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合集下载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与其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论文网) 原文链接:/jiaoxue/yingyujiaoxue/0429234F2010.html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历程。

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和发展者,韩礼德更侧重于对语言学的纯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把语言学应用到外语教学中比较少。

本文介绍了其他应用语言学家把他的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实践中去发展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及其语言学理论对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深远指导意义。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外语教学实践应用1.理论概述1.1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韩礼德,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致力于研究语言功能,并阐释了语言本身与语言社会功能之间的关系,坚持从系统和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

《功能语法导论》(1994[1985])的出版标志着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已基本形成并日趋成熟。

作为伦敦学派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弗斯的学术思想,对乔姆斯基的形式理论提出异议。

他的理论和思想得到前所未有的传播和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同。

1.2系统功能语言学下的三大宏观功能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侧重于语言的语用研究,从对人们语言学习的研究过程中完成了由工具功能(instrumental)、控制功能(regulatory)、反映功能(interactional)、表达功能(informative)、个人功能(personal)、启发功能(heuristic)、想象功能(imaginative)向“概念(ideational)功能”即语言具有反映客观世界事物发生的进程,以及人们内心世界的功能、“交际(interpersonal)功能”即语言具有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的功能、“语篇(textual)功能”即语言具有组句成篇,并根据交际语境组织信息并传递信息的功能这三种纯理功能的凝练[1]。

这三大纯理功能的语法构成分别是“及物系统”、“情态系统”与“衔接手段”。

韩礼德

韩礼德

一、功能语言学概要功能语言学是指韩礼德所创立的语言学体系,他认为语言由两部分组成:系统和功能.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有时也被人们称之为"系统功能语法","系统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等.虽然这些概念在理论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但在具体使用时,却往往被人们视为等同.HALLIDAY 认为语言系统的使用和形成是根据人们在具体使用时需求的不同而最终形成的,因此他认为语言具有功能性.也就是说,语言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最终演变和发展的,就这些需要而言,语言的组织也具有功能性.又因为,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下,语言具有不同的实用功能,所以他又把语言按其使用功能分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Halliday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为: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元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元功能(textual function)。

概念元功能用于表述经验意义,通过及物性系统(transitivity system)来体现;人际元功能用于建立和维护语言使用者交流关系,通过语气系统(mood system)来体现;语篇元功能用于构造语义连贯,通过主位系统(theme system)来体现。

二、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目前的英语教学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面,而不注重学生的具体应用语言的能力.所以, 我们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很大单词量,语法知识也并不匮乏,但是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却不强。

大学英语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这种知识的过程,而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和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

第9卷第1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l.9,No.12007年1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 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J an.2007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概观刘艳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 阜新 123000)摘要:针对韩礼德提出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所涵盖的理论观点,获得一个总体的认识和理解。

这一语言分析方法强调把语言看作是语言潜势系统,语言在社会中使用的目的是交流,以及语言之所以是这样在于它要充当某些功能。

同任何一种理论一样,系统功能语法也有其局限性,存在着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系统语法;功能语法;系统中图分类号:H 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91X (2007)01-0082-03Overvie w of H alliday ’s systemic -f unctional linguistic theoryL IU Yan -hua(Depart 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has an overview of halliday ’s t heory of systemic -f unctio nal grammar ,mainly of t he t heoretical aspect s of it s two component s :systemic grammar and f unctional grammar.This approach em 2p hasizes t hat language is taken as a system of meaning potential ,language serves communicative p urpo 2ses in society and has to serve certain f unctions.As any ot her t heory ,it also has it s own limitations and p roblems to be solved.K ey w ords :systemic grammar ;f unctional grammar ;system 收稿日期:2006-06-15 作者简介:刘艳华(1974-),女,辽宁阜新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英语教育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一、本文概述1、简述韩礼德及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贡献韩礼德(M.A.K. Halliday)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被誉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

他的学术生涯跨越了语言学的多个领域,包括语音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但最为人称道的还是他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韩礼德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和观点。

他最早提出了“系统功能语法”的概念,强调语言不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还是社会交往和人际互动的重要媒介。

