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之补体系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作用
CD55和CD46 CD55(DAF)是经GPI锚固 于胞膜表面的75 kDa 糖 蛋白,能够与C3b结合并 且降解C3/C5转化酶。 CD46是一个分子量为5666 kDa的膜蛋白,与CD55、 CR1和CR2等具有同源性。 能够与C3b和C4b结合并使 之被I因子降解。
补 体 抑 制 因 子
第三节
补体活化的调控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补体活化过程的调节
适度:抗感染作用 补体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补体 活化 过度:炎症反应 组织损伤
补体系统的激活与调节 1.补体的自身衰变调节 C4b、C3b、C5b等极易衰变。
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1)体液调节因子
▲ C1 INH 的调节作用 ▲C4bp 的调节作用 ▲ I 因子和H 因子的调节作用
结合活化的C1rC1s,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物C4 和 C2的功能
• C1 INH缺陷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
C4bp的抑制作用(C4 Binding Protein)
结合C4b,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
I因子的抑制作用(FactorI)
裂解C3b为iC3b和C3f, 继而裂解iC3b为C3c和C3dg 裂解C4b为C4c和C4d
MACs 的效应
补 体 杀 伤 寄 生 虫
补体活化三条途径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经典途径 IgM/IgG1~3与 抗原形成的免 疫复合物 C1~C9 旁路途径 细菌脂多糖、 肽聚糖、酵母 多糖和凝聚的 IgG4/IgA等 C3、B、D、P 因子和C5~C9 凝集素途径 凝集素(MBL) 病原微生物
激活物
C3 与 C3b 正 反 馈 环 路
C3b
D因子
Bb
C3bB
C3
C3b
B因子
四、补体活化的共同末端效应
溶膜复合物(membrane attack
complex,MAC)的形成
溶膜复合物的效应(溶胞机制)
一击假说:
(1)膜通透性增加;
(2)致死性钙离子内流。
C5为2肽链结构,分别为、链
MBL与C1q同属于结 构上相关的胶凝素 家族的成员。它有 典型的胶原三螺旋 结构, MBL是由 许多亚基组成的大 分子,每个亚基有 3条多肽链,大分 子结构类似于C1q, 但无序列上的同源 性。
21aa
60aa
21aa 60aa
148aa
C4
C4a + C4b
甘露糖苷
MBL
甘露糖苷
+ MASP
▲ S 蛋白的调节作用
补体活化的调控 (2)细胞膜上的调节因子
▲ CR1促进C3转化酶解离
▲膜辅助蛋白(MCP)辅助I因子裂解 C3b/C4b ▲促衰变因子(DAF)可抑制C3转化酶形成
▲同源限制因子(HRF)可抑制C9与C8结 合,阻止攻膜复合体发挥作用
C1 抑制分子(C1 inhibitor, C1INH)
C3b C5 C3b C3b C5 C3b C5b
C3bnBb
C3b Bb C5a
C3bBbP
C3
C3
C3a
C3b
依赖于C3b的正反馈环路 替代和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的关键步 骤是C3b依赖性正反馈环路的形成。C3裂 解产物C3b与B因子结合为C3bB复合物,在 D因子的作用下成为C3与C5转化酶C3bBb、 C3bnBb。C3bBb作用于C3,产生大量的C3b, C3b的生成又导致更多的C3bBb出现,形成 迅速放大的正反馈环路。
补
体
系
统
(Complement system)
Jules Bodet (1870-1961),
Discoverer of Complement
1894 Bordet 发现绵羊抗霍乱 血清能够溶解霍乱弧菌,加热 56°C 30 min 阻止其活性; 加入新鲜非免疫血清可恢复其 活性。 Ehrlich 在同时独立发现了类 似现象,将其命名为补体 (Complement)
CD55
NH2 CL CL CL CL
CD46
NH2 CL CL CL CL
胞膜 GPI锚固 胞浆区
