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百度文库

合集下载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

中印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中印两国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邻国,在文化交流方面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汉朝与印度的孔雀王朝便建立了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在经济、政治、宗教等领域,中印两国都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互动和交流。

一、历史文化交流1.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是中国和印度之间最重要的文化交流之一。

公元1世纪初,佛教传入中国,获得了汉朝皇帝的支持和广泛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也随之增加。

隋朝大业年间,第一批印度的佛教文献被翻译成中文。

唐朝时期,印度佛教大师玄奘(唐僧)来到中国,将印度的佛教经典翻译成了中文。

这些翻译出版的佛典,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发展影响深远。

2.印度教影响中国印度教虽然并没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其某些元素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影响。

例如,佛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传入了印度的瑜伽术,使中国的养生术和宗教更加充实和丰富。

此外,印度教的神话故事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

3.博物馆的成立中国和印度都有许多博物馆展示各自的文物和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与印度的塔基拉玛宫博物馆分别签署了文化交流协议,在相互间进行了多次文物的交换展览。

此外,为加强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国还在印度开设了孔子学院和中国文化中心。

虽然在历史上中印两国有着悠久而广泛的文化交流,但在现代世界化的浪潮下,中印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面临着更广泛、更深入的挑战与机遇。

1.文化交流的发展近年来,中印两国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日渐频繁。

许多中印两国的学者、艺术家、演员、作家等相互访问并举办文化交流活动。

例如,印度的泰姬陵等著名古迹在中国进行了展示,中国则派遣了艺术家等前往印度举办艺术活动,加强了两国文化互相的了解和交流。

2.科技合作的发展随着世界科技的快速发展,中印两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也逐渐加强。

在此方面,两国之间的合作逐渐从技术转移到了基础研究,从单个项目合作到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为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百度文库

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百度文库

浅谈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中国和印度同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既有古老的文化传统而又始终没有间断的仅有的两个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两国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在世界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推动世界的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度文化神秘瑰丽,中国文化大气磅礴,文化的不同特点使得他们相互吸引,从而交流频繁。

而两国地域上的的临近又为这种频繁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两国的文化中有着众多的相似和相通之处,这是他们相互借鉴,相互交差的结果。

这种融合同时又促进了其自身更快的发展。

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多条纽带,例如宗教,舞蹈,文字,音乐等等,不胜枚举。

而佛教作为这条纽带上关键的一环,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它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原本对佛教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只是略知一二,认识肤浅。

在读了季羡林先生的《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后有了不小的收获,关于佛教及其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关于佛教1.佛教起源的背景公元前第五六世纪,自公元前二千年左右起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势力已经遍布整个北印度,恒河和朱木拿河汇流的地方成了婆罗门教的文化中。

新雅利安人继承并发展了“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北印度由青铜器时代转入铁器时代,商品经济也已经很发达了。

在雅利安人统治比较集中的地方,新兴的国家都是君主制,在婆罗门文化圈外,或许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同,政治制度迥然不同。

在这些国家中,阶级关系的表现形态之一就是所谓的种性制度,它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混合产物,或许就是这种种性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民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来逃避现实的残酷,获得自我安慰,这就给佛教的产生培植了深厚的土壤。

但是季先生讲在当时的印度阶级斗争并不是很激烈,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安定的。

而且政治秩序比较稳定,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因此,佛教兴起时的印度,同基督教兴起时罗马正处在经济,政治,精神和道德普遍瓦解的状况是不一样的。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

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中国历史上深受佛教和印度文化的影响,这一影响在文化、艺术、哲学等领域都有所体现。

本文将探讨佛教和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创造,以及这些影响带给中国教育的启示。

一、佛教的影响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它对中国文化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艺术和建筑中,佛教带来了壁画、雕塑和佛寺等建筑形式,这些形式在中国得到了发扬光大,并演化出自己的风格。

例如,石窟艺术中的悬空式和壁龛式都是受到佛教影响的创作手法。

在文学和语言学方面,佛教对汉语语境和语言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经典的翻译、传播和学习促进了汉语的语法和词汇的发展和改进。

《新唐书》称:“京师艺官,注行藏经一万五千卷。

”佛教在哲学上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强调的是“无我”,是全人类都有共鸣的思想和智慧的体现。

它强调思惟和权衡好坏、善恶,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和探索人生价值。

佛教传入中国的这些思想与儒家思想相互融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的哲学思想。

二、印度文化的影响印度文化是古代文明的一部分,它的美学、建筑和哲学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印度古代艺术中的唐卡画和佛像雕塑等绚丽多彩的艺术形式都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这些艺术形式被中国人吸收、借鉴和发扬光大成为了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

另外,在印度哲学中宗教、哲学和文化紧密相连。

这种紧密的联系体现在中国文化中的法律制度、道德标准和思想体系中。

例如,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的正义、秩序、礼仪、忠诚等都有着印度哲学的影响。

三、中国文化中的佛教和印度文化元素佛教和印度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们在文化、艺术、哲学、教育等领域经久不衰。

