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与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有时又称冠状动脉病(CAD)或缺血性心脏病(IHD),系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易患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吸烟、糖尿病、长期紧张、缺乏锻炼及遗传因素等。
由于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一般可分为六型。
1.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具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图、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有关的主观症状。
2.心绞痛系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3.心肌梗死症状严重,为冠状动脉阻塞、微血栓形成、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引起。
4.缺血性心肌病长期心肌缺血所导致的心肌逐渐纤维化,称为心肌纤维化或心肌硬化。
表现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或)心律失常。
5.猝死突发心脏停搏而死亡,多为心脏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电解质失衡及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所致。
6•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唯一症状。
通常,人们所理解的冠心病,多指1、4型,最为常见,经有效治疗后,多可稳定。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drome)是指由于冠状动脉急性痉挛性变化、血流突然减少,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发病前,可能没有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脏功能检查可能完全“正常"。
一旦发生过,应按冠心病诊治。
(一)心绞痛【诊断提示】7.临床表现(1)疼痛部位:在胸骨中上段(相当两侧乳房的水平线),为内里痛,而不是表皮痛。
疼痛为一片,而不是一点。
(2)疼痛的性质:为憋闷感、压榨感、紧缩感等异常感觉,少数表现为刺痛感和割痛感。
疼痛剧烈,多伴出汗,难以忍受。
(3)发作诱因:常见的诱因为劳累,发作于劳累当时,而不是劳累过后。
冠状动脉痉挛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

有 无 心 动 过 缓 ( 0 ri) 传 导 阻 滞 分 为 2 , 心动 过 缓 或 <6 次/ n 或 a 组 无
传 导 阻 滞 者 共 4 6 , 别 接 受 地 尔 硫 治 疗 ( 心 爽 片 3 mg t 3例 分 合 0 ,i d 或 合 贝 爽 胶 囊9 rg,d 3 6 )硝 苯地 平控 释  ̄(0 ,d 8 例 ) 0 a q , 0例 、 l , mg q ,l 3
临床 医 学
CARNDLEM 暖固 U HFE I AE—■冒 IOGEA—TN — N l CT T M R
冠 状 动 脉 痉 挛 临 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效 果 观察
蔡 青 成 ( 阳市 二 人 民 医院 湖 南邵 阳 邵 420 ) 20 1
【 要 l目 的 探讨 冠 状动脉 痉 挛_ 诊 断和 治疗 效果 观察 。 摘 临床 方法 采 用不 同的药物进 行 治疗 并给 患者分 组 。 果 典型和 非典 型 结 c s 患者治 疗前后 的L L c A组 D — 水平差异 均无统计 学意义( 00 )3 .5,种钙拮抗 剂对典 型C S A 患者 的疗效 相似 且均优 于非典型患者 , 对于非
分 类标 准 见 参 考 文 献 【, 5 分组 比 较 3 钙 拮 抗 剂 的 治 疗 效 果 。 】 种
1 4 统 计 学处 理 .
血 意 义 的 显 著 C s 狭 窄 程 度 ≥5%, 桥 所 引起 的 收 缩 期 狭 窄 除 A ( 0 肌
或 贝尼 地 平 片 ( ~8 g q ,9 ) 4 r ,d 4 例 治疗 ; 心 动过 缓 或 传导 阻滞 者 a 有
院 于 20 年 8 0 9 月至 2 1 年7 共收 治 4 8 冠 状 动脉 痉 挛 患 者 , 效 01 月 7例 疗
简述冠状动脉痉挛

简述冠状动脉痉挛作者:王咏梅汪家立来源:《医药月刊》2008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8)3-0154-02冠状动脉痉挛临床上较常见,是分布于心肌表面的冠脉主支一过性、可逆性异常收缩引起局部血管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导致一过性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1)阵发性胸痛(不一定必然发生);(2)心电图的ST段抬高或降低;(3)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升高;(4)心肌乳酸代谢异常。
以上表现均为一过性,可以同时有或无冠脉器质病变的存在。
要注意的是正常的冠脉张力与痉挛概念不同,后者是冠脉的一种异常反应,易发生在右冠脉及左冠脉前降支。
1 冠脉痉挛的发生受神经、体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因素各异。
1.1 神经因素1.1.1 中枢神经系统:以直流电刺激中枢神经可引起冠脉痉挛。
部分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电图可显示一过性ST段抬高,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在冠脉痉挛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1.1.2 植物神经系统:正常的心肌表面大血管主要作用是运输血液,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内小冠脉分支,在功能失调时亦可引起冠脉主支痉挛。
α-肾上腺素能受体受刺激(如麦角新硷)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被抑制时(如心得安)可诱发冠脉痉挛。
1.2 体液因素1.2.1 钙离子:血管平滑肌原纤维的ATP酶激活过程需要钙离子参与,当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时,血管张力亦随之增强,易于发生痉挛。
1.2.2 氢离子:与钙离子有拮抗作用,竞争钙离子通道及ATP酶激活部位,当氢离子减少时易发生血管痉挛。
1.2.3 腺苷:抑制钙离子进入小动脉壁内,而具有血管扩张作用,当其减少时血管的收缩反应增强。
1.2.4 乳酸:可扩张血管,当心肌代谢降低,局部乳酸浓度减少时,血管的应激性增强。
1.3 血小板与前列腺素血小板产生的前列腺素—血栓素(TXA2)具有血管收缩及促进血小板凝聚作用,而血管内皮细胞形成的前列腺素—前列腺环素(PG12)的作用与TXA2相反。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痉挛的临床诊断困难
• 认识不足 • 传统的临床诊断方法困难 – 有创 – 有一定危险性 – 技术要求高 – 费用高 • 急切需要非创伤性诊断方法
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
