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茶叶深加工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近20年来,国内的茶叶有效成分的利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研究主要集中在茶多酚上,其次是茶皂、茶多糖、咖啡碱和色素。
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茶多酚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车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革取法和升华法。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业上应用。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阶段。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茶提取物进行浓缩、分离;用超临界CO2流体革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近年来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产品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 60%,得率约3.9%;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为1.5%。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此外,采用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也获成功。茶多酚、咖啡碱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十五”期间云南省也将“茶多酚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列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实施内容之一,以推动全省茶叶深加工的发展。
2005年茶叶产销将稳步发展
政策上的机遇,政府的有力支持,让国内茶产业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2005年,中国的茶产业将迈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对2005年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国内生产:在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茶叶产量上升成为一个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特征。影响茶叶产量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名优茶产量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叶产量的快速上升,但是不断投产的新茶园所具备的产能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产量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将会日趋严重,这可能是2004年前三季度茶叶价格涨幅低于其他农产品的主要原因。另外名优茶产量不断提高,对采工需求将会增加,这会加剧目前采工不足矛盾,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也会加大名优茶的生产成本。分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上升较快,花茶、红茶、紧压茶变化不大。
国际茶叶市场展望
2005年,如果没有天气等其它因素影响的话,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年份,预计世界茶叶产量可能变化不太大,但茶叶的出口及茶叶的价格将有可能再度回升,世界茶产业还有待进一步观望,主要原因是全球的经济波动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一些国家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来改变生产计划外,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全球茶叶消费,加大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形象宣传,制定更加紧密的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旨在提高消费能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同时,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茶叶农残量、提高茶叶品质,加强产茶国之间、产茶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制订一个多方认可的全球茶叶标准,从而确保世界茶叶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据预测,茶叶深加工产品在21世纪初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一,液体茶饮料符合饮料业发展的潮流。茶饮料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如日本由 1995年的480吨增加到 1999年的 550万吨。保健茶和果味茶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很快,如欧洲市场上已占茶叶饮料总销量的50%,国内茶饮料、保健茶和果味茶市场呈良好发展势头。21世纪茶叶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化,茶饮料会有较大的发展,特种茶和药茶的消费量从目前的不到5%将提高到30%左右。第二,茶叶深加工产品,尤其是茶叶有效功能性成份提取物的开发将有效快的发展,其中茶多酚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和含油食品。由于茶多酚在医药上用途广泛,是防治心血管疾病、龋齿的有较化合物,还有很好的消具解毒的功效,在抗癌、抗灾变、抗辐射、降血压、抗过敏等方面已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茶多酚可望开发成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或具有预防和食疗效果的功能食品。第三,茶叶咖啡因、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等将可望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将进一步研究茶叶中对人体有生理调节功能的成分,开辟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新用途和市场需求,加快开发茶叶功能食品的进程,充分发挥茶叶有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致力于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条多酚等茶叶功能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
