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临床治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ebfc39b3b3567ec112d8ab9.png)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
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间接诊的8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
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
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出院后的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依从性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易反复发作。
抗病毒治疗是该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耐受性与依从性差的情况,从而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间接诊的8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间接诊的80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制定的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相关诊断标准[2];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由于其它急性或慢性疾病引发的肝炎活动和肝功能损伤的患者;②具有肺、心、肾等严重脏器功能占改性疾病的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n=40例)和研究组(n=40例)。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3b31b7d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d.png)
慢性重度乙型肝炎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刘仪;李颖【摘要】目的评价在慢性重度乙型肝炎(CSHB)住院患者中应用临床路径(C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重庆市某三甲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CSHB住院患者182例,将其分为CP组和非CP(NCP)组.CP组严格按照临床路径信息化系统所设定的流程进行标准化治疗;NCP组依照传统方法执行.评估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检查检验费用、综合医疗服务费用和医疗材料费,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度、出院后按时服药率及门诊随访率调查.结果 CP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药品费用和检查检验费用明显低于NCP组(P<0.05);患者满意度(100.0%)及疾病知识掌握度(97.3%)均高于NCP组(分别为96.2%和92.4%).CP组患者按时服药率与门诊随访率均为98.7%,高于NCP组的95.3%和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SHB患者中实施CP,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依从性.%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pathway(CP) application in in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CSHB).Methods treated from October 2014 to May 2016A total of 182 inpatients with CSHB in the infectious department of a grade A class 3 hospital of Chongqing City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P group and non-CP group(NCP).The CP group accepted the standardized treatment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procedure set by the CP information system,while the NCP group was implemented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The hospital stay,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drug expenses,examination cost,laboratory testing cost,comprehensive medical services and medical material cost were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The master rate of diseaseknowledge,satisfaction,rate of timely taking medication and outpatient follow-up rate after discharge were investigated and evaluat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CP group,the hospital stay length,hospitalization total cost,medication cost,examination cost and laboratory testing cost in the CP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NCP group(P<0.05);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100.0 %) and master rate of disease knowledge (97.3 %) were higher than 96.2 % and 92.4 % in the NCP group.The rate of regularly taking medication and outpatient follow-up rate after discharge all were 98.7% in the CP group,which were higher than 95.3 % and 92.5% in the NCP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ing CP in the patients with CSHB can obviously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days,decreases the hospitalization cost,and improves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and compliance.【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27【总页数】3页(P3808-3810)【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临床路径;效果评价【作者】刘仪;李颖【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务处,重庆400010;第三军医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教研室,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1临床路径(critical pathways,CP)是指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人员针对某种疾病的监测、治疗、护理和康复而共同制订的一个有严格工作顺序且有准确时间要求的最适当的治疗护理计划流程,并按照路径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和资源的浪费,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1-2]。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99cee4c15f0e7cd1852536b0.png)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中华中医医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诊断标准(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05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临床常见证候:温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湿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方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诊疗时间≤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慢性乙型肝炎(ICD-10编码:B18.103+B18.104)的患者。