CD55 (Decay Accelerating Factor, DAF) 促衰变因子 • 单链膜蛋白 • 结合C3b,C4b,促进C3和C5转化酶衰变。 • 抑制补体的活化 • 分布于机体大部分细胞,DAF缺陷导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proteases
C3g
C3d
H因子的作用 (factor H)
能与C3b结合,抑制旁路途径C3转化酶(C3bBb)
作为I因子的辅助因子(Cofactor)水解C3b为iC3b和C3f
替代途径的调节
哺乳动物细胞表面 微生物细胞表面
C3b 唾液酸 H
C3b
Bb 灭活
H
H因子与哺乳细胞表面的唾液酸结合之后被活化,抑制 替代途径的补体活化。没有丰富的唾液酸的微生物细 胞表面不能吸附H因子,容易成为补体系统的攻击对象。
过敏毒素
参与攻膜复合体的形成
C5a
C5b
S S
C5转换酶
终末途径
C5b+C6+C7+C8+C9 = MACs 补体膜攻击单位结构
MACs 造成的细胞膜损伤
C6 C7 C5b C8 C9多 聚体
补体攻膜单位 细胞膜表面的C3b5b 与C6、C7、C8依次结合 形成C5b678复合物。该 复合物诱发C9在细胞膜 表面共聚,形成膜表面 的通道结构MACs,造成 胞膜的穿孔损伤。
(二) 激活过程:
C3 的 自 动 裂 解
C3a C3 C3b
D 因子
B
B因子为存在于血清的单链糖蛋白。
N
Ba(234aa) D因子 Bb(505aa)
C
C3b
蛋白酶活性区
C3bBb(C3转化酶)
C3bBb
的 产 生
补体活化表面
C3b B C3b B B D因子 C3b C3b Bb
C3bBb 的 双 重 作 用
MBL MASP
C4b2b
(C3转化酶)
C2
C2a + C2b
三、旁路途径(替代途径)
不经过C1、C4、C2,而由B因子、
Df、Pf、C3诸成分所参与的活化过程。 (一)活化物质 内毒素、菌多糖、寄生虫 凝聚的 IgA 和 IgG4
三、旁路途径
启动成分:C3、C5、C6、C7、C8、C9 参与成分:B因子、D因子
C1r N
SS C C1q
C1s N
SS
C
C1r
酶活性区
C1r、C1s分子结构
2、活化阶段
(1)C4:由3条链组成
(2)C2:单链 (3)C3:双链 C3既是经典途径中C5转化酶的 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替代途径中C3 转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
chain
参与C3和C5 转化酶的形成 过敏毒素 chain
经典途径激活过程: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攻击阶段
1、识别阶段 识别单位:C1qr2s2
(1)C1q 6个相同的亚基
(2)C1r
(3)C1s
丝氨酸蛋白酶
丝氨酸酯酶
C1q分子的C端球形结构是与Ig上的补体 结合位点相结合的部位,它的启动可使 C1r构型改变,成为具有活性的C1r并诱 导C1s的活化,成为具有酶活性的C1s, 在 Mg2+存在下可启动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C1q C1r C1s
C1qr2s2
C1由 一个C1q、两 个C1r 和两个C1s分子的 共同组成。一个C1q分子 如果同时与两个以上的 Fc段结合将造成其构象 的变化,继之使C1r和 C1s活化,启动补体活化 的经典途径。
抗体
抗原
ຫໍສະໝຸດ Baidu
<40nm
抗原
二、MBL途径
细菌和病毒表面的甘露糖蛋白与血清中的 MBL结合,进而激活C4、C2、C3的活化 途径。
C4、C2、C3成分,形成C3转化酶与C5转
化酶的活化过程。
(一)激活条件
激活物:免疫复合物(immune complex, IC)
1.IgG 、IgM
2.C1需同时与2个抗体单体分子结合; IgG结合CH2,IgM结合CH3 3.IC形成之后,才激活。
(二)激活顺序
C1,C4,C2,C3,C5
具有酶活性的补体成分——“ – ”如 C4b2b等 灭活的补体片段——“ i 调节蛋白——以功能命名 ”,如 iC3b
C3转化酶作用部位
C3a C3d
I因子作用部位
C3c s-s C3b s-s
C3分子及其裂解产物
四、特 性
补体蛋白多为糖蛋白,占血清蛋白总量的10%左右
补体含量相对稳定,不因免疫而增加,仅在某些疾
病时有所变动
补体一般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血清中
在补体系统中,C3含量最高,D因子含量最低
补体主要在血液和肝脏中代谢,半衰期约1天
补体性质不稳定,56℃ 30min即失去活性
续上表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
经典激活途径
MBL激活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