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
近10年来,中国茶产业欣欣向荣,名优茶战略带动了茶叶深加工,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生产茶多酚的工厂,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茶饮料的崛起。1992年我国生产茶饮料20万吨,2003年已达400万吨。茶饮料逐渐成为饮料行业中的主导饮料。
名优茶战略还带动了茶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的勃兴,全国几千个名茶品种无不与茶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茶叶深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彭靖里 来自:未知 时间:2004-11-16
茶叶深加工作为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将传统工艺加工的成品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二是提取和利用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的逐渐深化,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了今后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开始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卖菜难”。另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开辟茶叶新用途,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施。
产业之幸“名优茶战略”
陈宗懋说,茶产业能有今天,这要感谢中国茶业走过了的一条健康的路。上世纪80年代质低价廉的大众茶充斥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猛跌,茶农损失惨重,纷纷毁茶园,砍茶树。
中国茶叶产业出路何在 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名优茶战略”。“正是这一战略挽救了中国的茶叶产业。”陈宗懋说,“到1990年,我国的名优茶发展到1.7万吨,茶叶价格从几元钱一斤的大众茶变成了三四百元一斤的名优茶。名优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 2003年全国的茶叶总产量为76万吨,名优茶就占了20吨。最好的茶叶达到几千元一斤,拍卖的明前茶每斤甚至高达20多万元。
“实践证明,名优茶战略是一条健康的产业发展之路。”陈宗懋说。
产业之光 “茶为wk.baidu.com饮”
1994年,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在上虞市举办“茶为国饮研讨会”,会上陈宗懋大声疾呼 倡导茶为国饮意义深远。
但10年来,“国饮”仍局限于中老年,青少年则多畅饮豪喝碳酸饮料。去年,陈宗懋和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再次发出倡议,本报就此作了连续报道。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作者: 来自:chinainfo.gov.cn 时间:2004-9-1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口市场:从这几年茶叶出口情况看,对传统市场出口数量变化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出口结构和档次上的调整。2005年茶叶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关键看日本和欧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蒸青茶和特种茶的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加。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取消了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审批,绿茶和乌龙茶出口配额和许可证是否取消,目前还没有确定,但是维持时间不会太长,这给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同时对如何协调和管理我国茶叶出口提出新的课题。
中国茶产业成功之路
作者: 来自:光明日报 时间:2005-5-28
历时20天的“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博览会日前结束,杭州市荣膺“中国茶都”之名。
陈宗懋,“茶为国饮”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茶学科带头人,上世纪60年代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先后进行4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研究,有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颁布实
陈宗懋说,国外的喝茶之风很盛,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日本视茶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倡导“全民饮茶运动”,目前茶饮料已成为日本人最主要的饮料。韩国是种茶小国,但对宣传饮茶却大张旗鼓,不惜从国外进口茶叶,以提高国民素质,降低发病率。德国、法国4年茶叶产量翻了3番。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被誉为“东方文明象征”的茶却在西方发出绚丽的光彩。
