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狼》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fd379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7.png)
(5)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撰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动物笑谈》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语言构建能力:通过分析、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学生对语文表达的理解与运用,学会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教学难点
(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本节课难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理解作者在描绘动物形象时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举例:解释文中“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中的比喻手法,帮助学生理解狗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举例:讨论动物在人类生活中的正面作用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过度捕猎、破坏生态平衡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动物,它们有什么特别的行为或习性?”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2.增强文化认同感:了解动物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认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价值,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4.增进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可爱与趣味,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08106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e.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雌、挨骂、驯化”等字词的读音。
联系文章内容理解“驯化、迷惑不解”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复习巩固小标题的知识,认识小标题在本文中的作用。
3、通过质疑、品读课文语言了解一些野生动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体会作者对它们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揭示课题1、出示媒体,画面对比,引出“野生动物”2、介绍作者、作品,揭示课题(1)补充资料,介绍作者及其作品(2)补全课题:我的野生动物朋友(3)齐读课题二、温故知新,了解文章大致内容,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1.复习已学的小标题作用,了解文章介绍了的三个野生动物朋友(1)预习反馈,了解文章三部分的内容交流后板书:大象阿布狒狒星迪豹子杰比(2)关注小标题,体会文章的表达特点(3)复习旧知,回顾已知的小标题。
2.引入小标题新的作用,初步感悟作者对野生动物的`情感(1)关注本文小标题的作用。
交流归纳:看来,作者与它们有着深厚的感情,难怪作者称这些野生动物为——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归纳作用。
这篇课文的小标题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作者的情感。
(3)读好小标题。
三、借助文本,了解这些鲜为人知的野生动物,进一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一)学习第一部分:阿布,我的大象哥哥1、说说对大象有了哪些了解?2、品读课文语言3、感受画面的温馨,体会作者的情感(1)一个是——蹒跚学步的婴儿。
(2)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画面,说说为什么你有这样的感觉?(二)学习第二部分:同狒孩儿难舍难分1.读读这部分内容,再看看小标题,说说有什么问题?2.通过星迪的举动,理解野生动物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1)理解星迪当时的表现。
(2)当时的“我”并不知道星迪这样做是为什么,你知道吗?3、你现在明白了吗?为什么再见面时,星迪会做出伤害我的举动?4、小结:野生动物也有情感,只是我们人类不太明白它们的表达方式罢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6课《猫》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ac9edeb6edb6f1afe001ff1.png)
第16课《猫》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炼文章主旨。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学会思考人生。
4.学会朗读,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5.学习并积累课文中精彩的字词句段,学会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本单元精彩的语言材料。
《猫》2课时《动物笑谈》1课时《狼》2课时第五单元的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
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并学做摘录。
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 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猫》既有对猫的细致描绘,也有对猫的亡失的悲哀。
学习本课时,应在朗读的基础上,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同时要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和技巧。
《动物笑谈》属于自读课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本课的学习,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即幽默诙谐风趣,并且通过精彩语句的赏析领会人物形象及作者作为科学工作者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狼》是蒲松龄的一篇文言文小说,学习时应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6 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品味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反复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重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品味重点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同情、怜爱弱小的思想感情,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处事原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被许多人喜爱的动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0e0877ce2f0066f53322be.png)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一、单元篇目《猫》*《动物笑谈》《狼》二、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生命之趣”选编了一组写动物的文章,分别是郑振铎的《猫》,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狼》。
