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的政策建议_刘邦凡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独特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正积极面对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的挑战,在产业转移和承接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需求。
对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进行研究,探讨如何促进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发展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为河北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区域,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有效缓解北京城市功能过剩、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同时也将为河北省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河北省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促进河北省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的推进,河北省将承接更多的产业转移项目,促进本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有效缓解地区产业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发展现状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已形成了以钢铁、煤炭、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但随着国家的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从产业结构上看,河北省的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和平衡。
特别是在环保、新能源、高端装备、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河北省发展相对滞后,创新能力不足。
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产品附加值低,企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大省,经济总量较大,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够均衡,区域协调性较差。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雄安新区、保定、石家庄等地,相对落后的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的区域发展状况,既是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任务的重要背景,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发展难题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承接效应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承接效应唐树伶【摘要】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产业转移升级成为重点突破领域之一。
京津冀地区主要产业存在一定的梯度差异,将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内产业转移,河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承接产业转移的正效应,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分层次、有重点地提升主要产业的承接效益和质量;二是以科技、金融创新驱动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创建协同创新的共同体;三是推动优势产业技术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层次,转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大的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绿色农业、高效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五是借助京津人才智库,加大人力资本投资。
%The Be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initiative,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takes reducing the noncapital functions in Beijing as the core;and the industrial relocation and upgrade will become one of the focus sectors. There is grade difference among the main industri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which will be used to fundamentally promote industrial relocation in this region. To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undertaking the industrial relocation and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Hebei province should,first,gradually improve the effects and quality of industrial relocation of main industries;second,Hebei province should driv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al upgrade with the help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and create the community of coordinated innovation;third,Hebei province should promote the technologicalupgrade of industries with advantages,continuously improve industrial level,and transform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raditional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investment and serious pollution;fourth,Hebei province should build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and develop green agriculture,and agriculture a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with high efficiency;and fifth,Hebei province should increase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with the help of think tanks in Beijing and Tianjin.【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6(030)006【总页数】6页(P40-45)【关键词】协同发展;产业承接;产业结构梯度;区位熵;产业结构效益【作者】唐树伶【作者单位】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核心,明确了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是重点突破领域,而河北省如何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成为关键问题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共同推动的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充当着承接产业转移的角色。
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
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一部分,河北省靠近北京和天津,交通便利,与两个直辖市之间的物流畅通,便于产业转移和交流。
河北省也积极发展交通、能源、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为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河北省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制造业发展。
