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

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

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感觉异常有效3例

旁压痛 ( 右>左) ,脐上悸。首先给予吴茱英汤,服 药后头痛未改善。 虚寒之象明显, 遂以温里祛寒为主, 从第 3日 起改服获荃四逆汤后, 症状迅速好转, 病情
逐渐稳定。
( 郭恒击摘译 )
病例 3 3 岁女性, : 9 主诉: 头痛、 心悸。 长期偏 头痛常服麦角胺等制剂,因反复发作而接受汉方治
药2 周后转阴,另一种服药 2 个月后转为阴性。 . 5
上述结果表明, 对于重度脑血管障碍后遗症的患
者, 补中益气汤可改善低下的免疫功能、 提高机体抵
上述 3 例感觉异常患者伴有的症状均有肩酸痛、 畏寒, 体型肥胖、 腹部皮下脂肪厚等, 舌、 脉、 腹证 也基本相同, 辨证均属于阳虚。 因此服用相同方剂会 奏效。对于阳虚型感觉异常的患者,上述形寒肢冷、 气不化水的体征和症状可作为选择黄蔑桂枝五物汤
解而停药。
数 (L) .5: 般正常 在5 以 本组患 1 X 1 L 00 一 0 值 0 上,
者服药前 P I N 均低于4 , 0 服药 6 个月后均升至 4 0以
上。 MR A MR A阳性的3 ⑤ S : S 例服药后 2 周至 3 个
月均转为阴性。 种 MR A阳性的患者, 2 S 其中一种服
周时,出现右头部剧烈疼痛、呕吐。 之后每月发作 4
或 5次,经前头痛加重、焦虑。脑电图、头部 M 1 7 ;
等检查未见异常。 四诊所见: 头痛、 恶心, 晨起头重, 头、肩、背部酸痛,睡眠质量差,畏寒以下肢明显,
改 用黄蔑建中 汤提取剂 1 。 个月后面部麻木基 8 6 酬
本痊愈而停药。
皮肤粗糙, 痛经、 且经期持续 1 周以上。 面色稍苍白, 声音无力。 舌质淡、 舌体胖大有齿痕、以舌根为中心 呈地图状薄白苔、 舌尖无苔, 脉稍沉细弱。 腹软,中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效果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梗死是指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阻,致使脑组织缺氧缺血,从而造成脑细胞损伤甚至坏死的疾病。

脑梗死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其中急性期发病后最为危急,需迅速采取治疗措施以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

急性期脑梗死对患者的影响主要包括脑功能受损、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运动障碍等,而偏身感觉障碍是其中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出现一个半侧或某一侧肢体的感觉丧失或异常感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1.2 治疗需求根据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常常出现偏身感觉障碍,包括对侧肢体感觉丧失或减退、感觉异常等症状。

这些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

对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偏身感觉障碍的治疗需求迫切。

2. 正文2.1 药物组成及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白术、炙甘草、大枣五味药组成。

各药物的功效如下:1.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固表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 桂枝: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对于脑血管的扩张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

3. 白术:能健脾开胃、温中止泻,有助于增强脏腑功能,促进营养吸收和代谢。

4. 炙甘草:具有调和药性、缓解毒性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的效果,减轻药物对机体的刺激。

5.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有助于调整身体功能,改善体质。

综合以上药物的功效,黄芪桂枝五物汤在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中起到补气活血、调和脏腑的作用,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体功能,促进康复。

在临床应用中,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身体特点进行个性化调配,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 治疗机制治疗机制是指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急性期脑梗死偏身感觉障碍的具体作用机制。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白术、茯苓、陈皮五味药组成。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新用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新用举隅

化斑解毒汤,药用黄芩、金银花、连翘、栀子、贯众各lOg,黄
连、紫草、薄荷、大青叶各7.59,赤芍、牡丹皮、厚朴各59。 若疱疹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蝉蜕、白蒺藜各7.59;若里 热炽盛者,可加生大黄2.59。常用中成药有加味解毒散、 蒲地蓝消炎片、莲花清瘟胶囊等。 邪减正复期,症见热退,口腔溃疡渐愈合,手足疱疹逐 渐干缩。治宜清解余邪,常选千金苇茎汤,药用芦根、薏苡 仁各lOg,车前子、大青叶各7.59,佩兰叶、薄荷各59。常 用中成药有板蓝根冲剂等。
・24・
CJTCM
June.2008
V01.20
No.3
“传化物而不藏”,浊气降则清气升,故大便通调应作为 临床观察指标之一。用辛香之品,意在醒脾化湿,调畅 气机。如果有湿热郁滞、舌苔黄腻者,可加山栀、黄芩、 竹茹、石菖蒲、神曲等;脾虚腹胀者,可与枳壳、白术相
伍为用。
10剂,诸症十好七八,已能骑车来院复诊。守方又服 15剂,同时服香砂六君子丸善后调理。
・243・
按《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 脾”。此病例属脾虚水肿。西医所谓功能性水肿。余 遵辨证施治原则,察其有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气虚 证。气虚运化无力,水液潴留体内,泛滥肌肤而为水 肿。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陈皮理气,气行 则水行,标本同治。现代医药研究,茯苓能利尿,还能 增强免疫功能;橘皮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再加 桂枝温通脾阳,茯苓益气健脾利水;益母草现代医学研 究有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并有抗菌、利尿作用。 诸药合用,脾阳得振,水肿自除,诸证消失。
崩 漏
脉。治宜温通心阳,活血化瘀。选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加味。药用:黄芪309,桂枝209,赤芍189,全瓜萎129, 丹参159,薤白99,半夏129,延胡索99,生姜3片,大枣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运用验案5则

