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点、焦点和节点

合集下载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是指文章、演讲或讨论的核心观点或中心思想。

它是作者或演讲者试图传达给读者或听众的主要信息或观点。

焦点是支持或强调主点的重要细节、证据或论据。

它们可以是事实、统计数据、案例研究或专家引用等。

焦点一般会直接或间接地支持主点,并帮助读者或听众理解或接受主点。

节点是指文章或演讲中的转折点或临界点。

它们是文章或演讲的逻辑连接点,帮助将不同的观点、想法或主题联系在一起。

节点可以引出新的主点、转换话题、提供背景信息或进行总结等。

应用光学0322-3

应用光学0322-3

意义:J 不仅对一个折射球面的两个空间是不变量,而且对整个 共轴球面系统的每一个面的每一个空间都是不变量. 三, 共轴球面系统的放大率 利用转面公式去求出具有 k 个面的光学系统这些量. 1. 垂轴放大率β 整个光学系统的垂轴放大率(横向放大率)定义为:
' yk β= (即最终像高与物高之比) y1
由图
' = I 2 = 2.8746 0 h2 (0.02) L'2 = = = 0.4426 ' 0.045 tg ( I 2 )
L'2 = 0.4426 (与光轴交点)
(4)说明问题: a) 实际光线计算得到和光轴的交点为截距,与高斯像面不重合, 存在轴向偏移. b) 实际光线在高斯像平面上交点与理想像点不重合,有高度 h2 , 垂直方向也有偏移,发光点发出近轴光与实际光线在像平面上 的偏差,使成像不能点点对应,即像差,故像由点变成斑,因 而成像不清晰. 说明实际光线成像确有像差. 一个透镜对光轴上一个点物成像(用单色光), 具有单色像差.
利用单球面的折射截距公式:
n ' n n ' n = l' l r
利用 n ' = n ,代入上式得
1 1 2 + = l' l r
此为反射球面的成像公式. 另一形式的反射球面为中心"凸" ,如图所示. 注意:这时成像是利用了实际光线的延长线. 讨论: 球面反射应用广泛,具有许多优点:如反光镜,聚光镜;无色差,波 长范围广,没有吸收;所用材料广泛,如用金属作非球面.
(A)
(此处β为共轴球面系统的) 3. 角放大率γ
' uk 定义式: γ = u1
由转面公式: u2 = u1' , u3 = u2' , , uk = uk' 1 ,作变换

(最新)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2

(最新)第三章几何光学的基本原理2

29 一厚透镜的焦距为60mm ,其两焦点间的距离为125mm ,若(1)物点放在光轴上焦点左方20mm 处;(2)物点放在光轴上物方焦点右方20mm 处;(3)虚物落在光轴上象方主点右方20mm 处,问在这三种情况下象的位置各在何处?象的性质如何?并作光路图。

解:(1)将f =-60毫米,60='f 毫米,=1x -20毫米代入牛顿公式得: ),( 240180601802060)60(111实象毫米毫米P s x f f x '=+='=-⨯-='='其光路图如图所示。

(2)将f =-60毫米,60='f 毫米,=1x 20毫米代入牛顿公式得:),( 120601801802060)60(222虚象毫米毫米P s x f f x '-=+-='-=⨯-='='(3)将f=-60毫米,8520560,603=++=='x f 毫米毫米代入牛顿公式得: ),( 65.1735.426035.428560)60(333实象毫米毫米P s x f f x '=-='-=⨯-='='30 一个会聚透镜和一个发散透镜互相接触构成一复合光具组,,当物距为-80cm 时,实象距镜60cm ,若会聚透镜的焦距为10cm ,问发散透镜的焦距为多少?解:设会聚透镜的焦距1f ',发散透镜的焦距2f ',复合系统的焦距f ' 因复合光具组在物距为-80cm 时,实象距为60cm 由:ss f 111-'=',解出复合光具组的焦距:cm f 7/240=' 因两透镜互相接触,有:21111f f f '-'=',已知:cm f 101=' 解出发散透镜的焦距:cm f 1.142-='31 试述测定会聚透镜焦距的几种方法。

