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富宁地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富宁地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分析
云南省富宁地区铜镍矿储存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云南省富宁地区铜镍矿地质背景情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云南省富宁地区的铜镍矿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分析了其成矿条件。通过这一分析,为云南省阜宁县铜镍矿的开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标签:铜镍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云南省富宁
1地质背景概述
富宁地区位于华南褶皱带,为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处于康滇、越北、江南三大古陆夹持的三角地区,越北古陆北东侧。该区位于北西向富宁深大断裂两侧,受其影响,该区构造形态表现为:西部以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主;东部以北东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为主;中北部主要为一系列近东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构造。本区富含Cu、Ni的矿石,硅质页岩,含橄苏长辉长岩,钛辉辉绿岩与其它岩石(灰岩、大理岩、辉绿岩等),具有明显的幅频率差异。其中以Cu、Ni矿石的幅频率最高,几何平均值达15.9%,炭质页岩、含橄苏长辉长岩及钛辉辉绿岩幅频率相当,几何平均值为5-8%,其它岩石幅频率几何平均值大都小于2%。
2富宁地区铜镍矿地质特征分析
2.1安定铜镍矿
矿区位于富宁县板仑以南8km处,出露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和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硅质岩,构成近东西向短轴弧形向斜构造,沿向斜轴部产生派生断裂,中三叠世岩浆沿着派生断裂侵入短轴弧形向斜构造轴部,形成一个“安定型”基性岩盆。岩体分异良好,愈底部(下部)愈基性,愈顶部(上部)愈中性。上述辉绿岩相、橄榄辉长岩相、辉长苏长岩相三者之间界限清楚,岩相较为稳定;岗纹辉长岩相、岗纹闪长岩相两者之间,以及与辉长苏长岩相之间界限模糊,稳定性差。
似层状矿体产于安定基性岩体的橄榄辉长苏长岩相中――称为下部矿化带和辉长苏长岩相中――称为上部矿化带,矿体长可达1000米,向下延深可达500米,矿化稳定,矿石呈稀疏浸染状,镍含量一般低于0.3%。矿体充填于辉长苏长岩相中――上部矿化带裂隙系统中,呈网脉状构造,有时呈巢状断续相联,有明显膨胀、收缩与分枝现象。脉状矿按矿石构造由两部分组成:致密状单一硫化物脉和硫化物浸染体,后者位于前者之周围常紧密伴生,单一脉厚度2cm—20cm 不等,脉群厚3-10米,整个脉体沿北东方向断续延长220米左右,向下延深为80米,矿脉之倾斜角有陡倾斜及缓倾斜两组,一般为陡倾斜,倾角在72°—90°之间,其有时被缓倾斜之横隔脉相联,缓倾斜之横隔脉倾角为40°—55°左右。
2.2尾洞铜镍矿
矿区富宁县城东南方约10km尾洞村附近,出露上二叠统吴家坪组,为一单斜构造,NW向、NE向断裂发育。中三叠世,“半瓦型”碱性基性岩和“安定型”基性岩先后顺层侵入,以后有各种岩脉相继侵入。与铜镍矿成矿有关的成矿母岩主要为“安定型”基性岩,其次是各种脉岩。“安定型”基性岩:是矿区主要的成矿母岩,于中三叠世侵入,分布面积占整个矿区的二分之一,岩体呈岩床状,分异良好,自边缘至中心分成辉绿岩相、橄榄辉长苏长岩相、辉长苏长岩相、岗纹辉长岩相、岗纹闪长岩相五个相带。
