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宫观的产生与功用

合集下载

道教宫观建筑中的养生意蕴

道教宫观建筑中的养生意蕴

饰 、 画等特殊的组合方 式和方 法 , 阐释其宗 教本义—— 绘 来
养 生 的基 本 理 念 。 道 教 乐 生 、 生 , 追求 的最 高 理 想是 今 生 的 长 生 不 老 、 贵 它 得 道 成 仙 , 种 重 视 生 命 和 健 康 的 观 念 在 其 建 筑 中也 得 到 了 这
第 2 9卷 第 4期
Vo . 9 No 4 12 .
周 口师 范学 院学 报
J u n lo h u o r a ie st r a fZ o k u No m lUn v riy o
21 0 2年 7月
J1 0 2 u .2 1
道教宫观建筑中的养生意蕴
罗明 月
充 分 体 现 。道 教 的 主要 建筑 是 道 观 ( 称 道 教 宫 观 ) , 称 全 或
道宫 , 是 道 教 神 圣 宗 教 理 念 的 屋 化 建 筑 空 间 , 道 教 供 奉 它 是
神灵 、( 教 ) 徒 举 行 礼 拜 、 祀 活 动 以 及 道 士 进 行 集 体 修 道 信 祭
“ 无 之 乐 。 化 之 根 , 明 之 本 , 地 之 元 ”1, 宙 、 阳 、 虎 之标 准 , 虚 造 神 天 [ 宇 ] 阴 同样 可 以用 在 道 教 “ 洞天 福 地 ” 上 。这 一 标 准 中 之
万 物 都 是 由它 化 成 的 。道 教 认 为 “ 道 ” 以使 人 返 本 还 原 , 的 “ 修 可 四象 ” 源 自古 代 天 文 学— — 周 天 四 个 星 宿 区域 。 在 古 即 长 生 久 安 , 活 康 乐 。其 实 , 是 一 种 精 神 的修 炼 , 的是 追 人 看 来 , 为“ 天 福 地 ” 备 了这 样 一 个 与 “ 宙 ” 类 似 的 生 这 目 因 洞 具 宇 相 求 在 心 理上 . 神 上 达 到 清 静 无 为 、 思 无 欲 的 出 世 境 界 。 结 构 , 才 具 备 一 种 内 在 的 神 圣 性 , 而 可 以 达 成 道 门 中人 、 精 无 它 从 因 此 道 教 徒 把 “ 道 ” 在 首 位 。 修 道 的 方 法 有 很 多 , 析 修 道 成 仙 之 愿 望 , 使 其 成 为 道 教 所 认 定 的神 仙 居 住 的 名 山 修 放 如 且 禳、 思、 性、 存 养 内丹 , 等等 。但 无 论 用 哪一 种 方 法 修 道 , 非 胜 境 。另 外 , 道教 观念 中 , 丹 是 神 圣 的 , 房 是 不 可 侵 犯 无 在 炼 丹 是 求 得 “ 净 无 为 , 心 去 欲 , 淡 自然 , 清 息 恬 养气 安 神 ” “ 、 离境 坐 的 ,欲 将 修 炼 , 须 择 地 。惟 玄福 德 之 地 、 月 吉 利 、 净 之 “ 先 年 洁

中国道教的著名宫观

中国道教的著名宫观

中国道教的著名宫观
贾荫民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3(000)007
【摘要】宫观是道教祀神的祠庙,是道宫、道观的合称。

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主要有以下几处: 楼观台又名紫云楼,在陕西省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麓,为中国道教最早的宫观。

上清宫在江西省贵溪县上清镇,是道教正一派著名道观,东汉张道陵的后裔世居于此。

【总页数】1页(P23-23)
【作者】贾荫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957
【相关文献】
1.当前道教宫观的生态功能及其意义——以陕西省道教宫观为例 [J], 潘存娟
2.南朝长江流域的宫观碑记与道教造像——南朝十三通宫观碑记的梳理与讨论 [J], 包艳;汪小洋
3.我国道教宫观文化的研究与发展--辑录"道教宫观文化研究论文题录"有感 [J], 朱锡凤
4.世界著名宫观晨钟暮鼓涤尘烦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J],
5.中国道教音乐巡礼清丽苍劲映句曲——茅山顶宫道乐 [J], 蒲亨强;蒲亨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道教宫观的神缘功能

道教宫观的神缘功能

作者: 丁常云
作者机构: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出版物刊名: 中国道教
页码: 12-14页
主题词: 道教宫观 信众 道士 宗教信仰 社会人际关系 宗教活动 社群 教官 网络 纽带
摘要:道教宫观,是道士修道、祭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道教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一个重要窗口。

围绕道教宫观而形成的“神缘”网络,则是“五缘”(亲缘、地缘、神缘、业缘、物缘)文化中的重缘之一,它是以宗教信仰为基础,以宗教社群为纽带的社会人际关系。

从道教本身来讲,它就是一个庞大的“神缘”网络,而道教官观则是这一网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长期以来道教宫观一直是道教信众的聚会点,发挥着它所特有的神缘功能。

道教由来及发展 、教义 、名山 、宫观

道教由来及发展 、教义 、名山 、宫观


1、“道”崇拜 宣扬“道”是“万物之母”,是宇宙万物之 中最核心的东西。
二、道教的教义
2、“神仙”崇拜 神仙崇拜是道教最基本信仰。 道教修炼丹药的目的就是为了长 生不死成仙。
二、道教的教义
3、重生恶死的生命观
道教以死为苦,以生为乐,以长寿为 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
八 卦 鳗 段
二、道教的教义
1.古代鬼神思想及巫术 道教承袭了古代的鬼神思想,并不断将许多神灵纳入道教; 道教继承了古代的巫术,因此道教中的念咒、祈祷、符箓和镇 鬼等法术都与巫术有关。 2.神仙思想 神仙方士之说后来成为道教的直接来源,道教基本思想 就是长生不死。 3.黄老思想 道教把老子的道加以宗教化,因此老子便成为道教的尊神。
第二章
道教
第二章

道教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距今已有 1800多年历史,它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 连,深深扎根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具有鲜 明的中国特色。
第二章 道 教
一、道教由来及发展 二、道教的教义
三、道教崇奉的神灵
四、道教名山 五、道教的宫观
一、道教的由来及发展
道教的形成,有三大来源:
圆明宫
圆明宫,坐落在青城丈人山北木鱼山的缓坡谷地。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 宫内有四重殿堂:前为灵祖殿;二殿为老君殿;三殿为斗姆殿;后殿为三官殿, 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吕祖、邱祖和重阳祖师。
从东汉中期张陵结茅 传道以来,青城山已历经 了 1800 年的悠久历史, 遗存了大量的道教文物古 迹,至今仍是道教活动的 重要场所和研究道教文化 的圣地。
道教旅游资源分类
1、以仙人得到修炼或祖先居住地和行迹附
会的旅游资源。 2、以传统的祭祀活动转化而来的道教旅游 资源。 3、以仙游仙人事迹为内容的道教旅游资源。

