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

《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文提要

一国的现代化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动员全社

会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强化

国家能力的过程。为了顺应现代化的要求,动员各种

社会资源,团结各种社会力量,建立稳定的经济社会

秩序,形成全体国民对现代化的共识,维持整个民族

团结和国家统一,都迫切需要一个更具权威和强有力

的中央政府,不断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加速本国

的现代化进程。

国家(其代表为中央政府)是经济发展、政治变

革、社会转型和国际关系的主要指导者和驱动者。提

高国家能力,就是提高中央政府控制宏观经济的能力,推进改革与开放的能力,以及加速工业化与现代化的

能力。

本报告旨在探讨中国国家能力变化,分析中央政

府在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是一项中国

国情分析的研究成果,是系统研究中国国家能力与国

民经济发展的专题研究报告。该项研究受中国科学院

资助,作者在美国耶鲁大学合作完成。

中国经济改革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

变化。尽管这场改革是以渐进方式推进,但是它对中

国社会变化的影响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它对中

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超过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

本报告所关注的问题是,这场改革对中国国家能

力变化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究竟是削弱中央政府作用,还是强化中央政府作用?如果中国市场经济转变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那么,中央政府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地方政府应具有什么职能?在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中,如何建立一种稳定的规范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如何在市场经济转变和现代化赶超过程中,加强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

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构成了本报告的主要内

容。同以往的国情分析报告一样,本报告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结论是依据作者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计算分析以及国际比较分析而得出的。客观性与公正性是本报告研究的基本原则。同时,在阐述过程中,本报告力求观点明确,论证有据。报告中也吸收了国际学术界有关国家能力的研究成果。

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能力

国家能力是指国家(中央政府)将自己的意志、目

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国家能力包括四种:汲取财政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能力。其中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是最重要的国家能力,也是实现

其他国家能力的基础。

国家能力对一国工业化进程产生着深刻影响。一

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工业化起步越晚,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就愈大。因此,对于各国来讲,提高国家能力特别是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也就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能力,它是实现其他各项国家能力的基础。

欠发达国家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是尤为重要

的。它是摆脱贫困落后,实现经济起飞,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最主要的条件之一。

强化国家能力,就是强化国家动员和汲取社会资

源的能力。反映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一是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前者反映了政府动员汲取的社会资源占总的社会资源的份额,后者反映了中央政府动员汲取的社会资源占总的社会资源的份额。

影响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因素包括发展因素、制

度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当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国际化程度一定时,财政体制是决定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一个富有增长弹性的财政体制有助于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一个低增长弹性的财政体制将严重削弱国家汲取财政能力。

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是不断强化国家能力的。在

长期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的财政收入比

重以及中央政府收支比重是不断上升的,这反映了以

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发达国家,逐渐从小政府变为大政府,从弱政府变为强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特别是中央

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并在稳定经济、收入分配、社

会保障、提供公共物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越来越

大的主导作用

国家能力对中国发动工业化具有最主要的影响

国家能力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最主要

的条件之一。从1750―1950年的二百年间,在世界性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走向衰落,由

世界经济最强国变为世界经济弱国,始终未能出现任

何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增长,迟迟不能正式发动工业化。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中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具有

明确现代化目标与意志的中央政府以及强大的国家汲

取财政能力。在1949年以前,国民党政府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从未超过7%,其国家能力十分低下。

本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中国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在极短的时间

内迅速强化国家能力,发挥财政与税收的现代国家职能,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提高至三分之一,比国

民党政府具有4―5倍的汲取财政能力,经济增长率在“一五”时期达到高速度增长,标志着中国进入现代经

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时代,为中国工业化的成功起步、迅速建设工业化体系创造了前提条件。国家汲取能力由

小变大,中央政府由弱变强,是中国实现经济高速增

长的重要原因。

但是,过分集权的中央政府是不利于现代化建设

的。50年代以来,中国财政体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始终没有形成稳定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在“集权―分权”或者“收权―放权”循环中反复变动。50年代基本

上属于高度集中类型,除大跃进之外,这一体制延续到60年代末;70年代属于以集中为主、适度下放财权的类型。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仍相当强,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在三分之一左右,中央政府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尽管以中央集权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在动

员和集中社会各种资源方面是获得成功的,为中国工

业化起步创造了良好条件,但是它有个致命弱点,即在使用和分配各种资源方面效率低、效益差。所以改革就是要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效益的问题。

80年代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

1980年以来,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大包干制

引起最重要的变化是,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政

府财力极度分散,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突出

表现为:

一19财政收入增长弹性下降,且处于低弹性范围。

1986年至1991年期间,GNP每增长1%,财政收入仅增长0.66%。这表明财政包干制度属于具有严重缺陷

的财政体制。与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通用的现代财政

体制――分税制和统一税制相比,大包干制具有非规

范性、非科学性、非统一性的缺陷。

――财政收入占GNP比重不断下降,国家汲取

财政能力相当低下,尚不及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的一

半水平。财政收入比重从1978年的31.2%下降至

1992年的14.7%;预计到2000年将下降至11.3%,在世界上属于最低水平国家之一。

――中央政府财政能力降至历史上最低点,已陷

于“弱中央”的境地。1989年中国中央政府财政支出

占GNP比重仅比前南斯拉夫高出1.6个百分点,相当

于印度等上亿人口发展中大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二

的水平。预计到2000年,中央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

比重将由目前的五分之二降至三分之一;中央财政收

入占GNP比重将由目前的十四分之一降至二十分之

一,比1989年前南斯拉夫政府财政能力还要低,其发

展前景令人十分担忧。

――预算外资金增长过快,几乎与“第一财政预

算”相等。如果预算外资金计人财政收入之中,中央

财政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地方财政收入约占

五分之四。世界银行专家惊叹:“世界上大概没有什么

国家的财政收支比中国更为分散了。”

