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经济学课件 第三章 食物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发展中国家成为食物生产试验场与消费国
发展中国家在整个食物产业链中扮演的是食物的机械生产 者和消费者,其中的一些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高、垄断 性强的环节都由发达国家掌控。发展中国家原本自给自足 的食物体系,则换成了昂贵的、由发达国家提供的工业化 食物体系。
发展中国家是食物与原料消费大国,如中国1990年至1992 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还在740斤以下;1993年至2002年, 即便人均收入增长很快,但是粮食消费还是稳定在750斤左 右。但之后,人均粮食消费却进入一个持续增长通道,至 2007年,中国人均粮食消费量达到了776.1斤。
第三章 食物体系
3.1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3.1.1常规食物体系的构成及问题
生物子系统:自给自足的传统食物体系
经济子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分离;福特主义大生产;石油 农业;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食物供给的可持续困境;农业 补贴
政治子系统:全球化的自由贸易极大的打击了发展中国家的 农业生产体系,小农濒临破产;跨国食品公司的垄断
可分为:
第一,生产食物并保证其生态可持续的自然过程的生物子 系统;
第二,多种群体的不同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从本地、区 域、全国到全球市场的经济子系统;
第三,各种利益相关者构成的政治子系统; 第四,影响人们饮食的生活方式与人际关系的社会子系统; 第五,影响人们饮食的价值观、传统及习俗的文化子系统。
社会子系统:越来越少时间做饭、越來越少的家庭收入分配 到食物上
文化子系统:越来越少地消费新鲜食物,越来越多地消费更 易于营销的添加了营养素的低质量加工食物;越来越依赖营 养学家的所谓“科学建议”,而不是饮食文化
第三章 食物体系
3.1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3.1.2替代性食物体系
替代性食物体系(Alternative Food Networks,AFNs)代表着一种 对食物生成、流通和消费的空间重构(respatialize)和社会属性重 构(resocialize)的努力。其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 德国和瑞士,八十年代出现在美国。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1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特征 (2)发达国家获取了食物加工销售的超额利润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1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来自百度文库化特征 (2)发达国家获取了食物加工销售的超额利润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1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特征
(2)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差距是根本
(3)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依赖将带来食物安全危机 发达国家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和工业化生产使得发展中国家发对
其形成技术依赖,进而掌控整个食物链的主动权。如果发展中国 家对其继续依赖,将失去对食物的选择权、定价权。 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受雇于农业系统,总计大约有13亿 人直接从事粮食生产,其中包括4.5亿职业化的农业工人。对于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而言,农业从业人员是总劳动力人口的主体 部分,平均在50%左右,有一些国家甚至高达80%。而在发达 国家,一般只有8%的农业人口,其中美国2%,日本3%,欧盟 4%。但是,70%的发展中国家都是粮食净进口国,全世界8.45 亿饥饿人群中80%是农民(Katarina,2008),发展中国家饥饿和 营养不良的人群不降反增。FAO估计的数据,全世界800万饥饿 和营养不良的人群有500万分布在亚洲。
第三章 食物体系
3.1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3.1.2替代性食物体系
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对工业化食品体系和全球化食品供应系统的不信 任,以及对城市化的反思和乡村重建(rural reconstruction)思潮的兴 起等因素成为替代食物体系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的外在动因。
替代性食物体系主要有四个特征:(1)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空间 距离近,可称为在地化(localization)或者短链食品供给(short food supply chains);(2)生产者规模小,采用各种有机农业耕作体系; (3)通过食物合作社、农夫市场、社区支持农业和本地食物直接进 校园(local food-to-school linkages)等途径销售产品;(4)保证在食 物生产、分配和消费过程中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维度的可持续性, 可 称 为 后 生 产 主 义 转 型 ( post-productivist transition ) 或 者 嵌 入 (embeddedness)。
困境:重建信任成本高;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接难;扩大市场规模难; 政府角色缺失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1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特征 (1)发达国家把握着食物生产投入品的源头
