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医生形象的塑造与医患关系的表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8.07|

的时代,突出了曾侯乙尊盘的精巧和华丽,揭密了曾侯乙

尊盘的来源和工艺,体现了我国古代工艺的发达和精密。

声音造型是屏幕造型中的重要一环。听觉因素包括解说、音乐、同期声等,声音的渲染使创作者更好地完成再现现实的目的。解说词是承担叙事人物的环节,《国家宝藏》中的解说词以富有悬念和严肃正式的语气,引发了观众的联

想和想象。

例如《敛金葬玉梁王墓》这集中,解说词从2分50秒开始:“进入墓室前,梁柱已是忧心忡忡,如果说半边门让人生疑,那么这件织物更令人费解。”这类充满悬念感的解说词频频出现在每一集中,以悬念性的解说构建了历史与

文物的神秘感。

音乐常常是激发观众想象力和渲染情绪的工具,根据剧情的变化音乐风格也会随之改变。例如在《敛金葬玉梁王墓》中,在2分25秒的时候画面出现“郢靖王,

十二年薨”

的文字,此时音乐是低沉的;到4分56秒处镜头转向动画,讲述梁王的生育状态,此时音乐是轻快的;再到5分51秒时,画面转到对文物的介绍,此时音乐是悠扬的。通过不同情景对音乐的改变,引导着观众不同的情绪。不同于解说词和音乐的渲染作用,同期声是保证作品真实的最有力的武器,是不可替代的。《国家宝藏》频繁使用了同期声,大多是在采访时运用,例如《塔尖上的国宝》下集中,在39秒处采访云南省文化厅的邱宣充:“上面是裸身的,然后呢腰很细,下面的裙子是紧贴着。”在7分26秒时,邱宣充说:“美国学者专门写过这篇文章,就是把它定名做云南观音像。”类似采用同期声的采访还出现很多,这些声音使观众觉得离片中的人和事更贴近了,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三、总结

纪录片在中国电视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央视纪录片频道的设立建构了国内多形态、多语种、多渠道的传播格局。《国家宝藏》是一部央视纪录片频道播出的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它的文化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以记录与探索的方式,向世人介绍民族历史和珍稀文物。《国家宝藏》建构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屏幕造型,不仅具有审美的可观赏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是人们了解传统工艺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当代社会反思和认识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注释:

①③欧阳宏生.纪录片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97,143.

②《国家宝藏》分为两部,第一部于2011年播出,共七集;第二部于2016年开播,通过对历史文物的发掘,再现

历史,折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共分为五集。

参考文献:

1.宋晓雪.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研究———

以CCTV 纪录片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12.

2.杨新敏.电视剧叙事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

3.3.郭倩倩.敦煌历史文化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研究———以秦川系列作品为例[D].兰州大学,2013.

(作者系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

形容医生,我们常常会用“华佗再世”“白衣天使”之类的词语,相应的影视剧也是采用造神套路:医生妙手回春,挽救病人于生死一线。可现实却是医生面对疾病也会无力回天,医患关系紧张升级。当这些赤裸的真实褪去了繁复的包装,一览无遗地被呈现在了公众面前的时候,对一个职业及其使命的思考,对生命的渴求与对死亡的直面探讨都被唤醒。一

部由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大型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就是这针清醒剂。

一、《人间世》概况

《人间世》以一个第三人的客观视角记录下发生在医

院的一个个生死故事,将医生、

病患、家属及更多相关的社会多元主体置于形态丰富的人间关系场域中,力求还原出医院最为真实的世间百态。

《人间世》共十集。其中《救命》《理解》《坚持》呈现了医生的专业职能和价值使命,以及对当前医患关系的理解与困

惑;

《信任》《选择》表现了病患和家属遭遇疾病时的无助,急于寻求医生救命与潜意识中不信任之间的矛盾;

《告别》《团圆》聚焦两个特殊的医学命题———临终关怀与器官捐献;《新生》《爱》站在了哲学的角度来思索新生与老去,探讨生命存在的意义;最后一集《回到起点》回顾纪录片背后的故事。