• 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紊乱 •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性增高 – 炎症因子(IL-6)介导的收缩高反应 性 • 植物神经功能失衡 – 交感神经兴奋性、迷走神经兴 奋性
EC T 反 向 再 分 布
ECT反向再分布
乙酰胆碱激发试验诱发 节段性冠状动脉痉挛
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
• 常于后半夜或过劳之后发作胸痛或胸闷,呈胸部闷胀不适、 呼吸不畅、压迫感,常因胸闷而憋醒,坐起、行走、呼吸新 鲜空气等可缓解,硝酸甘油有效 • 发作时ECG:T波改变、ST段压低或无缺血性改变 • 运动心电图:多为阴性 • ECT负荷试验:反向再分布 • CAG:多表现为弥漫性动脉硬化、血管细小、僵硬迂曲及远 端血流缓慢 • IVUS:弥漫性、向心性纤维斑块 • Ach或麦角碱激发试验:可诱发弥漫性或多支血管痉挛
1)德国CASPER研究发现28%的急性非ST段抬高ACS患者冠脉无明显病 变,乙酰胆碱激发试验49%存在冠脉痉挛。 • 2)一项台湾研究发现,在冠脉无明显狭窄,cTNI阳性的ACS患者中麦 角新碱激发试验阳性比例78%。
冠脉痉挛无处不在
•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 乙酰胆碱试验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标准: – 符合静息性胸痛或胸闷的临床特点; – 冠状动脉造影无缺血意义的显著狭窄; – 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 到90%以上,同时出现类似平时的胸痛或胸闷发 作,伴或不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在冠状动脉 痉挛解除后胸痛或胸闷随之缓解。
冠状动脉痉挛激发试验
冠状动脉痉挛

5.心脏核素检查:用铊心肌灌注造影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痉挛时相应部位的缺血区有核素灌注不足性缺损,痉挛缓解后,心肌灌注可好转。
2.心电图表现:ST段:冠状动脉痉挛时相应导联的ST段产生一过性改变。穿壁性缺血时ST段抬高,与之相对应的导联ST段压低。如局限性内膜下缺血则ST段压低。QRS波:痉挛发作时,R波可增高增宽,严重时R波的降支与抬高的ST段融为一体。少数人可出现一过性Q波,痉挛缓解,上述变化消失。如持续痉挛引起心肌梗塞,可出现典型梗塞图形。 T波:ST段抬高的导联T波高尖,原有的倒置T波可变低平或直立。有时也可出现U波倒置。心绞痛时心电图正常者亦不能排除冠状动脉痉挛。 心电图检查不能确切定位,也不能了解冠状动脉痉挛的程度。
作用于α受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当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交感神经通过β受体的扩血管作用被阻滞,α受体的缩血管作用相对增强,也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应用α肾上腺素能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时,可直接兴奋α受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迷走神经还可通过毒蕈碱受体的激动引起冠状动脉痉挛。
2.体液机制(1)血小板与前列腺素:自70年代发现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后,在前列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方面,人们的认识有了显著改变。在血小板中,花生四烯酸主要转变成血栓素A2———不稳定的血管收缩剂和血小板聚集物;在血管壁内,花生四烯酸却被转变成前列环素———不稳定的血管扩张剂和抗聚集物。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之间的平衡对血液循环的凝血状态起着调节作用。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其他病变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容易引起血流淤滞,血小板聚集,使血栓素A2释放增多。同时,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使内膜合成前列环素减少。血栓素A2的增多和前列环素的减少,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痉挛,进一步加重了血流淤滞和血小板聚集,从而生成更多的血栓素A2,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聚集的血小板还释放二磷酸腺苷、5-羟色胺,加重了对血管的收缩作用。(2)血管内皮素(ET):为一种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强力缩血管物质。冠状动脉的基础病变导致心肌慢性缺血,使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的ET增多,冠状动脉平滑肌上ET受体密度增加,从而诱发血管痉挛。在心肌缺血———ET分泌增加———冠状动脉痉挛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近来有人研究证明,ET除有强烈地收缩血管作用外,还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对冠状动脉的收缩作用。另外,还通过破坏冠状动脉局部前列环素和血栓素A2的平衡诱发冠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另外,Ca、H+、Mg的作用均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造影时对冠状动脉的局部刺激也可引起冠脉痉挛。长期吸烟、饮酒能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冠脉痉挛易发因素。一次性大量吸烟或酗酒能引起中枢神经和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雌激素水平升高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还应当指出,冠状动脉痉挛可能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心内科诊断性实验

第五节心血管疾病常用诊断性实验一、麦角新碱激发实验临床上用于冠状动脉痉挛的激发实验。
(一)试验方法1、试验前12h停用抗心绞痛药物。
2、冠状动脉造影:经导管向主动脉窦内注入麦角新碱0.025~0.05mg(稀释于生理盐水2ml),同时做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心绞痛症状,每分钟记录心电图共10次。
观察5~10分钟若没发生冠脉痉挛,再次追加0.025mg,直到发生痉挛为止(最大剂量0.05〜0.4mg)。
出现心绞痛或心电图改变时立即进行冠脉内注入硝酸甘油0.1〜0.3mg/次,直到痉挛缓解。
使冠脉扩张后重复冠脉造影。
(二)结果判定1、用药5分钟内出现心绞痛或心电图缺血改变为阳性。
2、用药后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局部痉挛致官腔狭窄〉40%,同时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者为阳性。
3、造影见冠脉局灶性痉挛至狭窄>75%的者为阳性。
4、有以上其中一项者即为阳性。
(三)禁忌症有严重高血压、心衰、严重主动脉瓣疾患者,近期内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者,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未能控制者。
