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全球性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调整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以立德树人为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借助史料教学,问题探究、合作学习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考试的不同层次为依据,开展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推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二、教材分析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和世界格局的演变》是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的第二课内容,围绕着新航开辟的影响展开教学。本课内容在世界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第一节《全球航路的开辟》形成一个整体,前承世界中古史,后启世界近代史。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海路大通,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这里的“全面更新”一方面指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全球性联系初步建立。另一方面指西欧各国通过开辟新航路和发展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即将进入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变革时期。因而,新航路的开辟作为整体世界形成的起点,近代史的开端显得尤为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比较活跃,通过初中社会学习,对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有了基本的了解,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初步的认识,但尚需进一步深入。高一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历史思维,但缺乏把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背景下考察的意识,从材料中提炼信息,在新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尚有待提高。

四、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相关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够借助地图和文字史料的解读,知道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人口、物种、疾病和商品的全球性流通,理解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节点。

2、借助史料解读,知道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能够分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大变革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3、能够辩证看待新航路开辟对不同文明产生的不同影响,学会尊重不同文明的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2、早期殖民扩张的方式和影响

(二)难点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面更新的时代,本课从新世界“新”在何处这一问题入手?借助不同类型的史料从新航路引发的物种、人口交流,商品的全球性流动以及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展开分析,得出“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的重要节点”这一重要结论。

七、教学过程

导入:大概在15—17世纪,人类历史出现了一个大航海时代,无数的航海家面对未知的海域探险,探索出从欧洲前往亚洲、非洲、美洲的海上航线。这些航线使得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联系,孕育了一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新”在何处?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内容是上一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的影响部分,因为与上一课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从回顾上一课入手,帮助学生唤起回忆,直奔主题,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一、学习任务一:认识新航路开辟引发的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1、人口的迁移

材料1 在公元前1500年前一直存在着世界范围的种族隔离现象,尼格罗人种(即黑色人种)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太平洋的少数岛屿上,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聚居在中亚、西伯利亚、东亚和南北美洲,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集聚在欧洲、北非、中东和印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2

——钱乘旦《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问题设计:(1)根据材料1,概括新航路开辟前的人种分布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的主要迁移方向。结合教材分析欧洲白人和非洲黑人迁入美洲的不同原因。

(3)据上述材料,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人口迁徙的影响?

现象:不同人种相对孤立地分布在不同大洲,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处于相对隔绝地状态。

迁移方向:欧洲到美洲、非洲、大洋洲(19世纪);非洲到美洲;亚洲到美洲,到非洲。不同原因:欧洲白人为寻找黄金、开拓殖民地主动来到美洲,非洲黑人则是因为土著印第安人大量死亡造成劳动力短缺被贩卖到美洲

影响:改变了世界人种布局,促进物种的交流,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相对孤立与隔绝的状态,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人类历史开始了从分散走向整体。

2、物种的交换及疾病的传播

人口迁移带来了物种及病原体的跨地区交流。呈现以下材料:

材料3

——《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材料4 1594年福建发生饥荒,政府大力推广甘薯种植,到17世纪甘薯成为普通百姓的重要食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对明清时代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材料5 从1519年开始,天花伴随着其他疾病的流行(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毁灭了阿兹特克帝国,不到一个世纪,墨西哥的土著居民由1700万锐减到130万。……同美洲大陆一样,在太平洋的岛屿上,传染病蹂躏毫无抵抗力的人民,造成悲惨的后果。

——《新全球史》

问题设计:(1)观察材料3,思考在东西半球之间交换的动植物物种有哪些?

(2)结合材料4、5,分析物种交流及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美洲传入欧洲和亚洲及非洲的物种有玉米、马铃薯、烟草,可可等,亚洲、欧洲、非洲传入美洲的物种有水稻、小麦、甘蔗,还有香蕉、苹果等水果,除此之外还有马牛猪羊等动物。

影响:改变了民众的饮食结构和改善了营养,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品种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使得这一时期亚洲、非洲、欧洲的人口激增。传染病病原体的传播导致了人口的锐减,是欧洲人能控制美洲的重要原因,也是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之一。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全球性的人口和物种交换。这种交换一方面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自然生态环境,也说明文明的交流已经走出了长期受困大洋,拘囿于局部地区的局面,世界联系初步建立。

教学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材料再现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物种及病原体的全球性交流,如以地图形式呈现16世纪以来即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人口的迁移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文字材料呈现物种交流带给世界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实证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新航路开辟推动整体世界开始形成的第一个视角——全球性人口和物种的迁移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二、学习任务二:认识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