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浅谈苏词的艺术风格

合集下载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至今仍被后人称道。

苏轼的词作风格独特,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同时又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以下将从苏轼词的艺术风格来探讨他的创作特点。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为特点。

他以自己真实的感受为出发点,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到词中。

他的词作多以爱情、离别、怀念等情感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表达,打动了读者的心。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之情,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苏轼的词作富有音乐性。

他注重词的韵律和节奏,善于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使词作具有优美的音韵效果。

他的词作常常能够唱起来,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通过对音乐节奏的掌握,使词作更加动听。

苏轼的词作注重意境的营造。

他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通过独特的描绘手法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他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对雪景和船影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冷艳而悲凉的意境。

苏轼的词作也有强烈的现实关注。

他关心社会民生,对时事政治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词作中常常能够看到对官场腐败、民生困苦等社会问题的批判。

例如《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同时也隐含对时局不满的情绪。

苏轼的词作以情感流露、音乐性、意境营造和社会关怀为特点。

他的词作既抒发了个人情感,又关注了社会现实,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

他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誉,至今仍然被后人所推崇。

苏轼的创作风格和他对人生、社会的思考,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探析》

《苏轼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探析》

苏轼词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探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又被称为东坡先生,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文人、政治家和艺术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丰富多样的创作而享誉千古。

其中,苏轼的词作尤为引人注目,展现出了无可比拟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苏轼词作的艺术特点、背景和内在思想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揭示其独特之处。

苏轼词的艺术特点苏轼词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以下是几个主要方面:1. 自然感与审美情趣苏轼善于通过细腻而真实的描写,表现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

他巧妙地运用意象、比喻和修辞手法,使读者沉浸在美妙的景象之中,并产生共鸣。

2. 情感豪放与激情四溢苏轼词作流露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情感。

他以纵情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激情,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尽皆入词,给人一种热烈而强烈的冲击力。

3. 文学造诣与艺术技巧苏轼对文学造诣极其深厚,他善于运用音韵、节奏和韵律等艺术手法,使得词作具有动人之美。

他还能借助对古代文学的继承与创新,塑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风格。

苏轼词的文化内涵苏轼词除了艺术上承载着独特之处外,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1. 唐宋文化交融苏轼生活在宋代,但他对唐代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他广泛吸收唐代文人的创作思想和风格,并加以发展与创新。

因此,在苏轼词中可以看到唐宋文化交融的痕迹。

2. 具有浓郁的山水意境苏轼饱览过中国各地的山水胜景,并在词作中展现出尤为丰富的山水意境。

他细腻而真实地描绘了自然风光,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抒发了对塞外辽阔和江南秀美的强烈情感。

3. 文人气质和士人情怀苏轼本身具备典型的文人气质,他关注社会时事,关心民生农事,同时又有着优雅高尚的品味。

他在词作中表达了对国家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结论苏轼词以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通过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展现了苏轼个性与才华,同时也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之处。

我们可以从苏轼词中领略到历史变迁、生活百态等多种元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苏 轼诗词中的自然描述有何艺术手法

苏 轼诗词中的自然描述有何艺术手法

苏轼诗词中的自然描述有何艺术手法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以其豪迈奔放、清新自然的诗词风格独步文坛。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对自然的描述可谓精彩纷呈,运用了诸多独特而精妙的艺术手法,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传达出他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怀。

其一,苏轼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自然景观。

比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显得那么美丽动人。

通过这个比喻,西湖的神韵和魅力瞬间跃然纸上,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迷人风姿。

这种比喻手法不仅使自然景观更加生动鲜活,还赋予了它们独特的人文色彩,让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联想到人类的美好形象和情感。

其二,苏轼在描写自然时常常运用夸张的手法,以增强艺术感染力。

在《有美堂暴雨》中,“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他用“吹海立”这样夸张的词语来形容狂风的威力,仿佛将大海都吹得直立起来,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暴风雨的猛烈和狂暴,仿佛身临其境。

夸张手法的运用,不仅突出了自然现象的强大力量,也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个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其三,苏轼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运用,通过色彩的描绘来展现自然的绚丽多彩。

在《赠刘景文》中,“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橙黄橘绿这两种鲜明的色彩,描绘出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和愉悦。