二、《人间世》对医生形象的塑造

《人间世》竭力以真切可感、客观可信的叙事角度、拍摄对象、镜头画面来呈现现实中的医生。在《人间世》中,急诊室的忙碌、抢救室的分秒必争、手术过程的血腥全都毫无保留地搬上了屏幕,真实还原了医生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其用一个又一个真实案例塑造着医生最为重要的专业形象,为挽救生命所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也有失败的病例在提醒着我们,

医生在面对现代医学的变数中也会有无

视听解读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医生形象的塑造与医患关系的表达

□庄梦圆

摘要:《人间世》真实展现了医生专业、使命感强、富有责任感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医生在面对医学发展水平有限之时

的无奈与无力。同时,《人间世》将医生与病患、家属勾连,展现医患之间应该是对话的朋友而不是对抗的敌人,医生救助病患,病人带给医生生命的感悟。《人间世》希望通过换位思考、彼此体谅和善意表达来达成医患关系的和解。

关键词:《人间世》;纪录片;医生形象;医患关系67

DOI:10.19395/ki.1674-246x.2018.07.036

能为力的时候,他们是专家,但不是神。这使得医生形象的呈现不再单一,而是多层次、多角度、立体而丰满的。

(一)普通而不平凡的医生群像

《人间世》的拍摄并不是为了展示某位医生独特的性格特点,而是以小见大,通过呈现一个典型医生的日常来反映整个群体的工作状态。以医生角度出发的三个篇章《救命》《理解》《坚持》,分别将镜头对向了急诊室、救护车、手术室三个极具代表性的医护场所,着重叙述了车在前、吴慧琼、葛均波三位医生,客观记录下了他们抢救病人、夜班、连台手术等工作日常,侧面勾画了工作强度大、压力大、时间长、超负荷运转的医生群像。

《救命》主人公之一车在前是一名急诊科医生,在摄影机的记录中,他已经连续工作48小时没有合过眼,抢救了3个病人。这一集中的5个病例,有3个病人在手术中去世了,如此残忍的内容编排前所未有,却发人深省。《理解》关注的是医疗急救的第一线——

—救护车,记录下救护车上由急救医生吴慧琼、司机王敏祥、担架员徐晓明组成的急救小组的12小时,深入他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他们因迥异的工作作息而与家人相聚甚少,因不能停歇的急救而无法按时吃饭多有胃病,他们奋斗在急救一线,却常被误解,不免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坚持》中的葛均波医生连台手术,过度劳累导致术中左手抽筋,可他依然在坚持着。

在《人间世》中,医生们不再带着光环,他们普通,像我们身边每一个为生活和理想奋斗的朋友,但他们又有那么一点不平凡,敬畏生命,坚持使命,常怀责任,不忘初心。

(二)专业而又无力的医生

在《人间世》中,导演不遗余力地通过细节展现医生精湛的专业技术。在《救命》一集中,摄像师多次运用了特写,外科手术时的缝合技术、急诊医生额头上的汗水、医生在转运床上给病人做心肺复苏时的背影、医生捂热冰凉血袋的手掌,这样的细节自然清晰地描写了医生的专业形象和挽救生命的努力。而在该集的第一个案例中,病人抢救失败后,导演将镜头朝向了一个参与抢救的心脏外科医生,镜头中的他无奈地微微摇头,扯下口罩和手术帽,转身离开病房,从中景到全景的切换,再是离开的长镜头,直到背影消失在视线当中,黯然、叹息、难过,这一切复杂的情绪从画面当中传递出来,能够使观众深切地感悟到医生行业的艰辛与不易。

再如在《坚持》中,葛均波医生在一台心导管手术中遇上难题,他微侧着脑袋,眉头紧锁,眼睛牢牢地盯着显示屏,目光专注,嘴巴从微启叹息到紧闭沉思,脸部每一丝表情的变化都被镜头精准地捕捉并呈现。《人间世》中细节的捕捉有分寸的展示内敛克制又迸发出无穷的情感,在深切地感悟到医生行业的艰辛与不易后,观众心中医生形象更为立体。

