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PDF.pdf
家校合作共育成长——农村小学优化家校合作策略研究
![家校合作共育成长——农村小学优化家校合作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7d784f102de2bd960588ee.png)
总第308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乡村教育后盾。
家委会的参与,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三)落实家访任务,创新合作方式“万师访万家”是我们采用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家校合作方式。
我们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父母进行情感交流,可以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落实家校合作“六个一”精神,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我们创新合作方式,经常性地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以此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家访过后,我们还及时将家访记录、故事整理成册,形成校本教材,提高宣传效果。
有了各种形式的家访活动,家校合作工作内容更丰富、具体了。
(四)开展志愿服务,拓宽育人空间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家长义务参与的一种公益活动。
如:考试时让家长监考、巡考,运动会、六一艺术节、家长会等大型活动时家长担任安全协管员,在亲子系列活动中聘请家长做评委等等。
在志愿服务中,家长参与了孩子的活动,见证了孩子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孩子收获的快乐,与孩子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
除此之外,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家长从心底里认同老师的工作,在学习优秀家长育人经验的同时,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
(五)汇编《家校导报》,交流先进经验为了进一步拉近家校距离,在创新家校合作方式的同时,我们编写了《家校导报》。
《家校导报》主要以国内外最新的家庭教育动态、有效的家长合作方式、直接的亲子活动感悟为主要内容,创编意图是为了让老师、家长更新育人观念,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同时《家校导报》也为家长提供了交流、学习、宣传的平台。
三、拓宽家校合作思路,开展活动,丰富情感 活动是展现孩子绚丽童年生活的缩影,亲子活动是增进家庭情感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迎接挑战,分享快乐。
亲子活动既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又增进了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成效显著。
一是举行亲子故事征文比赛。
基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究
![基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64f906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2.png)
管理篇誗班级管理基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究卓玛草(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藏族小学,甘肃甘南)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实际班级管理过程中,推动家校合作的进一步深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但是,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教师在家校管理过程中、在家校合作的认知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偏差,极大影响了家校合作的作用。
因此,要想切实转变这种情况,小学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与家长展开更为密切深入的合作,以此来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推动他们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家校合作中,丰富家校合作内容,深化家校合作实践,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基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家校合作策略探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分析所有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合理制度作为支撑,家校合作亦是如此。
然而,现在很多学校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都没有制定与家校合作相关的制度体系,就算有体系也并不完善。
对于家长来讲,所谓家校合作根本就是有名无实,自身并不具备决定权,因此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迄今为止,很多学校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家校合作的频率较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时间相对较短,次数也寥寥无几,甚至如果学生没有出现异常问题,教师与家长就没有任何沟通。
除此之外,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时,很多家长也只是来应付完成任务,很少真正参与其中,最终造成家校合作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小学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优化策略探究在新课改背景下,家校合作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受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优化家校合作。
(一)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念首先,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态度对家校合作的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同时,作为合作开展的主持人,教师必须拥有主持合作的能力,与家长、学生进行更为密切的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学生的家庭情况以及特点制订更具针对性的沟通方案。
“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评述与问题前瞻
![“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评述与问题前瞻](https://img.taocdn.com/s3/m/5db73559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6.png)
2024年第1期(总第373期)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hina理论研究“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评述与问题前瞻*高敏宋光辉摘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是推进我国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研究运用Nvivo11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1992~2022年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近三十年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趋势。
结果发现,当前研究在“家校社”协同育人理论阐释、责任边界、国外借鉴、实践探索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也存在价值内涵有待澄清、责任边界有待厘清、经验启示有待整合、在地实践有待创新等不足。
未来应进一步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体系,拓宽“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研究视域,创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家校社” 协同育人 问题前瞻作者简介:高敏/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实验师,贵州省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贵阳 550025)宋光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贵阳 550025)“家校社”协同育人是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有效回应,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双减”政策,从教育实践层面提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
