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关于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关于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哎呀呀,说起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这个事儿呀,我可有好多话想说嘞。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亲戚家玩,正好碰到他们那儿的幼儿园放学。
我就看到那些小朋友们呀,一个个脸上脏兮兮的,衣服也穿得不是很整齐。
当时我就心里一酸,这和城里的孩子差别也太大了吧。
我走进幼儿园去看了看,里面的设施也很简陋,玩具没几个,图书也没几本。
这让我想到了城里的幼儿园,那真的是不一样嘞。
明亮的教室,各种各样的玩具,丰富的图书,还有专业的老师教孩子们唱歌、跳舞、画画。
城里的孩子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而乡下的孩子却没有,这多不公平呀。
我觉得要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首先得加大对乡下幼儿园的投入。
咱不能让乡下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呀,得给他们也配上好的玩具、图书,还有教学设备啥的。
而且呀,得请一些专业的老师去教他们,不能随便找个人就当老师啦。
老师的素质很重要嘞,要会教孩子,还要有爱心、耐心。
然后呢,城里的幼儿园也可以和乡下的幼儿园结对子嘛。
城里的老师可以定期去乡下支教,把好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给乡下的老师。
乡下的老师也可以到城里来学习,看看人家是怎么教孩子的。
这样一来一往的,大家都能进步嘞。
还有呀,政府也得重视起来呀。
多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来支持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
比如说,可以给那些投资乡下幼儿园的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呀,让他们更愿意去做这件事。
再就是家长们也得转变观念嘞。
不能觉得孩子在乡下读幼儿园就无所谓啦,也要重视孩子的教育。
平时多陪陪孩子,和他们一起读书、做游戏,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习惯。
哎呀,说了这么多,我就是希望城乡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一样好的学前教育。
让乡下的孩子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开开心心地学习、玩耍,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这样以后他们长大了,也能成为有出息的人嘞。
我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个目标一定能实现。
到时候呀,城乡的孩子们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地成长,那该有多好呀!这就是我关于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一些小建议啦,嘿嘿。
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资源中心建设措施
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资源中心建设措施
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资源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使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首先,建立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资源中心的基础设施。
这包括在城乡地区建设
一体化资源中心的建筑物,确保其能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设施。
同时,该中心还应配备先进的教育设备和技术工具,以提供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资源。
其次,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通过建立城乡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平台,组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将城市教育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农村地区分享。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引进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促进城乡教育的互补发展。
第三,推动城乡教育政策的整合。
目前,城乡教育政策存在差异,导致城市和
农村教育资源的差距。
因此,需要制定一体化的教育政策,确保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能够有效地整合和利用各地的教育资源,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配。
最后,加强家庭和社区的参与。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学校教育中,
家庭和社区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城乡学前教育资源中心应该与家庭和社区建立密切联系,通过举办家长和社区培训活动、开展亲子教育等方式,提高家庭和社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资源中心的建设将能够有效地解决
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浅谈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建议——让农村学前教育从盲区中走出来
据2 0 1 3年初调查 ,大部分 乡镇还没有 中心 幼儿园,几年 前, 在 大部分 乡镇政府所在地 , 教育行政部 门委托 乡镇 中心小 学利用 富余 的教 室、 师 资等挂牌 办起 了幼儿 园或 学前 班 , 即所 谓 的公 办乡镇中心幼儿 园( 即校 带园) 这类 中心幼儿园除 了部 分园舍独立(多数 由小学调整后 闲置下来的校舍 办成 幼儿 园) , 其法人 、 财务、 人事、 管理均不独立 , 仍 旧依 附于乡镇 中心 小学, 条件 不足 , 规模有限 由于公 办幼儿园少之甚少, 这样就兴 办起 民办幼儿 园 民办幼儿 园因为性质局限. 以营利为 目的 , 学 费较 高。师资有限. 所传授 内容 以“ 小学化” 为主。因此 , 目前的 乡镇 中心幼儿园服务 范围有限 。 仅能解决 乡镇政 府所在地及 周边村 部分群 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由于边远村人 口分散 、 家园距 离 较远 、 交通不便或 家庭经济 困难 等原 因, 仍有 多名边远村 学龄 前幼儿(包括 留守儿童 ) 不 能入 园。 少数家长每天为孩子来 回接 送, 交通不便 , 安 全隐患很 多, 而且 增加 了不 少费用, 耗 费 了不 少时间、 精 力。为此 。 一些家庭最终放 弃了孩子上学的机会 。 所 以, 仅靠 中心幼 儿园 , 或 少数 乡镇政 府所在地 家庭作坊 式的民办幼儿班 . 是解决不 了本 乡镇所有幼儿入 园问题 的。 ( 一) 相 关政策 法规 与制度不健全 , 一 些地方教 育行政 管 理部 门对学前教 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 , 缺乏对儿童个体 成长的长远发展 眼光, 忽略儿童学前期是脑发育最佳时期 。客 观上 削弱 了对幼儿教育的宏观管理 . 学前教育的组织与管理失
去 了基 本 的保 障
二、 对策与建议 ( 一) 制定规划, 加大投入 。有效稳妥 地进行 办园体制和 管
浅谈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对农村学前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模板
浅谈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对农村学前教育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作为一个传统型的农业大国,城乡一体化能够促使我国逐步转变为城市型的国家,而其快速的发展促使我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科技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教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对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