《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叙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愧疚,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自我的反省。
学习本课,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勾画重要语句和段落,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在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动物笑谈》是一篇科普文章,作者从一个动物学家的角度,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叙了自己观察动物习性和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也写出了动物们的调皮可爱。
字里行间透露着人和动物相处的和谐。
学习本课,继续学习默读,了解课文大意,欣赏精彩语段,体会行文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体会劳伦兹对动物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狼》则是一篇文言小说,写的是人和动物的争斗,故事虽然短小,但矛盾冲突激烈,结构紧凑,引人入胜。
学习本课,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在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总之,阅读本单元的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的理解,加强人类的自我反思,形成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
【文章主旨】《猫》本文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写出了“我”与家人亡失小猫后悲痛的心情,突出表达了“我”对第三只猫的内疚之情,体现了“我”对生命的尊重和勇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同时,也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否则难免会出现谬误,甚至造成无法弥补的悔恨《动物笑谈》本文介绍了作者在观察水鸭子和鹦鹉等动物行为时发生的趣事,不仅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专注忘我的科学精神,也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尊重与喜爱,引发人们对动物的关爱和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狼》文章叙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应该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8869c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74.png)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章中的生词生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了解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动物的特性,学习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作者对动物的描绘,理解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
- 通过角色扮演,尝试以动物的视角来描述世界,增强对文本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热爱和尊重,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 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理解动物行为背后的生命智慧。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分享他们与动物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 阅读理解:- 学生自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细节分析:- 分析文章中作者如何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节描写来展现动物的特性,如语言的幽默感,情节的趣味性等。
- 选取文中一段描述,让学生尝试改写,以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角色扮演:-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组选择一个动物,从动物的视角来描述世界,体验和理解动物的感受。
5. 拓展讨论:- 讨论作者对动物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我们的启示,如尊重生命,理解自然等。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所学,强调观察和描绘事物的方法,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7. 课后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一段关于它的描述。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度、角色扮演的表现、课后作业的质量等多方面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1c0e5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d.png)
在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关爱动物、保护自然”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同学们的观点和想法都很丰富,但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这也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加强对学生批判多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笑谈》这一课。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我发现同学们对动物的兴趣确实很浓,大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有趣动物行为。这让我觉得,以生活实际为切入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同学们对课文中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同时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些困惑。于是,我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贴近生活的比较来帮助他们理解。在此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对难点内容的理解仍不够深入,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1.教学重点
a.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以动物为主角的幽默故事,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例如:课文中描述动物行为的细节,以及作者对此的情感态度。
b.掌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
-例如:分析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
c.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学会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5单元第17课《动物笑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2f00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77.png)
-阅读延伸,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如群居、迁徙等,并能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通过写作练习,仿写一段描述动物行为的文字,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提高表达能力。