二、三磷酸腺苷负荷试验腺苷有强烈扩张冠脉作用,在冠心病患者中只能扩张非缺血区的阻力血管,形成所谓的窃血现象,加重缺血区缺血。
本试验适用于不能做运动试验的可疑患者。
(一)试验方法试验前2天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三磷酸腺苷10〜20mg溶于生理盐水4ml中,于5s内注射5mg,若无阳性反应可追加5mg,但两次静脉注射间隔需3min以上。
为保证试验准确,静脉注射药液量不得超过4ml。
若用量到20mg仍无阳性反应则为阴性。
(二)结果判定出现以下情况之一为阳性:1、典型心绞痛症状。
2、心电图出现ST段压低三0.075mV或T波对称倒置。
3、心电图出现ST段抬高,或原来压低变为抬高,或较原来抬高三0.1mV。
4、出现心律失常5、原来心电图异常,静注三磷酸腺苷后转为正常。
(三)禁忌症及不良反应心肌梗死、休克、心力衰竭、病窦综合症、房室传导阻滞、哮喘、过敏等均应禁用。
试验中如出现胸痛不缓解可适当注射氨茶碱缓解。
医学专题日本冠脉痉挛性心绞痛诊治指南

2008年日本循环学会制订,也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将CSA作 为独立疾病进行讨论的指南(zhǐnán)。制订该指南(zhǐnán)的原因 主要有两方面。首先,人们对于CsA的认识逐步深入,发现 冠脉痉挛不仅与各种程度的冠状动脉硬化伴发存在,而且 也是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其次,采用冠脉造影 时药物(麦角新碱或乙酰胆碱)诱发冠脉痉挛的试验方法,日 本心绞痛患者约有40%属于冠脉痉挛性心绞痛,发生率明 显高于欧美患者,而且这些患者冠脉非痉挛部位的紧张度 也增加,与欧美患者有明显差异,即CSA存在显著的地域与 民族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证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总 结。
吸烟作为冠状动脉痉挛的危险因子得到认可; 饮酒所造成的体内镁缺乏是冠脉痉挛的可能相关因素,但是服用镁剂预防冠
脉痉挛发作的效果尚未得到证明; CSA患者常合并脂质代谢及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降低与糖耐量异常,提示与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 夜间出现的冠脉痉挛发作的原因是否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目前尚
第五页,共二十二页。
CSA的诊断方法(fāngfǎ)与步骤
临床表现:CSA患者无特异性体征。胸闷、胸痛症状与典型心绞 痛的性质相符,一般在安静时出现,白天的运动并不会加重胸痛。 常见诱因为过度换气及饮酒。与以器质性狭窄病变为基础的劳力 型心绞痛发作相比。多数CSA患者症状持续时间长,常伴有冷汗 及意识障碍。指南指出,CSA发生具有昼夜节律的特点,尤其以 夜间至清晨的安静时出现为多,大多数(67%)发作为无症状的心肌 缺血,清晨的轻度活动(huódòng)也可能诱发;短效硝酸酯类药物能 够有效缓解症状,钙拮抗剂可以抑制冠脉痉挛发作。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冠脉痉挛诊断标准

冠脉痉挛诊断标准
嘿,咱来说说冠脉痉挛的诊断标准哈。
有一回啊,我有个亲戚老是觉得胸口不舒服。
去医院一检查,医生就怀疑是不是冠脉痉挛。
这冠脉痉挛咋诊断呢?首先啊,得看症状。
要是经常胸口疼,像被人揪了一下似的,尤其是在活动或者情绪激动的时候容易发作,那就得小心了。
我那亲戚就是,有时候走快点儿就觉得胸口疼得厉害。
然后呢,医生会做一些检查。
比如说心电图,要是在疼的时候做心电图,可能会发现有心肌缺血的表现。
我陪着亲戚去做心电图的时候,那个小房间里静悄悄的,亲戚躺在那,医生在旁边摆弄着仪器,紧张得我们大气都不敢出。
还有一种检查叫冠状动脉造影。
这个就比较高级了,能直接看到心脏的血管。
如果在检查的时候发现血管突然变窄了,那就有可能是冠脉痉挛。
做这个检查的时候,亲戚可紧张了,一直问我会不会很疼啊。
我也只能安慰他说别怕别怕,一会儿就好了。
最后啊,医生还会结合其他的一些因素来综合判断。
比如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病,有没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
我那亲戚平时就爱抽烟,医生就说这可能也是个危险因素。
总之啊,要是觉得胸口不舒服,可不能大意,赶紧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冠脉痉挛。
早发现早治疗,才能让身体棒棒的。
冠状动脉痉挛的健康宣教

02
冥想:冥想可以帮助放松大 脑,减轻焦虑和压力。
04
保持良好的作息:保持良好 的作息可以帮助稳定情绪, 提高睡眠质量。
06
培养兴趣爱好:培养兴趣爱 好可以帮助转移注意力,减 轻压力。
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辅导: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帮助 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适量摄入:控制 食物摄入量,避 免暴饮暴食
低盐低脂:减少 盐和脂肪的摄入, 降低高血压、高 血脂等疾病的风 险
多吃蔬菜水果: 增加蔬菜水果的 摄入,补充维生 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矿物质,提 高免疫力
适量运动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 进行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运动,如快走、 游泳、骑自行车等
运动时间:每次运动 时间控制在30-60分 钟,避免长时间剧烈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方法,帮助 患者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
社交支持: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社交支持, 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心 03 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血管负担。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影 04 响血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情绪调节方法
01
深呼吸:深呼吸可以帮助放 松身体,缓解紧张情绪。
03
运动:运动可以帮助释放 内啡肽,提高情绪。
05
社交支持:与家人、朋友分 享自己的感受,寻求支持和 理解。
发病机制:冠状动脉 痉挛的发病机制可能 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 血管紧张素II水平升 高、氧化应激等因素 有关。
临床表现:冠状动脉 痉挛的临床表现包括 胸痛、胸闷、心悸、 呼吸困难等,严重时 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等。
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痉挛临床研究进展冠脉痉挛(CA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冠状动脉平滑肌一过性的节段或弥漫性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促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的飞速发展,临床上发现越来越多的患者临床上有典型心绞痛、ST动态改变,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但是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或仅轻度狭窄(管径50%)情况越来越多,其中冠脈痉挛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及关注。
