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合集下载

简析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简析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高 大为
( 哈尔滨师范大学 历史 文化 学院 ,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艾森豪威 尔执政后 ,美国对亚洲政策进行 了调整。在 国 内采取保守的经济政策 ,在对外经济方面,
加 强 了对 外援 助 ,重视 东亚 地 区的 战略 地 位 ,试 图以 经济 手段 来巩 固美 国在 此地 区的 战 略利 益 ,并 形成 了 以遏 制 苏联 经济 扩 张 为主 ,以推 动 东亚 地 区 非共 产 主 义 国家社 会 经 济稳 定 为 目的的 经 济外 交政 策 。 关键 词 :艾 森 豪威 尔 ;东亚 ;经济政 策 中图分 类 号 :D 5 0 3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2 0 1 7 )1 1 - 0 0 4 0 — 0 2
后 ,其试 图争 取第三 世界 国家 的支持 ,为冷 战增 添 筹 码 。苏联及 其他社 会 主义阵 营 的国家扩 大 了同 亚 1 9 5 3年 l 0月 3 0 日,艾 森 豪 威 尔 政 府 出 台 了 洲 新兴 国家 的经 贸往来 ,向不 发达 国家 提供低 息 借 N S C 1 6 2 / 2文 件 ,该 文件 是 艾 森 豪 威 尔 政府 国家 安 款 ,在 某些 项 目上 提供 技术 和专家 支持 ,对 拉美 国 全 外 交 的方 针 。N S C 1 6 2 / 2文件 将 苏 联 及 其势 力 的 家也加 强 了经济上 的联 系 ,这 无疑 增添 了对 美 国 的 扩 张 ,看作 美 国在对外 关 系上 的重要威胁 。该 文件 威胁 。因此 ,为 了遏制 苏联势 头 的进一 步发 展 ,艾 指 出 ,苏 联为首 的社会 主 义阵营 与资本 主义 国家 之 森豪 威尔 政府强 调 同世 界其 他地 区的经 济联 系 。他 间的矛盾 是不 可调 和的 ,苏 联方 面谋求其 势力 的扩 认为 ,经济的发展能够保障自由制度的稳固。他 曾 说 ,如果经 济处 于孤 立 的状 态 ,那 么 ,就无 法保 证 张 ,试 图对 自由 国家 的政权 进行 颠覆 活动 ,破环 自 自由世界 的人们 长久 的享 受安全 和权利 。艾森 豪威 由 国家 联盟 。其还指 出 ,未来苏 联 的威 胁更 多来 自 尔认 为 ,美 国是 自由世界 的依靠 ,美 国经 济 的健康 于其 以和平 的方式 进行渗 透 ,对 资本 主义 国家进 行 发 展 ,是 整个 自由世 界发 展 的保证 。 因此 ,美 国需 内部瓦解。因此 ,美苏之间的斗争将不仅仅局限在 军事领 域 ,经济领 域地位 愈发 重要 。艾森 豪威 尔认 要 建立世 界范 围内的经 济体 系 ,以保 证 自由世 界 国 为 ,美 苏冷 战 中 ,经济 与军事平 衡发 展是 获胜 的关 家与美 国经 济紧 密联系 ,通过 经济援 助 的方 式 ,保 证 受援 助 国家政治 制度 的稳 定 。其 次 ,作 为二 战 盟 键。 i t ] 在 维持 美苏 军 事 力量 对 比相 对平 衡 的状态 下 ,避免美 国经济受到削弱 ,从而威胁到美国社会 国重要 的物 资 输 出 国 ,战后 美 国 的 生产 力 大 大 提 的发展 。艾 森豪 威 尔 在 国 内采 取 保 守 的经 济政 策 , 升 ,对 外 国市 场 和原料 的需求 巨大 。这 也促 使艾 森 他 认 为 ,军 事 上或 社 会 福 利 上 任何 一 方 面 开 支 过 豪威 尔政府 进一 步推动 其经 济对 海外 的扩展 。艾 森 豪 威 尔 曾说 ,美 国需 要 原 料 来 支 撑 其 自身 经 济 发 度 ,都 会 对美 国经 济 造成 负担 ,两方面共 同提 升 的 话 更会 造成 负担 。圜 因此 ,艾森豪 威 尔主张 减少 社 展 ,并且 为 了寻求商 品 的销 售市 场 ,美 国需 要 与 出 口目的 国成 为朋友 。 会 福 利 开 支 ,从 1 9 5 2年 占 国 民 收 入 的 5 . 3 % ,到 以遏 制苏联 势力 扩张 ,加强 对外 经济 政策 成为 1 9 6 0年下 降到 了 4 . 3 %。 l 3 I 通 过减少 社会福 利支 出 等方式 ,保证 财政 收支平 衡 ,保 障美 国各项 事 业 的 了艾 森豪 威尔 政府 主要 的经济思 想 。在这 种思 想 的 指导下 ,其进 一步 加紧 了 同苏 联对第 三世 界 国家 的 均衡发展 ,避免 造成通货 膨胀 。 争 夺 ,加强 了对外 援助 。是第 三世 界 国家成 为 了继 与对 内经济 政策 相 比 ,在对外 经济方 面 ,艾森 豪威 尔政 府则显 得更 为积极 。艾森 豪威 尔认 为 ,来 欧洲之后 ,美 国对外经 济政策 的另一个 重点 。 自苏 联方 面 的经济攻 势 ,已经对美 国的势力形 成 了 二 、对 第三世 界国 家经济援 助政 策 挤 压 ,尤 其是在 亚非拉 地 区 。通过 对第 三世 界 国家 进 行经济 上 的援 助 ,使其影 响力得 到 了提升 。苏联 上世纪 5 0年代 ,苏联 对 于 亚非 国家 的 经济 援 在 经 济 援 助 的 同 时 ,提 出 了反 帝 和 民族 解 放 的 口 助E t 益增 强 ,美 国国 内对 于第三 世界 国家 的关 注度 号 ,其援 助对 象主要 是第 三世界 国家 中有共 产 主义 也 随之 升高 。美 国国 内也 产生 了对第 三世 界 国家经 背 景 的组 织 。但 随 着进 入 5 0年 代 ,赫 鲁 晓 夫执 政 济 援助 的讨论 。其 争论 的焦点关 键 在于 ,美 国对第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探析[摘要]艾森豪威尔时期,帮助日本开拓国外市场以实现经济复兴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