例如,佛教的影响在中国的春节民俗中得到了展示:如灯笼、花灯、年画和烟火等都是以佛教传统为基础的。

而印度文化的影响则表现为风水、易经和中医等其他元素。

除了以上形式的影响外,佛教和印度文化的思想影响也在中国深入影响着教育。

例子如有些高中使用佛教典籍进行中国古代文化探究的课程,以及大学对印度文学、哲学等进行研究的课程。

藏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藏传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近年来,随着中印经贸关系的加强,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了我国人们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因为这种巨大的宗教信仰已经渗透进了中国文化中,这样的影响也使得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拥有着许多传统而且悠久的文化。

其中之一就是佛教文化。

虽然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在公元一世纪之后,佛教已经传遍了中国,成为了中国崇敬的一种信仰。

然而,在明朝时期,佛教已经逐渐深入到与世隔绝的藏区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

而在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与印度之间关系的逐渐加强,藏传佛教也进入了中国大陆,通过这种方式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交流与融合。

藏传佛教最大的特点是它独特却极其复杂的寺庙结构。

每一个寺庙通常都拥有着不同的佛教文化元素,包括了佛像、法器、壁画等等,这些元素在寺庙中进行交融,整个寺庙成为了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些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将印度文化元素、佛教思想和藏族传统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复杂文物,这些极具民族色彩的寺庙不仅是藏传佛教信仰的象征,同时也是建筑和文化的结合体。

在这些寺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每一个元素都十分的重要,它们无论在创作还是保存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宗教意义。

比如,藏传佛教中的每一个佛像都是经过特别精心打造的,佛像中的一些细节、佛像的表情和其它特征都一直是寺庙中最重要的元素。

在这些佛寺中,寺庙中的所有佛像都是由寺庙的组织成员亲手雕刻而成,这象征着藏传佛教信仰中民间手工艺术和思想的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壁画和佛教文物的保存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在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佛教教义、寺庙历史和人文、文化建筑的形成过程。

除了宗教信仰和寺庙建筑之外,藏传佛教中的寺庙和佛教文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藏传佛教的寺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高度神秘的、传承于印度古代的数学,这种数学只在寺庙和一些学术机构中流传。

中印文化交流材料

中印文化交流材料

中印文化交流材料中印文化交流是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印两国拥有悠久而丰富的文化历史,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并推动两国间的友好合作。

首先,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古代。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到来,不仅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还开创了中国与印度文化交流的门户。

印度的佛教圣地如鹿野苑、菩提伽耶等,吸引了众多的中国学者前去学习佛法,并将之传入中国。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影响,如中国的丝绸传入印度,改变了印度的服饰文化等。

其次,中印的文化交流在现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中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而中国的功夫电影也在印度赢得了一定的影迷。

这种电影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两国观众的娱乐生活,也加深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此外,中国和印度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在两国之间进行了交流。

例如,中国的京剧、民间音乐等在印度展演,而印度的卡塔克舞、传统音乐等也在中国得到了关注和传播。

这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流既传承了各自的传统文化,又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交往。

再次,中印的文化交流推动了两国之间的旅游合作。

中印两国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址,这为两国人民提供了很好的旅游体验。

中印两国的游客互相走访,不仅可以欣赏到对方国家的美景,还能够亲身体验对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

例如,中国游客可以品尝印度的瑜伽和印度菜肴,而印度游客则可以学习中国的太极拳和品尝中华美食。

通过旅游交流,中印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最后,中印之间的学术交流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印两国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通过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促进两国的科技创新和学术进步。

例如,中印学者合作开展的中国古代文化和印度古代文化的比较研究,不仅丰富了两国的人文学科研究,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文化了解和学术认知。

总之,中印文化交流是两国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有哪些共通之处?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有哪些共通之处?

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有哪些共通之处?中印两国地理距离相距遥远,但两国文化传统却在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传统存在差异,但是也有很多点是相似的。

下面按照不同方面的内容,介绍一下中印两国文化传统之间的联系。

一、古代哲学思想1. 佛教思想佛教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成为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佛教思想强调心灵和身体的和谐与平衡,这在中印两国文化传统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

两国都注重内在修养,重视精神世界的平和安宁。

2. 道家思想中国的道家思想强调阴阳平衡、自然与人的和谐、心灵与宇宙的共鸣,也与印度的耆那教、婆罗门教、吠舍教等有很多共同之处。

两者都注重自然界和人类的和谐相处。

二、艺术文学1. 结构主义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学作品都强调结构主义的思想,尤其是史诗的结构主义思想。

两地的作品都以类似的方式呈现出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通过情节和人物描写来展示宏大的结构和意义。

2. 工艺美术中国和印度都是文化庙堂,工艺美术方面也存在共通之处。

在珠宝、纺织、瓷器等方面的技艺,两国都有独特的表现形式,而且都注重工艺美术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

三、宗教信仰1. 神秘主义中国和印度的宗教信仰都带有强烈的神秘主义特点。

两国都有着深远的历史和宗教文化底蕴,而宗教信仰和人们日常生活结合的强大力量也是两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驱动力。

2. 宇宙的和谐中国和印度的宗教信仰都强调宇宙之间的和谐,对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探索也有相同的追求。

两国在宗教信仰和文化方面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也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

总的来说,中印两国文化传统有很多共通之处。

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两国文化间的差异也很明显。

但是,两国文化的共同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两国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也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一步发展。

中印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是否有异同?