本文针对CAS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一、冠脉痉挛的发生机制目前CA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主要机制如下:1、血管内皮结构及功能紊乱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产生与释放引起血管收缩、舒张因子而在管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包括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GI2),主要的血管收缩因子为内皮素-1(EDCF),冠脉痉挛时一氧化氮的合成和分泌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及内皮素释放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高收缩性是CAS发展的主要因素[1]。
然而Egashira等研究证明一氧化氮在冠脉痉挛处并非减少,而是通过提高磷脂酶C的活性史病灶处的平滑肌细胞的敏感性升高,从而引起CAS。
内皮产生的血管扩张因子及血管收缩因子平衡失调,后者占优,局灶性痉挛发生,因此内皮功能紊乱与CAS存在很大关系。
2、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所导致的功能不平衡,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处于不同程度的痉挛状态,严重者可呈现典型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
3、血管平滑肌超敏研究显示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这种高反应性可能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过程相关的调节酶类的基因突变有关,亦可能与炎性因子如IL-6 等的刺激有关;4、慢性低程度炎症国外研究发现与无CAS患者相比,CAS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或单核细胞计数增加,因此提出慢性炎症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2-3]。
二、冠脉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CAS多发生于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但与冠脉狭窄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且多数发生于轻中度狭窄血管段。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早在1845年,Latham提出冠状动脉痉挛(CAS)可导致心绞痛。
1959年Prinzmetal 等首先观察到一组与劳力性心绞痛不同的心绞痛患者,常于静息状态下发作,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
此类患者不伴有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由于冠状动脉紧张度增加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致,从而提出了CAS的概念。
该假说被后来的冠状动脉造影所证实。
CAS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因发生痉挛的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等差异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包括CAS引起的典型变异型心绞痛、非典型CAS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猝死、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ASS)。
CASS在我国并非少见,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较少,缺乏临床实践的指导。
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实践参考,并为广泛开展该领域里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1 流行病学目前缺乏总体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现有资料均来自临床因胸痛怀疑CASS的高危人群。
日本一项多中心大型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粥样硬化的胸痛患者中进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阳性率达到43%。
另一项韩国研究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无显著血管狭窄的胸痛患者进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其阳性率为48%。
国内报道在静息性胸痛且冠脉造影狭窄<50%的小样本人群中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阳性率为75%,提示我国可能是CASS的高发地区。
而近期发表的临床基本特征相似的921例高加索人的阳性率为33.4%。
上述4项研究的阳性率差异较大,其原因可能主要与入选人群的基本特征略有差异相关。
日本研究入选了所有胸痛患者,而韩国和中国研究则排除了劳力性胸痛患者,入选对象均为静息性胸闷、胸痛患者,属于CASS的高发人群,所以阳性率更高。
2 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CAS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目前仅阐明了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肯定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和血脂代谢紊乱,可分别使CASS风险增加3.2倍和1.3倍;使用含可卡因的毒品、酗酒亦是诱发CASS的重要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桥等则是CASS的易患因素,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则在多数临床研究中未发现与CASS存在相关性。
冠状动脉痉挛的相关研究与临床诊治分析

化、血 脂代 谢异常,冠状 动脉 狭窄程 度、糖尿病 、高血压 。16 6 例 (88 患者 经药物治疗 有效 ,2例 (. %) 药物 治疗 无效 , 9. 1 19 经 1 给予介入治
表1 冠状动脉痉挛的相关因素
长期发展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冠状综 合征 , 甚至心脏性 猝
死 ] 。需及 时给予治疗 和干 预,防止并发症 的发生。冠状动脉痉
