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编码: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二○一○年十一月十日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
(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支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填写。
12)项目执行周期:项目执行的年度数。
一、立项依据1、立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系统实施方案目录1.项目概述 (4)1.1.建设背景 (4)1.2.现状描述 (4)1.3.管理目标 (4)1.4.建设目标 (5)1.4.1.实现防控防治管理 (5)1.4.2.实现联动联防管理 (5)1.4.3.实现预警分析 (5)2.建设内容 (6)2.1.建设原则 (6)2.2.建设内容 (7)3.系统设计 (9)3.1.总体设计 (9)3.2.设计方法 (10)3.3.系统架构 (10)3.4.硬件配置 (11)3.4.1.网络硬件 (11)3.4.2.专属设备 (13)4.功能设计 (16)4.1.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16)4.1.1.首页展示 (16)4.1.2.地图操作 (17)4.1.3.地灾查询 (17)4.1.4.地灾统计 (18)4.1.5.地灾专题图 (19)4.1.6.隐患点管理 (19)4.1.7.避灾点管理 (20)4.1.8.其他字典表管理 (21)4.1.9.防治工程管理 (21)4.1.10.隐患点巡查管理 (21)4.1.11.预警信息管理 (22)4.1.12.地质灾害点评估专家库管理 (22)4.1.13.地质灾害点评估备案 (22)4.2.地质灾害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22)4.2.1.监测点管理 (23)4.2.2.监测点专题图 (23)4.2.3.监测数据查看 (23)4.2.4.实时监测数据展示 (24)4.2.5.监测数据分析 (24)4.2.6.预警分析处理 (24)4.2.7.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4)4.2.8.预警发布 (24)4.2.9.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5)4.2.10.在线监测数据解析 (25)4.3.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 (25)4.3.1.气象数据接入 (25)4.3.2.雨量监测点管理 (25)4.3.3.降雨量实时分析 (26)4.3.4.降雨量等值分析 (26)4.3.5.降雨强度报表 (26)4.3.6.降雨强度图表分析 (27)4.3.7.气象预警分析处理 (27)4.3.8.预警分析结果审核 (28)4.3.9.预警发布 (28)4.3.10.预警信息处置反馈 (28)4.4.地质灾害移动应用系统 (28)4.4.1.巡查任务执行 (29)4.4.2.巡查问题上报 (29)4.4.3.问题处置和反馈 (29)4.4.4.防治工程进展记录 (29)4.4.5.预警信息签收 (29)4.4.6.预警信息处置和反馈 (29)4.4.7.现场多媒体信息采集和上报 (30)4.5.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 (30)4.5.1.定位灾情 (30)4.5.2.灾情分析 (30)4.5.3.救灾疏离 (30)4.5.4.航拍数据载入 (30)4.5.5.战时指挥 (31)4.5.6.视频接入 (31)4.5.7.灾情评估 (31)4.6.数据互联互通接口 (31)4.6.1.省厅数据汇交 (31)4.6.2.区县数据汇交 (32)4.6.3.数字城市接口 (32)4.6.4.市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口 (32)5.实施计划 (32)6.建设预算 (33)1.项目概述1.1.建设背景全球变暖带来的极端气候频现和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人为因素对地灾发生推波助澜,使地灾频发、损失加剧,国家省市关注民生重视地灾工作。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华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上海华测导航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7月第一章地质灾害滑坡体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 ............................................... 1 ..........2.2监测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技术指标................................. 1…….2.3监测依据 ....................................................... 3 .............2.4系统技术指标第二章滑坡立体监测设计 ............................................................................. 5 ..........2.1拟设计监测的主要的参数 ........................................ 5 ..........2.2滑坡体监测拓扑图 ............................................. 6 ............2.3现场监测各子系统 .............................................. 8 ............2.3.1高精度GPS自动化监测.................................. .8..……2.3.2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振弦式裂缝计 ....................... 24..2.3.3滑坡体表面裂缝监测之拉线式裂缝计 ....................... 2&2.3.4滑坡体固定测斜深部位移监测 ............................. 30....2.3.5孔隙水渗压计水位监测 ................................... 36.2.3.6 土压力计 (39)2.3.7 土壤温湿度监测......................................... 43.2.3.8气象监测站 (44)2.4 北斗传输 ...................................................... 45 ........ 第三章、软件介绍 .................................................... 46 .......... 第四章、服务体系 ..................................................... 4.9. ........4.1保修、维修和升级服务........................................... 49 .....4.2技术培训 ..................................................... 50 ..........4.3技术服务 .....................................................5.1 .........第一章地灾监测技术指标2.1监测的内容和任务1)针对不同地质灾害点具体特征、影响因素,建立较完整的监测剖面和监测网,使之成为系统化、立体化的监测系统;2)及时快速的对不同地质灾害点的现状做出评价,并进行预测预报,将可能发生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3)能够为各个滑坡体建立起地表位移变化、内部位移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系统监测网络,建立管理平台,各级地质环境监测主管部门都能实时的了解滑坡体的安全状况,以便及时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规划方案
组织线上与线下的推广活动,如研讨 会、讲座、展览等,展示平台的功能
和优势。
推广渠道
利用学术会议、专业论坛、社交媒体 等多种渠道进行推广,吸引潜在用户 关注。
合作伙伴拓展