中印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是否有异同?

中印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是否有异同?中印两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和文化成为了两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但是,中印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是否有异同呢?下面就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一下。

一、宗教和哲学1.佛教:中印两国都是佛教的发祥地之一,佛教文化在两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印度的佛教文化主要表现在南北两个不同的佛教思潮之间的交汇,以及与印度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宗教之间的关系。

而中国的佛教文化则主要体现在佛教的传承与发展上。

在汉传佛教中,瑜伽行派,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各个教派的兴起和发展,使得中国的佛教文化在世界上独具特色。

2.道家:道家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核心思想是“道”及其运行规律。

在中国历史上,道家哲学对于社会、文化、政治、美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的相似哲学则为印度教中的“梵天”哲学。

二、文学艺术1.诗歌:中印两国在诗歌方面有着相似之处。

印度的史诗《摩诃婆罗多》是印度文学史上的一座巨峰,可以和中国的《红楼梦》相媲美。

而唐代的诗歌则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之一。

2.绘画:中印两国的绘画也有一定的共性。

印度的塔吉·马哈尔、四角塔等建筑装饰都是浓墨重彩的绘画艺术。

中国的山水画和花鸟画则各具特色,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瑰宝。

三、传统习俗与节日1.春节:中国的春节和印度的哈里·哈孔纳节一样,是传统的农历新年。

两个春节都具有很高的庆祝意义,也成为了人们交流、互赠礼物的时刻。

2.婚嫁礼仪:中印两国的婚嫁礼仪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婚礼文化强调嫁娶是两家人的事情,举办婚礼的时候需要做好喜庆的事情,而传统的印度婚礼有着繁琐的仪式和精心准备的神殿,以及合家的庆祝活动。

总的来说,中印两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有着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方面,这些传统和文化成为了两国人民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两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

佛教的传入和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宗教,其传入和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本文将从佛教的传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以及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佛教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当时,东汉政治和经济发展迅速,文化氛围开放,导致了印度佛教和中原文明相互交融。

经过多位历史人物的推广和弘扬,佛教在中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的转移,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

佛教传播在中国的同时,中国文化也逐渐被印度文化所影响和吸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和中印双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首先,佛教的哲学思想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思考方式和精神追求。

佛教的教义主张以八正道为中心,强调顺应自然和平衡;禅宗则注重内心的静默和禅修,使人得以超越表象和偏见,达到真正自我和心灵的净化;念佛功德量大的传统,则强调对生命的珍视和安抚。

这些佛教哲学思想不仅为中国人带来了新的思想启发,也激发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更新和创造。

其次,佛教的艺术表达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启示。

佛教造像、壁画、佛经、音乐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使得中国文化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例如,唐代艺术,因汉文化与印度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得到很大发展。

佛教艺术不仅在意识形态上,而且在视觉和审美上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

最后,佛教的传入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佛教所有的课程和修行方法都来自印度,涉及到了印度文化、语言、地理、历史以及哲学。

佛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推动了两国之间的文化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这些文化交流的启示使得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之间形成了良好互动和相互影响的基础。

三、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佛教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首先,佛教成为了与儒道思想平行的精神宗教。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与影响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与影响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与影响中国和印度都是古老的文明,两者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自古以来,两国之间的交流在不同领域都有所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领域。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影响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也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独特性的话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与影响。

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是印度最伟大的信仰之一,也是印度文化在中国传承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佛教经印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

佛教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的信仰,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

佛教的传承在中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如少林寺所传承的绝技,体现了佛教在中国古代所形成的一种特有形式。

佛教的传播也带来了印度文化艺术的传播,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影响在这方面很明显。

佛教寺庙中的塑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佛像雕制尽显了印度文化深厚的影响。

这些印度雕像的传世有着很高的价值,不仅在中国国内受到宝贵的珍视,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重视。

二、印度文化对汉字的影响印度文化对汉字的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汉字的诞生和发展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在历史上,印度文化对汉字的影响不可避免。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影响在汉字方面,主要体现在佛教经文、典籍等方面。

印度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汉字的繁荣和表现力的提升,以至于汉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国际通用的字形之一。

三、印度与中国古代经济交流印度和中国都是古代文明古文化领域中的大国,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两国间的特定重点。

印度文化在中国的传承和影响,除了在佛教和语言方面影响较深之外,还在贸易、建筑、雕刻、服饰等方面有显著影响。

中国古代逐渐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并在古代时代与印度之间有大量贸易,典型的例子是丝绸之路,使二国的文化基础日渐巩固。

印度文化的建筑风格在中国也留下了许多痕迹,例如庙宇和陵墓建筑。

建筑实践中,许多的印度风格,例如典型的印度寺庙影响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

印度教和佛教宗教的交流和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宗教的交流和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宗教的交流和影响印度教和佛教是印度的两个主要宗教。

它们都起源于印度,并且在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文化和哲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

这两个宗教的发展历史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

印度教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印度文明。

印度教有许多的神明和教派,其中最重要的是梵天教派(Brahmanism)。

梵天教派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神秘的,需要通过仪式、祈祷和牺牲来表达对神的敬意。