特别是学前教育,在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机遇,但同时由于其起步晚,发展快的教育模式迫使农村学前教育在发展的道路中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中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 经济上的调节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由于党和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在规划当地学前教育的资源时会将该地农村与城市一同归入设计范围中,在经济上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结合了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后,在一定程度上会优先加强农村学前教育在学前教育界中的地位,促使农村学前教育得到合理的资源配置。
( 二) 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空缺的问题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缺乏是影响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推行下,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当地政府的着重关注,甚至要前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在毕业后优先选择农村地区的教育工作,而这一策略上的要求正好解决了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空缺的问题。
( 三) 合理的规划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道路随着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在全国的推行,促使各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也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着。
首先,政府必须使农村学前教育和城市学前教育得到同等的对待,促使农村学前教育跟上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
其次,政府在对农村学前教育规划时必须结合农村整体变化的趋势以及文化特征推动其科学性的发展。
最后,政府还需关注农村儿童的认知需求,帮助农村儿童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四) 推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更加规范性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的推行中,城市与农村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交流能够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朝着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发展着,与此同时,农村学前教育中师资队伍的缺乏能够在城市学前教育经验中得到提高,从整体上将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得到提升。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学前教育差距策略研究
作者简 介 :孙立 平 ( 1 9 7 4一 ) ,女 ,长春人 ,副教 授 ,从事学 前艺 术研究 。
回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孙 立平 : 城 乡一体化 进 程中缩 小学 前教 育差 距策 略研究
在幼儿园中 ,办园质量存在参差不齐 的现象 , 两极 分 化 明显 ,规 模大 的 民办园 以及 中心 园 、示 范 园 、骨 干龙 头幼儿 园 管理规 范 ,受 到家长社 会 的亲 睐 ,但 是 ,少 数 民 办 园 仍然 把 办 园停 留在 “ 关 关 水 ,带 孩子 ” 的低 级层 面上 。少数学 区中心学 校也 存 在着 对公 办幼 儿教 育重视 不够 ,听之任 之 ,管理 随 意 性 大 ,存 在 着 用 办 小 学 的 眼 光来 审视 幼 儿 教 育 ,存在着用小学的管理标准来衡量幼儿园的管理 模式 ,没有把幼儿教育纳入工作计划 , 没有明确 目 标 ,忽视幼 教事 业 的发展 ,淡化幼 教 的专业性 ,强 调 小 教 的功利性 。同时 ,也很 少安 排幼 教经费 。一 些 单 位对 幼儿 园教育 在教 育体 系 中所 处 的地位 、所 起 的作 用认识 不 到位 ,甚至 发生偏差 。
孙 立 平
( 哈尔滨 师范大学 教育科 学学 院,哈尔滨 1 5 0 0 2 5 )
摘
要:全 国教 育工作会议精神和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 0 1 0 - - 2 0 2 0年) 》 中明确指 出积
极 发 展 学前 教 育 ,把发 展 学 前教 育摆 在 更加 重 要 的位 置 ,努 力提 高农 村 学前 教 育普 及程 度 ,支持 贫 困地 区发 展 学
幼儿园解散 ,幼儿园数量锐减 ;二是经济上 的原 因 ,有 些农村 家庭 比较贫 穷 ,没有 能力送 孩子 进入 幼儿 园 ;三是 认 识上 的原 因 ,家长 教育 理 念落 后 , 整体 素质偏 低 ,认 为孩子 在进入 小学前认 识几 个字 能数几个 数就行 了 ,幼儿 园 阶段 不重要 。 。 2 . 经 费投入 缺乏保 障 ,办园条件 简陋和设 施匮
城乡双向交流,带动学前教育一体化
重视 农村 学前教 师 的爪J 性化需 求和 主体 地位 , 单 纯 的“ 出” 学理 念 , 不再 输 教 而 是使 农村 教 师 “ 进 ” 市 课 堂 , 他 走 城 使 们 自由选 择。 习的第一 条规律 就是 “ 学 人 们 学 习他们 需 要学 习的东西 ,而 不是 别 人 认为他 们需 要学 习的东西 ” 针对 农村 。 学 前教 师教 学 实际 , 过调 当时的程度上 ,参训后在 消化、理解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缺少明
确 的指导 ,教 师对 于学 习内容 的加 工与 再创 造也 会 受到很 大影 响。 而培 训 中讲
师也难 以进 ~步 了解 到基 层学 校教 育教
农村 学前 教育 的真 正 发展 ,因为城市 老
师去到农村 ,带去的最多也只有不同于
幼 研 堂
V
管
原 因之一。
其 中 的首要任 务 就是 : 市教 师 “ 博城 引进
我园的农村教师能够从每一个角度去
前 教 育 的落 后 观 念 必须 从 学 前 教 育 的 老 师做 起 , 以此 为基 础 亲 自学 习和 领 并 会 自 己 以往 在 农 村 幼儿 园所 不 同 的 教 学理 念 , 系 农村 实 际 , 联 比较 其 中 的 异
地 上课 教学 ,对于 选 派到 农村 基层 的 老
同, 中寻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学前教育 从
发 展 的道 路 。
和补充。自研没有资料可查, 缺少教学辅
助材 料 ,教学 中遇 到 的问题 得不 到及 时 解决 。 园本 培训缺 乏必要 的硬件 支持 , 流
于形式 多 , 决问题 少。 解
作 为 以后 的评 价 考 核 : 的评 选 门槛 。 饥制
动城市教师参与培训 , 农村教师参加培
农村幼儿园面临的困境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但现阶段农村幼儿园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园生源较少,这直接制约了部分农村幼儿园的发展。
为了加强农村学前教育,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我们通过对农村学前教育困境进行探析,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旨在助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 余新娟 甘肃省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村幼儿园面临的困境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办学水平差距大。
我国长期以来都较为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但教育资源有限、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直接制约了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尤其是农村学前教育,长期处于滞后发展的状态。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尽管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基础设施得以改善,但与城镇地区相比,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在教学方式上,农村幼儿园学前教育理念滞后,多为家庭作坊式、拔苗助长式教育;在师资队伍上,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能力参差不齐,且园所福利待遇差,无法吸引优秀的教师。