与市场经济工业化国家或者上亿人口的发展中

大国相比,中国政府汲取财政能力低下,是名副其实

的“弱政府”。与地方财政实力相比,中央政府又是名

副其实的“弱中央”。这反映了改革以来国家与社会、

中央与地方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并对中国长期

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至今决策者尚未深刻认识国家能

力迅速下降的危害性,或者已经认识尚无有效办法制

止国家能力继续下降趋势。

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改革以来,中国GNP总量成倍增长,人均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非农产业产值占GNP比例已居优势,经济开放度明显增大,诸多发展因素变化有利于扩大中

国可能获得财力的基础,对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做

出正贡献。

但是,中国实行的财政大包干制具有严重缺陷,突

出表现为对财政收入增长做出负贡献,且随着大包干

制的推广,其负作用不断增大。1979―1985年其贡献

率为―52.7%,在1986―1991年贡献率达到

-87.5%,大大抵消了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增长的正

贡献。采用这种不良的非规范的、非现代的财政体制,

是中国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这表现

为:

――工业增长对财政收入贡献作用下降。从产业

部门看,工业部门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部门

的财政贡献又大大高于产值贡献,工业部门利润下降,

导致较低的增长弹性(1983―1987年仅有0.306),工业部门的财政收人下降将会引起整个财政收入下降。

――国有经济发展相对衰落,大量国有企业严重

亏损,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从所有制部门看,国有企

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有企业的经济角色决定

了它的财政角色。50年代初以来,国有企业发展经历

了倒U形曲线,即经历了一个产生形成―迅速发展-

占据优势―相对衰落―退居优势的发展过程。改革以

来,国有企业的经济贡献下降,企业亏损上升,导

致国有企业财政贡献下降,从而影响整个财政收

入。

――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经济贡献与财政

贡献不成比例。到1991年,非国有经济创造了三分之

二的国民收入和近二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但是非国

有经济占财政收入比重远远低于它的经济贡献。中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五花八门的税种和税率,特别是对“三资”企业实行减免税,对国有企业实行“歧

视性”税率,不仅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而且导致理所应得的国税“名正言顺”地大量流失。

一一各地方擅自竞相减免税,中央普施“优惠政

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改革思路是:改革=放权让利=优惠政策=减免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高的含金量,但它是以减少中央财政收入为代价的。在中央与地方讨价还价的谈判中,常常是地方得多失少,中央失多得少。

――普遍偷税、漏税,使国税白白流失。中国各

类企业偷税、漏税相当惊人。国有企业偷漏税率在五成,集体企业在六成,个体及私营三类企业在八成,个人收入调节税在九成以上,远远高于美国、加拿大60 年代的水平(13―15%)。

中国是财政收支较为分散的国家,也是财政税收

制度较为混乱的国家。目前实行的财政包干制至少有六种:总额分成包干;总额分成包干与增长分成包干;定额上交包干;收入递增包干;上交额递增包干;定额补助包干。这与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统一的规范的预算体制相冲突,也与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公

开竞争、公正竞争的市场竞争规则相冲突。财政包干制是一项应急性的非规范的、非科学的、非现代的财政体制,它对中国经济发展仅具有短期正效应,但是这种正效应正在迅速递减,而负效应却在迅速扩大,导致国家汲取财政能力迅速下降,并为中国长期发展产生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严重后果,也为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建立现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设置了难以克服的制度障碍。

国家财政能力下降的严重后果

国家汲取财政能力是中央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能力

的基础。国家汲取财政能力下降,意味着中央政府控制宏观经济能力在下降,它将在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产生十分严重的短期和长期后果。这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出现四起三落。经过非经济因素的干扰,各地方一哄而起,一拥而上,争投资,上项目,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形成“投资热”、“开发区热”、“公司热”、“股票热”、“房地产热”等等,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总是加剧经济波动,而不是缓和经济波动。

――投资急剧膨胀。改革以来,中国出现四次较

大规模的投资膨胀高潮,各地方拼命争上项目,乱铺摊子,基本建设规模超越国力和资源供给能力。

――消费需求膨胀。改革以来,中国出现四次较

大规模的消费需求膨胀高潮。职工工资总额增长过快,社会集团购买力超额增长,奢侈之风愈演愈烈。

――连年财政赤字。中国实际财政赤字巨大,

1979―1992年累计额为4168亿元,平均每人负担356元。与此同时,中央财政向中央银行大量透支,中央银行超额印制钞票,导致通货膨胀。

――中央控制宏观经济能力下降。形成各自为政

的“诸侯经济”,层层小而全,大而全,自成体系,地

区封锁,贸易壁垒。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实力决

定政治权力。“诸侯经济”将会导致政治衰退,中央权

威和权力不断流失,任其发展,其后果是令人十分忧

虑的。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是由一个政党――共产党高

度统一集中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国家机器不是

铁板一块,经济决策权极度分散,中央政府控制各级

政府的能力极其有限,而地方政府已经形成独立于中

央的经济利益主体,与典型的市场工业化大国相比,中国地方政府财力过分膨胀,行政权力过大,经济干预

过多。

在中国大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政治政党、社

会组织敢于向共产党以及国家权威挑战,主要威胁是

来自于共产党内部和国家机器内部的更具自我利益、自我意识、自治权力的日益坐大的某些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财力是极其有限的,中央领导人的权威性也相对削弱。在应付地方政府各种挑战方面(既包括经济利益,又包括政治权力),中央拥有的惟一手段是频繁地撤换或调动地方领导人。但是仅仅依靠这一传统的行政手段,而不是依靠健全的政治制度和稳定的财政关系,这是无法阻止和改变国家能力继续下降态势的。庞大的国家机器内部的相互冲突,经济政治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多元化,严重削弱了国家能力。国家能力迅速下降,反过来又加速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多元化,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隐患。