理想光学系统

理想光学系统

− f ′ f1′ = f 2′ ∆
f1′ f 2′ f′=− ∆
− f 2 Q2 H 2 QH = 和 = − f1 H 1 N1 ∆ F1′E1 f
x′ = x′ − f ′ H F xH = xF − f
− f2 f1 f 2 = f = − f1 ∆ ∆ f 2′( f1′ − f 2 ) H x′ = ∆ f1 ( f 1′ − f 2 ) xH = ∆ f
1 1 Φ= =− f′ f
说明: 说明:
1)光焦度是光学系统会聚本领或发散本领的数值表示 。 2)正光组Φ>0,对光束起会聚作用,Φ越大,会聚本领越大; 正光组Φ>0,对光束起会聚作用, 越大,会聚本领越大; Φ>0 负光组Φ<0,对光束起发散作用, 越小,发散本领越大。 负光组Φ<0,对光束起发散作用,Φ越小,发散本领越大。 Φ<0 3)光焦度的单位为折光度或屈光度。 光焦度的单位为折光度或屈光度。 为单位, 注:在求光学系统的光焦度时,焦距应以m为单位,再按倒数来计 在求光学系统的光焦度时,焦距应以 为单位 其值乘上100即为通常所说的“度数”。 即为通常所说的“ 算。 其值乘上 即为通常所说的 度数”
α = β1 β 2
3.角放大率: 3.角放大率: 角放大率
tgU ′ γ = tgU
tgU ′ y f 1 f 1 n γ = =− =− = tgU y′ f ′ β f ′ β n′
f x′ β =− =− x f′
4.三者关系: 4.三者关系: 三者关系
γ =
1
β
x f 1 f = = γ =− β f ′ f ′ x′
a.基点位置: 基点位置: 基点位置
− ∆ ⋅ x ′ = f 2 ⋅ f 2′ F

测量透镜及透镜组参数

测量透镜及透镜组参数

测量透镜及透镜组参数实验目的1.了解光学器件共轴的粗调方法2.掌薄透镜焦距的几种测量方法3.掌透镜组基点的测量方法实验基本原理按成像性质,透镜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会聚透镜也叫凸透镜;另一类是发散透镜也叫凹透镜.透镜表面有两个光学面,会聚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部分厚.发散透镜则相反,边缘部分比中心部分厚.一. 关于薄透镜成像规律的几个概念1.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中心,其方向不改变,这个透镜的中心点称为光心,图1中O为光心.2.主轴:通过透镜的光心且与透镜相互垂直的轴称为透镜的主轴,透镜的主轴是唯一的.副轴:通过光心且与主轴成一小角度的轴称为副轴,副轴有无穷多个.3.焦点: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称为透镜的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在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分别称为透镜的第一焦点和第二焦点,如图1中和.4.焦平面:通过焦点与主轴垂直的平面称为透镜的焦平面.焦平面的性质:平行于任一副轴的平行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这一副轴与焦平面的交点,这一交点对应于这一副轴的副焦点,焦平面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副焦点构成的平面.在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平面,分别称为前焦平面和后焦平面.5.焦距:从光心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距.对于薄透镜来说,如果透镜两侧的介质相同,那么第一焦距和第二焦距相等. |f|=|f'|6.高斯公式透镜本身的厚度d比起其焦距f、物距s、像距s’的长度小得多的透镜叫薄透镜.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即高斯公式为:(1)s ,,分别为物距、像距、透镜第二焦距.二.透镜组成像规律的几个概念两个以上透镜组成的系统称为透镜组,如果所有透镜的主轴都在同一直线上,则这组透镜称为共轴系统,而该直线称为系统的主光轴. 在成像过程中,前一个折射面所成的像是后一个折射面的物.为了方便地描述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引入基点(即焦点、主点、节点),将系统看成一个整体来处理成像问题.只要能确定系统的基点,便可用公式法(高斯公式、牛顿公式)或作图法求解系统成像问题.1.主焦点、主焦平面如果平行光束从系统左边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系统入射光的一边称为物空间),光束通过透镜组后,会聚在系统右侧(系统出射光一侧称为像空间)光轴上F’点,F’称为系统像空间的主焦点(或第二主焦点),如图2所示,通过F’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该平面称为系统像空间的焦平面或第二主焦平面.因为光路是可逆的,如果从像空间、平行于系统光轴射入平行光,会聚在光轴的F点,则F点称为系统物空间的主焦点或第一主焦点.通过F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系统空间的焦平面或第一焦平面,如图3所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经典实验讲义-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

经典实验讲义-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

测节点位置及透镜组焦距 (测量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透镜组节点的特性,掌握测透镜组节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学仪器中的共轴球面系统、厚透镜、透镜组,常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这时可以用三对特殊的点和三对面来表征系统在成像上的性质。

若已知这三对点和三对面的位置,则可用简单的高斯公式和牛顿公式来研究起成像规律。

共轴球面系统的这三对基点和基面是:主焦点(F,F')和主焦面,主点(H,H')和主平面,节点(N,N')和节平面。

如附图1,1附图附图2实际使用的共轴球面系统——透镜组,多数情况下透镜组两边的介质都是空气,根据几何光学的理论,当物空间和像空间介质折射率相同时,透镜组的两个节点分别与两个主点重合,在这种情况下,主点兼有节点的性质,透镜组的成像规律只用两对基点(焦点,主点)和基面(焦面,主面)就完全可以确定了。