道教的历史发展与宫观由来

道教的历史发展与宫观由来

中华传统文化源于伏羲,奠基于炎黄,光大于老孔。

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以道治国则国强。

华夏民族的宗教起源于祖先崇拜,故能天人合德,悠久无疆,子孙以祭祀不绝。

现以道教产生与衰微;道教宫观的由来;西安宫观简述三部分为题写出,求教于道教弟子及十方信众,聊表对先圣祖师的缅怀崇敬,激励后来三清弟子及十方信众继续沿道前行!道教产生与衰微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历史进入了成熟的中央集权国家时代;汉武帝时期,为了政治斗争的需要,用儒家理论使汉朝走向鼎盛。

但儒家的理论很快就无力维护统治,统治者的儒家信仰产生了危机,这就为道教宗教信仰的产生提供了历史的契机。

由于汉室的颓萎,政治的腐败,民众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双重压迫下,物质和精神生活都极度空虚。

民之所欲,天地从之,老百姓的需求是宗教信仰在民间产生的基础。

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因为其是一种相对比较成熟的宗教,教理、教义、教规等都比较完善,因而很快在全国传播开来。

但是因为它与本地文化理念的多种冲突,也激起了很多有文化自觉意识的人士的反抗。

以道、儒两家为首的学者们,由于没有具体的宗教组织形式,很快就败下阵来,这就使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能不能在中国建立一种以本土文化为主导的宗教组织,最终促使了对道教的诞生。

总之,在人民产生宗教信仰需求的条件下,同时在佛教传入产生的刺激下,道教的产生是历史一种必然的趋势。

从张天师立教开始,道教历经了千年风雨,走进明代。

明朝城市经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整个社会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的改变,人们为经济利益而激烈争斗。

这种社会及人性的变异也深入了道教组织,道教内很少有人专研道经和道学了,道士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以各种面目进入民间推卦算命、弄神捉鬼、看病消灾、推行巫术等,使得博大精深的道学为指导的宗教变成了专治鬼神、专营风水的“巫鬼之道”。

道教逐渐走向世俗化,其特征主要有:1.对教理、教义研究的放弃,使道教、道学的理论很难产生突破;2.道教弟子放弃了以往修道时崇高的理念和高雅的情操,转而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受;3.道教宗教人员素质普遍下降,教规、教义及一切活动都不再规范,而以各自的`一套去迎合社会上低俗甚至是粗野下流的风尚;4.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量游方道士出场,他们完全失去了道教弟子应有的属性,变成了一群以宗教手段混饭吃的骗人团伙。

传统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应用--宫观祠庙的历史考略

传统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应用--宫观祠庙的历史考略

传统文化在道教建筑中的应用——宫观祠庙的历史考略◎耿纪朋1 郑小红2内容提要:宫观祠庙等建筑是供奉、祭祀神灵的殿堂,是道教徒长期修炼、生活和进行斋醮祈禳等仪式的场所,也是道教哲学思想和信仰的体现。

本文梳理和考查了道教建筑宫、观、祠、庙等字眼的来历和区别,并辅以实例,还介绍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宫观祠庙,以求对道教建筑有更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道教建筑 宫 观 祠 庙宫、观、祠、庙等是作为某处道教建筑群的总称,其具体建筑可以是殿、堂、斋、舍,也可以是亭、台、楼、阁等,而殿、堂、斋、舍、亭、台、楼、阁等有时也作为某处道教建筑群的总称。

宫观祠庙是泛指,道教建筑的门类很多,可以分为宫、观、殿、堂、府、庙、楼、馆、庵、园、院、舍、轩、斋、廊、阁、阙、门、坛、台、亭、塔、榭、坊、桥等,这些建筑名称有时是泛指,有时是特指。

按建筑的性质和用途,可把道教建筑群分为供奉祭祀的殿堂、斋醮祈禳的坛台、修炼诵经的静室、生活居住的房舍和观赏憩息的园林等。

“观”是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据《尔雅·释宫》称:“观谓之阙。

”郭璞注:“宫门双阙”,邢昺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

”《尔雅·释宫》;[晋]郭璞 注、[宋]邢昺 疏:《尔雅注疏》;《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1980年版,下册2597-2598页。

取其高峻且可登临观望之义。

最早的道观相传是陕西终南山的楼观。

《楼观本起传》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喜)之故宅也。

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

”公孙卿对汉武帝说:“今陛下可为观,如缑城,置脯枣,神人宜可致也。

且仙人好楼居”;于是武帝下令在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将招来仙神人之属”。

《史记》,第4册1400页。

据《新唐书·李叔明传》载:“臣请本道定寺为三等,观为二等。

上寺留僧二十一,上观留道士十四。

”至此,“观”已成为道教建筑的专称了。

汉张道陵在巴蜀汉中创五斗米道时设二十四治所。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一道等祖庭分别在哪?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一道等祖庭分别在哪?

道教的著名宫观——全真道、正⼀道等祖庭分别在哪?道教是中国本⼟宗教,以“道”为最⾼信仰,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

全国现有住观道⼠3万余⼈。

宫观是道教徒活动的场所,全国现登记开放的宫观有2千余座,其中知名的有:永乐宫、西安⼭西永乐宫重阳宫西安重阳宫⼀、全真道三⼤祖庭⽩云观、⼭西⼀、全真道三⼤祖庭:北京:北京⽩云观1-北京⽩云观道教全真第⼀丛林——北京⽩云观,位于西便门外⼆⾥许,是道教全真三⼤祖庭之⼀;⾃元以降,久为全真“第⼀丛林”。

新中国成⽴后,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及中国道教⽂化研究所等全国性道教组织、院校和研究机构先后设在这⾥。

在⼴⼤道教徒的⼼⽬中,它有着崇⾼的地位。

同时,它⼜以收藏道教⽂物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吸引着国内外⼤批信徒和游⼈。

2、西安重阳宫重阳宫,⼜称为重阳万寿宫、祖庵,中国著名道教宫观,重阳宫,是我国道教全真派的三⼤祖庭之⾸,是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早年修道和葬⾻之地。

重阳宫位于钟馗故⾥、刘海故⾥的陕西省西安市区西南40公⾥处,⾏政区划今属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户县祖庵镇。

3、⼭西永乐宫永乐宫,⼜名:⼤纯阳万寿宫,位于⼭西省芮城县城北3公⾥的龙泉村东侧。

是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洞神仙”之⼀的吕洞宾⽽建,原名“⼤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初被称为永乐宫。

永乐宫系元代定宗贵由⼆年(公元1247年)动⼯兴建,包括彩绘壁画在内,元代⾄正⼗⼋年(公元1358迁)竣⼯,施⼯期长达110多年。

⼆、正⼀道祖庭,龙虎⼭正⼀观龙虎⼭正⼀观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境内的龙虎⼭张道陵炼丹处。

据《龙虎⼭志》记载:第四代天师张盛⾃汉中迁还龙虎⼭之后,曾在此建祠祀祖。

五代南唐时在此建天师庙;北宋崇宁四年(1105),第三⼗代天张继先奉敕修葺,徽宗时改天师庙为演法观。

明嘉靖三⼗⼆年(1563),世宗赐帑重修,并改演法观为正⼀观。

该观建置为正殿五间,祀奉张道陵、王长和赵升三⼈,俱铜像俗⾦,左右两庑各三间,正门三间,正殿后⽟皇殿五间,东西建钟⿎楼。

道教宫观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道教宫观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道教宫观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道教宫观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宫观规范化建设:在道教宫观管理中,规范化建设是重要的一环。