这既是美国以“遏制中国”为核心的东亚遏制战略实施的必然结果,也与朝鲜战争临近尾声时日本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密切相关。

这一政策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

美国先把重点放在促使日本面向东南亚发展经济关系之上,旋即改变战略,面向西方市场,全力推动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

这种双管齐下的贸易政策既有效地帮助了日本的经济复兴,也成功地巩固和发展了美日同盟,但其负面影响则是为其后美日严重的经济摩擦埋下了导火索。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日本;经济复兴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帮助日本实现经济复兴成为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核心。

这取决于两个方面因素:首先,随着以对华遏制为中心的东亚遏制战略的确立,美国新的东亚战略优先秩序开始形成:扶植日本,与其结成密切的盟国关系上升为美国东亚政策中的最高优先者。

然而,一个贫困和缺乏信心的日本不可能成为美国强有力的盟友,因此帮助日本经济复兴便成为美国对日政策的重中之重。

其次,随着朝鲜战争走向尾声,日本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这一形势使得日本的经济兴衰影响到美国东亚遏制的整体战略而显得尤为关键。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日经济政策的核心在于贸易政策,虽然在不同阶段重点不同,但其核心都在于帮助日本在东南亚及西方开拓市场。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日本经济战后的起飞创造了必要条件,并且也成功地巩固和发展了美日同盟。

但是,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浓厚冷战色彩和以安全利益牺牲经济利益的特点,这一时期美国对日经济政策也直接为之后的美日经济摩擦埋下了导火索。

一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被视为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友,是美国亚洲集体安全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向亚洲其它****国家提供经援的主要合作者。

正如杜勒斯所说:“日本是远东形势中的心脏和灵魂。

如果日本不站在我们一边,整个远东地区就将是不可防守的”。

在美国已经确定了的东亚遏制战略中,对日政策是决定遏制能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其中,日本经济复兴又是美国对日政策的核心,因为日本是东亚地区唯一重要的工业化经济和技术性劳动力资源,被认为应该对东亚经济发展负主要责任。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援助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援助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援助政策
本文主要论述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的发展。

日内瓦会议以后,美国逐渐调整其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政策,目的是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对这些地区的渗透,而美国也把中国看作是在亚太地区的最大威胁。

台湾问题显然也就成为牵制中国大陆的关键。

本文主要参考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NSC146/2号文件,NSC5503号文件及NSC5723号文件,考察美国对台湾援助政策的发展过程,进而从多方面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本文论点如下:一、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政策主要基于冷战时期遏制中国的思想,即沿袭了杜鲁门总统时期对台援助政策的特点,同时又对肯尼迪政府的对台援助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美国对台援助首先是军援,始于1950年,经济援助从1951年开始,集中在50年代。

1951—1954年,美国向台湾提供的经济援助主要是基本消费品,1955年以后才开始转向提供资本货物援助。

在整个艾森豪威尔任期内,军事援助一直占美国对台湾援助形式的主体,主要是为了对付中国在亚洲的局部“侵略”。

三、美国对台湾的援助有一定的限度,以此作为牵制蒋介石政权和中国大陆的重要砝码,维持海峡两岸长期对峙的状态。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埃及政策研究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埃及政策研究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埃及政策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和埃及关系十分有限。

二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利用援助开路,逐渐将势力渗透到埃及。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中东政策有两大目标,一是保证石油的来源供应,二是寻求阿以之间的和平相处之良策。

这些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埃及。

本文主要探讨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埃及政策、美埃关系的历史轨迹、制约因素及影响。

全文共分四个部份:第一部份,进行概念界定,主要介绍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系统梳理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埃及政策及美埃关系的发展过程,着力分析了在不同时期美国对埃及政策的手段,即从“拉拢”转为“教训”再转为“拉拢”是美国在不同背景下对埃及政策的核心;第三部分从国家利益、决策者的意识形态、英国因素和冷战因素等四个方面,分析美国对埃及的政策及美埃关系的制约因素;第四部分,分析美国对埃及政策以及美埃关系对美国、美以关系和埃及的影响。

本文试图通过这些梳理和分析,来阐明艾森豪威尔政府始终没放弃通过不同手段来争取埃及与美国合作这一既定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后期,美国重新认识到埃及的战略重要性,主动改善了美埃关系。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印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印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印政策
朱鹏;潘琳
【期刊名称】《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0)004
【摘要】艾森豪威尔当政期间,继续以东西方对抗的思维方式处理国际问题,先后数次调整对印度的政策.尽管不同阶段的政策有不同的特点,但是其基本出发点却一直保持未变--就是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反共共同阵线,通过经济援助等手段把印度塑造成亚洲的"民主橱窗",最大限度地利用印度遏制"共产党集团".【总页数】6页(P126-131)
【作者】朱鹏;潘琳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发展规划处,广东,广州,5106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
【相关文献】
1.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刚果危机的政策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南亚政策
3.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分析
4.浅析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社会舆论与对华政策的关系
5.洛克菲勒石油财团与美国对中东的外交政策--从艾森豪威尔政府到肯尼迪政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

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

试析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对外援助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美国是战后对外援助最早和最多的国家。

对外援助政策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美国推行对外政策、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工具。

美国的外援政策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政府任期,美国对外援助的类型、项目构成、地理分布、附加条件等等都有所不同。

目前,人们对于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的了解并不多。

随着艾森豪威尔时期档案的解密开放,我们有机会更真实、更深刻地去探究其政策出台的背景、过程及其变化,尤其是在弗兰西斯·福山提出要“重视历史”以及冷战国际关系学日益发展的当下。