国内销售:国内销售的增幅开始出现减弱的趋势。这主要在于其他饮料对茶叶冲击和茶叶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造成。目前茶叶市场推广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种行为缺点在于没有连续性,因此对带动茶叶消费十分有限。加上茶叶标准不健全,市场混乱,影响茶叶消费信心。国家对茶叶实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迟迟不能出台,茶叶企业加工落后状况得不到改善,也影响了茶叶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2005年茶叶市场产生影响的还有,12月11日,中国将允许外资从事零售业务。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和连锁店将会大举进入中国,这将会改变目前中国商业格局,超市会逐步成为人们购物主要场所,因此会促进茶叶品牌包装产品发展。2005年茶叶消费热点仍集中在名优茶,从各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销售上升,花茶、紧压茶销售变化不会太大。
“茶叶具有药用价值。”陈宗懋说。“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布一项研究成果 茶氨酸能促进人体干扰素的分泌,每天喝5小杯茶,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能增加5倍。WHO卫生官员和中国卫生界专家也提议 喝茶有利于阻止冠状病毒的入侵,多喝茶可以增加免疫力,防止非典传染。”
陈宗懋说,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目前,国内生产茶多酚精品的工艺,多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使产品表现出过高的有机溶剂残留,限制其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另外,茶多酚精品作为药用,要求表型儿茶素的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而现行工艺因采用高温提取,茶多酚中的有效成分EGCG有20%以上被异构化为GCG,咖啡碱含量可达2%~10%,茶多酚的提取率不到 50%,生产成本高。另外,由于咖啡碱、茶多糖的纯化技术所需成本昂贵,难以在大生产中应用。因此,将超临界革取、高速逆流色谱和股分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制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茶叶功能性成分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
一、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发展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茶叶的深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正在崛起。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主要归功于以下方面:l、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近年来,饮料业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茶叶活性物质药效研究的带动下,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在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发达的产茶区受到重视。茶多酚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车取分离,咖啡碱的提取主要采用有机溶剂革取法和升华法。茶多酚、茶皂素、咖啡碱已实现批量生产,并在食品工业上应用。上述提取技术均处于单项成分提取制备阶段。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重视,采用膜分离技术对茶提取物进行浓缩、分离;用超临界CO2流体革取技术提取咖啡碱均在实验室内获得成功,但尚未投入工业化应用。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率先从茶叶中提取出以茶多酚为主体的天然抗氧化剂,并成功地应用于月饼、火腿等食品,有效地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后,茶多酚的提取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近年来茶叶有效成分提取技术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提出用茶叶原料同时制备出茶多酚、咖啡碱、多糖和茶色素的系统分离中试工艺路线,产品茶多酚含量达到95%以上,其中儿茶素含量超过 60%,得率约3.9%;咖啡碱含量达到80%以上,得率为1.5%。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成功地分离出5种儿茶素单体,其中4种单体的纯度达到97%以上。此外,采用酶技术将酯型儿茶素转化为非酯型儿茶素也获成功。茶多酚、咖啡碱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十五”期间云南省也将“茶多酚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列为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工程的实施内容之一,以推动全省茶叶深加工的发展。
2005年茶叶产销将稳步发展
政策上的机遇,政府的有力支持,让国内茶产业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前景。2005年,中国的茶产业将迈入一个稳步发展的新时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对2005年茶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国内生产:在茶园面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茶叶产量上升成为一个时期茶叶生产的主要特征。影响茶叶产量主要是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名优茶产量上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茶叶产量的快速上升,但是不断投产的新茶园所具备的产能可能会出乎大家的意料。产量给市场带来的压力将会日趋严重,这可能是2004年前三季度茶叶价格涨幅低于其他农产品的主要原因。另外名优茶产量不断提高,对采工需求将会增加,这会加剧目前采工不足矛盾,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也会加大名优茶的生产成本。分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上升较快,花茶、红茶、紧压茶变化不大。
国际茶叶市场展望
