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回忆往事之老师领进门 部编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老师领进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

下面给大家分享《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道识字要求的变化,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会用“娓娓动听”、“恭恭敬敬地”造句。

3、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2节。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前准备: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谁能来说说赞美老师的诗句或名言?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作家回忆了她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指导读课题。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板书:老师领进门。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然后说说课文大意。

3、自读课文,找出生字,集体识字。

(1)告诉学生识字新要求:“大家看到了,课文后面没有列出生字,以后的课文都这样,为什么呢?因为同学们已认识了很多生字,还掌握了识字的方法,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自己找生字、自己学生字。

(2)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然后查字典。

(3)检查。

(根据学生实际,随机出示生字,注上拼音,并朗读正音。

)4、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读准字音,不漏字,不加字,不读破句)、流利(口齿清楚,音量适中,速度适宜。

(给学生提出识字新要求,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能力。

)三、再读,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怎样领进门?找到有关句子,然后交流。

2、领会田老师想象力的丰富。

(1)朗读课文中的小诗:(2)默读田老师讲述的故事;(3)对照故事理解小诗,找到两者对应的内容;(4)听:想象故事中的意境,感受田老师的丰富的想象力;朗读:品味故事的韵味,感受田老师的口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学习目标本单元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安排了“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

“回忆往事”这一板块分为两个活动阶段,第一阶段:了解活动建议,通过协作的方式记录难忘的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

第二阶段: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如何制作成长纪念册》3篇材料,感受小学生活的美好,激发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依依惜别”板块的内容为:在毕业之前,通过举办毕业联欢会、写信、写毕业赠言等方式,为自己的小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阅读交流与指导★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4.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回忆老师帮助和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以及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懂得科学、文明上网的重要性。

2.在阅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回忆老师帮助和鼓励自己进步的点滴往事。

★教学策略通过阅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重点讲解《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下重点阅读《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双红圈》,略读其他“阅读材料”。

★教学课时课时机动★教学过程板块一检查导入,交流方法1.出示语段,说说分别出自哪篇文章。

课件出示:●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笔。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老师领进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老师领进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老师领进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一)过渡谈话,引入新授内容(二)阅读理解课文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2、思考讨论;出示投影画面:此时我向老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3、组织讨论后读课题:提问讨论:老师把我领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文中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讨论板书:文学创作大门4、句子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从事文学创作、丰富的想象力)5、小结:6、出示文中小诗:(投影)7、谈话: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通过田老师合理丰富的想象,同时自然巧妙地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8、听故事录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情节)(三)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1、投影出示句子: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句子含义(提示谈理解方法,出示小黑板)组织讨论小结: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体会我听故事时入迷的程度。

这个句子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我听得如痴如醉。

3、投影出示句子: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组织讨论小结。

4、过渡谈话,全班齐读13、14节。

5、出示投影句子: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6、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个树和两个数量词:十年、百年。

组织讨论小结:说明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

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培育,所以插柳之恩,7、提问加深理解:上文的柳成荫是什么意思?讨论小结:这是一篇文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说明师恩难忘,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资料《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资料《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阅读资料《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1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1)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四、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1、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反思)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教学目标]1.认真阅读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感情,感受他们对小学生活的怀念。

2.通过制作《成长纪念册》这一实践活动,回顾小学六年的校园生活,抒写惜别之情并立下美好志向。

3.在回顾过去的时光里,既充分肯定个人的成长,又懂得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润物细无声的培育、老师辛勤的耕耘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

[教学重难点]回顾小学生活,制作《成长纪念册》。

[教学课时]5课时教学流程环节提示第一板块——回忆往事一、认真阅读“阅读材料”中的两篇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难舍之情。

二、回忆往事。

1.唤起回忆,想想六年的小学生活,填写时间轴,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动人场景。

2.分享难忘的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难忘的老师,难忘的同学,难忘的一节课,难忘的一次活动,或者是关于成长的关键词,如“我懂得”“感动”“后悔”等。

三、制作成长纪念册。

1.明确制作成长纪念册的目的。

2.讨论制作成长纪念册的内容和形式。

3.收集、筛选成长资料。

你选取了哪些照片或资料?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4.根据需要将收集的资料分好类,讨论后确定自己所采用的形式。

5.制作成长纪念册。

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制作出能表现自己个性的纪念册来。

阅读材料,感受作者的感情,激发对成长足迹的回忆之情。

学习根据需要整理收集资料,并制作独一无二的成长纪念册。

第一课时告别校园教学过程一、阅读单元提示,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这熟悉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中,发生过很多令人激动、喜悦的事,也有过很多令人伤心、难过的事。

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变成美好的回忆吧。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第【1】篇〗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成果展示。

3.指名反馈。

(1)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小结: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小学时光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那就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四、明确方向。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活动主题,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好的志向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 并立下美好的志向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 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 共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 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