色彩的运用不仅使自然景观更加逼真,还营造出了特定的氛围和情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体会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其四,苏轼善于捕捉自然中的细微变化和瞬间动态,以细腻的笔触将其展现出来。

在《东坡》一诗中,“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他描绘了雨后东坡月色清明的景象,以及行人在坡路上行走的情景。

通过对细微的雨景、月色和行人动态的描写,展现出了自然的宁静与祥和,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在自然中的闲适与自得。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匠,他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

苏轼词的豪放洒脱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他的词作中常常表达出豪情万丈、慷慨激昂的情感。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词体现了苏轼豪放洒脱的风格,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对人生长久和美好的愿望。

苏轼的词作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他以自然为依托,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豪情壮志的气息。

苏轼词的婉约细腻是他的另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温婉细腻的情感。

例如《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的“钟声何处听,荷花何处看”,这句词表达了苏轼对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情体验。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婉约的语言描绘细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温柔而深沉的美。

第三,苏轼词的自由开放是他的又一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展现出一种自由奔放的气息。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己卯年,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这句词表达了苏轼豁达开朗的心态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苏轼的词作中常常表现出对世俗约束的不屑和对自由的追求,他用自由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自由奔放的世界。

苏轼词的意境深远也是他的一大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意象的构建和意境的营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句词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思考和感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洒脱、婉约细腻、自由开放和意境深远为特点。

他的词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意境的构建,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才华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苏轼的词作至今仍然被人们推崇和传颂,其艺术风格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一、苏轼词艺术风格之豪放洒脱苏轼的词那可真是有一股独特的魅力呢。

他的豪放词就像是一阵狂风,吹进人的心里。

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开篇就气势磅礴得很。

他站在赤壁古战场,看着那滔滔江水,就想到了那些曾经在历史舞台上闪耀的英雄人物。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们站在一个特别宏伟的地方,然后思绪一下子就飘到了很远很远的过去,对那些英雄豪杰充满了崇敬。

他的豪放风格可不是装出来的,是真的骨子里就带着一种豁达。

在他的词里,没有那种小里小气的哀怨,就算是被贬谪到偏远的地方,他也能写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样洒脱的句子。

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他不是在那哭哭啼啼的,而是潇洒地甩甩头,继续大步向前走。

他用他的词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啥难事,心态都要放好。

二、苏轼词艺术风格之婉约细腻你可别以为苏轼只会写豪放的词,他的婉约词也是相当厉害的。

他能把那种细腻的情感写得入木三分。

像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把杨花写得像一个娇柔的女子。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这杨花在空中飘啊飘的,好像没有什么人在意它的坠落。

这里面其实也蕴含了很多复杂的情感,就像是一个女子的命运,有些无奈,有些哀怨。

他在婉约词里的用词也是很讲究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挑选的。

他能捕捉到那些很细微的情绪变化,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然感觉到的那一丝惆怅,他都能准确地用词句表达出来。

三、苏轼词艺术风格之旷达超逸苏轼的旷达在他的词里表现得特别明显。

他一生起起落落,但是他总是能在困境中找到一种超脱的感觉。

他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里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句话真的是绝了。

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自己的心是安定的,那就是自己的家乡。

这种旷达的思想,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我们有时候迷茫的内心。

他的词里有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就好像他已经跳出了世俗的烦恼,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描写:苏轼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进行描写,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描绘山水和季节变化,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抒发情感:苏轼的诗歌情感丰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包括欢乐、忧愁、忧郁和思乡之情等。

他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借古讽今:苏轼的诗歌常常利用古代的典故和历史事件,以讽刺和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并对时政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4. 诗词颠覆:苏轼在诗词写作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还大胆地进行了一些突破和创新。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承袭了古代文人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深情的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类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其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苏词艺术风格谈

苏词艺术风格谈

苏词艺术风格谈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任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

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史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

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

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

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

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

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旷达婉约兼而有之。

苏轼是宋代词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词数量巨大。

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果。

无论在词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诸多方面,他都有很大的开拓,提高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