他认为,语言具有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文本功能。

这些功能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得到了体现,包括词汇、语法和语境等。

韩礼德还提出了“层次化”的语言分析模式,将语言结构分为多个层次,包括音系层、词汇语法层、语义层和语境层等。

这种分析模式使得语言研究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为后来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韩礼德还提出了“及物性系统”“语气系统”等重要的语言学概念,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的这些理论不仅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其他语言学流派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韩礼德在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的贡献是卓越的。

他的理论和观点不仅推动了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2、概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即回顾和总结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的发展历程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过去40年中的发展历程。

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其理论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梳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应用范围,同时也能够评估其在语言学领域中的贡献和影响。

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回顾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能够为语言学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促进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贡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

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

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

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人称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

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导读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概述系统功能语法概述公元20世纪,当传统语法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1.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2.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3.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4.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

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为首的伦敦学派。

50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继承了下来。

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

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

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

此后回国,并在弗斯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获得了PhD.学位。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一、导言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语言学理论,已经历了40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期间,它在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

本文将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40年发展进行全面评估,并结合个人理解和观点,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简介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简称系统功能语言学,是由英国语言学家迈克尔·霍尔·韩礼德(Michael Halliday)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试图从功能和社会文化角度解释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强调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语言功能与社会语境密切相关。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三大支柱:文法功能理论、语篇功能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分析方法。

在过去的40年里,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文本分析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40年发展概述1. 早期发展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对语法功能理论和语篇功能理论的建设和完善上。

韩礼德等学者通过对英语语法和语篇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概念和分析方法,如范畴功能语法、话语功能理论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对于后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2. 拓展与应用阶段随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逐渐完善和深化,它开始向更广泛的语言学领域进行了拓展和应用。

在此期间,系统功能语言学被应用于多语种的语言研究,并在教学、翻译、儿童语言习得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跨学科研究中崭露头角,与社会学、认知科学等学科展开了深入合作,进一步拓展了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影响力。

3. 现代发展阶段在当今这一阶段,系统功能语言学已经成为了语言学研究的主流范式之一。

在数字化、语料库语言学的助推下,系统功能语言学不断发展并催生了新的研究分支,如跨文化语言研究、多模态语言研究等。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系统功能语言学

第五章韩礼德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韩礼德(M.A.K.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理论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其旺盛的生命力显示,它加深了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并将在新世纪语言学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从伦敦学派及其奠基人弗斯的理论研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启迪和传承关系谈起,对韩氏理论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重要成员作一综合性述评,以理清它的发展脉络和理论奉献。

1.弗斯与伦敦语言学派伦敦学派奠基人弗斯曾在伦敦大学学院的语音系同著名语音学家琼斯(Daniel Jones,1881—1967)一起做研究。

1938年,他受聘于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并于1944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个普通语言学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理论是他在伦敦大学工作期间形成的,他和他的同事又长期在伦敦大学工作,因此以他为首的语言学派被称为“伦敦学派”。

这个学派与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布拉格学派、丹麦的哥本哈根学派等同为20世纪语言学界最为人瞩目的语言学派(王宗炎1985:94)。

弗斯的学生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语言学理论,并建立了新弗斯学派。

韩礼德在伦敦大学获得汉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后,于1947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

后来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1949年回伦敦,被剑桥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导师便是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学院的弗斯教授。

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对韩礼德的影响特别大。

弗斯(1957)认为,语言中的意义(即使用中的语言项目的功能)非常重要,语言中言语产生的社会语境也非常重要。

弗斯受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1884—1942)语言研究的影响,强调言语使用的社会语境,其目标是根据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建立一种语言学理论。

