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ppt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ppt
46 32
2005
病死 例亡
00 00 44 85 00 00 20 13 00 00 00 00 00 52 00 61 19
98 43
2006
病死 例亡
85
00
22
13 8
10
18 10
55 45
32
00
00
00
00
33
12 4
00
11 5
79
2007
病死 例亡
00 00 11 53 00 25 9 42 37 00 22 10 11 31 00 00 85
h
2
病原
1、 禽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由甲(A) 、乙(B) 、丙(C) 3 种型别组成,其中乙型和丙 型流感病毒的宿主范围很窄,危害程度也较小,而甲型流感病毒的危 害程度最大,宿主范围也很广泛,除可感染人,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 外,也在动物中广泛存在,能引起动物流感流行和造成大量动物死亡。 目前已知甲型流感病毒可感染数十种禽类以及马、猪、虎和其它动 物。禽流感病毒当前是指甲型流感病毒中感染禽类的多种亚型的总 称。禽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类对黏蛋白具有特殊亲和性 的RNA病毒。甲、乙型流感病毒的形态为多形性或球形,直径约为 80~120nm,但刚分离的病毒多为丝状体。典型结构为三层:外膜、 中层和内层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阿塞拜疆 孟加拉 柬埔寨 中国 吉布提 埃及 印尼 伊拉克 老挝 缅甸 尼日利亚巴基斯坦 泰国 土耳其 越南
h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目录鼠疫(WS279-2008) (4)霍乱(WS289-2008) (5)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WS286-2008) (6)脊髓灰质炎(WS294-2008) (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284-2008) (10)甲型H1N1流感(2009 年第三版) (12)炭疽(WS283-2008) (12)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WS293-2008) (14)甲型病毒性肝炎(WS298-2008) (19)乙型病毒性肝炎(WS299-2008) (20)丙型病毒性肝炎(WS213-2008) (22)丁型病毒性肝炎(WS300-2008) (24)戊型病毒性肝炎(WS301-2008) (25)麻疹(WS296-2008) (26)流行性出血热(WS278-2008) (27)狂犬病(WS281-2008) (28)流行性乙型脑炎(WS214-2008) (29)登革热(WS216-2008) (3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287-2008) (31)肺结核(WS288-2008) (33)伤寒和副伤寒(WS280-2008) (36)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295-2008) (37)百日咳(WS274-2008) (39)白喉(WS275-2008) (39)新生儿破伤风(WS272-2008) (40)猩红热(WS282-2008) (41)布鲁氏菌病(WS269-2007) (42)淋病(WS268-2007) (43)梅毒(WS273-2007) (45)钩端螺旋体病(WS290-2008) (47)血吸虫病(WS261-2006) (48)疟疾(WS259-2006) (49)流行性感冒(WS285-2008) (50)流行性腮腺炎(WS270-2007) (51)风疹(WS297-2008) (5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WS217-2008) (53)麻风病(WS291-2008) (5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WS215-2008) (56)黑热病(WS258-2006) (58)包虫病(WS257-2006) (58)丝虫病(WS260-2006) (59)感染性腹泻(WS271-2007) (60)手足口病(2009 版) (61)鼠疫(WS 279-2008)1 诊断依据1.1 临床表现1.1.1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或仅使用青霉素族抗菌药物情况下,病情迅速恶化,在48h 内进入休克或更严重状态。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一、概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某些亚型毒株在人群中所引起的疾病,所表现的临床症状随病毒亚型不同而异。

常见的能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7N7,H7N2,H7N3,H5N1和H9N2等亚型毒株。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引起全世界瞩目,尤其水禽被认为是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的储存库,流感病毒大流行株出现被认为可能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中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之一。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区发现 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病例监测和发现(一)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疾病的监测报告。

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立即组织专家组会诊,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应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明确诊断为其它疾病的肺炎病例:1.发热(腋下体温≥38℃);— 1 —2.具有肺炎的影像学特征;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4.经规范抗菌药物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或呈进行性加重。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颁布的2006版“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二)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周内发生的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2例或2例以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有流行病学相关性是指病例发病前曾经共同居住、生活、工作、暴露于同一环境,或有过密切接触,或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认为有流行病学相关性的其它情况,具体判断需由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例的流行病学史,或由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经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予以判断。