本文试从国际关系的视角,选取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的对外援助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在冷战对峙的高峰阶段,采取怎样的外援政策,效果如何,外援又是怎样适应美国对外政策的总体目标,为何调整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试图从结果和过程看原因,从对外援助政策在冷战中的运用,来探讨美国实行对外援助政策的动机,检验博弈理论中的安全困境问题。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从外援概念的厘定以及美国外援的类型等方面概述了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外援助,综述了国内外对冷战期间,特别是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年)对外援助的研究现状,明确了本项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考察了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1953—1957年)外援政策的主要内容,与杜鲁门政府相比,外援规模大幅削减,形式上仍以军事援助为主;第三部分考察了艾森豪威尔第二届政府(1957—1961年)外援政策的主要内容,与第一届政府相比,从以军事援助为主转向以经济援助为主;第四部分从国际政治、国内政治以及总统个人因素三个层面出发,深入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援助政策调整的动因;第五部分结语,得出艾森豪威尔政府外援政策调整的根本性因素,是为了维护并实现冷战期间美国的国家利益,无论哪种形式的外援都附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初探

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初探

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初探二战结束不久,曾经并肩打败纳粹德国的美、苏两国就发生了分歧,由战时盟友关系迅速转向相互敌对的状态。

伴随冷战的兴起,美国开始采取除直接军事武装对抗之外的一切行动来对苏联及其领导的共产主义阵营实施遏制战略。

在同苏联的较量中,美国对海外劳工这股不可忽视的经济、政治力量颇为重视。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更是采取多重手段对海外劳工这一群体施加影响,试图将他们引向“自由世界”的阵营,使之成为抵制“共产主义威胁”的先锋力量。

正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杜鲁门政府对日本劳工民主化改造的“反共”转向和“马歇尔计划”引发世界工会联合会的分裂这两个历史事件,以此展现冷战初期美国对海外劳工的关注、对海外劳工中的共产主义因素的警惕与应对。

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海外劳工政策。

艾森豪威尔就任总统之后,把对海外劳工的影响和控制纳入到国家战略层面上,将之前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的分散行动系统化,从而形成全面的海外劳工政策。

它明确美国在海外劳工领域开展行动的目标是争取海外劳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理解和支持;应对和防止共产主义在海外劳工中的渗透;改善其它国家劳工的经济、政治地位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教育交流、文化宣传等方式对海外劳工展开亲美心理攻势;实施生产力计划、技术培训、海外采购项目以改善海外劳工的基本技能和生活水平:利用国内工会组织、国际工会组织加强对海外劳工的组织控制。

第三部分着眼于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进行评析。

首先,通过考察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实施情况,发现艾森豪威尔政府在海外劳工中的行动虽然塑造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劳工的亲美感情,但并未在更大程度上使项目参与国家的劳工形势整体上产生有利于美国的局面。

其次,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实施效果有限性的原因主要是海外劳工政策自身及其实施过程存在偏差、受苏联和各国共产党人的行动以及国际局势的影响。

再者,通过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海外劳工政策的分析,笔者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海外劳工政策尽管打着推进民主、改善工人生活水平的口号,但是,当海外劳工政策作为美国输出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时,艾森豪威尔政府主要还是将海外劳工当作反击共产主义的工具加以利用,海外劳工仅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冷战战略中的一颗棋子。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南亚援助政策研究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南亚援助政策研究

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南亚援助政策研究冷战时期,美国出于本国安全利益的考虑,为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对苏联集团形成战略包围,开始重视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南亚地区国家的援助。

在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在NSC5409号文件的指导下,力图在南亚建立地区防御体系,极力拉拢南亚国家加入美国战略联盟。

随着美国与巴基斯坦结成“亲密”的战略伙伴关系,南亚地区局势越发复杂。

由于与巴基斯坦的固有矛盾,印度和阿富汗逐渐疏远美国,苏联趁机通过大规模的经济渗透扩大在南亚的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采取了用经济技术援助为主,军事援助和信息教育交流为辅的政策不断加强美国在南亚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运用国家利益、地缘政治等国际关系理论,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解析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有关南亚政策的国家档案和文献,力图揭示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南亚援助政策的全貌。

该政策作为美国冷战战略的组成部分,其实质是美国利用南亚地区的战略位置,巩固其地区安全防御体系,遏制苏联和中国的产物。

全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分析了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南亚援助政策出台的原因以及背景。

包括:国际形势以及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形成;冷战初期南亚的形势;NSC98/1号文件的出台以及杜鲁门政府时期对南亚的政策。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指导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南亚政策的NSC5409系列文件。

包括:艾森豪威尔时期国家对外政策的转变;SE-32、NIE-79对上一阶段南亚形势的评估;NSC5409号文件的出台;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南亚援助政策的实施,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信息教育援助等方面第三部分:对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的南亚援助政策进行了评价。

叙述了美国对南亚政策的特点和影响。

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

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

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政策研究(1947-1971)【摘要】:冷战时期,出于本国和盟国军事安全的考虑,美国向盟国提供了相当规模的、长期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与此同时,出于冷战制度性对抗的考虑,那些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未进入西方同盟体系的欠发达国家也得到美国的经济或军事援助。

其中,美国援助印度就是这种援助类型的典型案例之一。

战后,美国从遏制战略出发,对印度的长期战略目标是维持南亚地区稳定,减少苏联和中国在印度的影响,避免“失去中国”后再“失去印度”。

后来随着冷战形势的变化,将印度树立为“民主发展橱窗’’以服务于美国的长期安全也成为美国对印的战略考虑之一。

基于此,自印度立国后不久,美国便开始通过包括援助在内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影响印度的发展及外交倾向。