遗憾的是,弗斯自己没有到达这个目标。

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课件

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课件

评价理论主要通过词汇、短语和句子等语言形式来表 达,可以表示对事物、行为和观点的评价和态度,如 肯定、否定、赞扬、批评等。评价理论可以分为态度 、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其中态度子系统包括情感 、判断和鉴赏等;介入子系统包括借调和否认等;级 差子系统则包括语势和强调等。评价理论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和态度,从而更好地进行 人际交流。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话语联系
话语联系是指话语中各个部分之间的 逻辑关系和语义联系。通过指示词语 的使用,可以建立更加清晰和准确的 话语联系。
信息度与焦点
信息度
信息度是指话语中信息的量和质。在 特定的语境下,信息度的高低会影响 到语言的表达效果和信息传递的效率 。
焦点
焦点是指话语中信息的重点和关注点 。通过调整焦点的位置,可以突出或 强调某些信息,使语言表达更加鲜明 和有力。
主述位结构:指的是在语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信息流动的方向。主位是 话语的出发点,通常是句子的起始成分,而述位则是主位之后的信息,是对主位 的展开和说明。
主述位结构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语篇的信息流动和组织结构,进而理解语篇的意义 和功能。
信息结构
信息结构:指的是语篇中信息的组织和安排方式。信息结构 包括信息单位、信息焦点和信息流程。信息单位是信息的基 本组成单位,信息焦点是指信息单位中的重要信息,信息流 程则是指信息在语篇中的流动方向。
它对于语言教学、翻译、跨文化交际 等领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 值。
系统功能语法与其它语法理论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法与传统的结构主义 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等理论有所 不同,它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语
境。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

系统功能语法概述-Halliday系统功能语法概述公元20 世纪,当传统语法威名坠地、逐渐衰落之际,世界的语言学界便迎来了群雄割据的时代……把语言看作功能的流派,看重语言环境重要性的流派,把语言看作复杂结构的流派,崇尚寻求语言极致规律的流派……除此之外许多小流派在这之间登场,也在这之间消逝……当前,语言学界仍存在着众多流派;在此之中,具有比较大影响力的有:1. 强调共时、系统性、语言功能的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2. 强调语言环境和语音系统重要性的伦敦学派(London School)3. 注重描写语言研究结构的美国结构主义(American Structuralism)4. 寻求人类极致的语言知识的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ve-Generative Grammar)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见解不同之处主要集中在句子是怎么组成的,也就是在句法学上面(以后会再说明语言学的不同分支)。

而今天将要涉及的,就是以韩礼德(Halliday) 为首的伦敦学派。

20 世纪初,人类学教授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 认为,一个人所在的语言环境(语境)会对一个人怎么使用和理解语言产生很大的作用。

例如说,有些词语只能在某一群人里面才有特定的意思,或者说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才有特定的意思。

马林诺夫斯基这种光辉的思想被语言学家弗斯(Firth) 继承了下来。

弗斯把这种光辉思想和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的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伦敦学派。

而现在,伦敦学派传承到了韩礼德这一代;因为这个学派注重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systemic linguistics) 和功能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韩礼德,人称M.A.K. Halliday, 英格兰约克郡里兹人。

对语言很感兴趣,本科阶段在伦敦大学学习汉语语言文学,之后在北京大学深造,接着在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的前身……)攻读现代汉语。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周香琴)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述一、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是沿着前人开创的道路前进的,它既与欧洲的语言学传统有渊源关系,又受到美国语言学传统的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韩礼德(Halliday),他1925 年出生于英格兰约克郡的里兹,青年时代在伦敦大学主修中国语言学,1947 年到北京大学跟随罗常培教授学习汉语音系学、词典学和比较历史语言学,之后师从王力教授研究现代汉语方言。

回伦敦后又在弗斯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于1955 年完成博士论文《“元朝秘史”汉译本的语言》,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此后在剑桥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讲学,发表了近百种专著和论文。

韩礼德继承和发展了弗斯的基本理论。

(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由于他长期在伦敦大学任教,所以以弗斯为首的语言学派常被称为“伦敦学派”。

弗斯发扬了斯威特的传统,创造了韵律分析;又继承了波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的“情境意义”的概念,创造了新的语义理论;受索绪尔的影响,他提出了“结构”和“系统”的概念。

)他从弗斯那里继承了两条基本原则,一是“语言环境”(context of situation),认为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并受其影响。

他进一步发展了“语言环境”学说,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语言,提出语言学中的符号学。