( 中 国人 民解放 军第 3 0 2医 院中西 结合 肝病诊 疗 与研究 中心 , 北京 , 1 0 0 0 3 9 )
枝 1 5 g , 白芍 2 0 g , 山药 1 5 g , 黄柏 1 0 g , 知母 1 5 g , 生姜 8 g , 大 枣
5枚 。7剂 , 水煎 , 每 天 1剂 , 早 晚 分服 。服 药 7剂 后 , 患者 症 状 减轻 , 但 仍 然入 睡 困难。 守上 方 改桂 枝 1 0 g , 加 酸 枣 仁
范某 , 女, 5 7岁 , 2 0 1 3年 6月 2 3 日初 诊 。3个 月前 出现
山药 扶 温 , 专 于温 阳助 气 , 开 窍宣 闭 ; 白芍 、 大枣益 阴和血 , 调 和
阴阳 。全 方合 用 , 标 本兼 治 , 相 得益 彰 。
后 随访 , 患者 不 适 症 状 均 消失 。
微 涩而 紧之血 痹证 。《 素问 ・ 痹论 》 载: “ 营气 虚 , 则 不仁” , 用黄 芪 桂 枝 五 物 汤 , 黄芪合桂枝益气通 阳,
芍 药养 血合 营 , 姜、 枣 调 和 营卫 , 故 用 黄芪 桂 枝 五 物
按: 围绝 经期 是妇 女 一 生必 然 度 过 的一 个 生 理
痛、 喜按 , 按之痛 减 , 经西 药对症 治疗 ( 具体 用 药不详 ) 后痛
减 。后 自觉 下腹 部 隐痛 , 遇 寒 加 重 得 热 则 舒 缓 。7 d前 因过 食 凉物 , 致腹痛 、 腹 泻加 重, 并 伴神 疲 气短 、 腹 部微 胀 , 大便
溏 泄 。 自行 服 用 “ 香砂 六 君 汤” 未 效 。 就 诊 时 患 者 慢 性 病
3 慢性 结肠 炎
李 某, 男, 2 6岁, 于2 0 1 2年 9月 2 3日初诊 。腹痛 、 腹泻

赵国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案四则

赵国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案四则
按 :此例手 汗症为肺气虚 弱 ,皮毛腠理不 固 ,营卫不 和故也 ,卫虚故 肌冷而不 固 ,营虚则不敛而汗 溢 。方 中黄 芪 、大枣益气 固表 ,桂枝 、生姜 补其 卫气 ,重用 白芍 、甘草 敛其 营 阴 ,加牡蛎 以止汗 ,故能 收效 。
收 稿 日期 2017-07—06
浙 江 中医 杂 志 2018年 6月第 53卷 第 6期
· 437 ·
赵 国仁 运用 黄芪 桂枝 五物 汤验 案 四则
郭 立 崎 浙 江省 宁波 市奉 化 区中 医医院 浙江 宁波 315500
关键词 赵 国仁 黄 芪桂枝五 物汤 医案 .
赵 国仁 先生 为全 国基层 名老 中医药专 家学 术经 验 继承工 作指导老 师 ,临证五案四则介绍如下 。 l 强直 性脊柱炎
患者 ,男 ,55岁 。患者终年下水捕 鱼 ,平素体健无疾 。 十年 前忽感 腰脊 下肢强 直 ,颈 部拘 急疼痛 ,头面 四肢麻 木 ,上臂不 能抬举 ,下肢沉重疼 痛 ,多处诊治 ,其效不显 。 后赴上 海某 医院做磁共振检查 ,诊为“强直性脊柱炎 ”,长 期服用 激素 、非甾体止痛药治疗 。其病已久 ,痛苦难忍 ,前 至赵师处就诊 。诊见 面色惨 白不华 ,行 动僵直 ,阳事不兴 , 脉 沉细无力 。治 宜和营通络 ,强 筋壮骨 。方 以黄芪桂枝 五 物 汤加 减 :黄 芪 30g,桂枝 5g,川 断 、杜仲 、大 枣 、当归 各 lOg,炒 白芍 15g,甘草 6g,乌梢 蛇 20g。每 日1剂 。治疗 数 年 ,已停用激素等药 ,诸症 均明显减轻 。
按 :此例 患者 为下肢 静脉 曲张所致 肿 痛 ,静 脉 曲张
后血液 回流 障碍 ,血浆外溢 故肿 ,中医谓之 “血化 为水” 也 ;血瘀于 内 ,经络不通 ,不通则 痛 ,故肿痛并见 。本病多 发 于老年人 ,花 甲之后其气必虚 ,气虚而血瘀也 。黄芪桂 枝 五物 汤中黄 芪益气 ;桂枝 温通 ;当归 、芍药养 血和 营 ; 姜 、附温散寒 邪 ,温 阳通络 ;加 以各类虫 药活血 祛瘀 ,通 络 止痛 ,则病邪可 除。 3 脉 管炎

精品资料--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精校完美打印版)

精品资料--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精校完美打印版)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独语斜阑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疗风痹。

适当加减可治疗肩周炎、末梢神经炎、坐骨神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中风后遗症等疾患。

有报道以本方加牛膝、红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疗末梢神经炎;加当归、白芷、细辛、威灵仙等治疗面神经麻痹;加羊肉250克煎汤并加鸡血藤、当归等治疗产后身痛;加党参、白术、赤芍、川芎等治疗肢端麻木;加全虫、地龙、蜈蚣、细辛等治疗桡神经损伤;加炙乳香、没药、牛膝、红花、当归、水蛭等治疗脱疽;加骨碎补、当归、续断、杜仲等治疗痛痹;合乌头汤化裁治疗坐骨神经痛均证明有满意疗效。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益气温经和营卫,血痹风痹攻效良。