河北省还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适合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河北省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链。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拥有多个重点产业园区和工业集聚区,如河北经济开发区、廊坊开发区等。
这些园区和区域具备较强的产业集聚能力,能够吸引和承接产业转移。
河北省还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
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还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移和创新发展。
河北省政府积极推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制定了一系列产业转移政策,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河北省投资兴业。
河北省还加大对产业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的支持,提高产业转移承接的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基础设施条件、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成熟的产业链,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并通过政策支持和措施推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升。
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河北省成为了重要的工业转移和协同发展中心。
河北省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强劲的产业基础,吸引了来自北京和天津等地的一大批工业企业和投资。
这些企业的转移,不仅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为河北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然而,河北省的产业转移能力是否足够强大,是影响其发展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首先,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人才不足。
由于河北省的产业转移还处在初期阶段,缺乏相关的人才 support (技术、管理等),很难快速响应北京、天津等地的需求。
同时,部分企业在河北省承接之前并未评估外来转移的时效、风险等,导致河北省公司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三、重工业占比过高。
作为传统的工业基地,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重工业。
同时,大量的污染排放也使得河北省在环保、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不足。
这不仅影响外部企业的进驻,也为河北省本地企业的转型创新带来了很大压力。
然而,针对以上问题,河北省的一系列改革举措也在不断地推进中。
例如: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河北省当前产业转移承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此,河北省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的深度合作,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旨在推进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
同时,加快推进高铁、城际铁路、市域轨道交通等现代化交通设施,加强各地城市之间的连接与互通,也为外部企业扩大河北省落地等提供了更优秀的条件。
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屏障建设。
数年来,河北省面向外部企业,推进了一系列的经济转型升级计划,例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制造等一系列项目,同时,加大环保、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扶持环保、清洁能源企业落户河北省,作为新的环境屏障,为河北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河北省作为京津冀三地之一承担着产业转移的重要任务。
由于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产业转移需求也不断增加,而河北省作为这一转移的主要承接地之一,需要具备较强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河北省具备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腹地,东临渤海,北靠内蒙古自治区,西邻山西省,南界河南省。
地处京津冀的交汇点,交通便利,为产业转移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河北省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
河北省面积广大,土地资源丰富,可以为产业转移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
与此河北省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产业转移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河北省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充足。
河北省的劳动力素质也在逐步提升,为产业转移提供高质量的人力支持。
河北省还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实力。
河北省拥有多个重点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涵盖了多个产业领域。
这些园区和开发区通过引进高新技术和培育本地产业的方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河北省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重工业占比较高,与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比较缺乏。
这制约了河北省在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河北省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
由于部分传统重工业的存在,河北省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河北省的形象,也制约了产业转移的进行。
河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虽然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但在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方面与北京、天津等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河北省在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持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为了提升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产业转移。
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河北省的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为产业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2•【字号】冀政[2010]151号•【施行日期】2010.1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外资利用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的实施意见(冀政〔2010〕15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开放型河北的战略举措,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为促进全省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增强经济发展实力、活力和竞争力,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面临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度调整,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京津两市,受产业结构升级、要素成本增加、发展空间制约、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因素影响,产业转移步伐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竞相承接产业转移,态势逼人。
