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创”背景下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研究
本文基于“十三五”时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通过分析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现状,指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的协同问题,提出构建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运行机制的建议。
标签: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
随着我国“十三五”时期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2016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创新发展”的“十三五”奋斗目标,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随后相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壮大创新主体、拓展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等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营商环境。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给出了“鼓励更多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为此,社会各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在各个社会主体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实施创新创业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现状分析
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发展规划要求,既符合当前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使命即海南省全境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时代要求,又要立足于海南省区域经济的自身条件和长远发展。这要求海南省需要依靠创新创业推动区域内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区域内产业资源的流动与有效配置,淘汰传统产业和产品,以新能源、新技术、新模式的产业发展方式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当前海南省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虽然都在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但大多数是根据其自身的优势资源条件“各自为政”,缺乏整体的协同效应,由此导致各个创新创业主体在各自的领域都能取得较好得带有明显局部性的创新创业成绩,但最终难以形成具有整体效应的社会成果。其中,政府主要是出于政治考量,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重点放在能吸引多少创新创业资金,能成立多少家企业,能提供多少就业岗位等方面;企业则更多得是被迫与市场竞争的压力开展创新创业,甚至为了获取政府支持资金,不惜脱离实际业务能力范畴,随意冠以“互联网+”之名;高校科研机构则是脱离市场实际需求,自说自话盲目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业活动,导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却不能得到符合市场预期的产出效果。
二、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协同效应运行机制
随着创新创业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以往基于生产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简单协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创新创业活动的顺利实施以及区域创新创业环境体系的
构建,不能仅仅是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要素的数量聚集和“各自为政”,而是应当充分考虑各个主体要素的资源优势以及各自系统的特色功能,基于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要素间的合理分工,实现自身功能要素与整个创新创业系统的相互匹配、相互促进,达成高度配合协同发展,从而产生整体价值大于部分价值之和的放大效應。
(一)市场聚集机制
构建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的市场聚集机制,不是简单得创新创业主体要素数量叠加,而是遵循市场规律,关注产生规模效应,基于科学合理的集聚结构,持续深化区域市场开放程度,通过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之间的有效联系,加速其人才、物质、信息等资源交换,缩短和压缩信息沟通与资源流动的时间与空间成本,引导各类创新创业主体要素跨区域转移和发展,加速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深化区域之间的分工程度,提升区域之间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来推动和促进区域创新产品与创业能量的产生、巩固和传播。海南省应当积极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之间相互吸引的正外部性关联,将区域内的创新创业主体要素资源与创新创业者凝聚来形成市场集聚效应,降低和减少信息交流和资源交换的空间浪费和时间损耗,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率,进而形成对外的吸引力,有利于引进更加多元化创新创业主体要素和资源进入区域创新创业系统。
(二)要素协同机制
构建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的要素协同机制,即引导创新创业主体要素按照广泛参与、自愿选择、平等互惠、优势互补、协商共赢等基本原则相互耦合,积极寻找最佳链接点和合作模式,充分利用区域内的信息资源顺利达成与其他要素的支援与配合,促进要素之间的资源和信息自由流动,在深化创新创业资源开发,改善创新创业发展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和创新创业环境良性发展等诸多方面展开协作。一方面,构建海南省区域内的政府机关、公司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之间的横向协作,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进一步强化公司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氛围,为科学技术与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产出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构建创新创业活动实践环节和实施过程中的人才、资本、信息和物料等基本资源要素以及创业者、投资人、产业园、孵化器、创新文化等支持资源要素之间的纵向协作,靠承担不同任务角色的单独个体要素进行协作产生实效进而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创新创业项目,如创业者的想法设计与投资人的资金支持相配合才能使想法转化为成果、成果形成产品、产品进入市场、市场产生利润。无论是横向协作还是纵向协作都要求深化和强化创新创业主体要素之间的关联度,使得整个创新创业体系功能价值之和超出各个创新创业主体要素部分的价值之和,进而创造出更大的集体效应和更好的外部经济。
(三)社会服务机制
构建海南省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生态体系的社会服务机制,即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基于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各类主体要素彼此满足创新创业活动需求所提供的
人才、资本、信息支持服务。一方面,创新创业各类主体要素行为及相关行业的生产更加注重新型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利用,进而提升市场差异化服务,强化基于用户体验的人性化服务,增强用户吸引力扩大价值创造。在当今的创新创业领域中,各类型尤其是中小型初创企业越来越重视在当前已有的产品和服务内容中增加个性化的独特服务理念来形成自身的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进而产生更多的差异化经济价值。另一方面,随着创新创业活动的深入开展,要求政府和社会以实际行动和措施为创新创业活动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如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形成创新创业产业园区为初创企业提供基础办公场地和设施设备,建立诸如创新孵化器等形式的创新创业相关服务,出台相关税费减免等创新创业活动的优惠政策,提升容错能力和支持力度,着力降低创新创业活动的经营成本和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李伟.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度与政策[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肖瑶(1984—),男,湖南岳阳人,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经济学;吴灵均(1980—),女,四川阆中人,讲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