宫观应建立相应
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宫观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宗教仪式等方面的内容,
确保宫观的正常运行。

2. 宫观资源保护与管理:道教宫观通常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文物、宗教经典、
艺术品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制度,制定清晰的文
物保护计划,加强对宫观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3. 宗教文化传承与创新:道教宫观作为道教信仰的重要载体,应当积极参与宗教文化
的传承与创新。

宫观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宗教仪式、庆典活动等方式,传承和弘扬道教
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结合时代需求,创新宗教文化形式,吸引更多人参与。

4. 宫观管理与社会责任:宫观管理除了关注宗教信仰的发展外,还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宫观可以开展慈善、救济贫困等公益活动,积极回报社会,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做出
贡献。

5. 宫观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在现代社会,宫观的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协调是必要的。


观应积极融入社会,与当地政府、社区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合作关系,共同
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也应注意宫观的环境保护问题,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总之,道教宫观管理的实践与探索需要充分尊重道教信仰的特点和宗教文化的传统,
同时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宫观的管理水平,为道教信
仰的传承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道教-宫观

道教-宫观

著名宫观
鹿邑太清宫、涡阳天静宫——太上老君祖庙; 天山天池西王母祖庙——王母娘娘祖庙; 武当山太和宫——真武大帝祖庙; 梓潼七曲山大庙——文昌帝君祖庙 解州关帝庙——关圣帝君祖庙; 泰山碧霞祠——碧霞元君祖庙; 泰山岱庙——东岳大帝祖庙; 湄州妈祖庙——天后娘娘祖庙; 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祖庙;
中国四大宗教
道教-宫观
课件提纲
一、著名宫观 二、道派祖庭
著名宫观
道教祀神和做法事的处所,称作道宫或道观。道教活动场所主要称谓有宫、 观、庙,还有院、殿、祠、堂、坛、馆、庵、阁、洞、府等称谓。道教宫观的建 筑形式和布局与佛教寺院的建筑大体相仿,也采用中轴线,院落式布局,只是殿 堂的名称与所供奉的神像不同而已。道观从山门开始,先后依次排列着龙虎殿或 灵宫殿、三清殿或玉皇殿、四御殿、纯阳殿、重阳殿或老律堂。佛教的“藏经阁 ”,道教称“三清阁”。
著名宫观
பைடு நூலகம்
成都青羊宫
广州三元宫
沈阳太清宫
道派祖庭
北京白云观、芮城永乐宫、户县重阳宫——全真道祖庭; 龙虎山天师府——正一道祖庭; 句容茅山道院——上清派祖庭;
阁皂山万寿崇真宫——灵宝派祖庭; 天台山桐柏宫——金丹南宗祖庭; 西山万寿宫——净明道祖庭; 子午谷金仙观——韩国道教祖庭
道派祖庭
白云观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

宋朝的宗教建筑与寺庙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其宗教建筑与寺庙在当时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宋朝以其繁荣的经济和文化而闻名于世,对于宗教建筑和寺庙的兴建和发展充满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佛教寺庙的建设与发展在宋朝的时期,佛教是中国的主要宗教之一,佛教寺庙的建设和发展也得到了统治者的广泛支持。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信仰需求,皇室和豪族纷纷兴建寺庙,这些寺庙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成为了政治、文化交流的中心。

宋代佛教寺庙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注重工艺美术和细节处理。

寺庙通常建于高地或山脚下,环境清幽,风景秀丽。

而寺庙的布局则依循佛教教义,中心为佛殿,四周围绕着众多的厢房、僧房和钟楼等建筑。

在佛殿内,往往供奉着重要的佛像,这些佛像制作精美,栩栩如生。

佛殿的建筑采用了多层的屋顶和独特的彩绘装饰,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

而香客和信徒则可以在寺庙的回廊、钟楼和佛塔等地方进行礼佛和求福。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佛教寺庙多注重教育功能。

豪杰建寺出资不只为供奉神明,同时也是为了修学诵经、士子学问、儒释交流等目的。

所以,一些大型寺庙在建筑布局上还设置了经堂、学堂、讲堂等地方,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色宋朝的道教在当时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道教宫观作为宗教建筑的代表,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宋代的道教宫观建筑,融合了道教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道教宫观有别于佛教寺庙的庄严和严肃感,更多地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其建筑形式多样,有的宫观建筑仿照宫殿建造,富丽堂皇;有的则仿照山水园林的风格,注重园林景观的营造。

宫观的示意图常以山水图和飞天图为主,代表着道教信仰的天人合一和飞升成仙的愿景。

宫观内部布局灵活多样,广场、殿堂、神龛、地下室等不同区域共同构成了宫观的整体结构。

除此之外,宫观还常常种植花草树木,并有鱼池、游廊等装饰,以呈现出一种宜人的生活氛围。

三、其他宗教建筑的特点除了佛教和道教之外,宋朝还存在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道教篇我国内陆主要道观和道士们的生活1

道教篇我国内陆主要道观和道士们的生活1

道教篇我国内陆主要道观和道士们的生活1我国内陆主要道观和道士们的生活1道教宫观,唐代以来遍布全国名山大邑。

历经各代,有兴有废,现在遗存的宫观大多正在修复,成为旅游业的胜地。

其中有些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宫观。

今将一些住有道士,较著名的宫观简介于后。

北京白云观:原为唐代所建天长观,元代长春真人丘处机居此,改名长春宫。

丘长春“羽化”后,葬于处顺堂(称邱祖殿),并扩建成白云观。

明正统八年(1443)正式称白云观,清代重修,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号全真第一丛林。

现白云观仅为原来的一部分,内有玉皇殿,老律堂(为律师传戒处)、四御殿、邱祖殿、三清阁、八仙殿、吕祖殿、元君殿(供奉碧霞元君)、元辰殿(供奉六十甲子太岁和斗姆)等。

白云观现为中国道教协会所在地。

沈阳太清宫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原名三教堂,为东北地区全真道最大的丛林。

龙虎山天师府江西贵溪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为正一道祖庭。

现上清镇天师府尚保存完好,但龙虎山上清正一宫已荒废。

茅山道院句容县茅山又名地肺山、句曲山,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道教宫观较多。

现在元符万宁宫、九霄万福宫、崇禧万寿宫等道观建筑,多为正一派道士居住。

杭州抱朴道院位于杭州西湖葛岭,有葛仙殿、抱朴庐等,传为葛洪炼丹之处。

千山无量观在鞍山市千山,有老君殿、三官殿等建筑,为全真道十方丛林。

成都青羊宫始建于唐代,今有混元殿、三清殿、八卦亭等,其旁有二仙庵。

青城山天师洞传说为张陵修道处,亦名常道观。

现观内有三清殿、三皇殿、黄帝祠等。

青城山祖师殿供奉吕祖、张三丰等。

泰山碧霞元君祠奉祀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此外还有送生娘娘、眼光娘娘,为香火盛地。