我省内环京津、外临渤海,海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资源禀赋优越,产业体系完整,要素成本较低,发展空间广阔,具有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条件。
特别是我省与京津产业互补性强,已成为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主要承接地。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比较优势,努力扩大开放。
积极改善发展环境,打造产业集聚高地;积极构建产业承接平台,增强产业承载能力;积极探索产业承接模式,创新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创新资源整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着力加强与沿海及京津等发达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全省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政策扶持,完善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企业为主体,多形式、多渠道、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策略研究
京津冀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进策略
研究
管军;乔月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7(034)003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已成为河北省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在此过程中承接首都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急迫的现实需要,但如何在实践中顺利推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河北省角度提出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进一步推进产业承接的对策建议,从而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管军;乔月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河北邯郸 0560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基于白沟大红门市场的调研[J], 吴宇;刘天泽
2.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张家口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路径 [J], 龚晓菊;王一楠;孙梦雪
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研究 [J], 陈爱丽斯;孙玉娟;
4.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转移研究 [J], 陈爱丽斯;孙玉娟
5.金融支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r——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沧州市为例 [J], 孙金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北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
河北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11-02T03:32:49.302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年第13期作者:李子皓[导读] 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曾经在北京市蓬勃发展的批发市场也因为不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必须迁出首都,交通便利、临近北京的河北省自然也就成了批发厂商转移的首选之地。
李子皓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050061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而曾经在北京市蓬勃发展的批发市场也因为不再符合经济发展要求而必须迁出首都,交通便利、临近北京的河北省自然也就成了批发厂商转移的首选之地。
尽管69%的批发市场都已迁或将要迁到河北,但我省在具体的承接处理和后续的发展规划之中还有着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研究和案例分析,利用调查走访和查阅文献、资料的方式,通过与邻近城市批发市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河北省应该如何更好地承接来自北京的批发市场的转移。
关键词:承接京津:产业转移:问题对策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has become an irresistible trend, and the wholesale market that once flourished in Beijing has to be moved out of the capital because it no longer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ebei province, which ha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is close to Beijing, naturally becomes the first choice for wholesale manufacturers to move. Although 69% of the wholesale market has moved to hebei, but in concrete in our province to undertake processing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plan has a lot of shortcoming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using investigation visit and,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sale market compared to other,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hebei province should be how to better carry on transfer from wholesale market in Beijing. Key words: wholesale market; Industrial transfer;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Undertaking platform 引言: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初步形成是在上世纪30年代,建国以来一直作为一种战略存在于文件中,但是具体实施的举措还是有限。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1、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
(一)积极引导京津冀六省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对区域优势产
业的支持,挖掘和激发六省以内的消费空间,在全国推动转型升级,
实施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
(二)在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下,京津冀六省将创新、技术、资源、服务和市场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绿色发展等新
产业在京津冀六省的蓬勃发展,实现紧密联系、协同作用、深度融合、全方位发展。
(三)实施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大力支持新
兴产业的发展,抑制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推动高端制造业和实用服务
业发展,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完善政策制度,鼓励企业创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提供资金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技术支持、环境改造等政策,促进承接企业逐步
实现规范化发展。
(五)构建便捷管理体系,完善精准财税政策,完善行政审批制度,
建立绿色供应链,建立创新孵化和产业承接体系,为京津冀六省的发
展提供强有力的承接支撑。
(六)发挥政府承担的责任,强化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加强
技术创新支持,完善新能源应用评估机制,完善环境监管,建立绩效
考核机制,推动六省制定和建立上市条件等向企业开放的支持政策,
给企业有效支持,营造公平良好的营商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稳步推进,河北省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很大的转