词分婉约、豪放两体。

苏东坡是豪放词的开创人和代表者,他的词突破了传统婉约词的藩篱而成豪壮美一派,高空飘逸,清雄韶秀。

苏词之豪放体现在词在内容、题材、格调诸方面。

苏词即事抒怀,写开阔之境,抒高远之志,寓新奇之意。

他又推崇高雅的词风,使词从传统女性题材中跳出来,容纳大自然的清新境界,抒写创作主体的高妙胸襟。

笔者认为,苏词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于传统婉约词外卓然自成一家,别开豪放一派苏词对香艳婉弱词风起了力挽颓波的救弊作用,为词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具有开拓意义。

苏词别立心意,别开生面,抒写开阔胸怀,表现浩然正气,显露飘逸风度,境界开拓而高远。

俞文豹《吹剑录》把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派给妙龄女郎浅拍低唱,而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来歌东坡的“大江东去”,确实很典型地道出了个中区别。

苏词之豪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苏词之豪放寄于情境之中,艺术境界高大扩远苏词之美质,正在其天风海雨之中而多深隐幽微之内涵,也是他自己一贯所追求的“刚健而含婀娜”的审美理想。

平和冲淡自然天成_苏轼农村词艺术风格简析

平和冲淡自然天成_苏轼农村词艺术风格简析

作者简介:邓峰(1966-),女,江苏扬州人,讲师.第7卷第5期2007年10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ofTaizhouPolytechnicalInstituteVol.7No.5Oct.2007摘要:苏轼将农村词带入一个新天地,其平和冲淡的风格,在描写内容、表现手法、语言表达、意象选用等方面均有体现。

探究苏轼农村词的风格成因,则可归结为其平淡自然的文学主张、兼收并蓄的思想、任真直率的个性和亲民体农的经历。

苏轼文品与人品的和谐统一,是其农村词取得“自然天成”艺术成就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平和;冲淡;苏轼;农村词中图分类号:I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142(2007)05-0022-04苏轼以诗为词,开启了宋词的革新之旅,他的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对宋词逐渐摆脱倚红偎翠的艳科、娱宾遣兴的俗套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婉约正宗之外,苏轼又创立豪放一派,其词慷慨激昂,意境开阔、气势恢弘,如刘辰翁所说“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自此,创作宋词进入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2]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的自由境地。

苏词中有不少以描写农村风光、反映农家生活、展现乡土人情的农村词,质朴无华,平和冲淡,为宋代词坛吹送来阵阵乡野之风,给人以清新、舒徐的艺术享受。

一、苏轼开创农村词的先河纵观中国文学史,或许由于词体裁的先天限制,或许由于文人所受教育和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尽管农村题材在诗歌中早有体现,但用词作来描绘农村风光、反映农民生活、展现民俗风情的却不多见。

从词的发展史来看,早期流传的曲子词如《拾麦子》、《挫碓子》等,由词牌可推知是表现农村劳动的,但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农村词。

词进入文人圈后,亦鲜有词人涉足这一题材。

中唐刘禹锡的《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五代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以及欧阳炯的《南乡子路・入南中》等,是不可多得的清新雅丽的带乡土气息的词作,可算是农村词的萌芽。

这一类作品在晚唐五代时期亦较少,而真正有意识地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进行词创作,是从“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1]的宋代苏轼开始的。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议苏轼豪放词的艺术风格黄会粉内容摘要:苏轼禀赋异常,天资绝人,在歌、词、散文、绘画、等方面均有造就,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

特别是在词作方面成就尤为突出。

他不仅继承了前人以词的形式记游咏物、怀古伤今、歌颂祖国的壮丽山川,抒发个人的幽情与伤感的词风,而且他拓展了词的意境,扩大了词的题材。

开创了北宋文坛上独成一体的豪放词风。

其作品视野开阔,风格豪迈阔达,意趣横生。

从而淋漓尽致表现出他潇洒、乐观、积极向上、豪迈奔放的风格。

关键词:苏轼豪迈奔放豁达开朗以诗入词一、豪迈乐观的爱国情怀苏轼的豪迈词风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说明他在此法的创作上具有独特的思想,只有独特的思想才会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凡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家,他的词是离不开对祖国的深爱和对政治的关心。

苏轼正是把对祖国深深的爱融入他的词作来表现独特的豪迈词风。

苏轼一生深受儒道的影响,且母亲对他正统的儒家和爱国思想的教育,所以在人生道路上坎坎坷坷,也能积极向上,不为世俗所困。

在这种远大理想的支持下,写下了著名的诗篇。

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苏轼通过独特的审美视觉,把威武雄壮的出猎题材给予大自然的景物之中。