从印度一方来看,也正是利用了东西方制度性对抗的机遇,获得了苏联、美国所提供的经济、军事援助。

在此意义上,冷战为印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利用的资源和条件。

本文以美印两国现有的美印关系史的专著为研究起点,以美印两国编纂的外交文件集以及相关外交档案为史料来源,从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角度研究美国对印援助政策,并在此基础之上认识冷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全面地理解冷战的双重逻辑——国际性与本土性张力在发展问题上的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研判究竟是何种因素决定了美国援助政策的成败。

第一章主要论述了杜鲁门时期的美国对印援助政策。

朝鲜战争爆发前,由于印度处于美国全球战略的“边缘地带”,再加上对遏制战略以及亚洲冷战的反应与美国决策者分歧过大,尽管印度此时推行亲西方的中立主义外交,但美国还是拒绝了向印度提供双边援助的请求,而由国际组织承担起援助印度发展经济的职责。

朝鲜战争爆发后,印度的发展与美国的国家安全建立了联系。

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对印度实行有限援助,并利用印度“一五计划”的契机,重点支持印度农业发展。

第二章主要研究艾森豪威尔两届任期内美国对印援助政策的调整及执行情况。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增长性”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政府试图用“补偿性”政策来最大限度地缓和经济周期波动,其结果尽管使战后几次经济衰退比较缓和,但在艾森豪威尔执政的8年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却非常缓慢,萨缪尔森将这个时期称之为“艾森豪威尔停滞”。

到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总统执政以后,为了克服“艾森豪威尔停滞”,加速经济增长,保持美国的霸主地位,在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赫勒、托宾、奥肯等人的帮助下,开始实行“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

“增长性”政策的基本内容是,不但要在萧条时期实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即使在经济回升时期,只要实际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也要通过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加速增长。

伯恩斯曾把“增长性”政策总结如下:“这个学派的中心教义是:商业周期的阶段与健全的经济政策没有什么关系;政策应该是增长取向的而不是周期取向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间的缺口是否存在。

当缺口存在时,应该使用财政赤字和货币工具来促进(经济)扩张;倘若在刺激过程中没有形成向上的较大通货膨胀压力,那么必须保证刺激足以填补缺口。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认为,有两种赤字必须加以区别:为了挽救经济衰退所造成的赤字是软弱的赤字;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积累的赤字是强有力的赤字。

【注释】刘涤源、王平洲:《后凯恩斯主义》,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40页。

【注尾】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预算既不应追求年度收支平衡,也不应要求周期性预算平衡,而要以充分就业下的预算平衡为目标。

因此,必须抛弃以缓和经济波动为目标的间断的“补偿性”政策,而采用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的连续的“增长性”赤字财政政策。

赫勒认为,美国的力量在于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美国的软弱就在于不能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因而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

因此,要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并缩小产出缺口,关键仍然是刺激总需求。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摘要】艾森豪威尔时期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该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首先介绍了艾森豪威尔时期和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背景,接着分析了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和执行情况。

然后探讨了这一政策对美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影响,并总结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特点。

文章从意义和发展方面进行了结论和展望。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以及对未来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的发展方向有所启示。

【关键词】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背景,主要内容,执行情况,影响,特点,意义,发展。

1. 引言1.1 介绍艾森豪威尔时期艾森豪威尔时期是指1953年至1961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的时间段。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时期之一。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和富裕的国家之一。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社会充满了乐观主义和创新精神,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工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艾森豪威尔本人也致力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倡全球合作与贸易自由化。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美国在艾森豪威尔时期处于冷战的阴影之下,与苏联展开了一场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

在这种紧张的国际环境下,美国对外政策更加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注重在各国间建立起稳定的合作关系。

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也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展开。

1.2 介绍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是指美国政府为了推动国际发展、维护国家利益以及传播其价值观念而对其他国家提供的经济援助。

在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一时期,冷战正处于高峰期,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来加强对其盟友的影响力,同时也通过援助项目来对抗苏联的影响。

美国对印尼政策(1958~1967年)研究综述

美国对印尼政策(1958~1967年)研究综述

邦内尔在1969年完成的未刊博士论文1962年至1963年间在印尼的肯尼迪创意因没有条件利用美国政府尚未解密的决策文件,而把主要注意力集中于分析美国决策的国内政治背景。通过对苏加诺、美国国会与公众舆论、肯尼迪政府三者互动关系的研究展示了肯尼迪政府对印尼政策的决策过程。关注美国对外政策官僚机构内部力量分化组合对美国政策的影响,是邦内尔研究的另一特点。邦内尔把1962年8月至1963年11月美国对印尼政策划分为最高目标和最低目标两部分。前者是笼络苏加诺,把苏加诺的注意力由对外事务转向解决印尼国内问题,后者是维持美国在印尼的存在与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对印尼政策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对印尼的经济和军事援助。美国国会和公众舆论对肯尼迪政府的政策缺乏理解和支持,严重制约了行政当局对印尼政策的制订与实施。尽管意识到美国对印尼政策手段的有限性,肯尼迪政府还是过高估计了美国影响印尼事务的能力。这是肯尼迪政府在印尼遭受挫败的根本原因。它也反映了美国决策当局对决定印尼事态演变的基本力量与动力缺乏深入的理解。作为长期研究印尼的地区问题专家,邦内尔对美国决策的印尼背景也有相当详细的描述。[22]
马骏认为,肯尼迪政府在促成西伊利安争端和平解决之后,试图抓住美印(尼)关系的转机,通过经济手段加强印尼与西方联系的纽带,把印尼注意力由国际事务转向解决国内问题,以促进改造印尼民族主义、影响印尼政治构成和国内外政策的长远目标。这一时期,美国改造印尼民族主义的政策,英国维持在东南亚的势力与影响的目标,以及苏加诺在地区内部消除一切殖民主义残余的努力之间产生了错综复杂、难以调和的矛盾。印尼苏加诺政权对于来自美国的压力也不会轻易就范。肯尼迪政府的对印尼政策难免以失望告终。[19]
辛普森试图利用现代化理论来分析肯尼迪政府与约翰逊政府的对印尼政策。他认为,现代化理论为美国决策当局制定对印尼政策提供了认知框架、行动指南与合法性依据。历届美国政府致力于构建美国霸权庇护下的,从日本、印尼、印度到巴基斯坦的弧形区域集团。通过促进上述国家的现代化和经济、政治和安全一体化,与中国相抗衡。1960年代两届民主党政府的对印尼政策正体现了美国在东亚的这一长期战略。美国帮助印尼实现经济和政治现代化的动机是与华盛顿对共产主义的恐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届民主党政府都错误判断了印尼社会的权势分布,过高估计了印尼共的实力,都无所顾忌地寄希望于印尼威权主义和印尼陆军,把它们作为实现印尼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主要依靠力量。[21]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台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台政策