根据节点定义,一束平行光从透镜组左方入射,如附图2,光束中的光线经透镜组后的出射方向,一般和入射方向不平行,但其中有一根特殊的光线,即经过第一节点N的光线PN,折射后必须通过第二节点N'且出射光线N'Q平行与原入射光线PN。

设NQ与透镜组的第二焦平面相交于F''点。

由焦平面的定义可知,PN方向的平行光束经透镜组会聚于F''点。

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PN与透镜组光轴平行时,F''点将与透镜组的主焦点F'重合,如附图3附图3综上所述节点应具有下列性质:当平行光入射透镜组时,如果绕透镜组的第二节点N'微微转过一个小角 ,则平行光经透镜组后的会聚点F'在屏上的位置将不横移,只是变得稍模糊一点儿,这是因为转动透镜组后入射于节点N的光线并没有改变原来入射的平行光的方向,因而NQ的方向也不改变,又因为透镜组是绕N'点转动,N点不动,所以 N'Q线也不移动,而像点始终在N'Q 线上,故F''点不会有横向移动,至于NF''的长度,当然会随着透镜组的转动有很小的变化,所以F''点前后稍有移动,屏上的像会稍有模糊一点。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应用光学》第3章 理想像和理想光学系统

n' n n'n
l' l
上式两边同乘以l l',得
r n'l nl' n'n ll' r
13
上式左边为0,对主点来说,将l'=n'l / n代入右边得
n'n n' l 2 0 rn
由此得到l=0,代入nl'=n'l,又得l'=0。所以球面
的两个主点H、H'与球面顶点重合。
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球面焦距公式 按照球面定义像方焦点为无限远
•n1'= n2= 1.5163; •求: lF, lF', lH, lH', f, f'
采用计算机编程(MATLAB 程序)
22
• 已知条件
• r1=10;r2=-50;d1=5;h1=10;n1=1; • 同理可得:
• n1'=1.5163;n2=n1';
• r2=-10;r2=50;d1=5;h1=10;n1=1;
• 焦距是以相应的主点为原点来确定正负的,如果 由主点到相应焦点的方向与规定光线的正方向相同 为正,反之为负。在图3-1中,f<0 , f '>0. 以后将会 知道 f '>0为正系统,f '<0 为负系统。在图3-1中物 像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高度均为 h,其共轭光线与 光轴的夹角为u和u',则有:
学系统的物方焦点。显然,根据光路可逆原理,
物方焦点 F 经系统以后必成像于像方无限远的轴 上点。或者说,物方焦点与像方无限远的轴上点 是一对共轭点。
7
过物方焦点 F 的垂轴平面称为物方焦平面。显然,

几何光学第三讲续

几何光学第三讲续
l
x f x f l
2、轴向放大率
定义:物体沿光轴移动一微小距离,与像点相应移动的位 移之比。
dx dl
dx dl
可导出: n 2
n
1)与 共轴球面系统放大一致。 2)光组位于同一介质, 2
3) 立方体不再是立方体,失真。
2.3、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
• 引言: • 几何光学的一个基本内容——求像。 • 对于确定的光学系统,给定物体的位置、大小、方向,求
像的位置、大小、正倒及虚实。
一、图解法求象
1、基本思路及常用特殊光线
已知一个光学系统的主点(主面)和焦点的位置,根 据共线成像理论,利用特殊光线通过基点和基面后的性质, 画出对应于物空间给定的点、线和面的共轭点、线、面。 这种通过画图追踪典型光线的求像的方法即是图解法求像。
2*2*2*2=16种情况
3、举例
例1 轴外物点B或垂轴线段AB的像
例2 正光组轴上点
已知F 和F ’,求轴上点A的像
N
A’
A
F
H H’ F ’
方法1:过F作物方焦平面,与A点发出的光线交于 N,以N为辅助物,从N点作平行与光轴的直线,经 过光组后交于像方焦点F ’,则AN光线过光组后与
辅助光线平行,与光轴的交点既是A’。
• B、理想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质主要表现在像的位置、大小、 虚实、正倒上,利用上述公式可描述任意位置物体的成像 问题;
• C、工程实际中有一类问题是寻求物体放于什么位置,可以 满足合适的倍率。
高斯公式
• 物和像的位置相对于光学系统的主点来确定:以主点为原 点,用l、l’来表示物距和像距。
B
Q
Q'
y