又如《和满子》中“但举秋来归梦好,西南自有长城,东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国初平”。

以词写时事,表现边防,治国策略。

这种积极处事,关心政治生活和人的生活,把自己的豪放之气淋漓尽致的写于词中。

正是由于他独特爱国之情的支撑,在他屡遭贬低而没有痛恨祖国,恨世不入俗。

这是难能可贵的。

就像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样,计较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的安危和大局的安定。

这种对祖国深深的爱,如果没有高雅的文化情操是不可能有如此深奥的内涵的。

苏轼在词上的贡献与他个人的坎坷遭遇和丰富的思维方式是分不开的。

苏轼踏入仕途已经是北宋中叶,北宋社会经历过生息、发展。

一方面政局稳定,另一方面,社会矛盾也在不断积累,内忧外患日益剧烈。

让统治者坐卧不安,寝食难安。

繁荣的社会表面掩盖不住实质上的日趋贫困。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

苏轼词作风格特点苏轼词作风格特点引言: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小编整理了苏轼词风风格,欢迎大家阅读!苏轼词风风格苏轼词风大约可分三类:1、豪放风格。

这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旷达风格。

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

3、婉约风格。

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1079年7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次年元月,被流放至黄州。

诗案之前,自1071年任杭州通判以来,苏轼历任密州知州、徐州太守和湖州太守,政绩卓著。

其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

而诗案之后,虽然有一段时间官至翰林学士,但其作品中却少有致君尧舜的豪放超逸,相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

至于晚年谪居惠州儋州,其淡泊旷达的心境就更加显露出来,一承黄州时期作品的风格,收敛平生心,我运物自闲,以达豁然恬淡之境。

以乌台诗案为界,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有继承也有明显的差异。

在贯穿始终的“归去”情结背后,我们看到诗人的笔触由少年般的无端喟叹,渐渐转向中年的无奈和老年的旷达——渐老渐熟,乃造平淡。

首先,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

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

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深入。

”其次,在文化上,前期尚儒而后期尚道尚佛。

前期,他有儒家所提倡的社会责任,他深切关注百姓疾苦;后期,尤其是两次遭贬之后,他则更加崇尚道家文化并回归到佛教中来,企图在宗教上得到解脱。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抒写了作者出猎的豪兴和报国的热情,充满豪迈奋发之气,抒发自己报国杀敌的志向,具有一种英雄气慨。

上片开篇写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一个狂字贯穿全篇。

苏 轼诗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苏 轼诗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

苏轼诗词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诗词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诗词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

苏轼诗词的语言风格之一便是自然流畅。

他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句式,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他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他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结构,而是以一种平实、朴素的语言来描绘世间万物和人生百态。

比如他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的“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语言简洁明快,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将与友人分别后的感慨以及对友人高尚品格的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的诗词语言还具有豪迈奔放的特点。

他心怀壮志,豪情满怀,常常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宏大抱负和豁达胸襟。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那磅礴的气势、壮阔的景象,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感慨,无不展现出他的豪迈之气。

这种豪迈奔放的语言风格,让读者感受到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幽默诙谐也是苏轼诗词语言的一大特色。

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时,总能以一种乐观、幽默的心态去对待,并将这种态度融入到诗词创作中。

例如《猪肉颂》中“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通过对烹饪猪肉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困境的坦然,让人在阅读时不禁会心一笑。

苏轼诗词的语言富有变化,不拘一格。

他既能写出豪迈壮阔的篇章,也能描绘细腻婉约的情感;既能运用典雅的语言,又能融入俚俗之语。

这种灵活多变的语言运用,使他的诗词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满足了不同读者的审美需求。

在《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中,“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负盛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词作品成就非常高,被誉为“苏门四傑”之一。

苏轼的词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以下几点。

一、审美多元化
苏轼的词具有审美多元化的特点,他不仅善于借鉴前人的词篇和音韵,而且能够创新变化,使之成为自己独特的作品。

他的词作品涉及到爱情、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表现了丰富的人生情感和生活经验,既有雅致清新的山水诗趣,也有真实感人的社会生活写照。