以提高对冠状动脉痉挛 的认识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一般资料 . 1 选取 2 0 0 9年 1 一 0 1 7月笔者 所在医 院收治 的确 诊为 月 2 1年
C S的 18 患者,其 中男 8 ,女 8 A 6例 6例 2例 ; 年龄 4 - 6岁,平 27
均 6 . ; 程 1 1 ,平均 58 。 23岁 病 ~5 d . d
经验体会 Jn y niu 《 外 学 究》 0 2期( 第1 期)0  ̄8 ig a t i 中 医 研 第1卷 3 究 与 临床 诊 治 分 析
刘剑 嗥①
【 摘要 】 目的 : 探讨 冠状 动脉痉挛 的发病机制 、相关 因素及临床诊 断与治疗。 方法 : 2 0 年 1 一 0 1 7 以 09 月 2 1 年 月笔 者所 在医院收 治的 1 8 6 例冠 状 动脉 痉挛 的患者为研 究对 象 ,对个 体有无 动脉硬 化 、冠状 动脉 狭窄程 度、吸烟 、血 脂、糖尿病 、高血 压 的情况进 行调 查及 L gs c oi i 回归分析, t 探 讨冠状 动脉痉挛 的相 关 因素 , 给 予调节血 脂、抗 血小板 聚集 、钙拮 抗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 者给 予介入治疗。 并 结果 : 冠状动脉痉 挛的发病与
应蛋白水平增高,说明 C S的发生有炎症 因素参与 。 A
冠脉痉挛

20%
40%
65%
90%
大出血病人的补液原则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科室:外科 汇报人:XXX
→氧化应激相关? 夜间:副交感神经兴奋?
变异性心绞痛的诊断方法
心绞痛多发生在静息时 (特别是夜间和凌晨)
持续数分钟到20min 过度通气可以诱发 钙拮抗剂可以缓解
心电图
*闭
塞
性
(透壁性 / ST段 抬高)
*
临床
表现
冠脉
造影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心电图 *冠 脉造影 *激发试验 *心脏核素
*正常(硬化)冠脉一过性狭窄/闭塞 *狭窄/闭塞自行(或使用扩管药物) 迅速消失
冠状动脉痉挛
冠脉一过性痉挛
冠脉管腔(完全/几乎完全)闭塞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症状
心律失常
猝死
ST段抬高
(透壁性缺血)
心 电 图
ST段压低
(心内膜下缺血)
主要护理诊断
CAS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因发生的痉挛部位、严重程度及有无侧支循
环等而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类型,统称为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coronary
8 闭塞性 (透壁性/ST段抬 高)
非闭塞性 (心内膜下/ST段
下移)
ST9段抬高导联与冠脉
供血部位相应导联对 应。
ST段实际抬高导联数< 常规ST段抬高的导联 数 可能是冠脉分支痉挛。
危险因素
内 因
遗传因素:日本>欧美
→内膜损伤 →诱发血小板局部聚集 →释放缩血管活性物质
外 因
吸烟 饮酒→镁缺乏(镁剂?) 代谢异常:脂、糖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第一节急性冠脉综合症病理及病理生理基础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动脉内膜的脂质、复合碳水化合物、血液成分的沉积,平滑肌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伴有坏死及钙化等不同程度的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一词包含两个涵义,即粥瘤(atheroma)和硬化(sclerosis),前者指脂质沉积和坏死所形成的粥样病灶,后者指胶原纤维增生。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据尸检结果,在40-49岁的人群中冠状动脉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58.36%和88.31%,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其重要的危险因素与下列因素有关1、脂质代谢障碍;2、动脉性高血压;3、吸烟;4、性别;5、内分泌因素;6、遗传因素;7、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学说有:1、脂源性学说2、致突变学说3、损伤应答学说4、受体缺失学说5、血栓形成学说。
各种学说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能机制,但无论哪种学说都不可能完全解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所有的细节和现象。
因为我们知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相当复杂,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上述几种学说中,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损伤应答学说”。
众所周知,动脉内膜内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态学主要特征之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探讨引起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原因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研究的焦点。
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各种细胞源性生长因子与平滑肌细胞增生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关系方面。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全身其它动脉的粥样硬化大致相同,但导致临床后果最为严重。
按其病变发生的过程可以分为三类。
(一)早期病变早期病变主要有两种,即胶样病变和脂纹。
其它的一些所谓的早期病变,如微血栓、内膜垫及弥漫性内膜增厚,是否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起始病变曾经存在很大争议,目前已不把其列为早期病变之中。
突发广泛冠状动脉痉挛致死1例

突发广泛冠状动脉痉挛致死1例陈涵;王江友【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4)007【总页数】3页(P411-413)【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射频消融【作者】陈涵;王江友【作者单位】430022湖北武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脏外科ICU;430022湖北武汉,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半月”于2015年6月2日就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诊断: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反流,心房颤动(房颤),心功能Ⅲ级。
患者瓣膜病变诊断明确,为行进一步外科手术,于2015年6月8日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单支病变,回旋支远段节段性、偏心性狭窄,长约11 mm,狭窄程度60%(图1)。