这次的综合性学习,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 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点点滴滴。

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多足迹, 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合作讨论, 制订活动计划1.教师引语: 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 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订活动计划。

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4)活动计划包括: 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参加人员、分工情况等。

(5)活动成果展示。

3.指名反馈。

(1)说一说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一写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4.小结: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我们在这里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小学时光匆匆而过, 在即将毕业之际, 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的小学生活留在记忆里, 那就让我们设计一本成长纪念册吧!四、明确方向。

1.成长的故事可以是哪些事呢?2.教师小结: 只要是发生在你们成长阶段的事情都可以, 例如: 第一次⋯⋯高兴的或难过的事⋯⋯五、群策群力。

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本次实践活动的提示语, 共同讨论策划:1.纪念册的内容可以有哪些?在纸上写出你想好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教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难忘小学生活-回忆往事》教案

1.导语:不同的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作文上的 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是什么样子的,又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 《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在多家刊物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 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并最终成为一名作家。文章选材独具匠心,以小 见大,九十八个红双圈代表着老师对自己人生道路的引领,结尾直抒胸臆,表达自 己对老师和母校的感激之情。
综合性学习 难忘的小学生活-回忆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同学和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并立下美好的志 向。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六年间,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共 同度过了快乐的小学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 感动的情景,重拾当初的感觉。这次的综合性学习,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难 忘的小学生活。 2.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引导学生回忆六年来在校园与老师和同学相 处的点点滴滴。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3.导读:六年的时光,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成长了,一路走来,我们留下了许 多足迹,如何把这些足迹记录下来呢?让我们读读课本给我们的活动建议吧。 二、了解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1.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2.写写难忘的人和事。 3.阅读材料里的文章。 4.制作班级纪念册。 三、合作讨论,制订活动计划。 1.教师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 是制订活动计划。在制订计划时有哪些要求? 2.学生汇报制订活动计划的要求。教师强调: (1)自由组成小组。 (2)讨论活动内容。 (3)制订活动计划。
学完本课,孩子们都能回忆起从小到大与老师的点点滴滴,都饱含深情地表 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这些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情感流 露。

精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精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篇一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质疑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随机形成板书:)领进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刘绍棠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老师领进门【教材分析】《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先生的作品,主要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语的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课文先简略地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田老师,再详细写田老师讲课的精彩,“我”听得入了迷。

最后写田老师为“我”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我”很感激他。

文章中有含义深刻的句子,如何让学生悟透又不露痕迹,是教学的难点。

整篇文章叙述平实,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在写作上也很有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详写开学第一天的情景,四年受业一笔带过。

2、抓住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来写。

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而作者只具体写出了其中一个故事,没有面面俱到,通过这一个故事就能感受到田老师的精彩,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除了通过“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词句直接写出田老师讲故事的精彩,还通过我沉醉其中的反应来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运用谚语增强表达效果。

这些写作方法三年级很多课文的学习中都已经涉及,需要唤起旧知在学习新课、拓展阅读、模仿性习作中再次重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借助预习,紧扣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积累相关描写描写老师上课精彩,“我”专心听课,尊敬老师的词句。

进一步感悟记事写人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预习要求】1、给多音字组词正zhèng ( ) 喝hē ( )Zhēng ( ) hè ( )2、读一读、写一写我学会了这些字(三个以上):3、查字典理解“红摹纸、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这些词语中带点字的意思。

(写在书上)4、读课文,填空“我”的启蒙老师姓(),他是一位()的老师。

他用(),把“我”领进()。

他的()之恩,让我()。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Unit 6Reminiscing the PastXXX:1.Understand the theme of the activity。

XXX.2.Express XXX。

classmates。

and alma mater in us forms。

and set good ns.3.XXX' XXX.XXX:Lesson 1 -I。

XXX:1.XXX: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we have XXX our teachers。

studied。

worked。

and played with our classmates。

and spent a happy elementary school life together。

Today。

let our thoughtsrun wild and search for the most touching XXX we had back then。

This comprehensive learning activity will allow us to XXX.2.Play the song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and guide students to recall the bits and pieces of their XXX over the past six years。

How do you XXX song?3.n: The biggest change over the six years is that you have grown up。

Along the way。

we have left many footprints。

How can we record these footprints。

Let's read the activity XXX.II。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回忆往事教学设计第【1】篇〗回忆往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2.过程与方法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情感与价值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及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对活动过程的阶段性回顾、个性化汇报展示,使学生体验探究的成就感,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制作成长纪念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组织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你们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六年来,你们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是你们自己努力的结果,其中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

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

在即将毕业的时候,让我们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制作成一本有特殊意义的成长纪念册,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吧。