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是人类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效地生产和

配置资源的较佳方式。但是,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不应当把它加以神化和完美化。

在市场经济中,国家干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前提。

国家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与职能包括提供公共物品;进行公共投资;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稳定宏观经济;制定产业政策。除第一项职能是由中央和地方分担外,其余四项主要由中央政府承担。市场无法代替和完成上述国家职能。

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只能加强,不

能削弱。这是因为:

――市场经济制度的创新与建立是一个非自发的

加速过程。中央政府对加快建立新机制和法律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

――向市场经济转变是一个观念冲突和转变的过程。市场经济原则与伦理经济原则互相冲突,危及许多人的生存和利益。这需要以说服为手段,向社会公众灌输市场经济观念,推行市场经济原则。

――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是一个利益与权力重

新调整的过程,需要政府对某些利益受损的社会成员实行利益补偿。

――向市场经济转变需要一个稳定的相对宽松的

宏观经济环境,中央政府具有经济稳定器的作用。――经济改革需要花费成本,并随着改革深化,成本不断上升。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具有十分特

殊的国情。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还会出现如下难以避免的发展问题:

――人口问题。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大,且在

不断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正在经历迅速的人口老龄化过程。

――环境问题。人口压力、生存压力以及市场压

力,加剧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产生外部不经济。――基础设施问题。中国自然地理条件决定她必

须支付昂贵巨额的社会经济基础成本,资本系数上升难以避免。基础设施滞后于发展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薄弱环节和增长瓶颈。

――失业问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以及经济市场

化等因素,将造成长期性的大量的失业人口群。城市公开失业率和乡村潜在失业率不断上升。

――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

过渡,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正进入收入差别不断扩大的阶段。这包括地区收入差别扩大,农民与非农民收入差别扩大,以及城乡居民内部收入差别扩大。此外还有十分突出的贫困人口问题。上述因素决定了中央政府负有极其重大的和不可

推卸的责任,也决定了在市场经济转型中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在改革与现代化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加强在新体制基础上的主导作用,大力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强化国家对市场之外领域的干预。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今后政府职

能转变的基本方向是:减少经济建设职能;提高供给公共物品职能;继续增加社会性公共服务职能;强化

社会保障职能。

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统一性与多样

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体现在中央政府的作用和职能上,包括宏观经济管理,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税制和税率,规定统一的公共服务标准,制定统一货币政策。所谓多样性,体现在地方政府的作用和职能上,各地方有权制定与国家法律不相冲突的地方法律和行政法规。多样性原则就是保证中央政府不得随意对地方政府的活动进行干预,保证政府权力在纵向上分权及制衡。应当按现代市场经济原则重新界定和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

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途径

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基本途径,一是提高国

家外部整合能力,即提高政府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社会资源通过现代税收或非税收手段转变为政府资源。

二是提高国家内部整合能力,即提高中央政府运

用财力的能力,使相当一部分政府资源通过稳定的分税制转变为中央政府资源。

提高国家汲取财政能力的实质性含义就是提高两

个财政比例,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中央财政

占国民收入比例。同时应扩大地方参与中央决策的机会,以及对全社会资源分配表达本地区利益的发言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达成协议,以政治权力换取经济利益。既取之,又予之,或者先予之,后取之。不管大

省小省,穷省富省,都有平等参与权与表决权。

主要建议如下: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纵向分权。按四级政

府(中央、省区、市县、区镇)运行结构。撤消计划

单列市编制,取消地区行署级。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划

分应依据成文宪法。建立现代的、稳定的权力结构和

政治制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事业。

――国家财政收入实行现代分税制。三级财政征

收(中央、省区、市县),四级财政使用(中央、省区、市县、区乡)。国税为全国统一税,省区无权改变或免减;地方税为省区统一税,县市无权改变。

――统一税制,统一税率。对国内外企业一律实

行统一的公司所得税。除自由贸易区外,在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不应对外国公司实行“优惠”税率,对本

国公司实行“歧视”税率。国有企业一律实行“利税

分流”的现代制度。任何公司有权拒绝非成文规定的

各种摊派。

――开征个人收入所得税。重新界定个人收入范

围。建立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实行个人所得累进税率,在中国境内外国人一律实行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个人继承遗产税和个人不动产税。

――实行社会保障计划。包括失业保险金、职工

退休金、医疗保险金、工伤保险费等强制性保险项目,以及其他非强制社会保险项目。

【精品报告】2019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研究报告-科睿唯安

课题组 杨耀武: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郝莹莹: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显扬: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统计师李 宁: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副研究员龚 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讲师 王 慧: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研究助理孙希昀:上海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工程师张 骅: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工程师

前 言PREFACE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核心是成为面向国际的创新策源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是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主体,应当成为驱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前沿领跑者。2018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吹响了时代号角,也向长三角区域创新主体提供了机遇挑战。本项研究着眼于创新机构的发展,重点基于专利数据的分析,旨在为各类创新相关者提供参考借鉴。 为区域创新者画像,为示范引领者导航,本报告通过对长三角三省一市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整体情况的系统梳理,通过对其创新产出?专利情况的深入分析,旨在发现具有创新实力的机构,并通过梯度、行业、地域等方面的分析,探究这些机构的梯度表现、行业支撑以及地域分布,从而为更加清晰的勾勒机构创新表现,更加鲜明的揭示机构创新差异提供指引。致力于描绘出长三角区域创新机构发展的坐标系和晴雨表,建构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路线图和服务网。