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台政策本文主要是阐述和分析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湾的政策。

前言部分介绍就这一问题的研究现状,主要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解密公布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所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汲取现有的研究成果,努力利用最新披露的档案史料,叙述和分析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政策及其决策过程,对了解美国战后对台湾政策的性质及其连续性,开展对美外交,有着可资借鉴的实际意义。

本文的第一部分阐述了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台湾的政策。

杜鲁门政府在战后初期坚持将台湾归还中国。

1948年冬,随着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美国确定了以外交和经援手段阻止中共占领台湾的方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乘机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武力干涉中国内政,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不支持国民党从沿海岛屿反攻大陆,但对台湾提供军事援助。

第二部分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台政策,是本文的重点。

按时间顺序叙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台政策的具体表现。

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2月2日,在其就职后的第一个总统国情咨文中宣布,废除“台湾海峡中立化”,随后又下令停止了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中立巡逻”。

这一被媒体称为“放蒋出笼”的政策,并不意味着美国政府改变了不支持台湾当局反攻大陆的政策,实际上继承了杜鲁门政府后期的对台政策。

变化在于,在“约束”蒋介石的同时,加强了对蒋的军事经济援助。

1954年9月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美国在沿海岛屿问题上处于协防和不协防的两难境地。

最终美国决定不协防金门,伙同英国策划了安理会停火决议案,但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的反对下而失败。

1954年12月,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承诺防守台、澎,要求台湾,如果对大陆使用武力必须得到美国的同意。

1955年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福摩萨决议案》,规定总统有权决定为保护台、澎必要时采取战争行动,但对金门、马祖是否包括在美国保卫范围之内未作公开说明,而使用了“有关阵地和领土”这一模糊概念。

4月初,艾森豪威尔提出改变金、马的军事部署和地位,将其作为“前哨”,而不是“要塞”,按“前哨”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军事物资和人员,余者撤离。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救助政策(1945.doc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救助政策(1945.doc

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救助政策(1945-->一、遏制政策下美国对南斯拉夫的特别援助历史上,东欧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大国争夺的重点。

二战时期在关于战后局势安排问题上,美苏两国己经矛盾重重。

随着冷战的发生,东欧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地带。

美国把遏制苏联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并依据东欧国家与苏联关系的变化,来实行对东欧国家的不同政策。

在本章中,笔者将考察美国在战后初期对东欧具体政策的浮现,和在遏制政策背景下对南斯拉夫的特别援助。

(一)杜鲁门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政策1.美国的遏制政策美苏两国之间的冲突在战时就已显现,在波兰问题、德国问题、战后国际格局安排等问题上美国和苏联争吵不断。

罗斯福一直到去世前还在希望缩小两国的分歧,与苏联进行战后合作。

而杜鲁门继任总统之后,则拉幵了美苏两国冷战的序幕。

战后美苏走向对抗是有一系列因素所致,首先经过战争的摧残,英法德等大国经济受到极大的打击,已经疲于应对国内问题,其殖民地独立的呼声日高,导致它们已经无力再同其他国家竞争。

其次苏联通过反法西斯战争,在广大殖民地和落后的新兴国家中产生了极大的威望,国际地位飙升。

美国二战后成为头号的军事与经济强国,垄断原子弹,黄金储备最多,其综合国力无与匹敌。

第三,美苏两国冲突的对外战略,也导致两国走向对抗。

孔润华指出美国在二战结束之后便决心要领导世界,“创建一种可以增进美国利益的世界秩序,使美国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财富和权势,也可以将其价值观推展到世界的任何角落。

”杜鲁门上台之后强调要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当然我们不指望得到100%我们内心深处想要的东西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我们必须要得到85%”。

苏联本身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有着很深的不信任感,战后苏联以国家安全为其对外战略的核心,在东欧追求安全边界。

两国随着矛盾的激化,终于走向对抗。

希腊和土耳其问题是美苏走向冷战的开端。

希腊和土耳其位于地中海东部,是欧亚的交界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1946年3月,希腊重新爆发内战,共产党和左派领导的民族解放阵线胜利在望。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班牙政策探微

艾森豪威尔政府对西班牙政策探微
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 从国家安全的观点来看, 应该重新考虑和界定美国 对西班牙的政策 。在国防部长致国家安全委员会 执行秘书的 NSC72 / 3文件 中, 参谋长联席会议要求在 NSC72 / 2文件的 美国对西班牙政策的近期目标 中 必须强调 为了北大西洋地区共同防务而立即开发西班牙的军事潜力 ; 在 美 国对西班牙政策 的长期目标 中强调 要 使西班牙早日加 入北大西洋 公约组 织 。删除 当美国政府完成制定计划工作以后 才与西班牙政府讨论海军基地 和空军基地问题这样的限制条件。
P rogress R eport on N SC72 /4, U n ited S tates P o licy T ow ard Spa in , June 5, 1951, D ocum ents of the N 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Fourth Supp lem ent, U n iversity P ublica tions of Am er ica, Inc. , 1987, M icrofilm, R eel 1.
10 8
欧洲研究 2006年第 1期
义务。 ( 4)实现美国对西班牙政策目标的策 略是, 与英国、法国讨论西班牙问 题, 以便使其了解美国政府的立场, 如果可能, 在共同政策方面达成谅解; 如果实 现了这一点, 通报美国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代表并确立一项北大西洋公 约组织的共同政策; 为了取得远程核轰炸基地和海军基地, 与西班牙政府直接进 行谈判, 美国向西班牙提供适当的军事 援助和经济援助, 协助开辟民 用航线。 ( 5) 美西军事合作的具体内容是, 调查西班牙军事装备状况和作战能力; 相互交 换防务情报; 协商西班牙防卫计划; 美国向西班牙提供有关陆海军装备生产和军 需供应方面的技术建议; 提供有关改良西班牙港口、道路、铁路、通讯、机场方面 的技术建议。美国与西班牙的官方关系, 应该通过国务院、国防部之间的密切合 作、事前协商来推进。