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从法律层面对培育未成年人的家庭责任、法律责任、社会协同、国家支持做出规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隆重召开,从现代化人才培养层面再次强调“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
多项政策法令的出台,都强调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新时收稿日期:2024-01-14* 本文系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度校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教学实践(2021XJG05),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贵州中小学校园欺凌的家校社协同治理路径研究”(2022C036),贵州省妇联2022年家庭教育、儿童关爱课题“家庭教育中五育的核心要义及其实施策略研究”(22FLY15)阶段性成果。
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
![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c3638dc763231126fdb11c9.png)
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发表时间:2019-12-18T11:21:19.83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3月总第336期作者:邬曲兰[导读]广东省兴宁市实验学校514500一、提升教师、家长教育理念,奠定家校合作基础1.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学会换位思考。
家校合作是双向活动,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过程。
双方需要双向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合作的前提。
我校组织老师们阅读教育书籍,使老师从中学习一些教育理念,能够站在家长角度思考问题。
现在老师对家长的抱怨少了,能因生而异“将心比心”,对学生更加体贴,对家长更加理解: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如实反映学生情况,面对溺爱型的家长充分肯定学生优点再指不足,面对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指出呵护孩子的重要性,面对“学困生”的家长鼓励他们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面对有偏见的家长坚持以理服人。
2.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教育方法。
(1)为家长举办专家讲座。
家长会上请了一些专家就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等问题进行讲座,每次讲座都受到家长一致好评。
有些家长说:“以前我的一些做法确实不对。
”有的说:“自从听了讲座,我就按照专家说的经常鼓励孩子,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现在我女儿和我的话多起来了。
”看着家长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们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也随之多起来,对学校的工作也更加支持了。
(2)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
家长宣传不只是讲座形式,给家长讲几堂课就了事,而是结合家长的需要和兴趣,以他们的切身经历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活动教材,使家长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的知识。
实践中,我们是以班级为基础进行交流,对突出的在年级组织的家长会上交流,并以此评出好家长并进行表彰。
这样一来,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
3.在主题体验式活动中增强家长合作意识。
家长们久违了学校的生活,再加上教育发展的日新月异,使他们对学校的一切感到陌生了。
为了消除家长对学校的陌生感,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体验久违的学校生活,我们安排了家长开放日活动。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7b15b25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9.png)
《小学家校合作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xx年xx月xx日•引言•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问题•小学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目录•小学家校合作的实践模式•小学家校合作的创新探索•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1研究背景和意义23当前教育背景下,家校合作对于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相互合作、协调配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本研究旨在梳理和分析小学家校合作相关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家校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目的和方法探讨当前小学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小学家校合作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采用文献综述法,收集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的相关文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政策文件等,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
02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问题03合作内容单一家校合作的内容多集中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而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关注较少。
小学家校合作现状01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家长经常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教育活动,如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但参与程度不高。
02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信息传递不畅,难以形成合力。
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家校合作缺乏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保障,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信息不对称家长与学校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导致误解和沟通障碍。
合作意识淡薄家长和学校都存在合作意识淡薄的问题,缺乏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
家庭背景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家校合作的态度具有重要影响。
家庭背景学校领导力对家校合作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不可忽视。
学校领导力社会文化因素对家校合作的方式和程度具有一定影响。
社会文化因素03小学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发展中具有互补作用,家庭是学生性格、价值观形成的重要环境,而学校则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教育。
互补性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成长中相互依存,家长和教师需要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存在问题及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18f7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e.png)
198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和构成都相对复杂,这类家庭的家庭教育都很欠缺。