然而,梵天教派的主张逐渐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质疑,尤其是佛教的出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质疑。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创立了该教派。

佛教认为,烦恼和痛苦是人类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消除欲望和自我的束缚,最终达到涅槃(Nirvana)的境界。

佛教通过四谛和八正道来探寻生命的真理。

佛教的主张对于印度教和印度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佛教的主张和宗教实践与梵天教派不同之处在于:对于神的存在和祭祀的态度。

为了向神献祭,梵天教派认为必须保持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只有光荣的种姓阶层才有资格参加祭祀活动。

而佛教从不承认严格的种姓等级制度,它是一种宗教信仰在任何种姓的人民中都可以自由而平等的传播。

因此,佛教很快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成为印度教领域中重要的一种学说。

佛教与印度教文化的交流和影响,体现在错综复杂的多个层面和时间段。

最初,梵天教牵制了佛教的发展,尤其在印度南部,佛教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宗教之间的冲突开始逐渐平息,在某些方面相互补充。

比如,在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和泰国)中,印度教的元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佛教也借鉴了印度教的影响,如在寺庙建筑和雕塑中,锡兰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一个独特的风格。

有趣的是,佛教的传播促进了印度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

佛教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传播广泛,并融入到当地文化中。

例如,在中国的佛教文化中,佛教教义和道教教义经常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哲学宗教体系。

印度教与佛教的文化融合与影响

印度教与佛教的文化融合与影响

印度教与佛教的文化融合与影响印度教与佛教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宗教,虽然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但在历史长河中,它们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佛教的起源地——印度。

佛教是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诞生于印度的,其创始人——释迦牟尼,出生在印度的北部边界地区。

在佛教创立的早期,它与印度教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佛教在创立之初就受到了印度教文化的影响和渗透。

其次,从宗教信仰来看,佛教和印度教之间也存在着一些相同点。

例如,佛教强调般若智慧和慈悲心,强调人与宇宙的内在关系等等。

这些信仰观点在印度教中也有所体现。

印度教也强调人们应该有自我认知和自我批判,同时也强调爱与慈悲,强调人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这些观点在佛教与印度教之间形成了某种的共通性。

此外,在艺术、建筑等方面,印度教和佛教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是相当频繁的。

印度教和佛教都强调修行和敬畏神明之道。

因此,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建筑中,都有着丰富的寺庙、塔楼等建筑形式。

例如,印度教的庙宇通常为多层阶梯状,而佛教的寺庙则倾向于平面和简单的线条。

此外,佛教的艺术也受到了印度教的影响。

佛教把许多印度教的神明画像加入了佛教的艺术表现中。

这种文化交流形式,不仅促进了印度教和佛教之间的文化融合,也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宗教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融合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生活着。

例如,印度教和佛教中都存在着对动物的尊重和保护。

在印度教中,老牛被特别尊重,甚至有被称为"神牛"的说法。

佛教则更加强调其他动物的保护,主张不伤害任何生灵。

这些的一系列的行动,让印度教和佛教的文化融合更加深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在印度教和佛教这两个宗教的历史长河中,它们之间的文化影响不仅仅是表现在宗教信仰上,还融入到了社会和文化中。

而这种影响,不仅是在印度国内,也传播至整个东南亚地区。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印度和中国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古国,两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印度教和佛教的影响下,印度与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共通点,例如,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艺术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联系。

本文将简要介绍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的交流。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公元前5世纪,印度佛教传入中国,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中国信仰哲学的一部分。

当时的中国人认为佛教的人文思想和传统文化相比较是有大致的异同的,他们称呼佛教为“大乘佛教”,佛经被翻译成了汉语,开创了中国佛学的历史。

佛教在中国发展着,由此也促进了汉地与印度的文化交流。

当时的中国文人忙于翻译佛经,同时也翻译了一部分印度分子学、禅宗等书籍,以及一些文学作品和医学著作。

如《空性论》《四百论》等佛教著作就是来自印度。

这些书籍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中国人接受、吸收和传承。

例如,佛教概念中的“涅槃”和中国儒家思想中的“天下大同”有很大的相似性,表明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有过相互影响。

这种文化交流,为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思想观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梵文的传播梵文是印度的传统语言,也是佛教信仰中必要的书写语言。

和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一样,梵语是印度文化的精华。

在古代印度和中国两国之间形成的文化交流中,梵文传入中国,也吸收了中国各种文化艺术的影响。

例如,唐代的一位学者王勃就在翻译完佛教经典“楞严经”后创作了《大雁塔前序》一文,这在体裁、思想、语言等方面吸收了大量印度佛经以及唐诗文学的元素,是两国之间交流的重要产物之一。

印度教萨满教传入中国在古代的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中,印度教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传播对象。

印度教被认为是古印度文化的代表之一,它对印度文化影响深远。

印度教传入中国,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影响。

印度教信仰的基本原则是宇宙的统一,这一思想在中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萨满教也是印度教信仰的一部分,它的灵魂是一种受到动物和自然控制的灵魂,它能够掌控大量的宗教仪式。

这种传统印度文化在中国也产生了相似的表现,例如喜庆之日或丧葬日,人们会举行各种祈求或求神的宗教仪式。

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与互动

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古代中国和印度被誉为东方两大古国,这两个文明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动源远流长。