农村进城务工人数多,适龄幼儿被动流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涌入,获得了诸多就业机会,也加快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空心化、生源流失等问题。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与子女的教育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
农村劳动力在社会激烈竞争下,会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知识技能,但也会因为城市文化的影响,倾向于将适龄幼儿放在城市,从而导致农村地区适龄儿童的被动流失。
农村家庭教育多样化,适龄生源自动流失。
农民进城务工,其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会逐渐提高,开始接触城市地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也让更多的农村家庭更加向往城市的教育资源,会利用各种渠道将适龄幼儿送往城镇幼儿园。
此种情况下,会出现“农村适龄儿童往城市挤,农村幼儿园却无人上”的现象。
另外,部分农村适龄儿童还会由于诸多原因,无法接受幼儿教育,从而导致农村幼儿园生源减少,如: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幼儿此时不懂事,上不上幼儿园并不重要;留守儿童家中生活窘迫,幼儿入园困难等。
此部分的家庭占比虽不大,但仍然是目前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不可忽视此类问题。
浅谈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现状及解决策略
浅谈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现状及解决策略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加强,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学前教育意识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
然而,农村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意识不足,甚至存在一些误区。
本文将从现状入手,分析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普遍认为学前教育不必要很多农村家长认为,小孩子还太小,读书学习等事情还不需要干涉,因此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文化水平低下,缺乏对学前教育的知识和了解。
2.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教育不少农村家庭中存在老人照看孩子的情况,家长往往基于对老人丰富孩子经验的信任,选择让老人负责教育小孩,而自己能够分担一部分家务,甚至外出打工赚钱。
3.带娃是女性应履行的责任很多农村男性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关注和投入,把抚养、教育小孩的任务全部交给妻子。
而妻子则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也就习惯了独自带娃,形成了这种误区。
二、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不足的原因1.缺乏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农村家长大多从小生活在乡村环境中,文化和教育水平低下,缺乏学前教育知识,对学前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不足。
2.家庭经济压力大由于农村人口多为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较大,就业机会较少,经济收入不高,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学前教育的费用。
即使是能够承担,也常常存在“非常不贵但还是贵”的心理,从而压缩了学前教育的预算。
3.传统观念影响在传统农村文化中,人们认为早期教育没有必要,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开始上学,至于学什么,也没有太多的要求,这种传统观念影响着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1.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当下,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科学有用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必要向农村家长普及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信息,让他们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孩子在早期教育中能够学到的东西。
2.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或资源共享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重要的手段,可以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专业支持,提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信任度和认可度。
城乡教育一体化与辽宁省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城 乡教 育 一体 化 与辽 宁省农 村 学前 教 育 发展
张
摘
军 ( 鞍 山师范学院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7)
要:城 乡 教 育一体化是 当前我 国 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政策和 目标 ,关 系到我 国城 乡经济社会的公 平与 和谐 发展。推动城 乡教 育一体
农村 学前教 育 发展
化的重点是发展农村教 育,本文探讨 了城 乡 教 育一体化在辽 宁省农村学前教 育中的体现 ,并提 出了 推 动辽宁省 学前教育城 乡一体化 的策略 。
关键词 :城 乡教 育一体化
城乡教育一体化作 为当前我 国的一项基本教育 政策 ,深刻影 响着 农村学前教育的振兴。城 乡教育一体化体 现了以人为本 、追求公平 的 时代精神 .它不仅有助于我国城 乡教育公平 问题的有效破解 ,也关 系 到我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公平与 和谐发 展,是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 程中 个具有深远意义的里程碑。农村学前教育 是 目前整个辽 宁省 教育体
来越大。政府应当把学前教育 的重点放在农 村 ,加 快发展农村学 前教
教育发展 ,可以说是一个有效 而明智 的选择 。
一
、
城 乡教育一体化 的基本 内涵
城 乡教育一体化是指随着生产力 的发展 ,城市和乡村教育 在一个 相互依存 的区域范围 内,整合 、共享教育资源 ,实现教育 领域 内城市 与乡村 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谐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 的最终愿景是 打破 城乡教育的二 元格局 , 努力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实现城 乡教 育在设施 、投人 、师 资等方 面的公平发展 。城乡教育一体化要强化城市教 育和乡村教育 的 密切联 系 , 将城市教育置于开放的社会大 系统 中 , 使其 双 向沟通和 良
城乡统筹背景下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为例
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 ” E 城 乡幼儿 由于遗传 、环境 、教 育 以及 自身 。 4 ; 的兴趣 、能 力 、性格 等 主观 因 素 的综 合影 响 .其 发 展存 在着 明显 的个体 差 异 。要真 正实 现 “ 办好 人 民 满 意的教育 ,让城 乡孩子站 在 同一起 跑线 上” ,就 必 须 使 城 乡孩 子 从 婴幼 儿 起 就 开始 接 受 同等 的教 育 。 实 现城 乡幼儿教 育 同步发 展 。2 0 0 8年 7月 ,重庆 市 与 教育部 “ 部市 合作 ”成为 城 乡教育 统筹 首块 “ 试 验 田” 。城 乡教育统筹 已成 为重庆市 城乡教 育公平 发 展 的宏观 背景 .幼儿 教 师应该 密 切结 合城 乡统 筹 的 时代 背景 ,以新 的理 论武 装 头脑 、指 导 实践 ,加 强 自身修养 ,提升 自身 素质 ,树立科 学 的儿 童 观 、教 育 观 ,促进 每个城 乡儿童都 能获得充分 发展 。
、
幼 儿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与城 乡教 育 统 筹