移承接任务。
然而,河北省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单一和落后,对于产业转
移的承接能力也较为薄弱,这意味着河北省在未来的协同发展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
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河北省的主要产业包括钢铁、煤炭等重工业和粮食、棉花等
农业,这些产业比较落后,且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难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技术和人才水平相对较低。
河北省的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培养体系相对落后,难
以吸引和承接高端的产业转移。
三、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落后。
河北省交通和基础设施条件的落后,也使其无法
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
针对以上问题,河北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提升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
一、加快产业升级转型。
通过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技术和
服务业转型,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区域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加快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河北省与周边城市的联通性,为产业转移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总之,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提供了宝贵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河北省应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入手,提高其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
更大的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策
201 8 年 第 1 7卷 第 1 7期
京津冀协 同发展下的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对 策
口 张 为
【内容摘 要】本文基 于京 津冀协 同发展 的背景下 ,首先分析 了北京产 业转移现状 、河北承接北 京转移的 可行 性及 河北承接北 京 产业的现状 ,然后从 生态环境 、产业政策 、人 力资源和工业 园区建设四 个角度 阐释 了河北承接 北京产业转移存在 的 现 实问题 ,由实施产业差别 准入 、加强政府领导和提升 劳动者素质等 角度提 出河北承接 北京 产业 转移 的对 策 ,以期 能 够 为 河 北优 化 产 业 结 构 、促 进 经 济发 展 提 供 建 议 。
产业转移是 指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 ,发 达 区域 的部 分企业 顺应 区域 比较优 势 的变化 ,通 过跨 区域 直接 投 资 ,把部 分产 业 的生产转移 到发展 中区域进行 ,从而 在产业 的空 间分布上 表现 出该产 业 由发 达 区域 向发展 中 区域转 移 的现象 。在结 构优化 和动力转 换 的背景 下 ,产业 转移 是优 化 产业 布局 ,合 理配置 资源 、促进 区域 问可持 续发 展 的重要 途 径 ,也是 转 变 经济增长方 式 ,提升经济发展质 量的必然要求 。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层面提出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作为协同发展的“核心区”,河北省在推动这一战略实施中承载重要责任。
其中,产业转移是当前推进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问题。
一、产业转移的背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是自2014年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最重要的战略之一,旨在解决首都北京面临的城市问题,缓解京津两地的人口和产业压力,提升这个区域的整体竞争力。
其中,实现产业转移和分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措施。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核心区”的一部分,其位于首都城市带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时,河北省人均GDP较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于产业转移来说有着吸引力。
因此,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业向河北省转移,并在这里进行产业布局。
这对于河北省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河北省产业转移现状河北省位居我国最大的省份之一,具有着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产业转移到河北省。
目前,河北省已成为企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之一,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根据2017年的数据,河北省新增引进的外商投资企业中,转移项目占90%以上。
尽管河北省具备较好的转移条件,但其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综合竞争力相对较差。
同时,河北省还面临着产业链不够完善、技术水平相对低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时依然存在。
为使河北省能够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产业转移的优质环境。
2、大力发展产业链相关产业,完善河北省的产业结构。
3、加强技术创新,提升成本效益、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水平。
邢台市人民政府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772号建议的答复
邢台市人民政府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772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邢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5.29•【字号】•【施行日期】2021.05.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邢台市人民政府对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772号建议的答复刘德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坚持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牛鼻子”,主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不断加强承接平台建设,努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确保京津企业来的了、留得住、发展好,推动邢台经济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
一、主要工作措施(一)强对接,促沟通,积极寻求上级对我市的支持。
一是用好中央协同办综合组工作协调机制,按照省协同办的统一安排,及时组织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研究,通过省协同办向中央协同办反馈研究课题,寻求京津两市的支持。
二是充分利用三省市常务副省(市)长联席会、协同办主任联席会的机会,向省协同办提出我市诉求,寻求疏解上及政策上的支持。
三是紧紧抓住京冀两地协同办提供的对接机遇,依托北京5G、工业互联网、环保处理等高新技术优势,推动我市钢铁、装备、石化等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经过对我市企业技术改造需求情况进行广泛摸底,我市共向京冀两地协同办申报了28家企业的技术改造需求和3家开发区的园区合作需求,基本涵盖了我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在产业技术提升、生产平台智能优化以及产品市场渠道拓宽等方面的合作需求。
目前,邢钢、沙河志河镜业、晶澳太阳能已实现与北京的企业资源初配。
(二)抓改革、优服务,打造对接协同项目的良好营商环境。
一是为推进京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建设,推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工作,我市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京津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平台发展的若干措施》。