完善术前检查,评估患者手术指征及排除相关手术禁忌证,于2015年6月10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房颤双极射频消融微创外科手术+心脏表面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
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转入后予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护、持续镇静、呼吸机辅助呼吸及维护心功能、扩冠及扩管、调整血容量、稳定内环境、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治疗。
于2015年6月11日患者清醒后行呼吸机过渡,顺利脱机拔管,拔管后复查血气基本正常。
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示:符合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后改变,人工瓣功能正常,左心室射血分数45%。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肺无实变。
双侧少量胸腔积液。
心影稍大。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退行性变。
患者于术后第10天(2015年6月20日)凌晨01:05突发意识丧失,口唇发绀,立即行床旁心脏按压并360 J电除颤一次,患者意识恢复,心电监测示室性心动过速,给予胺碘酮150 mg静脉推注,转为房颤心律,意识恢复,继续给予多巴胺及胺碘酮静脉泵入。
pci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病例

冠状动脉痉挛是PCI术中的一种并 发症,发生率较低,但后果严重 ,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死亡。
PCI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病例的重要性
提高PCI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通过对PCI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病例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该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防治方法,从而 提高对该并发症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康复指导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建议 ,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REPORTING
预防措施
术前评估
01
对患者的病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等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高危
患者。
药物预处理
02
术前给予患者硝酸酯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以降低冠
状动脉痉挛的风险。
术中操作规范
03
确保手术操作规范,避免对冠状动脉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和损伤
。
控制策略
01
02
03
及时识别
一旦发生冠状动脉痉挛, 应立即识别并采取相应措 施。
PCI术中的冠状动脉痉挛 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REPORTING
诊断方法
心电图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肌缺血,心电图检 查可观察到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如ST段 抬高或压低。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痉挛的金标 准,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痉挛时血管狭窄或 闭塞的表现。
血管内超声
血液检查
血管内超声可观察到冠状动脉痉挛时血管 壁的异常变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血液检查可检测心肌酶等生化指标,有助 于判断心肌损伤程度。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冠状动脉痉挛,可采用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药物、钙 通道拮抗剂等,以扩张冠状动脉,缓解痉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与治疗冠状动脉痉挛的诊断与治疗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作者:向定成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是临床许多缺血性心脏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之一,不但是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甚至心脏性猝死。
因此,CAS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但长期以来C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均未得到足够重视,主要原因是:①临床医师对CAS的危害性认识不够;② CAS的临床诊断多依赖于创伤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在此为基础的痉挛激发试验,早期的麦角碱激发试验相对风险较高,不宜广泛开展。
近年来,随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深入研究,CAS的重要性日渐被重视。
现就目前CA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1冠状动脉痉挛的发生机制CAS的确切机制并未阐明,可能与以下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1.1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合成和分泌减少而内皮素分泌增加,导致血管舒缩调节功能障碍[2]。
所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包括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合酶(如786T/C)多态性等,在血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危险因素作用下,氧化应激常常启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过程。
1.2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性增高[4]血管平滑肌细胞对激动药呈过度的收缩反应,可能与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过程相关的调节酶类的基因突变有关,亦可能与炎性因子如白介素-6等的刺激有关。