崂山太清宫崂山有太平宫、上清宫、白云洞、明霞洞、斗姆宫等道教宫观,以太清宫为首。

现崂山太清宫为全真道重要宫观。

武当山紫霄宫武当山为道教圣地,宫观较多,以紫霄宫规模宏大,祀真武(玄武)大帝。

武当山太和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建于明代,又称太岳太和宫。

武汉长春观在武汉市内,为重要道观,供奉太上老君、吕祖、七真等道教仙真。

【doc】宫观是展示道教关爱社会的窗口

【doc】宫观是展示道教关爱社会的窗口

宫观是展示道教关爱社会的窗口宫观是展示道教关爱社会的窗口关爱社会的教义精神展示,是道教官观应普遍重视和致力的内容和形式,是道教组织必然采取的弘教方式,宫观作为道教徒和信教群众集中的场所,首先应该是爱国的群体,对继承道教关爱社会的优良传统,自然应予积极参与和实践.为了展示道教界关爱社会的教义精神,1993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曾于北京召开了《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这次表彰会是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近十年来,广大道教徒为维修宫观,保护文物古迹,植树护林,绿化环境,采药治病,修桥铺路,赈灾济人,福利社会,参加农林业生产劳动,兴办生产自养事业,为香客游人服务等各方面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广大信教群众赞誉的情况展示出来,以为道教界团结进步的榜样."全国各名山宫观中"共评选出先进集体53个,先进个人159名"并进行了表彰.这次会议希望达到的目标是"把道教界为社会做贡献作为一项中心任务",目的在于对道教界"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道教徒素质,管好宫观,实现自养,把道教事业推向前进".(1)o袁志潘一,宫观是宗教活动场所,也是经济实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1993年,全国已记开放的道教宫观"约600余处,成立各级地方道t组织90多个,住观道士达5000余人",(2)这段时n 道教尚处在复苏期.此前道教宫观的逐渐恢复有i 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最大的最无奈的困难是宫恢复期中的经济困难,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992年中国道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上,倡议已自养有余的宫观向(陕西太白山,四川鹤鸣山,安齐云山)三山,捐款修缮宫观,得到20个宫观和道t 组织的响应",但筹到的资金也仅人民币"近11 元".虽然数额较少,但在那个年代中也表明道教已经认识到向社会展示道教关爱社会,关爱群体孝义精神的重要性.各地以宫观为轴心,积极地开展会公益事业.受表彰53个宫观道教组织则几乎都极参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捐助,不仅是当时经济件较好的如广东罗浮山冲虚观,广州市三元宫:以温州市的宫观和杭州抱朴道院,山东泰山碧霞祠,北武当山的宫观,江苏茅山道院,江西龙虎山,四J成都青羊宫,辽宁千山无量观,即使当时还较为贫目8的安徽省的齐云山道观,陕西佳县的白云山,楼观台,八仙宫,云南腾冲云峰观云南风庆县的道观等都积极捐资地方公益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总捐献金额超过231.79余万元,另有港币29万元.(3)1998年人夏后,"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抗洪救灾牵动着海内外千千万万炎黄子孙的心,牵动着全国道教界人士的心",为此中国道教协会倡议和推动了"全国道教界爱心献灾区" 活动,截止9月初"总计捐献灾区人民560余万元人民币."(4)正如原政协李瑞环主席所说的那样:"对捐款不能简单以绝对数多少为标准,关键要看尽心尽力的程度.道教界的朋友们相对比较清贫,拿出那么多钱支援灾区很不容易,说明你们尽了心,尽了力."(5)由此可见,无论在什么地域中的道教宫观,都会克服自身经济条件方面的困难,积极地参与和开展能够展示道教关爱社会,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的精神风貌.今天的宫观很自然地都有相应的经济来源,有信徒的布施,社会各界的捐赠,还有在帮助信众过宗教生活过程中的收入,所办经济产业的收入等等,相比较过去宫观的经济状况是相应地稳定了.这些经济收入首先用来安排好常住道众的生活和宫观建设设施的修缮,保护文物古迹,开展道教事业.在此基础上,道教宫观更要关注社会的公益事业,参与关爱社会的行动.二,调和并抚慰社会弱势群体.宫观体现道教关爱社会的教义精神.最为突出的方面还表现在展示出调和抚慰.由于当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因生活节奏的加快出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 这是任何一个时代和国家中都会发生的情况.许多时候个人因单位对自己的工作安排,社会分配方式的变化与不同,或因工作性质的调整,以及经济待遇方面差距存在的矛盾,有时甚至也有不公正原因造成的问题,都会使人自然产生各种各样矛盾的表现形式.客观地说,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经济改革,政治改革的不断深化,原来许多人端的铁饭碗一下子被打破,大锅饭的形式也不复存在, "官"本位的观念在逐渐淡化,许多人在改革中失业, 下岗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许多人在今天这种自然而然出现的矛盾面前,通过学习,提高认识,在学习中掌握技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现实中找准位置,积极适应.在今天这个社会不仅是个人,就是各个宗教形式中的宗教人亦要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的变革,否则就要落伍.社会就如同是一个大家庭,各种各样矛盾随时都会出现,调节平衡好这些矛盾,维护好全家人的团结既是父母大人的事,也是家庭每份子共有的责任. 这使得宗教,尤其是道教这个最具包容性的宗教形式,对社会的人文主义关怀精神自然地凸显展示了出来,在这期间道教宫观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现实社会中的人本来就处在竞争之中,自然地每个人都拥有成功的希望和失败的危机.社会的进步需要竞争,但竞争是无情的,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在这种社会竞争中,因前途,理想,命运,以及自己的努力奋斗受挫而导致自己悲观失望出现误区的人比比皆是,十几亿人口,这么大的社会肯定会大有人在.道教提倡"慈爱和同",是关注社会人群生活感受的宗教,因此教义精神在当代社会又有了新的价值和影响.宫观在实践和体现道教关爱社会的教义精神,抚慰失落和失意群众的过程中自然地就发挥了作用.辽宁千山的道教宫观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1991年6月初有一位女士来山中要自杀;1992年春节来临前的腊月三十. 又发生一位男士来山中要自杀的事情;这种事曾多次在千山发生,但均由于道教的宫观场所无量观和五龙宫的发现及时,解救及时,后经宫观中有经验的老道士苦口婆心地开导,才使他们"打消绝命的念头".山东泰山是着名的风景区,道教宫观碧霞祠就在泰山之巅.许多人都知道岱顶东南有一"舍身崖",陡峭如削, 所以自古以来便多有于此处跳崖自杀的恶俗."1990 年3月长春市某研究所一女职工,因'考干'的事受挫,认为没有出路"就曾于此跳崖自杀.也是其命大, 跳下去在距底20米高的地方被树枝挂住.于是被碧9霞祠道观的道友发现,宫观即安排道土冒着随时可能自身坠崖的生命危险,在派出所干警的配合下,将其救上悬崖.碧霞祠1993年前曾统计因"轻生自杀"这种情况,道观"规劝和解救了20多名悲观厌世者".他们用道教方式给这些人讲人生哲理,讲道教关爱生命的道理,"使悲观者打消轻生的念头,抱着感激的心情重返家乡".