(三)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后,区疾控中心及病例接诊单位应密切配合,立即采集患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的检测,以确定或排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病例:1.接触禽类人员(饲养,贩卖,屠杀,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中发生的— 2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2.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3.已排除SARS的不明原因肺炎死亡病例。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_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几小时上报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_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几小时上报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_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几小时上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如H5N1、H7N7等引起的人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近年来H5N1型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不断引起人类发病,并且推测这一病毒可能通过基因重配或突变演变为能引起人类流感大流行的病毒,因此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但实行甲类管理,即一旦发生疫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家禽,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二)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以及实验室直接接触病毒毒株被感染。

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凿证据,但出现了一些聚集性发生的病例。

(三)人群易感性由于种属屏障的原因,人类对禽流感病毒多不易感。

但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抗体,无特异性抵抗力。

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

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四)流行季节多发生于冬春季,通常伴随着禽尤其是家禽中禽流感爆发,呈零星分布。

(五)流行强度禽流感是禽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可发生大面积、跨区域流行。

一般情况下,禽流感较难传染给人,但近几年禽流感特别是H5N1亚型禽流感传染给人的情况屡有发生,感染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值得关注。

人群的发病与人和动物接触的密切程度、流行的病毒亚型及其变异情况相关。

二、临床特征(一)临床表现1.潜伏期根据对H5N1亚型感染病例的调查结果,潜伏期一般为1~7d,通常为2~4d。

2.临床症状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

感染H9N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染H7N7亚型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结膜炎;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5N1亚型病毒感染。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

一、标准制定背景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是由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

在2005年至2021年期间,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导致全球3.16亿多只家禽死亡和扑杀,最多的年份是在2016,2020,2021年。

另外,在2006,2016,2017和2021年,这几年受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影响的国家或地区超过50个。

此外,人偶尔也会感染禽流感病毒。

据WHO统计,人感染H5N1亚型约850例,其中约半数出现死亡;人感染H7N9约1500例,死亡约600例、感染H5N6病例约80例,死亡约30例,感染H9N2约75例,其中2例死亡,还有其他的H3N8,H7N4, H7N7和H10N8亚型感染人的报告。

这些数据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类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因此要密切监测禽流感的动态以及发生发展趋势。

监测一个病原,离不开有效的诊断技术。

国际上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出版的WOAH陆生动物法典和WOAH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标准手册,通常简称为陆生动物手册。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缩写,今年5月份更改为WOAH。

陆生动物手册,每过一两年,都会根据病原的变化进行更新。

我国对禽流感诊断的依据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今天要和大家共同学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国家标准,第一版是在2003年制定的,标准起草单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经过十几年的应用,伴随禽流感病毒不断遗传演化,伴随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新的诊断技术、诊断方法逐渐成熟,2003年出版的标准已经出现了滞后现象,对一些常用的,国际公认的检测方法,例如荧光RT-PCR检测方法,没有收录进来,因此,在2017年,我们提出了修订,该工作得到动卫中心全国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力支持,并且在标准的征求意见阶段,得到大学、省市疫控部门、出入境检疫部门、大型养殖企业的大力帮助。

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在各位同行的帮助下,2020年末,《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新版国家标准正式出版。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主要传染病诊断标准一、鼠疫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2.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2.1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2.2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2.3咳嗽、胸痛、喀痰带血或咳血。

2.4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2.5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2.6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

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2.7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浑浊。

3.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4.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二)疑似病例具备(一)中的1加(一)中2任一项。

(三)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一)中的3或4。

(四) 隐性感染者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五) 追溯诊断病例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六) 病型1.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2.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2临床表现者,为败血型鼠疫。

