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贝氏体相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2
(3)下贝氏体
BF与A的位向关系为K-S关 系,惯习面为{110}A。碳化物 与BF间有确定的位向关系。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3
(a)
(b)
图5-7 (a)下贝氏体组织示意图
(b)GCr15钢的下贝氏体组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4
§5.1.3 贝氏体的力学性能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0
A
原奥氏体晶界
A
BF
图5-4 无碳化物贝氏体示意图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1
图5-10 无碳化物贝氏体形成机理示意图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2
(二)无碳化物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②与此同时,由于转变温度较高, 在BF中的碳原子可以越过BF/A 相界面向A中扩散,直至达到 平衡浓度。
转变形成低碳相和高碳相, 故有碳原子的扩散,但铁和合 金元素原子不扩散。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0
(6)晶体学特征
贝氏体形成时,有表 面浮凸,位向关系和惯习 面接近于马氏体。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1
§5.1.2 贝氏体的组织形态
(1)无碳化物贝氏体
在靠近BS的温度处形成,由 平行板条铁素体束及板条间未 转变的富碳奥氏体组成。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61
(二)奥氏体晶粒大小的影响
奥氏体晶粒越大,晶界面积越 少,形核部位越少,孕育期越长, 贝氏体转变速度下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62
(三)应力和塑性变形的影响
拉应力加快贝氏体转变。 在较高温度的形变使贝氏体转 变速度减慢;而在较低温度的形 变却使转变速度加快。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3
(四)下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②与此同时,由于温度低,BF中 碳的过饱和度很大。同时,碳 原子已不能越过BF/A相界面扩 散到奥氏体中去,所以就在BF 内部析出细小的碳化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4
③随着BF中碳化物的析出,自由能 进一步降低,以及比容降低所导 致的应变能下降,将使已形成的 BF片进一步长大。同时,在其侧 面成一定角度也将形成新的下贝 氏体铁素体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4
图5-5 无碳化物贝氏体组织, ×1000 (30CrMnSiA钢,450℃等温20s)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5
(1)无碳化物贝氏体
BF与奥氏体的位向关系为 K-S关系,惯习面为{111}A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6
(2)上贝氏体
在贝氏体相变的较高温度区 域形成,对于中、高碳钢, 大 约在350~550 ℃区间。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6
(一)贝氏体相变机理概述
② BF以共格切变方式长大, 但长大速度缓慢,这是因为 受碳原子向周围奥氏体的扩 散所控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7
A3
Acm
A1
贫碳区
t1
T0
t2
c1 c2
图5-9 贝氏体铁素体按马氏体切变机制形成的说明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2
(1)无碳化物贝氏体
BF核在A晶界上形成后,向晶内 一侧成束长大。板条比较宽,板条 间距离也较大,且两者均随形成温 度的下降而变小。板条间为富碳的 A,在随后冷却时转变为M或保留 至室温成为AR 。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3
A
原奥氏体晶界
A
BF
图5-4 无碳化物贝氏体示意图
图5-2 共析碳钢 C曲线示意图
图5-3 合金钢 C曲线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9
§5.3.2 影响贝氏体相变动力学的因素
(一)碳含量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奥氏体中碳含量的增加,转变 时需要扩散的原子数量增加,转 变速度下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60
(一)碳含量及合金元素的影响
除Al、Co外,合金元素都或多 或少地降低贝氏体转变速度,同时 也使贝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下降, 从而使珠光体与贝氏体转变的C曲 线分开。
贝氏体形成温度越低,碳化物颗 粒越小、越多,强度越高。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7
③ 固溶强化和位错强化
随贝氏体形成温度的降低, BF的碳过饱和度及位错密度 均增加,导致强度增加。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8
(二)贝氏体的韧性
在350℃以上,组织中大部 分为上贝氏体时,冲击韧性 大大下降。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9
④随着BF的长大,铁素体板条间奥 氏体中的碳含量显著升高,当超过 Acm线的延长线时,将从奥氏体中 析 出 不 连 续 的 碳 化 物 ( Fe3C ) , 从而形成羽毛状上贝氏体。
可见,上贝氏体的转变速度受碳 在奥氏体中的扩散所控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通过形核与长大进行,等 温转变动力学图是C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7
图5-2 共析碳钢 C曲线示意图
图5-3 合金钢 C曲线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8
(4)转变的不完全性
转变结束时总有一部分未 转变的A,继续冷却A→M, 形成B+M+AR组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9
(5) 扩散性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3
(二)无碳化物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③通过相界面进入A的碳能很快向 远离界面处扩散,不至于在界面 附近产生积聚,所以富碳A的碳 含 量 不 会 超 过 Acm 线 的 延 长 线 , 从而不会从A中析出碳化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4
(二)无碳化物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一)贝氏体的强度
贝氏体的强度随形成温度 的降低而提高。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5
影响贝氏体强度的因素:
① 贝氏体铁素体细化强化 形成温度越低,贝氏体铁素体 越细,强度越高。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6
② 碳化物的弥散强化
下贝氏体中碳化物颗粒较小,颗 粒数量较多,且分布均匀,故下 贝氏体的强度高于上贝氏体。
可见,下贝氏体的转变速度受碳 在铁素体中的扩散所控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5
综上所述,不同形态贝氏体中的