黄芪桂枝五物汤,芍药大枣与生姜;四肢麻木面无华,温经通阳此方良。

方解君黄芪──甘温补气,补在表之卫气。

. .... ┌桂枝──散风寒而温经通痹。

臣┤. .... └芍药──养血和营而通血痹。

佐生姜──辛温,疏散风邪。

使大枣──甘温、养血益气。

1.痹:张,形寒,手足痛,肌肉渐肿,劳力行走,阳气受伤,客邪内侵,营卫失和。

仿《局方》“痹在四肢,汗出阳虚者,与黄耆五物汤”。

黄耆、桂枝、茯苓、炙草、当归、煨姜、南枣。

2.真中风:诊得两手脉厚而长,惟左手略兼弦象,两寸稍紧,脉厚者,得土之敦气,厚道足以载福,为长寿之征。

但弦为风脉,紧为痛脉,今紧在两寸,主上半身有痹痛之患,据称手腕及臂上痛,时愈时作,已阅五年之久,且指尖时苦麻木,昔年尤甚,近年略减,细察此症,系风在关节而作痛,至其所以痛者,乃气血与风邪相抗拒,非同偏枯者之全不觉痛,其妙在于痛处,不难扶正以屏邪,书称中指麻木,三年内防患中风,以中指属手心经故也。

今幸麻木之处以食指、拇指为甚,系肺与大肠气之不调,尚无大害,然风善行而变数,必须及早治之,然斯时若肥风药以预防中风,是适招风取中,无异借寇兵而齐盗粮,宜出诸郑重,切勿孟浪以图一逞,宜用黄耆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黄芪桂枝五物汤治颈肩腰腿痛的经验1. 引言颈肩腰腿痛是现代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常常由于长期坐姿不正确、劳累过度或者年龄增长引起。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验案举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验案举隅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7), 1661-1664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7248黄芪桂枝五物汤临证验案举隅徐成振,王 伟,张天津,荆晴晴,王庆溪*青岛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山东 青岛收稿日期:2023年5月30日;录用日期:2023年7月17日;发布日期:2023年7月26日摘要 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是张仲景用于治疗“血痹”病的经典名方,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

笔者认为“气虚血弱”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根本病机,把握这一病机核心,将其应用于相似病机的多种疾病,如颈椎病、中风后遗症、汗出偏沮、慢性肝炎等治疗,深谙“辨证论治”之法。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血痹,颈椎病,中风后遗症,汗出偏沮,慢性肝炎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Chengzhen Xu, Wei Wang, Tianjin Zhang, Qingqing Jing, Qingxi Wang *Hepatic Department, Qingdao Sixth People’s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Received: May 30th , 2023; accepted: Jul. 17th , 2023; published: Jul. 26th , 2023Abstract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comes from Synopsis of the Golden Chamber·the Sixth Treatment of Pulse Syndrome of Deficiency and Fatigue of Blood Bi , which is a classic prescription used by Zhang Zhongjing to treat “Blood Bi”, and is widely used i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weakness” is the basic pathogenesis of Huangqi Guizhi Wuwu decoction. Grasp the core of this pathogenesis, apply it to a variety of diseases with similar patho-genesis, such as Cervical spondylosis, stroke sequelae, sweat out partial fall, chronic hepatitis, etc., and be familiar with the 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通讯作者。

谢心军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骨科常见病验案3则

谢心军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骨科常见病验案3则

·34·山 西 中 医 2021年2月第37卷第2期 SHANXI J OF TCM Feb.2021 Vol .37 No .2谢心军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骨科常见病验案3则东智卓玛 谢心军关键词:谢心军;黄芪桂枝五物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7156 (2021) 02-0034-02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 (编号:17C1227)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基金 (编号:2019CX60) 。

作者简介:东智卓玛,女,在读硕士研究生,湖南中医药大学 (长沙 410007) ;谢心军,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通讯作者:谢心军,E-mail:****************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篇,是由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桂枝汤去甘草重生姜,加黄芪化裁而来,主治血痹。

该篇谓:“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其症多见肢麻不仁、疼痛、乏力、易汗出。

其病机为形盛体弱、气血不足、正虚邪侵,继而阴邪痹阻血络,致气血不通、瘀血阻络、筋肉失养。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扶正祛邪;桂枝既可祛风散寒、温经通痹,与黄芪相配又可益气和营;桂枝配芍药益阴养血敛营、调和气血阴阳;桂枝配生姜温通经脉、祛邪不伤正;生姜、大枣相配,补脾和胃、益营助卫;诸药合用,以达益气养血温经、和营通痹止痛之效。

谢心军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在治疗骨科疾病时,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疗效颇佳,现举验案如下。

1 病例介绍1.1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唐某,女,48岁,2019年4月13日初诊。

右手麻木4年。

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麻木,伴右手腕部及右手各指活动不利,休息后可稍缓解,劳累、提重物等活动后症状加重,近期偶有夜间痛醒,未予系统治疗。

刻诊见:右手麻木,偶伴夜间疼痛,活动不利,尤以桡侧三指为甚,双上肢酸重乏力感,平素精神倦怠,多汗,恶风,夜寐差,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舌底络脉迂紫,脉弦紧。

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汗证医案一则

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汗证医案一则

甘肃科技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36卷第17期2020年9月Vol.36 No.17Sep. 2020运用黄$桂枝五物汤治疗汗证医案一则廖云立!,吴红彦"(1.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2.深圳罗湖区中医院,广东 深圳5180011)摘要:汗证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汗证虽不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但往往会对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影 响患者学习、工作,甚至会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自汗病因病机较多,因此汗证的辩证较为关键。

临床中,导师在治疗汗证时遵循中医同病异治的原则对不同患者对症治疗,多取得较好成效,亦积累了不少经验,故选取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营卫不和、卫表不固的汗证病案一则以飨同道& 关键词:汗证;黄‘桂枝五物汤;营卫不和;卫表不固中图分类号:R249汗证是临床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病虽然 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健康,但往往会对患者的日 常生活成不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患者学习、工作,对患者成心理负担&中医药能通过调理 患者 的 治疗汗证,有着独特的 在临床上常常能取得不的效&在常 疗中, 汗证患者 常多见,过辨证治疗,大多 &1汗证的病因病机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驱邪外出的方 法,在正常, 、着衣过多、行走劳作会导 的多& 、不舒、%则会导调、 不固、謄理开泄失常,则汗液疏泄异常。