本矿床以Ni为主,伴生Cu、Co、Pt、Pd、Rh、Ir、Os、Ru、Au等有益组份。铂族元素总和最高达0.724 g/t,平均0.376 g/t;Au最高达0.52 g/t,平均0.27 g/t。均达到综合利用要求。总体上,Co和铂族组份含量与主金属Ni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一般,当Ni大于0.2%时,Co大于0.01%;当Ni大于1%时,Co大于0.025g/t。当Ni大于1%时,Pt大于0.15g/t,Pd大于0.3g/t;Pt含量一般小于Pd含量。Au与主金属Ni及铂族组份含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3成矿条件分析
3.1矿床成因
本区铜镍矿成因应该是深部熔离(预富集)-贯入成矿、就地熔离成矿机制同时存在。来源于地幔深部富硫的铁质超基性岩浆,沿地壳深断裂上侵到达地壳深部岩浆房,由于地壳的温度、压力较地幔低,岩浆注入岩浆房之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发生熔离作用和橄榄石的结晶分异作用。先熔离出来的硫化物熔体,因重力场效应沉聚于岩浆房底部。大量晶出的橄榄石则沉聚于底层硫化物熔融层之上,较后熔离的硫化物熔融体下沉并被封存于橄榄石晶间,呈海绵状层。还有部分更后熔出的硫化物液滴和晶出的橄榄石就可能悬浮于上部岩浆中。这样在岩浆房中就自上而下形成了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分层格局。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范围区间内,除橄榄石外,其它造岩矿物尚未晶出,硫化物也还保持熔体状态,在构造应力脉动式作用驱动下,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先后分别沿同一通道上侵、贯入于现存空间成岩成矿。先侵入的岩浆到达的部位较高或距岩浆房较远,当先侵入的岩浆尚未完全凝固的情况下,又有后续岩浆、含矿岩浆、富矿岩浆和矿浆的先后多次上侵到达现存空间。
3.2找矿标志
3.2.1断裂控制标志
该区基性岩体紧紧依附于NW向的富宁深大断裂和那桑圩断裂旁侧,断裂明显为岩浆上涌的通道。中三叠世,基性岩浆顺NW向富宁断裂和董堡-那桑圩断裂入侵,进入安定弧形构造轴部,形成“安定型”岩盆。由于岩浆分异作用良好,进一步形成和岩浆熔离-贯入铜镍矿床和矽卡岩型钛磁铁矿床,矿床均分布于NW向的富宁深大断裂和那桑圩断裂两侧,断裂具明显的控制作用。
3.2.2岩浆分异控制标志
岩浆在不同的分异过程中,它的理化环境不同,对硫化矿的生成又具有控制作用。该区铜镍矿体主要赋存于橄榄辉长苏长岩相中,其次是辉长辉绿岩相,且多赋存于岩体中下部平缓下凹的部位。
3.2.3岩石化学成份的标志
岩石中橄榄石含量>30%,不含镍,无橄榄石出现无铜镍矿化,岩石中氧化镁含量8.32-17.64%,氧化亚铁9.5-10.35%,含铜镍高。如果氧化镁含量>15%,氧化亚铁>10%铜镍含量降低。
3.2.4物化探标志
测区大面积分布的铜镍分散流异常;铜镍次生晕异常;电磁法(TEM)异常和已知岩体、矿化体、铜镍矿点相对应吻合。因此,物、化探组合异常可指示岩体的存在或矿化体的分布范围,是测区直接找铜镍矿标志。
3.3找矿前景分析
区内出露中三叠世第二期基性侵入岩体—“安定型”,岩体分异良好。铜镍硫化物赋存于橄榄辉长苏长岩相和辉长苏长岩相及后期贯入的辉长辉绿岩等脉中,硫化物以磁黄铁矿、镍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本区的地、物、化及矿床(点)组合特点:该带位于富宁深大断裂与那桑圩断裂夹持部位,构造极为有利;区内中三叠世第二期基性侵入岩体—“安定型”,岩体分异良好,形成似层状、透镜状铜镍矿;并有后期辉长辉绿岩等脉体的贯入,形成较富的脉状铜镍矿;物化探异常多重叠在一起,并与已知的矿床(点)相吻合。本区具有铜镍矿成矿好的基本地质条件和好的找矿前景,以找后期形成的脉状铜镍矿为主。
4结论
通过分析云南省富宁县铜镍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条件可以发现,云南省富宁县铜镍矿储备丰富,部分地区易于开采,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按“综合利用、综合勘查”的原则,除对铜镍矿资源为目标进行重点勘查外,还应高度重视对与本区岩浆岩活动密切相关的铁、钛、金—铂稀贵金属矿产等的地质找矿调查与勘查、研究工作,为全区矿产资源综合潜力评价及铜镍金铁等地质勘查找矿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