该文件是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出台的首个专门针对该领域的支持政策类文件,制定了包括“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提升要素保障水平”、“实施财税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落实资质互认政策”等五条支持我市承接平台建设的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对京津转移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资源优势。
但由于受限于环境容量、公共资源短缺等问题,京津冀地区发展已经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转移承接成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
河北省地理位置优越,与京津两大城市相邻,交通便利,便于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人口规模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至该地区。
河北省还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产业链条,能够满足产业转移的需要。
河北省在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河北省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严重的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产业不适合转移至该地区。
河北省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缺乏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
河北省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为提高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可以首先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状况。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提高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
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建立合理有效的产业协同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加强环境治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和与京津两地的合作,河北省可以提高自身的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以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为标题,文章内容如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交通、信息交流、经济网络逐步发展,京津冀地区日益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挥着更加突出的关键角色。
为了充分发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优势,重点建设产业转移承接平台,是京津冀地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京津冀地区应加大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投资。
针对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的财政投资,应该建立中央与地方的结合式计划,调整资源配置,以政府优先投资的形式实施,保证投资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有效提升平台建设的水平。
其次,完善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市场化机制。
通过强化市场机制,增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竞争力,实现有效的价格管理、资源配置、科技研发等,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入外部资源,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
此外,应落实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产权保护。
建立完善的产权保护体系,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产业转移平台的良性发展,有助于吸纳投资、激发投资活力,提升企业质量。
最后,应加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监管体系。
加强政府对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各方面的监管,完善规范公正、公开透明的监管机制,加大引导和扶持的力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结论: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是加强京津冀地区综合竞争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对此,应加大投资,完善市场化机制,落实产权保护,加强监管体系,以期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的健康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研究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承接地之一,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成为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数据分析,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并提出政策建议。
一、背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为主体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模式。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和重点领域。
在该策略的指导下,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京津冀地区的产能过剩,环境质量等问题,需要通过产业转移等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河北省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承接地之一,是中国的重要制造业基地,但在河北省某些地区,经济结构单一,产能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通过产业转移承接能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二、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现状分析1.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服务业占比较小。
其中,煤炭、钢铁、水泥、玻璃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但是产能过剩,环境质量较差。
2. 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河北省西部和南部的发展相对滞后,投资环境欠佳,基础设施薄弱。
3. 河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不足,科技研发经费占比较低,高技术制造业发展程度不高等问题阻碍了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能力的提高。
三、政策建议1. 加强河北省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构建协同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产业转移。
加大对河北省西部和南部的投资和服务支持力度,提升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
2. 促进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和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3. 优化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加大对服务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力度,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4. 加强环保工作,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推行绿色生产,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