《素问》中“ ,谓之汗”,阳阴液,从謄理排泄而出,则形成汗液& 理的开合受的调控,保证汗液排泄节制。

受损、阳失调,则謄理合失司或謄理不,导致汗 、 泄失常,即发生自汗等病理现象&机的 与 、导致謄理不固,产生汗证&白天时时汗出,动辄重者,称为自汗& 而夜间汗,醒来汗自止者称之为盗汗,也称为寝汗&根据汗证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汗%手足汗、心 胸汗、腋汗、阴汗、半身汗叫《内经》认为汗液是 的一种重要津液,他的生理病理的变化与精血液关系密切,并说明气温 的升降与着衣的多少是导致生理性汗的原因:“天暑衣厚则謄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謄理闭”。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验案一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验案一则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验案一则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功用益气通阳,调畅营血。

笔者跟师得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产后缺乳,取得满意疗效。

标签:黄芪桂枝五物汤;产后缺乳;临床应用产后产乳极少,甚至全无者,不能满足哺乳的需要,称为“产后缺乳”,中医又称“产后乳汁不行”、“乳汁不足”、“产后乳无汁”等[1]。

《诸病源候论》列有“产后乳无汁候”认为其病因系“既产则血水俱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使然。

临床上多用中药或其他辅助疗法治疗。

笔者跟师得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产后缺乳验案一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患者李某,女,25岁,2015年9月17日初诊。

诉产时出血较多,产后10余天,乳汁稀少。

患者两乳无胀感,伴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无华,乏力懒言,纳谷尚可,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双侧乳腺彩超检查示双侧乳腺未见明显异常。

证属营血亏虚,乳汁生化乏源。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20g,桂枝9g,白芍15g,熟地黄15g,穿山甲15g,王不留行15g,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上方5剂后,乳汁增多,乳房有胀感,头晕心悸减轻,饮食增加。

7日后复诊,上方又进3剂,乳汁明显增加,已能正常喂养婴儿,诸症悉除而告痊愈。

电话随访,患者未出现不良情况。

2 讨论产后缺乳是常见的产后病,其主要病机一为化源不足,二为瘀滞不行。

主要原因有气血虚弱、肝郁气滞、痰浊阻滞。

其中以气血虚弱、肝郁气滞比较常见。

《傅青主女科》论治产后缺乳着眼于“气血”,虚则补之,实则疏之,“阳明之气血自通,而乳亦通矣”又谓:“乳汁之化,原属阳明,然阳明属土,必得肝木之气以相通,始能化成乳汁。

羞愤成郁,土木相结,又安能化乳而成乳汁也。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乳汁的通与不通与肝脾息息相关。

《景岳全书·妇人规》云:“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故下则为月水,上则为乳。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及医案⼀、条⽂字眼“⾎痹”、“⾝体不仁”、“如风痹状”。

⾎痹,⾝体不仁,如风痹状,⼤概是感觉⿇⽊,感觉迟钝,知觉⿇⽊不仁。

⼆、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姜六两⼤枣⼗⼆枚上五味,以⽔六升,煮取⼆升,温服七合,⽇三服。

⼀⽅有⼈参。

三、⽅解桂枝汤去⽢草倍⽣姜加黄芪⽽成。

1、炙⽢草,⽢则缓,太壅滞;2、⽣姜散寒散⽔湿除寒湿,桂枝⽣姜⾛⽽灵动,防⽌黄芪补⽽不⾛;3、黄芪,补虚祛风,益⽓固表同时利⽔,可去在表之⽔湿。

黄芪:《本经》:味⽢、微温、主痈疽久败疮、排脓⽌痛、⼤风癞疾;五痔⿏瘘;补虚;⼩⼉百病。

4、⼤枣帮助黄芪滋补营阴⾎分。

5、⽣姜⼤枣保护脾胃。

6、从药证理解本⽅(1)桂枝芍药:调和营卫,调和阴阳;(2)黄芪:益⽓固表;(3)桂枝芍药黄芪相当于桂枝加黄芪汤,调和营卫补⽓固表;(4)⽣姜⼤枣⽣津建脾胃;(5)桂枝⽣姜:桂枝⽣姜⾟温⾛串散寒湿⽔饮强卫阳;(6)黄芪芍药⼤枣:益⽓⽣⾎增加营阴的滋养。

四、体质诊断1、桂枝体质(⽩、弱、风)加黄芪体质,(黄芪体质:⾯⾊⽩、浮肿貌、更加怕风、恶风,⽪肤松弛、肚⽪松弛如棉花,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抵抗⼒差—《红楼梦》中贾母是也。

)现代⼈缺少锻炼,吃的多,长得丰满,虚胖、浮肿貌,⾛不了多久就⽓喘。

五、辨证要点1、怕风,⾃汗⽆⼒,⼿脚⿇⽊为主诉,肢体⿇⽊不仁,如⾍爬甚⾄捏抓⽆感觉,⾆质淡、⾆苔⽩滑有津,⼆便正常。

2、⽤于⿇⽊感和感觉迟钝的病证。

使⽤的指征是多汗、汗出则症状加重以及⽪肤有增厚的感觉,⽪肤⾊⽩⽽软,是含黄芪⽅剂的应⽤指征之⼀。

六、病机辨证营卫不和,⽓⾎虚弱。

七、临床运⽤1、下肢⿇⽊疼痛: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四味健步汤;2、夹瘀⾎: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桂枝茯苓丸;3、浮肿:五苓散加黄芪桂枝五物汤,防⼰黄芪汤加防⼰茯苓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4、⿇⽊: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芍药散;5、上肢疼痛⿇⽊:乌头汤加黄芪桂枝五物汤;6、⼼脑⾎管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川芎;7、⾯瘫:黄芪桂枝五物汤;8、黄芪桂枝五物汤加术附:伴⾝体疼痛沉重;9、中风后遗半⾝不遂;10、过敏性⿐痒属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1、⽪肤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2、颈椎病属于太阳表虚⽓虚者;13、不安腿综合症:腿夜间⿇⽊,酸胀,如蚂蚁爬⾏,不知将腿放哪⾥;14、⼩⼉舞蹈病;15、⾯神经炎;16、颈椎病;17、荨⿇疹;18、产后腿痛,产后中风。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肩周炎42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肩周炎42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肩周炎42例发表时间:2013-11-26T09:09:07.09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3年第5期供稿作者:邢亚萍[导读] 其中男18例,女24例,45-55岁19例,55-65岁18例,65岁以上5例。