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 校等合作,共同推广地质灾害监测预 警平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规划方案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3-18
1
目 录
contents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总体架构设计 • 关键技术与实现方案 • 平台功能模块划分 • 平台部署与运维方案 • 培训与推广计划
项目背景与目标
3
地质灾害现状及影响
01
02
03
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 因素,地质灾害如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频繁发生 。
影响巨大
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 安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 境造成严重影响。
监测预警不足
目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满足 实时、准确、全面的预警 需求。
监测预警平台需求分析
实时监测
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及时 掌握灾害发生和发展动态。
数据整合
整合多部门、多领域的地质灾害相关 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分析。
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 性。
实时监测展示
提供实时监测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包括图表、地图等形式,便于用 户直观了解地质灾害情况。
数据管理模块
数据存储与管理
建立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分类、 整合和备份。
数据查询与检索
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和检索功能,支持按时间、地点、类 型等条件进行数据查询。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及人类活动的不断拓展,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频发,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稳定。
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出现,成为预防与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的关键手段。
一、引言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是其最大特点,传统的人工监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且难以全面覆盖所有潜在风险区域。
因此,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与应急响应,成为当前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方向。
二、系统构建原理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布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各类传感器(如雨量计、位移计、渗压计、倾角传感器等),实时采集地质环境数据。
这些数据经过传输网络汇聚至云平台,利用云平台分析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识别地质灾害前兆信息,最终通过预警平台向相关部门及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实现地质灾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准备。
三、关键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实时上传,保障数据准确传输。
数据分析与挖掘:对海量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地质灾害发生规律。
云存储:能够长时间存储监测数据,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地查看、分析和处理监测数据。
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通过多种方式传达给目标人群。
四、系统架构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传输层、数据处理与分析层、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四个部分:数据采集层:部署各类传感器,收集地质环境数据。
数据传输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云平台。
数据处理与分析层: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预警发布与应急响应层:根据分析结果,通过预警平台发布预警信息,并启动应急预案。
五、实际应用效果地质灾害安全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的效率和准确性。
一方面,它能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隐患,为相关部门提供宝贵的时间窗口进行预防和处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覆盖的监测网络和快速响应机制,有效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完整wor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 项目背景 (3)1.2 建设目标 (3)1.3 需求描述 (3)第二章总体架构 (5)2。
1 .....................................................系统架构 5 2。
2 .....................................................预警发布 62.2.1发布权限 (6)2。
2。
2预警发布内容 (6)2。
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6)2.3 预警发布方式 (7)2。
4 .............................................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第三章详细实现.. (8)3。
1 ........................................................ 概述 8 3。
2 .....................................................系统架构 83.3 水雨情监测系统 (10)3.3。
1中心监控平台 (11)3。
3。
2前端采集设备 (12)3.4 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4)3。
4。
1预警中心系统 (14)3.4。
2预警终端 (15)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5)3。
4.4预警组网方式 (16)3。
4。
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0)3.5 L ED发布系统 (21)第四章总结 (24)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力学作用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地表或地下岩体发生变形、破裂等现象,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频发、范围广泛,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减轻灾害带来的损失,建设一套高效、准确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系统架构、技术手段、数据管理等方面介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方案。