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据报道,为了实现《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所述的北京、天津、河北三省之间的协同发展,中央政府正在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承接重点平台建设。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有着深远的历史。
早在2000年代晚期,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北京、天津、河北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随着高速发展,三省之间的经济一体化间距越来越小,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交通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京津冀地区的产业转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之间的产业转移。
例如,2015年,北京推出了天津工业转移行动计划,帮助天津招安企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
2017年,河北省推出了“6个转移”行动计划,其中重点是推动粮食加工、金属矿开采、汽车制造等产业转移到河北省以实现结构优化。
另一方面,是京津冀地区内部的产业转移,即在三省内部进行产业转移,以降低空间距离及服务费用负担,利用便利的物流网络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利用资源开发和转移空间,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要实现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首先必须采取政策措施,加强经济适用、管理有序、负担减轻的政策支持,加大对京津冀产业转移负责单位和统筹单位的支持,鼓励产业转移项目申报,建立产业转移专项基金,促进产业转移的投资发展。
此外,有必要加强政策宣传及技术指导,确保投资者有良好的了解和理解,提高产业转移项目的审批效率;强化社会监督,对有违法违规情况的产业转移进行有力的打击;加大投资者的支持力度,帮助转移地区的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有效的管理体制,为产业转移建立良好的法律框架;引进外资,为产业转移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总而言之,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是既要推动北京、天津、河北三省之间的产业转移,又要促进三省内部的产业转移,以及利用政策措施和技术指导,实现经济空间的重构,发展更优质的经济结构,完善社会治理结构。
未来,京津冀地区将以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为新的发展重要策略,应做好充分准备,以求在产业转移领域取得更大成就。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研究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和推动,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正在逐渐加速,其中唐山作为河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正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
这篇论文将重点研究唐山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背景、现状和对策,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京津两地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互补和经济协同发展。
在此背景下,京津两地的产业转移被视为推动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北京和天津市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已经达到饱和,许多制造业企业希望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周边地区以寻找更低成本和更宽松的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唐山作为距离北京和天津较近的城市,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目前,唐山正在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落户。
一方面,唐山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备较好的交通和物流优势。
唐山的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煤矿、铁矿资源以及沿海港口等。
唐山还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
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唐山市政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比如提供土地、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唐山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唐山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的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为主,缺乏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
这使得唐山在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唐山的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重,治理环境污染是唐山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之一。
唐山的人才资源相对匮乏,缺乏高端人才的支撑。
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唐山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
为了促进唐山的产业转移,有几项策略值得重点关注。
唐山需要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下功夫,提高产业转移的质量和效益。
唐山应该加强与京津两地的合作,共同打造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
唐山还需要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充分利用沿海港口和物流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商投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接第 156 页) 带: 河北沿海地带 、 环京津地带和环省会地带 。 对于河 北沿海地带, 要立足港口, 以港口工业为基础, 形成临 海型产业发展模式。 同时, 秦、 唐、 沧三地也要各有侧 重, 唐山要立足曹妃甸, 发展新型工业, 着力发展临海 型工业; 沧州市要以打造黄骅港口新城为支撑, 实现港 口腹地产业纵深发展; 秦皇岛在发展港口经济的同时, 要依托北戴河 、 山海关, 着力发展旅游业和海洋休闲产 业, 打造一流休闲旅游城市 。 对于环京津地带, 保定和 廊坊要立足环京津和交通发达的优势, 吸引京津人才 和技术, 发展技术密集型的轻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张 家口和承德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在绿色产业方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吸引力 。 对于环省 会地带, 离京津地区相对较远, 受到京津产业辐射作用 相对较小, 这一地区要以石家庄为核心, 围绕石家庄发 展商贸服务业 、 物流业和现代制造业 。 七、 辩证看待产业转移 首先, 产业转移能给河北带来发展机遇, 在优化河 北产业、 创造就业岗位 、 增加经济收入 、 推动社会发展 等都能产 生 积 极 作 用, 但 产 业 转 移 也 可 能 存 在 弊 端。 一个地区基于自身利益, 不太可能把那些高收益 、 高技 术水平、 低污染的优势产业转移到其它地区 。 转移过 来的企业要么就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 设备组装业, 要么就是高污染 、 高能耗的产业 。 京津在 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 至少初期可 能存在 。短期看, 这些转移而来的产业起到了促进河 北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长远看, 这会对河北省的生态环 境造成极大破坏, 转移产业创造的财富要远远低于其 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 。 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 程中, 要有清醒认识, 对承接的产业要严格把关, 树立 长远目光, 切莫因小失大 。 “游移性产业 ” 八、 警惕 游移性产业最大的特点是, 哪里的优惠多, 该产业 。 就往哪里转移 当前河北省各地方政府, 为吸引京津 产业转移到当地, 出台了多种优惠政策 。 在这些政策 的诱导下, 一些京津企业开始向河北转移 。 在这些转 移企业中, 不乏有游移性产业存在 。 它们仅基于该地 优惠的政策而转移过来, 并未考虑长远, 一旦另外一个 地方有更优惠的政策, 它们就可能会转移到另一个地 方。游移性产业的存在, 会对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