基于此,学校对于家校合作应该更加重视,并在其中发挥决策,起到指挥和引导的作用,并不断探索城乡结合部地区家校合作的新模式。
1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困境分析1.1 城乡结合部学生家庭特点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个体户和当地郊区居民。
家庭情况大不相同,但共同点很突出。
首先,父母通常文化水平较低。
他们缺乏帮助学生学习的学术基础,也缺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方法。
教育方法通常是简单粗鲁的,并且存在殴打,责骂孩子或放手不管的极端现象。
其次,城乡边缘地区的家庭常常侧重于改善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忽视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满足。
一些父母忙于生计,对于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了解甚少。
最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家庭出现隔代教育的现象非常常见。
通常都是父母在外务工,祖父母辈过于宠爱孩子,但是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品格修养的意识。
家庭在城乡结合部的这些共同特征导致大多数学生出现诸如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意志力薄弱和心理脆弱性等问题。
1.2 家校合作难点与不足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家校合作困难,进展缓慢,协调性差,实际效果十分有限。
当前,城乡结合部的学校之所以没能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状况在于两点。
第一在于家长方面的不配合。
城乡结合部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投入少是顺利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最大的制约性因素。
这类家长通常对孩子的学习状态了解甚少。
在这种交流状态下,家校之间的交流是不通畅的,没有达成共同的话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其次父母对学校活动的参与度非常低,这类家长通常以各种理由不参加家长会,对于学校组织的亲子阅读和其他活动更是难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在于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援助不足,对学生家庭状况缺乏全面了解,以及缺乏差异化的分析,这使得难以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
2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合作模式探索2.1 以理念更新为基本点培养父母的家校共同教育理念是家校合作的精神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策略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c6ff49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1.png)
71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4期总第811期No.14,2020Total of 811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书中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是最完备的教育。
”[1]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任何一方教育的缺失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每个孩子都成长于家庭。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
学生步入学校后,学校便成为他们生活的主要阵地。
长期以来,可能会导致与父母缺乏沟通、情绪无法调节、出现厌学情绪等。
因此,“家校合作”共育模式逐渐成为教育的迫切需要。
“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能够弥补此种缺失,让教育成为完备的、真正的教育。
只有家庭和学校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共同培育孩子,使得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完整的发展。
1“家校合作”的意义家校合作有学校和家庭两大责任主体。
“家校合作”是指学校教育工作人员和家庭教育人员所共同承担和分享教育子女的过程,在国外也称为“社区伙伴关系”。
“家校合作”的共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学校角度而言,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信息,例如,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是否离异家庭等。
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以剖析学生性格多样的原因,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学校应根据教师的反馈,有效地推进学校家校合作的制度建设;从家长层面而言,“家校合作”的共育模式有利于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及问题,从而采取针对的解决措施。
先进的教育理念总是随时代的发展而革新。
家长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学校教育先进的育人观,有利于家长和学校形成大致相同的育人观;从社会层面而言,“家校合作”共育模式能够给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提供科学地指导,有利于社会各群体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健康的和积极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2目前小学阶段“家校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每个孩子都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科学的学校教育的共同引导,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d820e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3f.png)
《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的提出: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要把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是乘法的关系,⼀⽅为零,满盘皆输。
因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保障,社区教育是平台⼀只有家校和谐联动,夯实家庭教育这项基础⼯程,形成“三结合”教育⽹络,构建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才能实现德育⽬标。
2、现代社会节奏加快,⽣活越来越紧张,家长及⽼师沟通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加上书信、家访等传统的家校联系⽅式的严重不⾜,导致学⽣发展出现种种问题。
我们现在注意到:⼀⽅⾯学校与学⽣家长之间的⽭盾越来越多,有的甚⾄发⽣严重冲突。
严重影响和⼲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另⼀⽅⾯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问题学⽣越来越多,我们常听到⽼师说,现在的学⽣越来越不好教。
有的学⽣还产⽣⼀些过激的⾏为,给学校和家庭造成很⼤的损失,家校之间不和谐的局⾯还常有发⽣……。
因此,加快家校共建步伐在共建和谐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的价值与⽬标:1、理论价值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法,并进⾏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2、实践价值通过组织、实施“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激发学⽣的学习动⼒,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的教育效能;有利于促进学⽣各⽅⾯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家庭和学校作为学⽣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量,形成合⼒,相互⽀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创建。
家校合作采访提纲PDF.pdf
![家校合作采访提纲PDF.pdf](https://img.taocdn.com/s3/m/b06b37ab376baf1ffd4fad3e.png)