在报告研究中,我们特别凸显几个关键词: 更高质量 创新策源地的核心内涵更多地体现为质量,而非数量。我们注意到无论是区域本身发展,还是区域之间的协同进步,面临的核心问题并非数量增长,而是如何更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是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所在。也正基于此,在机构分析中,我们更加强调了体现质量的比例性指标。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质量”某种程度上更加重于“数量”,对于创新发展而言,打造一流机构、培育一流人才、产出原创成果更为重要。面向国际 当今世界创新已经愈加开放,面向国际,既是创新发展本身规律的需要,更是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成果,其在国际化方面必将有所布局。因此,在报告中,我们特别选择了国际专利的指标,作为标引机构创新产出能力的重要维度之一。应用导向 应用重于拥有。一项好的成果,无论是专利或者论文,都必然有被使用或被引用的需求。基础学科还是应用学科,衡量成果的关键因素是其被引用的情况。基于此,报告中着重分析了专利的被引用情况,从而体现创新的价值实现和影响力。 协同创新 区域创新发展,既需国家区域整体创新产业链共同建设打造,也与适度的差异化区域分工息息相关,需要更加打造各区域的长板优势,形成区域间的优势互补。报告分析中,我们基于客观数据的呈现,重视发掘长三角三省一市之间的创新差异和优势特色,以期为更好的引导区域协同发展提供辅助支撑,为落实国家区域创新战略提供意见建议。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

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 1 / 56

兖州区东御桥小学 小学生守则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 2 / 56

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3 / 56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1、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降国旗、奏唱国歌时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2、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外出或回到家要主动打招呼。 3、尊敬老师,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4、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残疾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5、待人有礼貌,说话文明,讲普通话,会用礼貌用语。不骂人,不打架。到他人房间先敲门,经允许再进入,不随意翻动别人的物品,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 7、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不嫉妒别人。遇 4 / 56

到挫折和失败不灰心,不气馁,遇到困难努力克服。 8、爱惜粮食和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不比吃穿,不乱花钱。 9、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 10、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不逃学,有病有事要请假,放学后按时回家。参加活动守时,不能参加事先请假。 1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回答问题声音清楚,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课间活动有秩序。 12、课前预习,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13、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坐、立、行、读书、写字姿势正确。积极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 14、认真做值日,保持教室、校园整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弃物。 5 / 56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_党文娟

创新环境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党文娟,张宗益,康继军 (重庆大学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重庆400040)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各个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区域环境很不平衡。本文运用全国各个地区的数据,采用计数模型中的负二项分布negatiti ve-b i nom i a l方法分析了区域环境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政府对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还不明显,但是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发明专利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各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区域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积极进行区域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发挥各地政府的创新引导作用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市场化程度;政府干预程度;区域创新能力;计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753(2008)03-0052-06 The I mpact of Regional I nnovation Environ m ent o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DANG W en-juan,Z HANG Zong-y,i KANG Ji-j u n (School of Econo m ics and Business Adm inistration,Chongq i ng Universit y,Chongq ing400040,Ch i na) Abstrac t:O ur na ti ona l econo m ic deve l op m ent i m ba l ance l eads to t he d iffe rent levels of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prog ress and government i nterventi on.T his paper ana l y ses t he e ffect o f reg iona l env iron m ent on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 ility a dopt N egative-bi no m ial m et hod i n counti ng mode l based on the reg i onal patent.It show s that the gove rn m en t has no d i sti nct infl uence on i m prov i ng t o ta l reg i onal i nnova ti on capab ility,but has the acti ve i n fluence on t he i nven tion patent wh ich i m prov i ng capability o f i ndependent i nnovati on and strengthen i ng orig i nal science and techno l ogy explo itati on ca pab ility.R eg i onalm a rke t deve l op m en t has an i m portant i m pac t on reg iona l i nnov ati on capability.The level o f reg i onal m arketization is an i m portant fac t o r o f reg i 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On l y i m prov i ng reg iona lm arke ti zati on degree and govern m enta l i nnovati on gu i dance f unc tion is the key to enhance the reg iona l i nnovati on capability. K ey word s:t he leve l of m arketization;the level o f gove rn m ent 一、引言 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Todtli n g(1992)[1]对区域资源相同地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有些区域资源相同,但是创新能力相差很大。说明区域创新能力不仅仅由资源因素所决定,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如行为主体能力、主体之间互动能力。不同产业创新能力可能不同,由于部门专业化、功能和组织特征,导致区域企业创新能力的差别。Brac zyk、Cooke等(1998)[2]研究认为,区域创新能力差 收稿日期:2007-09-08 修回日期:2008-03-05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70525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 J L010)。 作者简介:党文娟(1972-),女,陕西韩城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区域创新等。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自然空巢。由于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小孩,有的生育的 子女死亡,造成空巢。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0》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全球领先的市场调查及品牌咨询机构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于18日在北京发布,发布显示:中 国形象国际认可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迄今为止,这已经是中国国家形 象调查平台开展的第三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调查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领导人和大型活动的评价等,涵盖了中 国整体形象、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更加详实、立体 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2020年调查的主要发现如下: 1.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形势。相比2020年,中国整体形象得分高出0.8分(总分为10分)。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是海外受访 者对中国的主要印象。同时,国内治理被认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2. 领导人形象成为新亮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拥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其治国理 政能力受到广泛认可。在对受访9国领导人的认知调查中,习近平的认知度排在第四位; 在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能力方面,习近平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20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2020年,高工LED通过对国内几百家主要LED照明企业的实地调查,结合对国内外LED照明行业领军人物的面对面采访,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本报告的编写提供了 坚实的基础依据。 本次调查广大市民和出租车司机对全市出租车行业发展共提出286条意见和建议,经 归纳整理,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问题。 在整治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农业,市农办每年争取国债资金1000万元,利用养殖 污水粪便建沼气池,,每家农户补助1200元,每年建设沼气池8000 余个。畜牧部门还在三年内争取到3600万元的扶持资金,用于养猪小区的栏舍建设,2020年改进完善规模养 殖小区(场)76个,2020年再度改良小区(场)65个。 第三,过度迷恋网上交友,导致大部分中学生丧失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同时, 中学生涉世未深,容易受骗,虚拟的网络世界并不像他们想象那般美好,不乏存在一些居 心叵测之人,例如,网上聊天引发网恋,在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这样不仅伤害了他们脆弱的心灵,而且也耽误了学业。 3. 中国发展理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认可。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 倡议,海外受访者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