邢亚萍东阳市人民医院巍山分院(浙江东阳 322109)[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5-97-02 肩周炎为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

其发作时的患肩疼痛、活动受限,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笔者于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间,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该病,取得了理想的疗效。

现将资料较完整的42例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

其中男18例,女24例,45-55岁19例,55-65岁18例,65岁以上5例。

病程3周-3个月12例,3个月-6个月21例,6个月-1年以上9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拟定:1.2.1 肩关节疼痛,活动时及夜间加重,以肩关节前或后或外方为主。

1.2.2 在肱二头肌长腱沟部,三角肌前缘或冈上肌附着处有不同程度的压痛。

1.2.3 肩关节活动逐渐受限,尤以上举、外展、外旋及后伸为主,日久肩关节功能障碍。

1.2.4 肌肉萎缩,由于疼痛而活动受限,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明显。

1.2.4 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2.5 除外其它肩关节疾病。

凡符合上述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标准,年龄在45岁以上即可列为观察病例。

该病诊断一般不难。

2 治疗方法2.1 基本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25克,桂枝10克,炒白芍20克,炮姜5克,大枣10克,当归20克,木瓜15克,甘草3克。

2.2 辩证加味。

肩部畏寒较著,且得温痛缓者,则增桂枝至20克,加淡附片5克;遇阴雨天疼痛较重者或舌苔厚腻者,加防风10克,米仁30克,土茯苓30克,生白术15克;患者舌偏红、口干、苔少者则减炮姜,加北沙参10克,生地15克,忍冬藤30克;肩部活动受限明显,加伸筋草10克,蜈蚣2条(研粉吞服),鸡血藤30克。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名医黄芪桂枝五物汤医案
患者刘某,男,45岁。

主诉:乏力、出汗多、腰酸背痛,舌
淡苔白,脉细弱。

查体:体温36.3℃,血压110/70mmHg,心
率72次/分,心肺听诊无异常。

肢体无肌力减退,无肌束震颤,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均无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中医辩证分析认为,该患者为气虚血瘀证。

乏力、出汗多、舌淡苔白、脉细弱为气虚症状;腰酸背痛为气滞血瘀症状。

鉴于患者肝脾虚弱,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常用方剂,具有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

治疗方案:给予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处方如下:
黄芪30g,桂枝10g,茯苓12g,白术9g,党参15g,当归12g,川芎9g,熟地黄15g,生地黄15g,山药15g,丹参15g,红
花9g,益母草15g,五味子12g,紫苏叶10g,炙甘草6g。

治疗过程:该患者坚持连续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3个月,每日一剂,每剂煎服,分两次服用。

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该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出汗量减少,腰酸背痛症状明显改善。

辅助检查显示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等指标均正常。

舌淡苔白,脉细弱明显改善。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气虚血瘀证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方剂通过补气扶脾、活血行气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气虚症状
和腰酸背痛症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剂中包含多种草药,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

张怀亮教授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

张怀亮教授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

张怀亮教授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此方由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所列,属于太阳病的治疗。

张怀亮教授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了许多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下面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经验应用。

一、证候诊治黄芪桂枝五物汤适用于太阳病初起的证候,主要病机为表邪未入里,胃气未能上承。

具体而言,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微汗、恶风、口干、渴不欲饮、小便不利等,舌质淡红,苔少而白。

二、用药特点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桂枝、芍药、甘草和生姜。

这个方剂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功效,能够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2、桂枝:有助于疏通气血运行的作用,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3、芍药: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缓解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4、甘草:有助于调和药性,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能够保护胃黏膜避免出现不适。

5、生姜: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可以促进体内阳气的运行,增强免疫力。

三、临床应用1、治疗感冒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同时,它能够增加机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的恢复。

临床上可以针对不同的证候,适当加减药物,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2、治疗慢性疾病的免疫调节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在治疗慢性疾病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

例如,常见的脾胃虚弱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口干口苦等症状,都可以通过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改善。

3、治疗女性病黄芪桂枝五物汤对于女性疾病的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经期不调、月经量少等妇科疾病,都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来改善。