城 乡教育 统筹 是 城 乡统筹 的重要 组成 部 分 ,是
实 现教育公 平 的关 键 所在 :而教 育公 平是 社会 公 平 的重 要 基 础 ,城 乡统 筹 是 实 现 社 会 公 平 的重 要 途 径 。只有 切实 推行 城 乡教 育统 筹 ,才 能缩 小 城乡 教
( )重庆 市幼 儿教 育发展 现状 一
教 师发展 ,尤 其要 解 决好 教师 的专业 发展 问题 ,进
到 20 0 6年 底 ,重 庆 市 学 前 一 年 教 育 率 约 为
7l
譬
;
号
9%。全市共有幼儿园 37 所 ( 中 ,公办幼儿 3 36 其 园 l0 3 4所 . 民办 幼 儿 园 2 7 0 2所 ) ,幼 儿 园 班 级 16 7个 ,幼 儿 园入 园人 数 为 5 0 4 73 3 8 2人 ,教 职 工 2 2 0人 ,其 中专 任教 师 16 5人 。全 市大 量 的幼 21 31 儿 园集 中在 主城 区 ,区县 幼儿 园数量 相对 有限 :城 镇幼 儿 园 占全 市 幼 儿 园 总数 5 . %,农 村 幼 儿 园 17 5 占 4 .3 8 %,农 村幼 儿 园 专任 教 师 仅 占全 市 幼 儿教 4 师总数 的 2 .%:公私 立幼 儿 园发展 也存 在着 不均 42 衡 现象 :公办 幼 儿 园 占全市 幼儿 园 总数 的 3.3 8 %, 6 民办 幼 儿 园 占全市 幼 儿 园 总数 的 6 . %。公 办 幼 17 3 儿 园专 任教 师 占全市 幼儿 园教 师总 数 的 3 . [ 89 %。 ] 重庆 市幼儿教 育发展 的这种 现状 与全 市城 乡统筹一 体化 的发展格局 不相适 应 。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逐步得到了改善,但在幼儿教育方面,尤其是农村幼儿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问题。
本文将从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在我国的城市和发达的地区,可以看到各类幼儿园的建设,每个幼儿园都有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以及专门的教育师资力量,能够使幼儿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保障。
而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基础条件比较差,对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很多时候同一幼儿园会有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混在一起,被称为混龄教育。
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现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混龄教育流行在农村地区,混龄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普遍现象,普及面广。
农村地区的幼儿园一般规模较小,孩子数量少,为了节约资金和教师资源,很多幼儿园将年龄段较小的孩子和年龄大的孩子混在一起,由一位老师负责教学,每天下午还要带孩子午睡。
这种混龄教育模式,常见于农村幼儿园,尤其是小规模托班,儿童年龄跨度可达2至3岁。
(二)教育资源匮乏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面积较小,设施比较简陋,建筑固然不如市区的现代花园式幼儿园,课堂的设施也比较单一,教育玩具和教材比较有限,往往不能满足幼儿对学习和游戏的需求。
同时,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也不够充足,教师的业务素质也不如城市和发达地区的教师。
(三)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与城市家长相比,农村家长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孩子小,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教育,更不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在幼儿园上。
因此,农村幼儿园的生源数量较少,幼儿园在经济上经常处于亏损状态,招募并留住高质量的教员也是很大的难题。
二、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存在有一些问题,包括对幼儿的影响、教育质量问题等。
(一)对幼儿的影响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下,幼儿与其他年龄相差较大的孩子在同一教学环境中,老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也无法满足其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需求,容易造成幼儿教育期间的各项难点。
统筹城乡视野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论文
统筹城乡视野下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研究【摘要】文章分析了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的紧迫性;提出在统筹城乡背景下,促使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统筹城乡;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建设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与城市学前教育的差距越来越大。
统筹城乡背景下,促使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发展农村学前师资显得极为迫切。
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问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投入不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农村幼儿园的软硬件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缺乏专业的幼教师资等。
调查表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无论是数量、学历、职称、队伍建设等均与城市有着较大的差距,很不利于整体推进统筹城乡建设工作。
1.工资水平较低农村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条件艰苦,而且收入较低。
农村学前教育教师大都是农业户口,教师身份不被认可,工资标准低且不稳定,每月收入只能维持温饱,生活上得不到保障,不少农村学前教育教师的收入低于当地人均收入水平,这是导致农村大量专任学前教育师资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
2.政府重视程度低农村学前师资的配置长期得不到政府的足够重视,致使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农村儿童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便输在了起跑线上,进而影响小学教育,形成农村教育水平始终不高的恶性结果。
3.身份地位不保障长期以来,幼儿教师的身份和地位一直非常尴尬,《教师法》明确规定“中小学教师,是指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国家早已把幼儿园教师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行列,但在很多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是否是“教师”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特别是幼儿园改制后,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明显下降,对整个幼儿教育事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管理体制不明确长期以来,农村幼教事业主要是以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举办的幼儿园(班)为主要形式,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农村幼儿教育主要由乡镇政府管理,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发展农村幼儿园的责任弱化、淡化。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预测