二、回忆往事六年的时间,发生非常多的事情。

我们可以自己制作一个时间轴来回忆我们的小学生活。

1.填写时间轴。

借助时间轴来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记录值得我们细细回味的点点滴滴。

可以把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填写在相应的时间点上。

如果有照片的话,可以把照片贴在相应的事件旁边。

2.大家做好时间轴后,可以分享自己的难忘回忆。

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与同学分享,如令人难忘的集体活动,舍不得的人,有特别意义的物品,或者一两个关于成长的关键词……三、阅读材料学生认真阅读书中所给材料。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回忆往事

回忆往事第一课时1.读懂《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饱含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读懂《老师领进门》《作文上的红双圈》,体会作者对小学生活饱含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导入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过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习《老师领进门》1.简介作者刘绍棠。

2.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

3.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4.检查自学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3)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三、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

(1)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2)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3)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四、交流感悟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回忆往事老师领进门:尊敬、热爱、感激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感激、怀念第二课时1.回忆小学生活,与同学交流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2.以写作的形式,把对老师、同学的感情表达出来。

重点回忆小学生活,与同学交流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点以写作的形式,把对老师、同学的感情表达出来。

一、谈话导入六年来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场景,与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位位给人深刻印象的老师、同学,一件件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二、小组交流,拓展思路1.翻阅自己近年来写的日记,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下来。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老师领进门》教案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老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领作用。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师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们的关爱感受老师对教育的热情,体会老师对学生们的关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课文教材、多媒体课件(含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片段等)、相关教学资料。

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体现老师关爱和教育热情的细节描写,深入体会其中的情感。

小结本阶段的学习内容,强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热情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珍惜与老师相处的时光,努力学习。

让学生回家整理一件与老师之间让自己感动的故事,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2. 学习如何描述人物的细节和表达情感的方法进入课堂后,首先回顾课文的整体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者如何通过文字展现出一个生动的老师形象。

随后聚焦到人物描绘的细节和情感表达方法上。

通过课文朗读,找出描写老师外貌、动作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部分。

让学生分享作者用了哪些词语和句子来描述老师的特点,如老师的穿着、表情、说话时的语气等。

例如:“老师身穿一件朴素的中式对襟褂,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这种描述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老师的形象。

分析这些细节描写是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的。

让学生讨论这些细节描写对塑造老师形象的重要性,并尝试理解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比如老师的微笑可能是慈祥、鼓励的象征,展示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和耐心。

通过文本分析,介绍情感表达的方式,如直接描写、比喻象征等手法。

例如在文章中,当描述老师的讲述时,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动词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和对老师的钦佩之情。

比如使用排比句式“既...又...还...”强调老师的多才多艺给学生带来的深刻影响。

让学生寻找课文中情感表达的部分,并讨论这些部分是如何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的。

鼓励学生尝试模仿这些情感表达方式,描述他们自己的老师或者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老师领进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老师领进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大单元】统编版语文六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老师领进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年级六年级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课题老师领进门课型新授课时1 序号6-2内容分析回忆往事是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中的第一板块,活动建议和制作成长纪念册是回忆往事的先学内容。

学生各项能力、素养的训练都依托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中进行,因此针对这个专题,我们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

首先,在课前要明确这一单元的总体内容,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安排。

本课可以在第一课时回忆六年小学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活动。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本文在选材上有点有面,详略得当;语言委婉,含义深刻,有较强的表达效果;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令人尊敬的老师形象: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可以通过文本启发学生去感受,并且能够联系自己的小学生活,找出让自己敬佩感激的老师,表达自己的深厚情感。

课标分析学段分析: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能有一定的速度。

3、能运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1、默读每分钟能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具有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的本学段相关能力。

5、学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6、能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三、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六年级下《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篇 1 1、认真读文,感受田老师生动有趣的教学,感悟其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在阅读中理解“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的意思;学习用“娓娓动听”或者“恭恭敬敬”造句。

3、在读文中提升情感,理解“插柳之恩”的意思,感悟作者对启蒙老师深深的感恩情怀。

感悟体验田老师教书育人的润物无声; 2、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力巨大。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田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一、直接导入,走进人物齐读课题。

二、“点点春雨”——走进田老师 1、自由接触文本,力求通顺地读,读出感受来。

读后交流:作者笔下的老师有哪些言行打动了现在的你。

2、出示: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点点春雨,滋润着我。

(1)初读。

(2)重点词交流:上千个、点点春雨、滋润。

(3)引导学生理解田老师的故事和“春雨滋物”的关系。

(老师的故事多、知识如春雨一样滋润心田。

) 3、情景重现开学第一天。

出示: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1)师范读。

(2)请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指名读。

(3)找到相关段落读一读这个故事。

(4)选择其中一句,找到相应的故事内容学着田老师娓娓动听的语气讲一讲。

学生讲述故事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娓娓动听”的深刻含义,并指导学生努力讲出这种语气。