1.3自主神经功能失衡[5]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活性降低和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在无相应交感神经活性抗衡的情况下,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导致冠状动脉处于不同程度的痉挛状态,严重者可呈现典型CAS性心绞痛;1.3炎症CAS的临床表现具有波动性,在相似的环境下并不是恒定地均能发作,可能与局部的炎症状态不同有关。
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报道证实了CAS发作期间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强烈提示炎症因素可能参与CAS的发生[6]。
2冠状动脉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CAS多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之上,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一定呈正相关,且多数发生于轻中度狭窄血管段。
CAS人群的研究显示,吸烟和血脂代谢紊乱是CAS的重要危险因素[7],而动脉粥样硬化的另外两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及高血压似乎并没有明显增加CAS的风险。
因此,积极地控制吸烟和改善血脂代谢紊乱不仅能有效地预防动脉硬化,而且也有利于防治CAS。
此外,CAS激发试验发现CAS的高危人群有冠状动脉肌桥,此类病人因有肌桥所导致的收缩期血管狭窄,亦可具备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的特点。
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血压与CAS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尚待进一步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3冠状动脉痉挛的主要临床表现CAS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变异型心绞痛,即静息状态下心绞痛发作伴心电图短暂性ST段抬高。
近年研究发现,表现为典型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并不多见,即使在安静状态下发作的典型心绞痛病人,动态心电图上亦多未能记录到ST段抬高;然而,静息状态下发作胸闷或胸痛的病人,CAS激发试验多能诱发类似平时的症状发作,冠状动脉造影可见明显的CAS,说明CAS是静息时发作的心绞痛原因。
标准导联心电图无ST段抬高,说明CAS的临床表现多为非典型的变异型心绞痛。
CAS是否伴ST段抬高可能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痉挛程度,非完全闭塞性痉挛往往表现为ST段压低或T波改变,只有严重痉挛使血管接近完全闭塞时才表现为ST段抬高。
此外,长期反复痉挛所建立的侧枝循环、闭塞性痉挛时间过短等亦可能是ST段不抬高的原因。
据此,我们将CAS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类型[8],其主要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3.1典型冠状动脉痉挛病人年龄相对较年轻,主要表现为静息状态下发作性胸痛或胸闷,胸痛程度多较剧烈,呈典型心绞痛样发作,伴濒死感及出汗,若能记录到发作时心电图,则为相应导联出现ST段抬高,随着胸痛症状的缓解,ST段亦恢复至等电位线。
若痉挛不能及时解除,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多数病人平时运动耐受能力良好,心电图运动试验的结果取决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但多数为运动试验阴性或运动过后恢复期出现缺血性心电图表现(合并冠状动脉肌桥者运动心电图可出现缺血性改变),未发生心肌梗死的病人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则表现为反向再分布,冠状动脉造影多数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多为节段性轻度狭窄或内膜不光滑,常见合并肌桥,乙酰胆碱或麦角碱激发试验诱发出节段性CAS。
3.2非典型冠状动脉痉挛常见于生活或工作压力较大的中年病人,主要表现亦为静息性胸痛或胸闷,常于后半夜或过度劳累之后的安静状态下发作,但程度较轻,呈胸部闷胀不适、呼吸不畅、压迫感等,无明显濒死感及出汗,夜间常因胸闷而憋醒,坐起、行走、呼吸新鲜空气等可使症状缓解,含服硝酸甘油亦可使之缓解。
发作时心电图记录可见T波改变、ST段压低或无任何缺血性改变(病人常因发作时心电图无明显心肌缺血改变而被忽视),运动心电图多为阴性,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表现为反向再分布,冠状动脉造影多表现为弥漫性动脉硬化、血管细小、僵硬迂曲及远端血流缓慢,乙酰胆碱或麦角碱激发试验多可诱发弥漫性或多支CAS。
典型与非典型CAS呈现不同临床特征的根本原因在于痉挛血管闭塞是否完全。
典型CAS血管完全闭塞,远段血流完全中断,从而出现严重心绞痛发作伴急性损伤性ST段抬高;非典型CAS为非闭塞性,或远段因反复发作已经形成侧枝循环、或痉挛持续时间过短等使远段血管虽有缺血但未达到损伤程度,因此,临床仅仅出现程度并不很严重的胸闷,并不出现ST段抬高。
极少数CAS可能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晕厥甚至猝死,可能与冠状动脉的持续性痉挛或优势血管的近段痉挛有关。
此类病人的临床表现凶险,预后可能较差。
4诊断主要表现为静息性胸痛或胸闷的病人,可通过在发作时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无发作时心电图记录者,应常规进行运动试验心电图及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以寻找心肌缺血的客观依据。
必要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CAS激发试验以助确诊。
过度换气试验和冷加压试验因敏感性和特异性低已经被淘汰。
近年来,我们对经冠状动脉造影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确诊的CAS病人进行临床研究,初步临床应用表明,非创伤性诊断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90%以上,可以推荐给临床验证。
现分别介绍如下:4.1乙酰胆碱试验诊断CAS的标准:①符合上述静息性胸痛或胸闷的临床特点;②冠状动脉造影无缺血意义的显著狭窄;③冠状动脉内注射乙酰胆碱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90%以上,同时出现类似平时的胸痛或胸闷发作,伴或不伴有心电图缺血性改变,在CAS解除后胸痛或胸闷随之缓解。
4.2非创伤性诊断非创伤性诊断冠状动脉痉挛标准[10,11],①有上述静息性胸痛或胸闷的临床特点;②心电图运动试验阴性或运动后恢复期出现缺血性改变,包括ST段抬高或压低达到缺血性诊断标准;③核素灌注心肌显像负荷试验呈现反向再分布,即负荷状态下心肌血流灌注良好但静息状态下出现灌注缺损。
同时具有上述三个条件者可临床诊断为CAS。
5治疗过去多强调治疗CAS应采用钙拮抗药以对抗血管痉挛。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单纯的钙拮抗药能缓解CAS导致的胸痛发作,确实有肯定的疗效,但部分病人仍可能进展为严重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我们近6年的观察发现,CAS病人多存在血脂代谢紊乱和吸烟等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12]。