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探析基于学龄人口预测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城乡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与高效利用,不仅关系到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潜力。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需求,探讨如何科学预测学龄人口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满足城乡儿童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本文首先将对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概述,分析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分配、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与问题。
接着,通过运用相关的人口预测模型和方法,对我国未来学龄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揭示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包括加大政府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策略与建议。
本文还将对城乡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政策制定、实施与监管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学龄人口预测方法学龄人口预测是分析城乡学前教育发展资源需求的重要基础。
在预测学龄人口时,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时间序列分析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过去的人口数据,通过构建时间序列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学龄人口数量。
时间序列模型可以揭示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趋势,从而对未来的人口数量进行预测。
人口年龄结构推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根据当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和生育率、死亡率等人口学参数,来推算未来的学龄人口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人口学参数,以及合理的人口年龄结构模型。
生育率预测法:生育率是决定学龄人口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对生育率进行预测,可以间接推算出未来的学龄人口数量。
这种方法需要准确的生育率预测模型,以及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
灰色预测模型:灰色预测模型是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方法,它可以通过少量的、不完全的信息,对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工作计划
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工作计划好吧,咱们聊聊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的工作计划。
其实说白了,就是让城市和乡村的孩子们在学前教育这块,能公平、优质地接受到教育资源。
很多人可能会想,孩子们不都得上学吗,怎么还分什么城乡呢?说白了,城市孩子的教育条件和资源那是杠杠的,但乡村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了,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老师的水平、教育设施、教学环境都跟城市差别大。
所以,这个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的任务就来了,它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把城市和乡村的教育水平给统一一下,做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最终达到缩小城乡差距、让孩子们平等享受教育的目的。
咱得说,这个计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光想想就能实现。
说白了,搞这种大规模的资源整合,首先得把现有的资源盘点清楚。
嗯,就是得摸清底细,看看现在我们有哪些优势资源,哪些短板在哪儿。
比如说,城市里可能有一些很好的教学设施,教师队伍也比较强大,但乡村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方连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
你看,孩子们想要通过绘本、教辅材料等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可能连书都不够读,何谈其他呢?咱们要想办法,怎么将这些优势资源传递到乡村,让每个孩子都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到优质的教育。
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套有效的资源共享平台。
这个平台得有点像个“信息高速公路”,让城市里的学校、幼儿园可以把他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出来,哪怕是一些教学视频、课件,甚至是远程课堂,也都能让乡村孩子受益。
哦对了,像网络课程、线上辅导什么的,咱也得考虑到这些,毕竟乡村地区的互联网环境可能没有城市那么发达,得在这个问题上做点工作。
总不能让孩子们想听个课还得跑个十里八乡的吧?再说了,除了资源共享,乡村的教师培训也不能忽视。
一个优秀的教师,往往是改变一个孩子未来的关键人物。
如果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团队,怎么可能保证教育质量呢?所以,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计划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让乡村的教师也能接受到系统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033中国发展观察2010年10月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入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战略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
笔者就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统一管理。
超越不同教育发展主体的局部利益和当前利益,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规划和探索城乡教育一体化问题,既要关注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效益,也要权衡一体化发展可能造成的风险和代价,尤其要关注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落实国家发展战略,以国家战略和国际视野制定相应的政策,既要促进城乡之间教育协调发展,也要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整体推进。
各项改革措施要相互配套,实行错落发展战略,重在营造共同发展的政策环境。
由于我国城乡关系十分复杂,一体化教育管理应结合具体实际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方式。
(三)和而不同。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的发展道路迥然相异。
一体化发展应追求差异均衡和内涵发展均衡,不能搞形式均衡和去个性化。
教育现代化不等于城市化,不能搞城市中心论,用城市发展模式简单地代替农村发展模式。
相反,应该是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发挥不同的潜力,走不同的发展道路。
(四)平衡兼顾。
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过程是城乡教育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和分享过程,这是支撑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城乡一体化发展必■ 王 成当前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几点建议须妥善处理城乡之间发展矛盾,注意均衡和协调各种教育诉求,积极构建利益共同体,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整体教育利益提升。
尤其是在教育利益格局调整过程中,要注意对正当教育利益受到损坏者和弱势群体给予相应的补偿和扶助。
(五)资源共享。