2005年,如果没有天气等其它因素影响的话,应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年份,预计世界茶叶产量可能变化不太大,但茶叶的出口及茶叶的价格将有可能再度回升,世界茶产业还有待进一步观望,主要原因是全球的经济波动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一些国家或多或少产生影响。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关注国际形势的发展来改变生产计划外,同时要积极地引导全球茶叶消费,加大绿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的形象宣传,制定更加紧密的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旨在提高消费能力,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与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机械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茶叶的附加值,同时,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茶叶农残量、提高茶叶品质,加强产茶国之间、产茶国与消费国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共同制订一个多方认可的全球茶叶标准,从而确保世界茶叶持续、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据预测,茶叶深加工产品在21世纪初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第一,液体茶饮料符合饮料业发展的潮流。茶饮料在近十年中发展迅速,如日本由 1995年的480吨增加到 1999年的 550万吨。保健茶和果味茶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很快,如欧洲市场上已占茶叶饮料总销量的50%,国内茶饮料、保健茶和果味茶市场呈良好发展势头。21世纪茶叶消费结构将出现较大的变化,茶饮料会有较大的发展,特种茶和药茶的消费量从目前的不到5%将提高到30%左右。第二,茶叶深加工产品,尤其是茶叶有效功能性成份提取物的开发将有效快的发展,其中茶多酚用作食品添加剂,也可广泛应用于动植物油脂和含油食品。由于茶多酚在医药上用途广泛,是防治心血管疾病、龋齿的有较化合物,还有很好的消具解毒的功效,在抗癌、抗灾变、抗辐射、降血压、抗过敏等方面已表现出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茶多酚可望开发成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或具有预防和食疗效果的功能食品。第三,茶叶咖啡因、茶皂素、茶色素、茶多糖等将可望广泛用于医药和食品行业。随着茶叶深加工技术的进步,我国将进一步研究茶叶中对人体有生理调节功能的成分,开辟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新用途和市场需求,加快开发茶叶功能食品的进程,充分发挥茶叶有效成分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3、茶多酚等天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倍受关注由于BHA、BHT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有致癌的嫌疑,因此,各国均致力于寻找天然抗氧化剂。由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天然抗氧化物质具有优异抗氧化活性,倍受人们的重视,从而推动条多酚等茶叶功能性有效成份的开发利用。
4、茶叶保健药效研究成果斐然茶叶最早是被当作药物利用的,茶的药用早已载入史册,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茶叶的药用功能,长期研究表明,茶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衰老、防辐射、防龋齿、抗过敏、消炎灭菌、抗癌抗突变等功效,并揭示出茶叶中对人体具有保健效果的有效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多糖、黄烷酮类、粗纤维、叶绿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P、维生素U等。目前,茶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利用已成为国内外天然药物开发关注的热点。
近10年来,中国茶产业欣欣向荣,名优茶战略带动了茶叶深加工,目前全国已有50多家生产茶多酚的工厂,茶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茶饮料的崛起。1992年我国生产茶饮料20万吨,2003年已达400万吨。茶饮料逐渐成为饮料行业中的主导饮料。
名优茶战略还带动了茶叶机械、包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茶文化的勃兴,全国几千个名茶品种无不与茶文化紧密相连。
中国茶叶深加工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彭靖里 来自:未知 时间:2004-11-16
茶叶深加工作为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将传统工艺加工的成品来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形成新型茶饮料品种;二是提取和利用茶叶中功能性成分,并将这些产品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等行业。随着人们对茶叶中有效成分认识的逐渐深化,目前国内外茶叶深加工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成为了今后茶叶行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2、市场供过于求,必须寻求新的出路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际茶叶市场需求量相对饱和,世界茶叶出口停滞不前,整个市场,供略过于求。我国茶叶生产与出口开始走入低谷,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卖菜难”。另外。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的低档茶和副产品。因此,提取和利用茶叶中的功能性成分,开辟茶叶新用途,已成为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施。
产业之幸“名优茶战略”
陈宗懋说,茶产业能有今天,这要感谢中国茶业走过了的一条健康的路。上世纪80年代质低价廉的大众茶充斥市场,供过于求,价格猛跌,茶农损失惨重,纷纷毁茶园,砍茶树。
中国茶叶产业出路何在 浙江省农业厅提出了“名优茶战略”。“正是这一战略挽救了中国的茶叶产业。”陈宗懋说,“到1990年,我国的名优茶发展到1.7万吨,茶叶价格从几元钱一斤的大众茶变成了三四百元一斤的名优茶。名优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 2003年全国的茶叶总产量为76万吨,名优茶就占了20吨。最好的茶叶达到几千元一斤,拍卖的明前茶每斤甚至高达20多万元。