2.伴有肝功能ALT<2倍正常值、TBIL<2倍正常值,或肝穿刺病理活检检查在G2以下:和/或ALT≥2倍正常值但有抗病毒治疗禁忌证得患者或患者自身原因暂不考虑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既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2df020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48.png)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临床上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的效果。
方法:纳选2018年9月~2019年9月我院的18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为探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
参照组94例采纳基础护理,研究组94例采纳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分析各组的护理价值。
结果:研究组(97.87%)护理依从性高于参照组(85.11%),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大于参照组,P<0.05。
结论: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具有显著的价值,可提高患者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应用效果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公共卫生问题,HBV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采取消炎保肝、抑制肝纤维化、抗病毒等方式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属于特色护理之一,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依据临床路径实施中医护理,可保证护理流程标准化及连续性,可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对此,本文特以我院的9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为例展开分析,分别应用基础护理以及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进行评价,以下就此内容展开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我院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88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时间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参照组,每组有94例。
研究组年龄为22-59,均值为(40.50±4.81)岁,男女人数比为22:25。
参照组年龄为25-56,均值为(40.71±4.74)岁,男女人数比为24:23。
经统计学评估两组资料确定无差异,P>0.05。
1.2方法基础护理内容主要是控制肝纤维化进程,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改善肝功能,预防有关并发症,强化生活护理等,中医临床护理路径主要内容是依据病情给予辩证施护,根据患者体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同时给予不同的药物干预,例如,对于湿热蕴结者,可采取黄连片、黄芩片、柴胡、郁金、蒲公英、(绵)茵陈、荚豆壳、甘草等治疗,肝郁脾虚者可采取柴胡、炒白术、茯芩、甘草片、当归、薄荷、白芍等治疗,肝郁气滞者可采取郁金、鳖、三七治疗[1]。
病毒性肝炎治疗季度临床路径分析
![病毒性肝炎治疗季度临床路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976b95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4.png)
病毒性肝炎治疗季度临床路径分析一、引言病毒性肝炎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危害性。
我国病毒性肝炎患者数量庞大,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病毒性肝炎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本报告将对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季度临床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
二、病毒性肝炎治疗现状1. 病毒性肝炎分类病毒性肝炎主要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
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对患者健康造成长期威胁。
2. 治疗手段目前,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
抗病毒治疗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核心,可通过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降低病毒载量。
保肝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炎症。
抗纤维化治疗旨在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3. 治疗挑战尽管病毒性肝炎治疗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病毒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导致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其次,病毒性肝炎并发症多,如肝硬化和肝癌,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此外,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健康问题亦不容忽视。
三、病毒性肝炎治疗季度临床路径分析1. 第一季度:病情评估与抗病毒治疗在病毒性肝炎治疗的第一季度,临床医生需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影像学检查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
对于初治患者,可选用干扰素或核苷(酸)类似物。
对于经治患者,需根据病毒耐药情况和肝功能调整治疗方案。
2. 第二季度:疗效监测与保肝治疗第二季度治疗重点在于监测抗病毒疗效,评估病毒载量、肝功能等指标。
对于病毒学应答不佳的患者,需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同时,针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给予保肝治疗,如使用抗炎保肝药物、改善生活习惯等。
3. 第三季度:抗纤维化治疗与并发症防治第三季度治疗着重于抗纤维化治疗,以延缓和逆转肝纤维化进程。
可选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
基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慢性乙肝的变异及退出分析
![基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慢性乙肝的变异及退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909097a8956bec0875e33a.png)
基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慢性乙肝的变异及退出分析目的:分析基层中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治疗慢性乙肝的变异及退出原因。
方法:对收治笔者所在科室的158例慢性乙肝病例(轻度)实行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
结果:29例发生了变异,69例退出。
结论:变异原因:患者提前出院,发生并发症,需要治疗其他疾病等。
退出原因:患者经济困难、对抗病毒长疗程及疗效的担忧,第二诊断已经严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的实施。
标签:临床路径;变异率;退出率中图分类号R51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105—01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包含了质量保证、循证医学、整体护理、持续质量改进的诊疗标准化方法[1],通过临床路径的开展,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负担。