二是“系统”(system)概念,但他重新界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的范畴。

韩礼德避免了弗斯的缺点,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得清楚明了,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模式,准确定义了术语的含义及各种关系。

韩礼德在继承和发展了以弗斯为首的伦敦学派的基本理论的同时,还吸收了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和沃尔夫的某些观点。

1961 年,他正式提出阶和范畴语法理论框架,并将这个理论模式发展成系统语法;1968 年,他在系统语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部分。

他的理论一步步走向成熟并发展成广为接受的语言学理论。

韩礼德的理论常被称为系统功能语法或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课件

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课件

语篇翻译
系统功能语法可以指导机 器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 的语篇结构和逻辑关系, 提高翻译质量。
文化翻译
系统功能语法可以帮助机 器理解文化背景和语言习 惯,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 可读性。
THANKS
感谢观看
韩礼德三大纯理功能课件
• 系统功能语法简介 • 概念纯理功能 • 交际纯理功能 • 语篇纯理功能 • 系统功能语法应用
01
系统功能语法简介
系统功能语法的定义
系统功能语法是一种语言学理论,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旨在探究语言在社 会语境中的功能。
它强调语言是一个系统网络,由多个系统组成,每个系统都为语言的各种功能服务 。
系统功能语法与其它语法理论的关系
系统功能语法与传统的语法理论有所 不同,它更注重语言的功能和语境, 而非仅仅关注语言的形态和结构。
系统功能语法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和 借鉴了其它语言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它与生成语法等其它语言学理论也存 在一定的联系和共同点,如对语言结 构的探究。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关系处理是指通过语言表 达建立和维护人与人之间的联 系,包括表达情感、意愿、需 求等,以及处理人际关系中的
冲突和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的语言表达方式 包括问候、感谢、道歉、请求 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建立和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处理中,语言的情 感表达非常重要,需要使用适 当的语气和表情,以传递真实 的情感和意愿。
在事物处理过程中,语言的准确性和 专业性非常重要,需要使用专业术语 和严谨的表达方式,以确保信息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事物处理的语言表达方式包括定义、 分类、比较、对比等,通过这些方式 能够使听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属 性和特征。

浅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浅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浅析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作者:张迪王晶刘雅琴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5期摘要:在伦敦学派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创立和发展了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之一,即系统功能语法。

这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对语言的社会使用功能所进行的分析诠释。

虽然说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内容却涵盖了语言教学、语篇分析、文体学、机器翻译等多个领域学科,充分体现了跨学科的语言功能研究。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关键词:社会学;系统语法;功能语法[中图分类号]:H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5--021、韩礼德韩礼德出生于英国利兹,原名Michael Alexander Kirkwood Halliday。

韩礼德是他给自己取的中文名。

他曾经在伦敦大学修习,并且获得学士学位;后来又分别在中国的北京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范围极广,涉及到语言学的多个层面,甚至在跨学科类领域上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建树。

韩礼德比较着重于英语中各种的变体的研究以及文章风格的研究。

他所写的著作大多是关于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语言习得、语言和社会学习、语言与符号学、语言教学与翻译、语篇分析和文体学等。

鉴于其系统功能语法的影响最为所知,下文中笔者会就韩礼德的系统功能理论进行浅析。

2、韩礼德的系统语法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坦白讲,其实就是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这主要包括了有两个层面: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在五十年代末创立的。

韩礼德把语言的功能分为三种,分别是概念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韩礼德认为,概念功能和及物性系统相照应、语气系统和语言的交际功能对应,而语篇功能和主位系统相联系。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分成了有五个层次:语境、意义、遣词、音的结构和语音。

这些层次中,意义是相对中心的层次,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类似于说话人选择意义的一个合集。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40年发展述评一、引言作为一门致力于研究语言结构和使用之间关系的理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过去40年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深刻地解释了语言的功能和结构,为我们理解语言的本质和语言的运用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本文将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40年发展历程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和意义。

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1. 基本概念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通过语言来构建社会关系、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构建认知结构的综合体系。