因此,我们认为,防治CAS应从病理机制和相关危险因素入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确诊和符合非创伤性诊断标准CAS病人,应控制吸烟、调整血脂、实行联用抗血小板药和钙拮抗药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案[10]。
100余例病人最长达5年以上的治疗和随访表明,不论是典型还是非典型CAS,临床症状控制满意,仅1例在可疑停药后发生猝死,其余病人均无严重心脏事件发生。
应按美国ATPIII补充方案或中国成人血脂防治建议,并根据病人的其它危险因素确定血脂控制的目标。
抗血小板治疗按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要求,长期坚持采用阿司匹林,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以用氯吡格雷替代;钙拮抗药的选择应根据病人的心率、心功能等情况选择非二氢吡啶类或二氢吡啶类,首选地尔硫卓;心率偏慢、合并传导阻滞者可选择二氢吡啶类。
由于多数病人心绞痛在夜间发作,可建议病人在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药。
不能耐受钙拮抗药者可选择长效硝酸酯类,除非合并肌桥及劳力型心绞痛,原则上不宜使用β受体阻断药。
绝大多数病人在上述联合药物治疗下临床症状控制满意,不需要介入治疗;而且冠状动脉造影和血管内超声可见,CAS病人的血管病变以轻度节段性狭窄或弥漫性内膜增生为主,不宜施行介入治疗[12]。
只有在严格药物治疗下仍有反复严重的心绞痛发作,或反复发作同一部位心肌梗死、且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或激发试验证实为局限性痉挛的病人,尤其是左、右冠状动脉近段的严重痉挛病人,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在痉挛部位植入支架[13]。
有反复因痉挛所诱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发作者,可考虑植入自动除颤起搏器,以预防猝死[14]。
若能坚持上述控烟、调脂、抗血小板、钙拮抗药以及防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相关因素等综合治疗措施,绝大多数CAS病人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1] YANG NI, HUNG M J, CHERNG W J.Coronary artery spasm-rel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in patients with coexisting spasm of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y and fixed narrowing of the remaining vessels[J]. Angiology, 2007,58(2):156-160.[2]阮云军,向定成,邱建,等.冠状动脉痉挛病人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J].心肺血管病杂志,2005,24(1):11-13.[3] NISHIJIMA T, NAKAYAMA M, YOSHIMURA M, et al.The 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 gene -786T/C polymorphism is a predictive factor for reattacks of coronaryspasm[J].Pharmacogenet Genomics, 2007,17(8):581-587. [4] MCNAIR L L, SALAMANCA D A, KHALIL R A. Endothelin-1 promotes Ca2+antagonist-insensitive coronary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 via activation of epsilon-protein kinase C[J].Hypertension, 2004,43(4):897-904.[5] MIWA K, IGAWA A, MIYAGI Y, et al.Alterations of autonomic nervous activity preceding nocturnal variant angina:sympathetic augmentation with parasympatheticimpairment[J].Am Heart J, 1998,135(5 Pt 1):762-771.[6] ITOH T, MIZUNO Y, HARADA E, et al.Coronary spasm is associated with chronic low-grade inflammation[J].Circ J,2007,71(7):1074-1078.[7]向定成,Franz Xaver Kleber.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重要危险因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42-245.[8]向定成,何建新,洪长江,等.非典型性冠状动脉痉挛病人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3):227-230. [9] XIANG D C, GONG Z H,HE J X, et al. The study on dose protocol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acetylcoline test in Chinese[J]. Chin Med J,2004,117(10):1564-1566.[10] XIANG D C,YIN J L, TENG A P, et al. Rest chest pain,negative treadmill 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m and reverse redistribution in dipyridamole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ight be the features of coronary artery spasm[J]. Clin Cardiol, 2007,30(10):522-526.[11]向定成,尹吉林,何建新,等.冠状动脉痉挛病人心电图及201Tl 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特征[J].中华核医学杂志,2005,25(1):10-13.[12]向定成,洪长江,龚志华,等.冠状动脉痉挛的血管造影及血管内超声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5-8.[13] KAKU B, IKEDA M, KATO H, et al.Coronary artery multisten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life-threatening refractory coronary spasm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J].Int Heart J,2007,48(3):379-385.[14] AL-SAYEGH A,SHUKKUR A M,AKBAR M. Automatic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spasm:a case report[J].Angiology,2007,58(1):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