一、系统架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架构应包括前端监测设备、数据传输通道、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以及预警信息发布平台。
前端监测设备用于采集地质灾害相关数据,如地下水位、地层位移、地震活动等。
数据传输通道是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的基础设施。
数据处理与分析平台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通过算法和模型进行地质灾害预警。
预警信息发布平台用于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及时提醒人们采取应对措施。
二、技术手段1.监测设备技术:选择合适的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如测斜仪、地震仪、遥感设备等,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2.数据传输技术: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保证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存储。
同时,建立数据传输通道的冗余机制和安全防护系统,确保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采集到的地质灾害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与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特征。
同时,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算法和模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的比对和分析,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预警信息发布技术:建立完善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包括预警信息的分级、颜色预警、多渠道推送等功能。
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相关部门和公众,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三、数据管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需要高效的数据管理机制。
首先,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建立数据质量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和修复数据异常。
(完整word)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一、系统概述—-中国系统集成在线论坛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5%,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其中特大型和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2500 0处.因此,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对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成为当前的工作重心.国科海博地质灾害信息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是面对省、市、县国土资源部门,集地质灾害管理、地质灾害预警、应急管理、危险评估、地质灾害点监测、地质灾害信息发布等于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综合性系统。
用户可以通过政务网、互联网及PDA客户端查询浏览或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关的信息.本系统不仅为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地质灾害管理提供服务,也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成为全省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该系统包含预报预警分析模型、地质灾害综合管理、PDA地质灾害信息查询、外网发布等内容。
二、系统特点系统总体设计是从政府热线、应急协同、资源调度等核心业务的需要出发,采用“五网合一”网络信息交互平台的核心技术,为文本、图片、语音、短信、电子邮件、多媒体等信息在固定电话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卫星网络、单位内部网络、互联网中无障碍流通建立基本的信息处理框架。
特点如下:1、结合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特点,针对系统处于平时、模拟演练、危机时等不同状态,提供不用级别的响应;提供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工程管理和对应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业务体系支持;全方位支持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与其他系统联动.2、系统综合了各类应急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采集突发事件和紧急求助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动调度,为公众提供相应的紧急救援服务,是政府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处置效率,指挥、协调、处置突发事件的枢纽。
202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方案-1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在地表或浅层地下发生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地质灾害的复杂性和危害性,建设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非常必要。
第一步,需在有风险的地方进行布设监测点。
这些监测点应该涵盖地面、地下、水域等多个方面,以便做到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
监测点应该有能力对地质灾害产生的各种信号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将信息传输到系统中。
第二步,需要搭建一套数据处理系统。
系统需要处理监测点产生的海量数据,该系统应该使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
这些分析结果将成为后续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建立预警预报体系。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预警预报流程,从数据分析到预警发布,以确保预警准确性和时效性。
此外,预警预报体系应该具备性灵敏度,能在地质灾害发生风险增大时及时发出预警。
第四步,建立信息交流系统。
系统应该提供灾害信息、预警信息的展示与发布功能。
同时,还应该提供紧急救援建议、失踪人员搜索信息、捐赠助学等相关服务,以满足公众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还需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加强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交流。
总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
但是,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建设一个科学完善的预警预报系统,对减轻灾害损失、保障社会安全发展、提高紧急救援效率等方面都十分必要。
