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论文(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院 人文社科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年级班别 09级一班
学 号 *************
学生姓名 徐静
指导教师 常维国(副教授)
2012年6月14日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目录
一、选择课题的原因及意义 (4)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因 (4)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4)
1、社会内在需求 (4)
2、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4)
3、心理素质的作用的要求 (4)
4、心理辅导与德育的重要联系 (4)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基本内容 (5)
(一)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 (5)
(二)学习心理辅导 (5)
(三)智能辅导 (5)
(四)情感和意志辅导 (5)
(五)个性心理辅导 (5)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5)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5)
(一)案例主要资料 (5)
(二)分析与诊断 (6)
(三)辅导策略 (6)
(四)辅导效果 (6)
四、关于小学生典型心理问题辅导策略 (6)
(一)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 (6)
1、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7)
2、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7)
3、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主题性活动” (7)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7)
1、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 (7)
2、改善的方法 (7)
五、结语 (8)
六、参考文献 (9)
论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

小学生作为社会中新生的主要成分,对社会主义未来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近些年来,小学生心理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心理学家正探讨和研究解决办法,学校教师的教育、学生家长的关心也成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力量。

社会中的人应动员校内校外资源共同营造小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与氛围,确保小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身心健康;关注焦点;解决问题;共同营造健康环境
一、选择课题的原因及意义
(一)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因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国家教育部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1]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意义
1、社会内在需求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具体可以概括为:入学适应问题、学习疲劳问题、厌学与逃学问题、问题行为等等,这些问题阻碍了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步伐,因此对于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社会发展的需求。

2、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日趋开放和多样化的社会,社会给予人们更多发展的机会和选择的自由。

只要善于选择,勇于开拓、进取,每个人都可以有成功的机会。

心理辅导就是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3、心理素质的作用的要求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显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

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质。

开展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既是小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4、心理辅导与德育的重要联系
心理辅导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但它们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品德素质在个体素质结构中处于中心地位,对个体各个方面素质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是品德素质的发展基础。

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为品德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好的个人主观条件。

[2]
二、小学生心理辅导基本内容
(一)学校生活的心理适应辅导
心理辅导的主要目的在于唤起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感到自己长大了,激发他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的自豪感和义务感,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学校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学习心理辅导
学习心理辅导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考试心理辅导,目的在于引导小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讨,进而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小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坚定的学习信念和旺盛的进取精神。

(三)智能辅导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的先决条件,也是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标志。

小学生智能辅导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辅导。

(四)情感和意志辅导
帮助小学生克服悲观、怯懦、抑郁、紧张等消极否定的情绪情感,经常性地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五)个性心理辅导
小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和自我意识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
(六)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小学生通过正常交往,一方面可获得友谊与爱,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许,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可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

[4]
三、小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5]
(一)案例主要资料个案身份:陈××;性别男;年龄 14岁;六年级学生。

个案起因:很长一段时间,该生常与有问题行为的社会无业人员交往,常滋
事、闹事、打骂同学、无心向学。

对待老师的教育表面上能接受,但背后却说谎欺骗,没有悔改。

个案调查:小陈家庭有父母及姐姐共四人,因父母重男轻女,幼小时期,娇生惯养,成长过程,只养不教,造就小陈的不良行为习惯。

家长教子方法贫缺,从不沟通,使小陈萌发逆反心理,对老师的教育当作耳边风,得不到有效的教育。

(二)分析与诊断
个人因素,生性好强,稍有傲气,加上娇生惯养,善于察言观色,欺骗说谎,性情变化无常,不良行为成习。

家庭因素,父母对孩子教育简单、粗暴,与学校教育不协调。

学校因素,该生是后进学生,思想、品德、意识有偏差,行为规范和教育很难见效,尚未能完全改变其脾性。

(三)辅导策略
一是从该生逆反心理入手,寻找机会与他接触、谈生活、聊天,建立平等关系。

二是与该生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步调一致,适时选择,渗透辅导。

三是对该生校内外行为保持跟踪,从多方面获取他的学习、活动、生活资料。

进行家访、电话访与其家长保持联系,加强家校协作教育。

观察其行为的改变情况,约束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四是采取面对面辅导,潜移默化,协助认识自我,悦纳自己,调整情绪,调整危机,端正学习态度,学会尊重别人,增进人际关系。