铁素体都是通过切变机制形成的。只 是因为形成温度不同,使铁素体中碳 的脱溶以及碳化物的形成方式不同, 从而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致贝氏体的组织形态不同。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6
§5.3 贝氏体相变的动力学影响因素、 魏氏组织
50
(四)下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低温范围转变, < 350℃。
①BF 大 多 在 奥 氏 体 晶 粒 内 通 过 共格切变方式形成,形态为透 镜片状。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1
(a)
(b)
图5-7 (a)下贝氏体组织示意图
(b)GCr15钢的下贝氏体组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2
图5-12 下贝氏体的形成机理示意图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6
(a)
(b)
图5-6 (a)上贝氏体组织示意图
(b)T8钢中的上贝氏体组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7
Fe3C
图5-11 上贝氏体的形成机理示意图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8
②与 此 同 时 , 碳 原 子 越 过 BF/A 相界面向A中扩散。
③由于转变温度降低,进入相界 面附近A中的碳原子已不能向 远处扩散,尤其是铁素体板条 间奥氏体中的碳原子,在这些 地方将产生碳的堆积。
§5.3.1 贝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
与珠光体转变不同,贝氏体 等温转变不能进行到终了。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7
§5.3.1 贝氏体等温相变动力学
贝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也呈 C形,也有一鼻子。转变在BS点 温度以下才能进行,随转变温度 降低,转变速度先增后减。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8
38
(一)贝氏体相变机理概述
③ 形成的BF为碳的过饱和α固溶 体,形成温度越低,过饱和度 越大。在BF形成的同时,将发 生碳的脱溶,析出碳化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9
(二)无碳化物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高温范围转变,组织为BF+富碳A。
①BF在奥氏体晶界形核,初形成的BF 过饱和度很小,以共格切变方式向 晶粒内一侧长大,形成相互平行的 BF板条束。
第五章 贝氏体相变
中温转变:550℃~MS 下贝氏体----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等温淬火组织;贝氏体钢连续冷却。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
美国冶金学家 Edgar C. Bain
(Sept. 14, 1891 -- Nov. 27, 1971) 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9
(a)
(b)
图5-6 (a)上贝氏体组织示意图
(b)T8钢中的上贝氏体组织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0
(3)下贝氏体
在贝氏体相变的低温转变区 形成,大约在350℃以下。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1
(3)下贝氏体
贝氏体铁素体呈透镜片状, 形态与片状马氏体很相似。但 下贝氏体铁素体中的亚结构为 位错,不存在孪晶。片内存在 排列整齐的细小碳化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9
上贝氏体的韧性大大低于下贝氏体的原因:
①上贝氏体由彼此平行的BF板条构成, 好似一个晶粒;而下贝氏体的BF片 彼此位向差很大,即上贝氏体的有效 晶粒直径远远大于下贝氏体。
②上贝氏体碳化物分布在BF板条间。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0
总之,随着贝氏体形成温度的 降低,强度逐渐增加,韧性并不 降低,反而有所增加,使下贝氏 体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4
由于碳在BF中的不断脱溶,增加 了新相与母相间的自由能差(ΔG)。
另外,BF中碳的脱溶还使其比容 降低,从而减少作为相变阻力的比 容应变能,这些都会促进BF的进一 步长大。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5
§5.2.2 贝氏体相变的机理
(一)贝氏体相变机理概述
① 贝氏体转变的领先相是铁素体,在 转变温度下,奥氏体中存在浓度起 伏,BF核在贫碳区形成。较高温度 时,BF在奥氏体晶界形核;较低温 度时(下贝氏体),BF大多在奥氏 体晶粒内形核。
贝氏体 -- Bainite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2
高温
中温
低温
Mf
图5-1 共析碳钢 C 曲线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
§5.1 贝氏体相变特点、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
§5.1.1 贝氏体相变的特点
(1)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 在A1以下,MS以上,有一转变
的上限温度BS点和下限温度Bf 点, 碳钢的BS点约为550℃。
④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富碳 奥氏体可以转变为马氏体, 也可以保持到室温而成为富 碳的残余奥氏体。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5
(三)上贝氏体的形成机理
中温范围转变,在350~550℃,组织 为BF + Fe3C,形态为羽毛状。
①BF在奥氏体晶界形核,以共格切变 方式向晶粒内一侧长大,形成相互 平行的BF板条束。
不扩散
马氏体转变 < Ms 无扩散
有 单相组织 α-Fe(C)
不扩散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5
(2)贝氏体转变产物
贝氏体转变产物为α相与碳化物的 两相混合物,为非层片状组织。α相 (即贝氏体铁素体BF)形态类似于马 氏体而不同于珠光体中的铁素体。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6
(3)转变动力学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7
(2)上贝氏体
其形态在光镜下为羽毛状。组 织为一束平行的自A晶界长入晶 内的BF板条。BF板条与M板条相 近,但在铁素体板条之间分布有 不连续碳化物。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18
(2)上贝氏体
BF板条内亚结构为位错。与A 的位向关系为K-S关系,惯习面为 {111}A。碳化物惯习面为{227} A, 与A有确定的位向关系。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2
§5.2 贝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条件、相变机理
§5.2.1 贝氏体相变的热力学条件
贝氏体相变的驱动力也是化学自 由能差。 铁素体的Gibbs自由能随着碳过饱 和度的增加而增加。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33
Ms
Bs
图5-8 奥氏体和贝氏体自由能与温度的关系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材料工程系
4
表 5-1 珠光体、马氏体、贝氏体转变特点的比较
转变温度范围 扩散性
珠光体转变
Ar1 ~ 550℃ 铁与碳可扩散
领先相
渗碳体
共格性
无
组成相
两相组织 α-Fe + Fe3C
合金元素
扩散
贝氏体转变 550 ℃~Ms 碳可扩散,铁不能扩散
铁素体 有
两相组织 > 350 ℃,α-Fe(C) + Fe3C < 350 ℃,α-Fe(C) + Fex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