是指免疫复合物经C1q、C1r、C1s、
蛋白、C1抑制物、膜辅蛋白……
补体受体: CR1~CR5、C2aR、C3aR、C4aR
三、命 名
参与经典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 C ”
补体系统的其他成分——“ B、D、P、H…”
补体活化后的裂解片段——“ a、b… ”如C3a 、 C3b 、C5a 、C5b等(b为大片段,a为小片段)
补体固有成份
C4,C2~C9
所需离子
C3转化酶 C5转化酶 生物学作用
Ca 2+、Mg2+
C4b2b C4b2b3b 在特异性体液免 疫的效应阶段起 作用
Mg2+
C3bBb(P) C3bnBb(P) 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在感染 早期起作用
Ca2+
C4b2b C4b2b3b 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在感染早期 起作用
C4结构图
过敏毒素
参与C3和C5转化 酶的形成
C3结构图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CH1 CH2
Fc段
C1q 结合 位点被屏 障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IgM CH3区,IgG CH2区
补 体 活 化 的 经 典 途 径
C1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I
Ia Ib II IIb IIa
III IIIa IIIb
发挥生物学效应
二、组 成
固有成分:
• 经典途径:C1( C1q、C1r、C1s)、C4、C2 • MBL途径:MBL、MASP • 旁路途径: B因子、D因子 • 共同末端通路:C3、C5、C6、C7、C8、C9
调节蛋白: P因子、I因子、H因子、C4结合
(一)活化物质:甘露糖蛋白 (二)活化顺序: mannan binding lectin , MBL
MBP-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 MASP
(二)活化顺序
MBL + 甘露糖残基 丝氨酸蛋白酶 MASP C2 C2a C4b C4b2b C2b
C4
C4a
补体活化的 MBL 途径
同源性限制因子(HRF)的作用(C8bp) 也称C8结合蛋白,结合C8, 阻断C9的聚合
CD59
CD59是近年(1989)才发现的一种分子量只有18~20kDa的膜性 调节蛋白。由Sugita等(1988年)首先描述,曾有不同的名称, 如同种限制因子20(homologous restriction factor-20),保护素 (protectin)及膜反应性溶破抑制物(membrane inhibitor of reactive lysis, MIRL)等。 CD59分布甚广泛,已证明皮肤、肝、肾、胰、肺、唾腺、神 经系统、胎盘以及各种血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 胞及血小板)和精子上均有表达。 CD59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防止MAC对同种或自身细胞的溶解 破坏,即同种限制作用(homologous species restriction,HSR)。 作用机理为:通过其与C7、C8或C9的结合而阻止MAC的组装, 从而限制了对同种或自身细胞的溶解。
DAF作用机理
CD46 膜辅因子蛋白 (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 MCP,) • 单链膜蛋白结构,与C3b,C4b结合,抑制补体的活化。 •分布于大部分细胞,但红细胞缺如。 • I因子的辅助因子,促进C3b,C4b灭活,抑制补体活化,比 H因子强50倍
S蛋白的作用
结合C5b67, 阻止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
第一节
概 述
一、补体系统的概念 补体(Complement, C) 是人和脊椎动物
体内正常存在的 一组具有酶活性的 蛋白
质 , 包括 30 多种成分, 故称补体系统。
由补体级联反应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 补体受体等组成的,具有精密调控机制和自 限性的酶解系统。
生 化 级 联 反 应
补体反应实际 上是一系列酶 促反应,其最 终结果是在靶 细胞膜表面形 成MACs,同时 产生具有生物 学活性的补体 小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