家校合作采访提纲家校合作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够得到更多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采访主题:家校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探寻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的方法、途径。
采访内容:一、家校合作的现状1.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配合和支持。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您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关系?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分别充当什么角色?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续;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引申;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完善。
学校教育是连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而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中,家长是支持者和学习者。
以这种角色身份参与孩子教育是家长参与的传统形式,也最常见,通常受到教师、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偏爱。
家长也一般会在活动中感到轻松自在,其角色作用不会受到他人的威胁。
这种参与的具体方式有家长会议、家长小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约见个别家长等。
家校双方的交流是这些活动的主要特点,参与目的主要是学校得到家长对其孩子教育的支持,家长在活动中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方法。
同时,教师是家校合作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活动的具体策划人、组织者和参与者。
他在家校合作过程中担任的角色除教师外,还包括活动的推行人、指导者、咨询者、活动资源开发人、家长的朋友、交流对象等等。
2.本校家校交流合作的渠道有哪些?其效果如何?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校家校交流合作的渠道主要有:1.召开家长会,包括全体家长会和部分家长座谈会,全体家长会一般一学期一到两次,主要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通告学校计划;部分家长座谈会,不定期举行,通常针对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探讨,听取家长意见,拟订解决措施。
2.家访,是教师了解家庭教育情况的重要途径,但要花费大量课余时间。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措施研究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c2371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b.png)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与措施研究沈灵玲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相关的教育教学体系也在日趋完善。
其中,中职院校作为当前条件下我国整个教育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为我国输送相关技术型人才方面做出了其不可替代的贡献。
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家对于相关技术人才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为此国家大力推动中等职业类教育的不断向前发展,希望能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
但由于受到中职院校学生自身因素及其他众多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当前条件下在相关中职院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而要想更好地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进行通力合作共同对学生进行培养。
下面,本文就从当前条件下在相关中职院校家校合作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进行相关具体内容的分析,并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有效得出相应问题的实际解决方案,望能有效指导相关中职院校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相关的教育教学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相关教育教学体系也日趋完善。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中,青少年的成长不仅需要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接受相应的家庭和社会教育,也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通力合作协同育人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自身的良好健康发展。
但由于中职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导致家校协同育人的理念未能得到真正的认同。
1 协同教育理论协同教育理论实际上指的是由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等各种教育教学力量,在坚持以德育理念为基础条件的前提下,由多方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合作育人方式。
协同教育教学方式的有效使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多个教育教学力量共同的努力下更加全面的发展,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的教育教学效率,有效促进相关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2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现状分析2.1 在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理解上要想在中职学校的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理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首先就要求学校和学生家长要能够正确的认识家校合作协同育人的正确含义。
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及策略
![家校共育视角下农村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及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4fd962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6e.png)
··在家校共育的背景之下,学校和家庭的互动与交流极为频繁,双方能够实现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信息共享,使得教师能够同步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进一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动态调整。
借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双重育人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和帮助,能够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成为一名心智健全、乐观开朗、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在家校合作视角之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
家校合作的方式为健康教育构建出了另外一种教学途径。
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
由于家校共育实现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以能够使得家长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也能够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便于深入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对症下药”。
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由学校进行统一管理,家长进行个性化管理,不仅能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而且能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道德观念的同时,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