3.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3临床表现者,为肺型鼠疫。

4.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4临床表现者,为眼型鼠疫。

5.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5临床表现者,为肠型鼠疫。

6.确诊鼠疫病例,有(一)中的2. 6临床表现者,为皮肤型鼠疫。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18日22时,湘潭市妇幼保健院考虑到贺某某病情特殊,
将贺某某转入湖南省儿童医院。
19日17时,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向湖南省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报告:湖南省畜牧兽医局已经将动物间疫情认 定为高致病性禽流感预警疫情,农业畜牧部门拟于当晚开 始对以患者家为中心周围3Km以内的所有家禽进行宰杀, 并对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贺某基本情况
10月15日:出现腹痛、腹泻,大便呈黑褐色稀
便,4~5次/天,精神反应差,气促明显,中心 卫生院建议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10月16日:因病情进一步加重,于上午9时入住
湖南省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入院诊断:重症肺炎并ARDS,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消化道出血,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早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教学建议:讨论为主,时间100~150分钟。 重点是引导学员针对此类事件,掌握调查 的目的,提出内容和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并做出流行病学分析和推论。
当晚19时左右,湖南省CDC专业人员分两组分别赶
赴湘潭现场和省儿童医院
分别会同湘潭市CDC、湘潭县CDC、岳塘区CDC、长
沙市CDC、雨花区CDC专业人员再次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
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发热(≥38℃); (2)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像学 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 数减少;
(4)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
贺某基本符合病例定义
“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尚不十分明确
问题 5
此时可以对病例做出什么诊断?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专业人员应开展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诊断
人禽流感医学观察病例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2015)

传染病的诊断标准(2015)
②症状、体征和临床特点。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 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 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 3~7天出现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 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版)
③实验室主要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 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可有血小板降低。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 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 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3).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核酸检测阳性;甲型流感病毒抗 原检测阳性;病毒分离阳性动态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 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以 上升高。
2.2.3.1。 2.2.4.2 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4.1+2.2.2
中任何一项。 2.2.4.3 确诊病例:具备2.2.4.2+2.2.3.2。
猩红热鉴别诊断
麻疹 病初有明显的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第3~ 4病日出疹,疹型与猩红热不同,皮疹之间有 正常皮肤,面部发疹。颊内粘膜斑及白细胞计 数减少为重要区别。
流行性感冒的鉴别诊断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
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所引 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 是两大主要传染源。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 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 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 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 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 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 反应有关的后发症。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1、鼠疫:【WS 279-2008】2、霍乱:【WS 289-2008】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WS 286-2008】4、艾滋病:【WS 293-2008】5、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型肝炎:【WS298-2008】乙型病毒型肝炎【WS 299-2008】丙型病毒性肝炎【WS 213-2008】丁型病毒性肝炎【WS 300-2008】戊型病毒性肝炎【WS 301-2008】6、脊髓灰质炎【WS 294-2008】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WS 284-2008】8、麻疹【WS 296-2008】9、流行性出血热【WS 278-2008】10、狂犬病【WS 281-2008】11、流行性乙型脑炎【WS 214-2008】12、登革热【WS 216-2008】13、炭疽【WS 283-2008】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WS 287-2008】15、肺结核【WS 288-2008】16、伤寒和副伤寒【WS 280-2008】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WS 295-2008】18、百日咳【WS 274-2007】19、白喉【WS 275-2007】20、新生儿破伤风【WS 272-2007】21、猩红热【WS 282-2008】22、布鲁氏菌病【WS 269-2007】23、淋病【WS 268-2007】24、梅毒【WS 273-2007】25、钩端螺旋体病【WS 290-2008】26、血吸虫病【WS 261-2006】27、疟疾【WS 259-2006】28、甲型H1N1流感【卫发明电〔2009〕188号】29、流行性感冒【WS 285-2008】30、流行性腮腺炎【WS 270-2007】31、风疹【WS 297-2008】32、急性出血性结膜炎【WS 217-2008】33、麻风病【WS 291-2008】34、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WS 215-2008】35、黑热病【WS 258-2006】36、包虫病【WS 257-2006】37、丝虫病【WS 260-2006】38、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WS271-2007】39、手足口病【卫发明电〔2010〕38号】。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案例分析素材 6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案例分析素材 6