学生素质报告册评语

学生素质报告单评语集锦小学生评语 1. 你是一个聪明、活泼、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课堂上有你响亮清脆的回答,课后有你关心集体的身影。作为一个中队委,你真是非常尽责。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你知道吗?不过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你,那是因为你上课经常会讲“悄悄话”、开小差。老师希望你会做得更出色!继续努力! 2. 你给老师的第一个惊喜是你那优美的造句,简直漂亮极了!你给老师的第一个惊喜是你那精彩的回答,思维的敏捷。无疑,你是个好学生,但最近,你却常犯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粗心。粗心会使你失掉很多分数,你说呢?聪明的男孩,老师希望再次看到你勤奋、细心的身影! 3. 你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你聪明,往往能答出其他同学答不出的问题;你好问,脑子里藏着数不尽的稀奇古怪的事。如果你不捉弄同学,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会更喜欢你。老师相信你能改正这些毛病的。希望你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4. 聪明伶俐的你,学习成绩优异,书写工整漂亮,绘画充满灵气,朗读声情并茂,真令老师欣赏,同学佩服。应该说,你是个出色的优等生,不过,我对你有一个特别的期盼:要伸出你友谊之手,多帮助同学,与众同乐,好吗?我相信,你不会使我失望。 5. 你是一个聪明倔强的小男孩,尊敬老师,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能协助老师管理班级,有一定的责任心,是老师的小助手,与同学相处融洽,课间能和小伙伴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上进心强,有一种不服输的倔强性格,诚实坚强,学习自觉主动,课堂上积极思考,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好奇心强,喜欢对问题追根就底,课堂练习完成情况良好,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回答问题声音响亮,老师很喜欢你。每每看到你可爱的小脸,天真无邪的笑容,老师真想凑上前跟你说几句话。但是,你总是远远地躲开。这就是你的不足之处。你的学习成绩老师不用担忧,但上课,老师却很少看到你举手发表过意见。不过,最近你又好像进步了好多。知道吗?你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为你高兴。希望你更加努力地争取好成绩。努力吧!老师永远支持着你! 6. 你的勤奋和努力是班里出了名的。上课总能看到你坐的端正的身影,听到你清脆的嗓音。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瞧你,字迹端正了,成绩稳定了,大家也更喜欢你了。继续加油吧!你将成为一个更出色的班干部。 7. “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最合适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瞧你,这一学期进步多快!要是你还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讲话,那我们就更喜欢你了。加油吧,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 8. 斯文秀气的你,写得一手漂亮的字。你的作业本总是那么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使老师总是看了一遍有一遍。你是个优生,但是,老师觉得你还有一点做得不够好的:跟我们班的小朋友距离远了点。还记得我们刚教过的那句话吗?“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9. 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打扫卫生时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冲在前头。但是,你交的一个坏朋友却老是使你的成绩上不去,那就是贪玩。假如 你能丢掉这个坏朋友,再交上个好朋友:认真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那么,下一个学期的中队委,你就当之无愧了!努力争取吧! 10.你是个聪明、活泼而且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平时能歌善舞、兴趣广泛、知识全面、思维敏捷,特别使老师高兴的是,你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么与众不同,简直棒极了。老师相信,只要你上课不说“悄悄话”,那就更棒了。 11.你忽闪着一双聪颖、智慧的眼睛,在全班同学和老师心目中树立了优秀小干部的形象,全部同学都默默地把你作为榜样。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你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四: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报告之十四: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国家统计局2008-11-13 09:58:58 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实力持续增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得到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进展良好,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有力地推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一、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队伍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为确保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各项科技发展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强,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长,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各项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和大批科技成果的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科技经费投入快速增加 近年来,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国家用于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为1689亿元,是1980年的26.1倍,年均增长达13.4%。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政府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据统计,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3710.2亿元,是1991年的26.1倍,年均增长22.6%;按全国人口计算的人均R&D支出为280.8元,是1991年的22.8倍。2007年 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比1991年增加0.84个百分点,表明社会资源配置对于自主研发的倾斜逐年加大。从2006年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研发投入总量排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之后,已成为世界第六的研发投入大国。 (二)科技队伍不断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科技人力资源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截至2007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拥有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等五类专业技术人员2255万人,是1978年的5.2倍。同时,我国科技人力投入不断增加,科技研发人员的水平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较大规模和较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到2007年,全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454.4万人,是1991年的2倍;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分析

关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区域创新[论文摘要]提出区域创新是组织问学习过程,分析了创新主体的内部结构以及组织问知识转移过程。系统研究了区域刨新主体实现多样化、差异化知识聚集进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提出了区域创新能力“中心突出、梯次带动、螺旋式上升的”提升模式。 区域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成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区域创新。区域创新能力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中国西部地区处于要素驱动阶段,部分沿海地区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我国区域经济距离真正的创新驱动还有一段距离。但是,无论处在哪一个阶段,创新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都需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这样背景下,研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区域创新是创新组织间学习 区域创新能力提高依赖于区域知识积累,而知识来自于学习与创造。创新组织借助区域创新网络.通过学习获得知识.通过整合多样化知识而创新。 1学习在区域创新过程居于中心位置。区域创新是企业的R&D、生产、市场商业等部门之间以及知识提供者、金融、培训企业之间合作的集体学习过程.当地知识创造、开发或获取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过程主要特征是互动性和积累性。很多创新来源于厂商的