构建统一的教育发展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体系,通过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于不可分的资源实行共享,以共享、合作、扶弱、统一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主要措施包括: 1.完善教育发展体系。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前教育成为了越来越多家庭关注的焦点。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许多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教育上面临挑战。
本文将就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教育资源匮乏。
相比城市,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很多乡村地区没有合格的幼儿园,家长往往难以找到一家值得信赖的学前教育机构,导致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有限。
二、师资力量不足。
在很多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师的水平也参差不齐。
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无法吸引到优秀的教师,甚至出现师资队伍配备不达标的情况。
三、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农村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无法提供符合教育标准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四、家庭教育水平不高。
在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投入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导致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缺乏良好的教育指导。
一、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扩建学前教育机构,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率。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到农村地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三、提高教育质量。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学前教育机构能够提供符合标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四、加强家庭教育指导。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进行家庭教育。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加强教育质量监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才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孩子们提供更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纾解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纾解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背景介绍 (2)1.2 研究意义 (4)二、中国式现代化概述 (5)2.1 中国式现代化的定义与特征 (5)2.2 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7)三、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8)3.1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条件 (9)3.2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10)四、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11)4.1 教育资源不足 (12)4.2 教师队伍建设薄弱 (13)4.3 幼儿园保教质量参差不齐 (14)4.4 家长教育观念陈旧 (15)五、纾解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困境的策略 (16)5.1 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17)5.2 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18)5.3 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9)5.4 更新家长教育观念,推动家园共育 (20)六、结论 (21)6.1 研究成果总结 (22)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23)一、内容概览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困境。
本部分内容旨在概述当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并简要探讨纾解这些困境的可行性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差距较大,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数量、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
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其他领域发展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如信息化建设、家园共育等方面的滞后。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
1.1 背景介绍在当今世界,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具有深远意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广阔农村地区的国家,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村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国家整体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和谐稳定。
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的课题
一、引言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质量,实现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的内涵与意义1.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的内涵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育力量、完善政策体系等手段,实现学前教育在城镇和农村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优化资源配置。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布局学前教育机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整合教育力量。
加强城镇与农村学前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和管理水平。
(3)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有利于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2.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的意义(1)促进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使更多的农村儿童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2)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教育力量等手段,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良好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三、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的现状与问题1.现状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投入。