二、语言简练
苏轼的词语言简练,别具韵味。

他注重突出音律的优美,充分运用平仄押韵和韵律变化,使其词作品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美感。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对仗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词作品具有更加深刻的意境。

三、情感真挚
苏轼的词情感真挚,笔触细腻,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情世态,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感悟力。

他的词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深刻动人,常常能够打动读者。

四、借典大量
苏轼的词借典范围较广,有从史传中借用,也有从各种类别的书籍中借用。

他善于从文学史和时代背景中吸取营养,使得他的作品更加鲜明地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意义。

总之,苏轼的词作品不仅具有音韵优美、语言简练的特点,还饱含丰富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具有典雅高远的气息和深邃的艺术价值。

浅谈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谈苏轼词的艺术特色苏轼的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

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写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

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

苏轼一生坎坷,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动到地方任职,由于“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保守派复起,又因反对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新党上台,仍遭贬逐,更远赴海南岛儋县。

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几个方面是既矛盾又统一的。

“杂”而不“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身世,对于苏轼词的影响和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苏轼词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北宋时代边疆动荡不安,苏轼通过写词畅抒忧虑之情,恢弘志士的胆气。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冬。

当时辽和西夏经常侵扰边境,苏轼来到处于宋辽边地的密州,切望杀敌报国,于是写下了这首爱国壮词。

“他在这首词中所描绘的太守形象,显然是自我写照,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激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读后给人以雄风扑面、气冲霄汉之感”(刘维治《唐宋词研究》)。

题为“密州出猎”,所以全词紧紧围绕着“出猎”展开笔墨。

上片写出猎的盛况。

词人以“老夫”自居,其实这时候苏轼才三十九岁,他“少年”的豪壮与狂态不减,左牵黄犬,右擎苍鹰,千骑卷过平冈,到郊外“出猎”。

太守的身后则是大队人马簇拥,足见苏轼在当地政绩之佳,深得民心。

场面描写十分生动,或写追捕猎物的鹰犬,或写出猎随从的打扮,或写围猎队伍的声势,气氛紧张而热烈,传达出主人公狂放快意的情怀。

宋词之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之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宋词之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宋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苏轼。

苏轼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和词人,他的词被誉为
是宋代最优秀的词之一。

苏轼的词歌富有韵律美和文化内涵,从而成为当时艺术特色的代表。

因此,本文将探讨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一、自然质朴的写作风格
苏轼的作品自然质朴,情感真挚,多照射平凡的生活。

例如,“水调歌头·游泳”和“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词中都有乡村风貌和牧歌情怀,这些描写艺术的体现,质朴自然,以真写实之美,铸就了他的写作风格。

二、音乐性韵律优美
苏轼的词歌以其优美的音乐性闻名。

他非常注重音乐与诗歌的联合,运用音乐之美来
表达文字之美。

在文化和语言方面,他的词汇被认为是丰富而优美的,如著名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惊回首,白发鱼阳”等。

三、自由的创作风格
苏轼的创作风格非常自由,他无论是写戏剧、小说还是诗歌、词歌,都有自己独特的
创作方式。

他作诗常常顺流而下,文辞脱俗,自由舒展,如“赤壁怀古”、“柿子燕儿娇·寒湖独钓寄余滋和”等。

四、浓郁的文化内涵
苏轼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拥有着高的成就,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他的意境想象
力很强,词歌中常常融合传统文化的元素,如“水调歌头·游湖西楼”,在此词中唐代有
名的女词人孟郊“向来病酒想君”,成为苏轼词歌里的承袭流转,表现出了高度的文化自
觉性。