举例解释:在讲解“猴子捞月”这个成语时,教师应重点讲解其来源、寓意及在文中的运用,使学生能够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在自己的表达中使用。
1.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动物笑谈》中的生动描绘,掌握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行为的观察与感悟,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意识。
4.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了解动物文化,认识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意义,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提出观点时较为片面,缺乏深入思考。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觉得自己对新知识的梳理和强调还不够到位,有些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决定在课后加强作业布置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七Hale Waihona Puke 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七课《动物笑谈》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语及成语。
2.分析课文描述动物特点的语句,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
3.阅读延伸:了解动物的行为特点,探讨人与动物的关系。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狼》教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语文第五单元《猫》《动物笑谈》《狼》教学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8ca9dd95fbfc77da269b146.png)
1完成下列表格.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23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设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123. 自拟格言:18 鸟教学目的:1.积累词语和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状物散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鸟的生存和命运的情思,寄托着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
重点:生动的语言 难点:托物言志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诗词中有哪些描写鸟的诗句?说出来(生说诗句)……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充满生机。
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给人悲苦,为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作品,去品味一下吧! 一、文学文化常识:1. 梁实秋(1903~1987)中国作家,文艺理论批评家,翻译家。
原名治华,笔名秋郎。
浙江杭县(今余杭)人。
1915年考入清华学校。
后与闻一多等成立清华文学社,开始写批评文章和新诗。
1923年留学美国。
1926年回国,先后在东南大学、暨南大学任教。
1949年定居台湾。
1961年起专任师大英语研究所教授。
1966年退休。
2.主要作品:杂文集:《骂人的艺术》《雅舍杂文》《实秋杂文》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 《雅舍小品》(3、4集) 《清华八年》《秋室杂忆》 等.翻译书目:《阿伯拉与哀绿绮斯的情书》(散文集) 《结婚集》(短篇小说集) 《咆哮山庄》(长篇小说) 《威尼斯商人》(剧本) 《莎士比亚全集》(戏剧37集、诗3集)等. 3.“雅舍”是指梁实秋在重庆北碚与友人合住的六间陋室,是作者避乱隐居之所。
《雅舍小品》的第一篇《雅舍》就描写了他当时居住的简陋屋舍。
“雅舍”本无雅处,寒伧、简陋,但作者在旅居中却颇具雅兴,为什么?只因为“自有它的个性”,有个性就“可爱”,因为作者在此陋室及其周遭的景物中感悟到一种旷远、安谧与亲切,从而忘记了世事的纷扰,怡然自乐,他以超然的态度来体验生活和对待时代的同雨。
梁实秋在30年代因鼓吹抽象人性论,反对文学的功利性等原因受到过鲁迅等左翼作家的尖锐批评,但梁实秋不是一个没有反帝爱国思想的人,早在1935年他就撰文批评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他曾参加慰问团亲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写过像《记张自忠将军》那样宣传爱国抗日的文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20e0b23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2.png)
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 板块中,明确指出“工具性 与 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同时,在“阅读与鉴赏”板块中,针对第四学段(7-9年级)明确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 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因此,本单元学会默读是一大重点,要积极 引导学生学会默读。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文章大多偏长,涉及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的内涵比较深 刻,对于七年级的同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都是与动物有关的话 本单元的文章大题多,偏七长,年涉级及的的内学容生也比比较较丰感富,兴有趣的,内涵容比易较引深刻起,共对鸣于七。年级的同学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都
是与动物有关的话题,七年级的学生比较感兴趣,容易引起共鸣。本单元语文能力训练要点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
事不可有偏心、私心,要同情弱小、善 络(故事情节)
待生命
《动物笑谈》
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对生命的尊 重,引发人们对人类自身行为的思考
《狼》
告诫人们: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
应丢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义和用法
才能取得胜利
第 二 课 段 梳理归纳,评价反思
“我与动物”关系表
评价设计
1、对于第一、二、三课段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 价,生评、师评、小组互评相结合,给予加分表彰 的形式。 2、对于第四课段的评价,以表格的形式对学生的 写作作品进行评价。
单元结构设计图
第 一 课 段 默读勾画,摘录概括
篇目
主 题 分 析 中考考点
《猫》
告诉我们:做事不能主观臆断;对人对 梳理、概括文章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 教案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动物笑谈》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996c35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4.png)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2.体会作者对动物、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科学精神。
