隐逸。
(四)梅花传情:南朝陆凯《赠范晔》:“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折梅花寄赠友人,正是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苏轼《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岭北霜枝最多忍,忍寒留待使君来。
”王安石《梅花》:“驿使何时发,凭君寄一枝。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以上四点是笔者总结的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诗歌创作中的主要意象,另外梅花在比喻美人,传达祝福等方便也有较多象征意义,在此不作赘述。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梅花作为诗人在诗歌中自我感情寄托和抒发的重要载体,承载了中华文化中大量的个人情感,以至于成为一种普遍的人格追求。
梅花已不再仅仅是诗人的意象,更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自强不息,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