“实践证明,名优茶战略是一条健康的产业发展之路。”陈宗懋说。
产业之光 “茶为wk.baidu.com饮”
1994年,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在上虞市举办“茶为国饮研讨会”,会上陈宗懋大声疾呼 倡导茶为国饮意义深远。
但10年来,“国饮”仍局限于中老年,青少年则多畅饮豪喝碳酸饮料。去年,陈宗懋和原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再次发出倡议,本报就此作了连续报道。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的背景、现状和展望
作者: 来自:chinainfo.gov.cn 时间:2004-9-1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众多研究机构、大学和地方政府的帮助和参与下,中国各地启动并组织了生态农业运动,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千个生态农业示范村和数十个生态县,还研究并推广了形式多样的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这些都为中国的有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口市场:从这几年茶叶出口情况看,对传统市场出口数量变化不会太大,主要还是出口结构和档次上的调整。2005年茶叶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长趋势,关键看日本和欧美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蒸青茶和特种茶的出口能否继续保持增加。在政策上,国家已经取消了茶叶出口经营权的审批,绿茶和乌龙茶出口配额和许可证是否取消,目前还没有确定,但是维持时间不会太长,这给更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机会,同时对如何协调和管理我国茶叶出口提出新的课题。
中国茶产业成功之路
作者: 来自:光明日报 时间:2005-5-28
历时20天的“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博览会日前结束,杭州市荣膺“中国茶都”之名。
陈宗懋,“茶为国饮”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是我国茶学科带头人,上世纪60年代开创茶叶农药残留研究领域,先后进行40余种农药在茶树上的降解研究,有18项作为国家标准、5项作为部级标准颁布实
陈宗懋说,国外的喝茶之风很盛,英国将茶称为“健康之液,灵魂之饮”;法国人视茶是“最温柔、最浪漫、最富有诗意的饮品”;日本视茶为“万寿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日本科学家富田勋倡导“全民饮茶运动”,目前茶饮料已成为日本人最主要的饮料。韩国是种茶小国,但对宣传饮茶却大张旗鼓,不惜从国外进口茶叶,以提高国民素质,降低发病率。德国、法国4年茶叶产量翻了3番。目前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有饮茶的习惯。被誉为“东方文明象征”的茶却在西方发出绚丽的光彩。
国内销售:国内销售的增幅开始出现减弱的趋势。这主要在于其他饮料对茶叶冲击和茶叶企业竞争力不强等因素造成。目前茶叶市场推广更多的是政府行为,这种行为缺点在于没有连续性,因此对带动茶叶消费十分有限。加上茶叶标准不健全,市场混乱,影响茶叶消费信心。国家对茶叶实行食品安全准入制度迟迟不能出台,茶叶企业加工落后状况得不到改善,也影响了茶叶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对2005年茶叶市场产生影响的还有,12月11日,中国将允许外资从事零售业务。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和连锁店将会大举进入中国,这将会改变目前中国商业格局,超市会逐步成为人们购物主要场所,因此会促进茶叶品牌包装产品发展。2005年茶叶消费热点仍集中在名优茶,从各茶类看,绿茶、乌龙茶、普洱茶销售上升,花茶、紧压茶销售变化不会太大。
“茶叶具有药用价值。”陈宗懋说。“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公布一项研究成果 茶氨酸能促进人体干扰素的分泌,每天喝5小杯茶,血液免疫细胞的干扰素分泌量能增加5倍。WHO卫生官员和中国卫生界专家也提议 喝茶有利于阻止冠状病毒的入侵,多喝茶可以增加免疫力,防止非典传染。”
陈宗懋说,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在茶叶的化学成分中,有机化合物约有450种以上,无机矿物营养元素不少于15种。茶对人体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作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目前,国内生产茶多酚精品的工艺,多是采用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和分离,使产品表现出过高的有机溶剂残留,限制其在食品行业中应用。另外,茶多酚精品作为药用,要求表型儿茶素的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而现行工艺因采用高温提取,茶多酚中的有效成分EGCG有20%以上被异构化为GCG,咖啡碱含量可达2%~10%,茶多酚的提取率不到 50%,生产成本高。另外,由于咖啡碱、茶多糖的纯化技术所需成本昂贵,难以在大生产中应用。因此,将超临界革取、高速逆流色谱和股分离等高新技术应用于茶叶功能性成分的制备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是今后茶叶功能性成分制备技术研究的重点。
一、茶叶深加工研究的发展背景自20世纪80年代,茶叶的深加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由应用茶叶深加工研究成果而形成的产业正在崛起。茶叶深加工研究快速进展,主要归功于以下方面:l、固定不变的产品结构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料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趋向“营养、方便、快速、天然、多样”。近年来,饮料业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竞争激烈。茶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料,受到其他饮料的挑战。茶叶行业必须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丰富饮茶方式,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要,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