3. 体味文章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体味文章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动物、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忘我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英国的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说:“从来没有哪个国王,能够像所罗门这样,他可以和蝴蝶说话,就像两人闲聊家常。
”所罗门王有指环能实现与动物的和谐对话,而康拉德•劳伦兹说:“活泼的生命完全无须借助魔法,便能对我们述说至美至真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感知那些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趣事!二、作者简介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现代动物行为学代表人物之一,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三、字词积累,扫清障碍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哺.bǔ乳嗔.chēn怪羞怯.qiè麝.shè香雏凫..chú fú匍匐.fú煞.shà白鹳.guàn敛.liǎn翼蹒跚..pán shān 蹿.cuān 怪诞.dàn 禁.jìn锢神采奕奕.yì温驯.xùn 大相.xiāng径庭2.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嗔怪:对别人的言语或行动表示不满意。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怪诞不经: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神采奕奕: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恋恋不舍: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7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2f5be3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30.png)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动物行为是生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活动。它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蝴蝶的蜕变过程,它展示了动物行为在生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成果展示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所讨论的问题理解不够透彻。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鼓励他们多思考、多交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对于动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设置还有待优化。今后,我将更多地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让他们在探讨中深入理解动物行为的意义。
b.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素养。
2.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a.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掌握文章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
b.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的能力,激发文学创作兴趣。
3.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将生物学科知识与语文、地理等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动物保护,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 猫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7 猫](https://img.taocdn.com/s3/m/855fd0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e.png)
《猫》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第三只猫的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结局。
2、掌握默读的方法。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4、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感悟作者的感情及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众所周知,猫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一种动物。
在作家们的笔下,猫是具有不同情态的生物。
老舍先生写“猫”,写出它的调皮、可爱;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写“猫”,写出其“和泥匠蜂一样,有着辨别方向的本领。
”而在郑振铎笔下,猫又具有怎样的情态,又传递了怎样的人生体验呢?让我们接着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回顾内容(形式:男女生PK):三、聚焦丑猫1、默读第15、1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且勾画出有关内容,完成表格。
(单元学习方法:默读)小组内交流。
2、默读第17-29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只丑猫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变故”?【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3、共同审理“芙蓉鸟被害案”庭审现场:审判芙蓉鸟被害案【审判长:“我”,原告:妻子,被告:这只丑猫,书记员:三妹,陪审员:在座的其他学生】四、揣摩情感仔细品味这两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抓住关键词语)(第二只猫丢失后)“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亡后)“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明确: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丢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了永不养猫的想法。
五、感悟主题读完三只猫的故事,我分明有种感觉: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文章不仅仅在说猫,还阐述了对某一类人的看法。
请你以这样的句式:“___,我想对你说:_______”,选取一个对象,说一句感悟的话(畅所欲言)。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8课《动物笑谈》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8课《动物笑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c534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6.png)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观察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观察动物行为,并记录下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记录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笑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动物的行为,发现它们有什么有趣的特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动物笑谈》是一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介绍动物特点的说明文。说明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8课《动物笑谈》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五单元第18课《动物笑谈》教案:
1.知识与技能: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分析文章结构。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和观察的细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动物的特点和行为。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创新思维。
3.审美鉴赏与创造: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动物的细腻观察和幽默风趣的表达,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激发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和认知,培养文学创造力。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c274bdc9172ded630b1cb6d0.png)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第五单元关爱动物单元导引本单元选编了三篇有关动物的文章,它们是郑振铎的散文《猫》、奥地利动物科普作家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和蒲松龄的神奇故事《狼》。
《猫》通过人和猫的故事揭示了普通生活中的人性,包括对待小动物的态度、普遍存在的粗暴武断以及良心的挣扎等。
《动物笑谈》告诉人如何与动物和睦相处,如何创造更美好和谐的生存环境。
《狼》一文写一狼诱敌于前,一狼“隧入以攻其后”,两狼如此“合作”,其心计与人无异,令人称奇。
全文几乎都是记叙,炉火纯青的白描手法让我们叹为观止。
这四篇文章题材丰富,让学生在感性感悟中对“人和动物”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
让我们通过对本单元三篇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尊重动物,善待生命,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与反思。
培养我们对动物的热爱吧!课文聚焦《猫》通过叙述一只猫的特征、遭遇及主人的态度,借物寓意,深刻揭示人的偏见和武断下动物命运的悲剧和人类无法补救过失的痛苦。
《动物笑谈》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采用诙谐风趣的语言,介绍了自己专注动物行为研究中的一些趣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生灵的敬意和同情,从中我们也感受到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
《狼》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生死较量,最终狡诈的狼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的神奇故事,说明狼无论多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机智所战胜。
文风干净利落、简洁生动,结构严谨,情节曲折。
教学建议1.继续学习默读。
边读边思考,随手圈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2.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圈点勾画,是精读的一种方法,圈点什么,勾画什么,怎样圈点勾画,要举出实例具体指导。
4.注意兼顾三个维度,注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5.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养阅读能力和研究能力为主。
课时安排《猫》2课时《动物笑谈》1课时《狼》1课时写作2课时16猫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9动物笑谈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19动物笑谈](https://img.taocdn.com/s3/m/31ba81c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ea.png)
19 动物笑谈教学设计(1课时)授课班级:初一(3)班授课教师:授课时间:14周星期一第5节【教学目标】1.提高默读能力,学会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2.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学习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精神。
3.体味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提高默读能力,学会理清文章思路,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教学难点: 感受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精神,学习作者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初现“笑点”导入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有趣的动物视频,(点击播放视频《动物之趣》)。
(看完视频后),同学们,看着你们的笑脸,看来大家都能感受到这段视频带来的乐趣,动物本身就有许多让我们觉得有趣的事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第19课,题目是《动物笑谈》。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谈论与动物有关的趣事和笑话。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下作者。
(展示作者简介)作者是一名动物行为研究者,是一位跟动物非常亲近的人。
在他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会不会有更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件展示:1.视频《动物之谈》 2.作者简介环节用时预计:5分钟左右【设计意图】为引出《动物笑谈》做准备。
二、默读课文,寻找“笑点”过渡语:首先,我们要来默读课文,寻找“笑点”。
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点击出示问题)进行默读,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寻找并概括出相关的信息。
还记得我们默读的约定么?生答:“记得,默读全文,举手一次;查找到信息再举手一次。
”很好,那么,准备好开始默读了么?生答:“准备好。
”好!开始!(配乐默读)问题如下:“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师生活动: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相关信息,讨论概括后举手进行回答。
最后老师进行小结。
问题答案展示:“逗笑”“怪诞不经”“疯子”,这位动物观察者会有怎样奇怪的行为?答案:(1)学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小鸭子们。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设计教案与反思牛老师](https://img.taocdn.com/s3/m/083ed1e1cc7931b764ce1532.png)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本单元编选了《猫》《动物笑谈》《狼》这三篇描写人类的生存伙伴——动物的文章。
这些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人类的生活轨迹。
《猫》通过对三次养猫经历及不同感想的叙写,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内疚,说明了做事不能主观臆断的道理;同时以猫喻人,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呼吁人们善待生命。
《动物笑谈》作者通过活泼、诙谐的语言讲述自己做小鸭子的“母亲”以及黄冠大鹦鹉可可之间发生的快乐与尴尬的事情,表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科学工作者专注、忘我的实验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同时激发了人们对人与动物关系的理性思考。