交互学习。创新成功的企业,往往能够利用来自多种渠道的信息和创意方面的资源包括内部研发、同顾客以及其他潜在创新用户的联系、同外部企业网的联系、同外部大学、政府实验室的联系等。当代公司几乎没有单独进行创新的客户、供应商和知识生产部门之问的密切交往以及知识交流很可能改善公司的仓新。 2创新是学习的结果.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取决于新知识的多少而知识来自于学习。区域创新网络是创新组织问学习的平台。一个企业家不能单独创新创新网络是必需的。技术创新是多个组织结成网络、跨组织界面的合作创新过程。知识的生产、扩散和转化过程主要在区域内进行地理因素影响着知识生产、扩散和转化。创新网络推动创新组织互动,这种互动合作与协同打破了组织边界扩展为组织间学习。创新组织以合作为纽带加速了知识的聚集、流动、传播和创造.拓展了创新组织获取知识渠道。 3创新组织间学习特征。组织问学习是指在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组织为获取需要的创新资源,采取双边或多边的互动学习行为。组织问学习是区域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创新组织间学习平台是区域创新网络,仓0新网络将企业、研究机构、政府、中介等多种组织联为一体创新资源获取、知识共享是组织间学习的目的。组织间学习是多个组织学习价值观共享的过程,根据组织特征、学习层次、内容等形成多种学习模式。组织间学习是一种双向性的动态的多维度的集体互动学习的过程。创新组织问学习具有社会性、强公共外部性、途径依赖性和动态整合性。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

国家风险分析报告(美国) 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长期保持经常账户赤字,资本和金融账户盈余。在经常账户中,商品贸易长期逆差,而服务贸易和收益持续顺差。这与美国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密切相关。近年来,美国进出口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国既是工业品出口大国,又是农产品出口大国。2010年,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化工产品是其前三大出口商品。主要出口市场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日本等国。进口方面,机电产品和矿产品是美国的前两大类进口商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贱金属及制品等也是美国的重要进口产品。中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等为主要进口来源地。 双边贸易 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据统计,2010年中国和美国双边贸易总额为3844.9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29.0%。其中,中国对美国出口额达2831.8亿美元,增长28.3%;自美国进口额达1013.1亿美元,增长30.8%。2010年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出口均居第一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家具、玩具、鞋类、服装等,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粮食和谷物等。 双边经济合作 美国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美国在华投资行业分布广泛,主要包括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通讯等重化工业和基础工业,也有轻纺、食品、医药、服装等轻工业。2011年前5个月,美国在华新设立企业598家,同比下降3.7%,实际投入金额为12.85亿美元,同比下降24.12%。2010年,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或备案,中国在美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 资13.9亿美元。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金融业,其他行业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行业。 总体风险评估 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相对应,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逐步下降,一极独大格局无法避免地趋于弱势。而在某种意义上,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美国政府的政策也在不断弱化美元的地位。美元走势长期看跌的格局很难改变,这对于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是一种风险。金融改革法的实施可能使银行经营成本和资本金增加,收入和利润减少。银行利润增长受阻,清偿能力会进一步恶化,使信贷紧缩问题难以解决,从而妨碍经济增长。 根据对当前总体形势的分析和评估,美国的参考评级为4(4/9)级,国家风险水平中等偏低,未来风险水平相对稳定。 北美:美国国家风险上升贸易纠纷增多

小学生报告册家长评语

1、谢谢老师的教育,让孩子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并且,我相信在这样优秀老师的教育和培 养下,孩子一定可以继续进步。 2、谢谢老师的辛苦教导,虽然孩子的成绩不甚理想,可是,老师的努力不会没有回报,期待 孩子的进步! 3、老师辛劳了!我的孩子十分喜好您,这让我很欣喜,盼望教师接纳他更多的鼓舞,谢谢! 4、谢谢老师在这半学期来的辛苦教育,我相信在老师的辅导下,孩子可以更上一层楼。 5、通过看***的成绩单,可以说不够理想,这对我们做家长的有一定责任,孩儿到学校学习,就是要学好文化知识的,就是要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是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希望师生和家长共同帮助他、教育他,也希望吾儿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克服缺点,学好知识 运用到实践中,做一名有用人才。 6、希望在学习上认真听课,大胆发言.数学方面提高计算速度和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更全面、灵活,视野更开阔;语文方面,阅读和写作要提高水平,分析文章主体准确,简单扼要,写作流畅,明确, 用词丰富.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新学期更上一层楼. 7、X同学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学习主动性有所增强,当又不会的问题时,能够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良好评价。作为家长,看到孩子在这一年中懂 事了长大了,也感到很欣慰。马上就要进入XX了,希望XX能够在XX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在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互相共勉下,更上一层楼! 8、希望你虚心的学习,有特长之处加强学,不断上进,不足之处要加强学习,力争具有高尚 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文化素养。 9、希望该孩子在校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能尊师爱友,虚心求进,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报父母。 10、谢谢老师这一学期来对孩子的教育,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作为家长我也会好好督促孩 子学习,更希望他的成绩越来越棒。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解读