综上所述,苏轼的词歌在艺术特色上具有自然质朴的写作风格、音乐性韵律优美、自
由的创作风格和浓郁的文化内涵。

他的作品对于现今文学的发展仍然起到了重要的参考和
借鉴作用。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谈苏词的创作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谈苏词的创作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谈苏词的创作风格
胡晓虹
【期刊名称】《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5
【摘要】苏轼的词作风格多样,但不论是那种风格的词作,作者均能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自然地言志抒情,让自己爽朗的笑容、恢宏的度量、从容的和神情和雄健的气魄自然的流露于词中,达到自然天成的地步.
【总页数】3页(P89-91)
【作者】胡晓虹
【作者单位】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莆田,3512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3
【相关文献】
1.巧妙融通自然天成实现无痕育人——小学语文教学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略摭谈 [J], 王庆欣
2.激情澎湃自然天成--浅谈李白的遭遇及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J], 张扬安
3.激情澎湃自然天成——浅谈李白的遭遇及对其创作风格的影响 [J], 张扬安;
4.融汇自然,气韵天成——紫砂壶“三友”创作谈 [J], 庄红阳
5.行云流水自然流畅——谈方方小说的口语艺术 [J], 连晓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浅谈苏词的艺术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浅谈苏词的艺术风格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浅谈苏词的艺术风格如果把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予以考察的话,苏轼堪称千古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

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之一。

在诗歌方面,苏轼在北宋诗坛上与黄庭坚齐名,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齐名,堪称宋代最大的诗人。

在词的方面,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试问古往今来,几曾有过以一人之身在这么多的艺术领域内登峰造极的巨匠?是什么原因使苏轼能在如此广泛的艺术领域内从心所欲、游刃有馀?本文从苏轼三类词风中浅析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学思想,以诗词为切入点,介绍文学艺术的全才、文艺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苏轼。

苏东坡在《文说》一文中有:东坡在《文说》一文中有:“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值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他也在《谢民师书》中借评谢民师的诗赋杂文,指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正是基于这种文论,苏轼作文“如行云流水”,也正是由于如此,苏轼之诗文素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苏轼所追求的是自然美,是枯淡和绚烂的浑然统一,他勇于革新独创,而不为固定模式所束缚。

从形式到内容,在苏轼笔下,或临江观潮,或临溪照影,或汲泉煮茶,无事不可入诗文,并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独特而深邃的艺术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豪放风格——“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豪放的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于词中,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山川风物、田野风光、人情世故、胸襟抱负以及怀古伤今都大量写进词里,词从“樽前”、“花间”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由娱乐遣兴的工具成为一门独立的抒情艺术,而苏词中持续不断的人生思考,其广度和深度在历史上更是前无古人的。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作者:武丹丹来源:《大东方》2017年第09期摘要:宋词到苏轼手里又是一大变,从内容、题材到境界都出现了全新的面貌。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他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而对词的革新更有特殊意义,表现了卓越的独创性,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

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由此奠定了豪放词派在宋词中的地位。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豪放词派;《水调歌头》一、苏轼生平简介、代表作:1、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代表作:《水调歌头》在“我欲乘风归去”和“何似在人间”的复杂矛盾交织中终于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彻底看穿。

人间的苦难遗憾在自然天道中找到了印证后,似乎便可以处之泰然,甚至旷达乐观。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是接受现实后的良好祝愿。

它体现了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对高远美好的理想境界的热切追求之心。

但是,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总是面对着各种困难和坎坷;生活的道路也总是充斥着各种忧患与无常,他们对尽善尽美和理想的渴求越笃诚,在现实中所感到的悲哀和寂寞也就越博大,越深刻。

二、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北宋前期的词,不论是晏殊、欧阳修、柳永或是其它词人,无论是俚词还是雅词,不论所反映的是士大夫或是市民的精神面貌,都没有突破词为艳科的藩篱,内容仍旧局限于男女相思离别之情,靡靡之音充满了整个词坛,风格始终是柔弱无力,极少例外。

苏轼对词的重大贡献就在于,苏轼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开拓了词的内容。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苏轼,北宋文学巨擘,他的词作无疑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充满了豪放、豪迈、豪情和豪放的气质,展现了他独特的个性和才华。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导。

他的词作常常以豪放的笔调和豪情的表达方式展现出来。

比如他的《水调歌头》一词,开头就用“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豪放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人生的豪情壮志。

在他的词中,常常能感受到他那种不拘一格、不受世俗束缚的豪放气质。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以抒发情感为主线。

他的词作常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要目的。

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友情的珍惜,苏轼都能用深情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出来。

例如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惜和思念之情。

苏轼的词作总能让人感受到他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引发读者的共鸣。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婉约为特色。

虽然他的词作中有豪放的气质,但也不乏婉约的情感。

他的词中常常运用婉约的笔法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

例如他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词,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眷恋。

苏轼的词作中婉约的情感常常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他那种温柔细腻的情感。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还以意境丰富为特点。