第二,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
家校共育的教学模式极注重学校和家长的交流和协作。
通过双方有效的沟通,不仅能够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实现家庭教育理念的变革,还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的革新和完善,为学生构建出更高效、高质量的教育平台,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学校也能够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在家中的表现等,进而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展开更为全面的分析,以便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教育资源分配工作。
第三,能够促使家长发挥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的主动性。
家长在教育学生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义务。
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缺少家长这股育人力量。
鉴于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校更要引导家长发挥出他们的教育力量,而且只有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才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延伸和扩大,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共情 共生 共成长——浅议家校合作的策略
![共情 共生 共成长——浅议家校合作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261c894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6.png)
育No.3 202119共情 共生 共成长——浅议家校合作的策略张丽(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 200135)摘要:在初中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需求。
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中,不仅学校占据重要的培育位置,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初中教师要牢记新时代教育使命和育才责任担当,秉承共情、共生、共成长的教学理念,用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做好家校合育,做好家长的家庭教育合伙人和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文章对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展开分析,并探讨进一步强化的措施,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阶段 家校合作 德育教育 对策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国家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现阶段的初中德育越来越受重视,初中的德育教育模式逐渐发生转变,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成果。
学校和家庭要进一步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性1.有助于弥补教育不足教育需要不断地优化和完善,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及时实施处理和解决。
虽然实施教育改革以来,取得了较显著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新时期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生还是缺乏人文关怀,并不能完全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还有一些教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没有在社会中得到实践和历练,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实践与理论不契合的现象。
将理论结合实践,将生活带入课堂,是教育中社会性的重要体现。
德育教育不只是对学生自身实施促进作用,还能够提前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学会与人、社会友好的相处。
学生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职业不同,在专业教育水平上可能不足,但是生活阅历和社会历练较为丰富,家校合作可以互惠互补,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一些国家就开始重视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美国还成立了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也足以看出,家庭教育的位置非常重要,甚至不亚于学校教育。
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1402c2a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1.png)
GVANGJSIH GYAUYUZ·热点思考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江苏省扬州仪征市实验小学西区校王玉【摘要】本文论述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构建策略:建立以教育行政为主导、以区域教育联盟为依托、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推动力的家校共育网络;搭建家校合作委员会、家校合作网络平台、家校合作活动三个平台,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经验;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强化家校合作考核,推动家校合作纵深发展。
【关键词】家校合作共同体共育共建共生【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3-0006-02办好教育事业,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
在推进教育改革、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扬州仪征市秉承“共育、共建、共生”的理念,以家庭教育需求为导向,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家庭教育辅助作用及社会教育参与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融教育”体系,实现学校办学能力、学生知识素养、家长育人水平的共同提升。
一、共育——三支队伍,扛起家校合作责任仪征市教育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为指导,成立仪征市家校合作联盟,健全区域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以教育行政为主导,以区域教育联盟为依托,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高效互动的共育网络,开创家校共建新局面。
(一)建立家校合作指导小组队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如何赋予家庭教育新的生机与活力,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议题。
仪征市教育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建立家长学校总校并成立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加强长效组织领导。
指导小组的组长由仪征市教育局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家长学校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各校德育校长、德育主任、一线优秀班主任、优秀家庭教育指导教师和持证的心理健康咨询师等组成。
依托家长学校这一载体,领导小组制订了系列家校融合制度,主要包括家长学校校长职责、家长委员会章程、家长委员会职责等,规章制度的建立使家校合作工作有章可循。
构建家校社合作育人共同体行动研究
![构建家校社合作育人共同体行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4a9f2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c.png)
