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学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方言(学清(代钱戴绎震的、《段方玉言裁笺、疏钱》大)昕;等)

3.词3)源学北音语学源学((近汉音·刘学熙)《释名》、清·程瑶田《果
蠃转语(记元》代、周王德念清孙《的释《大中》原)音;韵》 )

4.俗4)语学等(韵清学翟(灏宋《《通韵俗镜编》》、)钱大昕《恒言录》)

5)虚字辞例之学(清王引之《经传释词》 、俞樾
四、西学东渐的时期——清末到解放以前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1.先秦时期(以研究实物名称为特色。如《尔 雅》)
2.两汉时期(以研究文字、词汇为特色。如 《说文》、《方言》、《释名》)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语音研究的开始阶段 ) 4.隋唐宋时期(汉语语音研究趋向稳固、统一
的阶段 )
5.元明时期(《中原音韵》是其中的代表作) 6.清代(以研究古音古义为根本特色 )

“子云《方言》虽亦古輏轩之使所有事,然惟
一二附于经者,解经必用之非是类也。士固可以束
而不观。”(清·齐召南《续方言·序》)
.
❖ 《方言》的注释 晋 郭璞 《方言注》 清 戴震 《方言疏证》 钱绎 《方言笺疏》 王念孙《方言疏证补》 …… 现代 周祖谟《方言校笺》
.
第四节 《说文解字》
学也。”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文字学

1)说文学(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2)字音样学韵(学唐·颜元孙 《干禄字书》 )

13))“六今书音学学(”元(·戴中侗古的音《)六书故》 )

4)(古《训文切韵字诂》学学、《广韵》 )

1.雅2)学(古郭音璞学《(尔上雅古注》音、)郝懿行《尔雅义疏》)
总的来看,在体例上仿照《尔雅》,大多是先 列举一些同义词,然后用一个常用词解释。例如:
.
《尔雅·释诂》:佥qian1、咸、胥:皆也。 《方言·卷七》:佥、胥:皆也。自山而东五国 之郊曰佥,东齐曰胥。
.
❖ 《方言》中提到的四种语言现象
1)通语——或称凡语、凡通语、通名,四方之通名。这是 指没有地域限制、在西汉时期通行地域较广的共同语。 例如:
释地、释丘、释山、释水—————地理 然

释草、释木———————————植物
万 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动物


.
❖ 《尔雅》的性质
为两个目的服务的教科书: 1. “正名命物” 2“.尔解雅经以观于古,足以辨言矣。”
❖ 《“古尔文雅读》应的《尔价雅值》与,局故限解古今语而可知也。”
价值:1.首创了按词的义类编排词汇的体例;
❖《尔雅》的影响
“雅学”(主要包括广雅之作、仿雅之作、雅书 注释研究之作)
.
第三节 方言学的兴起
❖ 相关历史背景 ❖ 作者
“故天下上计孝廉及内郡卫卒会者,雄常把三 寸弱翰,赍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 之于椠。”
(扬雄《答刘歆书》)
.
❖ 《方言》的内容和体例
• 内容:“绝代语”的释义;“别国方言”
2.对词义进行解释时,态度比较实在,故释义较 科学;
3.是一部研究汉语词义演变史的好书; 4.保存了一些天文、历法、地理、动植物等方面 的资料……
局限:p15
.
❖ 《尔雅》的注释
晋 郭璞 《尔雅注》 宋 邢昺 《尔雅疏》 清 邵晋涵 《尔雅正义》
郝懿行 《尔雅义疏》 现代 周祖谟 《尔雅校笺》(整理校勘)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章 训诂为主的时期❖ 何为“训诂”?
.
第一节 语言研究的萌芽
❖ 语言、文字研究的萌芽
✓ 借字义、字形的解释来阐明哲理或政治主张 ✓ 对古书字义的解释 ✓ 先秦古籍中一些有关语音分析的材料值得注意
❖ 先秦诸子的语言学理论
孔子(“正名”思想) 墨子(《墨经》) 荀子(《正名篇 》)
.
第二节
一、童蒙识字课本 我国早期的文字整理工作:
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 也。逝,秦晋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2)某某之间通语——这是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
逢、逆,迎也。自关而东曰逆,自关而西或曰迎,或曰逢。
3)某地语——通行地区较小的方言,例如:
叨、惏,残也。陈、楚曰惏。
4)古今语,或称古雅之别语。
.
❖ 《方言》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1)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用个人力量进行全国性 方言词汇调查的一本书。
2)《方言》为我们了解汉代“普通话”的词汇提供 了重要依据。
3)《方言》在词汇研究方面的作用 (沟通古今)
.
❖ 《方言》的影响
• 《续方言》(杭世俊)、《续方言又补》、《广续 方言》;
李实《蜀语》、胡文英《吴下方言考》、《广州话 本字》(詹宪慈)、杨恭恒《客话本字》、近代罗 翙云的《客方言》
中國語言學史
主講:侯小英
hxy49@
.
濮之珍《中国语言学史》(上海古

籍出版社)

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 京大学出版社)

邓文彬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
(巴蜀书社)

胡奇光 《中国小学史》(上海人
民出版社 )




』 的



初级学校
《色大,戴则↓礼入记于·小保学傅。》小:者“所及学太之子宫少也长。,”知妃 卢辩文注字:“学古者太子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太
《古书疑义举例》 )
中 国 古 代 期语 言 学 的 分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
一、训诂为主的时期——大致从汉代初年 (公元前三世纪)到东晋末年(五世纪), 是语义研究为主的阶段
二、韵书为主的时期——大致从南北朝初 (五世纪)到明末(十七世纪),是以语 音研究为主的阶段
三、文字、声韵、训诂全面发展的时期— —清代
• 今本《方言》共十三卷。大体卷一、卷二、卷三、卷 六、卷七、卷十、卷十二、卷十三释语词,卷四释服 制,卷五释器物,卷八释兽,卷九释兵器,卷十一释 虫。
• 卷一至卷十一的体例基本一致,每一词条之下,都列 举有关方言区的词相比较,以通语担任释词。 (例见 p18) 十二、十三两卷,大部分条目都是以一个单词来解 释一个或两个单词,如:备、该,咸也。
上古时期,黄帝史官仓颉 周代 ,西周周宣王史官 籀,《史籀篇》 秦代 ,“同书文字”,李斯
.
二、训诂书之祖《尔雅》
❖ 《尔雅》的名称意义
❖ 内容、体例
释诂、释言、释训—————————————普通语词
释亲 —————————人的家族关系 社会
释宫、释器、释乐 ———人的日常生活 生活 百
释天——————————————天文 自 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