大学《光学》复习要点

大学《光学》复习要点

,R kN kN

15、光学仪器的像分辨本领:
艾里斑:
1.22

D
, D 2a

D
瑞利判据: m 1.22
16、马吕斯定律: E E E0 cos
I I 0 cos
2
IM Im I P IP 17、偏振度: P IM Im Fra bibliotek In IP
18、巴比涅原理 19、瑞利判据 20、马吕斯定律 21、布儒斯特定律 22、光的偏振态:自然光、线偏振光、 部分偏振光、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 23、双折射:o光和e光 24、光的本性
二、基本公式及知识点
sin i1 n2 n12 1、折射定律: sin i2 n1 n i c arcsin 2 , n1 n 2 n 2、全反射: 1 min sin 2 n
2f
暗纹条件:sin
14、多缝夫琅和费衍射和光栅: 多缝衍射的强度公式:
d sin N 2 a sin , I I0 ( ) ( ) sin , sin
2
sin
暗纹条件:
m d sin ( k ) N
k 0, 1, 2, 3, m 1, 2,3, , N 1
2

L
4 nh cos i

I0 IR (1 R)2 1 4 R sin 2 ( / 2)
半角宽的具体计算:
1 R ik 4 nh sin ik 2 nh sin ik R


12、菲涅耳圆孔衍射和圆屏衍射: 1 半波带法: A( P0 ) [ A1 (1)( n 1) An ] 2 矢量图解法:

高斯光学

高斯光学

高斯光学又称近轴光学,是几何光学中研究共轴光学系统近轴区成像规律的一个分支。

1841年德国科学家C.F.高斯在其著作中阐明了有关理论。

基本概念共轴光学系统由透镜、反射镜等光学元件组成的系统,其中所有的折射面和反射面都是旋转对称面,并有一个共同的对称轴,称为光轴。

一般常见的共轴光学系统中折射面和反射面都是球面(平面当作半径无穷大的球面看待),通过所有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即光轴。

理想光学系统能产生清晰的、与物体完全相似的像的光学系统。

下面用图1进一步说明。

不讨论光学系统的内部结构,只用最前表面M和最后表面M┡示意代表一个系统,OO ┡为其光轴。

物空间的一条光线经过光学系统中一系列光学表面的折射(或反射)后进入像空间,这条像空间光线和对应的物空间光线称为一对共轭光线。

由物点P1发出许多光线,如果系统是理想的,则像空间的所有共轭光线都通过同一点P姈。

P姈是P1的清晰像点,它们互称共轭点,通过P1的垂轴平面和通过P姈的垂轴平面是一对共轭面。

P1和P姈到光轴的距离分别为物高y1和像高y姈;像高与物高之比,即β=y姈/y1称垂轴放大率。

在同一对共轭面上任意一对共轭点(如P2、P1)都有相同的垂轴放大率,因此理想光学系统所成的像与物有完全相似的几何形状。

实际的光学系统一般都不具有理想成像性质,但如果只考虑靠近光轴的很小范围(称为近轴区),则由于此范围内光线与光轴的夹角很小,其正弦值可用角值(单位为弧度)代替,任何共轴光学系统用单色光成像时就具有理想光学系统的性质。

高斯光学适用范围高斯光学的理论和公式适用于共轴光学系统的近轴区;当这个系统是理想光学系统时,对近轴区和非近轴区都同样适用。

通常遇到的系统虽然都不是真正的理想光学系统,但在光学设计过程中,各种像差都得到某种程度的校正,就一定的孔径和视场范围而言,系统接近于一个理想光学系统,因此高斯光学的计算结果(像的大小、成像位置等)对非近轴区也接近正确;当然,它与光线追迹结果或多或少有些差别,而这个差别正好能说明像差校正的完善程度。

应用光之主点、焦点与节点处的放大率

应用光之主点、焦点与节点处的放大率

应用光之主点、焦点与节点处的放大率
1.主点处的放大率根据主点的定义,得到主点处的垂轴放大率为
主点处的轴向放大率为
主点处的角放大率为
若光学系统处在同一种介质内,则有
再由
可以推出
此时表明,物方主点在物方焦点的右侧,像方主点在像方焦点的左侧。

2.焦点处的放大率在物方焦点处,x=0,则
进一步推出
上式中,x`和βF的符号可正、可负,决定于x是由负值趋向于零,还是由正值趋向于零,前者使x`和βF为+∞,后者使x`和βF为-∞。

垂轴放大率为无限大表示在物方焦平面上有限线段的像为一无限大线段且位于无穷远。

轴向放大率为无限大表示当物点在物方焦点附近有很小的位移时,对应的像点的位移为无限大。

角放大率为零表示物方焦点发出的与光轴成有限大小角度U的光线,经系统对应的角度U`为零,即平行于光轴射出。

同时,在像方焦点处,x`=0,则
进一步推出
垂轴放大率为零表示在无限远处一个无限大的线段在像方焦平面上成像为有限尺寸的线段。

轴向放大率为零表示在物点沿光轴移动无限大距离,其像点在系统的像方焦点附近移动有限距离。

角放大率为无限大表示在物方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即U=0,其共轭光线通过后焦点与光轴成有限角度U`。