1958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_双轨政策_

1958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_双轨政策_

1958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双轨政策”马 骏 内容提要 1958—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同时与苏加诺以及印尼陆军发展关系的“双轨”政策。

该政策是美国对印尼政策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奠定了美国对苏加诺政权政策的基础。

双轨政策是在意识到美国对印尼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有限、美印(尼)关系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和较多制约性因素的背景下制定的,带有浓厚的过渡色彩。

双轨政策的确立,标志着美国开始调整与印尼民族主义的关系。

美国对印尼政策的重点由促使印尼走上与西方联合、共同反共的道路,转向了利用印尼民族主义,抑制印尼共,阻止印尼与东方阵营的联合。

关键词 美国外交 艾森豪威尔政府 对印尼政策1958—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印尼政策,是美印(尼)关系演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一时期美国对印尼外岛叛乱的秘密干涉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至于干涉行动失败后共和党政府确立的同时与苏加诺以及印尼陆军发展关系的“双轨”政策,作为影响美国对印尼政策和美印(尼)关系的重要因素,至今尚未受到足够重视,这或多或少造成了对艾森豪威尔政府政策复杂性认识的偏差,割裂了美国政策的内在延续性①。

一、秘密干涉失败与美国政策的调整 艾森豪威尔政府执政末期,美国的印尼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

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印尼外岛叛乱期间美国秘密干涉政策的失败,以及由此引发的共和党政府对美国在印尼政策目标、手段及策略的重新估价。

印尼因其人口、面积、资源和地理位置在美国东亚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太平洋战争和雅①卡欣:《作为对外政策的颠覆活动》(Audrey R.&George McT.Kahin,Subversion as Foreign Policy,The Secret Eisen2ho w er and D ulles D ebacle in Indonesia),纽约1995年版;鲁书泉:《美国与印尼关系:1953—1961年》(Soo Chun Lu,“United States Relati ons with I ndonesia,1953-1961”),未刊博士论文,俄亥俄大学,1987年;瓦尔达亚:《冷战的阴影:美国对印尼政策,1953—1963年》(F.X.Baskara T.W ardaya,“A Cold W ar Shadow:United States Policy t owardI ndonesia,1953-1963”),未刊博士论文,马凯特恩大学,2001年;加德纳:《共同的期望,不同的恐惧:美印(尼)关系50年》(Paul F.Gardner,Shared Hopes,Separate Fears:Fifty Years of U.S.2Indonesian Relations),科罗拉多1997年版;蔡佳禾:《双重的遏制: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东亚政策》,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战略重心的转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

战略重心的转移——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

作者: 褚浩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200433
出版物刊名: 理论界
页码: 149-151页
主题词: 艾森豪威尔政府 军事援助 经济援助 政策
摘要: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

美国巨额的对外援助支出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日益凸显。

同时。

随着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走上国际政治舞台,美国开始强调欠发达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对美国安全的重要性。

于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确立了减少对外援助、加强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逐步由“军事援助优先”转向“经济援助优先”的政策。

这次战略中心的转移对以后的美国对外援助政策有长远的影响。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政策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政策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政策从朝鲜战争开始,中美关系进入长期敌对状态,美国不再考虑用拉拢中国的方式分裂中苏同盟。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美国全球冷战战略的重点转向亚洲。

1954年下半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相继制定了NSC5429/2和NSC5429/5号文件。

这两份文件正式把中国确立为美国亚洲战略的首要敌人。

通过对上述文件实践过程的详细考察,本论文揭示了艾森豪威尔两届任期内美国亚洲政策的演变,使人们对美国政府内部围绕亚洲政策问题产生的矛盾和冲突,有了—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亚洲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国家安全委员会对1954年制定的亚洲政策进行了重新审查,并出台了NSC5913/1号文件。

这份文件既是对NSC5429/5号文件实施结果的总结与归纳,又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对美国亚洲政策的影响。

通过分析NSC5913/1号文件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本论文向人们提供了一幅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亚洲政策的完整画面。

此外,本论文还站在地区政策的角度,认真审视了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国别政策,并对亚洲政策中的一些地区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在亚洲安全保障方面,讨论了“西太平洋集体防务安排”构想的兴衰,在经济领域探讨了美国的政策如何从提高对亚洲经济援助的水平,转变为促进亚洲的地区性经济合作与发展。

除前言及结论外,本论文分为六章。

前言部分概述国内外学术界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问题上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不足之处。

在此基础上选定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政策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

第一章考证了NSC5429/2及NSC5429/5这两份文件的形成过程和基本内容,概括了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特点。

第二章着重论述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亚洲集体安全政策。

论文指出,NSC5429系列文件提出来的“西太平洋集体防务安排”,是艾森豪威尔政府亚洲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这一构想并非凭空产生,它与杜鲁门时期的太平洋公约有某种因缘关系。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伊朗政策探讨(1953—1955)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伊朗政策探讨(1953—1955)