从早期的丝绸之路到佛教的传入,中印之间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和独特的影响。

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历史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多年前。

早在商代晚期,中国就有与古印度的贸易往来,出现了名为“Yavanas”的印度商人。

这些商人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将印度的香料、丝绸等奢侈品带到中国。

这种贸易往来促进了两国文化的交流,“佛教”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交流成果。

佛教的传入是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一大里程碑。

公元前5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诸如般若心经、金刚经等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佛教的流行也影响到了中国的艺术、建筑等领域,佛教寺庙成为了中国山水画的主题,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在中国发扬光大。

同时,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哲学、道德伦理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念中。

古代中国和印度在思想理论方面也有着广泛的交流与互动。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道教和儒家思想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两大学派。

而在印度,那些与中国哲学有着相似之处的学派有六派之说、习练度论等。

这些学派在许多重要观点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比如对人性的理解、对于道德问题的思考等。

中国古代思想家如孔子、庄子等,也与印度的思想家如孟子、释迦牟尼等进行了交流与对话。

通过这些交流,两国的思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在科学、数学等方面,中国和印度也有着交流与互动。

早在中国古代的汉朝,中国与印度之间就有着互通有无的交流,比如董仲舒曾与印度的舍罕国建立过联系,此外,印度的数学知识也通过传教士和商人的交流逐渐传入中国。

《大衍法》是一本记录了中国和印度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交流的重要著作。

通过这种交流,中国的数学、天文学也受到了印度学者的启发和影响。

总之,古代中国和印度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在各个领域都有着积极的发展。

西域佛教传入印度文化的汉化与融合

西域佛教传入印度文化的汉化与融合

西域佛教传入印度文化的汉化与融合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佛教作为一个东方文化的象征,逐渐传入了印度。

西域佛教的传入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传入不仅仅是简单的汉化,更是在文化融合中逐渐演变出独特的风貌。

一、佛教传入印度的概况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佛教从西域传入了印度。

这是由于当时西域地区与印度之间的交通逐渐畅通,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佛教传入印度后,逐渐在印度社会和文化中扎根生发,形成了独特的印度佛教文化。

二、汉化过程中的文化融合1. 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的汉化在佛教传入印度的过程中,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影响最大的是佛教的翻译活动,大量翻译文献的出现使得佛教的思想在印度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特别是佛教思想与印度原有的思想体系,如婆罗门教等进行了广泛的对话和融合,使得佛教在印度发展得更为蓬勃。

2. 汉化与融合的文化表现在佛教汉化与融合的过程中,印度文化逐渐吸收了佛教元素,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印度佛教文化。

例如,佛教艺术中的佛像雕塑在汉化过程中与印度雕塑文化进行了融合,创造出了富有独特韵味的印度佛教雕塑艺术。

同时,佛教传入后,禅宗、密宗等佛教教派在印度逐渐形成并与印度文化发展相互融合。

三、文化融合对印度文化的影响佛教的汉化与融合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佛教的汉化促进了印度社会平等的发展。

佛教强调众生平等,反对种姓制度的存在,在印度社会中起到了改革和反腐的作用。

同时,佛教文化也对印度的哲学、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印度的文化发展。

四、佛教文化的汉化与融合对中国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使得中国文化得以汲取西域文化的精华,产生了新的发展。

在佛教的汉化与融合过程中,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产生了广泛的交流,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佛教思想对中国哲学、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结语西域佛教传入印度文化的汉化与融合是东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章节。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国历史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国历史的交流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与中国历史的交流佛教是一门源自印度的宗教,于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摩尼创立。

传入中国后,佛教与中华文化发生了广泛交流,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与融合、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据传,汉明帝时期,使者由西域带回一尊佛像和佛经,这被认为是佛教真正传入中国的开始。

此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的传播逐渐扩展。

二、文化交流与融合佛教的传入与中印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印度文化随之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佛教教义强调“慈悲”、“无我”,这与中国儒家文化的“仁爱”、“无为”有所共通。

佛教中的禅宗和道教的炼丹术相辅相成,互为借鉴。

佛教的传入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使中国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

三、对社会制度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倡导的“度众生”、“舍利子”等理念促进了寺庙的建立,寺庙成为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佛教的僧人和尼姑形成了独特的群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此外,佛教禅宗的兴起,也对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佛教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历史的内涵。

佛教的进入使中国文化形成了多元的宗教体系,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佛教所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与儒家思想相合,为中国历代帝王提供了一种宽容多元的治国思维模式。

另外,佛教的艺术与建筑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等方面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总结起来,佛教传入中国不仅带来了印度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佛教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多元性的发展,引领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思想启示和文化创新。

佛教与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交融与共生,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进步提供了新的方向。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的深远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的深远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的深远影响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最早由释迦牟尼所创立。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佛教渗透进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信仰、艺术、哲学思想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

本文将就佛教传入中国对印度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进行探讨。

一、佛教艺术的传入与影响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丰富多样的佛教艺术,这些艺术形式成为了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佛像、佛教壁画、佛经装饰等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中国的艺术语言,也推动了中国雕塑与绘画的发展。

佛教艺术的传入使得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此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中国式审美,也开始接纳外来的艺术表达形式。