3.节点处的放大率根据节点的定义,则
进一步推出
对于角放大率γ为-1的一对共轭点,称为反节点。

当光学系统处于同一种介质中,则。

几何光学理想光具组

几何光学理想光具组

r
r
3.薄透镜成像公式:
n2 n1 n n1 n2 n
s s
r1
r2
n n1 n2 n
r1
r2
f
n1

n1 n n1 n2 n
r1
r2
f
n2

n2 n n1 n2
n
牛顿公式:xx ff
r1
r2
f 高斯公式: s
3、共轴光具组的求解方法 (1)逐次求解法
n1
n2
n3
n4
n5
n6
O1 O2
O3
O4
O5
n1 n0 n1 n0
s1 s1
r1
n2 n1 n2 n1
s2 s2
r2
nk nk 1 nk nk 1

s k
s k 1
rk
1 2 3 k
(3)物方每个平面对应像方一个平面(共轭面) (4)光轴上任何一点的共轭点仍在光轴上 (5)任何垂直于光轴的平面,其共轭面仍与光轴垂直
(6)在垂直于光轴的同一平面内横向放大率相同
(7)在垂直于光轴的不同平面内横向放大率一般不等
由此性质,高斯提出共轴球面系统的基点基面理论,从而简 化计算和作图,提出三对基点(cardinal points)(焦点、 主点、节点),三对基面(焦平面、主平面、节平面)。
像方焦点F’,像方焦平面:通过F’点垂直于主轴的平面,像方焦距f ‘。
二、厚透镜的基点和基面
总之:
量度物距s和物方焦距f 时,原点取在物方主点H;
量度像距s‘和像方焦距f’ 时,原点取在像方主点H’。
则物像关系的高斯公式成立:1/s’ -1/s=1/f ’ 如果:物距x和像距xˊ分别从物方焦点F和像方焦点F′量 起;物方焦距f和像方焦距f′分别从物方主点H和像方主点 H′量起;那么:物像关系的牛顿公式成立 x x’ = f f ’。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是整个视觉系统的 核心,它能够引导观众 的视线,突出重点信息, 强化主题。
焦点则是与主点相互呼 应的元素,它能够进一 步突出主点的地位,增 强视觉冲击力。
节点则是整个视觉系统 的细节部分,它能够丰 富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 感,提升整体的美感。
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主点、焦点和节点共同 影响信息传达的效果, 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和 信息传递的效率。
作用:焦点在节点中起 到引导观众视线和强调 重点的作用,是整个视 觉流程的聚焦点。
设计原则:为了更好地 突出焦点,可以采用不 同的设计手法,如放大 、亮色、动态等。
实际应用:在网页设计 、广告、海报等视觉传 达设计中,焦点的作用 尤为重要,能够提高信 息的传达效率。
03
节点
定义
节点表示网络中的设备或 终端
节点在网络中起到平衡负载的作用,能够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 可靠性。
节点在网络中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能够优化网络性能和效率。
节点在网络中起到安全保障的作用,能够防相互作用的机制
主点、焦点和节点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动态的。
主点、焦点和节点的 概念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Part One
主点
Part Two
焦点
Part Three
节点
Part Four
主点、焦点和 节点的相互影 响
Part Five
如何运用主点、 焦点和节点
01
主点
定义
主点是图形中 最主要的点, 通常用于确定 图形的方向和
在设计、规划和实施过 程中,充分考虑三者之 间的关系,能够提高整 体布局和流程的合理性。

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

单个折射球面(或反射球面)单薄透镜对细小平面以细光束成完善像实际光学系统对具有一定大小的物(视场)以宽光束(孔径)一个光学系统必须由若干元件组成,经反复精密计算,使其成像接近完善。