引自:易小燕.《全球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潜在危机与发展对策》,下同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1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演化特征 (1)发达国家把握着食物生产投入品的源头
中国农业的“新常态”:利用国外资源和国际市 场,源于“生态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
进一步思考:从“谁来养活中国”到“ 怎么养活中国”
粮食安全的内涵:数量安全(即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 、质量安全(即食品安全,food safety) 和综合安全(即食物主权,food sovereignty)
替代食物体系一方面在生产方式上有所区别,主要包括有机农业、 自然农业、生物动力农业、永续农业等;另一方面在流通环节有所 区别,主要包括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简 称 CSA ) 、 农 夫 市 场 ( farmers‘ market ) 、 巢 状 市 场 ( nested market)、消费者合作社(Co-ops)、观光农业(Agri-tourism), 还有强调从生产到餐桌的整个环节的慢食运动(Slow Food)等。
模式A:食物商品化和食物政治化的亲资本食物体系。在这一体系中,食物 被作为追逐商业利润的工具和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在模式A下 ,食物丧失了其公共品属性,为了利润最大化,食物生产逐渐产业化、规模 化和全球化,体现了短期流动性获利的资本逻辑。产业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 农药是必然,消费者也由于信息不对称无法对食品安全有确切的信任。 模式B:强调生态、可持续和社区发展的亲劳动的食物体系。这一体系中, 食物恢复到原来天然品的属性,食用并通过其获得健康是食物生产的主要目 标。模式B强调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本地化和社区性,摆脱了逐利的单一 目标,转向涵盖保护环境,延续传统农耕文化、生态教育、医疗休闲等多功 能的农业。它强调的社区性为消费者建立对生产者的信任提供了条件。
第三章 食物体系
3.1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3.1.2替代性食物体系
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益、大水牛市民农园
巢状市场减贫项目:将河北省易县和北京市延庆县的农户与北京城 市一些社区的居民建立直接的联系,由特定村庄的农户供应其农产 品给城市特定的消费者
1989年在巴黎有20多个国家签署的《慢食宣言》:“城市的快速生 活正以生产力的名义扭曲我们的生命和环境,我们要以慢慢吃为开 始,反抗快节奏的生活。”
第二篇 食物的供给
第三章 食物体系 第四章 粮食生产
第二篇 食物的供给
第三章 食物体系
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进一步思考:从“谁来养活中国”到“ 怎么养活中国”
老生常谈:保护耕地、提高单产、适度控制人口 增长、引导合理消费
新问题: 2007-2008年和2010-2012年的两轮全球 性的食品价格上涨危机;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粮食供给格局: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和过 剩并存。三大主粮的库存消费比达到50%,但粮食 品种,“多的还是多,没有的还是没有”。
粮食安全的真问题:结构优化和可持续性问题
第三章 食物体系
3.1常规食物体系和替代性食物体系 3.1.1常规食物体系的构成及问题 食物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多个子系统的组合体,大致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发达国家将食物产业链中掌握的关 键技术转化为一种排他性独占资源;转基因生物技术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2食物链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的原因与潜在危机
(2)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的差距是根本
农业生物技术是目前食物生产的关键技术,在发达国家 中,控制这种生产技术手段的主要是一些大型企业。世 界排名前六位的跨国生物科技公司是:拜耳作物科学(德 国)、巴斯夫(德国)、陶氏化学(美国)、杜邦(美国)、孟山 都(美国)和先正达(瑞士)。在1999年到2008年2月,有29 项转基因Bt作物获得专利授权,其中23个属于这六大跨 国公司,孟山都在其中持有9项。
同时,我国也是化肥消费大国,食物与粮食生产又是化肥 高消耗产业。目前除氮肥外,中国的磷肥与钾肥原料都存 在严重的对外依赖问题。
3.2 食物产业链的国际分工格局 3.2.2食物链国际分工格局形成的原因与潜在危机
(1)农业补贴与知识产权保护为发达国家提供了保障
发达国家每年的农业补贴总额高达3000多亿美元,美国 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在1995-2002年间, 美国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年平均142.5亿美元 。在2002年,美国还通过了一个新的农业法案,该法案 将美国基本农业补贴体系再延长10年,预计补贴总额高 达1900亿美元。
2013年底,中央重新界定了粮食安全的内涵和边 界,从保全部转向保重点,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绝对安全,并首次把粮食适度进口作为粮食安全 战略的内涵,强调更加积极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 和资源以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供给。
进一步思考:从“谁来养活中国”到“ 怎么养活中国”
“十二连增”:粮食生产形势真的很乐观?财政 代价和生态代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