《狼》讲述了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贪婪、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最终却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定能取得胜利。
“写作”的内容是“如何突出中心”,主要是培养学生围绕中心选材,以及安排好内容主次和详略的能力,还可以学习本组课文中的一些方法、技巧来达到突出中心的目的。
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揣摩并学习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作者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场景的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品味作者或细腻动人、或风趣幽默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默读时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学做摘录。
2.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3.抓住精彩的、关键的词句进行理解、赏析,体会作品多样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2.激发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或细腻动人、或风趣幽默的语言。
1.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只有在教学中导学生反复读,才能体会课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
第5单元动物笑谈(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5单元动物笑谈(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5ceaa6a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ab.png)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为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可以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包容的氛围,对学生的发言给予积极评价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欣赏并分析诗歌中动物形象的描绘技巧,如《咏鹅》中的形态美和《马诗二十三首·其五》中的动态美。
-探讨人类与动物的关系,认识到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举例:
-在学习《狗的聪明才智》时,重点讲解文中如何运用具体事例和形象语言来描述狗的聪明行为。
-通过对比《狐狸和葡萄》与《乌鸦和狐狸》的故事情节,强调课文内容,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5单元动物笑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和寓言,掌握描述动物特点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动物寓言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动物行为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会寓言故事的乐趣。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思维发展与提升:分析动物行为背后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探索兴趣。
3.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动物寓言故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增进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猫》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1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难点: 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的读音。
相称 (ch èn)郁(yù)闷一缕(lǚ)娱(yú)乐污涩(sè)怂恿(sǒngyǒng)婢女( bì)蜷(qu án )伏惩戒( chéng)怅然( chàng)2、朗读课文,感知文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着泥土的白雪球性情活泼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天生忧郁,不活泼,懒惰鼠地位宠物宠物若有若无,不大喜欢结局死亡丢失死亡三、研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
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
)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
”“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
”(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
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
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情趣。
2、第三只猫看也、郁也,但都不妨碍它成。
然而,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跳第 17-29 段)。
―――被主人吃了芙蓉。
3、“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是只猫咬死的?-——“那只花白猫于一黄,似乎也特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凝望着。
” 4、“凝望”是何意 ?( 目不睛地看 ) 。
猫究竟什么要“凝望” 呢 ? ―――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在冬天的早晨,几乎冬寒与所。
它常常凝望着,也是在羡慕儿的美,也是悲自己的悲惨和孤苦伶仃的生活⋯⋯5、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咬死了芙蓉?根据是什么?―――一只凶的黑猫把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快的逃露台,嘴里着一只黄”。
7、什么“我” 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 得多”?―――因第三只猫的死任在“我”。
“我”的主臆断,断定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最后死在家屋檐上。
“我” 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个失是无法救的。
8、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作者是怎抒种感情的?第30、31 段。
――― 是我的悔。
同告我,无做什么事,不能主臆断,否,就会出差,甚至造成无法救的重失。
四、小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弃,无家可,几乎冬寒与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它,它不活,不像的小猫那喜游,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仍不改它的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我用一容的心,一起关生活中的“可怜猫”!第二一、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跳文,想一想,本文最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1、情曲折,构。
文章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的亡失索都具有相的完整性。
三个故事又是按照序排列成一串,构成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
情三起三落,推。
2、首尾呼和伏笔的置。