它强调语言的功能性和意义的交际性,关注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行为和语言选择。

2. 关键概念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存在着一系列关键概念,如言语功能、语义功能、交际功能、篇章功能等。

这些概念为我们理解语言的多维度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分析工具和理论基础。

3. 理论框架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语法功能、语义功能和篇章功能三大要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特征。

三、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40年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韩礼德教授首次提出了基于功能主义的语言学理论,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语言功能和语言结构的经典论文。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语言功能概念的深入探讨和理论框架的构建。

2. 理论丰富随着对语言功能和结构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逐渐丰富和完善。

在这一阶段,其理论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分析方法和体系,为语言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 理论应用在过去的40年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在语言学理论研究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还在教育学、心理学、人机交互等领域得到了积极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意义与前景展望1. 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40年发展历程为我们理解语言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和参考。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本文旨在为读者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

韩礼德是当代语言学界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家之一,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本文的主题为“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将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背景、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

引言:介绍韩礼德及其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做铺垫。

发展历程:概述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其学术生涯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基本概念:解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提供理论基础。

理论体系:详细介绍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包括语言的层级体系、语言的元功能等。

实践应用:分析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言教育、翻译研究等方面的实践应用,说明其价值和意义。

总结全文内容,强调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贡献和影响,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引言部分介绍了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背景和意义。

韩礼德是伦敦大学学院的教授,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将语言视为一种社会符号,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为语言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语言教育、翻译研究等实践领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思想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他提出了“语言环境”和“语言的系统性”两个重要概念。

随后,他逐渐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体系。

该学派的发展得益于许多著名学者的贡献,如Hallidayan、Matthiessen和Thompson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言的系统性、语言的层级体系和语言的元功能。

语言的系统性是指语言是由多个层次构成的复杂系统,各层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语言的层级体系是指语言是由词汇层、语法层和语篇层构成的系统,各层之间有着特定的关系和作用。

语言的元功能是指语言具有三种普遍的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完整word版)系统功能语言学

(完整word版)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1 基本概念系统功能语言学(system-functional linguistics)为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创立。

英文论点如下:Systemic Grammar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linguistic theorie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Firstly, i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soci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Secondly, it views language as a form of doing rather than a form of knowing. It distinguishes linguistic behaviour potential from actual linguistic behaviour.Thirdly, it gives a relatively high priority to descrip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r languages and particular varieties of languages.Fourthly, it explains a number of aspects of language in terms of clines (i.e. ungrammatical →more unusual →less unusual →less usual→grammatical).Fifthly, it seeks verification of its hypotheses by means of observation from texts an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techniques.Lastly, it has as its central category the category of the system.中文翻译:相对于其它语言理论,系统功能语法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它非常关注语言的社会属性,如何实现社会功能。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说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

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

对此,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关键词]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起来的。

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功能性。

其渊源于柏拉图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师承弗斯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了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因而,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二是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三是弗斯的语言理论。

这三方面理论可以看作是韩礼德理论的学术背景。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

语言中的意义由语境决定而不是由它自己本身来决定。

沃尔夫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发现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该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及其不可能与语境分开,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一种功能。

语境不同,语言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弗斯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

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这一原则,并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同时,韩礼德还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说(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继承了欧洲人类学和语言学思想,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的功能性,以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为己任。

该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使其在语言理论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它对语言系统的描写未能充分反映语言的实际运作过程。

对此,应完善理论框架本身,研究社会文化语境与语义、形式的关系,推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和学习、语言运用中的普及。

[关键词]韩礼德(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在人类学的传统下发展起来的。

与其他语言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性,着眼于语言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以及语言的功能性。

其渊源于柏拉图等以人类学为本的语言研究传统,师承弗斯倡导的以意义而非形式为语言研究的方针,秉承马林诺夫斯基关于语言研究中的语境思想,继承了叶姆斯列夫的语符学和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思想。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着眼于语言人本性、社会性的一面,因而,其始终把语言的实际使用确立为语言的探索对象,把语言在实际情景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作为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把语言交际视为一种社会人所从事的社会行为。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成主要来源于三方面:一是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方面的成果;二是沃尔夫的语言相关论观点;三是弗斯的语言理论。