同时,黄芪、桂枝、芍药等药物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能够改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1、避免过敏部分人群可能对某些草本植物会产生过敏反应,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时应尽量避免这些成分。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骨科的新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骨科的新用
内蒙古中医药
2.1.2饮食习惯的适应:鼓励患者晨起多饮水、菜汁、水果汁或蜂 蜜汁,进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如麦胶、水果、蔬菜、玉米等,适当增加 活动量。 2.1.3排便习惯的形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可防止粪便堆积。 鼓励患者晨起先排便,如不能排出可在晚餐后再次排便,使患者 逐渐恢复正常的排便习惯。 2.1.4心理治疗:便秘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症,可加重便秘,因 而需接受心理治疗。或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2.2对照组:便秘者果导l一2片,每晚睡前口服;焦虑者谷维素 50mg口服,每日3次;失眠者安定5mg口服,每晚睡前1次。两组 患者服药期间禁食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5周1 疗程。
3.1疗效标准:治愈:1日排便1次,停药后不复发;好转者,服药期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
黄崇伦’ 摘要:临床上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的首选方剂,无论是内科杂病还是妇科等杂证,只要因肝胆湿熟的病因病机所至的病证皆 可用本方灵活的加减运用。 关键词:肝胆湿热;异病同治;龙胆泻肝汤 中图分类号:R28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r79(20lO)08一0018-0l 液,伴有瘙痒感,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此乃肝胆湿热所 致的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治法:清利肝胆湿热为主,佐以解毒。 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金钱草、板蓝根各209,栀子、柴 胡、生地、泽泻、木通、黄芩、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9,甘草、当归各 99。2剂,水煎服,1日1剂。复诊:证见两胁肋疹点干燥已无浆液和 灼热干痛之症已减,经用上方调治2剂而愈。 按:本证属肝胆湿热亢盛,热毒瘀滞于肝经经脉所致的缠腰 火丹,故用龙胆草泻肝胆的湿热;栀子,黄芩,清热泻火,木通,泽 泻,车前子,金钱草,清热利湿;板蓝根,蒲公英,紫花地丁清解热 毒;全方共奏清肝胆湿火、泻下焦湿热、解毒之功。 3外阴瘙痒证 汪某,女,39岁,务农,2006年5月18日就诊。主诉:外阴瘙痒 已两月余。阴部瘙痒,伴有阴股潮湿,苦不能眠,舌苔黄腻,脉濡滑 而数。辨证:肝经湿热下注所致的外阴瘙痒证。龙胆泻肝汤加味。处 方:龙胆草、苦参、黄柏各209,黄芩、山栀、生地、泽泻、柴胡、苍术、 木通、当归各129,甘草99。2剂,1日l剂,水煎服。复诊:服药后阴 部瘙痒大减,阴股潮湿有明显好转,入夜已能入睡,故效不更方, 原方再服2剂,随访已痊愈。 按:本证为肝经经脉的湿热不得宣泄,而随经脉下注之外阴 瘙痒、阴股潮湿之症,方用龙胆草、山栀、黄芩,苦寒清泻肝经湿 热;泽泻、木通、生地、合二妙散清利下焦的湿热;苦参止外阴瘙 痒;诸药相配药中病机,故收佳效。 综上述3例,其病虽异,但其病机同属肝胆湿热为患,故用龙 胆泻肝汤灵活加减运用治之而收奇效,实属异病同治之妙用。 龙胆泻肝汤出自于《兰室秘藏》,方药组成:龙胆草、泽泻、木 通、车前子、当归、柴胡、丹草、生地黄。《医方集解》在上方加栀子、 黄芩,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功用,主治肝胆湿热为患所致 的多种疾病。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现将典型病 例简介如下。 1结膜炎 苏某,男、14岁,学生,2006年4月15日诊。该生学校因流行 眼结膜炎而发本病,经西医用抗病毒的药和抗生素类药物及眼药 水等治疗,无明显好转,来中医科就诊。主证:双侧眼结膜红赤、灼 热胀痛,流泪畏光,生眼粪,口苦,舌苔黄腻,脉濡数。辨证:肝胆湿 热上攻所致的红眼病。龙胆泻肝汤加味。处方:龙胆草、车前子各 209,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泽泻、当归、木通各129,木贼、夏枯 草各159,黄连、蝉退、川牛膝各109,甘草69。2剂,1日1剂,水煎 服。复诊:服药后畏光流泪消失,充血灼热疼胀大减,但仍感两目 干涩不适,继上方再服1剂,随访痊愈。 按:本列之证属肝胆湿热,循肝经经脉上炎于目所致的红眼 病,故用龙胆泻肝汤清热泻火;酌加木贼草、夏枯草、黄连、蝉退, 疏风清热解毒,引热下行的作用;配方中肯,疗效神速。笔者多年 运用本方加味治疗急性眼结膜炎。收到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2带状疱疹 代某,男42岁。教师。2007年5月1诊。主诉:两胁肋出现疹 点,干涩灼热疼痛两天。两胁肋疹点灼热干痛,疹点中含少量浆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

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脱发医案【原创版】目录1.脱发病例介绍2.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法3.治疗效果及观察4.总结与展望正文1.脱发病例介绍脱发是指头发脱落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雄激素性脱发,也称为男性型脱发。

这种脱发通常表现为头发逐渐变细、变短,最终脱落。

本病例中,患者为男性,年龄为 35 岁,主要症状为头发脱落,尤其是前额和头顶部位明显。

患者同时伴有乏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

2.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治疗方法黄芪桂枝五物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等五种药物组成,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功效。

真武汤则是一种治疗水肿、腰痛、乏力等症状的中药方剂。

在本病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采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的治疗方法。

具体方剂如下:-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 30 克,桂枝 15 克,芍药 15 克,生姜 15 克,大枣 5 枚。

- 真武汤:附子 15 克,白术 15 克,茯苓 15 克,炙甘草 10 克,生姜 15 克。

3.治疗效果及观察患者在服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方剂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发脱落明显减少,前额和头顶部位的头发开始逐渐生长。

同时,患者的乏力、腰膝酸软、失眠等症状也得到了缓解。

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头发基本恢复正常,体力充沛,睡眠良好。

4.总结与展望本病例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加减方剂对雄激素性脱发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温经通络、活血化瘀、健脾益气等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方剂的调整。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的精彩案例。

咱就说有这么一位大姐,长期手脚冰凉,那感觉就像是大冬天没穿厚棉袄似的。

她来看病的时候都愁眉苦脸的,一直嘟囔着“这可咋办呀”。

医生就给她开了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加减调理。

呐,这就好比是给身体这个大机器来了一次精心的保养维修!过了一段时间,大姐再回来,那脸上笑容跟花儿似的,兴奋地说:“哎呀呀,我现在手脚可暖和啦,真是太神奇啦!”
还有个小伙子,平时总觉得没力气,干啥都提不起精神。

就好像汽车没了油,跑不起来一样。

用了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后,嘿,精神头一下子就上来了,现在整天活力满满的,跟朋友打球都更有劲了呢!这不就是给身体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嘛!
再想想,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复杂的城堡,而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呢,就是那开启城堡活力之门的神奇钥匙呀!它能帮助我们调整身体的状态,让一切都变得更加顺畅。