156
2015 年第 3 期
总第 357 期
CPA 专版
语、 政策对象的政策响应 、 公众利益认知及行为 、 政策 工具选择等方面, 这些因素的变化引起了政策网络之 间不同程度的策略互动, 从而影响着政策运行的轨迹 。 清华大学的陶逸骏通过实地经验与事件追踪, 呈显太 湖蓝藻事件的历程, 并展开对相关案例的比较 。 他认 为大陆转型期所衍生的新兴问题确实易于引发租值消 散, 但地方体制不仅是政策上的护租( rent protection ) , 更形成一 种 自 我 调 适 的 体 系, 呈 现 一 种 护 租 型 体 制。 台湾经济研究院林士清助理研究员在主题报告中介绍 了欧盟电子废弃物的管理体制, 分析了台湾地区电子 废弃物处理现状, 从政策层面提出了治理电子废弃物 从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的观点来 的模式方法 。 他指出, 构建绿色经济模式, 建构完善的政策设计, 促使电子废 弃物以合乎环保的方式回收, 同時扶植新兴环保处理 产业, 是未来台湾地区电子废弃物的处理趋势 。 四、 知识驱动型治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全新 视角 — — 学者参与 作为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最新模型 — 型治理和知识驱动型治理在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 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 然而, 当前学者在研究环 境治理时, 很少有人关注知识驱动的问题 。 北京航空 航天大学杨立华教授的主题报告基于中国北方五省的 大量实证研究, 结合近十年的经验研究成果, 分析了学 者参与型治理和知识驱动型治理解决集体行动困境的 重要性 、 必要性与可行性 。 知识驱动型治理强调知识 驱动型的制度变迁, 探讨学者与其它社会主体的协同 机制, 强调自然科学知识 、 社会科学知识和地方知识的 协同治理,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于林德布罗姆的智 力指导型( 模型 Ⅰ ) 和偏好指导型( 模型 Ⅱ) 的知识驱动 型社会( 模型 Ⅲ ) 。 通过和杨立华的合作研究, 何元增 在分析 20 个环境领域案例基础上, 发现专家学者参与 公共和社会治理有七种主要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选择 受到公共问题的属性 、 专家学者的自身因素 、 其他重要 主体的行为以及相关制度安排四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并据此建立了与影响因素关联的行为模式选择模型 。 陈一帆通过对中国北方 12 个县旗案例的研究, 对荒漠 化治理过程中的专家学者协作类型和关键机制进行了 探索性的研究 。 与会者一致认为, 环境问题涉及范围广, 影响因素 多, 愈加需要从跨学科 、 多角度来来进行思考 、 分析及 研究 。作为一个交叉性的研究领域, 环境问题的解决 仍需推进治理理论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 倡 导多元主体的协商及协作 。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研究领 域、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显示出学者们在环境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 。 此次研讨 会的召开对于增进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发 挥了积极影响, 为推进我国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
CPA 专版
提升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的政策建议
刘邦凡 彭建交 王 燕
*
京津冀协同发展, 必然涉及到产业转移问题, 河北 也必然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主要选择 。 河北省能 否抓住这次产业转移机会, 对其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 水平至关重要 。但现实情况是河北省目前承接产业转 移的能力还比较低下, 主要表现在自身存在短板, 如: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 产业配套性不足 、 政策法规不健全 等, 对外吸引力不足; 同时也与传统行政区划的阻碍 、 “空吸 ” 京津地区的 效应等有关 。 必须理性认识和科学 把握 。要提升河北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能力, 可着重 考虑以下对策: 一、 正确定位自己 , 立足自身优势 , 转变承接理念 , 积极进行产业承接 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也有自己的优势, 如: 地理 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 第一产业发达, 第二产业与京津 相比 、 差距不大 。河北省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过程中, 要对自身进行正确定位, 发挥自己优势, 在第一 、 第二 产业上发挥优势, 以吸引京津企业转移; 科学制定产业 承接计划, 转变观念, 积极主动地进行产业承接, 而非 “双向承接 ” 被动接收; 树立 的观念, 不仅要承接京津地 区的产业转移, 还要将自己的一些优势产业, 如城市服 务业 、 休闲农业 、 生态新常态产业等向京津地区拓展或 转移 。 二、 以 经 济 投 入 拉 动 人 才 集 聚, 提高产业技术水 平, 吸引产业转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难以发挥产业承接作用, 与河北经济水平低 、 产业基础弱直接相关 。 基础设施 建设薄弱、 技术水平低 、 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 。 国家应该加大河北省的经济投 入, 唯有加大经济投入, 提高工资福利, 提高工作待遇, 才能改变河北省在与京津人才竞争方面的劣势; 唯有 增加经济投入,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才有能力承接转移 过来的产业。
三、 以重大项目为依托 , 培育产业集聚 , 扶持配套 产业 , 形成产业链 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已走过了一段时间, 工业 基础有了很大提升, 但仍存在重大项目不足 、 龙头产业 不多 、 配套产业力量薄弱 、 未形成产业链等问题 。 河北 要提升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能力, 必须抓住重大项目 和产业链这两个关键点, 为产业集聚创造条件 。 就承 接京津产业转移, 河北省应该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重 大项目和产业链发展规划 。 通过产业集聚, 强化产业 间的分工与协作, 减少无谓竞争, 根据产业链的需求来 发展相关配套产业, 有目的 、 有计划地承接京津产业 。 四、 合理与科学地规划发展工业园区 , 承接京津产 业转移 工业园区是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有效路径, 是京 津产业转移的有效载体 。 河北省近 180 家工业园区在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 但这些工业 园区还存在缺乏统一规划 、 无序发展 、 恶性竞争 、 基础 设施不完善等情况, 今后河北省产业园区的发展, 首先 应做到因地制宜, 制定科学与合理的工业园区建设计 划; 其次还要大力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降低工 业园区生产成本, 提升产业园区吸引京津产业转移的 基础能力 。 五、 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在尊重现有行政格局基础上, 要大力推进京津冀三 地政府的思想创新、 体制创新和行动创新, 在尊重市场地 位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政府协同作用, 打破“一亩三分 地” 思维、 建立一个京津冀大局观, 跨区域地、 整体治理地 对京津冀产业转移做出制度安排, 建立组织付诸实施。 六、 河北省各地市要各有侧重地承接京津产业转 移, 避免无序竞争 , 实现错位发展 按地理位置, 河北省可分为三大承接产业转移地 ( 下转第 159 页 )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关系研究 ” ( 编号: 2B32 ) * 基金项目: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用课题 作者: 刘邦凡, 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 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彭建交, 燕山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 王燕, 河北 科技师范学院教师, 秦皇岛 066004
行 移能力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应提高警惕 。 ●
( 责任编辑
长
林)
2015 年第 3 期
总第 357 期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