自2010年4月开始对收治笔者所在科室的158例慢性乙肝病例(轻度)实行临床路径规范化治疗,其中变异病例29例,退出病例69例,对患者变异及退出原因进行分析。
现将报告如下。
1 資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4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慢性乙肝病例158例,男115例,女43例,转氨酶在186~1055 IU/L,e抗原阳性病例103例,e抗原阴性病例55例。
诊断均符合2000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的诊断标准[2]。
1.2 方法试行临床路径诊疗的医务人员,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诊断及检查情况,对入院患者进行临床路径的准入评估,符合准入标准的经医疗组长同意及患者本人同意并签署患者版知情同意书后,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诊疗。
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同期因治疗效果及患者个体差异导致临床路径实施过程出现偏差,即为变异。
患者在接受诊疗服务过程中,出现偏离临床路径程序或根据临床路径接受诊疗过程中出现偏差,即退出临床路径。
2 结果2.1 变异及退出情况实施临床路径诊疗的158例病例中,有29例发生了变异,有69例发生了退出。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
![肝病科临床路径【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afc7b3a5fbfc77da369b115.png)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⑥.肝脏移植后HCV感染的复发:丙型肝炎常在肝移植后复发,且其病程的进展速度明显快于免疫功能正常的丙型肝炎患者。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治疗过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c6c13b10661ed9ad51f3f3.png)
ch r o n i c h ep a t i t i s B pa t i en t s
庄春柳 , 李 慈妹 , 李洁 容 , 许文 凝 , 陈 纯娇
Z h u a n g Ch u n l i u , Li Ci me i , Li J i e r o n g , e t a l ( Th e S e c o n d Af 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Me d i c a l Co l l e g e o f S h a n t 0 u Un i v e r s i t y , Gu a n g d o n g 5 1 5 0 4 1 Ch i n a )
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
![感染科-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4a6f76e049649b6649d7471e.png)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二零零九年七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说明1、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2、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1(适用于不接受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2(适用于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3(适用于接受长效干扰素治疗方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患者告知书6、肝穿剌活检术知情同意书7、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知情同意书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ICD10:B18.1.08)二、诊断依据:根据《慢性乙肝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年12月慢性乙型肝炎分类及诊断要点:1、HBeAg 阳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但白蛋白≥38 g/L、A/G≥1.4,血清蛋白电泳γ≤2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70%,胆碱酯酶(CHE)>5400 U/L。
(4)血清HBsAg 、HBVDNA和HBeAg 阳性,抗—HBe阴性。
2、HBeAg 阴性乙型肝炎慢性轻度(1)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2)有不同程度的肝炎症状和体征,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肝区隐痛和(或)肝大等;(3)肝功能指标异常:A 正常2倍≤ALT(IU/L)≤正常10倍;B 正常≤总胆红素(umol/L)≤正常2倍;C ALT≤正常2倍者,肝组织检查:G≥2。
上述仅1或2项指标异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aa76f80a33d4b14e842468d3.png)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慢性肝炎诊断标准: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 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
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
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
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2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8.1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肝病科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
![肝病科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77b409d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8.png)
肝病科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门诊患者。
一、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积病(TCD编码:BNG043)。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纤维化(ICD-10编码:K74.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13页。
(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8月24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通过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6个月。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积病(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患者。
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标准,且未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者(e抗原阳性者,HBVDNA<105copies/ml,ALT<2ULN;e抗原阴性者,HBVDNA<104copies/ml,ALT<2ULN)。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乙肝病原学(血清学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甲胎蛋白;(3)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ⅣC、HA、LN及PⅢP含量);(4)腹部肝脏超声或CT。
乙肝临床路径(医师版)
![乙肝临床路径(医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83b77efab14e852458fb5796.png)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二)诊断依据。