因此,在未来的日子里,各级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该加强合作,投入更多精力,加快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以促进灾害预防与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我国山地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65%,且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构成活动频繁,自然灾害隐患多,分布广,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自然变迁和人为破坏是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主要灾害形态包括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信经过多年在地质灾害监测方面的深耕与积累,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解决方案,实现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及可视化,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能力和应急救灾快速反应能力。
四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利用智能传感技术、GNSS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结合专业地质灾害监测设备,构建了实时监测、预警预报、信息管理、群测群防、辅助决策的综合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在线的自动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由站点管理、实时监控、图像监测、预警管理、信息管理、统计分析、隐患点管理、系统管理组成。
1.◆ 多种通信方式:支持GPRS、CDMA、WCDMA、EVDO、LTE、NB-IoT为主传输通道,短信为备份传输通道;可选北斗、卫星、PSTN、超短波、微波、zigBee\LoRa等通信方式◆ 接口丰富,标准易用:提供1个翻斗式雨量计接口,1个12位格码接口,2个RS485接口,1个SDI-12接口,8路模拟量输入接口,4路开关量输入接口,4路开关量输出接口◆ 存储空间大:提供16MB的数据存储空间,可存储10年以上的采集数据2.◆图像监控+水利数据采集+无线通信传输三合一◆最高支持8路全实时编码,标准H.264压缩格式,码流更低画质更好◆支持最大4路1080pIPC接入,支持IPC事件触发录像◆RS232/RS485/RS422(可选)/CAN接口内置15KVESD保护;支持IPC图像抓拍及录像◆预留RS232、RS485、开关输入、输出接口,可外接水位计、流量计、拾音器等传感器4.雨量计◆ 量程:30m;◆ 精度:±5mm◆ 工作温度:-40~+80°◆ 工作温度:-40~+80°◆ 工作电压:四线制DC 6-28V,推荐12V DC5.◆ 量程:30m;精度:±5mm;工作温度:-40~+80°◆ 工作电压:四线制DC 6-28V,推荐12V DC◆ 输出信号:RS485 标准MODBUS RTU协议◆ 采用高达26GHz的发射频率;非接触测量,无磨损,无污染◆ 几乎不受腐蚀、泡沫影响;几乎不受天气中水蒸气、温度和压力变化影响◆ 波束角小,能量集中,增强了回波能力;高信噪比6.◆非接触测量,无污损,无污染;带虚假信号处理功能◆阵列天线,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具有防雷设计◆不受大气中水蒸气、温度和压力变化等影响◆适用于管道、矩形渠,梯形渠等多种渠道测量◆带瞬时流量和累计流量功能;具有休眠模式,超低功耗◆自带波动补偿,消除风力及桥梁振动影响7.◆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选择多种安装方式;设备功耗低:<3W◆ 自主研发的实时形变监测数据处理算法,水平精度达到2.5mm~5mm◆ 数据采集与处理间隔自定义设定;数据输出频率可达1Hz◆ 工业级标准设计:全密封防水、防尘,防护等级达到IP 67;2m 高抗摔落◆ 系统可实现野外24小时不间断无人值守自动监测◆ 支持4G全网通和北斗短报文通信自动切换互备份数据传输,信息传输实时性强;◆ 一体化集成的解决方案,性能稳定,安装简便,监测种类全面;◆ B/S软件架构监测平台,通过web浏览器即可查看系统监测数据和管理,方便快捷、兼容性强;◆ 支持移动客户端Android、iOS快捷查看系统数据和管理,发布预警公告;◆ 支持广播和短信预警、预警全过程不间断记录,便于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工作制度。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 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3篇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3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方案地质灾害隐患工作计划篇一一、地质灾害分级地质灾害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和特大级。
具体标准如下:(一)一般级(二)较大级(三)重大级(四)特大级因灾死亡30人(含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社会影响极大者。
二、速报要求速报原则:情况准确、上报迅速。
(四)发生特大级地质灾害,所在县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主管部门并同时越级上报省和国务院主管部门,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部门组织及时调查和作出应急处理。
三、速报内容(一)在24小时内提交的速报报告,应根据已获得信息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伤亡人数、地质灾害类型,并尽可能说明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诱发因素、地质成因和发展趋势等。
同时提出主管部门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发生位置,包括行政区、县、镇、乡、村等;2、发生时间、伤亡人数;3、已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能的间接损失;4、地质灾害类型;5、地质灾害规模;7、发展趋势;8、已经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9、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监测值班制度1、市、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及地质灾害易发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基层监测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
2、列入市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重要隐患点、危险点,均应安排24小时值班,并承担监测任务。
3、负责监测任务的值班人员应按监测规范开展监测活动,真实记录监测结果。
并将监测结果及时上报乡(镇)政府和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4、各隐患点、危险点所在基层单位应在防灾预案中排明汛期值班表。
5、市、县国土资源局、有关乡镇应公布值班电话。
6、值班人员应坚守岗位,出现险情,按预案发布预警信号;发生灾害,立即按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并按“速报制度”报告。
汛期巡查制度为加强汛期地质灾害监督管理,减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