案例分析 6病例张某某,女,35岁,农民,X县Y乡Z村人。

临床发病就诊经过:某年11月11日上午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0℃),伴全身酸痛,无流涕、咽痛,无咳嗽、咳痰,无胸痛。

12日请村医诊治,给予静脉输液治疗(头孢曲松1.0 iv gtt,环丙沙星0.2iv gtt,地塞米松15mg),病情有好转(体温下降)。

11月13日凌晨3时畏寒发热症状突然加重,伴全身酸痛,恶心呕吐数次,无咳嗽、咳痰、胸痛,无腹痛、腹泻,当天未治疗。

11月14日患者又出现发热(39.2℃),下午4时再次请村医上门诊治,给予青霉素320万静脉输液治疗。

病情未好转。

11月15日上午,转入Y乡中心卫生院治疗。

门诊医生询问该患者时,了解到病例发病前有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的密切接触史,怀疑为人禽流感,立即报告医院,同时将病人置单间进行治疗。

入院查体结果:体温 40.3℃,实验室检查:WBC 6.7×109/L、N 74.6%、L22.9%、尿蛋白++;X光片显示右中下肺高密度实变影。

给予抗感染和抗病毒治疗。

当天下午16:50,Y乡中心卫生院将该病例的情况电话报告X县卫生局、疾控中心,X县卫生局立即组织开展了初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并请县级专家进行会诊。

11月16日,胸片显示右中下肺高密度实变影扩大,并见左中下肺磨玻璃样高密度影改变,右侧胸腔积液胸水常规检查有细菌感染。

17日下午患者病情恶化,出现呼吸困难,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辅助通气。

18日21时,病人出现烦躁,呼吸急促,呼吸40~60次/分,经皮血氧饱和度50~60%,口唇及四肢末端发绀,眼结膜水肿,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全身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等。

19日下午患者心率减慢,经抢救好转,夜间病情较稳定。

20日15:30患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

21日,双肺弥漫高密度实变影,双肺纹理消失,提示双侧肺炎,肺水肿/ARDS,双侧胸腔积液。

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对光反射消失。

人禽流感介绍

人禽流感介绍

4
2019/3/29
什么是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根据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将禽流感 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低致病性禽流感和 非致病性禽流感. 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 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 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 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 死亡。
5
2019/3/29
别是老年人。
14
2019/3/29
流行特征
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短、传播快、
发病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季节性不强,来源常不明
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9/3/29
大流行的条件是什么?
流感病毒满足三个条件时,会形成一次大流行:一 种新亚型流感病毒出现;能感染人,引起严重的疾 病;传播很快,并能在人类中持续存在。
环境标本中检测和分离到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 染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传染源可能为携带 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 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 的证据。
12
2019/3/29
传播途径
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它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皮肤损伤 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排泄物, 受病毒污染的水等被感染 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可作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诊断。在流行病学史不 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 测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 H7N9禽流感病毒,或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或动态检测双份血清H7N9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水 平呈 4 倍或以上升高,可作出人感染 H7N9 禽流感的 诊 断 。

杭州市-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9页)(001)

杭州市-三甲医院感染科管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9页)(00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为及时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果断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疫情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制定本应急预案一、成立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暴发应急指挥部:1.院重大传染病暴发应急指挥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指挥职责:1)制定及启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处理预案》;2)依法指挥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院内医疗紧急救治、安全防护及医院感染控制等;3)组织院内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处理预案的演练工作;4)组织对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人禽流感防治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掌握防治技术方案的内容。

5)院内的感染控制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工作。

6)做好发热预检处、发热门诊、隔离救治病区对疑似病人的诊治等工作的指导。

2.院重大传染病暴发专家组: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例监测报告程序(一)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监测患者发病前7天内曾经密切接触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人员;实验室等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出现如下症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结膜炎、或发热,体温持续39℃以上,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及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二)应急预案的启动三、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预警分级与预案启动:(一)预警分级1.人禽流感诊断标准:依照卫生部《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8版》执行。