有人可能会问了,这汤真有那么厉害?当然啦!这些真实的案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它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那些被身体不适困扰的人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古老的智慧呀,它真的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作用呢!这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绝对值得我们去了解和尝试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病例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的应用病例血痹岳美中医案:郭某某,女性,33岁,北京某厂干部。

于1973年6月间,因难产使用产钳,女婴虽取下无恙,但出血达1800毫升之多,当时昏迷,在血流不止的情况下,产院用冰袋敷镇止血,6个小时,血始止住。

极端贫血,血色素3克,需要输血,一时不易找到同血型的供血者,只输了400毫升,以后自觉周身麻痹不遂,医治未效,在弥月内于6月28日即勉强支持来求诊治。

患者脉现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是产后重型血虚现象,中医诊为“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补卫和营以治之。

处方:生黄芪30克,桂枝尖9克,白芍9克,大枣4枚(擘),生姜18克。

水煎温服。

7月2日二诊:上方服3剂,脉虚小紧象渐去,汗出,周身麻痹已去,惟余左胁及手仍麻,恐出汗多伤津,用玉屏风散加白芍、大枣作汤剂,以和阳养阴。

处方:生黄芪24克,白术30克,防风9克,杭白芍9克,大枣4枚(擘)。

水煎温服。

7月13日三诊:服上方10剂,汗出止,胁痛愈,右脉有力,左偏小,食指与小指作麻兼微痛,左臂亦痛,是心血仍虚而运行稍滞,用三痹汤治之。

本方养血补气之药多于祛风散邪,宜于气虚血少而有麻痹之证者。

处方: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大独活6克,大秦艽6克,防风6克,辽细辛3克,川当归9克,川芎6克,熟地黄9克,酒炒自芍9克,桂枝9克,云茯苓9克,杜仲炭9克,川牛膝9克,台党参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温服。

7月26日四诊:服上方10剂,周身觉有力,食指痛愈。

唯左脉仍弱,血虚宜补,予人参养荣丸。

8月1日五诊:左右脉渐趋平衡而仍弱,小指与无名指作痛。

按小指内侧,是手少阴心经脉所终,无名指是手少阳三焦经脉所起,三焦与心包络相表里。

从经脉寻求,很明显是心经虚弱,气血难以充周经脉所致,投予生脉散作汤用,以养心气。

处方:党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9克。

水煎服。

9月3日六诊:上方服2周,小指与无名指疼痛消失,所患产后病症已基本痊愈,唯脉仍现虚象,嘱常服人参养荣丸以善后。

(《岳美中医案集》1978年版)按语:难产大出血后发生周身麻痹不遂,又见脉象虚弱小紧,面色苍白,舌质淡等血虚之象,故岳老以此断为血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取得良效,后以补气养血之品,以善其后。

痿证(原发性脑萎缩)胡青山医案:某女患,45岁。

四年来头痛,头晕,健忘,并日益加重。

经全脑造影、脑电图、超声、脑脊液等项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脑萎缩。

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头昏健忘,气短便难,舌质淡红,脉弱,属中医痿证。

用本方加减:黄芪150克,白芍50克,何首乌35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当归、鸡血藤、牛膝各20克。

水煎服,日1剂。

半年后基本痊愈,随访2年余,病情稳定。

(《黑龙江中医药》1985;<1):20)按语:肌肉萎缩而见头晕气短,健忘,脉弱,气血虚候迭现,故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当归、鸡血藤、牛膝等,以补益气血,通利血脉获愈。

中风后遗钟耀奎医案:陈某,62岁,广州江门。

1947年由美返国后,迷信风水,每日与地理师访寻龙穴,连续数月。

某日,寻穴方定,突然中风倒地,抬返家,延医诊治。

醒后,口眼向右歪斜,右半身瘫痪,不知痛觉。

舌微强,言语不能流利,病约50余日,数易医,未效。

初诊:六脉微细,便秘,两日一行,诊属气血俱虚,拟方大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黄芪’750克,桂枝’750克,杭白芍750克,生姜750克,大枣100枚,虎胫骨300克,桑寄生300克。

上药用水一大锅,煎取12碗,每小时服1碗。

二诊:服后证如前,惟大便1次,较溏而已。

再服原方,续服7日,右手稍有知觉,可微举,足仍如前,言语较清楚。

续服至第10天,手足均能举动,但乏力,未能走动。

余认为病已去其半,药力亦宜酌减,因此照第一日之剂量减半,再服10天。

三诊:余诊后第20天,症状大有好转,可步出中庭走动,家人大为欣喜,但口眼仍微歪斜,说话不十分清楚。

改与干金附子散。

炮附子90克,桂枝尖90克,细辛15克,防风24克,生晒党参90克,干姜30克。

服3剂。

四诊:口眼较正,说话已清楚流利,惟足部乏力,手可举至与肩’平。

改与真武汤加味。

炮附子60克,杭白芍90克,云茯苓90克,生白术60克,生姜90克,虎胫骨90克,桑寄生90克,桂枝90克。

服10剂。

五诊:病者能行前来门诊。

此后以黄芪建币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真武汤等三方每日轮服。

服20天,各证均如常人,惟口眼微向右歪,不能复原,停药。

按语:本案重用黄芪至750克,桂、芍、生姜亦均用750克,大枣用到百枚,胆略之大,为常人所不及。

钟氏自注曰:病者对我信仰甚笃,故余能投此重剂,病者亦敢服,否则,难取速效也。

无脉症李宜方医案:田某,男,42岁。

1988年2月6日就诊。

右手麻木、发冷、脉测不得一年余。

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并背部紧缩疼痛,遇阴雨天加剧。

半年前曾在省级医院诊为大动脉炎。

血压左臂20/13kPa,右臂血压没有显示。

舌质淡红,苔薄白,右脉不得。

中医诊为脉痹,辨证属营卫不和,气虚血瘀,脉道痹阻。

治以调和营卫、补气温阳行痹。

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30g,芍药12g,桂枝9g,红花10g,川芎10g,生姜3片,大枣6枚。