构建家校社合作育人共同体行动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5T10:16:06.376Z 来源:《中国教工》2022年18期作者:徐世磊陈安勇[导读] 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家庭是第一课堂,而社会则是学生成长实践的大课堂徐世磊陈安勇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新安学校山东省安丘市新安街道关王小学一、产生的背景学校是育人的主体,家庭是第一课堂,而社会则是学生成长实践的大课堂,只有三者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好的教育效果。
1、落实国家大政方针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上积极探索更好方式,在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各方面要汇集更大合力。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育人机制,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党对思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党政同责,共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共同体,凝聚教育合力,培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栋梁之材。
2、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扎实举措。
学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合作,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合作育人机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积极作用,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提升群众教育满意度的必然要求。
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互动关系,形成家庭启蒙教育、学校奠基教育和社会拓展教育方向相同、要求一致、力量相聚、协同影响的教育合力,是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时代之需。
在观念上,家校社要同心同向,学校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着力筑牢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在履职上,学校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坚持“五育”并举,让教师做到应教尽教,学生学足学好。
家庭要充分发挥“第一所学校”的重要作用,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
社会要发挥学生成长实践大课堂作用,统筹利用好社会各类资源,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联系上。
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与实践
![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731b40bc8d376eeaeaa31ff.png)
教育论坛幸福生活指南 2019年第26期143幸福生活指南家校共育策略研究与实践吴 杰上海市闵行第五中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二者不可分离,学生的健康成长,幸福德育的构建,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心理素质的熏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行动一致,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因此,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发展,对于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的家校共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通过现状研究,结合家校共育的典型案例,提出家校共育合作的有效途径。
一.家校共育的现状研究(一)家庭角色缺失大部分家长思想传统落后, 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寄希望于任课老师身上,没有家校共育的意识。
部分家长有家校共育意识,但由于自身学历水平及教育的限制,对孩子的成长缺乏教育策略和方法,单纯的认为配合任课老师检查回家作业。
根据斯皮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自我认同感低及品德情感方面的困惑与障碍。
因此,只关注孩子的智育是永远不够的,作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到孩子的全面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
(二)教师对家校共育定位的偏差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家庭教育的作用定位过高或过低。
有些教师认为孩子在学校调皮闹事,行为规范不好,学习习惯差,都是家长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反应给家长,期望家长全盘处理,而没有和家长细致沟通问题的处理方法。
而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教学任务的繁重,不愿也无暇和家长过多交流。
有些教师由于个别家长的不配合从而对家庭教育产生偏见,也不愿意与家长进行合作,即使合作往往也是以传达、灌输为主。
教师没有或不会合理借用家长之力,全靠自己一人管理班级或教学,造成教师自身的疲倦性和教学管理的单向性。
(三)家班合作的形式单一纵观目前,家校合作的形式比较单一,常见的就是家长会,而家长会的召开频率也是比较低的,且内容局限,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品德纪律来展开的。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6df3b5011ca300a7c39038.png)
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发表时间:2020-12-30T15:26:56.52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6期作者:岳育民[导读] 学生的教育主要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岳育民兰州市第八十九中学,甘肃省兰州市 730050,摘要:学生的教育主要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而在初中阶段,学校以及家庭是教育学生的主体,采用家校共育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家庭与学校相互之间联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出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有助于初中生健康成长。
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途径,希望可以有效推动初中教育。
关键词:初中学生;家校共育;行为习惯;实施对策中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正是青春期萌生阶段,所以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此时,学生的家庭与学校需要进行紧密联系,提高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重视度,进而有效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全面培养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日后学习与生活做好基础铺垫。
本文主要分析了具体实践路径,旨在提升家庭与学校的进一步合作,培养出高素质的初中生。
一、初中生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一)学习方面1、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主性,当离开教师的监督后,很容易违纪;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经常出现抄袭的情况;3、学生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郁,在课间以及课堂上,容易捣乱课堂,影响其他学生学习;4、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严重按照喜好学习,所以容易出现偏科情况,部分学生还发生厌学情绪[1]。
(二)生活纪律方面1、部分学生在卫生方面,不是过于“讲究”,就是过于懒惰,日常生活难以掌握良好规律。
2、有些住宿的学生,容易在就寝时,出现吃零食的情况,偶尔出现乱丢乱弃,不卫生。
3、部分女生就寝非常迟缓,宿舍卫生非常脏乱,学生之间还容易出现矛盾与摩擦。
二、家校共育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一)丰富家校合作途径1、开展专题讲座为帮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校教育工作以及学生学习特点、需求,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专题讲座中,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引导家长分析出孩子的学习特点,并从中感悟教育方式方法。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合作实施方案与策略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合作实施方案与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d7b085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2.png)