损失,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称“汛期”是指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本制度所称“巡查”是指对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巡回检查。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方案1. 项目背景为贯彻落实《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广东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行动方案》、《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广东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指引》及《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继续完成“2020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专业监测任务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高效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根据《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要求,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勘查等资料,在地质灾害隐患重点分布区域选择规模大、险情等级高,具有代表性的滑坡、崩塌及地面塌陷进行专业监测。
通过智能传感、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专群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本项目建设拟采用全天候无人值守的自动化监测。
以物联网、互联网、北斗+等技术为基础,以监测云平台及种类丰富的监测传感器为核心,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数据。
通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不同部位各种裂缝发展过程、岩土体松弛以及局部坍塌、沉降、隆起活动;各种地下、地面变形位移现象;地下水水位、水量、水化学特征;树木倾斜和各种建筑物变形;降雨以及地震活动等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预测边坡失稳的可能性和滑坡、崩塌的危险性,为防治滑坡、崩塌提供可靠依据,以及可靠、实用、专业的解决方案。
2. 政策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 号);2、《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自然资源部令第 5 号修正);3、《广东省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认定和灾害分级标准(试行)》(粤国土资地环发〔2014〕16 号);4、《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 年)》(粤办函〔2019〕402 号);5、《地质灾害专群结合监测预警技术指南(试行)》;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7、《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规范》(DZ/T0283-2015);8、《崩塌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07-2018);9、《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规范(试行)》(T/CAGHP008-2018);10、《地质灾害地表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14-2018);11、《地质灾害应力应变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09-2018);12、《地质灾害监测仪器物理接口规定(试行)》(T/CAGHP016-2018);13、《地质灾害地声监测技术指南(试行)》(T/CAGHP029-2018);14、《地质灾害视频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33-2018);15、《地质灾害地下变形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46-2018);16、《地质灾害地面倾斜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1-2018);17、《地质灾害深部位移监测技术规程(试行)》(T/CAGHP052-2018);18、《突发地质灾害应急监测预警技术指南》(T/CAGHP023-2018);19、《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22-2006);20、《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19 年修订版);21、《地质灾害监测资料归档整理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47-2018);22、《地质灾害监测通讯技术要求》(TC93/SC2);23、《广东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作指引》(粤自然函〔2020〕236 号)24、《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继续完成“2020年省十件民生实事”专业监测任务的通知》(粤自然资地勘[2020]1370 号)。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地灾监测预警系统技术方案厦门四信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目录一、概述 (3)1.1 设计背景 (3)1.2 需求分析 (3)二、系统总体设计 (3)2.1系统组成 (4)1)数据采集系统 (4)3)数据传输系统 (4)4)数据处理系统 (4)5)监测预警系统 (4)7)其它辅助系统 (5)2.2系统拓扑图 (5)三、监测基本内容和方法 (6)3.1 监测内容 (6)3.2 监测方法 (7)3.3 监测周期 (7)3.4 监测频率 (7)四、地质灾害监测系统 (7)4.1自动雨量监测站 (7)4.2深部位移监测站 (9)4.3地表位移监测 (10)4.4地下水位监测 (11)4.5 地声传感器监测 (12)五、平台软件系统 (13)1、数据采集软件功能模块 (14)2、数据处理软件功能模块 (14)3、数据展示功能模块 (14)4、预警信息发布功能模块 (16)一、概述1.1 设计背景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灾害隐患多、分布广,且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强,防范难度大。
特别是近年来受极端天气、地震、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1.2 需求分析随着现代化测绘仪器和技术的出现,地质灾害监测技术取得一些进步,但与这种设备配套的随机软件较少,且不太合乎我国的测量规范,实际使用非常不便,使得很多地质灾害监测单位依然采用人工操作、全站仪自动精密照准、人工记录、人工计算这种传统方式,外业观测完成后,内业整理数据往往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使得监测的数据不能够实时反映地质灾害的状态。
另外,地质灾害发生前,往往是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非常恶劣的情况下,传统的变形监测不能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不以保障。
在此背景下,需要建立一套集远程测量、远程数据自动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预测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实时获取监测目标状态能力、分析和预测预报效果。
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应急工作方案
社会影响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 因素,影响社会正常秩序。
02
地质灾害监测
监测技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或无人机搭载的高分 辨率相机,对区域地质情况进 行监测,识别地质灾害隐患点
。
地面监测
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监 测仪器,实时监测地表的位移 、倾斜、裂缝等变化情况。
地下水监测
通过在地下水井或钻孔中安装 水位计、压力计等仪器,监测 地下水位变化及水压情况。
预警发布流程
明确预警发布流程,规范各部门 和单位的职责,确保预警信息能 够及时、准确地传递给相关人员 。
预警响应流程
