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两个学说各有其实验证据和支持 者。近10多年由于古细菌的发现 与研究,以及古细菌可能是真核 生物起源的祖先的论断,十分有 利于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共生起源 学说的巩固和发展。
从目前看,对这两个学说尚有争议,各有其实验证据 和支持者,因此,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有待 今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资料
内共生学说的依据
(1)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例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关系, 蓝藻或绿藻与真菌共生形成地衣等。 (2)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同细胞核的DNA有很大差别,但同 细菌和蓝藻的DNA却很相似。蓝藻的核糖体RNA(rRNA)不仅 可以与蓝藻本身的DNA杂交,而且还可与眼虫叶绿体的DNA杂交, 这些都说明它们之间的同源性。 (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分别与细菌和蓝藻的一致,也是由30S和 50S两个亚基组成,这说明细菌和线粒体、蓝藻和叶绿体是同源的 (4)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和蓝藻的生长,也可以抑制真核生物中的线 粒体和叶绿体的作用,这也说明线粒体与细菌、叶绿体与蓝藻是同源的。 (5)研究发现,它们内、外膜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外膜与宿主的膜 比较一致,特别是和内质网膜很相似;内膜则分别同细菌和蓝藻的膜很 像。
内共生学说
• 一种关于真核细胞起源的 假说。由美国生物学家马 古利斯(LynnMargulis) 于1970年出版的《真核细 胞的起源》一书中正式提 出。她认为,好氧细菌被 变形虫状的原核生物吞噬 后、经过长期共生能成为 线粒体,蓝藻被吞噬后经 过共生能变成叶绿体,螺 旋体被吞噬后经过共生能 变成原始鞭毛
non-endosymbiotichypothesis
非内共生学说
endosymbiosis theory
非内共生学说
• 该学说的支持者提出 一种线粒体和叶绿体 起源的设想,认为真 核细胞的前身是一个 进化上比较高等的好 氧细菌,它比典型的 原核细胞大,这样就 要逐渐增加具有呼吸 功能的膜表面,开始 是通过细菌的细胞膜 内陷、扩张和分化, 后逐渐形成了线粒体 和叶绿体的雏形。
内共生学说存在wk.baidu.com问题
1.内共生过程中,拥有先进的氧化代谢途径的好氧细菌 无疑应该占优势,但按内共生假说,好氧细菌反而 逐步丧失了独立自主性并将其遗传信息成批地转移 到了宿主细胞中,这种观点不符合进化论思想。 2.好氧细菌据估计发生在15亿年以前(甚至更晚一些),但化石提供的证据说 明蓝藻大约在22—27亿年以前就形成了。那么,为什么蓝藻开始共生的时间却远 比好氧细菌进行共生的时间迟得多呢? 3.细菌的细胞色素a十a3不能或极缓慢氧化哺乳动物的细胞色素c,反之,哺乳动物 细胞色素a十a3也不能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色素c。因此,原核细胞的侵入无助于真核 细胞的呼吸作用,起不到彼此互利的共生作用。 4.在叶绿体基因与线粒体基因中发现内含子是惊人的,因为细菌基因中没有发现内含 子。这种内含子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效应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 5.线粒体含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但细菌和蓝藻中没有这种系统,也没有 相应的运动能力。 6.内共生假说没有很好解释细胞核的进化。
• 翟中和 王喜中 丁孝明 主编《细 胞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
组员:苏晓娜 吴家宝 周纯华
2011.11.05
叶绿体和线粒体有什么独特的特征?
1)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其独特 的DNA,可以自行复制
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有自己特殊的 蛋白质合成系统,不受核的合成系统 的控制。 3)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外 膜有显著差异,内、外膜之间 充满了液体
因为它们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使科学 家们对其的起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形 成了不同的学说 内共生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