这样的事情在各名山宫观风景名胜区中经常会遇到,道教的宫观随时都有劝人救人的事情要做.华山,青城,三山五岳,任何一座道教官观,遇到这种事都不会袖手旁观.(6)三,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修桥铺路,捐助办学,植树造林等等都是参与公益事业的重要内容.相比较而言,修桥铺路是最原始,也是最实际而有益社会,方便老少边穷地区百姓的好事,宫观的道教徒最乐于参与类似的事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时社会中流行"要致富,先修路"这句话,道教界一下子就听进去了,在浙江乐清县已80岁高龄的道协会长臧崇霞道长将多年积蓄养老的3万元康慨地献给地方修桥铺路;乐清白云镇集云道观住持不仅将自己省吃俭用1.8万元贡献出来,还动员亲戚助资7500元,觉得还尽心不够,于是就动员常来宫观的信教群众为修桥铺路的事出义工;乐清万宅长春观也出资6万元修桥铺路……;现在我们进入浙江省境内,行走在宽阔的道路上,这其中也有道教界的一份真情奉献.1993年之前,道教界还处在恢复宫观建设,维修殿堂房舍的阶段,宫观的经济状况还较为困难,但是道教关爱社会的教义精神在宫观和道教徒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中都有了体现.道教的宫观场所满腔热情地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谁都不甘落后,这些事实材料很多: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抒款给地方办幼儿园,敬老园,捐助办学,还捐款资助地方兴修水利;杭州市抱朴道院帮助少数民族办学, 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残疾人基金会,青少年康复中心等等积极捐资;温州市道协的宫观不仅为救灾扶贫,学校教育,修桥铺路捐款捐资,同时植树造林,开垦培植竹园,组织有医生资格的道教徒建立义务医疗点,为困难患者送医送药,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也一改传统启建"祈福禳灾"道场的方式,为上清镇修建电视差转台予以资助,为地方敬老院,上清镇卫生环境整治,残疾人福利等等捐款赠物;丹江口市武当山道教官观场所,不仅积极参与整修,兴建宫观场所以外的道路整治,植树造林,而且积极参与灾区赈灾,捐助学校建设,山外群众修路架桥等社会公益事业;惠州市元妙观资助地方办学,医疗,修筑道路,残疾人福利等公益事业,多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群众的称赞,广州市三元一宫向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受灾地区,老人院,儿童福利基金会,残疾儿童学校,希望工程,市区教育基金会,社会治安基金会多年来不间断给予经济资助, 深受社会赞扬.全国登记开放的道教官观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事实举不胜举.(7)以上是1993年以前的情况,距离现在又过去了十年,道教界将有更突出的表现.四,关注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和植树造林方面,道教更有历史的传统和当代的实绩.世界宗教与环保保护联盟1995' 年在英国召开了"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 中国道教协会代表团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道教和生态环境宣言》.后经协商,中国道教协会决定与该联盟合作组成考察组,首次于1996年8月12 日至8月27日对道教名山四川青城山和陕西华山的道教环境保护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报告表明在处理保护自然环境,发展旅游与保护道教合法权益方面,不要把道教当作一种障碍,而是要充分利用道教文化.在对青城山的表述中则很明确地说:"道教界对青城山的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大".指出"青城山道教界有爱林护林的传统,现在青城山人行道旁的古树和部分小树,多为历史上和现在的道士们亲手栽植"."现在青城山道协每年与当地林业部门合作, 10开展植树造林活动".(8)当代道教对植树造林环境保护的意义理解得更为深刻.我们知道"在祖国的西北地区,由于干旱和风沙侵袭,生态形势十分严峻.""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正向内地挤压过来,昔日"沙进人退",今天"人进沙退",当地人民在政府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地抵御沙漠对内地的侵袭.为此"中国道教协会于2003年3月19日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倡议,号召各地有条件的道协,宫观和个人,自愿捐款,在治沙防沙的重点地区——甘肃民勤县建立'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这一倡议迅速得到各地道教界的积极响应."中国道教协会,湖北武当山道教协会,武汉市道教协会,江苏省道教协会,苏州市道教协会,江苏句容市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江西龙虎山天师府,上海浦东钦赐仰殿,湖南南岳大庙,南岳紫竹林道观,苏州玄妙观,江苏句容茅山道院,四川都江堰市二王庙,长沙市陶公庙,广东西樵山云泉仙馆,青海西宁市土楼观等道教宫观以及许多道教徒和在各级协会道教组织中工作的干部职工都踊跃捐资."中国道教协会与甘肃省民族宗教局及民勤县政府商议决定,于2003年4月22日在甘肃省民勤县举行'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揭碑,捐款仪式,以尽快启动这一功在当地,惠泽千秋的工程."该工程由"民勤县政府将临近苏武庙的1500亩荒沙地划拨给县道教协会用于生态林"的建设,中国道教协会准备用3年的时间,由各地宫观宗教活动场所和道教徒捐资206万元投入该项工程,用以表达道教界保护自然生态,改造人类生存环境;主张天人一体,和谐共生,道法自然,保护环境,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生态家园.(9)以上事实也充分地表明道教界依赖宫观才能做到的事情.参考文献资料:(1),1993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道教界爱国爱教表彰会先进事迹材料选编》第5页《道教界爱国爱教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倡议》.(2),1993年6月10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傅元天会长,在道教界爱国爱教表彰会上的报告《发扬道教优良传统.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贡献》.(3),1993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道教界爱国爱教表彰会先进事迹材料选编》.(4),《中国道教》1998年第4期33页《全国道教界爱心献灾区》.(5),《中国道教))1998年第4期4页李瑞环《与中国道教协会第六届领导班子成员座谈时的讲话》.(6),1993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道教界爱国爱教表彰会先进事迹材料选编》.(7),1993年6月中国道教协会教务处《道教界爱国爱教表彰会先进事迹的材料选编》.(8),《中国道教》1997年第2期10页袁志鸿,曾传辉《关于道教名山——青城山,华山考察情况的介绍》.(9),2003年5月9日《中国民族报》第二版《中国道教协会在甘肃民勤县兴建生态林建设基地》;1994年5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民勤县志》;中国道协赴甘肃参加"中国道教生态林建设基地"揭碑,捐款仪式《简报》;中国道教协会向全国道教界发出关于兴建甘肃中国道教生态林基地《倡议书》等文件.。