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教育质量的提高等。
然而,从整体来看,农村地区学前教育镇村一体化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2.问题(1)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导致部分农村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促进策略
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实践困境与促进策略张更立【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17)003【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原有城乡二元结构发展模式的弊端提出的,它为当前解决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基于城乡一体化创生的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在扩充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学前教育质量方面显现出了明显优势.然而,由于相关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在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重量轻质""集而不团""管理缺位"等问题.为此,强化政府职能、倡导多元化发展和注重一体化管理等将有助于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The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urban and rural dual structure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China. I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and perspective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mode of group development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which bases on the cre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how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he expansion of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However, fo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lated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factors, during the process of group development,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also results in some problems,such as"highlighting quantity instead of quality","grouping not uniting","absent of management". Therefore, strategi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dvocating plur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integration of management and so on, are propose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ural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ctivization development, thus to promo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总页数】5页(P54-58)【作者】张更立【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1【相关文献】1.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策略——以厦门市翔安区学前教育发展为例 [J], 郭阿苏;2.贫困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与突围策略——基于41所农村幼儿园的实证研究 [J], 龚欣; 李贞义3.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J], 黄柳4.浅析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困境及策略 [J], 古德泽5.教育扶贫视域下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策略 [J], 吴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胡光秘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明确政府职责、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学前教育存在着:管办机制不健全、政府责任没落实、投资主体不明确、城乡严重不均衡、园间差别太大、办学条件落后、办园目标不明确、常规管理不到位、各种隐患突出、师资质量不达标、保教水平低下、评价机制不科学、监督机构走形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着力加以解决,才有可能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
本文对这一问题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与对策正文: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特别是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学前教育的差距正在缩小,入园率和保教质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但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严重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着力加以解决。
一、什么是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1、城乡一体化(rural-urbanintegration)就是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居民与农民看作一个整体,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平等发展,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末的统计数据表明,城镇人口的比例占总人口数的46.59%,比十年前(1999年)的34.78%提高了11.81个百分比,从城乡人口分布趋势来看,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形成是必然趋势。
2、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换句话说就是要求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使农村幼儿享有城市幼儿相同质量和年限的学前教育,---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学前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等。
但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与既定目标相差甚远,还有诸多问题需要积极解决。
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一)、管办机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配套目前,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政策还不配套。
学前教育由谁来举办?怎么办?要办成什么样子?学前教育由谁来主管?怎么管?管理办法是什么?管到什么程度?关于这些问题都没有一个很清晰明确的思路和常规。
1、现在各地方关于幼儿园管辖的规定很不一致。