幼儿园家园共育:家校合作实施方案与策略幼儿园家园共育,旨在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紧密通联,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园家园共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
那么,在实施幼儿园家园共育时,应该采取哪些具体方案和策略呢?一、建立良好的家校交流机制1. 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邀请家长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求。
2. 学校可以建立家长信信裙或班级裙,及时发布幼儿园的教育动态和相关通知。
3.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家访制度,了解家庭环境、家长的期望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制定家庭教育指南1. 学校可以为家长编写家庭教育指南,包括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和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内容。
2.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教育专家,为家长进行一些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其更好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三、共享学校教育理念1. 学校应该清晰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目标,让家长们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明确对孩子的教育目标。
2.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学校,让家长们更直观地了解学校的办学情况和师资力量。
四、促进家长参与1.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
2.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志愿者队伍,邀请家长们参与到学校的志愿活动中,增加家长的参与感。
通过以上的方案和策略,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幼儿园家园共育。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和家长需要不断地交流和协调,充分尊重彼此,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家园共育的一员,我深刻理解其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
只有家校合作,孩子的教育才能够更好地进行。
在我的理解看来,家庭与学校应该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健康、快乐、有爱心的孩子。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幼儿园家园共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和家长之间充分的交流与合作。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3a958e79563c1ec4da7100.png)
和家校通讯的形式开展家校合作,基 本上没有什么家访活动。由于学校对 于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到位,对于家长 地位没有一个应有的理解,也就不会 经常性地把家长请到校园之中参与课 堂 和 课 外 活 动, 包 括 帮 助 制 作 教 具、 为学校募集资金等等。
(三)合作内容狭隘 家校合作的内容应该是全方位的, 既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囊括学生 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理问题,当然还包 括道德情感以及人生志趣方面的内容。 但是当前,家校合作内容主要是以学 生的学业情况为主,家长最关心的是 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教师最在意 的 也 是 学 生 学 习, 这 样 的 家 校 合 作, 其意义是非常狭隘的。 (四)合作形式单向 所谓家校合作的单向性指的是在 诸 如 家 长 会 这 样 的 家 校 合 作 形 式 中, 家长和教师的地位和作用不匹配,家 长会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向家长通报 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而家长的提问 和发言时间几乎没有。虽然有很多家 长 想 和 教 师 进 行 深 入 的 交 流 和 沟 通, 但却没有机会表达。这样的单向沟通, 使得家长很难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 状况,降低了家校合作的质量。 二、小学家校合作的主要开展策略 (一)增强合作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 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 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 一 个 极 其 细 微 的 任 务。” 因 此 增 强 教 师和家长的合作意识是小学家校合作 的优先策略。首先作为学校来说,要 对家长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有一个全 面科学的认识,在和家长进行沟通和 交流的过程中要平等相待,不能以领 导者的姿态自居。要建立良好的家校 合作制度,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的发
瞭望 Liaowang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第二小学 阮梅芳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400d818e9951e79a89272f.png)
XIAOXUE SHIDAI ·2020年第08期(下转100页)99教育管理·课内外·【摘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二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影响。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家校合作至关重要。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促进家校合作机制更好地发展,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
【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问题及策略一、当前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1.家长的参与意识不高,素质有待提升2.合作方式单一3.合作内容简单4.合作形式单向化二、小学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1.建立家长委员会,提升家长的参与意识2.丰富家校合作方式3.拓展家校合作内容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研究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陈俊学校唐高洁XIAOXUE SHIDAI ·2020年第08期(下转封三)(上接99页)4.发展家校合作形式【参考文献】[1]徐菁.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和改进策略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9.[2]黄细立.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04):115-116.[3]阮梅芳.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夏教师,2019(01):94-95.[4]何静芳.小学家校合作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239-241.教育管理·课内外·100·课内外·教育管理【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进程中,农村教育是备受关注的部分,农村教育的实践效果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在农村小学开办“和美银行”,优化道德教育,践行立德树人,能够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农村小学;和美银行;德育;有效策略一、农村小学开办“和美银行”的必要性农村小学开办“和美银行”的有效策略研究江苏省泰州市塘湾实验学校殷爱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课题计划