接呼表:开交代几次养猫的局,抛出索,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开拓深意,呼开。
三个故事之又有渡段通弥合。
伏笔的置表:第一只猫忽然消瘦示其病死;写第二只猫街上乱跑,示其被人捉走;写第三只猫凝望,示其被冤打致死。
所以些都起到了穿引,珠玉的作用,把三个故事和各个故事之的情成有机的整体,然天成,天衣无。
二、感悟。
学生、交流,按句式:“ 于,我想:。
”1、于作品中的“我”,于“我”妄下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凡事不能凭印象,主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人事不存偏私心,要容、要仁,要同情弱小者。
教引:关生活中的“可怜猫”!2、于作品中的猫,我想: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是着生活的不幸,不受迎的人往往会成冤案的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三、延伸迁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怪人或被人解?把事情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一下,怎才能减少彼此之的会?四、堂。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首尾呼,文章在构上合,条理清晰。
振先生的《猫》,我有了多感悟。
我,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自身的不足,一定要努力找自己的点、并它超常。
,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
因你也不是最美的,但你可以最可;你也不是最明的,但你可以最勤;你也不会最利,但你可以最⋯⋯同学,不走到哪里,你一定要自己成最好的——最的小草,最的水滴,最亮的星星⋯⋯五、布置作。
板(前表)六、教学反思:《动物笑谈》教案教学目:1.默文,了解文大意。
2.欣精彩段,学文中准确而又生神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作者物、自然的,生命的尊重,以及求的科学度和科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2、 3前准:1.教准:多媒体件;。
2.学生准:字音形;了解作者。
安排:一教学程:一、故事入有一个,很久以前,所王有一个神奇的戒指,只要他一戴上个戒指,就能听懂虫的言。
同学羡慕?可我都是普通人,怎才能了解物,走近物呢?不用苦,我上就能一位科学家,他以自己的身践,我揭开了物身上的很多秘密。
今天我一起学康拉德· 的《物笑》二、整体感知1、作者介:康拉德 ? (1903 — 1989) ,奥地利物行学家, 1973 年由于物行学研究方面开拓性的成就而,除了在学上的成就之外,最人所称道的,是他在物行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王的指》《攻的秘密》《雁者》《狗的家世》等。
在他的深刻察以及生花妙笔之下,我身的、、狗、、的生活全都活地呈眼前,者可以从中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和趣味。
2、默全文,用的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述了我与小和我和黄冠大的趣事,既有作者与它相的荒,又有小的可和大的“ 作”。
三、研1、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来增文章的喜效果。
“笑”之“笑”都表在哪些方面?再次跳文,画出重要的句或段。
同,参照文旁批,写出所画句的批注(可以是句的理解,也可以是疑)学生自主,并作圈点批注,教点指,交流。
(1)等我一旦站起来着它走,它就不了⋯⋯因此,了要它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自然不舒服。
作者注于物行研究,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高身段”,与物打成一片。
(2)要是我不叫,它就要尖声地哭了。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就以我死了,或者以我不再它了。
作者用人的手法来写小,以人的心理来揣小的行,充了人情味,可他是多么喜些小物。
(3)那个星期天,当我着那群小子在我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它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候,猛一抬,却看园子的杆排着一排人,他全都脸色煞白。
“我”的怪诞行为和暗自得意的心理与游人不解的神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令人读来忍俊不禁。
(4)我连忙赶去,只见这位老先生弯着身子,蹒跚地走过来,两手紧紧地抓住裤腰。
“弯”“蹒跚”“抓”等词语,写出了父亲对“可可”的恶作剧的愤怒之情和他的可笑之状。
(5)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咬住”“飞”“打开”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可可”叼着毛线飞的情景。
2、关于“可可”(1)可可由“我”养后有什么变化吗?你从这些变化中读出了什么?开始时不敢随意行动,坐在树枝上想飞却又不敢飞;后来变得活泼而神采奕奕起来,并且对我恋恋不舍。
这是因为“我”对动物的尊重与爱,把它们视为平等的朋友,使它恢复了本来的面貌。
(2)“老天!这不是可可吗?它的翅膀稳定地动着,不是很清楚地表示它正要去做长途飞行?” 一个感叹,两个反问,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一个方面为“可可”的飞行感到骄傲,另一个方面又对它的即将离去恋恋不舍。
( 3)经历了一番反复的思想斗争后,“我到底还是叫了”。
揣摩“我”此时的感受。
“叫”一方面表明“我”对鹦鹉可可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仍在继续自己的实验,看看能不能改变可可的习惯。
可可的反应,让“我”尤其惊喜。
这也是“我”的爱心所得到的回报。
四、拓展感悟1.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相处的方式?示例一:亲近动物,才能取得动物的信任;示例二:了解动物的习性,才能和动物和谐相处;示例三:用童趣的眼光去看待动物,你会发现动物的美。
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与动物打成一片,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作者热爱自己的事业并对此具有忘我的精神,献身精神,专注于科学研究。
五、教师总结作者专注于动物行为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惜放下人类的“高贵身段”,与动物们打成一片。
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他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
由此看来,科学工作者不但要承受科学研究的艰苦劳动,还要能忍受人们的误解,这是尤其难能可贵的地方。
我么应该认识到科学工作的艰辛,认识到打破世俗观念需要极大的勇气。
这一切需要热爱与爱心,洒脱与旷达的胸怀才能实现。
六、作业布置:课外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狼》教案蒲松龄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文言字词,熟读背诵文章。
2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3、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关系,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落实字词教学难点:多角度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程序一课前预习:1、朗读课文3次,做到通顺流利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自学课文,疏通字词。
遇到难词难句,摘录在《文言文学习本》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程序二:导入开门见山,切入课文( 1 分钟)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先让学生回顾别人对蒲松龄的评价,然后引导说:“蒲松龄‘刺贪刺谑入木三分,写妖写鬼胜人一筹’,那么他是怎么刻画狼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
程序三 :自学成果展示:( 15 分钟)1、展示你的声音——小组流水读比赛(7 分钟)①2分钟自由大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