开始时,首先将系统瞧成就是理想的§4-1理想光学系统及其原始定义[返回本章要点]理想光学系统——像与物就是完全相似的物空间像空间点——>共轭点直线——>共轭直线直线上的点——>共轭直线上的共轭点理想光学系统理论——高斯光学§4-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一、焦点F,F’与焦平面[返回本章要点]物方无穷远A F’: 后焦点,像方焦点轴上物点 F A’( 处)F:前焦点,物方焦点A→ F’:物方无穷远垂轴平面的共轭平面为通过 F’的垂轴平面(后焦平面,像方焦面)F’→A:像方无穷远垂轴平面的共轭平面为物方过 F 的垂轴平面(前焦平面,物方焦面)注意:这里F与F’不为共轭点,A与A’也不为共轭点二、主点H,H’与主平面[返回本章要点]延长TE1,FS1交于QH,H’亦为一对共轭点延长SkR,EkF’交于Q’点H,H'——物(像)方主点,前(后)主点,QH,Q'H'——物(像)方主面,前(后)主面,且HQ与H'Q'共轭,β = 1,物、像方主面就是一对β=1的物像共轭面光学系统总包含一对主点(主平面),一对焦点(焦平面),前者就是一对共轭点(面),后者不就是像方焦距,后焦距物方焦距,前焦距只要一对主点、一对焦点的相对位置一定,一个光学系统的理想模型就定了。

单个折射球面、球面镜与薄透镜都相当于两个主面重合在一起的情况。

单个折射球面球面镜薄透镜H,H’,F,F’四点称为光学系统的基点三、节点与节平面——γ= 1的一对共轭点[返回本章要点]由全等得同理当光学系统的f'=-f时系统的节点与主点重合§4-3物像位置与三种放大率、两种焦距与光焦度一、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位置关系与横向放大率β[返回本章要点]1、以 F,F’为原点牛顿公式2、以 H,H’为原点由代入牛顿公式得高斯公式此时由高斯公式后面会瞧到单个折射球面公式具有普遍性当n'= n 时,化为与单个透镜物像公式相同,这时β与l,l'有关。

主点、焦点和节点..

主点、焦点和节点..

f’>0的系统称为正系统, f’<0的系统称为负系统。
焦距的大小可由入射高度h和物、像方孔径角给
出。 像方焦距: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高度为h, 其共轭出射光线与光轴夹角为u’,则像方焦距 为:f h / tgu

f h / tgu 物方焦距:
4.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
根据主平面定义,有
光学模型: 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节点、节平面
1.焦点、焦平面
F’点是物空间无限远轴上点的共轭像点,
称为理想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或第二 焦点或后焦点)。
过F’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或
后焦平面)。
由物方无限远射来的任何方向的平行光束,经光学
系统后会聚于像方焦平面上一点。
f nr n n
6.单个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和焦距
反射是折射的特例,n’=-n,则反射球面镜的 物像方焦距为: f f r
2
结论:反射球面的焦点位于球心和顶点的中间 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
nlH lH nlH n n lH 1 nlH nlH 1 1 2 结论:球面反射镜的物像方主平面重合, l l r
2.主点、主平面
主平面:垂轴放大率为 1 的共轭面称为光学系 统的主平面,QH为物方主平面,Q’H’为像方主平面 主点: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H和H’称为主点,H称 为物方主点,H’称为像方主点。 注:除望远系统外,所有系统都有一对主平面。 光学系统总是包含一对主点(主平面),一对焦 点(焦平面),前者是一对共轭点(面),后者 不是。
nlH nlH 1 nlH nlH (1)
两主平面是一对共轭面,满足物像位置关系公式

《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20P)

《光学》课程教学电子教案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20P)

(2.4-11)
(2.4-12)
结论:单个折射球面光具组的物方主点H与像方主点H'重合,且与球面顶点 O重合;物方节点N与像方节点N'重合,且与球心C重合。
2 光学成像的几何学原理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
(2) 单个反射球面
2.4.4 共轴球面组的基点基面
焦点:F和F'重合,且位于球面顶点O到 球心C之间的中点处。
与球心C重合。
2 光学成像的几何学原理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 (3) 单个薄透镜
焦点:F、F',分处透镜两侧 焦距:焦点到薄透镜几何中心的距离
主点相对于相应方焦点的距离:
2.4.4 共轴球面组的基点基面
H(H')
n
n'
F
O
N(N')
F'
f (-xH) -xN
f '(-xH') -xN'
图2.4-8 薄透镜的基点和基面
2 光学成像的几何学原理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
主平面的意义:
2.4.2 理想光具组的基点基面
具有不同方向的若干入射光线或其延长线交于物方主平面上同一点时, 其各自出射光线也必然起始于像方主平面上与之对称的同一点。
引入主平面后,整个光具组简化为两个主平面,系统最外面的两个球 面不再画出。入射光线以物方主平面为终点,出射光线以像方主平面为起 点,两主平面之间以平行于主光轴的虚线连接。
2 光学成像的几何学原理
2.4 理想光具组理论
2.4.4 共轴球面组的基点基面
(1) 单个折射球面
焦点:F、F',分处球面顶点两侧。 焦距:焦点与球面顶点O的距离。
H(H') n