他的词作中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无论是描绘自然景物,还是表达内心情感,苏轼都能运用丰富的意象来展现出来。

例如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通过对赤壁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苏轼的词作中的意境常常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感,给人以心灵的净化和满足。

苏轼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抒发情感、婉约和意境丰富为主要特点。

他的词作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思考和抒发。

苏轼的词作永远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永远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苏 轼的文学风格有哪些特点

苏 轼的文学风格有哪些特点

苏轼的文学风格有哪些特点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其文学风格独具魅力,给后世留下了极为丰富和宝贵的文学遗产。

苏轼的文学风格首先体现出了豪迈奔放的特质。

他的诗词文章常常充满着大气磅礴的气势,情感抒发毫无拘束。

比如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开篇便以壮阔的景象和豪迈的笔调,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这种豪迈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体现在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价中,展现出一种豁达开阔的胸襟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苏轼的文学风格还具有旷达洒脱的特点。

尽管他一生历经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自怨自艾和悲观绝望。

相反,他总是以一种乐观、超脱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

像他在《定风波》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即使在风雨中前行,他依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从容,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

这种旷达洒脱的心态,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以鼓舞和启示。

苏轼的文学作品兼具自然清新的风格。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捕捉灵感,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出平凡而又美好的事物。

他的诗词中常常出现田园风光、山水景色、亲朋好友等元素,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简单的词句,却蕴含着真挚深沉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亲切和温暖。

苏轼的文学风格也有着幽默诙谐的一面。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风趣的语言,调侃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为读者带来了轻松和欢乐。

在《猪肉颂》中,他用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如何烹饪猪肉,“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这种幽默不仅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此外,苏轼的文学作品还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博的知识。

他精通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能够将各种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他在诗词中常常引用典故、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使作品更具内涵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浅谈苏词的艺术风格如果把文学与艺术两方面的成就综合起来予以考察的话,苏轼堪称千古独步,整个中国文化史上没有第二个人可以与他并驾齐驱。

在古文方面,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最杰出的古文家之一。

在诗歌方面,苏轼在北宋诗坛上与黄庭坚齐名,在整个宋代则与陆游齐名,堪称宋代最大的诗人。

在词的方面,苏轼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宋词最高成就的代表。

在书法方面,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苏轼的墨竹及枯木怪石在绘画史上享有盛名,他还是文人画的开创者。

试问古往今来,几曾有过以一人之身在这么多的艺术领域内登峰造极的巨匠?是什么原因使苏轼能在如此广泛的艺术领域内从心所欲、游刃有馀?本文从苏轼三类词风中浅析苏轼的艺术气质与文学思想,以诗词为切入点,介绍文学艺术的全才、文艺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苏轼。

苏东坡在《文说》一文中有:东坡在《文说》一文中有:“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值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他也在《谢民师书》中借评谢民师的诗赋杂文,指出:“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正是基于这种文论,苏轼作文“如行云流水”,也正是由于如此,苏轼之诗文素有“浑涵光芒,雄视百代”的称誉,苏轼所追求的是自然美,是枯淡和绚烂的浑然统一,他勇于革新独创,而不为固定模式所束缚。

从形式到内容,在苏轼笔下,或临江观潮,或临溪照影,或汲泉煮茶,无事不可入诗文,并在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独特而深邃的艺术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一、豪放风格——“成固欣然,败亦同样有所作为”豪放的风格是苏轼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于词中,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山川风物、田野风光、人情世故、胸襟抱负以及怀古伤今都大量写进词里,词从“樽前”、“花间”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由娱乐遣兴的工具成为一门独立的抒情艺术,而苏词中持续不断的人生思考,其广度和深度在历史上更是前无古人的。

确切地说,苏词豪放的风格主要是“放”,他的词在雄放豪迈中往往呈现出高旷飘逸的气韵、卓然绝尘的智慧。

所以胡寅说读苏轼的词,可以使人“超然乎尘垢之外”(《酒边词序》);黄庭坚说苏轼“笔下无一点尘俗气”(《跋东坡乐府》);刘熙载说“东坡词雄姿逸气。

高轶古人”(《艺概》);王国维也说“东坡之诗旷”(《人间词话》),都是这个意思。

在苏词中论及豪放风格当推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丰五年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的。