关于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1)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是增强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河北省要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主要需要改善创新环境、加大转移支付和拓宽融资渠道并举、加快知识流动和创新交流,重视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 一、引言 区域创新能力是指一个地区将知识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的能力。它代表了创新要素在一定区域内聚集、整合以及推动持续创新的基本能力,是提升地区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性重大课题。区域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状况。动态而客观地评价地区的创新能力,对于地区间的相互比较,制定适合自己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东部l0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对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定位,这对提升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模型 (一)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指标变量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变量间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并用一个不可观测的综合变量表示,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旨在研究如何用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来代替众多初始变量,同时又尽量避免丢失太多信息,以达到降维的目的。因子分析的模型为: X=AF+s(1)其中x=(x¨x:,…,Xp)是可观测的P维随机向量;F=(Fl, F2,…,Fm)(m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情况调查报告》 ——以安顺金星啤酒厂为例 调查时间:2011年8月15日 调查地点: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调查对象:安顺金星啤酒厂 调查方法:走访调查法 调查人: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日益严峻,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总之,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永葆长青的根本秘诀。本文正是立足于企业自主创新对一个企业的发展的影响,通过假期社会实践调查,走访了贵州金鑫啤酒厂,了解了目前啤酒企业面临的一些困难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使企业在困境中谋生,通过走访,我深深体会到了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自主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2 主体 本人通过假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访了安顺金星啤酒厂,对近年来金星啤酒厂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以及啤酒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企业如何通过自主创新走出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了解,调查。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对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为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下面就以我的调查,走访结果结合安顺金星啤酒厂浅谈自主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及重要性以及目前啤酒行业面临的困难及金星啤酒厂如何摆脱困境,快速发展等。 2.1 企业为何要自主创新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企业创新就是企业为了与时俱进,不断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新技术、新模式、新观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有自己的一席立足之地。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企业对市场的占有范围,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当今社会企业发展的竞争角逐从根本上说就说创新能力的角逐。 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我们更应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最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资本主义不断突破自身的各种局限性和经常发生的经济危机,其最主要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创新的机制。 纵观当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主动,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2.2企业自主创新的好处 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小学生素质报告册的评语

小学生素质报告册的评语 素质报告册评语是教师就学生一学期以来在学习成果、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的一种全面的、动态的综合性评价;下面是有小学生素质报告册评语,欢迎参阅。 小学生素质报告册评语 1. 一如以往,你还是那么的认真和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优秀;热心班级工作,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加冬季三项赛为班级取得年级第一和全校第一做出了努力。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2. 你真是个让老师生气的学生,作业完成敷衍了事,上课还喜欢随意插嘴,但老师还是发现了潜在你身上的优点:聪明机灵,当你认真听讲时,你总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好孩子,老师在新年里期待着你的进步哦。 3. 你是一个很老实的男孩,工作一丝不苟,干净整洁的楼道是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本学期在学习上比过去进步明显,一

切源于你的努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4. 你是一个特别优秀的男孩,本学期负责班级黑板报工作成绩突出,参加金钥匙比赛获得省二等奖,代表学校参加市篮球赛获得团体冠军。记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你继续努力。 5. 你现在越来越有大将的风度:负责整个班级的卫生,卫生流动红旗一直为我们班级所有,这是你的功劳。平时学习认真,成绩优良,能够积极参加班级各项活动,希望你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6. 你本学期是班级通讯员,周周都有稿件在广播台播出,很好的宣传了我们班级,期末被评为“星级小记者”;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是冬季三项赛团体冠军的主力成员;学习认真,成绩优良。希望你能够在岗位上不断锻炼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7. 老师常讶异于你造句的优美,作文的流畅。这些都显示了你的思维敏捷、丰富和细致。但你唯一让老师担心的是你的字,等到高年级时还有人认得出来吗?老师很怀疑。老师相信,不久以后,你的聪慧+漂亮的字+关心集体,你将是个受每一个人欢迎的好学生。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2007-1-10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全文) 中国人口网2007-01-11 19:57:04 基本判断: 一、如果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峰值控制在15亿人左右,全国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成就巨大,来之不易。目前的低生育水平反弹势能大,维持低生育水平的代价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 三、确定人口发展战略,必须既着眼于人口本身的问题,又处理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问题,必须调整发展思路,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战略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体制创新,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实现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的转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为落实2004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关于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指示精神,组成了由蒋正华、徐匡迪和宋健同志任组长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集中了包括十多位两院院士在内的300多位专家学者,自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对科学发展观、人口发展态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重大关系等3个分课题及其42个子课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和专题研究论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人口形势与严峻挑战 (一)人口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发展的基本态势:一是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总量经历高速增长后进入增速趋缓时期。发展中国家总和生育率从6.2下降到2.9,发达国家从2.8下降到1.6。据联合国预测,到本世纪中叶,全球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将基本完成。

小学生素质报告单评语大全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小学生素质报告单评语大全 1、你的勤奋和努力是班里出了名的。上课总能看到你坐的端正的身影,听到你清脆的嗓音。学习,工作你总能带着一股认真的劲儿。瞧你,字迹端正了,成绩稳定了,大家也更喜欢你了。继续加油吧!你将成为一个更出色的班干部。 2、“真人不露相”这句话用在你身上最合适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再加上你的聪明,才智,你学什么东西都特别快。要是你还能在大家面前大声地讲话,那我们就更喜欢你了。加油吧,你将会是个很有出息的男孩! 3、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打扫卫生时总是不怕脏、不怕累冲在前头。但是,你交的一个坏朋友却老是使你的成绩上不去,那就是贪玩。假如你能丢掉这个坏朋友,再交上个好朋友:认真学习、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那么,你会更好!努力争取吧! 4、你是个聪明、活泼而且非常可爱的小女孩。兴趣广泛、知识全面、思维敏捷,特别使老师高兴的是,你的语言是多么丰富,多么与众不同,简直棒极了。老师相信,只要你上课不说“悄悄话”,那就更棒了。