【课堂笔记】理想光学系统

【课堂笔记】理想光学系统
dx x'
对高斯公式微分,可得高斯公式的轴向放大率
f' f 2 dl ' 2 dl 0 l' l
dl' l '2 f 2 dl l f'
f' 2 f
由式(2-44)与式(2-41)比较,可得

角放大率
• 定义
tgU ' tgU
计算
l l'
f 1 f'

f l' f x' f 'l x f'
垂轴放大 率β 轴向放大 率α
nl ' n' l
nl ' 2 n' l 2
物像方处于 相同介质 l l'
l '2 2 l
l '2 f x' 2 x l f'
角放大率γ
拉赫不变 量J
l l'
主面和主点
垂轴放大率等于+1的一对共轭平面称为主 面 主面与光轴的交点为主点 在物方的称为物方主面和物方主点 在像方的称为像方主面和像方主点 图
返回
光学系统的焦距
主面和主点

在一对主面上,只要知道其中一个面上的点, 就可以找到共轭点----等高度.

作图时,一般将物方光线延长交于物方主面, 根据共轭关系找到像方主面上的共轭点,然 后再确定光线经像方主面后的出射方向.
理想光学系统
理想光学系统
理想光学系统和共线成像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基面
理想光学系统的物象关系
理想光学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放大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1
xH

xF
R1
lF
f 2
R2
xF
lF
xH
R1
R2
lH
lH
表示组合光组的焦点位置 l F 和l F (4)用
此时组合光组的焦点是以第一光组的物方主平面 和第二光组的像方主平面为坐标原点来确定的。
H2 F H2 F2 F2F f 2 x lF F l F H1 F H1 F1 F1 F f1 x F
f’>0的系统称为正系统, f’<0的系统称为负系统。
焦距的大小可由入射高度h和物、像方孔径角给
出。 像方焦距: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高度为h, 其共轭出射光线与光轴夹角为u’,则像方焦距 为:f h / tgu

f h / tgu 物方焦距:
4.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
根据主平面定义,有
轭出射光线的交点为Q’,过Q’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Q’H’,即为组合系统的像方主平面,H’点为像方主点。 ③物方焦点:在像方引入一条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 S’Q’2,共轭出射光线与光轴交点F,即组合系统的物 方焦点。 ④物方主点:平行于光轴的入射光线的延长线与其共 轭出射光线的交点为Q,过Q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 QH,即为组合系统的物方主平面,H点为物方主点。
像方焦平面是物方无限远垂轴平面的共轭像面。
F点是像空间无限远轴上点的共轭像点,称为光学
系统的物方焦点(或第一焦点或前焦点)。

注意:这里F和F’不是一对共轭点。
由光学系统物方焦平面上任一点发出的光束,经
光学系统后平行出射,物方焦平面是像方无限远 垂轴平面的共轭像面。
总结: 像方焦点和物方无限远轴上点是一对共轭点; 物方焦点和像方无限远轴上点是一对共轭点; 像方焦平面和物方无限远垂轴平面是一对共轭平 面; 物方焦平面和像方无限远垂轴平面是一对共轭平 面。
f f f f 1 f 1 2 f2 (8)
由于 d f1 f 2 ,所以 f1 f 2 f1 f 2 f (9), f (10) f1 f 2 d d f1 f 2
如果光组处于同一种介质中,则有
ff
用光焦度表示为:
Q
H
A
F
F1
Q1
Q1
H1
F1
Q2
Q2
H2
Q
F2
H1
F2
H2
F
H
f
f
xH
f1

xF
R1
lF
f 2 R2
xF
lF
xH
R1
R2
lH
lH

由图可知: x H x F f , xH xF f lF f , lH lF f lH 结论: x H 和xF,xH 和xF,l H 和l F,l H 和l F两者之间均差
f2 ) (5) f1 l F f1 (1 ) (6) f 2(1 lF
Q
H
A
F F1
Q1
Q1
Q2
Q2
F2
Q
H1
H1
F1 F2
H2
H2
F
f
xH
H
f1
xH

xF
R1
lF
f 2 R2
xF
lF
R1
R2
lH
f1 f 2 (11) f1 f 2 d
1 2 d12 (12)

结论:两个有一定焦距的光组组合,系统的总焦距 或光焦度除与每个光组的光焦度有关外,还与其间 隔d有关.
当两个光组主平面间的距离d为零时,即在密接薄 1 2 (13) 透镜组的情况下:
nlH nlH 1 nlH nlH (1)
பைடு நூலகம்
两主平面是一对共轭面,满足物像位置关系公式
n n n n l l r
ll
nl H nl H n n (2) lH lH r
0 (3) lH 0, lH