二、佛教经典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以其深邃的思想和智慧影响了中国人的哲学思维和文化观念。

诸如《金刚经》、《心经》等佛教经典,通过其内涵深邃的教义,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经典中的智慧启迪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文人墨客,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三、佛教对社会制度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对中国的社会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南海寄子聪论》对官僚制度的批判,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不得不重视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

此外,佛教中的"度人度己"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观念,成为中国古代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的一部分。

四、佛教对中国民众的信仰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体系,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信仰观念。

由于佛教教义追求普度众生的思想,而又得到劝化的良好效果,因此在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了民间信仰中,并深受百姓的推崇。

人们将佛教视为一种宽容、温和、慈悲的信仰方式,并在其信仰实践中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综上所述,佛教传入中国印度文化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艺术、文化和社会制度等方面,更深深地融入了中国人民的信仰体系。

佛教艺术的传入和发展丰富了中国的艺术语言,佛教经典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佛教对社会制度的影响推动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佛教对中国民众的信仰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

CXL055-中印文化交流开示

CXL055-中印文化交流开示

应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学习各种文化中的长处,探索适合于本国、本民族的发展道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使本民族的文化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由文化的自信而提升民族自信。可见,心灵的自由追求是创造力和文化创意的源泉,是生命智慧层面的,而不是知识层面的,是生活的艺术,超越了算术和技术的层次。
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发挥佛教在促进东西方文化深层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很高兴能应邀参加由印度德里大学佛学系和印度国际事务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主题为“佛教在全球范围内的复兴及其对世界文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我演讲的题目为《加强中印文化交流,发挥佛教在促进东西方文化深层次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由于时间限制,我将只能从三方面略作阐述。
打破局限性,首先应把各自的民族文化放在世界文明的坐标系中去作横向的跨文化对话和纵向的历史研究和比较研究。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其名著《印度的宗教——印度教与佛教》中分析说:“印度宗教的性格是否构成了妨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之一是值得检讨的”。他又说:“印度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历史记述绝非偶然。一个全心冥思生命及其种种过往的人,对政治—社会世态的一时的情势是不会有什么兴致瞧上一眼的。”韦伯的另外几部著作《中国的佛教——儒教与道教》、《宗教与世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确实,佛教的存在以个体内在的解脱为中心,但不能因为过度强调信仰而忽略物质文明的进步。佛教存在的价值不仅要通过个体的解脱这一出世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还要通过帮助社会确定和完善健康的道德体系,积极的人生价值关怀,依正不二的环保意识表现出来,通过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维护世界和平等入世的方式表现出来。
中印文化各有所长,两国人民互为老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印度也向中国学习了许多东西,比如植桑养蚕法,造纸术等等。并且中国隋唐时期,双方官方交流也增多了。比如《隋书?西域志》载,隋炀帝曾派遣侍御史韦节和杜行满等出使西域诸国,他们到达印度,得到佛经和玛瑙杯等。按《旧唐书·西域传》记载,王玄策曾三次出使印度,第二次出使时遇到戒日王的大臣阿罗那顺的伏击,王玄策得到吐蕃和尼泊尔的支持打败阿罗那顺并把他捉回长安。中国明成祖时期,曾跟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马欢和巩珍三人回国后分别写出《星槎胜览》、《瀛涯胜览》和《西洋番国志》三部书,为研究当时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民俗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乃至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印度派医疗队援华,柯棣华大夫等成为中印人民友谊的象征。总之,两千多年来,中印双方以各种方式开展交流,互相学习,相互促进了对方文明的发展和进步,相互影响了对方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文化交流中增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佛教文化的交流,我们将在第二节中讨论。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古代印度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古代的印度和中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它们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这种交流不仅在经济和政治层面上有所表现,更体现在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医学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并尝试回顾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人物。

一、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其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

佛教经过长期的发展与传播,在中国取得了极大的影响力。

而佛教的传入与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2世纪,汉朝时期的中国僧人鸠摩罗什带着佛经从西域传入中国,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婆罗门教的压迫以及人们对彻底解脱的渴望密切相关。

佛教在印度影响了宗教、哲学、文学等领域,并通过佛经和修行方法的传播而逐渐扩散到印度以外的地区。

二、印度文学的传播古代印度的悠久文学传统不仅在本土深受推崇,也透过丝绸之路进入了中国。

其中,《摩诃婆罗多》被誉为是古印度史诗的瑰宝,其故事情节丰富多样,凝聚了印度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这部史诗通过翻译和解读,被引入到中国,对中国文学的演绎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其是在唐朝,一些文士学者开始将印度的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使得中国的文学受到了印度文化的熏陶。

三、医学和数学的交流古代印度和中国也在医学和数学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印度的医学传统以《阿育吠陀》为代表,这部经典被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医学事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印度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吸收和发展,对中国的医药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此外,印度的数学成就也传入了中国。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印度的数学家无子提耶的《阿耶尔汗迪》和《算经》被译成中文,为中国的数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四、艺术与建筑的交流印度和中国在艺术和建筑方面的交流同样十分丰富多彩。

古代印度以其精美的壁画、雕塑和佛教造像而著称。

这些艺术品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中国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印度教和佛教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印度教和佛教的互动与文化交流