这三方面理论可以看作是韩礼德理论的学术背景。

马林诺夫斯基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语言翻译障碍的最主要因素。

语言中的意义由语境决定而不是由它自己本身来决定。

沃尔夫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的研究,发现一种语言的内在结构与该语言使用者的哲学观及其不可能与语境分开,语言的意义就在于它在语境中发挥一种功能。

语境不同,语言的意义就会发生变化。

弗斯用“系统”这一概念来描写其中的意义变化。

韩礼德继承了弗斯的这一原则,并重新规定了“系统”的意义,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范畴,同时,韩礼德还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弗斯的“语言环境”说(即语言与典型的社会情境有密切联系) 。

他认为语言研究应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并提出了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这一理论。

(二)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类。

系统功能语言学集中表现在对语言系统的重视和对语言功能的关注,从而相应地分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系统语言学视语言本身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由许多子系统构成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并不是一组记号,而是一套系统化的意义潜势,它客观而全面地描写语言系统的构成和运作,研究人们如何通过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具体而言,系统语言学对语言的探索首先是建立在把语言交际置于语言、功能、情景这样一个行为框架(系统) 里予以阐述,并对语言、功能、情景三大系统及其各自的支系统里的子系统进行描写。

功能语言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当时的智者派尤其是普罗塔哥拉斯和柏拉图等人的语言观,带有明显的功能主义倾向。

这一学派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研究语言时重视人与社会而不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功能语言学的哲学观则是语言研究的功能思想,它视语言在实际情景中所发挥的功能为探索的中心。

它在研究、甄别和梳理语言的各种具体用途、功能后,将这些具体用途和功能概括、抽象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世界的经验,用语言来描述周围发生的事件或情形。

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其他人进行交往,以建立和保持人际关系。

用语言来影响别人的观点、行为等,也包括用语言来表达发话人对世界的看法甚至改变外在世界思想等。

语篇功能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怎样组织信息,体现信息之间的关系,另外,它也显示信息的传递与发送者所处的交际语境之间的关系等。

概念功能作用于主体与客体,人际功能作用于主体之间,而语篇功能则是对语言表达的概念与人际功能(意义) 进行组织,辅助上述两种功能(意义) 的实现。

虽然三者的角色、侧重点不同,但都是关于言语者之间基于一定的目的,围绕某个“内容”,借助语篇这一载体进行的交际行为的描述。

(三) 系统功能语言学重视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

在对比其他任何不同语言学派的理论时,无论情况多么复杂,系统功能语言学派都重视以下方面,即对语言性质的看法、语言学家的任务、研究的方法。

1. 对语言性质的看法。

在韩礼德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是整个符号系统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子系统;语言交际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成员,是社会人,因而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

系统功能语言学始终把语言的社会性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来加以研究。

用韩礼德的话来说,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研究“机体之间”关系的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意义的源泉和潜能,是由各种语义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

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后天发展而成的,离不开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韩礼德在研究语言的掌握时,使用“语言发展”这一说法,其用意就是在强调语言的社会性的同时,强调语言能力的后天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作为系统来研究,包含了语音学、语法与词汇、语义学、语言变体、语言变迁和语言发展史等领域。

韩礼德认为这种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

将语言当作某种行为的研究涉及语言功能和交际、社会学以及社会人类学等领域,系统功能语言学即属于这些领域研究的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社会语言学立场出发研究语言的,因此,韩礼德有着对语言性质的独特看法。

韩礼德借鉴伯恩斯坦(Beinstein)的社会学思想,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行为。

语言在儿童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语言学家的任务。

世界上任何一个语言学家都不可能解决所有与语言相关的问题。

每个语言学家都为自己确定了一定的研究任务,而这类任务的确定又是与他们对语言性质的看法分不开的。

韩礼德同意索绪尔关于语言是社会符号的看法,但他反对把语言学研究局限于“语言”。

他明确指出,语言学应既研究“语言”,也研究“言语”。

他没有采用索绪尔“语言”和“言语”这对术语,而是选择了“能做”和“做”这一说法。

所谓“能做”,指的是“语义潜能”,这种潜能为人类使用语言交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而“做”则指对这些可能性所作的实际选择,也就是根据语言交际的需要对语义系统所作的选择。