道教的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

道教的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

道教的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道教作为中国古老的宗教之一,其信仰体系凝聚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建筑物既是道教信仰的场所,也是道教文化的载体。

本文将从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两个方面介绍道教建筑的特点和意义。

一、道观建筑道观是道教信仰的中心场所,也是道士修行的地方。

道观建筑通常呈现出宁静、简约的风格,旨在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

在布局上,道观一般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构建出一种由外至内逐渐升华的空间序列。

在道观的外立面设计上,常见的特点是“四点一线”,即主体建筑物的四个角上都设置有角楼,中间则是一条直线轴线。

这种布局方式以及建筑中的拱券、琉璃瓦等元素,既体现了道教建筑的独特风格,也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趣味相契合。

道观的内部空间通常分为大殿和侧殿。

大殿是主要的供奉场所,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和众多的神像。

大殿内通常有一座供桌,上面供奉着花果、茵蒿等物品,以及供奉神仙的神像。

而侧殿则是祭祀、修炼和举行仪式的场所,有些道观还设有涵碧阁、庐山阁等独特的建筑物。

二、庙宇建筑道教庙宇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众礼拜祈祷的地方。

与道观相比,庙宇建筑更加庄严肃穆,具有更为宏伟的规模和布局。

庙宇建筑的外观常常是高大而壮丽的,带有一种庄严神秘的气息。

在结构上,庙宇通常由山门、大殿和后殿组成。

山门是庙宇进入的入口,常常是庙宇的标志性建筑,锦旗、彩楼等装饰在这里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大殿是庙宇中最重要的建筑,供奉有主神和其他神仙。

后殿则是辅助的祭祀场所,供奉有其他神明或祖先。

庙宇建筑中常常出现的一种特殊建筑物是塔。

塔是道教庙宇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实际功能外,更多地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崇敬和追求高度境界的向往。

除了这些主要的建筑物,道教庙宇的园林风景也是其独特之处。

庙宇周围经常有一些亭台楼阁、假山小品和池塘水景等,使得庙宇成为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想之地。

三、道观和庙宇建筑的意义道观建筑和庙宇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宫观

宫观
另外,门派不是以出家在哪个庙决定的。而是由度师的法裔决定的,度师根据派系授予派名。而后,无论去 哪里,都是这个派,也可以住子孙庙,也可以住丛林庙,只要适合。一般,新出家所居住的庙就是自己度师的庙, 但是不是绝对,是通常而言。有了度师以后,遇到更好的道士,可以再拜“先生”,法裔就不需要改了。黄帝学 道,曾拜了七十二个“先生”。度师只有一个,但先生可以越多越好。因为表示你勤奋、好学。
道教建筑
历史沿革 派别区划
典型代表 关系
历史沿革
最早的道观被称作“静室”,其结构就是一间或者数间茅屋,设在道民家。张道陵在创立道教前,便率领弟 子们在静室中修行。道教创立后,他设立了二十八个“治”。这些治也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建筑,设在道师家。 根据天师道的规定,除了三会日信徒(道民)需要到治参与宗教活动,平时是分别在不同场所进行宗教活动的。
唐朝时,道教受到皇帝的尊崇,因而修建了非常多的道观。当时全国有将近一千九百座道观。其中规模巨大、 或者由皇家兴建的,被称为“宫”。道教建筑在此时发展到了其顶峰时期,后来此类建筑便被统称为“宫观”。
宋、元、明代,全国依然修建了不少宫观。清代以后,随着道教的衰落,道教建筑的发展开始逐渐趋缓。
派别区划
道教的宫观有两种性质:一是子孙庙,二是丛林庙。
谢谢观看
典型代表
子孙庙
由师徒之间代代相传,庙产可以继承,有专属的门派。其他门派的道友可以暂时居住,且不能插手庙务。一 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孙庙。
丛林庙
不允许收徒,庙产不能继承,属于天下所有道众共同所有。丛林庙一般不分门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赤 脚、民间道士除外)都有权利居住、管理庙务。一般,无论年龄、性别、出家时间,凡是可以居住在里面的道人, 都有权被选举被最高领导人。长期在丛林庙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给安排有职务,为其他道人服务。丛林 庙分工明确,俗称“三都五主十八头”,分管讲经、化缘、安全、斋醮、人员安置、自养、做饭等等事宜。一般, 新出家的弟子先在子孙庙学习这些知识,三年后得到冠巾,经师父允许后,才可以去丛林庙挂单居住,深入学习。 学习后,再归来。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一)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一)

宫观和道教文化的发展(一)道教文化是我中华民族文化古老而又常葆青春的一支。

它的重要价值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有识之士的公认,也逐渐为国际上所了解。

道教文化曾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宫观是其存在形态之一,同时又在整个道教文化的演变、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这一点,对于认识它的面貌、特点有重大价值,也对当今弘扬其中的具有时代气息的、积极的内容,对于道教文化本身的发展,有重大的价值。

一、道教文化的物化表现宫观作为道教宗教场所的总称,是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

它本身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或者说是道教文化的物化。

道教的宗教建筑泛称为宫观,是比较晚的事,至早也早不过唐。

考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可以看到它们是适应道教组织产生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

现在一般都认为,早期道教的宗教建筑主要是靖(静、静室)和治,另有些道室名庐,治中亦可称为馆。

所谓靖或静,系奉道之家所设立的静室,意在与家中其他之处隔离。

'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

其外别绝,不连他屋。

其中清虚,不杂余物。

开闭门户,不妄触突。

洒扫精肃,常若神居。

唯置香炉、香灯、章案、书刀四物而已。

'1 可见,它最初出现就是为区分圣与凡,道士与一般居民,奉道与俗事的界限而立。

至于天师道立治,则为道教公共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天师道政教合一的领导机构所在地,它的宗教含义更是显而易见。

据说当年张道陵创立正一盟威道教,其时即立有二十四治,及张鲁时又加设游治。

《陆先生道门科略》又列有别治、配治、下治等,当是进一步的发展。

这些治或游治,都是道民集中过宗教生活、接受天师道检察、考校的场所。

张鲁降曹操后,政教合一的政权不复存在,治便成了单纯的宗教活动场所。

《正一法文外录仪》称:'凡男女师皆立治所,贵贱拜敬,进止依科,自往教之轻道,明来学之重真。

'治中静室也可以称为馆。

陈国符先生《道藏源流考》附录《道藏札记.道馆考原》引南朝宋刘敬叔《异苑》:'杜明师梦人入其馆,是夕谢灵运生会稽。

道教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

道教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

道教的起源及其社会作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道教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创造了独特的思想文化,学术界与道教界基本上是有共识的。

然而,道教成立的时间至今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与分歧。

至于对道教作用的评价,更是仁者不一。

对于道教产生的时间问题,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道教由皇帝和老子创立,称其为“黄老道”。

以皇帝道历纪元,其元年作为道教创立的年份,以此计算,道教创立至今已有4700年多的历史。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道教是东汉末年由张陵创立,至今也已有1800年的历史。

而当今的道教界人士虽有“东汉张陵说”但更多时候则表达了“黄老道”的看法。

再追溯到民国以前的道教文献,就不难发现,皇帝对于道教而言的确拥有开创者的地位。

《正统道藏》中,讲述历史的神仙传记之第一部是王瓘的《广皇帝本行记》,该书采撷了先秦《列子》、《庄子》等古籍有关皇帝的资料,通过综合加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关于皇帝修行道德、治国修仙的故事框架,凸显了皇帝在道教中的领袖作用。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这部书被道教视为“资治通鉴”开篇第一卷第一位神仙人物就是轩辕皇帝。