预警响应启动
接到预警信息后,相关部门和单位应 立即启动预警响应程序。
人员疏散与安置
根据预警等级,组织受影响区域的人 员进行疏散,并妥善安置疏散人员。
抢险救援准备
迅速组织抢险救援队伍,做好抢险救 援准备工作,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 迅速投入救援。
总结词
风险评估与预警
详细描述
定期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排 除隐患,同时利用专业设备和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及 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
详细描述
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 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公众安全 。
06
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介绍
社区参与
总结词
建立社区防灾机制
总结词
社区资源整合
详细描述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 立社区防灾减灾组织,制定社区防源,包括人力、物资和设 施等,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提高社区应对 地质灾害的能力。
定期巡查与评估
总结词
隐患排查与监测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地质灾害是指由地球内部或外部力学、水文、气象、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地质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因此,及时、准确地进行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解决方案,以提醒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应对地质灾害的威胁。
一、监测系统的部署为了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测,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监测系统。
该系统由多个监测站点组成,这些站点分布在潜在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并配备相应的监测设备,如地震仪、位移传感器、雨量计等。
监测站点应具备广覆盖性,以确保对各种地质灾害的监测能力。
二、数据采集和传输监测设备会实时采集各种地质灾害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地震振动参数、地表位移情况、降雨量等。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传输,以确保实时获取监测信息。
目前,常用的传输方式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
无线传输方式可以采用物联网或卫星通信技术,能够克服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保证数据的及时传输。
三、数据分析和处理传输到中心的监测数据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灾害预警。
数据分析应该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结合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对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测。
同时,还需要建立数据库,以及时存储和管理大量的监测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四、预警系统的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
该系统可以根据地质灾害的特征和危险性,划分预警级别,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相关部门和居民,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等。
同时,预警系统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预案,指导人们在地质灾害来临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五、预警信息发布与应对当地质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居民可以根据预警信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和伤害。
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疏散和救援工作。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河北省省级预算项⽬建议书项⽬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编码:项⽬单位:河北省第⼀测绘院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资源厅领导签字(章):河北省财政厅制⼆○⼀○年⼗⼀⽉⼗⽇填报说明1、本建议书由项⽬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产业技术研发、应⽤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项⽬,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可⾏性报告、⽴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情况填报说明1)项⽬性质:(1)维持性资⾦项⽬。
(2)发展性资⾦项⽬。
2)项⽬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络购建;07、信息⽹络维护;08、⼤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家庭补助;11、偿债⽀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
4)项⽬地点:项⽬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商注册码为统⼀标识。
6)单位性质:⾏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项部门:批准⽴项的主管部门9)主管部门:项⽬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11)⽀出功能:类、款按最近规定的政府收⽀分类科⽬填写。
12)项⽬执⾏周期:项⽬执⾏的年度数。
⼀、⽴项依据1、⽴项依据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候条件时空差异⼤,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我国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流、地⾯塌陷、沉降、地裂缝等,具有分布⼴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的特点。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方案
地质灾难监测预警工程方案监测方案设计1、监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依据现场调查走访和对已有资料的收集整理,目前二郎镇场镇、各灾难体的监测资料极为匮乏,对二郎镇场镇的整体稳定是否在产生位移、各滑坡地质灾难体的变形是以怎样的形态发生,均停留在定性生疏阶段,缺乏足够的监测数据支撑,不利于系统把握场镇的整体稳定性和滑坡体的变形特征,开展监测任务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在调查过程中,当地群众屡次提到二郎镇是否位于一古滑坡体上的询问,为查清二郎场镇的整体是否存在位移,以解决当地群众的担忧,亟需实行适当的监测手段来关心判定二郎镇是否在整体滑动,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是格外必要的。