韩礼德等人认为,语言学家应研究人类真正使用的语言,而不是研究凭空想象的所谓理想的语言结构。

韩礼德所说的真正语言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既包括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现象,也包括不符合语法规则但可以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家的任务是找出语言使用的倾向或原则。

所谓倾向或原则,就是最常见的但可以有例外的语言使用模式。

韩礼德认为,语言并非独立存在的,语义的产生和对它的理解与语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学家有必要找出语境因素与语义表达之间的关系。

语言学家应注意语言的各种变体和这些变体的特点以及彼此之间在意义上的差异。

因此,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语言的变异性,是语言在不同的情景中运用而表现出来的特性。

对韩礼德来说,重要的问题是语言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结构,结构的变化除了受语言规则本身的制约外,还有其他哪些因素在发挥作用。

3. 研究的方法。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注重对意义和功能的研究。

他们认为,语言的意义存在于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离开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就很难确定语言的意义。

韩礼德等人接受了前人的语境思想,对语境的含义、分类以及语境对语言使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二,系统功能语言学家把语篇作为分析的对象。

语篇被界定为一段有意义的连贯的话语。

它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口头的。

第三,系统功能语言学家重视人们使用的语言,而不是经过筛选、编辑的语言素材,更不是某人随意造出来的句子。

在系统语言学家看来,凡是人们使用的语言,无论是否符合语法规则,都值得研究而且必须研究。

第四,韩礼德等人采用的是功能切分法,从不同层面分析句子成分和语篇成分表达的各种功能。

(四)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命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从欧洲功能主义学派中派生出来的学派,它吸收了前人的许多成果。

受弗斯的影响,韩礼德认为,要深入研究语言,就必须走出语言,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因为语言是文化传播和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而社会又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语言。

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韩礼德又认为语法在实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

要深入研究语言,就必须建立一种语义学理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虽然是在欧洲功能主义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法理论,但它又绝不是对任何一种现成理论的简单重复或刻意模仿。

它有自己鲜明的语言符号观、独特的研究方法、明确的研究重点和既定的奋斗目标。

通过多年的努力,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语言本质的看法、对语言系统和功能、语篇、语域的重视,以及它在以上诸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整个语言学界的关注。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语言研究者认识到它存在的价值。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抽象的语言能力和具体的语言使用视为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它注重理论性,但更注重理论的可实用性。

在韩礼德看来,“最合适的语言学是一组在最近对语言的形式和实体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的精确描述方法。

应用和理论没有冲突。

在应用上最实用的方法可在那些在理论上最有效、最有力的方法中找到。

”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包罗了语言学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因而研究者可以根据此理论研究多种语言现象:从语音到语音实体的体现过程,由文字到文字实体的体现过程;词汇语法与音系的关系;词汇语法与语义的关系;语言与情景的关系等。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及其规律,而且还能够直接运用于教学、翻译、语言对比分析、语言规划、人工智能等许多非常实用的语言交际行为中。

除此之外,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可以与心理语言学、语用学、认知科学等相联系,以求得相互补充、相互借鉴。

(五)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不足。

由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因而韩礼德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主体理论框架的建立上,而没有对某些具体的理论范畴作深入的探讨。

韩礼德的学说目前尚未能用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描写语言的连续运作和运作规律,解释讲话者怎样选择又怎样用所选的词项表达意义。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在微观上还不是很完善,还存在着不一致、理论漏洞、理论没有包容性的语言现象。

朱永生、严世清在其《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一书中认为韩礼德等人在系统理论方面的某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虽然韩礼德等人对英语的子系统作了大量的描写,但由于语言系统本身十分庞杂,很难说这种描写已经全部完成。

此外,许多子系统可大可小,取决于变数的多少。

什么时候应考虑所有的变数,什么时候只要考虑其中的几个变数,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完满的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