2.病例确认:我院重大传染病疫情专家组不能排除人禽流感病例,经市卫生局、疾控中心组织专家会诊诊断病例。

3.预警等级根据我市是否发生禽流感疫情,我院发现或接收疑似/确诊人禽流感/的病例数,将疫情划分为四个等级。

四级预警:我市周边范围内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但没有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我市未出现疑似或确认禽类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及疑似人禽流感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方案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方案

湖南省澧县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方案1.前言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禽共患性急性传染病,属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

埋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早期病症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赛、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局部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病症,有些患者可出现结膜炎,体温多持续39℃以上,一些思者胸部X线还会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患者伴有胸腔积液。

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较迟者病情会迅速开展成进展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为及时有效预防和控制人间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21年新修订),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2.相关定义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

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医疗机构应当及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对其进展7d医学观察。

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甲型流感病毒M1或NP抗原检测阳性或编码它们的核酸检测阳性者。

临床诊断病例被诊断疑似病例,但无法进一步获得临床检验标本或实验室检查证据而与共有共同接触史的人被诊断为确诊病例,并可以排除其他诊断者。

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别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刁;详的情况下,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特别是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或相关组织标本中别离心特定病毒,或采川其他方法,禽流感病毒亚型特异抗原或核酸检查阳性,或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型毒株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可以诊断确诊病例。

3.应急准备制定应急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根据上级高致病性禽流感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年度疫情发生趋势:制订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有关操作规程。

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流行性感冒【GB 15994—1995】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2临床症状2.1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2.2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2.3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实验室诊断3.1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3.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见附录A)。

3.3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3.4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1)。

3.5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见附录C中C2)。

4病例分类4.1疑似病例具备1加2或1加2加3.1。

4.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2或3.3或3.4或3.5。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部20040205)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后,可以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

1、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史,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临床表现者。

2、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甲型流感病毒和H亚型单克隆抗体抗原检测阳性者。

3、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T-PC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者。

北京市-三甲医院感染科-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15页)(0001)

北京市-三甲医院感染科-39种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15页)(0001)

常见传染病诊断标准为提高我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和防控能力,对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及时控制传染病传播,依据国家标准及诊疗指南等编制此标准,作为诊断重要参考,具体病例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39种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戊型、未分型)、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痢疾(细菌性、阿米巴性)、肺结核(涂阳、仅培阳、菌阴、未痰检)、伤寒(伤寒、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Ⅰ期梅毒、Ⅱ期梅毒、Ⅲ期梅毒、胎传梅毒、隐性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二、传染病诊断标准(部分)鼠疫诊断标准一、鼠疫疑似病例: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

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F1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鼠疫确诊病例: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1抗原或血清F1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甲型H1N1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

存在的问题




(1)监测哨点医院样本来源于门诊流感样病例,检测 结果滞后,而门诊病例随诊随走,人员流动性很大, 很多不是本地人,追踪和隔离存在困难; (2)鉴于目前医疗就诊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很多患者 的联系方式均失真实性,甲型H1N1患者很难联系,流 行病学个案调查较为困难; (3)门诊病例、密切接触者难以判定,追踪和采取居 家隔离措施困难; (4)现行甲型H1N1病例诊断需市级专家会诊,而监 测病例在检测结果阳性的情况下则直接进入大疫情系 统,两者存在冲突,是否需要统一,明确。
第一节: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
甲型H1N1防控策略调整(1)

2009年3月起,墨西哥,人感染猪流感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29日将流感大流行警戒级 别由4级提高到5级 4月30日起,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 ”代替“猪流感”一词,我国将“人感染猪流 感”改为“甲型H1N1流感”,同时宣布将其 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 乙类传染病,依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 措施 。为有效防止疫情的传入、传播和蔓延, 还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甲型H1N1防控策略调整(2)