比如:民办的幼儿园有的地方由民政局管、有的地方由街道社区管、有的地方由教育局管;集体、企业、机关幼儿园一般是由谁办就由谁管;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一般是由教育部门主管。
有的地方的幼儿园是多部门管辖,但实际上找不到真正的责任部门,有事时相互推诿。
按工作性质和内容来划分,学前教育应当统一到教育部门管理,但是,教育部门在实施管理的时候,困难重重,那些非教育部门主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根本就不服从管理,因为你不是投资主体,你说了不算。
这些问题都是国家法律法规的缺失带来的必然结果。
2、近30年来我国也出台了一些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
例如:1983年的《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1989年的《幼儿园管理条例》、1991年的《关于改进和加强学前班管理的意见》、1995年的《关于企业办幼儿园的若干意见》、2001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7年的《关于加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工作的通知》、2010年国务院的《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等,这些政策法规在不同时期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文件政策很不配套,大多停留在规划性和指导性的层面上,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可操作性不强。
3、各地方也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主要是督导评估制度,实践证明,某些督导评估条例,严重脱离实际,要求过高,没有明确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方面的责任,也没有协助和鼓励民办学前教育的措施,反而设置了种种门槛,让出资者感觉到“园难办”、让家长感觉到“园难入”,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办学主体不明确、农村入园率极低1、幼儿园总量不够,入园率很低。
按教育部2009年度的统计,全国在园幼儿(3-5岁)2657.8141万人,学前三年、两年、一年的毛入园率仅为50.9%、65.0%、74.0%,农村学前一年的毛入园率仅为60%。
在园幼儿中教育部门举办的占1198.8076万人(其中学前班561.6135万人)、民办的占1134.1694万人、集体办的占214.0638万人、其他部门办的占110.7733万人。
可见,有55%的幼儿分布在非教育部门主办的幼儿园就读,说明政府没有起到主导作用。
2、学前班名不正言不顺。
大部分农村小学举办学前班实属无奈,没有财政一分钱的拨款,但又不得不办:一是小学生源的需要,二是当地村委会的要求,三是当地老百姓的愿望。
绝大部分农村没有幼儿园,只能依赖小学附属的一年学前班教育。
农村小学举办学前班在经费上是严重亏本的,2008年11月19日教育部长袁贵仁来我市阳鹊坝小学调研时,笔者给他算了一笔账:按湖北省规定,学前班每学期收费为100元,其中书本费开支大约35元、强制保险费7元、水电费10元,学校可支配的费用就只剩下48元了,假设学前班人数为40人(边远农村大部分学前班不足40人),每学期学前班的可支配总收入为:1920元,这点钱还不足以支付一位保育人员半年的工资,但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学前班必须配备2教1保,所以,凡是开办了学前班的小学,不得不挤占小学的师资来代课,搞得小学教师精疲力竭,费力不讨好。
从以上数据和现实不难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学龄前儿童没有机会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因为,我国没有建立起学前教育的政府责任体系,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很不明确,由此造成投资总量不够、办学规模不够、入园率不高。
与很多国家比较,我们的差距太大了,难怪大家都说:“我们的孩子从一起步就输给别人了”,祖国未来如何强大?如何繁荣?(教育部长袁贵仁到鄂西山区学校调研学前教育情况)(本文作者胡光秘陪同袁贵仁部长调研)(三)、城乡严重不均衡、园际间差别太大1、城乡学前教育发展极不均衡。
主要表现为:一是起点不均衡,城镇学前教育从3岁起步甚至更早,山区农村山大人稀没有幼儿园,只能依赖当地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所以农村学前教育只能从5岁或6岁起步;二是过程不均衡,城乡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学条件相差甚远,城乡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天壤之别,没有均衡可谈;三是结果不均衡,城镇幼儿至少接受3年的学前教育,在进入小学时已经有了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农村的幼儿只有60%能接受1年的学前教育,在进入小学时,与同龄的城里幼儿比较,智力发展水平和行为习惯养成都相差很大。
由此延伸到小学、中学甚至到大学,所以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其实从你一出生就存在了”。
2、此园与彼园差距太大。
在城乡严重不均衡的条件下,由于社会财富的多次(多级)分配不公,导致我国城市的学前教育也呈现出两级分化的格局。
主要表现为:一是“贵族幼儿园”不断兴起。
因为有强大的教育市场,部分民间投资者(有的只能算是投机者)投资开办了办学条件非常优越的幼儿园(俗称“贵族幼儿园”),通过收取高额的学费维持运行甚至牟取暴利,这样的幼儿园学习环境很好、师资配备很整齐、保教水平和伙食标准较高、游戏及课程开设很丰富,这对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确实很有好处。
但这样的幼儿园只能供有钱人(贵族)上,普通市民和农村的孩子只能望尘莫及。
二是“皇家幼儿园”独树一帜。
城里还有一类幼儿园,老百姓的孩子也是很难上的。
那就是各级政府机关开办的幼儿园或者县市级以上教育局主办的幼儿园(俗称“皇家幼儿园”),这些幼儿园因为有政府及各部门的财经支持(幼儿园每年都能以各种名目从政府有关部门获得大量办园资金),办园条件相当优越,收费标准也较高,主要供各级机关干部子女或部分有政府关系且出得起钱的家长子女上学,普通市民和农民的孩子也是望尘莫及的。
三是“菜市场幼儿园”落地开花。
城市里还大量存在着一些在菜市场和密集居民区附近开办的幼儿园,办园条件差、收费标准低、规模小,主要供普通市民和农民工子女上学,由于没有资金来源仅靠收取的学费艰难的维持着运转,加上投资人还要盈利,所以,条件一直得不到改善,办园质量一直不高,虽说入园的起点是均衡的,受到的学前教育年限也是一样的,但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却不是均衡的。
(四)、办学条件很落后、各种隐患很突出1、各种用房面积不够,户外活动场地有限。
按教育部2009年的统计,全国城乡平均计算,活动室面积每生不足3平方,午休睡眠室每生仅1.3平方,图书室每生仅0.18平方,户外活动场地每生不足6平方,幼儿图书每生仅6册。
农村的幼儿园(学前班)除了有活动室(教室)外,什么图书室、多功能室、午休室、保健室、晨检室、餐厅等都是没有的,有的甚至连午餐服务也无法提供,更不用说钢琴(电子琴)、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了,唯一比城镇好一点的就是户外活动场地了,虽然硬化绿化美化不够,但面积还是较大的。
2、各种隐患很突出,职能部门治理无力。
一是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较大,表现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卫生习惯、食品渠道、食堂操作间条件、食堂管理不良等。
二是流行病和疾病防疫隐患较大,表现为幼儿园卫生环境不良、幼儿身体抵抗能力差、医护专职人员缺乏、教职工队伍防疫知识和技能缺失等。
三是治安隐患较大,表现为幼儿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幼儿园的技防人防能力差,为了节约开支,有的幼儿园连一个保安员也没有请,有的幼儿园本身就处于闹市区,根本没有围墙,空间上属于开放式的,所以,治安隐患太大。
四是交通安全隐患较大,笔者参加过多次幼儿园安全检查,发现很多幼儿园没有符合要求的校车接送幼儿上下学,为了节约钱,大多是租用社会闲散的、甚至是“三无”车辆接送,2011年3月我随检查组到恩施城区某幼儿园检查,看到一辆无校车标志的7座小面包车上竟然装载了21名幼儿上学;另据《恩施晚报》2011年4月16日第一版报道:州城一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7座面包车“塞”42名孩子;真是触目惊心呀。
五是“五防”隐患较大,特别是老城区的老幼儿园,突出表现为幼儿园的“五防”条件不够、教职工的“五防”意识和能力薄弱。
虽然存在上述诸多安全隐患,但由于我国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部门在管理上各自为阵,多头管理,实际上一头都落实不了。
(五)、师资条件不达标、保教质量很低下1、纵观全国的学前教育系统,普遍存在着师资数量严重不足、保教水平低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