(5)思考当时作者“我”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呢?找到这个自然段,尽情读一读。

出示: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部编六下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部编六下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正月、喝住、娓娓动听、戛然而止”等词语,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热爱和感激。

3.回忆自己小学生活中印象深刻的老师,感恩老师。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阅读材料《老师领进门》。

2.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出示目标)二.初读感知,解决生词1.听课文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2.学习词语,读准字音(1)多音字:正月喝住点数折下(2)儿化音:小孩儿衣襟儿娘儿俩(3)四字词语:桃李满门娓娓动听身临其境戛然而止引人入胜恭恭敬敬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老师把我领进了什么门呢?文学创作的大门。

三、再读课文,体会有趣。

1.出示要求:快速默读课文,关注田老师讲故事的段落,画出描写故事有趣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

2.交流有关语句,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意思。

(1)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内容,编出一段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2)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话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3)那时候,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四、重点品读,感悟师恩1.品读重点语句。

(出示):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理解“门下受业”,联系杜甫的《春夜喜雨》理解“春雨点点入地”。

2.出示刘绍棠先生的资料,感受他取得的累累硕果。

3.品读四十年后师生相逢情景的句子。

4.拓展理解: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6.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7.配乐朗诵刘绍棠赞美老师的诗。

五、回忆恩师,布置作业1.在你的小学生涯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因为什么让你对他(她)有如此深的印象?请你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例,课下先打腹稿,然后写下来。

部编统编六下语文老师领进门 教学反思2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部编统编六下语文老师领进门  教学反思2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老师领进门》教学反思《老师领进门》是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本节课环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感悟。

如在教学第二部份时,我让学生默读 3-9 自然段,思量:文章用一件什么事例写出了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之门?在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细读课文4——8 自然段,静心思量: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我深深被田老师讲的故事吸引了?学生找到了重点句子:“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同桌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或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得很准确。

2.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在学习9,10 自然段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我行动中感受我对田老师的恭敬,从田老师的语言中感受他的谦虚。

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

我再一次介绍了刘绍棠的成就,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作者, 40 年后,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田老师,你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你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言语形式,体味语句字里行间的丰富意蕴,不断地直接受到作品规范的语言表达。

如教学《老师领进门》这篇课文时,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了作者用“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来赞叹老师,培养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我就启示学生也用上这种句子说一句赞叹老师的话。

有的学生说:“我在老师门下学习五年,老师的话语有如细雨滋润心田。

”有的学生说:“老师教育我们,有如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有的说:“老师辛苦地工作,有如春蚕默默吐丝。

”还有的学生说:“老师默默耕耘,有如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入迷来写,句中恍如、发呆、惊醒等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这句话表现了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盛、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生自读课文:鼓励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导生读通难读的句子,结合语句理解生字词的含义。
预设:1、红摹(mó)纸 娓(wěi)娓动听 戛(jiá)然而止
炊(chuī)烟 衣襟 (jīn) (注意读音)
2、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
(3)作者介绍:刘绍棠(1936~1997)中国作家。北京通县(今通州区)人。1954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56年在团中央工作。同年回家乡从事专业创作。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写有《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瓜棚柳巷》、《蒲柳人家》、《京门脸子》等许多小说、散文。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郁。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预设: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四、课堂小结。课文先写“我”读小学时遇到了位口才 、文笔都很好的田老师,再写田老师每讲课都会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我”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表达了“我”对田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6.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预设: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预设:①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听老师讲故事比作春雨,体现了田老师故事的动人以及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
4、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师,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40年的小学老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五、课堂达标
1、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说一说你最想感谢哪位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感谢。
个人修订
板书
设计
老师领进门
田老师 -----→刘绍棠
文学创作之门
插柳之恩 终生难忘
教学反思
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指着课题)“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你想对田老师说什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5.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小组讨论。
预设:田老师领我进门,进入文学创作之门。
2、通过读课文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田老师的故事打动了孩子们吗?
预设:田老师最擅长的就是讲故事。
3、小组交流:找出文章中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的成语和句子并分析。
预设:成语--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句子: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通过读课文,你们对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你们一定很好奇刘绍棠是怎样成为这样一名大作家的?是什么样的老师运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作者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自读课文,思考问题:谁领谁进什么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1)课前播放《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2)同学们认真听歌并谈感受。
导入:同学们,老师像园丁,默默耕耘这片神圣的乐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老师的文章《老师领进门》。(板书课题)
年级
六年级
学科
语文
制定日期
课型
老师领进门
课题
老师领进门
主备人
执教人
使用时间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目标
识记红摹纸、娓娓动听、戛然而止、炊烟、衣襟等词语以及理解意思。
阅读目标
1.让学生通过工具书学习课文中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习作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