词的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喻,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

词的开篇就让读者可以看到一个豪迈和大气的场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宽阔的气势,其气势开阔,词境壮大,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了极度的拓展。

其中作者所选的形象也是特别的大气:大江,指规模之大之宏伟,暗赤这流去的不仅仅是江水,更是时光,更是历史,还是历史上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首句起笔气势雄浑,意境壮伟,接着借用过渡句“人道是”,将江边故垒与周郎赤壁挂上了钩。

再来看下篇周瑜的具体形象。

苏轼也特欣赏其少年功名,英气逼人。

都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正是最完美的代表。

“小乔初嫁“一句刚中有柔,与首篇“风流人物”相应。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特写周喻的战绩,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只是为了更加突出其风采与才能。

而苏轼自己是有宝刀已老功名未就的感愧。

壮丽河山,英雄业绩,激起了苏轼的豪迈奋发的感情。

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

从总的方面来看,这首词,气势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有着宏大的境界。

词中,现实的景与事和想象中的景与事互相映衬,相互交织,形成一种恍虚的画面,却表达出一种同样的情感。

仔细品读,便可以感觉诗中那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那丰富的词中意象,那开拓的词的意境,产生广阔的审美空间,便可以好好地欣赏豪放派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在词尾,词人讲”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是词人回顾自己的坎坷经历,发出的无限感慨。

他感觉一切就是像在梦中,虚幻而且迷茫。

但是,作者即使在痛苦中,也没忘记豪放。

词人将自己的满腔希望寄托在那一杯杯酒上,以一种豪放的姿态借酒消愁。

都说”借酒浇愁愁更愁“,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是余音袅袅。

感情高亮沉郁,昂扬而又顿挫,有着无限的感慨与豪放的胸怀,这正是词中虚实结合所能释放出来的。

二、旷达风格——“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胜解”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旷达,是一种放任的、达观的人生态度。

它指的是一种超然物外、洒脱达观的审美情趣。

旷达的内涵就是解脱超越,改变固有的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发现事物的美,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旷达的风格最能代表苏轼的思想和性格特点。

遭遇“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是苏轼思想和创作的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之后,尽管他还以儒家的忠义思想自励,胸存浩然正气,但已渗入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内佛,身处逆境时得以精神解脱。

其中的代表为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所作的《定风波》: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黄州之贬后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静,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即不怕来。

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

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

纵观全词,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他一方面摆脱现实社会人生的束缚,以超脱的心态去体会外物,书写人生。

另一方面,促进它对人生形成真正的领悟,探求生命的意义,在有限的生命中寻求无限的久远的存在价值。

这两个层面的人生境界,在他的人生征程中有重逢的体现。

三、婉约风格——“质而实绮,瘦而实腴”苏轼的婉约词洗脱了“脂粉气”, 从“倚红偎翠”的浓艳中走出, 变得明丽净洁。

苏轼作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其婉约词也如此。

在内容上既有塑造亡妻形象,抒发思念之情的悼亡词,也有语气清新的景物和农村田园词。

若从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角度分析,其婉约词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苏轼的悼亡词、景物词和田园词,这中间尤以悼亡词之《江城子》为代表,流传千古,世代吟诵。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写给原配王弗的。

近千年来不知感动了多少人的心,堪称苏轼婉约词的代表作,文笔细腻绵密、凄清幽独,黯然魂销。

但绝非易安的词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而是读出来让人觉得凄婉哀绝之情满满的已经冲出口,荡气回肠,余音袅袅,回味无穷,字字句句沁透着孤绝的阳刚之美。

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

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

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

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办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认识了。

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

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痛之感。

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

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

“料得年年肠断处。

”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

”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

这种深深的哀愁浓浓地蕴含于词的字里行间, 读来触动人的心灵。

每一个读过《江城子》的人都会无限感慨豪放的苏轼竟也有如此的柔肠, 细细体会这种哀愁, 竟然浓重得化解不开, 挥之不去。

苏轼的这种浓浓的哀愁与李清照、秦观的那种淡淡的哀愁相比, 更加深沉、练达, 耐人寻味又催人泪下。

田园词的代表作,当属他在徐州任上写的《浣溪沙》:浣溪沙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蓠娇语络丝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