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抗病毒治疗法2.免疫调节、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3.营养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伴有ALT ≥2倍正常值,或B超可见回声增粗,脾轻度肿大。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凝分析、大生化;(2)乙肝两对半、乙肝DNA、AFP,(3)上腹部B超2.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肿瘤6项、甲功7项、免疫球蛋白、自身免疫抗体、抗肝抗原组合、肝纤维化四项,心电图、增强上腹部CT、增强肝脏核磁。
(七)药物选择。
1.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核苷类药物2.免疫调节:胸腺肽3.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治疗: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肝泰乐、甘草酸、腺苷蛋氨酸、丹参、茵桅黄、山莨菪碱、皮质醇激素。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凝分析、肝功。
2.乙肝DNA(九)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缓解好转。
2.肝功能ALT、AST和/或总胆红素降至正常或下降的70%。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期间存在其它疾病需要治疗,需要退出本路径。
2.病情加重,需要要退出本路径。
2.因患者及家属的意愿而影响路径的执行,需退出本路径。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ICD-1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天时间住院第1阶段住院第2阶段住院第 3 阶段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病情初步评估,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无重型肝炎表现□给予抗病毒、免疫调节,保肝、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营养支持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情评估。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30页word文档
![传染科肝病科7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30页word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f26a62e6c175f0e7cd137ef.png)
传染科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49)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52)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355)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360)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中医临床路径 (367)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临床路径 (370)流行性出血热(轻型)中医临床路径 (37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标准:参照2019 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常见证候: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痰阻血瘀,湿郁化热证湿郁血瘀,肝阴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诊疗方案”。
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93-2019)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8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ICD-10 编码:K76.001)2.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甘油三酯≤5.0mmol/L。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肝功能、血脂、血糖(2)腹部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病原学筛选(乙肝、丙肝)、甲胎蛋白、CT、肝脏病理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证:疏肝健脾,化湿活血。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文档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f066037e3c1ec5da50e27091.png)
临床路径式教学法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教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GAO Li-li,LI Yun-ru,ZHANG Yi-jin,LI Hong-jie,LIU Nan,GAO Ping,DUAN Xue-fe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Beijing Dita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15,China):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teaching rounds,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linical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linical teaching rounds,for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pathway method in infectious disease teaching rounds reference.传统的教学查房,采用最多的是讲授知识点法,以带教老师为主体。
预先选择好病例,在选取的患者病房向学生进行示教如何问病史、查体,再向同学提出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等问题。
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带教老师进行灌输式讲解。
学生学到了一系列知识点,比较难短期在临床上应用起来,需要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才能体会到知识点的应用。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e0465650be23482fb4da4cad.png)
慢性乙肝单病种限价临床诊疗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诊断依据:根据2005-12乙肝防治指南1. 临床上出现乏力、上腹部不适、消化道症状,查体:慢性肝病体征。
2. 乙型肝炎或HBsAg阳性史超过6个月,现HBsAg(或)HBV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2005-12 乙肝防治指南和《传染病学》第7版1.一般治疗2.保肝、降酶、退黄、能量、必要时加促进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3.对症4 抗病毒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10-14 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B19.902 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重叠甲、丙、戊肝感染需排除4.诊断为肝衰或合并其它肝病需排除术前准备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2. 3. 4.选择用药:抗生素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天手术日为入院第天麻醉方式:手术材料:术中用药:输血:病理:术后住院恢复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功能术后用药:抗生素类,用药时间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一般情况好、临床症状缓解2.肝功能明显好转,肝功能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临床症状加重,病情进入肝功能衰竭期则不能计入该路径2如果临床出现院内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也不计入该路径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慢性乙肝临床路径适用对象: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ICD-10: B19.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14 天。