鉴于疫情不断跨地区蔓延,6月11日,世界卫生组 织正式将甲型H1N1流感警戒级别升至6级,即流 感大流行警戒级别最高级,这意味着世卫组织认 为疫情已经发展为全球性“流感大流行”,这种 病毒能够在人群中引起广泛传播。 鉴于目前甲型H1N1流感传播力和致病性类似于季 节性流感,7月10日,卫生部将甲型H1N1流感由 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调整为乙类传染病 管理。
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版诊疗方案解读(2015.1.15)

人感染H7N9禽流感2014版诊疗方案解读(2015.1.15)
49
ARDS呼吸支持治疗
ARDS
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可允许性高碳酸症 PEEP FiO2 肺复张 俯卧位通气 高频振荡通气
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挽救性治疗)
ECMO快速入选标准:PEEP 15-20cmH2O, OI ≤80 mmHg和/或 pH≤7.20(呼吸性 酸中毒),持续6小时以上。
撤离机械通气
• 注意机械通气中的气道管理和镇静
48
挽救性治疗措施
• 充分机械通气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氧合水平
(SpO2≤92%)时:
–肺复张:注意气压伤及对循环的影响。
–俯卧位通气:注意通气管道的管理及安全以 及体位对循环的影响; –高频振荡通气:对已发生气压伤患者可考虑 使用高频振荡通气;
–体外膜氧合(ECMO)
52
转科或出院标准
• 转出隔离病房
–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后 •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呼吸道标本H7N9核酸检测连续2次阴性
53
H7N9的预防
一、日常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 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类的场所购买经过检
疫的禽类产品。
16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
–可有血小板降低
• 血生化检查 –多有CK、LDH、ALT、AST升高 –C反应蛋白升高 –肌红蛋白可升高
17
病原学及相关检测
• 呼吸道标本采集 –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呼吸道分泌物、气 管吸出物 –抗病毒治疗之前 –气管深部咳痰或气管吸出物检测阳性率高于上 呼吸道标本 –应尽快检测或送指定机构检测

传染病诊断标准

传染病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
二 确诊病例: 二乙型肝炎HB:
1 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 伤如:不洁的注射 针灸 穿刺 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 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
2 血清ALT升高 3 血清HBsAg阳性伴抗—HBcIgM阳性≥1:1000; 或HBV—DNA阳性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 2两项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
艾滋病
一 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
酶法或间接免疫萤光试验L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诊试 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 二 确诊病例:
1 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1项者;可为实 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1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C1 个月以上;
水样 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 循环 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 尚未肯定前;
2 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 同住或护理者 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霍乱
二 确诊病例: 1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3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
减少 4 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 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
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 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若检查 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临床诊断:疑似病例加1或2;或1和2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3加5或加3加6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及人员防护技术规范(2020年版)

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技术及人员防护技术规范(2020年版)

1诊断技术规范1.1流行病学1.1.1传染源主要为病禽(野鸟)和带毒禽(野鸟)。

病毒可在污染的粪便、水等环境中存活较长时间。

1.1.2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

感染禽(野鸟)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饲料、水、蛋托(箱)、垫草、种蛋、鸡胚和精液等媒介以及气溶胶,都可传播禽流感病毒。

1.1.3易感动物鸡、火鸡、鸭、鹅、鹌鹑、雉鸡、鹧鸪、鸵鸟、孔雀等多种禽类易感,多种野鸟也可感染发病。

1.1.4潜伏期病毒毒力、家禽免疫情况、品种和抵抗力、饲养管理和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应激因素等都会影响潜伏期。

潜伏期可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可达21d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定为21d 。

1.1.5发病率和病死率与宿主、感染毒株和禽群免疫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最高可达100%。

1.1.6季节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多发。

1.2临床表现饮水量异常变化、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嗜睡,可见扭颈等神经症状;呼吸困难,有呼吸道症状;冠髯发绀、发紫,脚鳞或有出血;产蛋突然下降,软壳蛋、畸形蛋增多;发病率高,发病急、死亡快;鸭、鹅等水禽可见腹泻和神经症状,有时可见角膜发红、充血、有分泌物,甚至失明。