了相 当的力量 , 他 们仍积极进行反 国王的行 动。 第 二股 力量 是 人 民党 。它 的支持 者 是工 人 阶级 和
民族 资 产 阶级 , 这支 力量 也 相 当强大 , 对 伊 朗军 队 和政 府 部 门进行 了全面 的渗 透 。第 三股 力量 是从 民族 阵线 中分 离 出来 的一 些 组 织 , 如 卡沙 尼 领 导 的穆斯 林 勇士 协会 , 巴盖 伊 领导 的 劳动者 党 等 , 这
些组织虽然 曾同扎赫迪联手对付摩萨 台, 但是在 军 事政 变后 , 他 们 又立 即起来 反对 扎 赫迪 政 府 。
新 上 台的扎 赫 迪 政 府 很 明显 缺 乏 群 众 支 持 , 为 了维 护 自己的统 治地 位 , 扎 赫迪 采 取 了严 厉 的 镇压 措 施 : 在德 黑 兰市颁 布 宵禁 ; 将 坦克 部 队部署 在 商业 区 , 用来 镇压 商人 的大罢 工 ; 在全 国范 围内 进行 大 逮捕 , 摩 萨 台和 他 的 亲 信 或 遭 逮捕 或被 迫 躲藏 起来 ; 凡是 被 怀 疑 为人 民 党 的 据 点都 遭 到袭 击; 反政 府 的报 纸 和 出 版 机 关 或 遭骚 扰 或 被 迫 关 闭; 动 用 军 队 和 警 察 来 镇 压 游 行 示 威 者 等 。到 1 9 5 3年 9月底 , 大 约有 1 4 0 0人 被 关 进 了监 狱 , 到 l 2月 又有 7 0 0多人 遭 此 厄 运 。与 此 同 时 , 在 军 队 中也 开始 了大 清洗 , 忠 于 国王 的军 官得 到提 升 , 不
Ma rk J .G a s i o r o w s k i 和B a r r y R u b i n 等 曾
涉及艾森豪威尔时期美 国对伊朗政策。在 国内, 虽然有一些有关伊 朗的论文 , 但 大都是有关伊 朗 石油国有化 J 、 白色革命 或是分 析巴列维倒 台 的原因 J , 卡特 时期美 国对伊 朗政策 …等 , 而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森豪威尔时期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探析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共产主义扩张做出的反应。

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快速发展对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尤其是苏联在发展中国家的扩张,引起了美国对第三世界的高度重视,虽然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的援助倾注了大量精力,但效果并不尽人意。

标签:贸易而非援助;贸易与援助;多边援助二战以来,美国长期坚持对外经济援助,在世界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对二战后西欧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而认清美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实质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形势及国际格局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重点探讨艾森豪威尔时期的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政策,以期得到一些客观的认识。

一、贸易而非援助艾森豪威尔关于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的思想来源于他作为战争英雄、哥伦比亚大学前任校长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最高司令的经历。

在其《远征欧洲》一书中指出,军事防御并不是消除苏联对世界的威胁的最佳方法,在任何悲观、贫困、饥饿广泛盛行的地方,共产主义会拥有无法抵御的侵犯性,不满会引发革命,革命会导致社会动乱[1]12。

而且,他还强调美国的国家权威应扩大为对整个世界事务的广泛参与。

在艾森豪威尔的总统竞选纲领中就包含了“集体安全”和“排斥孤立主义”的基调[2]120。

艾森豪威尔认为,只有与西方强国和其他友好不结盟的国家发展共同安全与政治经济的合作,才能使美国实现其征服世界的愿望。

艾森豪威尔在1952年11月首次给议会递交的报告中强调,有必要增加国际贸易的渠道而消减对外援助。

作为总统,艾森豪威尔公开宣称自己“在经济事务上是保守派”[3]370-371,但他并不是彻底的反对对外援助,因为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总统竞选中就提到了对外经济和军事援助问题,在他组阁后的几个月他也曾表示大幅度的削减对外援助是表面聪明实质愚蠢的做法。

在随后的首脑会议上他强调了共同安全计划对于美国安全的重要性,对外援助的降低很可能引起防御预算的增加。

不过,艾森豪威尔高度评价了对外援助的军事意义远大于其经济目的。

艾森豪威尔削减对外援助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在财政上的保守主义。

作为总统,他最初的决定之一就是消减由杜鲁门政府做出的80亿美元的1954年财政预算[4]326。

艾森豪威尔深信一个强大的国家的基础是合理的经济,合理经济的基础是平衡的财政支出。

通过削减对外援助和用扩大对外贸易、私人海外投资来取代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希望能有健康、合理的国民经济,以带来世界经济的增长。

艾森豪威尔在给议会递交的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他的对外经济方案,在这些计划中最为重要的是要求扩大多边贸易协定。

他还要求政府鼓励私人海外投资,增加美国对海外原材料的购买等。

对于美国的盟友,他表示美国会在扩大它们的市场、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通畅以及稳定货币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艾森豪威尔还强调了多边贸易协定必须继续扩大3年,而且他应被授权降低关税。

二、“贸易与援助”:多边贸易和共同安全艾森豪威尔与议会的关系开始变得日益紧张,艾森豪威尔再次要求议会增加对外援助,他的援助要求已比1957年的增加许多,但是要求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援助,包括6.25亿美元用于DLF。