印度教和佛教的互动与文化交流印度教和佛教是两个源自印度的重要宗教。

虽然它们在一些方面有所不同,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互动和文化交流。

这些交流就包括宗教、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

印度教和佛教最显著的不同之处是它们的信仰。

印度教强调“有神论”,主张有许多神明存在,而且这些神明都有不同的作用和属性。

佛教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信仰,在佛家的观念中,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所以讲求不可执着。

但印度教和佛教的信仰毕竟都源自印度,因此它们所共享的文化特点远比它们不同之处多得多。

宗教交流印度教和佛教的宗教交流是相当广泛的。

具有佛教色彩的大量故事和传说流传于印度教以及其他印度教徒的文化中。

印度教神话中的神明甚至在佛教寺庙中也能看到。

佛教中的罗汉也被印度教吸收,成为印度教的主要神祇之一。

文化交流佛教的传播对印度文化有很大的影响。

佛教思想强调的是和平、慈悲和非暴力,这种思想形成了印度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如吠陀经和乌梵尼苑中都有佛教的影响,以至于佛教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在印度教和其他印度教徒文化中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此外,印度教的流行文化、神话和传说都与佛教深受影响。

例如,印度教的《梵天》和佛教的《法华经》等经文之间都具有相同的目标和语言特点。

这使得印度教和佛教之间的文化传承变得更加紧密。

艺术交流印度宗教艺术与佛教艺术之间的互动和文化交流在印度文化中是非常显著的。

佛教造像开始时主要依据印度教的风格,但在特点上很快就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

印度的佛教寺庙和塔楼也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

哲学交流印度教和佛教的哲学交流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与佛教的互动中,印度教的哲学思想经过了一种转变。

佛教们发展出的发掘更深层次的意义和理解方法,帮助印度教徒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梵文中的复杂文本。

这样,哲学方面的交流深刻影响着印度文化。

结语印度教和佛教的互动和文化交流从宗教、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面都存在。

这种交流和互动,为印度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印度佛教的传播与亚洲文化交流

印度佛教的传播与亚洲文化交流

印度佛教的传播与亚洲文化交流在亚洲文化交流史上,佛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亚洲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佛教不仅在印度国内得到了广泛传播,而且也传入了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印度佛教的传播对亚洲各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吸收中华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亚洲佛教文化。

佛教从印度传播到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汉朝时期。

当时,汉武帝向西派遣使者,与犍陀罗国(今印度)建立了友好关系,随之而来的是佛教的传入。

一开始,佛教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但随着佛教教义的深入传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接受佛教的思想。

佛教的传播与翻译功不可没。

汉朝时的翻译家支谦、竺法护等人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并将其传播到全国各地。

这些翻译家的辛勤努力,不仅使佛教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得以传播,也为后来的宗教交流奠定了基础。

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仅在思想上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带来了艺术、建筑、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例如,中国的石窟艺术便受到了佛教的影响。

以中国著名石窟艺术之一的敦煌莫高窟为例,这一座宏伟的石窟群中有大量描绘佛教故事和佛像的壁画。

这些壁画不仅艺术精美,而且对于研究佛教文化与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佛教的传入也给中国文化带来了对内心修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在佛教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如道安、慧远等人,他们以自己的独到见解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对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外,印度佛教还传播到了日本。

佛教传入日本始于公元6世纪初的飞鸟时代,当时,日本的最高统治者推行了佛教政策,将佛教引入到日本。

日本的佛教在印度佛教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例如禅宗、真言宗等。

这些不同的宗派在日本的发展过程中与本土文化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文化。

不仅如此,印度佛教的传播还对韩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公元4世纪初,韩国统一后,佛教便开始传入韩国。

佛教在韩国的传播与它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有所不同,韩国佛教更加注重修行和内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
中国和印度同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既有古老的文化传统而又始终没有间断的仅有的两个文明古国和世界大国,两国的文化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璀璨夺目的两颗明珠,在世界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推动世界的向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印度文化神秘瑰丽,中国文化大气磅礴,文化的不同特点使得他们相互吸引,从而交流频繁。

而两国地域上的的临近又为这种频繁的交流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两国的文化中有着众多的相似和相通之处,这是他们相互借鉴,相互交差的结果。

这种融合同时又促进了其自身更快的发展。

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多条纽带,例如宗教,舞蹈,文字,音乐等等,不胜枚举。

而佛教作为这条纽带上关键的一环,历来被人们所重视,它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原本对佛教以及它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只是略知一二,认识肤浅。

在读了季羡林先生的《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后有了不小的收获,关于佛教及其作用有了更多的了解。

一、关于佛教
1.佛教起源的背景
公元前第五六世纪,自公元前二千年左右起从今天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一带侵入印度的雅利安人的势力已经遍布整个北印度,恒河和朱木拿河汇流的地方成了婆罗门教的文化中。

新雅利安人继承并发展了“印度河流域的文化”,北印度由青铜器时代转入铁器时代,商品经济也已经很发达了。

在雅利安人统治比较集中的地方,新兴的国家都是君主制,在婆罗门文化圈外,或许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不同,政治制度迥然不同。