1.3剖检变化气管弥漫性充血、出血,有少量黏液;肺部有炎性症状。

腹腔有浑浊的炎性分泌物,肠道可见卡他性炎症;输卵管内有浑浊的炎性分泌物,卵泡充血、出血、萎缩、破裂,有的可见卵黄性腹膜炎;胰腺边缘有出血、坏死。

心冠及腹部脂肪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可见带状出血,腺胃乳头可见出血;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直肠黏膜及泄殖腔出血。

急性死亡家禽有时无明显剖检变化。

1.4实验室诊断1.4.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尽量在发病初期采集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禽只样品。

采样过程中应避免交叉污染,并规范填写采样登记表。

1.4.1.1血清样品的采集无菌采集禽类的血液,每只约2mL ,编号并填写相应采样单。

待血液凝固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用于血凝抑制(HI )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WS 284-2008】
(2008-02-28发布,2008-09-01实施)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
3.1.1 发病前7d内,接触过禽,尤其是病禽、死禽(包括野生禽、家禽),或其排泄物、分泌物及7d内下的蛋,或暴露于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环境。

3.1.2 发病前14d内,曾经到过有活禽交易、宰杀的市场。

3.1.3 发病前14d内,与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护理过病例等。

3.1.4 发病前14d内,在出现异常病、死禽的地区居住、生活、工作过。

3.1.5 高危职业史:从事饲养、贩卖、屠宰、加工、诊治家禽工作的职业人员;可能暴露于动物和人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实验室职业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处置动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人员;未采取严格的个人防护措施,诊治、护理人禽流感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病例的医护人员。

3.2 临床表现(参见附录F)
3.2.1 H7亚型人禽流感
主要表现出结膜炎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3.2.2 H9N2亚型人禽流感
类似普通人流感,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2.3 H10N7亚型人禽流感
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3.2.4 H5N1亚型人禽流感
a)潜伏期一般为为1d~7d,通常为2d~4d。

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人流感。

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

b)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的肺炎,可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细胞减少、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及瑞氏(Rey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

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

c)外周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降低。

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d)体征: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等。

e)胸部影像学:病初病变形态可为斑片状、大片状、多片的、融合的单侧或双侧肺实变、肺实质渗出阴影浅淡,呈絮
状、磨玻璃样密度,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1d~2d内范围扩大,密度加深呈肺实变密度,边缘模糊,病变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病变多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没有明显的以段或叶划分的特征,相当部分病例演变为“白肺”样改变,可合并胸腔积液。

3.3 实验室检测
3.3.1 病毒分离病毒分离阳性并经亚型鉴定确认(见附录A)。

3.3.2 血清学检查
3.3.2.1 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红细胞凝集抑制(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见附录B)。

3.3.2.2 微量中和试验(microneutralization test,MNT),禽流感病毒(HA)(H5或H7或H9等亚型)抗体阳性(HI抗体或中和抗体效价≥80)(见附录C,不含≥55岁者)。

3.3.2.3 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见附录B和附录C)。

3.3.3 病毒抗原及核酸检测
在患者的临床标本检查到人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的核酸(参见附录D)或特异的H亚型抗原(见附录E)。

4 诊断原则
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需要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综合进行判断。

流行病学史是诊断的重
要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确诊病例需要严格的病毒学或血清学检测证据,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比急性期血清高4倍或以上的证据。

为早期、及时发现人禽流感病例,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根据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可作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诊断。

5 诊断标准
5.1 人禽流感疑似病例
具备3.1中任何一项,且无其他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5.2 人禽流感临床诊断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5.2.1 具备 3.1中任何一项加 3.2中任何一项,且符合3.3.2.1、3.3.2.2中任一项。

5.2.2 诊断为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无法进一步获得其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而与其有共同暴露史的其他人已被诊断为人禽流感确诊病例,并且没有其他疾病确定诊断依据者。

5.3 人禽流感确诊病例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
5.3.1 具备3.2中任一项加3.3.1。

5.3.2 具备3.2中任一项加3.3.2。

5.3.3 具备3.2中任一项加3.3.3中任一项,并经两个不同实验室所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