肝病科临床路径
![肝病科临床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d7486b6f8c75fbfc77db2c4.png)
丙型肝炎临床路径(县级医院版)一、丙型肝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丙型肝炎(二)诊断依据。
1急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流行病学史:有输血史、应用血液制品史或明确的HCV 暴露史。
输血后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2~16周(平均7周),散发性急性丙型肝炎的潜伏期尚待研究。
②.临床表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和右季肋部疼痛等,少数伴低热,轻度肝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脾肿大,少数患者可出现黄疸。
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表现为隐匿性感染。
③.实验室检查:ALT多呈轻度和中度升高,抗-HCV和HCV RNA 阳性。
HCV RNA常在ALT恢复正常前转阴,但也有ALT恢复正常而HCV RNA持续阳性者。
有上述1+2+3或2+3者可诊断。
2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断①.诊断依据:HCV感染超过6个月,或发病日期不明、无肝炎史,但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亦可诊断。
②.病变程度判定:病变程度判断可参考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2000年,西安)中关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分期的诊断标准。
HCV单独感染极少引起重型肝炎,HCV重叠HBV 、HIV等病毒感染、过量饮酒或应用肝毒性药物时,可发展为重型肝炎。
HCV感染所致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嗜肝病毒所致重型肝炎基本相同,可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③.慢性丙型肝炎肝外表现:肝外临床表现或综合征可能是机体异常免疫反应所致,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眼口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扁平苔藓、肾小球肾炎、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和迟发性皮肤卟啉症等。
④.肝硬化与HCC:慢性HCV感染的最严重结果是进行性肝纤维化所致的肝硬化和HCC。
⑤.混合感染:HCV与其他病毒的重叠、合并感染统称为混合感染。
我国HCV与 HBV或HIV混合感染较为多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https://img.taocdn.com/s3/m/beaa5e18c77da26924c5b011.png)
诊断
临床诊断时间
10
及时、规范、全面诊断,入院后3天内完成
诊断不规范扣1分,缺1项诊断扣1分,入院后3天内未明确临床诊断而未进行全科讨论或会诊者扣5分
治疗
一般治疗
10
早期卧床休息直至黄疸消退;清淡饮食;必要时补液;禁酒、禁用损肝药
医嘱或病程记录未显示一般治疗原则,缺一项扣2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控评估细则
评估项目
评估要素
分值
评估方法
评分标准
接诊
接诊处理时间
5
医嘱时间与入院时间
入院2小时内没有开出医嘱扣5分
病史采集
5
详细描述阳性症状、体征(如皮肤、巩膜黄染,神志,腹水表现)
重点阳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5分,有意义的阴性症状、体征未描述缺1项扣1.0分
基础护肝治疗
20
可选用甘草酸铵、门冬氨酸钾镁或还原型谷胱甘肽及中药等药物
适量使用,滥用或重复使用每项扣5分
抗病毒治疗
5
按诊疗指南规范使用抗乙肝病毒药物
无指征用药扣5分;药物适应症选择不当扣2分
特殊治疗
10
需严格把握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人工肝、肝移植等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无指征使用扣5分,未告知相关治疗风险扣2分
并发症、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
10
密切监测、适当预防、治疗
未适当预防、未监测到并发症的出现1项扣2分
出院
出院标准与出院医嘱
5
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ALT<2倍正常值,TB<51.3μmol/L);出院后每1—2月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持续半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
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符合病毒性慢性肝炎诊断标准:
1.肝炎病史半年以上,既往有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
2.发病日期不明确或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改变,或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
根据肝功能损伤程度临床分为: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中度: 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⑶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腹胀、尿黄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它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者。
ALT和(或)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总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线、凝血酶原活动度大于40%但小于60%(或凝血酶原时间大于对照5秒以上)、胆碱酯酶<2500U/L,四项检测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传染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传染病学(第3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指南》等国内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不宜过,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
如ALT明显增高,甚至出现黄疸,则应尽量卧床休息。
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饮食)。
2. 药物治疗 (抗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和恢复肝功能及减轻肝纤维化)。
(四)标准住院日为20-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B18.1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潜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检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肝纤维化、甲胎蛋白或肿瘤四项、梅毒及艾滋病抗体;(3)腹部超声、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1)腹部CT、肝活检;(2)甲状腺功、血脂、干扰素水平及干扰素抗体测定、病毒基因分型、HBV耐药突变株检测、血细胞族化抗原+活化淋巴细胞、肝炎相关抗体;
(七)药物应用。
1.保肝降黄:甘草酸胺类、多烯磷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腺苷蛋氨酸等。
2.抗病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干扰素和(或)核苷类似物。
3.免疫调节、抗纤维化。
4.中医中药及其它治疗。
(八)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缓解;
2. 肝功能好转ALT<80 U/L。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等)退出本路径。
2.进展为慢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退出本路径。
3.病情迁延不愈或顽固性黄疸,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CD-10:B18.107)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0-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