结论:单个折射球面的两个主点与顶点重合, 其物、像方主平面为过球面顶点的切平面。
与球面顶点相切。
lH 0 lH
节点和节平面
在理想光学系统中,还存在一对角放大率为1的 共轭点和共轭面。 1.定义:角放大率为1的一对共轭点称为节点。 在物空间的称为物方节点,在像空间的称为像 方节点,分别用符号J和J’表示。 物象方节平面:过物方节点并垂直于光轴的平 面称为物方节面,过像方节点并垂直于光轴的 平面称为像方节面。

3.焦距
物、像方焦点的位置是以物、像方主点为原点来 确定的。 物方焦距:自光学系统的物方主点H到物方焦 点F的距离,称为物方焦距(或称前焦距或第一 焦距),以f表示。 像方焦距:自光学系统的像方主点H’到像方焦 点F’的距离,称为像方焦距(或称后焦距或第二 焦距),以f’表示。 焦距的正负是以相应的主点为原点来确定的, 如果由主点到焦点的方向与光线的传播方向相 同,则焦距为正,否则为负。
5.光组的垂轴放大率 合成光组仍为一个理想光组,因此其垂轴放大 y f x 率公式仍为:
y x
f1 f1 f f f 1 2 f f1 f 2 x f1 f1 x1 x x1 xF x1
f A
F
F1
H1
H1
H2
H 2
一个焦距 f 或f。


整理带入公式,可得:
f 2( f1 f 2 ) f1 ( f1 f 2 ) x (13), xH (14) H d d lH f (15), lH f (16) f1 f2

注:所有这些表示主点和焦点位置的公式以及焦距 公式与光组是否在空气中无关。
2.焦点位置公式
(1)合成光组的像方焦点和像方主点的位置是以 第二个光组的像方焦点或像方主点为原点来确 定的。 xF F2F H2 F 或lF
x H F2 H H2 H 或lH (1)
(2)合成光组的物方焦点和物方主点的位置是以 第一个光组的物方焦点或物方主点为原点来确 定的。
5.单个折射球面的焦点位置
已知主点,只要知道焦距 f和f 即可知道其焦点的 位置。 n n n n
l l r
像方焦点对应的物像方截距为 l , l 则像方焦距为: n r
f n n
f ,
物方焦点对应的物像方截距为 l f , l , 则物方焦距为:

x F
2
2

(3)
同理,对于第一光组来说,组合光组的物方焦 点 F 和第二光组的物方焦点 F2 也是一对共轭点。 则有: Q1 Q Q Q A Q Q
1
2
2
x xF F1F x F1F2
H
F
F1
H1
H1
F1
F2
H2
H 2
F2
F
H
f
f1 f1 xF ( 4)
tgU J 根据节点的定义 J 1 tgU J

UJ UJ
结论:过物、像方节点的共轭光线彼此平行。
2.表达式 根据角放大率公式


x f f x
,则有 J
(1)
xJ f f x J
则J和J’相对于焦点的位置为:
x J f , x J f
xF F1F xH F1H 或lF H1F 或lH H1H (2)
(3)用 xF 和x F 表示合成光组的焦点位置 对于第二个光组来说,组合光组的像方焦点F 和第一个光组的像方焦点 F1 是一对共轭点。则 有: x F F f f
2 1
x x F F2 F
f nr n n
6.单个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和焦距
反射是折射的特例,n’=-n,则反射球面镜的 物像方焦距为: f f r
2
结论:反射球面的焦点位于球心和顶点的中间 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
nlH lH nlH n n lH 1 nlH nlH 1 1 2 结论:球面反射镜的物像方主平面重合, l l r
lH
3.焦距公式
H2 F2 设计:求 f QH F N 2 N2 F2 E2 F2 E2 F1 H1 Q1 F1 H2 Q1H1 QH f
Q
H
A
F
F1
Q1
Q1
Q2
Q2
F2
Q
H1
H1
F1 F2
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物像方焦点、焦平面 物像方主点、主平面, 物象方焦距 单个折射球面的主平面 单个折射球面的焦距 单个球面反射镜的主平面和焦距
3.2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和基面
设想:把一个实际光学系统看作理想光学系
统的前提下,将其抽象成一个与光学系统结 构参数无关的模型来代替实际光学系统,然 后根据这个模型找到任意物体经系统后所成 的像。
光学模型: 焦点、焦平面,主点、主平面,节点、节平面
1.焦点、焦平面
F’点是物空间无限远轴上点的共轭像点,
称为理想光学系统的像方焦点(或第二 焦点或后焦点)。
过F’点作垂直于光轴的平面,称为像方焦平面(或
后焦平面)。
由物方无限远射来的任何方向的平行光束,经光学
系统后会聚于像方焦平面上一点。
x1
x
(17)
f1
x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