对于二郎镇是否为古滑坡体历来说法不一,二郎镇多为地质灾难多发场镇,多位地质专家曾对二郎镇地质灾难进展过现场调研,观点不尽一样,通过本次地质灾难综合治理平台,查清二郎镇场镇的整体稳定性,解决困扰地质人员多年的地质难题,监测是最直接的手段,结合其他手段共同完成该项综合治理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是格外必要的。
2、监测内容对场镇整体稳定性的监测主要查明场镇的表部和深部位移状况,进展系统分析场镇整体稳定性和各滑坡变形的内在联系,主要监测内容为:场镇深部位移监测、场镇表部位移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降雨量监测。
深部位移监测1、深部位移监测体系与斜坡变形的关系深部位移监测承受活动式测斜仪,测斜仪是通过测量测斜管轴线与铅垂线之间夹角变化量,来监测土、岩石和建筑物的侧向位移的高精度仪器,它可以测定钻孔内各个部位的水平位移,以推断岩体产生位移的部位、大小和方向,定期的观测可获得时间与位移及位移速率等关系,综合岩土边坡的开挖、回填、建筑物的构筑等施工因素以及降雨、地下水位等相关因素与位移的关系,可以推断岩土边坡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为设计、施工、工程处理供给依据,同时为预报险情供给参考资料。
自动化监测系统由两大局部组成: 1〕仪器系统:一般由传感器探头、有深度标记的承重电缆和读数显示仪组成。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自然界的各种地质现象和过程给人类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带来破坏性和危险性的事件。
地质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了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对于及早发现和有效应对地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要点包括监测设备的布设、数据传输和处理、预警模型的建立以及信息发布等几个方面。
首先,监测设备的布设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核心。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进行布设。
例如,对于地震灾害,可以选用地震仪、加速度计等设备;对于滑坡灾害,可以选用位移监测仪器、压力传感器等设备。
监测设备的布设要根据地质条件和灾害分布特点进行合理规划,提高监测点的覆盖率和监测精度。
其次,数据传输和处理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环节。
监测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需要及时传输到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
可以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如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应具备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方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地质灾害发生的特征和规律。
第三,预警模型的建立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关键。
通过对历史灾害事件的数据分析和研究,结合监测数据和气象、地质等相关因素,建立起地质灾害的预警模型。
预警模型可以采用传统方法,如统计学和概率论等,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如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
预警模型需要经过反复验证和修正,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信息发布是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最终目的,也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的关键一环。
根据预警模型的输出结果,及时发布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等信息,供相关部门和群众参考。
信息发布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如手机短信、电视广播、互联网平台等,以确保信息能够迅速传达到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人。
另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3)1.1项目背景 (3)1.2建设目标 (3)1.3需求描述 (4)第二章总体架构 (5)2.1系统架构 (5)2.2预警发布 (6)2.2.1发布权限 (6)2.2.2预警发布内容 (6)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 (7)2.3预警发布方式 (7)2.4预警发布通信方案 (7)第三章详细实现 (8)3.1概述 (8)3.2系统架构 (8)3.3水雨情监测系统 (10)3.3.1中心监控平台 (12)3.3.2前端采集设备 (13)3.4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16)3.4.1预警中心系统 (16)3.4.2预警终端 (17)3.4.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 (17)3.4.4预警组网方式 (18)3.4.5相关设备的准备及安装 (22)3.5LED发布系统 (23)第四章总结 (26)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半干旱山区或高原冰川区。
这里的地形十分陡峭,泥沙、石块等堆积物较多,树木很少。
一旦暴雨来临或冰川解冻,大大小小的石块有了足够的水分,便会顺着斜坡滑动起来,形成泥石流。
而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丘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
据调查,全国所有的县级行政区中,有75%在山区,而这75%的山区县级行政区聚集了全国56%的人口。
由于山丘区居住的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分布广,以及典型的季风气候导致的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复杂的地形地质因素等,每年汛期,随着暴雨或冰川融化,极易形成泥石流。
居住在山丘区的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将面临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其中7400万人直接受到影响。
地质灾害的防御策略是“以防为主,防重于抢”,防御防治的方法是既要采取工程措施,提高工程防治标准,也要采取非工程措施,建立综合预防减灾体系,提高防灾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防治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一项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
1.2 建设目标完整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应同时具备: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
水雨情监测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现场的地质数据,气候数据等,为预警信息的发布提供数据依据,并由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发布。
当地质灾害发生时,系统能有效地发布预警信号,提示当地民众及时防范或撤离。
1.3 需求描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和无线预警广播系统组成。
为更好地发挥系统的防灾减灾作用,还需建立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加强宣传培训。