在这些国家中,阶级关系的表现形态之一就是所谓的种性制度,它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混合产物,或许就是这种种性制度的存在,使得社会底层的人民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来逃避现实的残酷,获得自我安慰,这就给佛教的产生培植了深厚的土壤。

但是季先生讲在当时的印度阶级斗争并不是很激烈,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平静的,安定的。

而且政治秩序比较稳定,商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因此,佛教兴起时的印度,同基督教兴起时罗马正处在经济,政治,精神和道德普遍瓦解的状况是不一样的。

当时的思想界盛行着两种思想,一种是代表着上层社会即统治者的雅利安人的带有乐观主义的思想,称为婆罗门;另一种则是与它相反的代表着那些被征服了的原始居民的带有悲观主义的思想,称为沙门。

两者在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区别,婆罗门相信吠陀里面的大神,而沙门相信轮回转生。

由于政治上的对立,这两种思想也是根本对立的,是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反映。

在婆罗门教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接受沙门的一些东西,到了公元前第五六世纪,印度思想界呈现出空前的活跃。

2.佛教的起源
佛陀最根本的教义是所谓十二因缘,四圣谛,八正道。

每一个都带着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这与它基础继承的是沙门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而佛教产生的地区和环境决定了它的根本教义只能是这样的,佛教产生的摩揭陀国是僻处在婆罗门文化圈之外的边远地区,从这一点看,此地应是沙门教盛行的地方。

而且当时
必定存在一定的民族压迫,佛教的悲观主义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比较普遍的情绪,扎根在被压迫的原始居民中间,提出一切皆苦的学说,拥有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

从另一方面讲,佛教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大城市中新兴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因此才会不断发展成为有世界影响的大宗教。

3.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区别
佛教相信轮回业报,从而反对种姓制度。

它基本上是无区别地对待一切种姓的,它不像婆罗门那样排斥异己,不会把社会分割的七零八碎。

它反对婆罗门杀牲祭祀,投合了农民的愿望。

佛教还主张使用人民大众的语言,这就比婆罗门使用梵文大大地有利于接近人民,宣传教义。

二、佛教传入中国
1.佛教传入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佛教在西汉时通过中印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佛教产生时印度的社会状况不同,当时的中国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封建制制度已逐步完善,小农经济盛行一时,手工业也相当发达,但是到了西汉末期,政治极端腐败,官场黑暗,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再加上土地兼并严重,使得广大农民痛苦不堪,无以聊生。

佛教就在这时适时的传入中国,为广大人民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

另一方面,佛教传入中国时,正是谶纬(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纬是汉代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之学盛行的时候。

当时的一些皇室贵族,都相信谶纬之学。

佛教为了在中国站稳脚跟,必须依附于一个在中国已经流行的、有了基础的宗教学说,谶纬便是这样一个合适的载体,因此,首先信仰这个外来的宗教的并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一些上层的统治阶级的人物。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起初,人们认为佛教的学说就是鬼神报应,而佛教是一种道术,称之为佛道或释道。

佛道并提是当时固定的流行说法。

从三国开始一直到魏晋时代,佛教又依附于玄学。

玄学在当时是为门阀士族地主阶级服务的,佛教的教义因而得到承认与发展。

到了南北朝时期,佛教随着南北分裂形成了两大派,南方重理论,偏于思辨,不重禅法;北方重修持、禅定,倾向于苦行。

这是政治上南北对立在宗教上的反映。

唐朝时,玄奘创立了法相宗,提出了“三性”、“三无性”的学说。

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发展阶段,几乎完全与印度本土佛教的发展相适应。

3.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首先便表现在政治上,佛教的传入与其说是为底层受压迫的劳动人民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倒不如说是成为统治者加强统治的工具,统治者借助佛教的轮回报应理论,让被统治者相信他们所受的苦是因为上辈子做了错事,削减他们反抗的意识,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其次,佛教的传入也对经济产生了影响,寺院经济在南北朝时期蓬勃发展,与官府争夺税源,大量税款流入寺院,严重影响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另外,寺院的发展也成为南北朝时期户口大量流失的重要原因。

第三,表现在文学上,大量佛经的翻译,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被各民族编译成不同的文本广为流传,如傣族的《兰嘎西贺》,蒙古的《Jivaka 王》,《嘉言》,《水晶镜》等。

另外,《西游记》也似乎受到了它的影响。

最后,表现在艺术上,建筑上,东汉已有白马寺,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
模的修建寺庙。

雕塑上,佛像大规模的雕塑始于北魏,兴于唐,如大同的云岗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和最为著名的敦煌莫高窟。

绘画上,佛像画日渐兴起,石窟上精美的壁画多于佛像有关,堪称画中瑰宝。

三、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1.中印文化交流简介
中印的文化交流是于何时的并没有一个极为确切的时间,到了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同时中国的文化也传入印度,同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后,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就趋于频繁,两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进行交流,促进了两国的共同发展。

2.佛教在中印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作为中印文化交流的纽带,佛教有着与丝绸之路一样重要的作用,在这其中,佛教代表的不仅仅是它本身,它的身上还依附着众多的东西,如一些政治理念,经济方式,文学艺术,这些都是通过佛教这根纽带来联系的,正是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了要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就不得不研究佛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