艾森豪威尔在法律上拥有制定对外政策的优先权,不过却体现在5年贸易总协定的扩大和降低关税。

总统也尽力让议会赞同美国加入OTC,他认为他的贸易计划比共同安全方案更能够保护和帮助无共产主义的世界反对来自苏联的经济挑战。

提倡扩大国际贸易已不再是对外经济援助的唯一方式,美国白宫认为贸易和援助是促使自由世界保持经济繁荣最基本的方法。

另外,欧洲六国正在创立共同市场,为了与新的经济实体竞争,艾森豪威尔政府感到有必要制定长远的贸易总协定计划和进一步扩大总统降低关税的权力。

议会对于总统的反应远少于艾森豪威尔所要想得到的,但是已超出了华盛顿的观察家们的预测。

消极的一面是,议会砍掉了艾森豪威尔6.4亿美元的共同安全的提议,也包括资助DLF的2.5亿美元,而且拒绝旨在援助苏联卫星国的修正案。

最后,议会拒绝考虑美国加入OTC。

积极的方面是对对外援助的削减远小于前几年,而且,批准了政府关于1958年给DLF提供1亿美元的资助。

至于贸易总协定,也满足了政府不少的要求,包括继续延长四年的多边贸易计划和降低超出20%的关税,因此,白宫对1958年的法案还是比较满意。

作为总统艾森豪威尔已经避免了前几年对外援助所出现的麻烦,白宫和议会在保守的姿态下还是赞同了延长贸易总协定。

此外,艾森豪威尔在白宫和议会培育了共和党的势力,为了赢得来自政治家、昔日的外交家、商业精英甚至一些胡佛的支持者的普遍支持,发起了大规模的民众运动。

关于1958年的对外经济援助政策最显著的部分是它的无结果性和受约束性。

从海外经济的增长中获利的争论已成为冷战时期的陈旧思想,即便是彻底的讨论也是十分乏味的。

在扩大贸易和援助政策的背后隐藏着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的观点[5]504。

艾森豪威尔认为,如果第三世界“赤化”,西方将得不到原料,因此美国的经济也将受到严重的削弱和影响[6]389。

这些基本的观点是基于首要的产品生产国正在面临商品市场正在缩小以及社会和政治体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被逐渐忽视等严峻形势。

由于仓促地进行工业化,第三世界的领导者们常常忽视农业和基础的经济产业,因此,以贸易和援助为主要内容的对外经济援助常引发危机。

三、多边援助多边援助的提出是来自于1958年所出现的持续压力,失业率从1954年的4%到1958年中期已升到7%,在随后的半年里继续持续走高。

在这种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总统认为联邦政府应尽可能地限制财政支出,他也担心会发生通货膨胀,因为通货膨胀在他看来是对整个国家最具破坏性的。

这一担心引起了政府在一切领域调整支出计划,当然也包括对外援助。

与之相似的是财政赤字和随之而来的黄金储备的减少,仅1958年就丧失价值2亿美元的黄金,虽然这并没有被白宫认为已出现了危机,但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艾森豪威尔政府的重视[1]159。

支出计划在美国已引起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会引造成外部对美元和黄金储备的压力,大的对外开支会直接引起国家财政赤字。

同时,美国白宫的很多官员认识到西欧已有能力承担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

西欧国家已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并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繁荣,因此,艾森豪威尔政府感到西欧国家应该为保持世界经济的增长分担一些责任。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扩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过缓慢发展的开始阶段之后,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从1950年的3.5亿美元增加到1958年的7.5亿美元。

截止到1958年它已向47个国家提供了3.8亿美元的贷款,其中大部分是第三世界国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比世界银行经历了更为深刻地转变,到1958年,该组织向35个国家提供了3亿美元的短期贷款。

艾森豪威尔总统已深刻地认识到多边援助给经济带来的发展。

由于中东地区的危机,艾森豪威尔总统不得不筹划建立阿拉伯发展机构,虽然艾森豪威尔并不相信地区发展援助计划在任何地区都行得通,但他相信他们在这些地区有着共同的利益和需求[1]161。

四、评价贸易和援助是艾森豪威尔对外经济援助的主要内容,他在1953年上台时致力于消减对外经济援助,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年内他把“贸易而非援助”改变为“贸易和援助”,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政策到1958年才制定,当时白宫强调多边援助以提高海外经济的增长。

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美国努力使财政收支保持平衡,这也意味着二战后第一次有国际经济组织抵抗美国。

直到艾森豪威尔在白宫的最后几年里,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仍是影响对外经济政策的主要问题,但是艾森豪威尔总统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直到他即将离开白宫的时候,他还会见新任总统肯尼迪,讨论国家问题,其中就包括财政收支平衡问题。

但并不是说艾森豪威尔的其他的对外经济政策就很成功,艾森豪威尔政府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援助远低于这些国家首脑们的要求,尤其与在四五十年代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相比更少,不过围绕是否扩大对外经济援助的问题的争论仍贯穿了艾森豪威尔时期的始终。

共产主义的威胁尤其是苏联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是迫使美国发展对第三世界经济援助的主要动力,美国希望通过对第三世界的援助使这些受援国能够建立美国所希望的政治制度,以防御共产主义的扩张。

事实上,艾森豪威尔政府很少注意这些欠发达国家的政治社会改革,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援助上。

在运用公共资源刺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艾森豪威尔政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并不仅仅是艾森豪威尔把共同安全计划从军事援助中脱离出来转向经济援助,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援助欠发达国家的第一位总统,同时他也是开创采用多边援助刺激经济增长尤其在拉丁美洲的重要先例。

艾森豪威尔作为总统有义务对政府的政策负责,但人们忽视了他与议会的关系而过于强调他作为总统的个人魅力。

他们也忽略了艾森豪威尔内在的反共产主义性,这一点显著地影响了他做出的决策,不过认为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和蔼、聪颖和完全胜任总统职务的这一评价还是很正确的。

艾森豪威尔提出的对外经济援助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共产主义扩张而做出的反应,在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不十分清晰的时候,其中的复杂性是很难把握的。

若考虑到五十年代的政治事件和白宫之所以出台对外经济政策的原因,我们就不难理解艾森豪威尔政府因何会积极努力规划世界秩序,同时也不难理解其最终为何会失败了。

参考文献:[1]Burton I. Kaufman,Trade and Aid:Eisenhowe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1953-1961[M].Baltimore: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2.[2]拉尔夫·德·贝茨.1933—1973:美国史: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小阿瑟·施莱辛格.美国共和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4]艾森豪威尔.白宫岁月:缔造和平: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5]维娜·艾莉.艾森豪威尔[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6]斯蒂芬·安布罗斯.艾森豪威尔传: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