5、你忽闪着一双聪颖、智慧的眼睛,在全班同学和老师心目中树立了优秀小干部的形象。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你团结同学,待人有礼貌,诚恳。老师布置的事情,你能默默地记在心里,积极去做,从来不用老师操心。老师想,如果你再能细心一些,认真一些,那么你将更加出色,更加完美! 6、你是一个聪明、活泼、上进心很强的孩子。课堂上有你响亮清脆的回答,课后有你关心集体的身影。作为班长,你真是非常尽责。老师一直都很喜欢你,你知道吗?不过老师有时也会批评你,那是因为你上课经常会讲“悄悄话”、开小差。老师希望你会做得更出色!继续努力! 7、你是一名聪明、文静而勤奋好学的孩子。学习上能刻苦钻研,课堂上常能听到你那清脆悦耳的回答声;你工作积极,乐意当老师的小助手;成绩总是保持优良;平时你总是带着甜甜的笑容,与同学友爱相处。如果能在认真细心一些,相信你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8、你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你聪明,往往能答出其他同学答不出的问题;你好问,脑子里藏着数不尽的稀奇古怪的事。如果你不捉弄同学,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老师和同学会更喜欢你。老师相信你能改正这些毛病的。希望你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9、在老师的眼里,你是一位很乖巧可爱的女孩。看你平时不多言多语,

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区域经济 我国通过研究,并没有对产业聚集能否对区域创新起到作用这方面得出结论,主要是因为都是以高技术产业聚集为主要研究对象,并没有对传统产业聚集作出总结。因此本文将研究大范围的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的影响能力,并根据研究方法总结出经验,培育特色产业集群从而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这不仅使理论的价值更高,而且还具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设计方法 (一)计量模型设定 由于影响区域创新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中经费投入的多少和制度环境的变化是最基本而且最常见的因素。为了能对产业聚集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精确的测度,就要把上面说到的几个变量 作为控制变量。那么我们把计量模型设为如下形式: 其中,PATENTit、AGGLOit、PINPUTit、EINPUTit 和INSTIit 分别表示不同地区各年度的区域创新能力、产业聚集指数、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向量,其它字母分别表示常数项、变量的系数和残差。这里的地区都是指我国的省级地理单元。 (二)变量说明 1.专利授权数(PATENT) 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是以专利授权数来衡量的,这里所指的专利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在衡量创新效果上,专利受理数是低于专利授权数的,因为经过专利局审查的专利才能授权并确认为合格的专利。用新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衡量创新能力也存在很多研究当中,时间过长是发明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特点,因此就可以认为新产品产值的精确率比专利授权数要差。 2.产业聚集指数(AGGLO) 产业聚集指数通常是以区位商方法来计算的。用来衡量产业聚集的常用方法就是区位商,它的优点是用区域的角度来对产业聚集及其特性进行研究。t 时刻地区i 的产业聚集指数 AGGLOit 为: 其中,Mit为地区i 在t 时刻的制造业人口,Pit为地区i在t时刻的就业人口,Mt 和Pt分别为t时刻的全国制造业人口和全国总就业人口。那么由以上定义可知,不同地区制造业人口占全国份额与各地区就业人口占全国份额之比就是产业聚集指数的本质。通常情况下这个指标的数值越大,就表明在这各地区存在着非常高的制造业聚集度。由于还有些差异性在产业聚集对区域创新还具有影响,那么就可以表明区域创新是受到产业聚集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3.科技人员投入( PINPUT) 能最直接影响到区域创新的就是科技人员的投入。只要投入越多的科技人员,就会获得越强的能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区域创新水平。我们区域创新是受到科技人员投入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4.科技经费投入( EINPUT) 科技经费投入也是能够对区域创新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其衡量的标准是各地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的总额。我们可以假设区域创新是受到科技经费投入的影响而向好方面发展的。 5.制度创新( INSTI) 强调了制度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且还认为定技术创新的前提是制度创新,这就是以诺思等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有学者认为,能够促进技术创新的必然是选择了好的制度,以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衡量制度变量。 二、结论 (一)对于科技人员投入的多少、科技经费投入的多少和制度创新的力度进行控制后,利用这几个条件进行产业聚集,能够使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更加稳定地加强的。从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贡献大小的角度来看,低于传统的科技人员投入和科技经费投入要高于产业聚集的作用,并略高于制度创新。 (二)从制造业细分行业的角度来看,产业聚集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多数高技术产业聚集和传统产业聚集促进区域创新,而资源依赖型产业聚集抑制区域创新。 三、通过研究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获得的启示 (一)大力培育产业聚集式发展 为了能使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培育产业集群式发展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产业聚集有利于区域创新,尽管产业聚集不如科技人员投入、科技经费投入和制度创新这些方式更能促进区域创新的发展。 从上述几种促进我国区域创新的因素来看,各地区可以通过加大科技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来带动区域创新,但是科技人员的数目和经费投入的总额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科技人员和经费还是有差距的存在。相比较起来,东部地区会投入较多的科技人员和经费,但是中西部地区由于人口总面积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只能够投入较少的科技人员,且严重缺乏科技经费。因此科技人员和经费投入这两个条件对我国区域创新的作用起到了不必要的限制性。除此之外,制度创新虽然能够促进我国区域创新,但是由于制度会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或与制度的变革而进行更改,且我国各级政府实行的制度都是以渐进式制度进行变革的,因此无论是从政府的角度还是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在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变革当中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存在的。这也就说明这种渐进式的制度创新由于进程相当缓慢,需要经历的时间非常长,所以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也有一定的限度,一旦出现有限制性的制度就会对区域创新起到抑制的效果。 上述三种因素通常都会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影响从而对约束了我国区域创新的能力。在这些客观条件的约束下,培育产业聚集式发展就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创新策略。 (二)培育各地区的特色产业聚集 能有效加快我国区域创新的途径就是产业聚集,但在这其中就有一个复杂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提高不同地区的产业聚集水平。能最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培育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 由于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能够更有效率 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 崔小娜 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不断进步,产业聚集开始对区域起到创新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区域创新的作用比科技经费的投入还要低,因此必须结合产业聚集的效果才能使区域创新能力发挥出作用。本文就产业聚集对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产业聚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影响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427-02 4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