(四)辅导效果
该生从接受辅导至毕业离校近7个月时间里,逐步减少与校外无业人员的交往,也没有在校外打人闹事,校内表现明显改观。

课堂上虽打瞌睡,但没有捣乱现象,课间打骂、滋事、闹事大大减少,行为表现较为正常。

毕业前夕,经本人申请,班委会讨论,科任、班主任老师同意,学校行政会议讨论通过,撤消该生“严重警告”纪律处分。

四、关于小学生典型心理问题辅导策略
(一)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
1、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成为一种“三合一”的教育,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班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形成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操作系统。

这种操作系统所体现的主要功效有:融入班集体建设、丰富班级活动、发展班级文化、优化班级管理、构建班级教育合力、建设良好班风。

2、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首先要打造基础性工程。

这种基础性工程,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阵地,如: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园落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随着学校的园林化发展步伐,不断创建出“开心园”、“舒心廊”、“交心亭”、“谈心室”等等;在校园内形成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网站)—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

3、让“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种“主体性活动”
首先开展在班主任组织下,全班师生共同参与,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交互、联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活动。

然后,可以是小学生自办的“手抄报”,也可以在班级墙报、黑板报中开辟出专栏,称为心育小报。

心理儿童剧、心理小品、心理故事会、心理训练操等心理小剧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结合小学生写日记、周记,鼓励学生记“心语日记”(周记)。

[6]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策略
1、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倾向:怯懦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逆反心理、倔强心理、嫉妒心理、势利心理。

2、改善的方法
首先,纠正不良心理,树立交往信心。

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是孩子进行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因此首先要帮助孩子纠正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倾向,树立与人交往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与人交往。

有怯懦、自卑心理倾向的孩子不敢主动与人交往,教师要多鼓励,多发现其闪光点,经常当众表扬他们,帮助孩子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

自负、
逆反、倔强心理倾向的孩子往往交不到朋友,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帮助其认识自己为什么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从改变自身做起。

嫉妒破坏人际关系的和谐。

要善于引导嫉妒心强的孩子学会控制排遣嫉妒心理。

有“势利”心理倾向的孩子要让他们认识到友谊的珍贵,告诉他们友谊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要克服功利心理,结交真正的朋友。

其次,组织多彩活动,创设交往氛围。

组织活动是最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模式,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

比如可以多进行一些郊游、登山、野炊等需要团结、合作、互助的班集体活动,或者组织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或者团体合作游戏。

接着,端正交往态度,学会正确交往。

小学生由于受自身认识水平发展的限制,容易产生认识上的自我中心,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往往不会从自身角度分析,总是觉得别人对自己有看法,牢骚满腹烦恼重重。

如果能帮助孩子从改变自身做起,端正交往态度,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所以要教会学生对待同学朋友真诚友善,对待家长教师尊重信任、理解关爱。

最后,讲究交往技巧,沟通从心开始。

这需要“四学会”:学会结交新朋友,学会倾听和交谈,学会赞美和感谢,学会拒绝,消除误会。

教师与家长则应该从旁辅助学生学会这些交往技巧。

[7]
五、结语
据相关资料显示,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

所以研究上采取的是从一般到个别,再从个别到一般的形式。

从总的角度来看小学生存在的问题,继而通过解决个例存在的严重心理问题,最后再解决小学生普遍具有的典型问题。

在辅导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要让小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既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又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进步。

所以小学生心理辅导一定需要学生周围人群的呵护与关爱,再结合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变化,才能让小学生成长在一个优良的氛围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Z].1999年8月13号
[2]张冬梅,论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关系[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3]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N].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13日
[4]张丽丽.浅谈小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N].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12)
[5]浅谈小学生心理辅导.2011年7月1日
/html/XLWZ/SXL/XXL/488752011619149867.shtm
[6] 解决小学生自私的团体心理辅导策略 .
/article/browse/124903.jspx
[7] 小学生人际交往辅导策略./News_View.asp?ID=6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