其作者赵道一在叙述了皇帝诸多坟事之后评论说:“轩辕屈皇帝之尊,礼七十二师,然后垂衣裳而天下治。

当是时也,君明臣衣,民淳俗朴。

以有天下而不耻下问,是故神人悉愿归之,民到于今称之。

此后世所以有皇帝王霸之品者,于此乎可见矣。

”“神人悉愿归之”,充分表明了作者把皇帝作为道教组织的观点。

在作者看来,归向皇帝的不仅是作为信徒的“人”,还有被人作为崇拜对象的“神”。

“悉愿”二字值得注意,“悉”指全部,“愿”是自愿。

人神归向皇帝就不是个别行为,而带有全局性意义。

赵道一的评述并非个人看法,而是代表了唐宋以来道教界的根本主场。

这种以皇帝为道教创始的看法不仅一直得到大陆道教的坚持。

而且得到了港台以及海外华人道教组织的继承。

港台以及海外道教界也采用皇帝纪元之道历,说明海内外道教界都认可以皇帝作为道教创始的首要标志。

建设一个道观的设计意义

建设一个道观的设计意义

建设一个道观的设计意义
道教建筑有一些与佛教建筑不同的特点。

道教的教义讲人经过修
炼可以成为长生不老的神仙,而传说中的神仙多居住在名山大海的胜境,东海里的蓬莱、瀛州、方丈成了东王公居住的三仙岛,所以道教
多选择在名山福地建造宫观以体现它崇尚自然,追求超凡脱俗的思想。

明代在湖北武当山,清代在四川青城山都集中修建了规模较大的
道教建筑群。

道教相信仙人好楼居,得以接近天宫,所以楼阁也成了
道教建筑的特点之一。

道教祀神的场所称为观,观就是一种楼阁。

古代人称“观者,观也,于上观望也”,就是说在楼阁上便于观
星望气,所以后来道教寺庙都称为观,很大的观才称为宫,较小的观
又称为道院。

在许多道观中建有望仙楼、聚仙楼、万仙楼,都带有登
楼求仙的意思。

在有的道观中还有一种称为“天宫楼阁”的装饰,这
是用木料制造的楼阁模型放在室内墙壁或者天花板上,作为东海仙山
琼楼的象征。

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但它又是一种多神教,在道观殿堂中供奉的
偶像,上至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下至城隍、灶君,对象很广。

江苏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内供奉的是太上
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三尊像;北京著名道观白云观邱祖殿内供
奉的是道士邱处机;山东泰山昭庆观供的是泰山神女碧霞元君的铜像,但是这些殿堂的外表和一般殿堂相同,没有什么特别。

在建筑群的布置上,道观也采取中轴规整的形式,主要建筑居中,前后组成几重院落。

在青城山、武当山的一些道观则依据地形,依山
就势作布局。

袁志鸿:宫观应该发挥的作用

袁志鸿:宫观应该发挥的作用

袁志鸿:宫观应该发挥的作用*导读:道教有许多积极的教义精神和内容,都是通过宫观展示和发挥出来的。

依托宫观,道教在历史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展现了道教作为一种文……道教有许多积极的教义精神和内容,都是通过宫观展示和发挥出来的。

依托宫观,道教在历史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展现了道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特有的精神风貌,许多著名的高道也是在各个历史的时代中依赖宫观环境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留下了人生闪光辉煌的事业。

张道陵祖师依托二十四治创立天师道,实现了他整合教团弘道利民的思想;杨羲、许谧依托茅山的靖庐创立了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依托茅山中的青坛、素塔,实践了他道佛双修,隔日晨昏朝礼的修持方式;七真首座大师马丹阳为祖师守墓建起重阳宫,从而为全真派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代高道丘处机依托白云观推动了全真龙门派的发展;张三丰祖师依据武当宫观创造了武当道教养生功夫;王常月祖师顺治年间在北京白云观公开设坛传戒,戒度道士千余人,道行传布大江南北,从而成就全真道的复兴基业,教内尊其为中兴之祖;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内成立,于是这座道教宫观在新时代中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由此清楚地看到宫观在道教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的宫观应该在新世纪大好的环境中,为弘扬道教积极的教义内容和文化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宫观首先应该是传播正教精神的学校什么是正教精神?道教热爱自然,提倡道法自然,因为自然法则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所以人的主观愿望和努力应该与客观规律相一致:道教好生恶死注重神仙思想的实践,所以由主观而客观,道教打开了养生学、冶炼学、药物学等等科学的大门;道教热爱生命,不仅仅是停顿在人的生命,而是平等地看待世间一切生命现象,提倡慈心于物,认为一切蠢动含灵之物,皆有道性;道教提倡矜孤恤寡、乐善好施、济世帮穷、救人之危、解人急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教主张关爱社会、积极地参与有益社会民生的公益事业,主张关心民众疾苦,注意倾听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同情和抚慰他们在承担生活的重负和创业中所受的创伤;道教崇拜和信仰内容不仅有历史的根源和依据,且应符合正常人的精神需求,对人们在生活方面和事业中应有相应的启示,赋予指导人进步发展的哲理意义和方向。

为何道观被称为“宫观”?“宫”和“观”有区别吗?

为何道观被称为“宫观”?“宫”和“观”有区别吗?

为何道观被称为“宫观”?“宫”和“观”有区别吗?点上方播放键收听本文语音版每个宗教,都有自己专门的建筑场所,信徒们在里面修炼、祭神,进行各种宗教活动,像道教的宫观,佛教的寺庙,基督教的教堂。

这些名称大部分人都知道,但道教身为我国的本土宗教,大家知道“宫观”这个名称的来历吗?为什么道教建筑会被称为“宫”或“观”呢?一、宫观的出现在最开始的时候,道观还不像后来那样规模宏大,早期的道观只是一间茅草屋,大一点的道观就是数间连起来的茅草屋,这个时期的道观被称为“静室”。

道教建立后,教祖设置了“治”,作为道士们的日常活动场所,而后随着道教的发展,又出现了“靖、庐、馆、观”等称呼。

再到唐朝时期,皇帝尊崇道教,道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道观,于是那些规模大的,或皇家修建的,便被称为“宫”。

此后,道观就被统称为宫观了。

二、观的形成我国最早的观是陕西楼观,在《渊鉴类函》中就有这一记载,“尹喜结草为楼……以司观望,故号此宅为关令草楼观。

即观之始也。

”后来人们还认为“观”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此外,我国自古就有星宿崇拜,《释名》云:“观者,于上观望也。

”所以古时候人们就会修建高楼,于其上观星望气,与仙人沟通,感悟天地。

“观”的发展与汉武帝也有关系,根据《史记》记载,他曾下令建了蜚廉桂观、益延寿观,供奉神仙,这与道观后来的作用之一不谋而合,于是道教后来就沿袭了“观”这一名称。

三、宫的形成《道书援神契宫观》言:“古者王侯之居,皆曰宫。

”自秦汉时期,“宫”就被认为是帝王的居住场所,是天底下最为尊贵的地方。

唐朝极为尊崇老子,奉老子为始祖,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后来唐玄宗下令修建玄元皇帝宫,宫中供奉老子,之后又将玄元皇帝宫改名为“太清宫”,这就是道观最早被称为“宫”的时候。

此后,经由皇帝特许敕封的道教宫观,都被称为“宫”。

所以说,在古时候,宫的规格一般都是比较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宫观的产生与功用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之处所。