水雨情监测系统主要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该系统应集现场数据采集、无线数据传输、中心数据处理于一体,现场实时采集各种地质参数,通过无线网络的方式及时准确地传输到中心数据平台,中心数据平台对加值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实时、准确地掌握、显示现场的一切地质变化,及时生成预警信息。
LED灾情发布系统应包含以下部份:中心信息发布平台、无线通信终端、现场LED显示屏等。
若现场发生灾情,水雨情监测系统生成预警信息后,可及时通过LED发布平台向现场发布醒目的LED文字预警,及时准确地将预警信息发布到现场,提醒现场民众及时做好预防、避险措施。
无灾情时还可播报气候信息,天气状况、灾害预防措施、灾害逃生方法等。
无线预警广播系统包括灾害防御预警平台、现场无线预警广播终端、高音喇叭等部分组成。
灾害防御预警平台应可实现对设备的分组管理,分组批量预警,应可实时监测现场无线预警广播终端的状态及故障信息,可实时监测现场无线预警广播系统的音量大小等。
现场无线预警广播终端应具有电话预警、短信预警等远程预警方式,当平台预警不可用时可以电话或短信等方式进行补充,并具有麦克风等本地预警方式进行本地紧急预警,多种预警方式可实现互补。
高音喇叭应具有覆盖范围大、音质清晰、防雷击等特点。
灾害防御预警平台在县级以上防汛指挥部门建立,地质灾害严重的区域应建立该系统,以获取实时水雨情信息,及时制作、发布山洪灾害预报警报。
现场群测群防预警包括手摇报警器、铜锣、号子等,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可用这些手动报警设备进行紧急报警,紧急疏散民众,以减少民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第二章总体架构2.1 系统架构预警系统主要包括预警信息的获取和预警信息的发布。
预警信息是通过县级的水雨监测系统的实时监测信息生成的报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是在预警信息生成后,由县级灾害防御指挥中心通过预警信息传输网络进行发布。
发布流程如下图预警信息通过监测预警平台制作、发布。
县级防汛指挥部门通过预警平台向县、镇、村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发布预警信息;各镇、村、组和有关单位,根据防御预案组织实施。
基于平台的预警流程如下图所示:乡村群测群防的预警流程: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的获取来自县、镇、村或监测点。
由监测人员根据灾害防御宣传培训掌握的经验、技术和监测设施监测信息,发布预警信息。
各镇除接收县防汛部门发布或下发的预警信息,还接收群测群防监测点、村等的预警信息。
上游乡镇、村组的预警信息及时向下游乡镇、村组传输递。
群测群防预警流程如下图2.2 预警发布2.2.1发布权限预警发布的权限归县级防灾减灾负责人员或防汛部门群测群防进行预警的地区,预警发布权限归属县、镇、村的防汛负责人和监测预警员。
2.2.2预警发布内容预警发布内容包括:暴雨洪水预报信息,泥石流预报信息,山体滑坡预报信息,暴雨洪水监测信息,水库及山塘水位监测信息,降雨、山洪是否达到临界值,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发生概率,流量监测信息预警信息等级等。
2.2.3预警信息发布对象预警信息发布对象为可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林场、乡村、居民点、学校、山矿企业等,根据预警等级确定不同的发布对象。
2.3 预警发布方式预警发布方式分为通信畅通下的预警发布和无通信网络下的预警发布方式两种。
在通信畅通时,预警信息发布单位或责任人利用INTERNET公网、语音电话、手机能话、手机短信等及时向下发预警信息,各级根据接收的预警信息,按照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无通信网络(或通信网络中断)时,根据当地预警设置配置的情况和灾害危险情况,按照预案中事先确定的报警信号,利用发送手摇报警器、鸣锣、启动报警器和无线广播等方式,向灾害可能威胁区域发送警报。
2.4 预警发布通信方案灾害预警系统预警信息发布的传输途径:县灾害防御指挥部—>乡镇->行政村->户。
如遇紧急情况,县灾害防御指挥部可直接向乡镇、村发布预警信息,村可直接报告县灾害防御指挥部,并可直接向受威胁的居民和单位发布预警信息。
第三章详细实现3.1 概述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就是由水雨情监测系统实时监视水雨情状况,查询统计出雨水情信息,之后由数据汇集系统提供实时天气预报、实时雨量信息等气象信息,滑坡、泥石流等隐患点基本信息及监测信息,并结合群测群防监测到的水雨情信息进行汇集统计,中心预警系统,预警系统经过判断后将危险信息传于预警系统,最后预警系统将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发布,由LED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由预警广播终端进行紧急预警,民众在看到或者听到预警信息后及时进行预防或者撤离。
3.2 系统架构总拓扑图:整个系统由三个分系统组成,分别为:水雨情监测系统、LED灾情发布系统、无线预警广播系统组成。
水雨情监测系统负责采集现场雨量、山体位移甚至水位等数据并反馈到数据中心平台,中心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生成预警信息,并经由LED发布系统及无线预警广播系统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
3.3 水雨情监测系统通过建设实用、可靠的水雨情监测系统,扩大灾害易发区水雨情收集的信息量,提高水雨情信息的收集时效,为山洪灾害的预报预警、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准确的基本信息。
地质灾害中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监控平台和前端监测设备,主要是移位监测、雨量监测、水位监测和流量监测。
系统设计涉及内容主要包含水雨情监测站网布设、信息采集、信息传输通信组网、设备设施配置等。
水雨情监测系统架构如下图:由于项目当地的环境条件限制,有些地方可能会出现运营商信号无法覆盖的情况,单纯通过GPRS方式无法达到通信要求,需要遥测终端机具有多种通信方式,根据地势的不同,可选采用卫星,超短波,短信,gprs进行数据传输。
(1)北斗卫星通信系统北斗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接收站、中心站组成。
在北斗卫星通信网络中,监测站和中心站需配置北斗卫星通信终端及天馈线等主要通信设备。
(2)GPRS通信系统GPRS接入方式主要有Internet接入、专线接入,可根据需求选用。
中心站根据接入方式不同,需配置接入Internet的固定IP或专线。
(3)超短波通信在超短波通信网中,测站、中继站、中心站所必需的主要通信设备为超短波电台及天馈线、避雷器等。
(4)短信通信利用短信通信实现数据传输,各地可根据需求采用点对点通信。
用短信通信方式组成数据传输网,在测站需配置短信通信终端及天线、 SIM卡,中心站则根据选用的组网方式不同配置短信通信终端及天线、SIM卡或者配置短信专用服务器及专线等。
对于有公网覆盖的地区,一般应选用公网进行组网,对于公网未能覆盖的丘陵和低山地区,一般宜选用超短波通信方式进行组网,对于既无公网,又无条件建超短波的地区,则选用卫星通信方式,对于重要监测站且有条件的地区尽量选用两种不同通信方式组网,实现互为备份,自动切换的功能,确保信息传输信道的畅通。
3.3.1中心监控平台中心平台包含以下设施:✧服务器:用于布署中心平台。
✧监控中心平台:用于接收前端采集设备上报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发布警报信息。
中心监测平台由以下部份组成:(1)水雨情分析预报结合实时水雨情、气象预报信息,根据水雨情分析预报模型,对降水量、水位、山体位移等进行预测,并输出预测结果(文字、表格或图形)。
平台能实时监测各设备的状态及数据。
(2)预警信息生成模块根据预报成果及预警指标实时编制预警信息,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预警平台。
(3)系统维护和管理模块该模块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内容进行添加和删除,具有控制系统权限的功能。
本模块为系统维护管理提供工具。
此外监测平台还具有数据入库、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
3.3.2前端采集设备水雨情监测系统监测项目主要包括降雨量、水位、位移等。
根据山洪灾害预警的需要和各地的条件,考虑山洪、泥石流灾害易发区地形复杂、降雨分布不均、群众居住分散、地方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实际情况,灾情监测站可建成简易监测站、人工监测站和自动监测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