屈家岭何集小学何军郭琼
一、研究背景
对现代家校合作中出现的新矛盾的认识使然。
家校合作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受社会开放、市场化趋势及教育自身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的家校关系更显复杂化,家校合作出现了多种新矛盾:由于家长认识到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参与未来竞争的重要条件,所以不断抬高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的教育责任不断淡化,许多家庭将子女的教育责任一股脑儿推向学校,仅将自己定位于子女衣食住行的供应者、教育费用的负担者、学校教育的评价者或指责者的角色。
学校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及自身发展的多重压力,其责任被过度强化,“教育者替代父母的关系”变得更为明显;同时因学生“不合矩”的表现、学业成绩不良、教育难度增加及教育效果不佳,学校容易将责任归咎于家庭。
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共识使然。
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美国为研究解决公立学校的危机问题,把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研究和学校研究的主题;英国、德国、法国、芬兰和挪威等欧洲国家,也将家校合作作为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2007年就启动了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北京市东城区什锦花园小学《关于家校合作策略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中让就我们分享了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特点以及合作、沟通的几种基本形式。
对我校家校合作现状的反思使然。
我校举办的家长培训、家长会展示活动、开放日活动等一系列家校活动,因为有设计、有意义、有品位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家长参与其中生动感受学校教育,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
但就现代家校合作角度来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单向交流,或向家长展示、或向家长提出配合要求,还缺乏全面的合作意识,没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家长的参与热情,错失了许多良好的家长教育资源。
其次,有一部分家庭对孩子教育问题有着深刻的认识,这类家庭的家长对孩子抚育有着一定的研究和规划,他们摒弃以往单纯的配合、被动的局面,期望能与学校就教育思想达成共识,教育方式协调一致。
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展提高家校合作实效的策略研究,显得很有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研究采用实践研究法,首先对家长资源进调查分析,建立家长资源库,然后探究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径。
实践过程中重视教育资源的分析、重组与整合。
在充分调用政府、社会给学校的教育资源时,充分挖掘家长中的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建立家长资源库,并根据学校实际主动整合开发成“家长课程”;倡导合作方式的灵动与多元,尽可能扭转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最大程度实现家庭与学校的互动,家庭与学生的互动,家庭与家庭间的同伴互助;注重教育影响的实效与长效,一切合作活动避免形式主义,追求本真,真正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
三、研究的预期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预期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通过研究,整合各方教育资源,开发一系列有意义的“家长课程”。
2、通过研究,提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理念。
3、通过研究,创新家校合作的模式,形成学生健康成长的立体育人环境。
四、研究的内容
围绕上述的研究思路和目标,在研究实践上,我们主要开展下列研究:(一)建立有效的家长资源库的研究。
家长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人的一生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影响作用。
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参与和教育影响的力量,家长参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主动介入或参与学校民主化的管理,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岗位资源、人力资源参与到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研究工作之一就是在家长群体和社会共建单位中开展走访、调查等互动活动,了解采集、挖掘开发、整合梳理有效育人资源,然后分类架构家长资源库。
(二)开发生动的“家长课程”的研究。
家长走进学校,展现自己的专长当回老师,对学生、家长和老师三方都有利。
由于家长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所以他们讲授的课程更多弥补了学校教育所不能涵盖的领域,无疑能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而
家长也能从中体会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辛劳,育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至于教师,听听“家长老师”怎么上课,也许会给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有所启迪。
我们的研究工作就是在形成家长资源库的基础上,让父母参与学生新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一系列合理、生动的“家长课程”,让班级或学生自由选择。
(三)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
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主体,学校指导家庭,教师教育家长,在合作过程中家长被动多于主动,更多的时候是“教师讲家长听”,这是一种单向的家校合作行为。
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是要实现合作的双向甚至是三向,即家庭、学校、社区的三向合作,家庭、学校、社区三大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各个要素有机联合。
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还要由原来的指导模式转为服务模式,用服务模式全方位地关注孩子的成长。
基于此,我们从建设“学校发展智囊团”、“家教培训团”、“班级议事团”、“家长义工团”切入,构建有效的家校合作模式。
1、形成“学校发展智囊团”。
(1)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成立家委会。
人员组成:各层级家长代表、社会贤士、教师代表。
(2)每学期举行两次专题论坛活动。
2、优化“家教培训团”。
(1)邀请嘉宾,组建团队。
人员组成:“典型”家长代表、优秀教师代表、专家若干。
(2)开发家长培训课程资源。
低年级:《幼小衔接阶段如何培养好习惯》、《如何使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
中年级:《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孩子贪玩怎么办》。
高年级:《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冷静地对待孩子的失败》。
(3)实施差异引领。
利用家教优势资源,提供家庭结对帮助和家教咨询,解决部分家庭的家教困惑。
3、建设“班级议事团”。
(1)以班级为单位建章立制,组建小型团队。
(2)每学期商讨论证“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策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和一次班级家长沙龙。
4、建设“家长义工团”。
(1)公开招聘,成立家长义工团。
设团长一名,秘书长一名。
(2)设立“行为督查”、“校外辅导员”、“外出活动协管员”等义工服务岗。
(3)每学期由学生评选“人气家长义工”。
五、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实践研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
六、研究的步骤
(一)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3年4月):
完成课题设计,启动研究。
2、研究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按照方案实施研究,并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并撰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