金元以降,全真道兴起后,建立了道教丛林制度,宫观又成了全真道士出家后集体诵经修养之地。

道教历来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相传这些洞天福地都是仙,人居住游憩之处,是通天之境,故后人多在这些地方潜修炼养,兴建宫观。

尤其是历代帝王对道教的尊奉,使得道教宫观遍布我国各地,它们虽然规模不等,形制各异,但总体上却不外以下三类:宫殿式的庙宇;一般的祠庙;朴素的茅庐或洞穴。

三者在建筑规模上有很大区别,但其目的与功用却是统一的。

道教宫观建筑思想
道教官观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我国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同时也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

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见《道德经》)。

“道”为宇宙万物之根本,而人则应当效法大而无垠的宇宙自然。

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讲得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

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

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

”经中将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道教宫观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也是道教宫观建筑的重要特点。

《云笈七签·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

“治”是五斗米道政教合一的管理机构,也是早期道教祭神之场所,它的建制便是按照天象方位之原则而设立的。

后来的道教官观便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

道教官观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

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

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

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

在大的丛林,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之东部。

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正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

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

大多数宫观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

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

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

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

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

又有说法,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

因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

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

另外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

道教宫观建筑规格
道教官观的建筑规格与其所供奉神仙的神阶及封建帝王对道教的是否崇奉
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是多神教,有着庞大的神团体系,神仙中的长幼尊卑区别也是十分严格的。

早在南朝梁时,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撰写的《真灵位业图》,就是专门记述道教神仙排列次序的。

根据《真灵位业图》所记,神仙世界分为七个等级,每阶设有一中位主神,左右,配有若干诸神,道教认为这些等级不同的神仙居处,也与人间帝王将相居住在不同等级的宫殿、王府、官邸是一样的,故道教官观的建筑也有等级差别。

在世俗世界中,中国古代建筑可分为殿式建筑、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三个等级。

殿式建筑即宫殿式样,是帝王后妃起居之处;大式建筑低于殿式建筑,不许用琉璃瓦,不许描龙画凤,其斗拱、屋顶、基座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小式建筑即普通民房建筑。

奉祀道教的天神、帝君,或受到帝王敕封的庙宇多为殿式或大式建筑,一般供奉地方神或专用于修行的小庙,除少数庙宇为大式建筑外,多为小式建筑。

例如供奉三清、四御、玉皇、五岳、真武等神仙的庙宇和殿堂多是殿式或大式建筑。

奉祀东岳泰山神的岱庙,“秦时作畴”,“汉时起宫”,唐时增建,至北宋宣和年间,岱庙的规模已是“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主殿黄瓦朱甍,回廊环绕,古柏参天,碑碣林立。

其它四岳、主庙,包都是红墙黄瓦,殿、寝、堂、阁、门、亭无所不有,与帝王宫殿无异。

另外,道教官观的规模、规格还与历朝帝王对道教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道教宫观建筑形式
道教宫观多为我国传统的群体建筑形式,即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

这种建筑形式从其个体来看,是低矮的、平凡的,但就其整体建筑群来讲,却是结构方正,对称严谨。

这种建筑形象,充分表现了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自持、安静的审美心理。

这种以单个建筑组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筑:群体’使它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不影响整体建筑的风格。

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一步一步地向纵深方向展开,依次递进,突出了建筑空间的艺术效果,使其更加宏伟壮观。

北京白云观建筑群是现存道教宫观中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庙宇。

道教宫观建筑结构
多数道教宫观的建筑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即以木架为骨干,墙壁用砖砌,用瓦盖屋顶,而墙壁隔扇仅作为内外间隔之用,不负屋顶重量。

这种木架结构是在柱顶架梁,再于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最亡一层梁上立脊瓜柱,搭成一个木构架。

在两组构架之间,用枋横向连接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和脊瓜柱上再装檩,这些檩除排列承托屋面重量的椽子外,还具有联系构架的作用。

殿式建筑在柱上和内外檐的枋上安装斗拱,用以承托梁头、枵头和支撑出檐的重量,出檐越远,斗拱的层数也越多。

斗拱除负重外尚有装饰作用,同时斗拱层数的多少也是衡量建筑等级的标准之一。

大多数殿式殿堂用斗拱建歇山重檐屋顶。

屋檐伸出深远,且向上举折,加上鸱吻、脊饰,形成优美而多变的曲线,使本来沉重的大屋顶变得透逸典雅。

尤其是在直立厚重的墙壁和殿宇下宽阔的月台,或是崇台的衬托下,使整个建筑显得十分庄重和稳定;形成了一种曲与直、静与动、刚与柔的和谐美。

道教建筑的规制
传统的道教大型宫观的建筑规制为,中路宫观前建影壁,然后是山门、幡杆、钟鼓楼、灵宫殿(有的背后为戏台)、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还有各自的祖师殿,(并有献殿在其前)等。

两侧有配殿、执事房、客堂、斋堂和道士住房等。

大的庙宇有东西跨院。

帝王敕封的大宫观前建棂星门、华表、石狮等。

华表,上古称为“谤木”,后又称“华表木”,相传是尧舜时为纳谏而设。

后世华表成为宫殿、陵墓的标志,偶尔也见于桥头。

一般小庙是不得建华表的。

帝王宫殿、陵墓的华表柱上雕有云龙,而道教官观前的华表多为八角柱体,浮雕多为祥云或八卦图案。

多数宫观山门前有一对石狮。

狮为百兽之王,放在门前以示神威。

东边为雄狮,左蹄下踏一绣球,俗称狮子滚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无限神权;西边为雌狮,右蹄下踏一小狮,俗称“太师少师”,象征道门昌盛。

现存多数宫观、道院的建筑体制是不完整、不严格的。

也有不少宫观依山势而建,也不可能完全符合规制。

道教建筑与园林
大多数道教官观建于山林间,一些建于城市的大宫观,除建有神殿和生活用房外,也有园林建筑。

道教官观的园林建筑因地域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相同,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以人造景观为主,例如北京白云观的小蓬莱,在人造的山林中建有亭、台、楼阁及回廊。

成都的青羊宫、二仙庵等均属这一类。

二、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以人工造景,例如陕西楼观台,建于小山顶上,四周古木竹林,南望终南起伏绵延,台下建生活用房和大的殿宇及附属景点,太上老君殿等主要殿宇建在台上。

四川青城山天师洞,周围空谷环抱,古树垂萝,清静幽深,山门、三清殿、黄帝殿建在中轴线上,庄严肃穆。

天师洞建在崖壁洞穴中,十多个大小不等的天井和曲折的回廊随地形而高低错落,以亭、桥、牌坊点缀于自然山林之间。

陕西龙门洞、千山无量观、崂山太清官’等等道观均属此类。

道教宫观的园林建筑为道教徒提供了接近自然、返朴归真和静心修炼的环境,也成为信徒、游人参观游览的胜地。

道教宫观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但又有别于传统世俗建筑,也不同于佛教建筑。

道教的信仰特点决定了道教建筑的多样性、神圣性与世俗性的统一;田园式建筑与宫殿式建筑并存,反映了道教“仙道贵生”,出世与人世并重的宗教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