水煎服,日1剂。

服药6剂后,自觉右手麻木减轻,脉搏微弱可取,背部紧缩疼痛亦明显好转。

药已中的,守方加当归20g、丹参20g,以增强活血之力,再进12剂。

药毕自述右手麻木、背部紧缩疼痛等症均消失,切诊右手脉有力可取。

至此,服药不足20剂而症获痊愈。

(山东中医杂志1993;(3>:33)按语:(原按):西医学认为,无脉症多发于大动脉或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闭塞性炎症,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而多见,发病以青年为多。

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肢易疲劳、麻木或发凉,病侧血压测不出或极低。

治疗本病,西医以激素为主,效果多不理想。

无脉症属中医“脉痹”范畴,病机虽与气血相关,但症结在营卫不和,而此营卫不和的本质又为营卫不足。

《素问·逆调论》说:“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

营血不足则不能充盈脉络,卫气虚弱则无力通达四末,故出现肌肤、血脉之“不仁”、“不用”病状。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本病对证之方,果获良效。

肩痛(肩周炎)张民钦医案:金某,男,48岁,1993年1月6日因车祸右肩关节脱位,经手法复位,两月后右肩关节疼痛,右上肢不能抬举,X线示:右肩关节及诸骨质未见异常。

诊断为他伤性右肩关节炎。

处方:黄芪30g,白芍12g,桂枝12g,生姜10g,大枣5枚,鸡血藤12g,秦艽10g。

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1服。

服药10剂后,右肩关节内旋及外旋外展功能恢复,疼痛较前减轻。

守法治疗2周而愈。

随访1年,右肩关节功能正常。

(国医论坛1995;<3):11)按语:(原按):创伤性肩周炎临床较少见,但素体虚弱,复加肩部或上肢外伤史者容易诱发。

《素问·痹论》曰:“营气虚,则不仁。

”人至中年,素体“骨弱肌肤盛”,劳而汗出,邪遂凝于血脉,再加外伤,而致经脉不通,不通则痛。

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方中黄芪益气,桂枝、芍药通阳行痹,生姜、大枣调和营卫,鸡血藤、秦艽通络止痛,共奏益气温阳除痹之功,用治创伤性肩周炎可谓方证相符,故收效颇佳。

低热刘殿青医案:朱某某,女,35岁,教师。

1982年10月5日初诊。

低热二年余,体温常在37.5℃左右,偶尔达38℃。

伴有怯风怕冷,自汗津津,声低气短,纳谷不香,大便溏薄,周身乏力等证。

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而胖,脉细缓无力。

证属气虚身热。

拟取甘温除热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焦白术10克,炙甘草3克,生姜3克,大枣5枚。

服上方12剂后,症状基本消失。

改用补中益气丸调服半月以善其后,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甘温除热”大法,肇始于《内经》,自张仲景起,代有发挥,至金代东垣氏,其理论已臻成熟。

所使用方剂,概为黄芪建中汤、小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升阳益胃汤之属。

本案中气虚弱兼有营卫不调之候,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加白术、炙甘草者,以增培补中气之功。

盗汗刘殿青医案:张某某,男,36岁。

1982年6月5日初诊。

患者夜间盗汗二年余。

近因工作繁劳,盗汗加重,每夜汗湿衬衣,伴头昏目眩,心悸气短,肢倦无力,纳谷减少,面黄神疲,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缓少力。

此乃劳倦伤气,卫阳不固,营失内守之故。

拟益气温阳,敛营固卫,少佐敛汗之法,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处方:黄芪30克,桂枝lO克,白芍10克,炒党参15克,煅龙骨15克,煅牡蛎30克,生姜3克,大枣5枚。

上方服8剂后,盗汗止,食纳增加,精神好转。

继用黄芪30克,大枣5枚,煎汤代茶饮,巩固一周,随访至今未发。

(江苏中医杂志1984;<1):37)按语:自古之论,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然于临床,并非绝对。

张景岳指出:“然以余观之,则自汗亦有阴虚,盗汗亦多阳虚也。

……何以辨之?曰: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见矣。

盖火胜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无火而汗出者,以表气不固,阳虚可知也。

本案盗汗见头昏目眩,气短乏力,舌淡脉缓,显为阳气虚弱之证,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党参、煅龙牡以温阳益气,调和营卫,固表上汗,方证相对,是获佳效。

汗出偏沮高濯风医案:赵某,女,29岁。

1982年9月3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每至子夜左半身汗出如洗,汗后自觉虚弱之至,伴心悸气短、少寐多梦、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予调和营卫、补虚敛汗。

药用:黄芪15克,桂枝、白芍各9克,白术15克,防风3克,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百合各30克,炙甘草6克。

连服9剂,汗止而寐安,心悸气短消失,月事如期来潮,色转红而量亦增。

继服3剂,固其后效。

(辽宁中医杂志1987;(1l>:25)按语:“偏沮”一证,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其云:“有伤于筋,纵,其若不荣,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本案因汗出而致虚,气不足则心悸气短,血不足则心神失养而少寐多梦,汗泄过多则阴血亏损,故月事衍期,量少色淡。

高老谓血汗同源,汗止则血充,血充则经自荣,故不调其经,而治在调和营卫,补虚敛汗。

因汗泄过多,遂于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加生地、百合,以助阴液生复。

辨证准而遣药精,故收效甚捷。

癫痫(Jackson发作)钟强医案:李某某,女,45岁,1994年10月5日诊。

以左侧颜面及上肢阵发性抽搐3月求治。

左眼及口角阵发牵扯,继之左上肢阵挛抽搐,为时几秒至数十秒,且感左上肢酸麻无力,数分钟后复如常人,每日数次发作,甚为其恼。

脑电图示:右额顶叶有少许棘尖波发放,中度异常脑电图。

诊为“Jackson氏癫痫”。

患者舌苔薄白,舌质有少许瘀点,脉来细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