三、《人间世》对医患关系的表达

《人间世》在拷问生死这一重大人生命题的同时,也深思当前医患关系的复杂与矛盾,努力寻找一个中立的视角,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平等多元的发声平台,展示医生的救命、坚持,病患与家属的理解、信任,希望通过换位思考、彼此体谅、善意表达来达成医患关系的和解。

(一)医患关系应是对话而不是对抗

病患与家属在与病魔死神的对抗中,把医生当成救命的稻草,对生的渴望不允许医生在这场战役中失败;医生同样耗尽所有医学手段来赢得胜利,但是临床的瞬息万变,现代医学发展程度的有限,让这场战役也面临着失败的威胁。误解、怀疑、怨恨让医患关系恶化到了极点。在疾病面前,医生和病患、家属本应该是同一个阵营的战友。

沟通,是医生争取病患和家属理解的最为重要的事情。《人间世》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医生与家属对话的画面,家属对医生的询问,医生对家属的专业解释、开导安慰,两者通过对话紧密联系在一起。《信任》其中一个病例,医生在对王天奇的治疗中陷入了两难境地,而在病房外守候的家人并不知情,等来的是一张张亟待签名的通知书,画面中王天奇的父母在签字时情绪崩溃。医生的难题,家人的担忧,医学过于专业所产生的鸿沟使得这场合作中的怀疑、不信任因子在悄然增长。《人间世》将镜头分别转向了主治医生和病患家属这对峙的双方,进行独立采访,寄予了平衡的话语表达权,开展一场不同立场之间的对话,电视机前的观众以第三视角来审视这一场对话,启发他们对医患关系中的换位、理解、信任的思考。

(二)医生拯救病人,病人带给医生生命的感悟

作为《人间世》中最催泪的一集,《爱》讲述了26岁的张丽君在结婚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查出了癌症晚期,在腹中孩子与疾病迫切需要治疗中选择了前者,面对无法治愈的病痛,她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乐观和坚强,在场的记者、医护工作者无不被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所感染。而在《团圆》一集中,医生们为器官捐献者擦拭身体,换上新装,站成两排,向遗体告别,默哀、鞠躬、感恩这些捐献者及其家属为拯救他人和器官捐献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影片中同意捐献病人器官的家属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桎梏,展现出自觉的公民意识,感动着所有医务工作者,而医生在这当中扮演的角色是合理地分配器官,拯救还有希望的病人,不辜负这神圣的托付。

在《回到起点》讲述纪录片背后故事中,首席编导秦博说:

“你觉得不麻木是可能的吗?……医生其实也一样,他见多了生死,这很正常,医生在医院里有可能是待一辈子的,有的一些老医生,他依然能够保持对刚开始病人的那种热情,我觉得太难得了。”而这种热情来源于病人生命力的顽强,对疾病痛苦的乐观期待带给了医生对生命的感悟,激励着他们要为病人与死神做不妥协的抗争。

四、结语

《人间世》立足于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呈现医疗环节中的救护车现状、器官捐献、临终关怀等诸多的重大问题,聚焦医生与患者之间所面临的生死抉择,审视现代医学价值,还原医生“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的真实形象,人性化地表达对话式、协调式、互助式的医患关系。《人间世》带着观众直面不那么完美的世间,追寻这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真相,开启了一道理解、换位思考的和谐医患关系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张盛.人间场域中医患关系的再现与凝视——

—对医疗纪录片《人间世》的传播学解读[J].新闻记者,2016(10).

2.王田田.纪录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3.杨秋,倪祥保.医门多疾人间有爱——

—简评上海医疗纪录片《人间世》[J].电影评介,2016(13).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6级研究生

)视听解读

68

|RADIO&TVJOURNAL2018.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